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民間性和民間意識網絡文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性和民間意識網絡文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民間性和民間意識網絡文學論文

一、網絡文學批評的民間性展現

1.語言表達

流行語外,還會有圖片和各種符號。表意風格短小犀利、一語中的,不避隱諱、不留情面,甚至有的口無遮攔、尖酸刻薄??谡Z化是民間表達最鮮明的特征,是在線網絡文學批評“在場”的標志。網絡文學批評結構比較松散,以交流暢曉為基準,會出現口語交流的弊端,使行文缺乏嚴密的邏輯推理。此外,有的網絡文學批評體現出語言粗俗的特點,有些人甚至進行人身攻擊。網絡的自由使得大眾有了話語的掌控權和言論宣泄的突破口,肆無忌憚的宣泄成了草根表達的特色。通俗化的批評話語為僵滯的文學批評注入了新的言說方式,使文學批評情感更真實,批評實踐更貼近民意。從另一個角度看,網絡文學批評在民間淪為一種個人宣泄的工具,弱化了文學批評的理論本質,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網絡文學批評的形象,也使權力解放和言論自由等價值被導向偏差的境地。

2.批評范式

網絡文學批評沒有文體、章法和風格的限制,隨性與不羈是它最鮮明的范式。以點評式的批評為主,往往隨感而發(fā)、短小精悍,不拐彎抹角、引經據典,全憑評論者性情所致隨意成文,不會通過抽象的闡釋和嚴謹的演繹論證出一個結論,更不會探討文章布局、表達技巧等諸多問題。它只是個人才情和性情的展現,帶有感悟性的人生體認,如有網友對安妮寶貝的評論:“安妮寶貝的書給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頹敗,失落,茫然,又一無反顧地向前飄零。人們在渴望一份長久的感情,但沒有任何一種感情叫他們停下彷徨的腳步。他們經過一些人,偶爾停駐下來觀望,而后失望地離去,心隱隱地作痛。放肆地喝著酒,憂愁地吸著煙,貌似的瀟灑,實在的無奈,等等?!边@類批評保持了批評者逼真而鮮活的閱讀感覺和心靈體驗。另外,網絡文學批評常常只針對某一個人的某一具體文章而不帶有普遍涵蓋意義,因此無法將某一批評模式某一流派的批評方法運用其中。例如“灌水”這種評論往往緊隨作品其后,通常用“贊”或“頂”等某一個字就表達了對文章的喜愛和支持,注重當事時的感悟,而這種感悟也僅對此篇文章有效。“板磚”式批評都是單純針對某一作品的情節(jié)、人物塑造等方面進行評論,沒有固定的論式,全憑批評主體個人的喜好決定。批評者一般不會對一類文學現象進行批評,更不會表達晦澀生硬的文學理論,不代表任何學派,不屬于任何群體,只是具有鮮明的個體傾向性,突出強化自我和自我感受,自覺地去中心化而注重現實性和時效性。網絡文學批評沒有固定的批評范式和系統(tǒng),是其作為民間批評的典型表現。不成系統(tǒng)、散漫自由的批評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不受在現實生活中社會角色的束縛,最大限度地體現批評應有的活力和自由。

3.娛樂性

民間對于文學的關注總是從趣味和“切身相關性”出發(fā)的。來自民間的網絡文學批評的娛樂性是顯而易見的。第一,閱讀和批判淺嘗輒止。有些人并沒詳盡地閱讀作品,只是走馬觀花地瀏覽后就從直覺出發(fā)只言片語地給作品下評論;即便是態(tài)度端正的批評者,在網絡閱讀環(huán)境下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和耐心去認真地撰寫完整的評論文章。第二,游戲的態(tài)度。有些批評主體以好玩、游戲的態(tài)度對待批評,沒有鮮明的目的,隨心所欲,或調侃或冷嘲熱諷,甚至是惡搞,多半從個人的主觀喜好出發(fā),斷然判定作品的優(yōu)劣得失。批評對這樣的批評主體友來說,不過是生活的調味劑和消遣品而已,有時僅僅是一時間的情感沖動和宣泄,雖偶爾會有一些思想的火花,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情緒化過重,缺乏對文本的理智、客觀的深入分析,經典與權威在這里被消解。

4.批評姿態(tài)

