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認知心理學下的觀眾對影視聲音認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認知心理學下的觀眾對影視聲音認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認知心理學下的觀眾對影視聲音認知

【摘要】20世紀50年代后,由于認知心理學的不斷進步和完善,這種心理學的新思潮、新范式和新研究取向已經(jīng)逐漸成為心理學的主流,相關(guān)研究幾乎滲透到各個領(lǐng)城。影視中的聲音主要有人的聲音、音效音響、背景配樂三類,在人們觀看電影的過程中,視聽元素始終作用于觀眾的身心。本文在認知心理學中對心理過程的闡述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相關(guān)的電影聲音之特性來整理相關(guān)問題,力圖最直接地體現(xiàn)電影聲音的心理過程。

【關(guān)鍵詞】認知心理學;影視聲音;觀眾認知

認知心理學是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西方的心理學分支,通過對注意、知覺、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心理過程的認知,對人們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并最終使人們產(chǎn)生情緒和新的認識。本文將通過這些角度,探討影視中聲音的作用以及觀眾對影視聲音所產(chǎn)生的認知。

一、影視聲音與觀眾的感知覺

感覺是感受器官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通過大腦中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信息進行反映的一種體現(xiàn),它主要包括了視、聽、嗅、味覺以及皮膚觸覺和心理感覺。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chǔ)之上,對感覺到的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的過程。人們接收信息,首先通過感覺對其形成初步認識,再將其加工處理,形成有意義的知覺。依據(jù)人腦認知的物理特征,可將感知分為空間感知、時間感知和運動感知三種??臻g感知用來處理外界信息的大小、距離和方位,時間感知用來處理信息的順序,并判斷信息是否連續(xù),運動感知則用來處理信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nèi)的移動、變換等。在人們觀影過程中,屏幕畫面為觀眾的空間、時間和運動知覺提供視覺基礎(chǔ),影視聲音幫助觀眾形成這些知覺感受。

(一)聲音的空間感知德國電影理論家、心理學家愛因漢姆曾表示:聲音所產(chǎn)生的空間幻覺的深度,是畫面所達不到的。影視中的音樂和音效音響能夠通過音量、音調(diào)、方向、頻率和反射等因素幫助觀眾對畫面的物理和運動空間進行判斷。例如,當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聽到由遠及近的腳步聲,隨著人的走近,聲響也逐漸變大,這正是影片聲音創(chuàng)作者基于“多普勒效應(yīng)”,對聲音音量、頻率等因素進行處理,使得觀眾在畫面和聲音上同時感覺到人在走路的過程。此外,聲音也常常利用反射幫助觀眾感知空間的大小,如一個人在空曠的房間里和在熱鬧的商場里說話,聲音的反射是不同的。同時,聲音不僅能夠使觀眾感知到空間的廣大,有時候也能縮小空間,將受眾注意力集中到一定區(qū)域。例如紀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和央視紀錄片欄目《動物世界》,觀眾在觀看有關(guān)動物的影片時,常常會因為一些動物發(fā)出的叫聲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動物身上,對空間的感知反而縮小了。因此,影視聲音的空間感知基本上意味著可以通過聲音確定故事空間,特別是在外層空間,其空間效應(yīng)為觀眾確立空間感知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

