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芭蕾藝術與民族化芭蕾的發(fā)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芭蕾藝術與民族化芭蕾的發(fā)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芭蕾藝術與民族化芭蕾的發(fā)展

摘要:芭蕾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自它誕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而芭蕾審美的確立一直作為對舞者的要求沿用至今。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向世界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趨勢,我國應以繼承中國民族文化底蘊為核心,發(fā)展屬于中國特色的民族化芭蕾。

關鍵詞:芭蕾;審美規(guī)范;民族化;教育

一、芭蕾美學

(一)芭蕾審美的確立

意大利優(yōu)秀的舞蹈家瑪麗•塔里奧妮是歷史上第一個采用足尖技術的芭蕾舞者。她的作品舞劇《仙女》于1832年3月12日在巴黎歌舞劇院舞臺上首演,從此開創(chuàng)了“白裙芭蕾”時代,她飄逸的過膝白裙成為芭蕾舞的服裝特點;足尖鞋構成了芭蕾特有的藝術標志,也是芭蕾藝術走向成熟的里程碑;“三長一小”即長胳膊、長腿、小腦袋成為芭蕾舞蹈的形體的審美標準。塔里奧妮首創(chuàng)了一種輕盈飄逸的舞蹈風格,將芭蕾舞蹈的審美基礎確立了下來。

(二)“開、繃、直、立”的審美規(guī)范

芭蕾自誕生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其審美標準可以用“開、繃、直、立”來概括,這一基本標準的確立是在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chuàng)辦的皇家芭蕾舞學院時規(guī)定的,它與若干固定的舞姿和腳位一起,自創(chuàng)立之初便運用至今,構成古典芭蕾舞美學的核心。因為芭蕾藝術源自于古希臘文化,其中以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兩人的哲學思想影響最深刻,而此二人的理論顯示出了對立性,此二人兩極分化的基本精神構成了西方芭蕾的審美取向:開放性、散開式、放射狀的形態(tài)特征?!伴_”指肩、胸、胯、膝、踝分別向外展開至最大限度;“繃”指緊繃的膝蓋、腳背等;“直”指身體挺拔向上的感覺;“立”指身體重心上移,以便為高空動作做準備。

(三)中國芭蕾藝術的民族性

就像西方浪漫主義芭蕾以仙女形象來塑造一樣,中國芭蕾展示的民族性主要也是由塑造人物形象來實現(xiàn)的,如著名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瓊花,是典型的中國革命英雄形象。無論哪個國家的藝術發(fā)展與民族性都是分不開的,藝術的民族性來源于民族風俗、社會文化、生活習慣等多種元素,既體現(xiàn)了民族的審美理想又反饋給民族文化,使之可以更好的保留和傳承。如《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民族芭蕾舞劇中,利用舞臺布景、服裝、化妝、道具等舞美設施,完美再現(xiàn)了當?shù)孛褡宓娘L俗習慣。

二、作品分析

(一)20世紀前期中國芭蕾代表作品

從1956年開始,我國不斷向內(nèi)引進西方的芭蕾舞劇,如《天鵝湖》、《吉賽爾》、《關不住的女兒》等。后來的“”使得這些芭蕾劇目不得不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反映革命斗爭題材的舞蹈作品,中國第一部成功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應運而生,它作為“八大樣板戲”之一而風靡一時。舞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貧農(nóng)女兒瓊花被惡霸地主南霸天欺凌后逃跑,后被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連黨代表洪常青救起,投奔中國紅軍聚殲敵群將惡霸南霸天就地正法,踏著英雄們的足跡,奮勇向前的故事。中國紅色娘子軍它成功之處就在于,首先此部舞劇吸收了多種元素以將芭蕾舞最大程度民族化,比如它配合舞劇題材加入了許多軍事化的動作,如“刺殺”、“射擊”等,塑造出女戰(zhàn)士們不懼危險、英姿颯爽的形象。其次,它將中國的古典舞和民族舞自然地加入進來,生動準確的刻畫了瓊花、洪常青等中國革命英雄人物形象,運用各種中國舞舞蹈技巧在矛盾沖突中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如刻畫洪常青他性格堅毅剛強,就運用了中國古典舞“大跳”、“京劇亮相”等強有力的動作,烘托出了他的英勇氣概。再次,舞美的靈活應用也是一大創(chuàng)新。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一反傳統(tǒng)芭蕾的白裙形象,將戰(zhàn)士的服裝運用于舞臺上,例如短褲和綁腿。而在燈光處理方面則將黑白善惡兩種人物形態(tài)清晰的展示出來,南霸天出場時的燈光只有區(qū)區(qū)點點,營造出恐怖的氛圍。在紅色娘子軍出場時的布景則為藍天白云的椰子林,人物性格特點清晰可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創(chuàng)作是我國對于芭蕾舞民族化、革命化的偉大嘗試,對建立帶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作品有著里程碑似的意義,有力的證明中國芭蕾已經(jīng)進入成熟階段。