網絡文學批評的通俗性、游戲性、娛樂性、隨意性和批評姿態(tài)的民間性無一不顯示出與民眾混同而與精英文學相對抗的姿態(tài)。它因貼近民意、表達民聲而易引起共鳴,使受眾接受程度遠高于傳統(tǒng)文學批評,這是一種和民眾站在同一高度的批評姿態(tài)。從批評的意圖上看,有些人的批評僅是為了宣泄,是長久以來被邊緣化、被壓抑、被忽視的一種反抗。他們批評的目的就是為了挑戰(zhàn)精英、消解權威,充分釋放自我精神體認。這是民間文化對長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所謂主流批評的某種不敬和逆反,從中尋求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快慰。有些人批評的動機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為了追求更高的點擊率,以驚世駭俗的夸張形式與姿態(tài)引得他人的關注,從而造成與所評論文本的背離而更多凸顯個人化的特性,并且喜歡用比較絕對的、帶有攻擊性的字眼去否定作品,不冷靜、不客觀、不全面的姿態(tài)使其難以形成精英批評所具有的批評力度和氣勢,缺少批評的說服力。網絡文學批評以獨樹一幟、隨性而倔強的姿態(tài)迅猛占據了各大網絡批評平臺,但力量微弱。

二、網絡文學批評中透顯的民間意識

(一)網絡文學批評的自省精神

網絡文學批評充分展現了批評主體的自覺性和自發(fā)性,透顯著深刻而積極的民間意識,使文學批評的自由精神、自省精神、現實關懷和自我意識在民間得到不斷深化。網絡文學批評活動是在網絡空間里進行的具有一定民主、自由精神的活動。每個寫作主體主動、積極地在網絡空間進行自由、平等的交流,這是民間對自由精神的認同和渴求的體現。在傳統(tǒng)批評中,批評家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文化意識,大眾在被動接受過程表現出消極、麻木和躲避,而網絡文學和網絡文學批評對精英權力的消解使大眾有機會參與一切文學活動,網絡空間的民眾可以自信地對任何類型的文學作品進行批評,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現自我的審美趣味和欣賞水平,不去理會社會主流或經營理念、批評標準、文學界限等,已經意識到文學批評可以是人人可為之的精神活動、人人都有權擁有的精神訴求,這既是一種文學批評的民間自省,也是大眾自我意識和自我精神的自省。同時,它體現了人們內在的逆反心理和人們追求角色認同的心理需要。民眾意識到批評是把文學當作精神的家園看待的,找到精神家園的感覺能夠激發(fā)人的生命能量,這種體驗使人認識到文學批評其實是在面對自我和生命本身。此時,批評的書寫從客體的認知轉變成主體的表達,因而每一次批評都是自我的不斷豐富和發(fā)現的過程。這種原生狀態(tài)的批評所具有的民間精神與獨立個性是在真正實踐一種大眾批評,帶著清醒的大眾本位意識推動文學批評大眾化。

(二)文學批評風格的民間意識訴求

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是精英批評,遠離民間,以高深的理論、晦澀的學術語言、嚴謹而繁復的結構等讓民眾對文學評論敬而遠之。但是,這不代表民眾沒有對文學批評欣賞和參與的意識。首先,網絡文學批評顯示了批評要有直觀性的意識。它割除了傳統(tǒng)文學批評繞彎子、愛炫弄的弊端。民眾的文學批評只要能夠明事理就可以了,作者不會文縐縐繞來繞去,完全撇開了傳統(tǒng)文學批評體制性的術語和引經據典的論述,利用自身的文化和知識的儲備,從切身相關性出發(fā),結合自己的趣味快言快語,給批評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其次,民間對批評趣味性的意識。傳統(tǒng)批評家精英的姿態(tài)和僵化的理論批評語言完全被網絡文學批評趣味性所取代,表現出一種直觀、趣味性的批評。網絡批評具有快速刷新的特點,讀者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消化和品位高深而嚴肅的批評內容。同時,受眾普遍的娛樂化審美趣味要求網絡批評語言具有風趣、幽默甚至是粗俗的特點。網民需要的是生動活潑、趣味橫生的生活化、口語化甚至是戲謔化的批評語言和方式,這容易引起受眾的共鳴。因此,網絡文學批評是有意識地遠離為了批評而批評的“玄談”,拉近了批評和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的距離,體現出一種語言戲謔和狂歡。綜上,網絡文學批評既有著鮮明的民間特色,又體現出積極的民間意識,顯示了文學批評的民間力量與民間批評的缺陷。它用獨特方式包容了所有文學與非文學的因素,消解了文學批評的特權意識,使文學批評重新回歸了民眾、回歸了作品本身,通過批評者自我感受的原生狀態(tài)展現使自我價值、自由平等意識在文學批評中突顯出來。

作者:劉利鳳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