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音樂教學論文:院校音樂教學的社會學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學論文:院校音樂教學的社會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教學論文:院校音樂教學的社會學探究

作者:楊 丹 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微觀視角:作為小型社會的音樂課堂

社會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復雜而巨大的系統(tǒng),教育或教育構(gòu)成要素本身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課堂”本身是一個小型社會,在這個小型社會中存在著一些特殊的具有社會屬性的因素而“音樂課堂”除了具有廣義的“課堂”的共性之外,更顯現(xiàn)出了“音樂課堂”獨一無二的個性。

(一)音樂課堂中的社會組織

班級是按照學校的教育意圖而建立起來的組織系統(tǒng),又是按照學校的教育要求進行運作的。因而班級從其組成就決定了它必須成為教育影響學生、按照教育目標要求來培養(yǎng)塑造學生的特殊環(huán)境。而在班級授課中,教師又把學生分為了固定的幾個小組,作為班級的次極單位來進行管理和教學。由此看來,中小學班級與小組的組成、分配及調(diào)動原則上是學校的制度性規(guī)定,并非由學生按照自己意愿自由組合而成,且?guī)в幸欢ǖ膹娭菩?,班級和小組一旦形成,學生便不能隨意更改和調(diào)動,大多數(shù)課程的課堂教學也是遵循這樣的組織分配來進行,教師不另行分配。音樂課堂卻有打破這個既定規(guī)則的“特權(quán)”,尤其在班級內(nèi)部的小組分配上,音樂課可以根據(jù)自身需要來安排,音樂教學的“班級”有了新的涵義。音樂教學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途徑,其教學的原則和方法自然有別于一般學科,它要求以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由于“音樂”這一特殊語言的存在,使得音樂課堂教學比其他任何科目的教學更加有美與樂的追求,更加活躍和互動,音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被拉得更近。對中小學生來說,音樂并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nèi)心體驗,音樂課也不是中規(guī)中矩的知識傳授,它更強調(diào)師生之間共享音樂時身心上的交流與融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課可以打破班級組織的規(guī)定性,雖然它仍是以班級為單位,但此刻的班級已并非以往“班級”的概念。在這個集體中,教師與學生不僅僅是一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guān)系,他們共享音樂、同唱同樂,在互動與交流中達到情感的共鳴。與其說這是一個班級,倒不如說是一個融洽的音樂小團體,每一個學生都是小歌手、小演奏家或小舞蹈家,教師好似一位指揮,引領(lǐng)著他們徜徉在音樂的殿堂里。音樂課也可以搬出普通的教室,取而代之的是布置得溫馨美麗的音樂教室。班級中小組的固定排列也變得靈活,座次的排列與組合有了更多的選擇,或是半圓形,或是環(huán)形,或是分成兩大組等等。音樂教師可按照學生的特長類型、性格特點或教學中演唱或演奏的情境需要來劃分群組,同學們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自由組合位置,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二)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社會角色

