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中日印韓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評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日印韓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評價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日印韓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評價

0引言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各國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學術期刊作為傳播科學知識成果的載體,它的國際化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不可阻擋的趨勢[1,2]。1994年,中國學者曹明[3]最早提出“期刊國際化”這一概念,并詳細分析評價了國外科技期刊國際化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趨勢。此后,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4-10],紛紛撰文對不同學科領域期刊的國際化進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探討。期刊的國際化包含眾多方面,如論文質量的國際化、作者國際化、讀者的國際化、出版語言的國際化和編審的國際化等[11-15]。其中,作者的國際化是衡量期刊國際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期刊國際化的關鍵特征之一[16]。作者來源地區(qū)的廣泛性不僅反映了期刊的國際化水平[11],也反映了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國外學者[17-22]也對作者國際化進行了廣泛研究,其中,Escriba-Sales等[21]和Fersht[22]對作者國際化進行了相關的實證研究。2015年,Gazni[23]詳細地研究了1990-2013年間3529種期刊的作者國際化水平,發(fā)現(xiàn)國際間合作出版期刊的作者國際化水平高于國內(nèi)出版的期刊。2015年,劉雪立等[24]建立了全新的作者國際化評價指標———作者國際化分數(shù)(FractionofAuthorInter-nationalization,F(xiàn)AI)和作者國際化指數(shù)(IndexofAu-thorInternationalization,IAI),對我國SCI來源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進行了嚴格的定量分析和評價。然而,目前并沒有人應用定量化指標對不同國家(尤其是非英語國家)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進行相關的實證研究。本研究在劉雪立等[24]提出的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對中、日、印、韓四國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進行比較、分析和評價,為正確認識我國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奠定基礎,為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水平提供重要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2015年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JCR)數(shù)據(jù)庫中收錄的中、日、印、韓四國的SCI來源期刊。將所有相關期刊按國家(地區(qū))類別導出后,再在Excel中對期刊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篩選:排除出版語言為本國語言和多語言的期刊;排除2015版JCR中構成影響因子的被引頻次自引率≥20%的期刊;排除2015版JCR中總被引頻次自引率≥20%的期刊;排除WOS中2015年發(fā)表研究論文<50篇的所有期刊。篩選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排除對分析結果造成影響的各種因素。符合條件的期刊共149種,其中中國39種,日本63種,印度23種,韓國24種。1.2研究方法1.2.1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評價指標該研究采用劉雪立等[24]提出的FAI和IAI評價中、日、印、韓四國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FAI包括FAI1和FAI2,IAI包括IAI1和IAI2。FAI1表示某期刊第一作者為國外作者所占的比例。FAI2表示某期刊所有國外作者所占的比例,F(xiàn)AI1和FAI2均不區(qū)分作者所屬國家科技發(fā)展水平和重要程度。IAI1和IAI2分別在FAI1和FAI2的基礎上,根據(jù)各國不同科技發(fā)展水平和重要程度賦予不同權重而建立的作者國際化水平評價指標。1.2.2數(shù)據(jù)獲取登錄WebofScience數(shù)據(jù)庫,通過“高級檢索”檢索中、日、印、韓四國2015年符合條件的共149種期刊,利用“精煉”功能,只保留“Arti-cle”類型文獻。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論文標記,添加到結果列表,從結果列表中選擇需要導出的項目,這里需要勾選的項目為:作者、標題、來源出版物以及地址,將所有有關數(shù)據(jù)導出為PDF文件。所有作者國家和地區(qū)分布情況的獲得是借助于WebofScience自帶的“分析檢索結果”功能。通過“國家/地區(qū)”記錄篩選得到了每種期刊所有作者的國家和地區(qū)分布情況,之后再手工分揀每種期刊第一作者的國家(地區(qū))分布情況,最后將數(shù)據(jù)錄入到Excel中。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各期刊FAI1、FAI2、IAI1和IAI2值。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的正態(tài)分布檢驗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的相關檢驗采用Pearson檢驗,不同國家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指標的比較采用單因素ANOVA分析,任意兩個國家期刊作者國際化指標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與分析

