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探究現(xiàn)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探究現(xiàn)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探究現(xiàn)狀

摘要作為大學生活的開端,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堂課”,是新生實現(xiàn)角色轉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該文綜合了國內近幾年的文獻資料,總結了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新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作者結合文獻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為增強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問題;對策

高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人才,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起點,是新生適應生活、學習和社交變化的重要途徑。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傳統(tǒng)的入學教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背景,轉變自身教育觀念,迎合新生需求,幫助新生盡快完成角色轉變,適應大學生活。

1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校開展入學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新生在入學后快速實現(xiàn)角色轉變,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然而,我國高校入學教育的實效性差已是事實,造成新生入學教育效果較差的因素有很多,經過各學者的長期探索,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1教育時間的合理性

各高校官網《關于做好2020級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通知》等文件精神,將新生入學教育時間分為5類,按其占比繪制統(tǒng)計圖(如圖1所示)。新生入學教育時間在1周以內的院校占44.5%;3周以內的院校占69.5%;1個月以內的院校占77.8%。而在通知文件中,僅有部分高校要求將新生入學教育貫穿整個第一學期或者第一學年。當前,大部分高校的入學教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均采用高密度、集中的學習方式,沒有一定的連續(xù)性。新生在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學習等方面還沒有完全體驗的時候,入學教育就結束了。洪富忠[1]的調查結果表明,不到20%的新生認為第一周的入學教育對他們適應大學生活有較大的幫助,而大部分學生均在迷茫中度過入學教育。

1.2教育內容的層次性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一般包括軍訓教育、開學典禮、安全紀律教育、校史館參觀及校情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以理論講解為主。而對于學生關注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等問題涉及較少,無法解決學生面臨的核心問題,導致很多新生的適應期變長,有的學生甚至需要一學期到一學年的時間來適應大學生活。姜宇等[2]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入學教育需求度的前四項為學業(yè)指導、社團活動、專業(yè)介紹和心理服務。然而大部分高校的入學教育并未體現(xiàn)入學教育內容的層次性,繼續(xù)采用經驗主義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導致新生入學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1.3教育方式的單一性

各高校在《關于做好2020級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通知》等文件中提到的入學教育內容多樣,但究其本質,入學教育形式僅包括講座、會議、集體參觀等,學校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師生互動不足,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喪失學習熱情,達不到預期效果。趙超前[3]的調查結果顯示,38.8%的新生認為教育活動只是“走過場”,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1.4教育組織的協(xié)調性

目前各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主要由學生工作辦公室負責、輔導員實施,專職教師以及職能部門沒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在入學教育中參與率低。劉暢[4]指出,學校各科室缺乏聯(lián)動與合作,入學教育只能采用集中教學方式,形式單一,內容片面,缺乏針對性。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應統(tǒng)籌協(xié)調學校各部門、各科室,相互之間積極配合,構建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

1.5學生需求的匹配性

2018年秋,第一批“00”后走進高校,“00”后學生逐步成為高校的主力軍。“00”后出生于21世紀,他們在思想、心理、社交能力等方面與“90”后存在較大差異,針對“90”后開展的入學教育已經不能滿足“00”后新生,與“00”后新生需求不匹配,導致他們喪失學習興趣。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針對當前學生的特點(如表1所示),結合學生的需求,適當轉變和創(chuàng)新入學教育模式與內容,幫助“00”后學生入校后盡快完成角色轉變。

2新生入學教育對策研究進展

2.1建立健全機制

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都是遵循高校官網下發(fā)的《關于做好××級新生入學教育的通知》,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但清晰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是提高高校入學教育的重要保障,阮斌等[8]提出,高校必須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為增強新生的入學教育實效性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2.2完善教育內容