(二)20世紀后期中國芭蕾舞代表作品

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根據(jù)同名電影改編,由中央芭蕾舞團推出的大型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作品。作品講述是20世紀殘酷的封建勢力與一個弱女子對于愛情的渴望的對立,而她最終也沒能逃脫悲劇命運的故事。沒有人物沖突就沒有故事的發(fā)展,此部舞劇就將人物性格作為線索發(fā)展,故事具有舞臺化,這是張藝謀改編這部電影的最重要原因。他運用蒙太奇和視覺心理等手法將高掛的44只大紅燈籠和可活動的隔扇門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在劉青弋先生的書中說到:“在音樂的選擇上,作曲家陳其鋼在大量采用中國的京劇、民歌、民間曲調(diào)、民間打擊樂的基礎上,運用了現(xiàn)代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音樂包含有旋律優(yōu)美的雙人舞音樂、有突出氣氛的嗩吶和笙獨奏、有模仿洗麻將的效果聲、有家丁亂棍的效果聲、有二胡與大提琴的對答、還有京戲青衣幽怨綿長的吊嗓。音樂聽似素材雜亂,但卻自如而流暢?!盵1]在服裝的選擇上,舞劇選擇了華麗精美的旗袍,這是中國舞劇第一次將旗袍搬上舞臺,不僅還原了歷史樣貌使觀眾仿佛身臨其境,而且絲毫不影響舞者做動作,更加傳神的用舞蹈動作去表現(xiàn)人物,不得不說是服飾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

三、中國芭蕾藝術的發(fā)展趨勢

自打20世紀開始,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到達了全方位互動階段,中國芭蕾藝術也開始朝著多元化發(fā)展。在隨著90年代藝術市場改革的同時,芭蕾藝術也在創(chuàng)作上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出一批符合時代精神,滿足大眾需要的中國芭蕾舞劇作品。進入21世紀后,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劇,文化交流方面也隨之日益密切。在中國芭蕾藝術發(fā)展的道路中,將西方的芭蕾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相結合,使民族化了的芭蕾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

四、中國芭蕾舞教育的發(fā)展

在早期,我國的舞蹈教育制度一直以早期專業(yè)型舞蹈教育為主。長期運行著“中間大,兩頭小”的態(tài)勢。而隨著國情改變,目前我國現(xiàn)在是以早期專業(yè)型舞蹈教育制度與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二者相結合來發(fā)展的,兩種制度相結合的發(fā)展方式既避免了舞蹈教育系統(tǒng)發(fā)展不連貫的問題,又不會出現(xiàn)藝術人才缺乏的現(xiàn)象。北京舞蹈學院是中國唯一一所舞蹈高等學府,無論哪個時期,北京舞蹈學院的教育制度都處在最前沿,對于中國舞蹈教育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吨袊爬俸喪贰分姓劦剑骸氨本┪璧笇W院芭蕾舞系于1984年成立,改革開放以來,該系通過頻繁參加國際芭蕾賽事、出國訪問和參加國際藝術節(jié)等活動與世界各國進行芭蕾舞學術交流,不僅及時了解了世界芭蕾的發(fā)展動向,還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芭蕾舞的教學成果。”[2]經(jīng)過多年教育實踐的摸索,北京舞蹈學院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教學模式,映射出了中國舞蹈教育發(fā)展的縮影,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高精尖的舞蹈人才,成為中國芭蕾藝術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推進舞蹈教育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青弋.中外舞蹈作品鑒賞[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祁天航.中國芭蕾簡史[M].現(xiàn)代出版社,2014

作者:白易丹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