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戲曲元素在歌曲千古絕唱的藝術(shù)運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曲元素在歌曲千古絕唱的藝術(shù)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戲曲元素在歌曲千古絕唱的藝術(shù)運用

【摘要】戲曲是中國傳統(tǒng)的戲劇藝術(shù),而京劇則是戲曲的一個劇種。京劇起源于1790年,乾隆皇帝詔令四大徽班進京祝壽,進京的藝人與其他劇種的藝人相互交流,最終匯合成了西皮、二黃等音樂系統(tǒng),形成了當時的“皮黃戲”,后在上海《申報》上被稱為“京劇”。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唱法是中國民族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民族語言為基礎(chǔ),以音色甜美、明亮為演唱特征,行腔中重視語言,融聲、情、字、腔、味為一體,必要時伴有形體表演的一種演唱方法。這種唱法基本上是真聲唱法。民族新唱法,也被稱為民族唱法,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民族唱法而言,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開始流行,到了改革開放之后得到了真正的發(fā)展。本文通過作品分析法、演唱剖析法、對比分析法以及相互融合法,將兩個曲種不同但藝術(shù)文化底蘊相通的藝術(shù)聯(lián)系在一起。首先通過對民族聲樂作品《千古絕唱》深層內(nèi)涵的挖掘,系統(tǒng)地剖析民族聲樂演唱與戲曲兩者在歌唱技巧上的異同點,從而進行四個方面的研究、歸納與總結(jié),在充分了解傳統(tǒng)戲曲藝術(shù)魅力的同時豐富和擴寬演唱技法,從而在民族聲樂之路的探索上更加透徹,為現(xiàn)代民族聲樂演唱的多樣性和民族性奠定理論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中國戲曲;民族聲樂;歌唱技巧;綜合藝術(shù);氣息共鳴

一、作品《千古絕唱》的創(chuàng)作背景、藝術(shù)特點、風格的把握

(一)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一曲濃郁的京腔格調(diào),一首大氣磅礴、蕩氣回腸的動人歌謠,無論是在民風還是在曲式創(chuàng)作上,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千古絕唱》是由魏冠明作詞、王超作曲的一首聲樂作品,歌頌的是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里流傳著的無數(shù)感天動地的凄美愛情,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女郎與織女等故事,這些故事都成為了舉世矚目的千古絕唱。

(二)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把握

在作品《千古絕唱》A段中,歌詞寫到“山、水、琴”三種事物,讓人聯(lián)想到在山水間有一把古琴在向人們訴說人間的摯愛。“高、長、萬里、悠揚”等詞匯讓我們感受到天地大愛無疆、氣勢磅礴。而這一切詞匯都匯成了一曲“千古絕唱”。在B段中,情緒由高亢轉(zhuǎn)為平緩,進入了敘事段。在這段中,節(jié)奏平穩(wěn)歌詞催人淚下,就像一個少女在面對生死離別的愛情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惆悵與無奈。作品進入C段,再一次進入高潮,面對生離死別、面對兩心茫茫、地老天荒,唯一不變的還是愛。這時已不再怕世人的笑話,只因永恒不變的是心底的千古絕唱。D段時,已經(jīng)沒有少女的抱怨與哀嘆,有的是后人對這一段佳話的贊頌,同時還有少女心里對愛情的美好追憶。在作品《千古絕唱》中,引子段首先融入了京劇風格的音樂,這一創(chuàng)新使人聽起來不但親切婉轉(zhuǎn),而且回味無窮、蕩氣回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曾有報社發(fā)表言論說:“京劇風格的民族聲樂作品雖然屬于新生代聲樂作品形式,但他的誕生是建立在對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shù)文化吸取和現(xiàn)代聲樂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拓展的積極探索基礎(chǔ)上,使得它令對京劇與中國傳統(tǒng)戲曲較為生疏的聽眾感覺到風格新穎獨特,別有滋味”。沒錯,作品《千古絕唱》就是屬于當代民族聲樂作品與京劇戲曲相結(jié)合的經(jīng)典音樂作品。這首作品的完美結(jié)合,不僅僅詞美意深而且結(jié)合巧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聲樂佳作。

