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化時代日常生活轉型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媒介化社會中人類日常生活的轉型問題,從人類日常生活的視覺化,媒介為日常生活定向,人的主體身份的建構和消解三方面進行分析,指出媒介在給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悄悄地形塑著我們對于社會的認知。而媒介化社會的形成,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則存在著“過度媒介化”與“風險社會”、媒介中影像景觀的政治無意識等方面的問題,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予以關注。
我們的時代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急速發(fā)展的時期,以網絡技術為主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成為傳播媒介中最大的推手,電腦、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媒體的普及成為媒介化社會的主要風景,我們在充分享受媒介給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在這樣的媒介環(huán)境中,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呈現(xiàn)出新的變化,媒介也在悄然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1媒介的含義
媒介,是指使雙方發(fā)生關系的人或事物。這一詞語出現(xiàn)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媒介(media)原本指使事物之間發(fā)生關系的介質或工具。媒介研究家麥克盧漢曾具體地概括了媒介的本質,“媒介即人體的延伸”,這一定義的概括只是強調了媒介對人的生物性的延伸,而媒介對人的社會性延伸則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忽視。施拉姆則從傳播學角度概括了媒介的本質特征,媒介就是在傳播的過程中,用來發(fā)出信息、傳播信息、接受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種工具。這些傳播信息的工具就是各種媒介。如書籍、電話、電影、電視等。從媒介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人類傳播活動的歷程大致經歷了六個時代:身體傳播時代、語言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電子傳播時代和發(fā)展到現(xiàn)今的互聯(lián)網傳播時代。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人類傳播的歷史再一次證明,人們接受信息方式的改變其背后都是傳播媒介的變化,體現(xiàn)了公眾對信息的不同需求。語言的誕生、印刷術的發(fā)明、電磁波的應用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每一次信息的變革都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是,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演變并不是單一的、直線型的、一種媒介取代另一種媒介的簡單過程,而是媒介之間相互補充、疊加的過程。到目前為止,人類應用范圍較廣泛的傳播媒介主要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手機以及風頭正勁的互聯(lián)網。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媒介緊密相關。媒介已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正處在一個被各種媒介包裹的社會中。正因如此,媒介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對于社會、時代的認知,促使我們日常生活的轉型。
2媒介化時代:正在發(fā)生的歷史
2.1日常生活的視覺化。媒介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影像文化,也是一種視覺文化,研究人類的進化史和文明史,人類的觀看行為自始至終就沒有離開過媒介的制約。眼睛作為觀看的主要生理器官,它與觀看的對象不是同步的、對應的,它需要借助媒介。從1839年第一臺可攜式木箱照相機的誕生,到1841年第一臺全金屬機身照相機的應用,僅僅三年時間,隨著科學技術在觀看媒介上的應用,照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對客觀世界有了全新的認識,人們對視覺化的渴望、熱愛,使世界變成了一種有序的圖像呈現(xiàn),這種奇觀化的視覺影像世界,就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特點,即“世界通過視覺機器被編碼成圖像”[1]。我們長期沉浸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現(xiàn)代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已將整個世界正在逐漸地變成一個影像的世界、視覺的世界,視覺化已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拔覀兠刻炱骄謾C大約150次,手機距離我們的最大距離一般不超過1.5m。每天我們打開微信38次,微博手機訪問者比例超過70%”[2],這個數(shù)據尚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在這種以影像為核心的視覺世界中,電視、電影、廣告、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社會傳遞信息的重要媒介,它為人們提供了各種不同的話語空間,人們對于現(xiàn)實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媒介,在這些大眾傳播媒介中,電視、廣告、互聯(lián)網等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種我們生活于其中的視覺世界。