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馬頭墻建筑形式中湘西傳統(tǒng)民居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馬頭墻建筑形式中湘西傳統(tǒng)民居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馬頭墻建筑形式中湘西傳統(tǒng)民居的應用

【內容摘要】馬頭墻的形態(tài)是指屋頂低于建筑兩頭的山墻,山墻延長到屋頂的頂部,從屬于中國建筑風格里的硬山式。矗立在屋頂上部的馬頭墻勾畫出一條形態(tài)相仿、曲折動人的線條。文章介紹了湘西傳統(tǒng)民居中馬頭墻建筑形式的形態(tài)特點和功能特征,梳理了馬頭墻在鳳凰古城建筑中應用的形式及作用,以期為城市空間建筑設計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湘西傳統(tǒng)民居;馬頭墻;建筑形式;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建筑中最易辨識的是馬頭墻,其高于屋頂,是表現(xiàn)建筑的樣式以及裝飾藝術美的關鍵部位。湘西傳統(tǒng)民居不但有經典的明清時期江南渲染法式的建筑類型,還具有非常明顯突出的湖湘特點。筆者以鳳凰古城建筑為例,討論馬頭墻建筑形式在湘西傳統(tǒng)民居中的應用。

一、湘西傳統(tǒng)民居中馬頭墻的形態(tài)特點和功能特征

(一)形態(tài)特點

相對而言,馬頭墻的建造形式較為隨意。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較為自由地設計馬頭墻的各種造型形式。也正因如此,湘西不同地域的馬頭墻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域,馬頭墻也有不同的形式、特色,是一種自由發(fā)展的模式。湘西傳統(tǒng)民居中的馬頭墻建筑形式有五個常見的種類。一是窖子屋式封火墻。懷化市的洪江古商城里的窖子屋是經典的建筑形式代表,窖子屋的外形和北京的四合院相似,常常是二進二出,最上面的那層的頂部用天橋相連接。建造時先砌青磚塊,后涂上石灰砂漿糊。二是三級馬頭墻。三級馬頭墻是全部湘西民居中都會用到的建筑形式,它的外墻表面是用青磚塊砌成的,像一個“一”字形,等比劃分成三份,組成一個“凸”字形的墻身,山墻的兩頭的形式是相疊落成的,中部是平行于地面的。三是反曲翹腳的馬頭墻。吉首市相傳苗王首領所住的府邸“鳳凰閣”是經典的反曲翹腳馬頭墻例子。其墻身外部是向內凹的曲面,形狀漂亮又獨特。四是弓形馬頭。弓形馬頭墻因為其墻面是弓形而得名,其式常使用兩邊對稱的形式,弓形的樣式繁多、自由變換,第二層的墻面頂部上部的一端與墻身銜接自然,另一端則是由平滑的曲線逐漸朝翹腳延伸。五是人字形、山字形山墻。人字形和山字形山墻都按直觀的形狀直接命名,山墻的最上端連接屋頂,僅在屋前檐建造一個三角形的翹角,山墻連著屋內。這種馬頭墻的建造形式簡單實用、成本低,僅應用在湘西小型的民居中,有祈求福祉的寓意。

(二)功能特征

湘西傳統(tǒng)民居中的馬頭墻不僅美觀而且實用,這也是其得以被廣泛應用的原因。馬頭墻的功能特征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防火。湘西傳統(tǒng)民居多用木材建造,因此防火是關鍵問題,特別是對于民居分布緊密的城鎮(zhèn)以及村莊來說,一旦某一家失火則有可能牽連周圍一片的房屋。建造馬頭墻的目的就是即使某一戶失火也能盡可能不殃及周圍的住戶。建造馬頭墻時要求比房屋高0.9米至1.5米左右,厚度在0.2米至0.3米范圍內,可以承受火災持續(xù)的時間大約為6小時。馬頭墻還具有不必承受格外重量的優(yōu)勢,不連接屋內的木材結構,兩者間隔1米,屋內部的墻面有木板隔著阻斷連接,即便外墻失火點燃,屋內也能保持完好無損。馬頭墻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其能夠和古時的火巷子組合在一塊,組成防火單元,有利于把控著火的范圍。二是遮陽。嶺南地區(qū)夏天炎熱、冬天溫暖,湘西的夏天持續(xù)時間長而且溫度高,日照時間也非常長,民居西側要接受暴曬,因此必須采用合適的圍欄和門窗結構進行防護,否則酷熱的夏天令人非常難熬。而延伸到屋頂外的馬頭墻,不但可以遮住部分陽光,還可以對于陽光斜射角生成陰影,以遮擋房屋表面不受太陽直射。當傍晚起風時,馬頭墻還可以引風進入巷子里,接著由門窗進入到房屋里面,調節(jié)、控制屋內氣溫。三是營造私密空間。馬頭墻的功能和形狀結合得天衣無縫,其功能特征除了最關鍵的防火之外,對于湘西部分地域,還有另外兩層含義:一個是防盜賊,另一個則是安定家宅,很多家庭因男主人忙于生計常年在外漂泊,房屋的墻面夠高才能令人更放心。

