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理工科院校音樂藝術教育思考與探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理工科院校音樂藝術教育思考與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理工科院校音樂藝術教育思考與探索

【摘要】音樂教育是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對于培養(yǎng)在校大學生文化修養(yǎng)、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高等院校擴招以來,理工科院校學生數量驟增,音樂教育方面的條件、能力相對薄弱;同時受到社會和學生的功利性價值取向的影響,音樂教育、人文文化素質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受阻。本文首先介紹了音樂教育在高等工科院校的現狀及問題,并剖析了外在的影響因素;針對這些問題,進一步闡述了加強高等理工科院校音樂教育的意義;從理工科類音樂課程設置、師資培養(yǎng)方面對高等院校理工科管理體制、教育教學提出了建議,最后從校園文化、音樂社團的建設方面,給出了引導理工科院校學生提升音樂素養(yǎng)的相關措施及策略。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教改;理工科院校

一、高等理工科院校音樂教育現狀

自1999年高等學校擴招以來,高等院校的學生大幅增長,1999年招生160萬,比1998年增加52萬,2000年、2001年分別招生220萬、250萬。2018年,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790.99萬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高等教育由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在高校的學科分類中,工科的類別最廣、人數最多。隨之而來的,是理工科院校的教師、教學資源有限,教學實踐受到影響。特別是理工科畢業(yè)生進入社會后,并不全都從事技術與研發(fā)類工作,有相當一部分從事銷售、采購、管理等工作,需要全面提高理工科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當代大學生處在社會環(huán)境急速發(fā)展時期,心理壓力大,不可避免地出現失常、失控的行為和情緒。在受到挫折后產生消極的心理反應,對自己、他人造成極大影響。據統計,有27%的學生在入學后不適應校園環(huán)境、校園生活和群體關系,并感到孤獨、寂寞;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家庭條件差異、大學自主的學習方式,因學業(yè)壓力帶來焦慮、厭學等問題;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掛科、補考導致學業(yè)倦怠問題。音樂教育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工科院校實施音樂教育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的復合型人才有重要意義,也是校園文化發(fā)展、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音樂樂曲旋律之美、歌曲意境,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音樂教育特別是樂理、音樂史等知識,可提升高等院校學生音樂鑒賞等方面的能力,激勵大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積極進取的精神。筆者通過對文獻和網絡資料的調查研究發(fā)現,音樂教育在理工科院校是新型學科,在辦學觀念、物質保障、長遠規(guī)劃上尚未引起重視,在音樂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方面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理工科院校尚未開展音樂藝術類學科教育,個體發(fā)展不成熟,整體發(fā)展不均衡,開展音樂教育的能力比較薄弱,亟需轉變教育理念,采取營造大學校園文化氛圍、開設音樂藝術類公選課程等措施加以改善。

二、高等理工科院校音樂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的原因剖析

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啟發(fā)智慧、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方式。但在觀念上,大部分高等理工科院校以“理工”為主,尤其受到社會功利價值取向的影響,具有重理工輕人文的觀念,使音樂藝術教育處于從屬地位。隨之而來的是,音樂教育在經費上投入不足,學校音樂樂器設備不足、場地空間有限,缺乏必要的教學設施,這對理工科的音樂藝術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高校理工科院校學生,理工科課程學習及思維方式嚴謹,而音樂藝術類課程更側重感性思維的培養(yǎng)。理工科大學生很難意識到音樂藝術類教育的重要性。音樂教育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愉悅性,能幫助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回憶和體驗,這有利于智力和探索心理的開發(fā)。理性思維、感性思維只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可能碰撞出火花,即著名系統工程專家錢學森所總結的:科學與藝術相通。高等理工科院校的相關專業(yè)和音樂藝術類專業(yè)結合較少。音樂藝術教育教材大都照搬音樂學院教科書,內容專業(yè)與大學通才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國外知名高校如MIT、波士頓大學的音樂教材涉及數學、物理、地理等多方面知識,這些知識與音樂理論、音樂發(fā)展史相融合,達到大學生通才教育的目的。

