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烈度地區(qū)高架橋抗震設計淺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烈度地區(qū)高架橋抗震設計淺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探討高烈度地區(qū)橋梁抗震設計抗震體系選擇以及抗震分析建模原則,結合工程案例,分別采用反應譜法和時程法進行橋梁減隔震分析,為相似橋梁的減隔震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烈度;高架橋;減隔震設計;反應譜迭代

1抗震體系選擇

橋梁結構的抗震體系有兩種,即延性抗震體系和減隔震抗震體系。延性抗震體系通過橋墩的彈塑性變形耗能;減隔震抗震體系通過橋梁上、下部結構的連接構件耗能,一般采用減隔振支座。設計時,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抗震體系,不能同時選用兩種體系。城市高架橋具有上部結構梁體寬、自重大,下部結構墩柱剛度大、自振周期短等特點。地震時,高烈度地區(qū)城市高架橋的墩柱受力比較大,采用延性抗震體系會使墩柱、基礎的工程量顯著增加,方案的經濟性較差。有研究表明,與延性抗震體系相比,對中、矮墩采用減隔震體系更經濟,隨著墩高增大,經濟性差異逐漸減小。采用減隔震體系的橋梁在震后不需要維修或只需簡單維修,可以快速恢復使用,對城市交通的影響較小。城市高架橋多采用中、矮墩,墩高在15m內。高烈度地區(qū)高架橋抗震體系宜首選減隔震體系,橋梁減隔震設計常采用減隔震裝置,包括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和摩擦擺式支座。

2抗震分析建模原則

2.1減隔震抗震分析方法

減隔震支座具有非線性特性,采用減隔震體系的橋梁屬于非規(guī)則橋梁,減隔震橋梁應采用非線性動力時程分析方法或多模態(tài)反應譜法進行抗震分析。(1)減隔震橋梁的基本周期(隔振周期)大于3s。(2)減隔震橋梁的等效阻尼比超過30%。(3)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2.2建模原則及參數選擇

(1)計算模型應考慮相鄰結構和邊界條件的影響,通常將計算模型相鄰聯橋梁結構作為邊界條件,否則不能真實反映過渡墩的地震效應。(2)樁土效應采用土彈簧模擬,彈簧剛度采用m法計算或在承臺底加6個方向的彈簧等效模擬,彈簧剛度根據土層狀況和樁布置按m法計算,一般情況下,m動=(2~3)m靜。(3)在計算模型中,梁體和墩柱采用空間桿系單元模擬,預應力箱梁宜保留預應力鋼束作用。忽略箱梁預應力作用時,支座反力會有較大差異,引起墩柱地震作用效應偏差。(4)抗震支座采用雙線性恢復力模型模擬,根據支座恒載支反力設計位移,合理確定支座的特征強度、線性剛度、屈后剛度和等效剛度等參數。(5)橫橋向和縱橋向的振型、剛度、阻尼比不同,在反應譜分析和時程分析時的橫橋向、縱橋向抗震分析均應單獨建立模型計算。

3工程概況

橋型布置如圖1所示。某城市高架橋部分引橋孔跨布置為30m+4×30m+3×35m,對4×30m聯進行分析。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等高連續(xù)箱梁,橋寬度為24.5m,梁高1.8m。橋墩采用分離式柱式墩,墩柱截面尺寸為2m×2m,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徑1.2m;支座采用摩擦擺減隔震支座,最大允許位移200mm。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15),橋址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30g,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0.4s,地震分組為第二組。根據鉆孔剪切波測試結果可知,橋址區(qū)為Ⅱ類場地。支反力及支座選型如表1所示。

4反應譜分析

4.1反應譜迭代計算

減隔震裝置具有非線性特性,反應譜法是一種線性分析方法,采用反應譜法進行抗震計算時應采用等效剛度、等效阻尼比和等效阻尼修正后的反應譜進行計算。分析前,減隔震裝置的位移是知,等效剛度和等效阻尼比也未知,反應譜法分析是一個迭代過程。(1)建立橋梁抗震計算模型,初始計算時的各支座剛度取初始剛度,全橋等效阻尼比取0.05。(2)首次計算后,得到各支座位移,根據位移計算支座等效剛度、全橋等效阻尼比,根據全橋等效阻尼比修正設計加速度反應譜值。(3)重新進行抗震計算,再次得到各支座位移,新的位移值與上次計算結果相差大于3%時,繼續(xù)修正支座等效剛度、全橋等效阻尼比和設計加速度反應譜值,進行迭代計算,前后兩次計算的位移誤差小于3%時,迭代結束。

4.2計算結果

反應譜計算參數及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橋梁隔振周期隨著迭代次數增加而增大,從2.10s增大至4.22s,在第一次迭代結束后,隔振周期已大于3s,本工程抗震分析必須采用非線性動力時程方法。分析支座位移結果,迭代終止時支座位移達661mm,遠大于抗震支座的允許位移(200mm),其位移計算結果不合理。

5時程分析

5.1地震波選取

已完成地震安全性評價工程,可以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地震波。對于未做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場地,可以根據規(guī)范設計加速度反應譜人工擬合地震波,也可以通過時域方法調整實際地震的地震波,使其加速度反應譜與規(guī)范設計加速度反應譜相匹配。時程分析至少需要3組地震波,計算結果取最大值;采用7組以上地震波時,計算結果取平均值,本次采用3組擬合地震波。

5.2計算結果

以縱向地震計算為例,計算結果取3組地震波的最大值,墩底內力及支座位移如表3所示。樁基礎最內力如表4所示。

5.3抗震驗算

進行橋墩、基礎的驗算時,應將地震作用乘以0.667的折減系數,按現行《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進行配筋驗算。樁基礎豎向承載力的驗算不包含地震作用。

6結語

高烈度地區(qū)城市高架采用中、矮墩(橋墩高度不大于15m)時,宜采用減隔震抗震體系。采用反應譜法進行減隔震設計時,支座等效剛度、全橋等效阻尼比和設計加速度反應譜值應進行迭代計算;減隔震橋梁基本周期(隔振周期)大于3s或等效阻尼比超過30%時,反應譜抗震計算結果不準確,必須采用非線性動力時程方法。

參考文獻

[1]管仲國,李建中.城市高架橋合理抗震體系選擇與經濟性對比[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31(3):91-98.

[2]馬楠,陳硯,朱鋒.采用減隔震支座的橋梁抗震分析[J].災害學,2019,34(S1):170-173.

[3]周良,李建.橋梁抗震設計算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4]同濟大學.CJJ166-2011,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5]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JTG/T2231-01—2020,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

作者:武慶喜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