在課堂社會結(jié)構(gòu)中,教師與學生在社會身份、制度資源、文化資本等主要維度上各居兩極,因而構(gòu)成了最基本的兩大地位類別,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也成為了課堂社會中涵蓋面最寬、最常見的角色分類。只有將課堂教學中的社會角色置于特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中,才能更加多維地揭示角色的本質(zhì)與多樣性。音樂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它萌生于社會生活,隨著社會的變遷而變化發(fā)展,它更能從一個側(cè)面來反映社會生活。所以,要分析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社會角色,就更加要與社會大背景結(jié)合起來,以此為研究的大前期和基礎(chǔ)。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總能遇到這樣的困惑:教經(jīng)典的音樂內(nèi)容,也許學生們會不喜歡聽;光學流行歌曲,明顯又違背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識五線譜學調(diào)號,學生們覺得沒用,不愿意聽;談“超女”議“周杰倫”,學生們感興趣,教師卻覺得“俗”………是按照課標嚴格授課,滴水不漏“照本宣科”?還是迎合學生口味而放棄經(jīng)典,聽之任之“隨波逐流”?相信很多音樂教師都曾被這樣的矛盾所煩惱,漸漸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音樂教師究竟在教學中要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在這個角色位置上將要面對什么樣的矛盾沖突呢?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角色是多種多樣的,但基本離不開兩種范疇:一種是作為音樂知識教學指導者的教師,另一種是作為音樂文化傳播者的教師。音樂教師角色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場景”或“情境”中,社會的大眾文化(世俗文化)、制度文化、教師自身的精英文化、學生的年輕人文化幾者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及沖突,織成了一張錯綜的網(wǎng)絡(luò),把教師困在了網(wǎng)的中央。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看似單一的角色卻處在如此錯綜復雜的背景中,音樂教師也成為了如此多質(zhì)的文化載體,她必須去應對各種文化之間的矛盾沖突,她也成了各個異質(zhì)文化之間互相融通的使者,她的角色決不僅只是相對于學生的音樂教師,而是多種角色的整合。于是,音樂教師在這個復雜的矛盾結(jié)構(gòu)中,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形勢。隨著音樂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不斷提高,其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任務也完成得越來越圓滿,各種文化之間的融通與契合也日漸增長,音樂課堂更加兼具經(jīng)典性與時代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將會越來越成熟。

(三)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社會過程

杜威在他的《人性與行為》一書中曾指出:社會不僅因交往、溝通而持續(xù)著,而且簡直可以說就存在于交往溝通之中。課堂包括了兩個或兩個以上人群的交互作用,作用的主體又彼此有著共同的目標,并且處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中,所以,它不僅只是一個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上的概念,更是一個社會體系。所以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社會過程,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

1.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在現(xiàn)代傳播學的概念中,觀眾、聽眾或讀者都被稱為“受眾”,即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傳播媒體單向傳播的信息,而對此信息沒有主動支配權(quán)。在我們傳統(tǒng)的中小學課堂中,學生這一“受眾”群體,往往是單向、被動地接受來自教師傳播的信息。就好象電視這一單向傳播媒體一樣,學生只能在限定的時間觀看規(guī)定的節(jié)目內(nèi)容,沒有任何主動權(quán)。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尤為重要。音樂課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門的課程,它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shù)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學生必須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與音樂融為一體,主動去探尋、領(lǐng)悟、體驗時,才能感受音樂之美。在教學中,學生的各種感官都應被充分調(diào)動,通過傾聽、歌唱、表演等形式來感受與表現(xiàn)音樂。所以,音樂教學應該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對話與交流的過程,不只是機械地授受與灌輸。教師與學生共同沉浸在音樂美的氛圍中,喚起情感的共鳴。在寬松融洽的氛圍中,學生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與教師分享音樂的感受。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也不是居高臨下的“領(lǐng)導”,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關(guān)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關(guān)系。所以,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guān)系是營造音樂教學交互氛圍的關(guān)鍵,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互動關(guān)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

2.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生生互動除了師生互動之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與作用,即生生互動也是課堂教學的情境下,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互動的兩種主要形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或是音樂教育理論的研究中,生生互動的研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總是關(guān)注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影響與合作卻能使學生獲得思想上的碰撞與靈感,在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得到共同的發(fā)展。音樂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是教學互動的一個重要形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甚至優(yōu)于師生互動。它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了他們的合作和競爭,學生在互動中不斷產(chǎn)生思維的撞擊和交流,不斷地開拓思路,形成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使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都得到提高,使音樂課堂真正地屬于每一個學生。反過來說,也只有以良好的師生互動為前提才能使生生互動的功能達到最優(yōu)化的效果,沒有良好的師生互動,沒有音樂教師穿針引線般的引導與作用,就沒有真正良好的生生互動。

基于社會學視角的音樂教學

音樂課堂這個“小社會”如何處理來自“大社會”中紛繁復雜的因素。當“小社會”遇見“大社會”,當經(jīng)典遭遇流行,當音樂課堂教學邂逅社會音樂活動時,會沖撞出怎樣的火花,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一)“天馬行空,誰主沉浮?”