2.2.1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很多“00”后學生表示自己有面對面社交恐懼癥,在線上交流時可以暢所欲言,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不知道該說什么,怎么開口,他們認為自己很難融入班級。因此,在入學教育時,應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馬娟[9]提出,新生交往教育要采用體驗式的方式,設計一系列的活動和游戲,讓新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yǎng)自身的主動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大局意識、規(guī)則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使他們更快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2.2.2前置就業(yè)指導教育當前,很多應屆畢業(yè)生對生活和學習都感到很迷茫,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身的簡歷也很簡單,沒有實質的內容,導致面試經常碰壁,有的學生甚至直接喪失面試機會。那薇[10]認為,就業(yè)指導工作應該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將入學教育作為全程化就業(yè)指導工作的切入點。陸曉梅等[11]指出,在就業(yè)壓力普遍較高的今天,從新生開始進行就業(yè)指導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職業(yè)意識,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2.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文竹等[12]指出,通過課堂知識教學、團體輔導活動、心理劇會演、心理普查等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使新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步入高校的適應期。路曉英等[13]以入校5周的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為新生設計了多維度的團體輔導方案,為形成強有力的班集體打下堅實的基礎。2.2.4做好網絡安全教育引導“00”后新生善于利用網絡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愿意花時間暢游互聯(lián)網。在現(xiàn)實中,信息技術和網絡空間的快速發(fā)展遠遠超過了網絡監(jiān)管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速度,并且學生思想單純,社會閱歷較少。網絡暴力、賭博以及校園貸使得很多學生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崔楠[14]指出,輔導員應提高自身對網絡安全問題的認識,結合班會、講座和實際案例,加強對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宣傳教育。

2.3豐富教育形式

2.3.1發(fā)揮朋輩教育優(yōu)勢。朋輩教育[15-17]強調年齡的相似性,是指有相同背景、相似經歷、相似年齡的群體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的方法。根據劉瞳[18]的調查結果,37.26%的學生認為朋輩教育“很有必要”;50.9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在近年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將以高年級學生為主導的朋輩教育納入入學教育,開展各式各樣體驗式、沉浸式的創(chuàng)新型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給出了5點切實可行的實踐舉措。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法學系[19]成立朋輩研究中心,學生對朋輩教育制度充滿熱情并積極參與,在新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芭筝吔逃本哂忻黠@的優(yōu)勢,但具體實施過程中應避免它的不利影響,加強朋輩教育者的選拔、培訓、指導、管理與評價[20]。2.3.2鼓勵參與式教育。楊成等[21-22]指出,“歷奇輔導”是新時代德育的新方法,是能力培養(yǎng)的新模式。具有寓教于樂、針對性強、參與性高、效果明顯的特點。廣東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23]采取“調整、引進、創(chuàng)新”的原則,逐步吸納“歷奇輔導”的新元素和新理念,提高趣味性和吸引力。陳家富[24]指出,要通過“歷奇”體驗式的教育方式,構建科學合理的新生適應性理論課程的培訓體系,滿足新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新生的潛能。團隊訓練又稱“歷奇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學生愿意主動參加,但也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小團體,要特別關注[25-26]。田怡萌等[27]闡述了體驗式團隊教育的關鍵理念,深入分析了體驗式團隊理念對新生班級建設的意義,結合班級特點,設計具體應用模式,為集體榮譽感、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新思路。歐陽丹[28]指出,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利用團體輔導活動開展人際交往訓練、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能較好地實現(xiàn)入學教育的目的。2.3.3其他入學教育形式。入學教育形式的單一,導致新生的興趣不高,很難實現(xiàn)教育目標,開辟新的入學教育形式十分必要。王智廣等[29]提出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互動式的入學教育,強調充分交流,因材施教。董卓寧等[30]提出搭建入學教育網絡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實現(xiàn)圖文并茂的效果,使學生身臨其境。

2.4加強教育統(tǒng)籌

孫繼紅[31]提出學校成立新生輔導中心,整合各種資源,共同努力打造以輔導員為主體,教師、管理人員和后勤服務人員為支撐的專兼職新生教育團隊。馬東剛[32]指出,應鼓勵新生以班級和黨團支部為單位,組織專題工作坊,全面提高新生的綜合素質。輔導員基于自身特點,對新生的幫助有限,而本科生導師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些不足,此外,導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對相關職業(yè)的了解,對幫助新生確立實用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33]。

2.5匹配學生需求

趙志清[34]在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需求一文中提到,在寄送錄取通知書時附入學教育需求調查表的二維碼等,借此掌握學生的需求,根據調查結果對入學教育進行調整。陳思思[35]指出,新生是樂于接受并參與針對其真實需求開展的活動。黃平[36]指出,入學教育內容體系必須充分考慮學校教育管理與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做到以人為本,貼近學生的需要,注重學生的需求。

