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小麥前期大田管理及病害防治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麥前期大田管理及病害防治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麥前期大田管理及病害防治研究

1小麥前期的生長發(fā)育特點

1.1種子發(fā)芽出苗

在種子整個發(fā)芽出苗時期,生長環(huán)境的溫度、水分、氧氣都會影響種子的萌發(fā)出苗。因此,在管理過程中,要保持小麥發(fā)芽的最適宜溫度,即15~20℃,田間土壤最大持水量保持在60.0%~70.0%,同時保證氧氣充足。

1.2小麥的分蘗

小麥分蘗是發(fā)生在分蘗節(jié)上,一般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小麥胚芽鞘腋芽長出胚芽鞘分蘗,一般播種過深該分蘗不易出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長發(fā)育,小麥分蘗活動會經(jīng)歷增長期、高峰期和消亡期,具體為小麥在分蘗增長的冬前、越冬與返青后的一段時間到達高峰期,隨后開始大蘗成穗、小蘗消亡。

1.3小麥根葉的生長

小麥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組成,尤其是次生根生長在冬前分蘗盛期、拔節(jié)始期2個時期達到高峰。小麥葉的生長依據(jù)其生長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為2類,即近根葉組和莖生葉組。小麥根葉生長會受到溫度、養(yǎng)分、水分及空氣等因素的影響,管理時應做好相關(guān)措施。

2前期大田管理的具體措施

2.1做好查漏補苗,剔苗移栽

在小麥發(fā)芽出苗過后,麥苗就會陸續(xù)出土,這時就要及時監(jiān)察,如果發(fā)現(xiàn)田間缺苗斷壟10.0cm以上的,應在麥苗2葉期前及時浸種催芽,做好補種,充分保證基本苗數(shù)。而對于田間零星缺苗的情況,可在3葉期后進行剔苗移栽,在移栽過程中,要做到“上不壓心葉,下不露白根”,及時澆水,保證成活率。

2.2追施分蘗肥,澆好盤根水

由于土壤地質(zhì)情況或播種時間偏晚而導致的小麥弱苗,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冬前溫度較高、有利于分蘗的時間段,在小麥分蘗開始時追施分蘗肥,澆好盤根水,促使弱苗長勢轉(zhuǎn)好。

2.3冬灌應做到適時適量

由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空氣干燥,土壤中水分蒸發(fā)量大,冬旱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適時適量的冬灌對于保證小麥生長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冬灌時間上,有諺語云:“不凍不消,灌溉過早;只凍不消,灌溉晚了;夜凍晝消,灌溉正好”,這就形象說明了冬灌應適時。而適量則是指冬灌水量不能過大,以免造成凍害。

2.4小麥的冬季中耕

對小麥進行冬季中耕,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透氣狀況,減少病蟲害;提高地溫,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肥的分解,幫助小麥分蘗和根系生長。而冬前小麥根系生長較淺,中耕不宜過深;在冬灌之后及時中耕,則可以破除土壤板結(jié),防止裂縫。

2.5嚴禁放牧啃青

對于放牧啃青,民間有一種“畜嘴有糞,越啃越嫩”的說法,但這是完全錯誤的。據(jù)調(diào)查顯示,啃青會造成麥株高降低8.0cm,穗長縮短0.5cm,穗粒數(shù)減少2.4粒,造成十分明顯的減產(chǎn)。因此,應嚴禁放牧啃青,保證小麥的綠葉面積。

3小麥常見病害防治

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病害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根據(jù)實際情況,下面列舉幾種常見小麥病害的防治方法。

3.1小麥土傳花葉病的防治

小麥土傳花葉病是一類病害的總稱,是由小麥土傳花葉病毒引起的,主要包括土傳花葉病、黃花葉病和梭條斑花葉病,一般病田會因此減產(chǎn)20.0%~30.0%,而發(fā)病田減產(chǎn)率會達到30.0%~70.0%。防治方法:

1)輪作倒茬,連續(xù)3~5a與油菜、薯類、大蒜等非禾本科作物輪作;

2)選用抗病品種,并適當晚播;

3)增施肥料,在發(fā)病初期應追施速效氮肥和磷肥,促進植株生長,并做好田間衛(wèi)生,清除病株、殘株;

4)選用適合的藥劑進行防治,如溴甲烷、焦木酸原液等進行一定比例稀釋,利用噴霧噴灑的形式對田間土壤、小麥株進行消毒滅菌。

3.2小麥銹病的防治

小麥銹病俗稱黃疸病,該病為氣體病害,在早春低溫的條件下持續(xù)時間較長,特別是在春雨情況下,發(fā)病比較嚴重。發(fā)病小麥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影響?zhàn)B分、水分吸收,導致小麥葉稈干枯,麥穗小、空粒減產(chǎn)。防治方法:防治銹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對于早期出現(xiàn)的發(fā)病田塊要進行集中防治,控制其傳播感染健康麥田;一般情況下,大田病葉率達0.5%~1.0%時就要立即進行普遍治療,667m2可用12.5%的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0~35g、20%三唑酮乳劑45~60g進行噴霧防治。

4結(jié)語

對于小麥的高產(chǎn)栽培管理,種好只是基礎(chǔ),科學管理才是關(guān)鍵,因此在小麥的栽種培育過程中,必須以北方小麥的生長發(fā)育特點為主要培育依據(jù),遵循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種制宜的原則,做好小麥前期的科學管理。

作者:郝義行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