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育心理學運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育心理學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育心理學運用

摘要:自從人類邁入新世紀以來,國際的競爭日趨加劇,無論是科學技術的競爭還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高校思政課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而人的心理活動對高校思政課的成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校思政課中要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進行創(chuàng)新,以提高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教育心理學;運用

一、引言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曾經(jīng)明確指出:“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zhàn)略主動。”大學生才是祖國未來發(fā)展的棟梁之材,高校只有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人才,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引導下,高校思政課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從整體上來看,高校學生的思想信仰以及價值觀是積極、正面的。然而當今社會瞬息萬變,信息發(fā)展日益膨脹,各種思想價值觀互相交融,這對于思想活躍、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社會閱歷有限的高校學生來說,如果不加以引導,容易在思想上產(chǎn)生迷惘甚至走入歧途,這就給高校思政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而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心理學與教育的產(chǎn)物,符合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學與教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要以教育心理學為突破口,著眼于高校學生的思想實際,探討有效的教學途徑。

二、教育心理學視閾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概述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心理科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chǎn)物,主要是研究教學情境中的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如今已經(jīng)有著百年的歷史。而教與學的相互作用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nèi)容、教學媒體、教學環(huán)境等五種要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存在心理規(guī)律的。筆者認為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教學情境中的教師與學習情景中的學生以及他們在互動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國內(nèi)外有許多教育者都高度地重視受教育者的心理因素,并提出合理運用這一因素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教與心理學是伴隨著教育的發(fā)展需要而產(chǎn)生的,旨在通過了解人性,改變?nèi)诵詮亩鴮崿F(xiàn)教育目的??梢?,教育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教育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內(nèi)涵及價值分析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在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大概占75%,而心理健康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現(xiàn)實生活中,高校許多大學生并沒有對思政課地學習引起重視,他們覺得只要背背知識點,考試能通過就行了。這樣并沒有充分地發(fā)揮思政課教學對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而教育心理學和高校思政課有著共同的教育對象、構成要素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兩者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學應該與時俱進,充分運用教育心理學,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尊重他們的想法,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準確介入,通過影響人的思想或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有效性進而實現(xiàn)德育目標。

三、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闡述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將教育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及時了解,充分把握大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和各種思想動態(tài),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從而有的放矢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

(一)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思路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一度被忽略,他們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也無法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生行為符合傳統(tǒng)行為模式和價值體系要求會得到肯定和鼓勵;反之,不符合要求便會受到懲罰和批評。教育心理學認為任何一個教育者都沒有否定學生的權利,它更多的是強調(diào)對學生的理解、尊重、信任,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學需要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個體差異與學習需要等,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拓寬高校思政課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觀念、法律觀念和法律觀念。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科學性

當下許多高校在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原則、方針和舉措,這些經(jīng)驗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在教育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課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此基礎上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反之,效果不太理想。同時,教育心理學中感覺、直覺、思維、想象、記憶等心理規(guī)律方面的知識,可以使思政課教學的內(nèi)容更加直觀、形象,激發(fā)學習熱情。所以應以教育心理學為突破口,結合高校思政教學經(jīng)驗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提煉、總結,使高校思政課教學更科學。

(三)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tǒng)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強調(diào)產(chǎn)生思政理論體系,而忽略了學生最需要解決的思想問題,師生、生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通過教育心理學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結合,全面了解高校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與性格差異,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思想動態(tài)與情感變化,利用教育心理學中的知覺、想象、記憶、思維等規(guī)律,不斷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從而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積極進行學習,激發(fā)整個課堂的活力。同時,教育心理學提倡運用認知分析、行為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這也是值得高校思政課教學運用的,通過借鑒、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能夠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和教育力,從而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四、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

偉大的瑞士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榮格曾經(jīng)說過:“在人的一生中要在他固有的人格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它的多樣性、連貫性和和諧性。”高校思政課便可以通過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達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自身的多樣性。而運用教育心理學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能夠拓寬教學思路,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增強其教學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勢在必行。其中,教師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取得實效性的主導因素,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是關鍵因素,而外界環(huán)境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一)思政課教師自身的完善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的性格特點、言行舉止、教師理念等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經(jīng)做過研究,研究得出教師應該具備“儀表良好”“態(tài)度友善”“品行良好”“尊重學生”“興趣廣泛”“有忍耐性”“寬容”“幽默”等特征。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培養(yǎng)教師特征,學生認可教師,才會主動理解和把握教師傳授的知識。首先,教師要注重儀表、簡單、大方、端莊,樹立在學生心中的“威信”。這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教師要具備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個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影響學生。教師良好的思想作風、生活習慣和言行舉止也能夠增強在心中的地位。同時,教師還要合理地培養(yǎng)期望效應,以學生能承受的為底線,不能給學生過大的壓力,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當學生犯錯時不能亂發(fā)之氣,而應該虛懷納谷,有包容之心。當自己犯錯時,要勇于承認錯誤,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態(tài)度。