社會音樂活動的一大特征就是參賽選手的參與和表現(xiàn)有很大的自由度,不受約束,選手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天馬行空地來展示個性。為了給評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選手精心設(shè)計表現(xiàn)的曲目與形式,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甚至頻出奇招怪招,。那么,如果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縱容學生的個性、無限地給予學生自由,當他們天馬行空地表現(xiàn),脫離了正常的軌道時,誰來主沉浮?是聽之任之,還是由音樂教師來控制局面呢?筆者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在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中,教師給學生欣賞《空山鳥語》音樂片段,并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為其命名。有一學生將樂曲命名為《雞打架》,教師表示贊許,說該名字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于是,《捉鴨》、《雞飛狗跳》、《殺雞》等無厘頭的命名接踵而來。然后,教師讓學生模仿音樂中的音響效果,頓時,課堂內(nèi)“雞鴨聲”、笑聲、打鬧聲四起,教室內(nèi)一片沸騰,鬧成一團。這樣的課堂似乎體現(xiàn)了高度的民主性與參與性,也鼓勵了學生的個性,但是,試想之,《空山鳥語》是我國民樂中的經(jīng)典作品,描繪了百鳥爭鳴、其樂融融的景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也應該是一幅生機蓬勃的美麗畫卷。捉雞時雞發(fā)出的慘叫聲與布谷鳥等鳥鳴聲相比太缺乏美感,這種膚淺而又粗糙且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愿相差甚遠的理解并不是所謂的個性,而是學生為了吸引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刻意行為。而模仿音響時學生肆意妄為,課堂內(nèi)亂成一片,這也并不是所謂的參與性互動,而是無的放失、放任自流的散漫狀態(tài)。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的主導能力遭到挑戰(zhàn)而被放棄,他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使課堂如脫韁的野馬,失去了控制。在這樣混亂狀況中,學生非但學不到知識、受不到教育,還會更加目無紀律、頑皮懶散。音樂課堂固然需要互動、需要個性、也需要參與性,但所有的這些都必須在教師主導的前提下進行,都要適度。音樂教師在教學時要教授學生正確的審美方法,引導學生走向科學的審美道路,不能帶領(lǐng)學生走入淺層審美的局限。當學生的審美出現(xiàn)極大的誤差時,音樂教師要耐心講解、循循善誘,用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當課堂出現(xiàn)混亂情況時,音樂教師要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控制住局面,并把討論和互動往良性的方向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大聲呵斥或嚴厲批評,而要冷靜客觀地來處理,藝術(shù)委婉地來應對,避免引起學生的對抗。動中有靜、忙而不亂的音樂課堂是我們所追求的,放縱學生個性、無限給予學生自由的課堂是過猶不及的反面事例。音樂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主導能力,把整個課堂往科學正確的方向引導。當學生“天馬行空”時,堅決應由教師來主沉浮。

(二)“三千弱水,取哪瓢飲?”

