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設計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設計研究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的階段,“精神文化生活”是“十三五”期間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體系建設六大指標的重要內容,其中書籍閱讀對提升老年人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增進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義。面對數量不斷攀升的老齡讀者群體,在進行書籍設計時應找到符合老齡讀者群體心理、生理特點的設計策略,主要體現在字體、字號、色彩、插圖、開本、裝幀工藝等設計要素是否滿足了老齡讀者的實際需求,是否提升了老齡讀者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閱讀;老齡讀者;書籍設計

國務院《“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體系建設規(guī)劃》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面向老齡讀者群體的圖書年出版量與每年出版圖書品種總量相比,比值達到1∶2000,差距是顯著的。中國人口老齡化必將帶來一些新的矛盾和壓力,這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將對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提出新的挑戰(zhàn)。這其中應充分注意到,越來越多的老齡讀者的閱讀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在書籍設計層面對老齡讀者群體應有更多的研究與分析。

1老齡讀者群體特征

1.1老齡讀者的生理特征

老齡讀者有其比較鮮明的生理機能特點,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區(qū)別于年輕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人類獲取信息有90%是靠視覺來獲得,但是老齡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光的反應的靈敏度下降,“75歲的老年人,只能達到20歲時的12%”[1],還有在老齡群體中比較普遍出現的生理性遠視即“老花眼”等疾病。同時,隨著老齡人群中樞聽覺認知功能的減退,聽覺的敏感度也在逐漸減退。老齡人群自然的衰老過程,導致骨骼肌也發(fā)生了退行性變化,肌纖維的數量減少,肌肉力量在下降。因此,受老齡讀者的生理特征的影響,在書籍字體選擇、字號大小、色彩明度、飽和度、開本、材質選擇、重量等方面需要有更精細化的設計。美國最大的圖書出版公司之一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Schuster,Inc.)旗下的斯克瑞卜那出版社(Scribner)曾出版了系列家庭圖書館版的大字(largeprint)書籍,書籍書脊和內文都采用了非飾線,增加了識別力以適應老齡讀者的識認,同時,擴大了版心,增加每頁面最大字符數,以減少頁碼和書籍整體重量,以保證老齡讀者閱讀過程中不因書籍過重產生疲勞感。

1.2老齡讀者的心理特征

老齡讀者出現了感覺器官功能的下降、神經運動機能緩慢等生理特征,“對老年人而言,受生理功能逐漸老化、各種疾病出現、社會角色與地位改變等負性生活事件的沖擊,較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2]但同時,老齡讀者在人生觀、世界觀的成熟度、人生閱歷、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文化積淀等方面卻又達到了生命階段的峰值,對書籍的需求從功能性需求向個性化、情感性需求轉變。因此廣義地講,針對老齡讀者的書籍設計是能為老年人的閱讀需求提供物質和精神雙重感受及服務的設計活動,需要通過細致的市場調研,深入的設計心理學研究,通過直觀的書籍語義與造型、色彩、材質相統一。老齡讀者在滿足了經濟保障、安全、衛(wèi)生醫(yī)療等基本需求外,社交、自我實現、情感、文化追求等逐漸成為幾種精神層面的主要需求形式。書籍閱讀可以幫助老齡群體消除孤獨感、寂寞感,書籍成為精神慰藉的需要,情感歸屬的需要。目前圖書市場大多數老年讀物還僅僅停留在滿足老年人的功能性需求階段,但對老齡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態(tài)缺乏調研考證,無益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有的書籍設計中造成的閱讀障礙甚至使老齡讀者產生頓挫感、衰老感,這都可以看作是基于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設計倫理缺失的表現。

2針對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設計現狀

2.1老齡閱讀人群新特征

針對老齡群體的設計,在產品設計的角度探討較多,圍繞通用設計、情感化設計理論在老齡群體產品設計的應用方面研究較為深入,以往因針對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投入大、盈利低、資金回收期長、缺乏相關政策扶植,造成了老齡圖書年出版量低的結果。另外,“紙質讀物價格的上漲,降低了老年人對紙質讀物的購買意愿和閱讀熱情”[3],諸如此類的書籍市場客觀現實也影響著老齡群體的閱讀習慣。和以往相比,當前老齡讀者逐漸顯示出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文化水平逐漸提高,具有一定的閱讀習慣的人群在擴大;第二,審美在不斷提高,對書的質量和設計有更高的要求,開始注重更高的閱讀體驗;第三,保持著對紙質閱讀熱情的同時,數字閱讀的比重在提升,對有聲讀物的關注在提升;第四,書籍閱讀類型在不斷擴大,從最初的養(yǎng)生、保健、醫(yī)療、花鳥魚蟲等書籍領域向旅游、歷史、文學、理財、音樂、舞蹈等方面轉移。例如,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曾出版的《中老年人學唱歌》一書,就是充分地認識到老齡讀者群體陶冶生活的需要,考慮到了老齡讀者在使用書籍時的場景,有針對性地選用大號字體并選擇和簡潔明快的插圖設計風格,讓老齡讀者在讀樂譜和學習歌唱方法時更加輕松。

