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哈利·波特系列的西方文化元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哈利·波特系列的西方文化元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哈利·波特系列的西方文化元素

[摘要]電影是文化的載體,豐富著文化內(nèi)容的同時,也使文化進入千家萬戶,甚至是人們進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a href="http://www.saumg.com/lunwen/xifangwenhualunwen/98086.html" target="_blank">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搭建起了一個迥異于現(xiàn)實的魔法世界,而電影中人物的生命經(jīng)驗、行為方式等卻是根植于西方社會和西方歷史的??梢哉f,不僅當下的西方文化精髓折射于其中,西方世界的歷史也都融匯在電影里。在《哈利•波特》中,西方文化元素著重體現(xiàn)在神話史詩文化元素、宗教文化元素、哥特文化元素等方面。

[關鍵詞]《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西方文化

電影是文化的載體,豐富著文化的同時,也使文化進入千家萬戶,甚至是人們進行跨文化交流時的重要媒介。在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HarryPotter)系列電影中,羅琳等主創(chuàng)們搭建起了一個新奇的、迥異于現(xiàn)實世界的魔法世界,而電影中人物的生命經(jīng)驗、行為方式等卻是根植于西方社會和西方歷史的??梢哉f,不僅當下的西方文化精髓折射于其中,西方世界的過去,包括文化符號、歷史掌故和意識形態(tài)等,也都融匯在電影里。

一、神話史詩文化元素

西方的神話、英雄史詩滋養(yǎng)了大量后世的藝術作品,《哈利•波特》系列中正體現(xiàn)著這種文化血脈。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神話史詩帶來了“成長原型”。在這些神話史詩中,眾多英雄人物或是擁有神高貴血統(tǒng)的后代,或是受到神的庇佑,但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依然要經(jīng)歷重重磨難,并最終在抗爭中獲取知識,對自我進行身份認知,成長為英雄。這種一波三折的成長經(jīng)歷符合人們的審美期待,而英雄人物遭受的各種嚴酷考驗則增強了敘事的文學性。例如,古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其最大的功績就是完成了12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哈利的身上,熟悉古希臘神話的觀眾不難看到赫拉克勒斯的影子。作為主神宙斯和阿爾克墨涅的兒子,赫拉克勒斯一出生就受到了赫拉的詛咒,赫拉甚至派出兩條毒蛇想咬死赫拉克勒斯,然而還在搖籃中的赫拉克勒斯卻能夠掐死毒蛇。這是與哈利一出生就受到伏地魔的加害是類似的。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7)中,哈利終于知道自己父母的死,是因為伏地魔得到了一個關于自己死亡的預言,為了破除這個預言,伏地魔必須殺死哈利或納威,伏地魔最終選擇了哈利。然而正如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1)中展現(xiàn)的那樣,就在伏地魔殺死了哈利的父母,即將對哈利下手時,還只是一個嬰兒的哈利卻反彈了伏地魔的魔咒,只在自己的額頭上留下了一道閃電疤痕,哈利也因為擊敗了伏地魔而成為魔法界人人皆知的傳奇人物———“大難不死的男孩”。而伏地魔在被哈利“殺死”后,他的一些技能如蛇佬腔等反而進入了哈利體內(nèi),正如赫拉一心想害死赫拉克勒斯結果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用乳汁哺育了這個孩子。在赫拉克勒斯成年之后,他力大無窮,勇猛無比,曾經(jīng)解救了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正如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4)中,哈利解救了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等一樣,赫拉克勒斯還曾經(jīng)隱藏身份參加了伊阿宋的英雄冒險隊并協(xié)助他取得金羊毛,正如哈利曾作為一個未成年人偷偷加入鳳凰社對抗伏地魔的行動中來一樣。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等同于懲惡揚善,是一切受壓迫的人的解救者,這也和哈利的成長軌跡,與其作為格蘭芬多學生中的優(yōu)秀代表是對應的。而在中世紀涌現(xiàn)出來的大量西方各民族的英雄史詩中,觀眾也不難捕捉到《哈利•波特》借鑒的原型。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勇敢武士貝奧武甫的事跡為中心的長篇史詩《貝奧武甫》。在《貝奧武甫》中,貝奧武甫是瑞典南部濟茲國國王的侄子,是一名擁有驚人戰(zhàn)斗力的英雄,他曾經(jīng)帶領他的家臣幫助古丹麥的洛斯格國王殺死妖怪格蘭戴爾,在晚年的時候,貝奧武甫還殺死了噴火巨龍,拯救了人民,最終使自己的名字成為不朽的傳奇。在《貝奧武甫》中,格蘭戴爾的形象為半人半魔,并且對貝奧武甫來說具有壓倒性的力量,這一點與《哈利•波特》中的最大反派伏地魔是類似的。伏地魔原本只是一個混血巫師,然而在長期習練黑魔法的過程中,他學會了通過制造“魂器”來實現(xiàn)“永生”。哈利和伏地魔在長達七年的對峙過程,實際上就是以《貝奧武甫》為代表的英雄史詩的“英雄和妖怪”的對抗敘事模式。伏地魔爪牙眾多,法力高強,然而最終哈利卻憑借一個簡單的“除你武器”魔咒擊敗了不可一世的伏地魔,結束了伏地魔對魔法界的恐怖統(tǒng)治,這也是符合英雄史詩中邪不勝正的結局的。盡管《貝奧武甫》等英雄史詩誕生于中世紀,但是其中已經(jīng)包含了對“人”的肯定,對人的力量的欣賞。同樣是巫師和人的混血,伏地魔顯然就是走上了將自己“非人”化的邪路,招致最終的失敗,而以哈利為代表的一方的勝利,是作為懷有英雄主義精神的普通人的勝利。