3解決對策

新生入學教育可以推動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因此,必須合理安排教育教學活動,增強針對性、系統(tǒng)性。結合文獻分析,本文提出了解決當前入學教育問題的相關對策。

3.1新生入學方

案的確定在確定新生入學教育方案時,首先,應該對新生進行需求調查,了解2021級新生的特點及需求。其次,結合當代學生進入高校后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如校園貸、詐騙等,分類研究,形成有針對性的新生入學教育方案。

3.2入學教育時間的安排

入學教育的時間需要根據學生的適應情況靈活變動,不能簡單地采用3~5天的“填鴨式”教學,也不能一味地延長入學教育的時間。應將入學教育分成不同的三個階段,即入學前、報道后1個月、整個學年。在學習的各個階段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一定的考核,但目前很多高校對入學教育的考核,僅局限于校規(guī)校紀的遵循情況,這種考試無法真正地顯示入學教育的效果。高校應該在教育的各個階段設置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可以通過組織心理劇比賽、心理知識競賽等來考查,對于掌握程度較低的學生,教師要進行一對一的單獨輔導。

3.3入學教育內容的擴充

筆者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信息工程學院2019級和2020級的部分學生發(fā)布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剛入學時,學生在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不適應性較強(如圖2所示)。在交往方式方面,很多學生提到不喜歡社交,覺得很尷尬,不知道怎么說;在學習方面,更多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自律,學習沒有目標性,高考結束后不知道需要學習什么知識;在生活方面,有學生認為與舍友的作息習慣不同,導致矛盾頻出,以及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較低。在此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在組織新生入學教育時,就需要考慮到學生在這幾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內容更豐富、更有效。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入學教育需求前三位分別是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本專業(yè)的市場價值。53.8%的學生希望在入學教育中增加人際交往方面的內容;47.47%的學生希望增加環(huán)境適應方面的內容;38.61%的學生希望增加本專業(yè)市場價值方面的內容。此外,還需要輔導員在心理、就業(yè)等方面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

3.4入學教育方式的延伸

當前高校入學教育形式僅包括講座、會議、集體參觀等,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師生互動不足,教育方法陳舊。在入學教育中應充分發(fā)揮新生的主觀能動性、社團及朋輩教育的優(yōu)勢,學生也更希望有一些感性的互動,而不是純理論性的制度講解。高校要貼近學生的需求,或者采用學生更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這樣產生的結果將會更接近我們預期的目標。針對“00”后學生對于手機、網絡等的依賴,創(chuàng)建新的入學教育載體,如發(fā)揮微信公眾號專題報道、網絡互動平臺等作用。根據教育內容和新生的特點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另外,可嘗試小組式教育,對新生進行分組,小組內、小組間充分交流,共同提高自身能力。

3.5入學教育各組織的統(tǒng)籌

首先,入學教育需要全員參與,從學生、家長到輔導員、專職教師、職能部門,改變學工隊伍單線作戰(zhàn)的思路,學校統(tǒng)一指揮、各個部門統(tǒng)籌參與,從不同角度為新生提供服務,發(fā)揮整體合力。其次,可以建立新生入學教育專題工作坊,對入學教育的各方面進行研究。建立協(xié)同工作體系,注重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黨員隊伍為中心,給學生干部提供適當的發(fā)揮空間。與學生之間建立緊密的溝通機制,保證學生的教育引導與人才培養(yǎng)工作圖2新生入學不適應的問題教育管理緊密銜接。此外,入學教育是校風建設的基礎,而校風反過來也會影響入學教育的成效,因此,一定要防止老生的不良習慣對新生產生負面影響,降低新生入學教育的效果。

4結語

近年來,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研究內容比較分散,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但研究深度還有待加強,如何增強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也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持續(xù)關注新生產生的每一個問題,建立每個學生的入學教育臺賬,對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不僅如此,新生的入學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圍繞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需求進行,充分結合大數據手段分析數據,體現(xiàn)智能化、人性化的特點。

作者:劉歡 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