(二)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高校學生思維活躍,對知識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zhuǎn)型時期,各種思想、價值觀交叉融合,給高校學生的思想活動帶來巨大的沖擊,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不能再局限在“是什么”層面的教學上,而是深入引導學生探索“為什么”和“怎么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自覺性,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其次,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他們的心理活動特點出發(fā)進行思政課教學。學生由于家庭、遺傳、環(huán)境等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也不同。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將學生分類,因材施教,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要為他們量身制定符合他們水平的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同時還要注重態(tài)度理論的運用,在態(tài)度形成與轉(zhuǎn)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了,懂得利用周圍環(huán)境、群體意識以及網(wǎng)絡資源影響學生的認知,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時耐心細致地開導。此外,還要注重情感教育理論的運用,注重激發(fā)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三)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

在高校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情況下,運用心理疏導的方式不失為彌補現(xiàn)有思政課教學方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心理疏導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言語或者其他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解決學生的心理疑問和思想困惑,引導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一方面,以宣講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如對大一新生進行環(huán)境適應、人際關系、自我評價等方面內(nèi)容的疏導,對大二、大三的學生進行道德心理的調(diào)節(jié),對大四的學生進行就業(yè)心理問題地指導,給學生傳授緩解心里矛盾的技巧,解開學生的思想困惑。另一方面,以對話說理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在與學生面對面的對話交談與信息交流中,找出學生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使學生心服口服,形成積極健康的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平等關系,體現(xiàn)民主的對話交流,以取得學生的信任。它應該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傾訴和教師地引導,從而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應該使學生能夠樂于接受的方式,打造學生愛聽、老師愛講、學生受益、老師提高的高校思政課堂。

(四)提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藝術性

偉大的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確,在思政課教學中,學生只有對該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教師才有可能實施有效地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藝術性是當前思政課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如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播放歷史題材類影片《生死抉擇》《沖出亞馬孫》《谷文昌》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感等;通過激情的演講,從內(nèi)心深處打動學生,享受思政課教育內(nèi)容帶來的樂趣;理論聯(lián)系實際,客觀、公正地剖析實際問題,將枯燥的思政課教學打造成具有藝術性的公共課程,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藝術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不斷地提升思政課教學課件制作水平,選擇讓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到思政課與生活息息相關,要珍惜老一輩革命者為今天美好生活所做的犧牲,從而幫助學生塑造人格、樹立遠大的志向等。

(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作用固然作用,但是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某種程度上發(fā)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學生要改變對這一課程的偏見,培養(yǎng)正確的自我意識與行為,還要學會克服學習障礙,通過正確的學習策略,獲取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知識。首先,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塑造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高校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勇于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在自我剖析中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在完善自我的前提下,結合教師的有效引導,提高自身對高校思政課的學習興趣,懷著對高校思政課的興趣,內(nèi)化為高尚的理想信仰,自覺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世界觀,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自我價值。其次,學生還要善于學習,成為真正的策略型學習者。具備豐富的學習策略,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相應的學習策略;在沒有教師、家長以及他人的監(jiān)督情況下,也能夠有效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學習行為符合學習目標;養(yǎng)成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有效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這種學習品質(zhì)對學生今后的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變化,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新的問題。近年來,教育心理學逐漸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教育心理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和所培養(yǎng)人才的質(zhì)量。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fā),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以及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通過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當然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完善,提高教學素養(yǎng),從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許賀,李洪.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機制研究[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06).

[2]牛江永.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2.

[3]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7).

[4]王兆云,李小梅,王新剛.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研究——基于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3(23).

[5]齊曉穎,劉立偉,趙婷.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實現(xiàn)[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8).

[6]張彩虹.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視角[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9).

[7]唐劍.以職業(yè)道德教育為例探索立德樹人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chuàng)新[J].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2016(03).

作者:江曉暉 單位:閩南師范大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