三、加強高等理工科院校音樂教育的意義

科學與藝術的思維方式不同,但是都是認識世界的方式。著名科學家李政道說:“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其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边@說明了科學和音樂藝術是相通、相輔相成的,是相互融合、滲透發(fā)展的??茖W發(fā)展需要藝術的感性想象,藝術發(fā)展需要科學實踐。社會進步和技術急劇發(fā)展,要求培養(yǎng)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從生理學上講,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右半球是以處理情感因素如音樂、藝術為主,即右腦偏重藝術創(chuàng)作;而左半球在處理非感性因素的信息上更有優(yōu)勢,即左腦偏重科學創(chuàng)造。據調查,諾貝爾獎獲得者大都是右腦發(fā)達的人,需要左右腦的全面利用與發(fā)展,如“相對論”創(chuàng)立者愛因斯坦隨身攜帶小提琴;“量子論”的創(chuàng)立者普朗克是學院合唱團的指揮;“矩陣力學”的開創(chuàng)者海森堡用原子光譜學的振動理論分析音樂和聲理論。實際上,理工科學生常常忽視右腦的開發(fā)和利用對理工科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作用。音樂是音符的連續(xù)性流動,通過聲音構建有節(jié)奏感的旋律,反映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背景,是時間序列的藝術。在工科技術上,如建筑學,是空間、結構、色彩上的連續(xù)性和節(jié)奏感,是空間上的藝術。雖然音樂和建筑有各自的審美要求,但都具有藝術性、民族性、時代性。音樂中的調式、節(jié)奏、和聲的連續(xù)流動,猶如建筑一樣,結構嚴謹,形式流暢。建筑中的布局美感如對稱、堆疊、均衡,猶如所處時代的音樂樂曲結構一樣。音樂和園林設計、環(huán)境藝術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園林設計將自然之美、環(huán)境之美布置在一個小空間中,予人以美的享受。雄偉華麗、莊嚴肅穆、清新典雅等描述建筑、環(huán)境的詞語,用來形容音樂風格,則通過音樂曲譜反映出來。在大學階段,可通過音樂治療幫助理工科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在初入大學階段,理工科高等院校的新生缺乏獨立生活經歷,自我調控能力弱,面臨學習方式、人際關系、戀愛等產生的心理困惑,在適應環(huán)境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心理壓力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并帶來消極情緒、行為過激等問題。在畢業(yè)階段,受高校擴招的影響,畢業(yè)就業(yè)、擇業(yè)壓力大,競爭壓力大,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音樂治療作為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以聆聽的方式,對治療對象產生生理/物理作用,促進人體的內穩(wěn)態(tài),并減少緊張焦慮情緒,促進人體的放松。通過音樂治療,可以喚醒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激發(f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讓被治療者走出困境,抑制焦慮情緒,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勇敢地面對生活。

四、高等理工科院校音樂教育課程設置

現階段,高等理工科教育需要重視“音樂藝術與科學”的關聯性。理工科高等教育需要轉變觀念,以培養(yǎng)人才為核心,從“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教學哲學視角來構建理工科院校音樂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選修課上,《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為公共選修課、藝術課的教學大綱提供了依據,要求必須開設《音樂鑒賞》《電影欣賞》《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中國民族音樂欣賞》《論藝術與科學》《音樂與建筑》等課程,理工科院校可結合實際情況和地方特色,開展民樂鑒賞、笛子、古箏等經典名曲的欣賞等,開設聲樂、器樂、音樂理論等音樂藝術選修課。理工科院校一些學科可以和音樂藝術進行結合,并開展相關教育課程,如建筑與音樂、戲曲與園藝、音樂藝術與環(huán)境學、音樂與物理學、音樂與計算機學等。音樂和這些專業(yè)之間的美學原理是相通的,開設這類課程對于理工科專業(yè)是十分有益的。加強理工科專業(yè)與音樂藝術課程之間的聯系。如“巴赫音樂分析與數學研究”、“音樂和聲音的物理學”,“音樂與數學”、“基于MATLAB的音樂分析與合成研究”等專題講座和課程,利用MATLAB去編寫電子琴應用軟件等。嘗試將理工科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應用在音樂課上,比如用計算機制作伴奏音樂,通過數學、物理方法分析音樂的頻率,將“聽”出來的音樂變?yōu)椤皥D像”、“視頻”,在塑造學生的想象力、洞察力的同時,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將高科技、多媒體技術手段與傳統、古典的音樂結合起來,將音樂教育內容與理工科學生專業(yè)技能、專業(yè)教育相結合,利用理工科專業(yè)技術去探究音樂的神秘之處。

五、高等理工科院校音樂教育師資培養(yǎng)

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培訓內容一方面包括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包括工科學科先進技術與音樂、傳媒的結合。同時,不同地域的理工科高校有自身的地理位置、氣候、民族的特色,需要高校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引導。而音樂的音律和音頻和物理、數學、聲學相關,這要求音樂教師博學多才,廣博多藝,具有教學技能的同時,具備將理工科與音樂教育關聯起來的能力,具備較強的音樂素養(yǎng)、理工科知識和人格魅力。理工科院校的音樂教育單純依靠藝術教研室、大學生社團的力量是不夠的。在理工科院校設置直屬學校管理的音樂教學機構,持續(xù)、長期地開設課程;選拔學生,負責學校藝術團、演唱會的組建與管理;聯絡音樂藝術名家開展講座。在院校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音樂藝術系,為理工科學生的通識教育提供條件。亦可結合地域優(yōu)勢,與音樂院校、師范院校設置跨校的選修課程,這樣一來,便具備了音樂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條件,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滿足了理工科院校音樂藝術教育的需求。在音樂教育工作開展的同時,盡可能為教師提供國內外交流的機會,如留學進修、學術研討、民樂考察等。在音樂教育師資選擇和聘用上,應避免“近親繁殖”,多注入“新鮮血液”,大力引進民族音樂教師、有音樂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的大師開設音樂鑒賞課。將業(yè)務水平高、專業(yè)能力強的教師充實到一線;引進具備民樂、聲樂、鋼琴、合唱指揮等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開展實踐課。