(二)聲音的時間感知在觀眾觀看影片時,觀眾的時間感知會受到片中聲音和畫面相互作用的影響,從而改變觀眾的心理節(jié)奏。例如,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有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有時又覺得很慢,這就是影片通過聲音和畫面的共同作用,讓觀眾產(chǎn)生了時間上的幻覺。觀眾的時間知覺可分為以下兩種:物理時間知覺及心理時間知覺。首先,物理時間知覺指的是,電影情節(jié)的固定時間隨著正常的敘事會有所改變。比如,一部影視作品當中的情節(jié)、畫面和聲音的節(jié)奏,以及畫面和聲音合成后的節(jié)奏,都能夠形成物理時間知覺。其次,觀眾從主觀上來判斷電影劇情的時間變化,可稱為與前者相對的心理時間知覺。除了視聽可以直接生理刺激主觀上的時間判斷之外,許多心理因素也可以影響到它。舉例而言,影片《羅拉快跑》(RunLolaRun)第一段,由于羅拉狂奔過程中有許多突發(fā)事件,使觀眾覺得這一段落的時間并不長,其中,快節(jié)奏的音樂一直影響著整部電影的節(jié)奏,而在羅拉不跑的情節(jié)中,重低音的鼓點依然在保持節(jié)奏的連續(xù)性和時間的緊湊性。此時,觀眾的心理時間全然隨著音樂時間變化,這與電影故事的時間并不直接對應(yīng),而是聲音對其造成了影響。又如,在榮獲第72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最佳影片和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韓國電影《寄生蟲》中,影片的最后,男主人公在一段優(yōu)雅緩慢的交響曲中,進行了殘忍的屠殺行為,但在觀看的過程中,由于音樂的作用并沒有給觀眾心理上帶來刺激激烈的感覺,將人物殘忍的屠殺行為進行稀釋,形成了一種心理上的錯覺,這也是聲音對觀眾心理時間知覺的影響。

(三)聲音的運動感知聲音的運動感知主要是由聲音變化和圖像的結(jié)合所產(chǎn)生,越來越成熟的多聲道立體聲技術(shù)能夠反映聲音運動的特點。例如,當聲音從左前聲道輸出時,音量逐漸減小,與此同時,右前聲道音量增大,觀眾會產(chǎn)生聲音從左前到右前的運動感知,仿佛聲音在左右移動。同理,每個聲音通道都能產(chǎn)生不同方向的運動感知,以達到環(huán)繞音的效果。但是,若出現(xiàn)聲音的運動軌跡與畫面中人物的行經(jīng)路線相反的情況,就會使觀眾產(chǎn)生錯位感的幻覺。當然,制造公眾幻覺有許多常見的方式,例如聲音平行蒙太奇處理,從心理角度來看,這意味著通過視覺和聽覺位置的錯位來制造幻覺,從而使觀眾判斷故事的情節(jié)。

二、影視聲音與觀眾注意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其基本作用是對信息進行選擇,人們常說的“不出戲”就是要觀眾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它可分為選擇性、持續(xù)性及分配性的注意。

(一)觀眾的選擇性注意影視聲音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調(diào)節(jié)受眾注意力的指向,也就是控制觀眾的選擇性注意。當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有些時候更注意畫面,有些時候更注意聲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受眾的“跨通道注意轉(zhuǎn)移”。影片中的聲音常通過響度變化實現(xiàn)觀眾的“跨通道注意轉(zhuǎn)移”。當創(chuàng)作者希望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畫面上時,往往會將解說詞、旁白、獨白等人聲和配樂的響度比例減小,這樣音效的比例就相應(yīng)增大。當觀眾受到音效刺激時,會不自覺地去尋找音效的聲源,從而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畫面上。反之,當創(chuàng)作者希望觀眾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解說上時,會將比例調(diào)大,就會使得觀眾視線追隨畫面上的字幕。

(二)觀眾的持續(xù)性注意電影的配音可使觀眾注意力得以維持。以紀錄片為例,首先,解說詞和同期聲在紀錄片中往往涵蓋了大于畫面的信息,觀眾在觀看紀錄片時需要更加注意才能接受和理解其內(nèi)容。通過“認知資源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不同的認知活動,需要人們保持不同的注意。刺激和處理大腦的需求愈繁雜,對認知的資源之使用就愈多。相對于紀錄片畫面,觀眾在處理解說詞信息時需要更復雜的信息加工,因此解說詞能夠幫助觀眾維持注意力。其次,影片中的音樂也能夠維持觀眾注意力,創(chuàng)作者們在影片中常常采用音畫平行的方式達到保持觀眾注意力的效果。音樂本身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當畫面進行空間和時間轉(zhuǎn)換,音樂仍然保持原有節(jié)奏和旋律時,觀眾會因為音樂的連貫性對段落的理解進行延續(xù),從而保持對畫面的注意。如紀錄片《揭秘731部隊》就采用了這種音畫配合的方式。影片在介紹731部隊進行活體實驗時,盡管畫面在舊照片、景物空鏡和人物采訪間不斷切換,但是音樂一直保持著類似懸疑電影的緊繃感,觀眾不自覺地根據(jù)音樂的延續(xù)保持對畫面的注意,一步步加深對事件的理解。

