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國畫教學中的詩詞文學素養(yǎng)滲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畫教學中的詩詞文學素養(yǎng)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國畫教學中的詩詞文學素養(yǎng)滲透

摘要:國畫是中國獨特的一個藝術形式,在長久的歷史沉淀中完美的融合了許多奇幻的元素,在國畫這種兼容生長的狀態(tài)下,詩詞無可避免的和國畫聯系了在一起。這兩者的結合碰撞出完美的藝術韻律,從此詩詞和國畫就組成了一種新的載體,內在精神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雖然是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體裁,卻可以共同傳達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無論是國畫還是詩詞都是我國的民族文化瑰寶,共同豐富了中國文化藝術的殿堂。在王維的一生中這種表現是很突出的,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張舜民曾經也說過“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所以在國畫的傳承中,往往總是讓人感動并且無限向往之,總是能夠發(fā)出內心的情感,幻想出優(yōu)美的畫面。

關鍵詞:國畫;詩詞;文學素養(yǎng);教學滲透

國畫的意境總是在縹緲的筆墨之間躍然紙上,又在驚鴻一瞥之間,走進學生的心理,一切那么猝不及防又那么讓人欣喜。在國畫教學中讓學生領略和體會人和自然之間的奇妙聯系,很能提升對詩詞文學的感悟,一卷雪夜騾夫冷暖,一卷凌寒獨綻孤傲,還有殘荷聽雨、野渡橫舟當然還有坐而論道等等。國畫總是能夠在簡單抽象的筆起筆落之間給學生留下無限的思考,有許多的相似又有各種的不同,在對國畫的畫卷難以解答問題,就會學習去找詩詞來填補這種遺憾的空缺。

1在國畫的學習和探索創(chuàng)作中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

(1)國畫是最體現中華民族特色的繪畫水平的一種特有的繪畫藝術形式,不管是在繪畫的工具、繪畫的題材選擇、繪畫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帶著熟悉而獨特的東方民族韻味和特有的中華民族的特征。國畫教學要抓住國畫和西方畫的各種區(qū)別,無論是本質結構,還是語言的表現形式,包括審美觀念和生活習性都是有很大的區(qū)別。首先中國畫是一種特有的繪畫語言形式,其次,國畫都有高度集中和濃縮下的人文精神或者哲學觀念,飽含著一個時代的縮影,囊括著一個階段的歷史縮影甚至作者的生存時代背景。所以在初中的國畫教學中,一方面強化學生的繪畫技巧以及繪畫工具的選擇等硬件的具體操作,另一方面才是更重要的,就是文化素養(yǎng)的滲透,怎么去了解歷史、時代、民族的傳承、詩詞文學中的內在精神。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2)國畫大家吳冠中說過:“美術界大部分畫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們的作品情懷和境界上不來,這是我的心里話?!边@句話同樣適用于初中的國畫教學實踐中。在我國目前教育系統(tǒng)許多的國畫教學過程中,都有一種偏頗,從小學國畫、初中國畫、高年級的國畫、課外興趣班的國畫學習都有一樣的通病,太偏向對于國畫繪畫的各種基礎理論還有繪畫的方法技巧的教學,對于詩詞文學的基本素養(yǎng)、國畫傳承的精神內涵、東方藝術的審美認知卻嚴重的忽略。往往在國畫教學上“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由于在教學方式上的問題,使學生對國畫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學生會覺得國畫學習很困難,很難學到融會貫通,只是學習了單純而不系統(tǒng)的繪畫技巧,找不到繪畫作品的內涵意義。呈現出來的現象就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照虎畫貓的形式藝術,缺少了國畫的精神面貌,找不到文學素養(yǎng),難以表達思想和價值觀。

