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新媒體下中日漢字交流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中日漢字交流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媒體下中日漢字交流探究

【提要】新媒體改變了以往語言接觸的形態(tài),使?jié)h字傳播出現(xiàn)新的語言現(xiàn)象。本文試圖通過新媒體及語料庫探索中日漢字的歷時交流,分析“顏”字在中日語言接觸中如何演變。研究發(fā)現(xiàn),日語“顏”一直保留著身體部位“臉”的含義,漢語中“顏”表示“臉”的功能一度淡化,但在中日交流和新媒體的助力下,“顏”表示“臉”的含義再次被激活。

【關(guān)鍵詞】新媒體;漢字;中日交流;歷時研究

為了解流行語的傳播渠道及人們對其詞源普遍的初始印象,我們發(fā)布了一份關(guān)于“顏”字的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主體為大學(xué)本科生。問卷調(diào)查的3個代表詞語為“素顏”“童顏”“顏值”,結(jié)果顯示,80%以上人群通過網(wǎng)絡(luò)接觸到以上三詞,且有20%左右受試者認為其來自日本、港臺地區(qū)。鑒于中日漢字研究缺乏交流的視角及動態(tài)研究,漢外語言接觸研究應(yīng)建立在現(xiàn)代語言接觸事實上,本文將嘗試立足于新媒體進行研究。

一、漢語中的“顏”

CCL語料庫中“顏”字首現(xiàn)于西周(前1046-前771),做姓氏,也表示“臉”,引申為臉皮、容貌、樣子、表情;春秋時期(前770-前221)中醫(yī)典籍中“顏”專指“額頭”;東周時期(前770-前256)“顏”通“雁”,“前列”之義;唐(618-907)后的作品中常用“顏色”表示“色彩”義(夏業(yè)昌,1985)。唐朝詩人常以花草擬人,描寫人物外貌時常用“顏色”一詞,部分詩句中“顏色”可解釋為“臉”,后來又出現(xiàn)了只能解釋為“色彩”的“顏色”。由此推斷,“顏”逐漸傾向表示色彩發(fā)生在唐代中后;隋唐以來“顏”還出現(xiàn)表示“顯著”“門上的匾額”“于匾額或書籍封面上題字”等新用法。在CCL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中檢索“顏”,前500條例句中,表示“色彩”的有413條;用于姓氏、名稱的有51條;而表示“臉”含義的“顏”僅36條,且這些用法都是文言的保留?,F(xiàn)代漢語中“顏”很少單字表示“臉”的含義,常出現(xiàn)在成語里或書面語中,如“和顏悅色”“容顏”“顏面”等?!邦仭北硎酒鞴佟澳槨焙x的淡化,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語義向“色彩”傾斜,另一方面是受到近義詞“臉”的影響?!澳槨弊衷诹瘯r期(222–589)出現(xiàn),起初只表示兩頰的上部,唐宋時期由兩頰的上部變?yōu)橹刚麖埬槨,F(xiàn)代以后(1949-),口語中表示身體部位“臉”的功能由“臉”字承擔(dān)。(1)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周《尚書》)(2)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黃帝內(nèi)經(jīng))(3)若此,則士爭前戰(zhàn)為顏行。(春秋·管子《輕重甲》)(4)紫綬朱紱青布衫,顏色不同而已矣。(唐·白居易《王夫子》)(5)顏無戚狀,淚不垂臉(六朝《全劉宋文》)

二、“顏”在日語中的傳播與使用

中納言CHJ語料中有關(guān)「顔」的最早記載是奈良時期(710-794)的《萬葉集》,表示“臉”。奈良時期大致對應(yīng)我國盛唐時期,日本吸收大量唐文化,經(jīng)濟文化盛象空前,可以推測“顏”字正是在這時從中國傳入日本。平安時期(794-1192)「顔」表示容貌、樣子、臉色。鐮倉時期(1185-1333)和室町時期(1336-1573)沿用此義。江戶時期(1603-1868)出現(xiàn)讀作「カンバセ」的「顔」,指容貌,新增了面子、臉面的含義。明治·大正時期(1868-1926)「顔」含義開始豐富起來,表示頭、人、人物、某種東西的實體,可理解為「姿」?,F(xiàn)代日語中「顔」的語義沿承“臉”,即便有所新增,也基于中心語義“臉”展開(吳宏,2009),總結(jié)起來可表示妝容、人、頭、情緒、性格、名譽、知名度、人際關(guān)系。(6)あにくやしづしその顔良きに上野久路保の嶺ろ(759·萬葉集)(7)ほしと思ひたる顔気色を見て(1220·宇治拾遺物語)(8)それになんだ己の顔を踏つけにするはおろかな事。(1831·仮名文章娘節(jié)用)(9)最早容易に貨幣の顔を見る事のかなはぬやうなりたれば(1875·開化問答)(10)米中首脳が“初顔合わせ