(三)觀眾的分配性注意影片中的音樂能夠輔助畫面完成分段,這是音樂分配觀眾注意力的結(jié)果。影片創(chuàng)作在表述不同時空時,會運用畫面的變換來告知觀眾一個事件或一段時間的結(jié)束。這時候,影片的音樂創(chuàng)作者往往采用音畫對位或平行的方式運用音樂的變化,來幫助觀眾理解畫面變化的意圖。當影片中畫面漸隱或漸現(xiàn),緊接著轉(zhuǎn)換到另一個場景時,音樂同時淡出并重啟章節(jié),受眾的注意力會出現(xiàn)轉(zhuǎn)換,不自覺進入到對下一個事件或下一段時間的理解中,然后對受眾的注意力進行再分配。

三、影視聲音與觀眾記憶

記憶是一種積累、存儲個人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的方法,即為信息處理領(lǐng)域?qū)娜四X外部獲得的信息的編碼、解碼、存儲以及恢復。影視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還要著重把握觀眾的感知覺經(jīng)驗程度。在觀影過程中,除了依靠觀眾的感知覺經(jīng)驗程度外,還利用影視的視聽語言刺激觀眾的感知來認識外部世界,從而影響觀眾的記憶。在觀影過程中,觀眾根據(jù)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對聲音產(chǎn)生的作用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整個影片的情緒感受可能更為感性。比如聲音的節(jié)奏過快,會產(chǎn)生緊迫感和興奮感,過慢則會產(chǎn)生無力感等等。人們可以一邊調(diào)動自身記憶存量,一邊擴大聯(lián)想的范圍。“移情理論”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詳細的回答,并指出“內(nèi)在情感和外在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直觀的和特殊的?!北热缈吹搅四程幥楣?jié)后,會想起自身經(jīng)歷,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或把自己代入其中角色來理解,讓自身入戲太深等等,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移情”心理。同時,觀眾和影片創(chuàng)作者,或是同片中人產(chǎn)生“共鳴”心理,這都在使觀眾記憶復蘇。

四、影視聲音與觀眾思維

思想是語言、形象或行動的體現(xiàn),對客觀事物的一般或間接認識是理解的延伸與進步。人們常常用直覺的形象來思考事物的外表。從事物的表象特征的角度看,第一印象占有重要的比重。想象是與表象最為相關(guān)的一種認知活動,它是一個改變現(xiàn)有形象、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而想象對電影及錄像的制作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聲音也具有表象的作用,并通過某些特征為公眾創(chuàng)造了一種想象的空間。例如,《讓子彈飛》中有如下片段,張麻子在槍殺冒牌麻匪之前,背景音樂是輕快的,給人的感覺也是較為輕松幽默的,如果鏡頭不在他開槍之前給他手中槍支和冒牌麻匪臉上表情驟變的特寫,觀眾也許就不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故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的感染力不斷增強,這是因為觀眾開始進行脫離于聲音表象所產(chǎn)生的氛圍的想象,而想象產(chǎn)生的緊張情感與輕快的聲音之間形成了強烈對比。許多影片中通過人物說話的速度與特寫鏡頭的結(jié)合,以及音樂節(jié)奏快慢的變化,給觀眾提供了想象空間。

五、結(jié)語

觀看電影電視逐漸成為人們娛樂生活中的主要消費行為,影視創(chuàng)作者應(yīng)該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著重把握觀眾對影視的理解,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而影視聲音的巧妙運用,可以大大提高影片效果,作用于觀眾心理,產(chǎn)生獨特的觀影體驗。以認知心理學的視角談影視創(chuàng)作,將觀影過程看成是某種情緒的認知過程,在幫助創(chuàng)作者把握觀眾心理的同時,也有助于觀眾產(chǎn)生更好的觀影體驗。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1.

[4]林大悃.影視錄音心理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5]M•W•艾森克,M•T•基恩.認知心理學[M].高定國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翁天羽.從認知心理學角度淺析紀錄片中的聲畫關(guān)系[J].中國電視,2017,(12):67-70.

作者:甘俊偉 單位:揚州大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guān)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