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工作坊教學模式在分娩培訓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作坊教學模式在分娩培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工作坊教學模式在分娩培訓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工作坊教學模式在助產士溫柔分娩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產房進修的90名助產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觀察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實施工作坊教學模式。分別在干預前和干預8周后采用臨床知識與技能考核、教學效果評價問卷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助產士臨床知識與技能考核得分高于對照組,教學效果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工作坊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助產士的溫柔分娩理論和操作技能,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工作坊,助產士;溫柔分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產房進修的90名助產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人。納入標準:獲得護士資格證,在產房獨立工作半年以上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認知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標準: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者。對照組:本科33人,???2人;年齡20~35(28.05±2.61)歲。觀察組:本科35人,???0人;年齡21~35(27.82±3.35)歲。兩組助產士在年齡、學歷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正式實施前,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向研究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遵循保密、有益、無傷害原則后收集其一般資料和調查問卷。

1.2教學方法

本研究正式實施前由教研辦公室和護理部組織進修人員崗前培訓,內容包括理論學習和操作技術培訓。研究對象進入產房后實施“一對一帶教”,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由有經驗的助產士進行理論授課,針對性地講解助產專業(yè)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培訓結束后,進行理論和操作考試。觀察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實施工作坊教學模式,具體干預方法如下。

1.2.1成立溫柔分娩培訓工作坊小組

由產房助產工作經驗大于5年,主管護師以上,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培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9名助產士成立溫柔分娩培訓工作坊小組。其中1名助產士擔任組長,負責管理工作坊。其余8名助產士,以2人為一組分為分娩球的應用、瑞典式按摩、水中分娩、體位與運動。

1.2.2溫柔分娩培訓工作坊的實施方法

在培訓開始前建立溫柔分娩微信學習群,通過微信提前上傳課件、視頻及需要討論的問題,培訓結束后上傳培訓總結及學習心得。培訓形式采用集中授課和臨床實踐,集中授課時間為1周,共計50學時,臨床實踐時間為7周。培訓地點設立在醫(yī)院教學樓模擬產房,理論培訓為10學時,采用多媒體形式,中間穿插討論環(huán)節(jié)。培訓內容為溫柔分娩的意義、理念及在產時中的應用。分組操作培訓為40學時,每組學員10~12人。工作坊老師現場一對一指導并記錄,直到每一位學員能夠規(guī)范完成分娩球、瑞典式按摩、水中分娩、自由體位與運動4種操作。每次培訓結束后工作坊小組成員討論學習過程中的技巧、優(yōu)點及不足,由小組老師進行培訓效果總結。

1.3評價指標

1.3.1臨床知識和技能考核

采用陳偉德[7]修訂的中文版量表,共7個條目,即護理評估、身體檢查、操作技能、健康教育、臨床判斷、組織效能、人文關懷。采用9分制計分,分為3個等級,1~3分為有待加強,4~6分為合乎要求,7~9分為優(yōu)良。

1.3.2教學效果評價

采用賀漣漪[8]設計的問卷,共10個條目,即是否適應該課程教學、滿意該課程教學、提高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增強了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了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提高了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助于個人潛能發(fā)揮,所有條目均采用“是”或“否”2個類別。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原始數據錄入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干預前后臨床知識和技能考核得分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秩和檢驗,教學效果評價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3.1工作坊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助產士的溫柔分娩

理論和操作技能“健康中國2030”提出實施母嬰安全計劃,提高婦幼健康水平[9]。母嬰健康是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實施“以人為本”的溫柔分娩服務是圍產醫(yī)學發(fā)展的方向。助產士亟須掌握溫柔分娩技巧,使孕產婦的分娩過程回歸自然。工作坊是基于對某一專題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它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助產士的操作技能、臨床判斷、組織效能等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分析可能是工作坊是一種老師和學員互動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每一位學員在模擬產房中通過導樂球、導樂墊、水中分娩缸的練習,均享有一對一指導操作,直到考核達標。工作坊教學模式參與性強,實戰(zhàn)性強,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使溫柔分娩培訓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助產士的溫柔分娩理論和操作技能,與Allen等[10]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3.2工作坊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溫柔分娩培訓的教學效果

分娩是一種自然的、溫柔的、充滿力量的過程。目前,產科醫(yī)療界倡導非藥物鎮(zhèn)痛,盡量減少非醫(yī)療干預。工作坊是集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于一體的現代設計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實踐活動、多種學習方式并存”,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行為[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助產士的教學效果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P<0.05)??赡苁怯捎诠ぷ鞣唤虒W形式新穎,學員參與性強,激發(fā)學員學習的興趣。其次,本次溫柔分娩培訓開設4個不同專題的工作坊,從知識層面、技術層面、態(tài)度層面,由淺入深,形成科學化的教學體系。最后,工作坊通過討論、一對一指導、考核、反饋等方式全面科學評估教學效果,保障教學質量持續(xù)改進。這與Hill等[12]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綜上所述,工作坊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助產士的溫柔分娩理論和操作技能,提高溫柔分娩培訓的教學效果。但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現有的教學體制根深蒂固,短時間內學員難以接受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指導老師提出新的挑戰(zhàn),指導老師不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準確定位自己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實現教學相長,這些都是未來的研究擬突破的重點難點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凱華,楊苗苗,羅春苗.溫柔分娩助產技巧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11):223-226.

[2]王燕,吳利平.工作坊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中華護理教育,2018,15(1):70-73.

作者:蔡蔚思 樊少磊 趙霞 劉一凡 單位: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