二、馬頭墻在鳳凰古城山墻中的應用

鳳凰古城中常見的各式各樣的馬頭墻是構成大街小巷景觀韻味變換的關鍵元素,并且其具有獨特的形狀,是鳳凰古城建筑的突出標志。

(一)類型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馬頭墻,都要把屋子兩頭的山墻高度加大,要比房屋表面和房屋脊梁高出0.5米到1米左右。由于要形成“人”字的坡頂,所以房屋脊梁處最高,高度朝前后屋檐逐漸降低,并且按水平條的形狀的馬頭墻檐收兩頭。鳳凰古城建筑中的馬頭墻有以下幾種類型:階梯狀馬頭墻、弧形馬頭墻、三角山形馬頭墻、簡式和變式馬頭墻。其中,階梯狀馬頭墻最為普遍。馬頭墻按斜坡長短分為若干檔位,每一級平齊,根據房屋墻面的坡度逐層跌落,其中又分為一跌、三花、五花和多跌馬頭墻,比較規(guī)范的形式是三花和五花式馬頭墻。三花式的意思是分成兩層跌落,一共是三級,而五花就是分成三層跌落,一共是五級。在江南,五花式馬頭墻又名“五岳朝天”。跌落數和每一跌的高度都是根據房屋墻面的坡度高低和長短來定的?;⌒务R頭墻是按曲線來構造形狀的,俗名是“貓拱背”,形態(tài)正式威嚴,常被用在祠堂館舍等比較重大的場所的建筑上。

(二)構造

馬頭墻的構造分為墻身、墀頭、墻脊、脊頭、色彩與裝飾五部分。馬頭墻墻身的材料大多是磚,鳳凰古城里幾乎沒有夯土造的馬頭墻。砌墻的材料主要是本地燒制而成的清水灰磚,有兩種尺寸:一種的尺寸是250×140×30毫米,和如今的粘土磚一樣;另一種尺寸是320×160×13毫米,更加寬和薄。由于承受重量的是木結構,磚砌的墻皆為空斗砌成,能更好地維持室內溫度和阻隔外界的噪聲。馬頭墻的墻腳是用紅巖石頭筑成的條形狀的基底,有利于長時間固定腳部以及加強底部結構的穩(wěn)定。墀頭指的是封火墻的上面,磚出挑的寬度不均勻的上部。一般建造的方法是用青磚水平砌筑,按層數逐漸疊加挑出一個磚的高度。墀頭的類型分為不出挑和一次出挑,前者的墻身是從墻的基底一直砌筑到達墻頂,從上往下直通,此類型很少應用;多用到的是后者,一次出挑的形式又分為直線拐角、內弧形、雙弧形和多段弧形,把青磚一層層地疊加,寬一匹磚到二匹磚之間。墻脊兩頭常劃分為三段,最底下的一段把磚疊澀出挑三步,使用石灰涂抹正反弧狀的裊混線在疊澀的位置;中間段的平臺表面由疊澀而成,使用磚砌筑成“人”字形的兩邊坡短檐,也有房屋是素磚砌成墻面,也有用小青瓦磚覆蓋而成。無論是階梯狀、弧形狀抑或是三角山形的馬頭墻,墻脊的尾部就是脊頭,都是翹起來的,而且大多裝束為鳳凰的形狀,形成了鳳凰古城建筑的獨特景色。建造的方法多式多樣,一般分為使用單獨的瓦、瓦磚合并、泥塑和磚、瓦和泥塑多種組合的方式造型,不同材料的砌筑能力也不一樣。簡而言之,僅使用瓦片疊加砌成的方法,造型過于平庸,沒有大的翹角。用瓦磚合并的方式也因為磚的材料的局限性,工匠師傅發(fā)揮的空間太小。一般來說,墻的脊部端的頭部砌筑一塊斜角磚,磚微出挑,較為正方規(guī)整,線條強硬有力,使用瓦或磚把墻脊尾部墊起一定高度,再在上面砌筑豎直立起來的小青瓦磚。而泥塑的方式塑形能力更強,應用范圍在傳統(tǒng)建筑里非常廣泛,除掉房屋脊部的脊垛和脊頭,馬頭墻的裝束皆可用這種方式。但如果用泥塑的方式塑造鳳凰沖天的形態(tài),形式不夠飽滿。因此,使用磚、瓦和泥塑組合的方法,開始把磚墊起一定坡度,使屋脊線全部朝上延長,在其之上筑瓦壓著頂部,塑造成起翹的形態(tài),在中部嵌入一個預先制造完成的鳳凰圖案的泥塑,使得整體的形狀不再單薄,更加有氣勢。鳳凰古城建筑中的馬頭墻大多不使用白灰涂抹墻面,很多保留了青磚原來的顏色,裝束的關鍵是墻頂磚疊澀和出挑的下部分,最少也要刷一層白灰作帶狀的修飾。這條白帶和墻體青灰的色調形成明朗與素雅相交錯的視覺效果。精細的裝束要使用彩色繪圖或者黑白交錯的帶狀條紋,裝束的關鍵在于民居脊頭下部分的三角形墻面以及磚出挑的墻身截面的地方。更加講究的,則會使用泥塑方法在馬頭墻的上部雕塑刻造精細漂亮的圖紋樣式,大部分是梅蘭竹菊或以飛禽走獸為主要元素。

