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更多地關注物質文化建設
精神世界具體表現為物質文化的發(fā)展程度,可以說是物質文化的另一種表達方法,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校園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的一種象征。越來越多的學校把更多的時間、金錢用在了物質環(huán)境的建設上,較為嚴重的一些情況就是一些學校為了物質環(huán)境的更加美好而擴大資金的募捐渠道,用募捐得來的錢重新建設校門、餐廳、行政大樓等等。一些學校管理人員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心而將建造豪華校門、餐廳等浪費人力、財力的行為認為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有一定的象征作用,他們自以為這樣的做法能夠使學校在外人的眼中、心中更加美好,以為這樣別人就會認為這是一個好學校,以為學校的教學質量就能夠得到提升。有一些學校的管理人員為了更快地得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夠長時間的堅持一項有益的措施,對校園文化進行管理的時候不能精準地掌握具體情況。進行校門、餐廳等建設的時候,將注意力全集中在物質這里,從而導致精神教育的衰敗。進行校園文化的管理的時候僅僅做足了表面功夫,不能夠達到里外如一。
(二)缺乏積極向上的文化號召力
校園文化在很多方面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學校展開的一些文化活動以及學校的環(huán)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學習、做人等情況時刻與學校相掛鉤,學校舉行一些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在自我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水平。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如果非常美好,一方面會使人們在感官上得到較大的滿足,另一方面也能夠教會學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行精神文化教導的時必須表達清楚思想政治狀況,讓每一個學生在感受精神文化的美好的過程中充實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識。學校的一些相關的制度規(guī)定實際要達到的效果通常并不是為了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的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教導學生能夠學會做人做事,最后再研究知識。然而有一些學校卻沒有認識清楚這一點,不夠注重文化的號召力,在校園里經常出現一些不文明的行為,而且整個校園都處于一種死板的氛圍當中,沒有靈魂,不夠生動,沒有屬于自己的一些校園的特色文化。
(三)沒有采取較好的預防不良文化的方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也在不斷的進步,從而使教育事業(yè)能夠沒有后顧之憂一直開展下去,然而因為國際化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校園文化也在不斷變化,一些新的理念也在不斷產生,雖然能夠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探索更多的文化領域,但是同時人們也很容易接收到一些不正確的觀點,從而被誤導,例如一些拜金主義、現實主義等等不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生之間盛傳,將那些當作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從而形成更多的不良思維方式,更多奇特的做事方法,之后竟還被更多地人贊羨,將其稱之為個性。類似的現象出現最多的就是在網絡上,由于網絡覆蓋面積大,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以至于全球各個地方各種不同的文化混雜在一起,讓人們接收到更多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如此使學生們在培養(yǎng)自身價值觀、人生觀的時候產生不同的想法,一旦被那些不良文化侵蝕,學生將會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習慣,把各種錯誤的觀點當做自己做事的原則,導致整個人品質敗壞,道德的敗壞。現在的很多學校的相關網絡管理技術不先進,不能很好地控制網絡流傳的不良信息,導致一些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經常被腐蝕甚至顛覆。
(四)沒有制定專門的管理手段,管理人員不專業(yè)
很多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人員不專業(yè),導致學校的管理較為混亂,甚至有一些學校將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項目交由后勤部管理,精神文化的建設交由宣傳部進行,并且整個學校學生的活動由學生會和團委進行負責,舉辦活動沒有固定的合適的地點,組織的過程較為混亂。另外,舉辦活動的負責人都是由學校每一個部門抽取出來的,組合在一起進行,一方面人員有限,一方面參與管理者沒有專業(yè)化的基礎,管理的時候明顯有很多漏洞出現。例如,在組織相關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的活動過程中,由于沒有經驗充足的老師進行指導,以至于學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行其是,也不管是否對錯,不能認真地觀察分析,不能全面思考實物的合理性,甚至還會將一些較為粗俗的行為當做個性進而推廣,因此,管理應加強。
二、思想政治教育視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掌握好校園文化的方向,展現出文化建設的主題
社會文化是基于校園文化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校園文化的建設一方面和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會因為學校管理著的管理能力,主導能力,管理者們的人生價值觀等等有不同的表現。校園文化的建設應該使學校能夠展現出其自身的內涵以及多彩性,但最為主要的還是要展現出學校的根本思想,掌握好校園文化的根本發(fā)展方向,向著文化建設的主體不斷前進。同志曾強調過:“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边M行校園文化的建設的時候應該時刻保持一種正確的姿態(tài),如此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向著既定的方向進行,才能使人們團結起來,從而更好地發(fā)展,使每一個人以及我們的國家都能夠變得更強。
