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

摘要:黑龍江戲曲文學,在白山黑水這種最為淳樸的色彩中形成了自身渾厚蒼涼、雄闊嘹亮的風貌。針對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和認識黑龍江地域特色文化的內(nèi)涵。本文主要從黑龍江戲曲文學表現(xiàn)形式入手,針對龍江劇這種戲曲文學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說明,深入剖析了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

關鍵詞:黑龍江;戲曲文學;審美意境

戲曲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之一,在源遠流長的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中國地域廣闊,不同的自然風貌、社會習俗以及經(jīng)濟狀況存在著很大不同,相應的各個地域和民族在戲曲藝術方面擁有著自身的獨特魅力,在保留自身特色的過程中又逐漸融合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多種特征,呈現(xiàn)出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戲曲”的豐富色彩。

一、黑龍江戲曲文學表現(xiàn)形式

龍江劇,是黑龍江戲曲文學的表現(xiàn)形式,這是中國最年輕的戲曲劇種之一,其以二人轉、拉場戲的音樂為基礎,吸收東北民間音樂,把說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豐富、發(fā)展成戲曲形式,并于1960年8月正式命名為龍江劇。針對龍江劇音樂唱腔的結構形式進行全面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其以群眾熟悉的【四平調(diào)】【盤家鄉(xiāng)】為主調(diào),選用【紅柳子】【文咳咳】【武咳咳】【打棗調(diào)】【哭糜子】等曲牌為輔助曲調(diào),其中包含的角色行當有生行、旦行、凈行和丑行。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手絹功是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程式動作,以二人轉為重要基礎,并有所發(fā)展。

二、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

針對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進行全面分析,將能夠更為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到當?shù)剡@種戲曲文學的藝術內(nèi)涵,體會當?shù)貏趧尤嗣竦纳钤妇昂退枷肭楦小?/p>

(一)民風民俗之美

黑龍江地處邊陲,天氣嚴寒,以迎霜納雪的氣候特點吸引著人們的眼光。而在古代其一直都是統(tǒng)治者流放罪臣、懲戒庶民的地方之一,同時很多關內(nèi)逃難災民又來到這里,被這藍天、碧水、沃土所征服,積極開拓荒土,繁衍生息,這些人都成為了這片土地藝術文化創(chuàng)造和傳播的中堅力量,為后續(xù)龍江劇藝術的良好建設和傳承貢獻了巨大力量。黑龍江戲曲文學最為突出的一個審美特點在于其呈現(xiàn)出了更為鮮嫩、清香的土野氣息,具有更為濃烈的民間風味。龍江劇藝術源自獨特的地貌環(huán)境和移民智慧的土野氣質(zhì),在描繪北疆雄渾開闊的地域風貌和粗糲野性的風俗習慣方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原始森林、大慶油田、林海雪原以及荒原這些曠遠壯麗的風景,體現(xiàn)出的是黑龍江地區(qū)和人民那種自然蓬勃的生命氣息,表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則更多的是肅穆清冽的風格。相應地,具有強烈自然特征的地域特色,直接影響到了當?shù)氐奈幕L俗。北疆地區(qū)的民風習俗之中,較少存在那種委婉旖旎的人文色彩,對于飲食、起居方面不講究,也不過分追求精致,更多的是尋求大氣、質(zhì)樸、簡約的風格。形成這種民風民俗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當?shù)厥嵌嗝褡宓木奂兀藗冏陨淼娘L俗習慣較為多樣;另一方面在于移民文化與俄羅斯文化、滿族文化在不斷的交融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黑土風俗。民風民俗以及地域特色,造就了龍江戲曲文學的地域民族特色,同時呈現(xiàn)出光彩奪目的魅力。比如說,在《與大慶人》這部作品中,豐富展現(xiàn)了大慶油田中人們的勤勞果敢,展現(xiàn)出了井油噴吐的奇觀壯景,為全國人們甚至世界人民更為全面了解當?shù)厝藗兊钠犯窬裉峁┝肆己玫乃夭摹M烈皻庀?,透過自然風俗風貌的良好描述和展現(xiàn),是集聚黑龍江地域特征的重要表現(xiàn),這是天地造化的天然稟賦,這是龍江戲曲文學地域特色,地域風俗所造就的生存群體的性情思維,更是增加龍江戲曲文學思想、情感的重要著色劑。北方人民本身所具備的豪爽大氣、慷慨野性的性格特征,是從自然環(huán)境中所逐漸孕育出的陽剛氣質(zhì),在戲曲文學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以文學經(jīng)典《紅樓夢》為例,龍江劇中所塑造的賈寶玉形象,與川劇、越劇以及黃梅戲等多種戲劇所編排的形象不一致,這些戲劇中在多愁與多情方面仍然保留著書中人物的獨特氣質(zhì)。但是在《荒唐寶玉》里的賈寶玉形象不是溫柔纏綿的,而是具有明顯陽剛動人風姿的人物形象,具備著明顯黑土氣質(zhì)的寶玉,突破了傳統(tǒng)戲劇、經(jīng)典作品中的認知,能夠透過劇中人物之口表達作者本身想說卻無法說的話,讓觀眾直呼痛快,其表現(xiàn)了典型東北式的直白與爽利。