三、馬頭墻應用在鳳凰古城建筑的審美特征

(一)秩序與靈動美

在鳳凰古城建筑中,馬頭墻受到徽商文化陶染從而變成特色的建筑形式。馬頭墻整個設計樣式輕巧歡快,墻體更為飽滿,更有利于表現(xiàn)鳳凰古城建筑的生動美。因為其功能特征之一是防火,所以別稱封火墻,又因為古城里民居密集,為了保證居民的人身安全,它還具有防盜、防風等功能特征。墻脊頭上裝束的鳳凰形狀,也是常見于古城中的馬頭墻上,作為一種有延續(xù)性的關鍵母體素材,其造型多種多樣。馬頭墻排列有序、逐層疊加,表現(xiàn)出古城建筑的秩序以及靈動美。

(二)虛實變幻的空間之境

按照建筑的排布,緊密分布的馬頭墻讓鳳凰古城建筑呈現(xiàn)出封鎖閉合的感覺,這體現(xiàn)了“實”的境界。而建筑群里充斥著既與自然保持著溝通,又脫離喧囂外圍環(huán)境的天井。天井中充滿了人們生活的氣味:植物枝繁葉茂,有一種天外有天的情境。這種形狀與尺寸各不相同的天井處于民居中,體現(xiàn)了“虛”的境界。這種虛實變幻的空間,使古城建筑里的民居生活與藝術情味結合得天衣無縫。

(三)馬頭墻應用在鳳凰古城建筑對城市空間層次設計的啟示

鳳凰古城建筑的外圍接連一致,同時蘊含節(jié)拍和音韻,這也是其擁有巨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建筑中的民居大部分是瓦鋪制而成的墻面以及封火墻、木材質的門和窗組成形狀類似的單位樣式,而反復的單位樣式組成了接連一致的街道巷子空間。有相同點但不重復的馬頭墻把空間分為一個個相關聯(lián)而又相隔離的區(qū)域,給民居外圍增加了韻味變換的活躍感,這對于現(xiàn)代城市里單調的空間層次設計有一定的啟示。馬頭墻是一種實用性與美觀性結合較好的建筑形式,既有防火、遮陽和防盜等功能特征,又有鳳凰、梅蘭竹菊等的裝飾形態(tài),既能保護鳳凰古城里的建筑和人們的生活,還能展現(xiàn)鳳凰古城獨特的節(jié)奏與韻律。對其展開分析,可以為現(xiàn)代城市空間設計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曄,李源,黃春華.馬頭墻在湘西民居建筑中的運用與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3(31):14-15.

[2]龍曦.鳳凰古城景觀特質探析[D].重慶大學,2006:97-102.

[3]陳晶琪.鳳凰古城建筑景觀研究[D].重慶大學,2012:31-32.

作者:楊潔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