六、音樂治療在理工科院校的應用

音樂治療包括個體音樂治療、團體音樂治療。個體音樂治療是一對一的方式,適合深層次的心理分析與治療,治療師和患者共同探討、分析患者內心世界和潛意識矛盾。團體音樂治療是多名成員與治療師共同構建的,強調團體成員間的互動,通過互相學習、傾訴、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音樂治療的開展,主要應對理工科大學生遇到的以下問題:

(一)改善人際關系。理工科大學生學業(yè)內容枯燥、教學實踐多,有不少專業(yè)內容的學習是獨立完成的,因此缺乏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社交焦慮癥明顯。團體治療干預能提高大學生接納他人的程度,減少社交苦惱。

(二)塑造健全的人格。大學生處于從“高中”—“社會”的過渡期,心理發(fā)展不成熟,人格需要不斷地完善發(fā)展。音樂治療對培養(yǎng)大學生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通過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風格,讓大學生切身體驗音樂魅力,并宣泄掉消極情緒,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在音樂治療方式上,理工科院校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在課程中強調音樂治療與心理健康的教學內容;通過社團、學生會開展多種校園音樂文化活動,讓音樂教育、音樂治療融入心理教育中。學校應加強心理教師、音樂治療教師的培訓工作,應給予音樂治療充分的重視,加強音樂治療硬件條件建設,配置符合音樂治療、心理輔導條件的教室,購買各類音樂器材。

七、校園文化、音樂社團助力音樂教育

音樂從藝術教育方面感知世界并加以提煉,最終呈現為表演。相對于理工科學生的專業(yè)教育而言,音樂藝術更關注生活、情感與思想的傳播,能讓彼此之間產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鳴,發(fā)現并解決自我訴求。音樂社團可幫助理工科學生將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進行有機結合,進而形成健康人格。音樂社團活動是促進理工科學生的美育、培養(yǎng)工程類大師級人才的一個有效渠道。社團活動具備一定的娛樂性,在理工科教學和學生課外活動中比較容易開展和推廣。大學生社團中的音樂藝術教育,可提供一個讓理工科學生輕松介入、通過社交娛樂與成長的環(huán)境,以互動參與替代獨立的工科訓練,在互動中迅速認識個人的優(yōu)缺點及他人的個性特點,可掌握交流中的度,即尊重自我和對方。通過社團活動的音樂藝術活動,可以鍛煉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審美能力、肢體語言表述能力,激發(fā)理工科學生對科學現象和科學理論的探索,有利于培養(yǎng)理工科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在理工科校園文化和音樂社團的建設上,學校需要積極引導,并配備良好的硬件條件,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音樂社團是推介校園文化的主要方式,理工科學生可以在音樂社團中緩解學習生活壓力,并在音樂中獲得熏陶。在音樂社團的工作場地和經費方面,缺乏活動經費、獨立場地。音樂社團是非盈利組織,費用來源于成員集資,這也是音樂社團活動難以長期、持續(xù)開展的原因。學校應該從經費、場地上加大支持的力度。學校還需要加強硬件建設,比如藝術館、音樂廳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在舞臺搭建、器樂購買、音響輔助方面從政府、大型工礦企業(yè)尋求經費支持。

八、結語

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對理性思維進行感性化的塑造,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有效渠道。通過音樂教育可訓練學生的跨學科思考能力、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審美能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精神,并能促進大學生培養(yǎng)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塑造高尚的人格、樂觀的心態(tài)。高等工科院??梢詮墓策x修課程設置、音樂藝術類師資培養(yǎng)、音樂治療、校園文化、大學生社團等方面進行資源優(yōu)化配置,培養(yǎng)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遠瑛.理工科大學生公共教育的現狀和對策[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

[2]李雪.麻省理工學院音樂教育理念研究[D].清華大學,2009.

[3]于立軍,梁春早,任寶平.理工科院校開展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1):79-80.

[4]易琳.對理工科院校開展教育途徑對策的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7.

[5]祝小遷.關于理工科院校開展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2):127-128.

[6]孫德軍.理工科院校教育現狀探析[J].黃河之聲,2009,(13):118-119.

作者:唐寧 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