電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因為它的先在性、家居性以及易于接受性,它比電影、網絡視頻等更便捷地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國家的各項政策,小到人們的吃穿用度,在電視中都能找到相關的內容。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也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從電視上選取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從電視中了解各種新聞事件的報道,特別是有關災難性事件的報道,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媒介。廣告發(fā)掘人們潛在的消費意識,在消費社會中,廣告為大眾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擬的、潛在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消費的不僅僅是商品,還是一種夢想。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里無法滿足的愿望、夢想,通過廣告就可以實現(xiàn)自我的認定,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一種滿足感。尤其是名牌產品的廣告,在促進人們潛在消費的同時,也預示著消費者的身份、地位,這成為消費者形塑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標準。不斷重復的廣告語和廣告影像充斥著當下人們的生活,在目前的消費社會,它對大眾的認知模式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各種與人們有關的物品都能在廣告中尋找,廣告這種大眾媒介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各種便利。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一種更加日?;纳罘绞?。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遍布的范圍越發(fā)廣泛,使用的范圍也逐漸地擴大,成為一種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甚至信仰和價值判斷具有巨大影響力的一種力量。人們越來越依賴于網絡,網絡對人們的主導和控制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有的人甚至沉迷于網絡而無法自拔。作為對世界有巨大影響力的互聯(lián)網,由于其適用的范圍不斷擴大,對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在媒介化社會中,人們對媒介的依賴越來越強烈,媒介技術對人們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在這個媒介化的社會中,我們既是媒介的主體,也是被媒介反映的客體,如何借助媒介表達自我、再現(xiàn)自我,成為具有批判意識和反抗能力的主體,思考媒介與大眾之間的關系,成為我們當前考慮的一個問題。2.2媒介為日常生活定向。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被廣告、電視、報紙、網絡、廣播等各種媒介裹挾的社會中,媒介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對社會、事件和人物的了解、認識,更多地是通過媒介,人們可以通過媒介資源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各種信息,它就像一個無所不知的上帝,為人們提供各種生活資料、海量的信息和全新的生活理念,大眾媒介就以這種便利的形式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從根本上建構了人們對生活、世界的認知,對人們的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比起龐雜的客觀世界,經由媒介提供的世界是一個形象的、可觸、可感的,是更好理解的,有的甚至是經由各種專家指點的無需再去費力思考的世界。這樣由媒介主導的一種環(huán)境——擬態(tài)環(huán)境就出現(xiàn)了。在這里,客觀與主觀、真實與虛幻已經失去了辨別的意義,人們不再根據客觀環(huán)境來做判斷,而是依賴媒介提供的觀念世界來采取相應的行動,這成為人們信賴的精神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媒介所反映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好像媒體報道什么,社會上就發(fā)生了什么,如果媒體不再報道,再重大、再嚴重的事件也成不了輿論的熱點,成不了大家關注的話題。而且大眾媒介以其特有的視角去報道事件、解釋事件、分析事件,以自己的立場去再現(xiàn)事件,由于本身所代表的立場和與生俱來的價值觀,所報道的事件必然帶有明顯的自身的印記,它已經單純地超出了傳達事件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和左右著社會輿論的導向,無形中影響了人們對事件客觀地認識。從整個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大眾傳播媒介已經將各種信息進行了重新的選擇和編碼,它為大眾設計安排各種話題,對社會輿論的走向起到了引導和左右的重要作用。當媒介與消費、與意識形態(tài)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類不自覺地被卷入到各種符號世界中。生活在媒介化社會,媒介的闖入已經導致了人們日常生活經驗性內容的改變。電視助長了消費,被電影、電視等影像包裹著的大眾,因為影像的影響,而建構起一種清晰的自我意識感,這種自我意識感是建立在虛構的世界中,而不是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的。這些影像為觀眾提供了一種不同于現(xiàn)實的真實,在消費社會中,消費者消費什么,喜歡什么,表面上看是自己的選擇,而實際上無處不在的廣告已經影響到消費者的決定,人們選擇什么實際上已經被框定住了,無形中成為消費文化大軍中的一員,自己也不自覺地成為商業(yè)消費價值體系中的一員。電影、電視等媒介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認識自我和世界的方式。以影視劇為例,對于美國、英國、韓國等發(fā)達國家家庭生活的表現(xiàn),為觀眾帶來了現(xiàn)代性的生活參照系,這對觀眾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影片中出現(xiàn)的服飾、各種消費品、生活、工作環(huán)境是中國普通家庭所望塵莫及的,媒介所展示的幸福生活是眾多家庭所向往和追求的。有的學生就是通過看韓劇進而去韓國留學的。2015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大火,受這部劇的影響,許多海外新人扎堆去韓國拍婚紗照,韓國婚禮策劃公司預計將接待超過1萬對海外的新婚夫婦。電視、電影等影像對人們意識的浸潤,影響到我們經驗中最為個人化的部分,重構了我們對日常生活領域的認知,影響了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隨之我們處理問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悄然地發(fā)生著改變。