2.1中國期刊作者國際化指標及影響力指標39種中國期刊作者國際化指標。可以看到,中國期刊中FAI1、IAI1、FAI2和IAI2指標最高的都是MOLPLANT,分別為0.541、0.260、1.188和0.619??偙灰l次和論文數(shù)最多的是JENVI-RONSCI-CHINA,分別為7295和539。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是NANORES,影響因子為8.893。FAI1、IAI1、FAI2、IAI2指標最低的都是JWUHANUNIVTECHN-OL,分別為0.009、0.002、0.061和0.022,與排名第一的MOLPLANT差距巨大??偙灰l次最低的是THO-RACCANCER,僅為195;論文數(shù)最少的是ORGCHEMFRONT,僅為66;影響因子最低的是ACTAMATHSIN,為0.386。日本、印度和韓國期刊作者國際化指標具體情況在此不一一列出。對各國作者國際化指標進行單樣本Kolmogorov-Smirnov檢驗結果:FAI1(Z=0.705,P=0.703)、FAI2(Z=0.998,P=0.272)、IAI1(Z=0.898,P=0.396)和IAI2(Z=1.048,P=0.222)等4個指標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P>0.05),于是對四國期刊作者國際化指標進行單因素ANOVA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中、日、印、韓四國的FAI1、FAI2、IAI1和IAI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000、0.002、0.000和0.003),說明作者國際化指標在國家間存在差異,具體的差異情況需要對任意兩國的作者國際化指標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中國FAI1、FAI2、IAI1和IAI2均低于日本,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為P=0.000,P=0.000,P=0.000,P=0.023),說明中國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明顯低于與日本。與印度相比,盡管中國期刊FAI1、FAI2、IAI1均低于印度,但只有FAI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中國期刊IAI2高于印度,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90)。與韓國期刊相比,中國FAI1、FAI2、IAI1和IAI2均低于韓國,但只有FAI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1)。FAI1主要表征期刊論文第一作者的國際化程度,中國期刊與韓國、印度相比,均為FAI1明顯偏低,說明中國期刊第一作者來源于國外者明顯低于韓國和印度。日本期刊與印度相比,日本期刊FAI1、FAI2、IAI1和IAI2均高于印度,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與韓國期刊相比,日本期刊FAI1、FAI2、IAI1和IAI2均高于韓國,但只有IAI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2)。IAI1主要表征期刊論文第一作者來源于科技發(fā)達國家的作者國際化程度。韓國期刊IAI1低于日本,說明韓國期刊第一作者來自科技發(fā)達國家者遠不及日本期刊。韓國期刊與印度相比,F(xiàn)AI1、FAI2、IAI1和IAI2均高于印度,但只有IAI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IAI2主要表征期刊所有作者中來源于科技發(fā)達國家的作者國際化程度,IAI2低于韓國,說明印度期刊所有作者中來自科技發(fā)達國家者所占比例不及韓國。以上結果表明,日本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最高,各指標均高于其他3個國家,韓國次之,印度第三,中國最低。2.3中、日、印、韓四國期刊作者國際化指標間的相關分析為探討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的4個指標間的相關度,對所有期刊4個指標進行了Pearson相關檢驗,相關系數(shù)都在0.7以上,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FAI2和IAI2相關系數(shù)最高(0.892),F(xiàn)AI1和IAI2相關系數(shù)最低(0.713)。FAI2與其他3個指標相關系數(shù)都在0.8以上。

3結論

3.1日本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最高,中國最低通過對中、日、印、韓四國期刊FAI1、FAI2、IAI1和IAI2的進行的一系列統(tǒng)計學分析,可以看出總體上日本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最高,韓國次之,印度第三,中國最低。日本和韓國都屬于發(fā)達國家,印度和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日本和韓國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較高應該是由于其科學技術和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高。印度整體國力較弱,人口眾多,科學技術水平也較差,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也低于日本和韓國。但是,印度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高于中國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可能的原因是:歷史上印度長期被英國殖民統(tǒng)治,因此,印度與英國及其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具有天然的便利條件;印度的官方語言(包括出版語言)是英語[25],這為印度期刊作者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語言基礎,使得印度期刊更容易吸引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語為母語國家作者的投稿;中國科學技術的迅速崛起及國內(nèi)特有的科學評價制度,使中國大量論文流向國外SCI來源期刊。這對日本、韓國、印度等與中國比鄰國家期刊作者的國際化發(fā)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與科學技術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不相稱,期刊作者國際化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國內(nèi)科技期刊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迅速提高我國科技期刊作者國際化水平。3.2作者國際化水平的4個指標相關度較高,以FAI2最優(yōu)149種期刊的FAI1、FAI2、IAI1和IAI2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度,F(xiàn)AI2與其他3個指標相關度最高,又由于FAI2數(shù)據(jù)最易獲取(不需要手工分揀第一作者信息),且計算過程最為簡單,所以在今后的作者國際化水平相關研究中推薦使用FAI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