(二)生命意識之美

生存欲求在龍江劇戲曲文學中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其生動準確地傳達出了人們的自身情感和精神層面的需求,豐富展現(xiàn)了生命意識。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始終是東北地區(qū)人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戲曲文學藝術的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更是充分融入了這種地方氣質(zhì),其將人類生命的自覺意識予以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將人們彷徨無措的不安和恐懼、悲哀感傷的沮喪和頹唐、英勇抗爭的慨然和堅毅都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這種生命張揚意識的存在,更是龍江劇戲曲文學中的重要特色之一。人們在反抗生活、反抗命運的過程中,逐漸展現(xiàn)出自我生命的強悍和自覺,這種對于生命權利的爭取、對于生命尊嚴的捍衛(wèi),是龍江劇戲曲文學中重點表現(xiàn)的主題之一。以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革命文學龍江劇戲曲文學為例,《趙一曼》《羅盛教》《烈火丹心》等一部部優(yōu)秀的作品,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個的人物形象,將革命往事進行充分展現(xiàn),將生命意識予以豐富表達。這些壯烈詩篇的成功演出,將能夠為人們回味那段崢嶸歲月,感悟生活不易提供良好的前提。

(三)時展之美

龍江劇戲曲文學根植于這篇廣袤大地,具有著豐富的民族特色,但是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時代、經(jīng)濟社會的持續(xù)進步,龍江劇始終以自身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展現(xiàn)自身的美學風范?,F(xiàn)代性的文明觀念在不斷燭照著深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龍江劇戲曲文學,促使其在長久的發(fā)展過程中,脫離民族自我封閉的狹隘立場,打破自我陶醉的思想局限性,從更高的層面中不斷發(fā)展和演變,從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xiàn)內(nèi)容出發(fā),更多的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風貌和特征,展現(xiàn)出更為全面、充盈的民族品格。

三、結語

黑龍江戲曲文學結合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思潮,從當?shù)孛褡逄厣偷赜蝻L貌入手,形成了具有自身獨立風格的優(yōu)秀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豐富人們?nèi)粘P蓍e生活,展現(xiàn)民族特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針對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進行全面細致地分析和研究,將能夠促進以黑龍江為重要代表的東北藝術風格和人文特色更好地傳播和發(fā)展,為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內(nèi)容提供積極的前提條件。從民風民俗之美、生命意識之美以及時展之美入手,全面剖析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境,更好地把握了這種戲曲文學藝術的脈搏,為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富有當?shù)靥厣淖髌返於藞詫嵒A。

參考文獻:

[1]朱洪玉.戲曲文學的詩性之美[J].四川戲劇,2010,(05):92-94.

[2]楊運泰.黑土戲劇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11):79-82.

[3]胡洋.古典戲曲中藝術意境的多層次構成:以《牡丹亭》為例[J].文化藝術研究,2017,(02):83-90.

[4]李娜.論龍江劇不同發(fā)展階段的藝術特征[J].藝術教育,2015,(12):180-181.

[5]席琰妍.“黑土戲劇”的地域美[J].藝術教育,2008,(11):97.

[6]杜筱穎,孔美艷.戲曲審美意境論的闡釋———《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J].戲劇之家,2016,(08):43.

[7]丁媛.黑龍江戲曲文學的審美意蘊[J].綏化學院學報,2013,33(02):5-9.

[8]陳正奇,羅永平.中國電影的民族文化與審美意境分析———以電影《白鹿原》中的戲曲元素為例[J].唐都學刊,2013,29(05):58-61.

[9]田玲.透過形式層面看文學寫意的審美特質(zhì)[J].時代文學月刊,2008,(24):191-192.

[10]任志宏,單建鑫.中國戲曲表演意境審美構成淺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2(04):151-154.

作者:周樹濤 單位: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