3媒介化時代:人的主體身份的建構與消解
3.1人的主體身份的建構。“你的指尖每敲擊一下鍵盤,將成為海量信息的一部分”這句廣告語一方面形象地說明信息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它的增長速度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另一方面表明,作為主體的人,人們在的信息中,其身份也變得多樣起來,人們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制造者。2016年9月,一則題為“投資客在成都中德•英倫世邦樓盤豪擲上億元一次性購房60套”的消息在網上熱傳,經成都市房管局調查后認定,此樓盤虛假售樓信息,“一次性購房60套”純屬子虛烏有,涉事樓盤已暫停銷售,多名傳謠中介被拘留。為了售樓,開發(fā)商和中介竟不惜在網上散布虛假消息,引導消費者進行非理性消費,嚴重危害了市場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引起樓市恐慌,也對樓市的走向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面對無處不在的海量信息,人們已喪失了選擇的權力,很容易沉溺于媒介所構建的虛擬世界中,又由于它呈現(xiàn)出一種虛擬世界的真實感,對人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巨大的沖擊,從而使人喪失了清醒的辨識力。當前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就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媒介環(huán)境,面對日新月異的媒介技術,在媒介化社會的今天,情形似乎更為復雜。這主要表現(xiàn)為信息來源的多樣化、觀察角度的多面化以及信息文本的零散化。新技術使人們更便捷地獲取信息、更順暢地進行交流,即便普通大眾也可以借助媒介表達自我、再現(xiàn)自我,以一個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各個事件的討論中去,進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下面這則事例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美國食品和藥物監(jiān)督管理局消息稱,將全面停止銷售含有19種殺菌成分的抗菌皂。但是在我國,國內企業(yè)和監(jiān)管部門的“節(jié)奏”很慢,只是專家的“不建議使用”。實驗表明,三氯生、三氯卡班對人體荷爾蒙產生干擾,這些抗菌添加劑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可國內遲遲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一則“國內出臺‘抗菌皂禁令’要慢幾拍”的新聞在東方網,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市民的重視。這是普通大眾充分利用媒介表達意見影響政策出臺的一個案例。3.2人的主體身份的消解。但是,就個體而言,占有什么樣的媒介,在多大程度上占有媒介、享有什么樣的信息,往往直接關系到他對整個事件的認識。擁有海量化信息的主體如果是國家,那么顯而易見的是國家是希望將大眾傳播納入到自己的權限里。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是布爾迪厄說到的三種資本形式,其中文化資本是最被忽視的一個,對媒介的占有與利用、對信息的獲取和解讀,都顯示出主流媒體的巨大優(yōu)勢。主流媒體以其對權力、資本、技術、意識形態(tài)等各方面資源的占有,以及對傳播渠道的掌控,進而形成的“渠道霸權”[3]無不是對個體的碾壓,媒介內容也會以主導性框架對受眾產生強制影響。對于普通的公眾而言,個體對政治權力的訴求,群體性的行為是受到管理和監(jiān)督的,國家更希望個體在經濟生活、私人生活和一些有選擇的公共生活中發(fā)聲,不能容忍那些超越了地區(qū)和階層的群體性的行為。所以,國家要軟性地為個體確定目標,當然這個目標是在國家所期望的范圍內,讓人們更多地關注個體的世俗的日常生活領域,在更廣泛的社會問題上要視為畏途、止步不前。
4媒介隱憂
4.1“過度媒介化”與“風險社會”。“鋪天蓋地的報紙雜志,無處不在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琳瑯滿目的書籍市場,精彩紛呈的電影銀幕,令人神往的網絡天地,快速便捷的手機短信,當代人生活在由數(shù)不盡的媒介織成的社會。媒介及賴其進行的新聞傳播已經成為人類須臾難離的中介,成為當代人類交往的基本形態(tài),成為社會的總體表達形式。[4]”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媒介成像的技術日臻完善,電視、電影、視頻、監(jiān)視器等頻繁地出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大眾媒介的影像產品開始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沉浸在虛幻的圖像世界中,體驗著影像世界帶給我們的快感與便利。高速路上、自動取款機旁,商場里的攝像頭,這種熟悉和重復性的日常生活已是司空見慣,所以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理所當然的。正因如此,日常行動者早已習慣了周圍所發(fā)生的一切,人們并不會為身邊所發(fā)生的日常事件而感到驚訝。