二、宗教文化元素

包蘊了希臘神話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和希伯來文化被合稱為“兩希文化”,共同對西方文化有著源頭式的意義。而在《哈利•波特》中,由希伯來文化衍生出來的宗教和神學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基督教文化也扮演著重要意義。例如,殺死哈利父母的元兇,將邪惡黑魔法運用到極致的伏地魔,就是根據(jù)《圣經(jīng)》中《新約•路加福音》中的撒旦塑造出來的。在基督教文化中,蛇就是撒旦的其中一個化身,他代表了黑暗和墮落,以及陰森、誘惑。而在《哈利•波特》中,伏地魔也與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因為伏地魔的影響而能聽得懂蛇語;在《哈利•波特與密室》(2002)中,一條隱藏在下水管道中的大蛇殺死了所有看到它的人,并將那些通過水、鏡子等間接看到它的人變成了石頭;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5)中,伏地魔終于能夠化為人形出現(xiàn)了,觀眾可以看到,伏地魔的鼻子、蒼白的臉等都帶有蛇的意味,他還有一條名為納吉尼的蛇作為寵物?;浇涛幕⒉皇羌埫嫔系奈幕?,它還處處體現(xiàn)在西方人的當代生活細節(jié)中,這一點也在《哈利•波特》中有所體現(xiàn)。如孩子的父母往往會為孩子選擇受洗時的作保人,作為孩子的教父或教母,教父和教母不僅要在洗禮時在場,還有責任在孩子日后的成長中為他提供精神指導,因此能成為孩子教父教母的人往往是父母的好朋友。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小天狼星便是摯友詹姆•波特為哈利選擇的教父,然而由于蟲尾巴小矮星彼得的陷害,詹姆和妻子身亡,小天狼星則被污蔑為殺死二人的兇手。哈利因此在長期的成長中寄人籬下,從來沒有得到長輩應有的關愛。兩人重逢并澄清誤會后,小天狼星又被迫逃亡。哈利將自己對父親的思念和崇拜都寄托在了小天狼星的身上,終身未婚的小天狼星將哈利視為親子。正是這種對彼此的關愛之情,導致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小天狼星的死亡。