三、新媒體中“顏”的構(gòu)詞及語義

(一)“顏”的構(gòu)詞

筆者總結(jié)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央視網(wǎng)、光明網(wǎng)等央媒中包含“顏”的詞,發(fā)現(xiàn)大致可分偏正、動賓、并列3類,如:顏控、顏值、濃顏、素顏、童顏、側(cè)顏、優(yōu)顏寫真、厭世顏、顏文字、神顏、美顏;養(yǎng)顏、汗顏、換顏、有顏有智、美顏、盛裝亮顏;顏才兼?zhèn)洹㈩佀圀@人等。“顏”在上述詞語均表示“臉”“容貌”,根據(jù)詞源可分為文言殘留、日源詞、本土新造。

(二)“顏”的語義

中國自古“素顏”“童顏”,素顏指女子白晳的容顏,童顏指兒童紅潤的面色,也指年雖老而臉色像幼童一樣潤澤的鶴發(fā)童顏,但現(xiàn)在漢語中素顏更多指不化妝的臉,童顏也衍生出像娃娃一樣臉龐的含義,這明顯是受日語的影響。調(diào)查中的“顏值”一詞,有研究者認為它來源于日語,是日源詞,回到漢語直接更換了讀音,所以感覺不到它的外來詞色彩(井苗,2016)。個別日本網(wǎng)友認為「顔値」屬于「ネット用語」,并懷疑來自「顔面偏差値」。但中納言語料庫中并無「顔値」的記載,關(guān)于「顔面偏差値」最早一則,來自雅虎智慧袋記載。(11)「男は顔じゃない」というのは顔面偏差値60以上で顔だけじゃないですよ。漢語“顏值”比「顔面偏差値」晚10年,可能是中國網(wǎng)友對「顔面偏差値」的縮略使用,也有可能是自制新詞。本文更傾向于后者,因為漢語中“顏”表示臉的意思自古有之,由于“臉”對“顏”的替代,才使得“顏”很長一段時間失去表示臉的功能。雖然“顏”不是外來詞,但表示身體部位“臉”意義的復(fù)活,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本的影響。隨著日語「顔文字」「美顔」「顔蕓」等詞的傳入,“顏”表示“臉”這一功能被激活,以致后來網(wǎng)絡(luò)中又出現(xiàn)了顏值、顏荒、顏控等新詞。“顏值”起初形容人的容貌,借助新媒體在短時間內(nèi)由人及物,也描述某個物品的好看程度或城市風(fēng)貌。這和日語中“顏”的語義變遷過程相印證。(12)“瑞雪迎春”號動車組列車既有顏值,也有內(nèi)涵。(13)要借助文旅資源讓農(nóng)村顏值高起來。

四、總結(jié)

總體來看,“顏”字誕生于中國的西周時期,表示身體部位“臉”,公元8世紀傳入日本。“顏”字在唐代逐漸發(fā)展出“色彩”一義,表身體部位的功能逐漸讓位于“臉”,僅在熟語和成語中保留表示“臉”的功能;而日語「顔」一直保留表示“臉”的功能。近年來由于中日文化交流的頻繁和新媒體的助力,很多包含“顏”字的日語詞進入中國,激活了“顏”字近百年來幾乎已經(jīng)喪失的表身體部位的功能,而且還創(chuàng)造出“顏值”“顏控”“有顏有智”等令人誤以為來自日語的新詞??梢娬Z言接觸是個雙向的過程,其結(jié)果往往惠及雙方。

作者:韓心怡 汪然 單位: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guān)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