(二)與時俱進,使學校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有意義
如今的社會機會很多,但是挑戰(zhàn)的難度也很大,校園文化建設應該與時俱進。舉辦校園文化活動的時候必須堅持突出文化的與時俱進,知識的先進性,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候應該把一些國事、國情聯系在一起進行學習。比如:出現美國襲擊我國駐南斯拉夫使館這一事情的時候,有一些高校就展現出自己的愛國情懷,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對北約的暴行進行抵抗,對烈士進行懷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候,一部分學校就“科學發(fā)展觀”這一思想進行教導宣傳,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們的思想政治達到了提升。在教導學生做事做人的時候,應該教導他們保持一種服務精神,待人真誠,學會分享、奉獻,學會和各種人和諧的相處,比如:南京師范大學開展的“敬文講壇”活動,對生態(tài)安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成才和創(chuàng)新等等進行講解探討,對知識進行交流,從而使人們能更加清楚地做人,從而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也為知識的拓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以人為本,通過文化教育人
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說把人當做一切事物的根本,把群眾的利益當做目的,必須做到使人能夠從各個方面得到進步、提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就是培養(yǎng)個人的品質以及思想素養(yǎng),從而使每個人能夠符合社會的要求。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主要是為了使學校充滿學習的氛圍,使人能夠汲取更多的知識,校園文化以人為本主要是針對學生舉辦活動,以學生的進步為目的,把學生當做教育的主要對象便是教育的基礎,校園文化做到以人為本也是保持與時俱進的一種表現,只有做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學校才能更加充滿活力,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因此,把以人為本當做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項內容是不可推脫的,也是時代給予的標準。學校文化建設應該把學生當做主要對象,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時刻結合學生的尊嚴、幸福、價值等問題,不管是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時刻把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習進步當做首要問題,學生的利益高于一切。
(四)對校園文化建設管理的制度進行改進,使管理人員不再缺少
要想利用校園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一舉措得到更好的效果,就應該針對校園文化制定科學合理完善的制度,具體做法如下:首先使管理人員充足,完善組織體系。說:“學校的所有工作均為改善學生思想而進行?!毙@文化的建設應該有專業(yè)的充足的管理人員負責,并且應該制訂可行的計劃,專職專人去實施,集大家的力量將校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校園文化更加豐富。其次應該針對校園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從而使每一個工作人員對自身職務更加了解,也能清楚自己的職責。還應該設立專門的監(jiān)控管理機構,從而使每一個師生都能在校園建設中發(fā)揮作用,避免出現有人不干活卻拿工資的情況。
(五)注重校風的建設
校風是學校日積月累形成的,是在學校所有師生以及員工的共同認知的條件下,形成的傳統風氣。它不但體現了師生員工的精神素養(yǎng),更是對一個學校全面的衡量標志。良好的校風穩(wěn)定而持久,又不斷創(chuàng)新,最終將內化為高校師生的內在精神品格。如果一個學校的校風嚴謹、公正,那么學生才會更加奮進,才能夠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成為一個有理想,對社會有貢獻的優(yōu)秀人才,學校自身也能夠達到一定的高度。對于建設校風這一問題,我們不能奢望一蹴而成,而應該循序漸進,通過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完善制度,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慢慢完善,進而使學校的校風得到改善。在校風培養(yǎng)方面,不少高校經驗豐富,像北京大學對于校風培養(yǎng)的理念是以“三個統一”為中心,不僅堅持導向性與包容性互相統一、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穩(wěn)定性和開放性并用,使得學校的特色不但散發(fā)著歷史的氣息,同時也具備了與時俱進的朝氣。
三、結語
面對新的形勢,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學校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指導,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并堅定不移地以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tài)領域為理念引導,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以人為本,將樹立學生美德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培養(yǎng)更多有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
作者:楊潔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