三、哥特文化元素

“哥特”(Goth)文化來源于北歐條頓人中的哥特部落。在12—16世紀時,哥特還主要指代一種有著幽密、狹長感的教堂或古堡的建筑風格,18世紀之后,在賀拉斯•瓦爾普等人的帶動下,哥特則用來形容一類以古堡或荒郊廢墟為故事背景,以兇殺、暴力為內(nèi)容,并時常以超自然現(xiàn)象為噱頭的小說體裁,并逐漸發(fā)展為一種充斥了妖魔鬼怪,與怪異、恐怖渲染有關的文化。這種文化在《哈利•波特》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如霍格沃茨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時,就是湖對岸山坡上聳立的巍峨城堡,星空下哈利等人為林立的塔尖、閃爍的窗口震撼,山崖上覆蓋著常春藤,進入城堡之后,內(nèi)部還充斥著大量曲折幽暗、會移動的樓梯,以及有“差點沒頭的尼克”等鬼魂出沒的地下室等,這個顯然是繼承了哥特文化中古老神秘城堡元素的霍格沃茨成為電影中絕大多數(shù)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如在《密室》中,解開密室秘密的關鍵就在于一個老是游蕩于女衛(wèi)生間的鬼魂“哭泣的桃金娘”。除了以古堡面目出現(xiàn)的霍格沃茨以外,還有其他的場景也帶有哥特文化的影響,如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伏地魔的家“里德爾府”就是哥特文學中常見的荒郊廢墟意象。曾經(jīng)氣派整潔的里德爾府因為伏地魔的復仇而變成了陰森神秘的鬼蜮,現(xiàn)在又成為伏地魔獲取肉身“重生”的地方。伏地魔在這里殺死了塞德里克•迪哥里,割了蟲尾巴的手,還要殺死哈利,還有大量的食死徒因為主人的復活而聚攏過來,其中就包括馬爾福的父親盧修斯•馬爾福和斯內(nèi)普教授。這使得本身就令人驚恐的、破敗荒涼的場景更為讓人害怕。應該說,《哈利•波特》系列在小說創(chuàng)作時,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對哥特文化的情有獨鐘,而電影則放大了這一點,尤其是在數(shù)字合成技術已經(jīng)高度成熟的今天,影像在表現(xiàn)種種超自然現(xiàn)象以及魔法世界特有的神秘體驗時,具有文字難以匹敵的優(yōu)越性,而對于觀眾而言,在銀幕上目睹種種現(xiàn)實社會中難以看到的奇觀,如哈利從父親那里繼承而來的隱形衣,盧平作為狼人在月圓之夜的變身,能夠將闖入者揮舞出去的打人柳,哈利與伏地魔大戰(zhàn)時雙方魔杖放射出來的紅光和綠光的焦灼對峙等,都是一種極大的娛樂享受。但值得一提的是,哥特文化實際上是對現(xiàn)實主義的一種補充?!啊?18世紀英國小說這種)現(xiàn)實主義小說當然無可非議,但它卻往往不能完全滿足讀者的需要,因為人們的需要畢竟是多方面的,除了在故事中看到現(xiàn)實的影子之外,也需要從超現(xiàn)實甚至荒誕的故事中得到愉悅調節(jié),而哥特小說恰好適應了讀者的這種要求?!睙o論是小說作者,編劇羅琳抑或是大衛(wèi)•耶茨等導演,他們在將《哈利•波特》故事影像化的過程中都深諳這一點,即其中的哥特文化元素并不只是為了幫助觀眾在想象世界中實現(xiàn)解脫,獲取快感,而是讓觀眾“入乎現(xiàn)實,出乎現(xiàn)實”。如電影中對霍格沃茨的諸多帶有哥特文化的詭秘陰暗描寫,在現(xiàn)實中確有原型,如英國古老寄宿學校伊頓公學里神秘莫測的入學通知單,要孩子們?nèi)ゲ紳M塵埃的、寫著老掉牙家族姓氏的商店中購買指定用品的要求等,這些商店被變形為陰暗而奇妙的對角巷;又如充滿復雜人事問題的魔法部,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的官僚世界。與傳統(tǒng)哥特文學所不同的是,《哈利•波特》最終能讓觀眾從陰暗中看到光明:雙胞胎兄弟的店為死氣沉沉的對角巷帶入活力,福吉等官僚終將下臺等。除此之外,語言文化在也《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德拉科•馬爾福這一角色,是一個來自古老的馬爾福家族,對哈利充滿了嫉妒,不斷攻擊、傷害哈利的同齡人?!暗吕啤钡拿謥碓从诶≌Z中的“巨蛇”,同時還是古代雅典意味以殘暴著稱的立法官的名字。而“馬爾福”則源自法語中的“不誠實”,意即馬爾福時常為了陷害哈利而撒謊。又如霍格沃茨的看守名為阿古斯•費爾奇,“費爾奇”源自英語俚語,意為“偷竊”,而“阿古斯”則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有著一百個眼睛的怪獸。二者疊加代表了費爾奇總是在黑暗之中鬼鬼祟祟窺視學生們的行為的特征。只是這類文化元素主要通過英文小說原著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當故事改編成電影,尤其是譯制后的電影時,羅琳所精心構造的深意便有可能在傳播中流失,故而不再贅述。正如人們所承認的,電影之被發(fā)明的那一刻起,就是文化的產(chǎn)物兼?zhèn)鞑ッ浇?。《哈?#8226;波特》系列電影誕生于西方奇幻文化的土壤,在從現(xiàn)實社會現(xiàn)象中取材的同時,它也深受西方語言、宗教、文學等文化傳統(tǒng)的沾溉??梢哉f,《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是一扇讓觀眾了解西方文化特質和屬性的窗口,觀眾得以在賞析情節(jié)與人物的同時,增進自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謝璐妍,唐琦.從“兩?!鄙裨捥剿魑鞣轿幕瘢跩].學術交流,2014,(05):195-198.

[2]張曉輝.論宗教影響與西方文化中的非理性主義觀[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07):231-233.

[3]尹曉予.神話傳說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異[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S1):278-279.

[4]韓加明.簡論哥特小說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國外文學,2000,(01):36-41.

[5]鄒廣文,劉宗坤.當代西方文化哲學中的宗教問題[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03):91-98.

作者:黃娟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選范文推薦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