2如何在國畫教學中提升詩詞文化素養(yǎng)的結合

(1)在傳統(tǒng)畫卷畫作中自習研究品味,深入的感受國畫筆墨之下的精妙之處。國畫經歷了自己在歷史長河中長久沖刷和洗滌的過程,各種的優(yōu)勝劣汰和兼容并蓄,擁有自己獨立特行的藝術形式,積累寶貴的筆墨技巧和作畫基礎常識,所以對古代各個時期的畫論的深入參考和揣摩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謝赫的《六法論》還是荊浩的《六要論》國畫教學都應該熟知,在國畫教師的知識傳授講評中,要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明白國畫的經典技法形式,然后對照自然的萬事萬物來表達內心的世界,讓筆墨在紙上畫出心聲,綻放出國畫該擁有的生命和生機。在教學實踐中詳細的分析國畫該有的如詩詞一般的韻律節(jié)奏感,如何傳達出動人心魄的精神意境。(2)在遵循原有技巧的模式下,絕對不能忽略國畫的靈魂和本質,本末倒置就會失去靈魂,使國畫教學缺失國畫的內涵。詩詞就是國畫在教學中的基礎教育,國畫的精髓和幽深意境向來總是和詩詞相生相伴,所以便離不開對詩詞的教學。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這很難分辨出是詩詞還是畫,如同畫卷上的詩,每一句詩又是一幅畫。如此的完美,看到了怎樣的荒涼。所以詩詞文學素養(yǎng)就是通往國畫這個殿堂的通途,對學生的教學中學生不能理解中國文學的文化沉淀,沒有基本的文化基礎底蘊,那么就很難畫出國畫的靈魂。(3)對國學經典尤其是詩詞文學的熟悉和運用,試著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將詩詞意境加入到作品里。在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瑰寶中,詩詞和國畫猶如孿生兄弟,總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和異曲同工之妙。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言:“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詩詞和國畫本有著各自的藝術領域,卻很難找到兩者之間的明確界限,可能原本也就劃不清所謂的界限,所以才有“詩情畫意”這種表述方式的存在。在國畫的教學中強調畫和詩詞的思維相通,意境相融。借助眼前看見的來超越有限的框架,不能僅僅滿足外物的誘惑和表達,可以抽象的聯系意境?!拔歉甙俪摺薄帮w流直下三千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些詩詞文學中都沒有具體的變出一種實在的現實,沒有人去測量樓的真實高度,也沒人探究飛流到底有多么長,上青天的感覺也不曾有真的體會。但是在朗朗上口的閱讀中就能身臨其境的感受那種作者的靈魂。這就是國畫教學需要體會的,也應該是國畫學習者所值得借鑒的。現在國畫繪畫的教學中,對于文學素養(yǎng)以及文化底蘊的缺少是值得認真探究和反思的教學問題。不能僅僅只是為了所謂的國畫形式,學著用理解詩詞等文學作品的思維方式,去選取合適的題材作為國畫雛形,避開塵世的低俗,不斷地在創(chuàng)意中提高對國畫教學的風格和步調。(4)保持一個正確的心態(tài),有一顆熱衷并從容的心。在初中學生在課程不斷繁重的學業(yè)任務下,怎樣保持學生對國畫的專注度和興趣是很重要的,面對各個學科的學習,國畫是一個可以靜心的藝術形式,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和氣質,也能保持一顆創(chuàng)新和進取的心,培養(yǎng)不一樣的視覺特性,對問題的分析能有獨到的見解和不一樣的思維突破口。保持國畫的獨特性和純潔度,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不斷被現代文明沖擊,挾裹著西方文化的各種復雜成分,許多國畫的教學開始偏離了歷史文明的軌跡,許多國畫的教育者都在做著多種多樣的研究和探索。如果過于激進的追求與西方藝術的融化,而忽略了詩詞文化素養(yǎng)的融會貫通,將對民族文化是一種褻瀆。

3結語

綜上所訴,國畫是有靈魂的,有自己的生長法則,以歷史當紙,詩詞為墨,技巧心境作筆。譜寫著中華藝術的贊歌,不拘于外物的點滴變化,不追求一花一葉的絲絲入扣,只在簡約和抽象下,寥寥數筆,甚至沒有過多的修飾和復雜的顏色。同樣能深入靈魂,值得深思。

參考文獻

[1]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2]鄒躍進,諸迪.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32-138.

作者:馬穗英 單位: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桂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