然而也正因為這一切以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我們往往陷入熟視無睹的狀態(tài),它表明日常生活與我們是如此的貼近,我們很難用批判的眼光來審視日常生活,我們熟視無睹,我們已經麻木,這就意味著放棄了質疑和反思,不去懷疑人們?yōu)楹稳绱诵袆?,因為日常生活的事件總是正常的,日?,F(xiàn)實的正?;馕吨鴮π袆诱叨砸磺蟹路鸲际抢硭斎坏?,一切都在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中被合法化、正常化和習慣化了。媒介化已成為我們現(xiàn)在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媒介化社會里,世界范圍內發(fā)生的種種變化都與媒介的參與息息相關。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都可能在媒介上被曝光,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被監(jiān)視的狀態(tài)中,在媒介化社會,一切無從遁形。在我們的生活“過度媒介化”的同時,媒介化有可能導致另一個方面,就是“風險社會”[5]的來臨。人們的日常通信、語音交談、影片、照片以及社交網絡細節(jié)都有可能被監(jiān)聽,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越來越難以明確地區(qū)分,斯諾登事件讓人不寒而栗,而此事件仍在持續(xù)的發(fā)酵中。在這個媒介化的社會中,人們深切地體會到世界是如此的小,我們都將無處可逃,每個人都將成為媒介社會的囚徒。4.2媒介中影像景觀的政治無意識。在西方現(xiàn)代學術研究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和研究就開始了。胡塞爾晚年在他的生活世界理論中就說明了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礎性位置。他說“所有的科學都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的基礎上的,因為它們都要從生活世界出發(fā)來利用那種對于生活世界的每個目的來說總是必需的的東西。[6]”日常生活世界是一個基礎性的世界,是一切理論和非理論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活動構成了社會最基本的生活實踐,它是整個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是基礎性的,那些高于日常生活的實踐活動從來都是以日常生活為存在的基礎和前提的,日常生活世界為其他的社會生活實踐提供基本意義的世界,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就構成了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主體,所以,日常生活世界并不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世界,也不是一個毫無價值的領域。日常生活的熟悉性和親切感往往導致人們的錯覺,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shù)?,正是這種熟視導致了日常生活的政治性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仿佛日常生活與社會的其他活動無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導致了人們的熟視無睹、漠然處之,另一方面也為日常生活的表象披上了瑣碎無聊、平淡無奇的保護衣,忽視了對日常生活政治性的重視。因此,要掀開日常生活政治合法化的表象,就要對日常生活除魅。在日常生活中,影像是不可缺少的。電影、電視等作為大眾文化的樣式,一方面在給人們提供娛樂功能的同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有巨大的形塑作用,其背后隱藏著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不容忽視。主流的電視節(jié)目具有一種明顯的意識形態(tài)性,具有一種很強的規(guī)訓作用,往往以其表面的假象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真實的意圖,這就需要撥開層層的迷霧,參透其背后的真實用意。中國女排在第31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央視《新聞聯(lián)播》用了7分鐘的時間專題報道了中國女排奪冠,隨后《焦點訪談》又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中國女排的形象通過這些影像傳播到了千家萬戶,將女排的精神再一次向國人傳遞,這就充分調動起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將體育運動的精神轉化為一種共同的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的政治情感,這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通過國家控制的傳播媒體對大眾意識進行有意規(guī)訓的最直觀的表現(xiàn)。
5結語
隨著媒介的發(fā)展和運用,每個人的生活都越來越離不開媒介,也越來越依賴媒介,媒介為我們進一步認識世界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渠道。但是,媒介作為一種傳播工具和手段,如果使用不當,對個人、社會和國家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媒介的安全使用問題已經成為各個主權國家所面臨的重大問題。1992年美國媒體素養(yǎng)研究中心概括了媒介素養(yǎng)的六種能力,即人在面對媒介所傳遞出來的各種信息時所具有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質疑能力、創(chuàng)造生產能力和思辨的反應能力。美英等歐美許多國家,都已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列為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尚存在著一定的缺失,加強公民尤其是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已然成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重要問題,它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作者:趙宇華 于志勇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