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美術藝術語言審美認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藝術語言審美認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美術藝術語言審美認知

一、藝術語言的形成來源于精神生活

從原始社會開始,藝術活動就在人類社會實踐之中萌芽。隨著人類童年時期美術作品《野?!返陌l(fā)現(xiàn),藝術語言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就成為許多藝術家探討的問題。在一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所進行的藝術活動,是屬于一種帶有主觀因素的藝術活動。他們在狹長的洞窟墻壁上描繪的野牛,無論出于祈求狩獵豐收、進行巫術活動或者娛樂,可能都是體現(xiàn)原始人類企圖用這種抽象的符號和圖形征服自然的愿望。那些簡單而準確的輪廓,生動有力的線條以及控制得很好的光影,富有裝飾性的紅黃黑等顏色,都可以看作是原始人類運用藝術語言的一種跡象。它體現(xiàn)出原始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有活力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人類最早的繪畫作品出現(xiàn)在法國和西班牙洞窟中勾勒的動物線條,以及最早的雕塑作品,這些線條和獨特的造型與視覺的直觀無關,而與某種精神世界相聯(lián)系。比如,為了對母性的崇拜、祈求人類的繁衍,他們可以盡情夸張女性的特征;為了取得狩獵的成功,他們在洞窟的墻壁上畫各種各樣的動物,或難以對付的動物,以便在巫術禮儀中對其實施致命的打擊或詛咒,導致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了神秘的精神性質。在中國的原始巖畫、四五千年的彩陶上的人物也是如此。如我國新石器時代的《稷神崇拜圖》,原始人在巖壁上畫了十個植物人面型,其目的是祈望它們在稷神的保護下代代相傳,年年豐收。所以說,無論是強調理性的西方,還是更注重感性的東方,人類早期藝術語言的形成與發(fā)現(xiàn)都是來源于原始時代生活環(huán)境和原始藝術家的審美意識以及精神活動。

二、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審美理想

藝術語言在經過原始的創(chuàng)造動機和崇拜自然物的巨大激情,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稚拙藝術形式之后,藝術家對藝術語言的探索也在不斷進行之中。外國藝術語言除了向世人傳達精神層次上的文化意義外,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xiàn)出一定文化的美學內涵,同時也是畫家對現(xiàn)實生活審美理想的一種體現(xiàn)。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三杰———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其美術作品就是一個時代藝術語言鮮明的印證。由于受到寫實主義藝術語言的影響,他們對美的崇拜,逐漸轉向視覺的真實。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方面圍繞著宗教題材展開,一方面又借宗教題材來表達畫家對現(xiàn)實自然社會的看法,促使其作品具有濃烈的人文主義色彩。這就是以人性取代神性,反對宗教的精神禁錮,重視現(xiàn)實生活,發(fā)展人的個性,肯定人的價值和創(chuàng)造力等。例如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造亞當》,作品表現(xiàn)的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第一人———亞當正渴望地等待,讓上帝的手指觸到他的手指,亞當健美的身軀就會獲得生命。畫中的亞當表現(xiàn)出畫家對于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以及對人的覺醒的渴望。畫家借宗教神話題材的描繪,一方面把中世紀美術的藝術語言盡情地發(fā)揮出來,另一方面反對宗教禁欲主義,對人性的尊重、人的價值的肯定。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以人為出發(fā)點,這無疑也與文藝復興的藝術觀相一致,哲學家們把人放在中心的地位,中國哲學的這種傳統(tǒng)成為影響教育的第一因素;中國哲學對教育上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人性、人格及教育原則等問題上。中國古代文人畫的“四君子”的藝術表現(xiàn)思想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也具有人文性質。如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的的墨竹,往往挺勁孤直,具有一種孤傲、剛正、倔強不馴之氣。這也是畫家審美意識的一種自然流露。而拉斐爾筆下的圣母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實際上就是人文主義理想的完美體現(xiàn)。他們的作品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以人為本,頌揚現(xiàn)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科學,探索自然的奧秘,崇尚古典知識與學術等特點,把中世紀美術的審美理想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

三、藝術語言的個性來源于審美覺醒

藝術語言的個性就是自我意識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流露,審美意識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一個時期美術藝術語言的形成,個人藝術個性的凸現(xiàn),以及作品所傳達出的個人藝術氣息與藝術家的生活環(huán)境、人生經歷、性格氣質、藝術思潮、創(chuàng)作主張、審美傾向有極大的關系。在其藝術個性的建構中也必然經歷著一場自我審美意識的覺醒,從而形成了有別于他人的不同藝術個性和面貌。如荷蘭著名畫家梵高的作品,他是后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他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有別于印象主義。印象主義的藝術語言不能更準確地表達他內心的沖動和激情,正是畫家在審美意識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因此,他對藝術語言大膽創(chuàng)新,以帶有明顯的主觀感情色彩來表達他心中的苦悶、哀傷、激情和希望。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旋轉的筆觸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如《自畫像》,畫家以陰冷的色彩和旋轉的筆觸深刻地表現(xiàn)出一個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備受折磨的畫家的獨特個性。畫家用“陰冷的色彩和旋轉的筆觸”來表達自己,把藝術語言的客觀性轉為主觀性,這種藝術個性的形成,其實就是畫家對藝術語言的一種醒悟,這種覺悟也是畫家對前人藝術語言的一種否定。后印象派畫家塞尚主張對形體結構的塑造,他所畫的《靜物》以凝練的筆法和明確的體面,塑造出比實物更加堅實的形體。畫家之所以運用這種語言,就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任何復雜的物體都是由簡單的幾何形體構成的。因此,他的作品注重建構堅實的形體結構。法國十九世紀著名畫家馬蒂斯常使用強烈甚至刺眼的對比色,這種顏色組合帶有濃厚的主觀與自由的傾向,因而被人們稱為野獸主義畫家。如《戴帽子的婦人》,作品以對比色組織畫面,具有強烈的對比效果。馬蒂斯的作品畫風與眾不同,形體夸張,線條粗重,筆觸狂放,色彩強烈刺激,形式更加自由。其藝術語言的審美動機是為了反對傳統(tǒng)以“逼真”為評價繪畫的標準,因而他的作品顯得自由、奔放、富于裝飾趣味。又如,荷蘭表現(xiàn)主義畫家阿佩爾的作品《發(fā)怒的風景》,他所描繪的風景變成了發(fā)怒的人臉,畫中以熱情的線條和色彩,表現(xiàn)了畫家對現(xiàn)實的一種瘋狂情緒。實際上是表達畫家對自然的一種憤怒或不安的心理。他對現(xiàn)實和藝術語言的感悟,促使他的藝術作品強調表現(xiàn)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以致對客觀形態(tài)的夸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fā)泄內心的心理體驗。從以上畫家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藝術家的個性決定了藝術作品的語言方式。繪畫原本就是藝術家個體的事情,它是藝術家有感而發(fā)的產物。藝術家在繪畫時是用自己的觀點去再現(xiàn)外界的事物,所以作品中必然鮮明地帶有藝術家自己的個性特點。這種藝術語言的個性就是藝術家在剖析自我,不斷地探求新的藝術形式的一種領悟。