2.2人性化設計不足

有很多手機品牌都有針對老年受眾群體的大字按鍵、大字屏顯的產品設計,包容性設計、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全壽命設計等設計類型完全以老年用戶為中心展開。但是反觀老齡書籍設計方面,大字版的書籍雖然已得到推廣,但在出版數量上仍占比較低。大量的養(yǎng)生類、醫(yī)療類的書籍,因為字數多、控制成本等原因,依舊將大量的文字內容簡單堆砌到正文中,字距和行距較小,給原本視力已下降的老齡讀者造成了更多的閱讀障礙,“文字間的距離太過密集或者文本過于銜接緊密,沒有多余的空隙,會給老年人帶來緊迫、阻塞的心理感受”。[4]這導致老齡讀者在閱讀時必須配備放大鏡等輔助設備,這必然增加了閱讀體驗的復雜性,降低了閱讀的舒適度。一些書籍選用的紙張比較厚重,整本書拿在手中分量較沉,增加了老齡讀者翻閱讀物時的疲勞感。因此,在進行書籍設計時應當充分體現對老齡讀者的關愛、尊重,加強人性化的設計,書籍的開本應照顧到老齡讀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比如手部持書的肌肉受壓力度、翻閱便捷度、閱讀坐姿舒適度,以達到不易疲勞、無損健康為目的。再如,因缺乏分類閱讀指導,在歷史類、人物傳記類、時事新聞類等書籍類型里,很難便捷地找到適合老齡讀者的對應版本,一般書籍封面也沒有相應的標識設計,導致老齡讀者僅是被簡單劃分到了成年讀者人群里,缺乏對其閱讀特點的設計關照。

3針對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設計策略

3.1以適用性為前提

為老齡讀者群體所做的書籍設計,應考慮老齡讀者實際閱讀時書籍的適用性。例如,在字距、行距、字號方面應比一般的書籍大;字體選擇應注重以字體識別有效面積為依據,增加文字的識別力;在色彩選擇上應注重圍繞書籍內容,確定不過多的色彩數量和不追求過高的飽和度。比如,中國中福會出版社的“送給爸爸媽媽最好的禮物”叢書,精選了散文、詩歌、小說、書法、養(yǎng)花、養(yǎng)生、保健、鉤編等不同領域的內容,力圖為老齡閱讀群體提供更加有趣、豐富、多元的閱讀體驗,整體書籍封面色系選擇了同類色,對比度和飽和度均不高,清新淡雅?!按笞职妗币源笞煮w、大行距為特點,選擇的輕型紙的分量不重,增加了老齡閱讀群體的閱讀舒適度。再如,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看圖學老年人家庭急救》,這本書的設計以“大字版+全圖解”的形式為核心,單純的大字會占去很多版面,如果可以選擇較為清晰直觀的插圖,則可以節(jié)約較多版面,不至于使書籍較厚。此書內容非常豐富、操作性強、實用性強。如果僅以文字出現,閱讀久了,不但會產生疲乏感,也不利于老年人對危重癥、突發(fā)意外、自然災害實際急救方法的掌握,因此以放大操作細節(jié)的插圖代替文字,更加適合于老齡讀者對此類書籍的閱讀。

3.2以多樣化為方向

面向老齡群體的書籍設計還有向著禮品化、電子化等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圍繞老齡人群的禮品書,一方面是老齡群體自行購買后互相贈送,另一類是晚輩買來作為禮品贈予長輩。面向老齡群體的禮品書,滿足老齡讀者的閱讀需求是第一要務,因此,在禮品書里,配備有紙質放大鏡、便攜式書簽放大鏡等的現象比較常見。另一方面,因老齡群體的生理特征,閱讀時間久了會眼部干澀不適,因此,模仿兒童閱讀點讀筆的設計,具有一定電子功能的交互閱讀體驗書籍也開始出現,比如語音朗讀和聽書功能等,既維護了老齡讀者對紙質書籍的閱讀習慣,又滿足了老齡讀者在克服閱讀障礙方面的功能需求。同時,老齡群體對于完全的電紙書掌握起來不太容易,他們也不習慣于年輕人較為青睞的閱讀模式。

3.3以精細化服務為目標

基于老齡讀者群體的書籍設計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老齡讀者群體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讓他們通過具有更高設計契合度的涵蓋字體、字號、色彩、插圖、開本、裝幀工藝多種要素書籍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2016年中國美術學院畢學峰、陳正達、陳沛濤、朱寧浙、童琛程針對改善老年人閱讀體驗進行了版面優(yōu)化與規(guī)范設計研究,他們通過“控制變量法”的測試,針對正文字體、字號、字距、行距、分欄等進行了多次變量測試,并通過眼動儀記錄老齡讀者在進行視覺信息處理時眼動軌跡,來獲得更加精細化的設計策略。另外,結合老齡人群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將老齡人群青睞的工具書籍的功能進行擴展,讓書籍成為幫助老年人進行信息獲取及生活輔助的工具。例如,面對健身休養(yǎng)、文化娛樂、金融理財等海量的信息,老齡讀者會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將書籍設計有信息集成功能,幫老齡讀者進行信息的分類,減少老齡讀者的信息檢索過程,迅速了解自己所需信息。通過將公共服務平臺、電子媒介與紙媒進行信息串聯,降低設置與操作的技術門檻,真正實現老齡讀者閱讀方式的便捷,閱讀內容的豐富。

4結語

目前,中國圖書出版市場老齡讀者購書比例高于平均水平,但在書籍設計中結合基于老齡人群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老齡生活模型數據分析還很少,對老齡讀者群體這個“黃金”出版領域還不夠重視。國家主席習曾指出,我國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務產業(yè)發(fā)展還比較滯后,要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探索老齡書籍設計的新思路、新策略,肩負構建圖書出版新格局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吳淑英,顏華,史秀茹.老年人視覺與照明光環(huán)境的關系[J].眼視光學雜志,2004(1):56-58.

[2]鄧香蓮.將更多目光投向老齡讀者[N].光明日報,2018-04-20.

[3]孫利軍,萬晨.基于北京市老年圖書閱讀的實證分析[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5(3):78-81.

[4]李小云,王家民,俞瑾華.老年書籍形態(tài)設計的思考[J].包裝工程,2010(12):113-116.

作者:張曉東 單位: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