社會音樂活動中運用的音樂素材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其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不適合學生的音樂素材,甚至有些不健康因素還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面對浩瀚的音樂海洋,弱水三千,該取哪一瓢來飲呢?作為未成年的學生可能缺乏足夠的鑒別能力,于是,音樂教師應該適時做好指導,告訴他們,哪一瓢該飲,哪一瓢不該飲。流行音樂由于其來源渠道的多元化而使很多不健康的因素充斥其中。這樣的流行歌曲趣味低下,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蘊,沒有藝術(shù)性與審美價值,是頹廢消極情感的宣泄,如果在學生當中得以傳播,必定會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由于有些歌曲情感的表達過于做作,扭曲了人類真正的情感面目,使正常的情緒嚴重失真,會使人陷入到多愁善感、哀怨纏綿的狹隘中,這種情緒一旦纏上學生,會導致他們品位低下、意志消沉、思想消極、乃至荒廢學業(yè),會歪曲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他們失去使命感。這樣,音樂非但沒有成為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糧,反倒成了貽害學生的毒藥??梢?,三千弱水,究竟取哪瓢飲是一個多么關(guān)鍵的問題。音樂老師在音樂與學生之間應該扮演過濾網(wǎng)的角色,她像一道屏障,把有害的物質(zhì)過濾掉,提取精華來呈現(xiàn)給學生。但是,學生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并且絕大多數(shù)并不在教師的掌控范圍之內(nèi),他們很容易通過廣電媒體、網(wǎng)絡(luò)媒體等通道遭受有害信息的侵蝕,而教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來跟蹤學生,擔當他們的濾網(wǎng),在教師面對廣泛而繁多的信息渠道無能為力時,只能化堵為疏,與其幫他們過濾,不如教會他們自濾。在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對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仔細聽賞和深度分析,逐漸提高他們鑒別和欣賞優(yōu)秀音樂事物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抵制和排斥低級音樂事物的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內(nèi)容健康、情趣高雅的音樂中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另外,音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正確地看待流行音樂,學生喜歡,我們就拿到桌面上來談,只不過在選材方面要多下工夫。流行音樂中不乏佳作,也有很多與經(jīng)典的樂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具體的做法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我們將有進一步的論述。

(三)“重要他人,如何勝任?”

在很多社會音樂活動中,評委對選手的點評苛責嚴厲,有的還極盡侮辱之能事,而某些媒體還恰恰拿此作為賣點,憑借這無謂的“別出心裁”來吸引觀眾的眼球。這對選手,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是影響深遠的傷害,哪怕對作為觀看者的青少年,都是有消極影響的。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意思是在一個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起過巨大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作用的人物?!爸匾恕笨赡苁俏覀兊母改搁L輩,或者是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我們的老師,抑或萍水相逢的路人。他們對我們的影響深遠而巨大,我們的某些性格和反應模式,由于“重要他人”的影響,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即使在那些被精心照料的兒童那里,也會留下心靈的創(chuàng)傷。因為根據(jù)兒童智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當他們幼小的時候,不能夠完全明辨所有的事情,以為那都是自己的錯。對參加社會音樂活動的選手來說,每一位評委都可能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當他們輕描淡寫地說出一些傷人的話時,選手的心里卻受到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有的甚至持續(xù)一生。

音樂教師們不得不思考,作為學生們的“重要他人”,他們絕不能在課堂上對學生口出惡言,音樂教師只能擔任學生們生命中有積極意義的“重要他人”,要用寬厚的愛心來影響他們,要用充滿愛的行動來感化他們,讓他們也學會自愛和愛他人,讓他們擁有一顆美與善的心。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修養(yǎng),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音樂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音樂知識的傳授者,她還是美的傳播者、美的創(chuàng)造者、審美人的塑造者。她不僅僅像其他科目老師一樣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還要通過音樂來教會學生什么是美、什么是愛,為什么要愛、怎樣去愛。她也是是賦予學生愛的能力的“重要他人”,她能讓學生受益一生。

社會學角度是音樂教育研究中極易忽視的方面。學校是社會的一個部分,存在于社會的大環(huán)境當中,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文化的滲透與影響。音樂課堂本身作為一個小型的社會,其內(nèi)部的各環(huán)節(jié)與要素自然有著其社會學的含義,課堂生活不僅是教學生活,還是充滿了形形色色人際互動的社會生活。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并非孤立存在,他們是與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的,他們的關(guān)系不是單純的教學關(guān)系,而是十分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在“大社會”與音樂課堂“小社會”的互動與作用中,我們期待更有效、更完善的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