四、藝術語言的風格來源于審美突破

藝術語言是藝術家的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和表現(xiàn)手段。藝術家在藝術活動中不斷錘煉藝術語言,不斷對藝術活動注入新的審美元素和活力,帶給觀眾強烈的新鮮感和沖擊力,并有著自身新的審美著眼點,就會使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風格,而這些藝術語言風格的產生也是一種審美突破。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他的藝術語言,是與傳統(tǒng)美術的藝術思想相對立的。立體派的畫家把數(shù)學中的語言融入到作品中,強調把形體結構分解成各種幾何形狀,然后重新組合成新的形象,以建立一種新的空間概念。如他的《格爾尼卡》,以極度夸張變形的形象,用黑白灰的顏色對比,鮮明地表現(xiàn)出要發(fā)泄的悲哀情緒。畫中的主體,被畫家用不規(guī)則的幾何形狀重新組合來表達作者對人民的同情,以及對法西斯暴行的仇恨。畢加索的作品其藝術語言的平面性、裝飾性、主觀性的特征鮮明。他所獨創(chuàng)的離奇、怪誕的視覺藝術語言,無疑是西方繪畫藝術語言的一次革命,開創(chuàng)了繪畫藝術變形的先河。20世紀荷蘭著名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以純粹的線、色、塊作為純造型語言。他的藝術所追求的是一種抽象的構成“風格”。如《色彩的構圖》,作品在兼有理性和感性的條塊中,布滿由淡紫到淡黃的高明度柔和色彩,他用其表現(xiàn)一種平衡而有變化的和諧。畫家的藝術語言從變形到抽象,呈現(xiàn)給人們又是一個創(chuàng)作新的活力和審美蛻變。藝術家藝術語言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美術中還出現(xiàn)了超現(xiàn)實主義、未來派、達達派、波普藝術等,這些美術風格和藝術審美語言都可以稱作現(xiàn)代派藝術。其出現(xiàn)是外國美術藝術語言根本性的審美大突破。它不是西方傳統(tǒng)美術那種各個時期的風格的變化,而是質變,是與傳統(tǒng)的分裂,是美術創(chuàng)作藝術語言的一個高峰。如比利時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雷尼•馬格里特的《錯誤的鏡子》,作品描繪了一只人的眼睛,及投射在這只眼睛視網膜上的藍天白云。畫家認為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錯誤的鏡子,世界上沒有見到的“真實”,只有感到的“真實”,繪畫的“真實”本來就是一種人眼的幻覺,藝術家只是圖解而已。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鼻祖馬塞爾•杜尚的《下樓梯的裸女》,讓人看到一個女人,且是“正在動作的女人”;未來主義畫家波丘尼將狗畫出無數(shù)條腿,表現(xiàn)狗的運動。畫家們努力在畫布上闡釋運動、速度和變化過程。空間不再存在,物體從不靜止,它們永不停歇地運動并相互穿插,從而改變了整個西方的藝術觀念,改變了西方美術史的進程,改變了全人類對“美術”一詞的理解。達達主義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tài)、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以及波普藝術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等造型元素來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無疑成為現(xiàn)代藝術的一種全新的視覺形式。這些藝術風格和觀念的建立促使現(xiàn)代藝術心理、荒誕意識、逆反心理和個人精神的出現(xiàn),從而導致對傳統(tǒng)藝術的否定,突破了傳統(tǒng)藝術語言的思維定勢,豐富了藝術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開拓了現(xiàn)代藝術新的局面。

總之,外國現(xiàn)代美術在對傳統(tǒng)美術的完全了解之后的有原創(chuàng)性的、經過藝術語言審美突破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理念對于我們平時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都是具有一定的啟發(fā)。繪畫這種無聲的語言通過各種不同的藝術符號向人們傳達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與內心世界,以及藝術家追求藝術生命的真諦。不管是哪種流派的藝術語言,它們都是藝術多元化表現(xiàn)的一種形態(tài),這些藝術語言的出現(xiàn)都有積極的一面。作為一名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和美術教師,我們要從中吸取精華,并以此來豐富我們的藝術思想,提升我們的藝術層次、藝術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最終使我們的藝術專業(yè)水平得到更大地提高,使我們今后的美術教育教學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