二、民族聲樂與戲曲二者在歌唱技術(shù)上的異同點

(一)對民族聲樂演唱在咬字吐字、歸韻上的分析

我國的民族音樂歷史源遠流長,在我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長河里,民族音樂早已博大精深、名揚世界。說起民族聲樂的演唱,可謂是相當講究。曾有人認為唱歌只要有一副好嗓子,擁有較好的節(jié)奏感、旋律感就能將民族聲樂演繹自如,其實不然。我國的民族聲樂是以中國語言為基礎(chǔ)、以科學的發(fā)聲為先導的歌唱藝術(shù)。它對吐字咬字、共鳴技巧、氣息等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中國的漢子是由聲母、韻母、聲調(diào)三個部分組成的。我們在歌唱過程中,咬字吐字也是十分講究。字頭不宜咬得太重,也不宜咬得過輕。重了會不好聽,輕了就會使發(fā)音含糊不清。所以說,在歌唱時我們的咬字、吐字一定要清晰明了。

(二)戲曲的咬字吐字、歸韻方面的分析

京劇的藝術(shù)魅力不僅僅在于唱腔旋律,更為吸引人的就是它的韻味。京劇的咬字要清晰有力、字正腔圓。字頭要清晰、簡練、準確、有力。如果演唱京劇風格的民族聲樂作品,就更需要加強語氣和字頭部分的夸張,正所謂“聲韻是歌唱規(guī)范同作品演唱之間的橋梁?!?/p>

(三)民族聲樂演唱和戲曲在歌唱呼吸運用方面的分析

俗話說“善歌者必先調(diào)其氣”。歌唱藝術(shù)是呼吸的藝術(shù),呼吸是民族聲樂演唱的基礎(chǔ)。在演唱時,如果過多地吸氣,那么氣息就會沉不下去。將氣息憋在胸部,從而導致喉部肌肉的僵硬。如果長期錯誤發(fā)聲就可能導致漏氣等。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氣息控制和聲腔技巧,才能做到正確歌唱。歌唱時,要吸氣,同時也應(yīng)打開喉頭,放低舌根,上顎抬起下巴抬起,深吸氣但不是憋氣,將自己的呼吸狀態(tài)和喉頭狀態(tài)都保持放松、自然,然后輕松歌唱。對于京劇而言,呼吸也是相當重要。想唱好戲,就必須練習控制氣息,使之運用自如,以達到聲情并茂的良好效果。曾有一本戲曲發(fā)聲書籍寫到:“正確的吸氣方法是吸氣時,胸腔、橫膈膜向外放松張開,收小腹;旁腰、后腰部有向外擴張感。呼氣時:向內(nèi)收小腹,橫膈膜保持松,在丹田處形成一種合力,感覺橫膈膜繼續(xù)往入放松法?!边@樣,不至于收小腹時氣往上涌入,沖擊聲帶。這樣看來,戲曲和民族聲樂的發(fā)聲方法可是驚人的相像。

三、《千古絕唱》為例,分析民族聲樂與戲曲演唱上的相同點

(一)音樂情感表達基本相同

在民族聲樂和戲曲演唱中,作品中的音樂美學思想基本相同。例如,民族聲樂作品《千古絕唱》就是一首情感深厚的愛情不老傳說,濃濃的情感里流露出悲歡離合、生死離別的無奈。它歌頌的是中華幾千年歷史長河里流傳著的無數(shù)感天動地的凄美愛情,讓這些古老的偉大愛情故事得到了更好的詮釋。同樣,在京劇里,也可以找到內(nèi)容形式相仿的作品。京劇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jīng)典名劇之一——《霸王別姬》,講述了虞妃與西楚霸王項羽舉案齊眉、無怨無悔的愛情悲劇。同樣也完美地詮釋了為了愛而選擇犧牲的偉大愛情。

(二)歌唱技巧上基本相同

無論是中國民族聲樂還是中國戲曲,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二者就像是一對孿生姊妹,相同之處數(shù)不勝舉。首先在呼吸上,兩者都應(yīng)打開喉頭,放低舌根,上顎抬起下巴抬起,深吸氣但不是憋氣,將自己的呼吸狀態(tài)和喉頭狀態(tài)都保持放松、自然。在追求共鳴上,京劇演唱時喉嚨要打開,聲音要通到鼻腔,獲得共鳴。只有做到“字正腔圓”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在歌唱中,要使頭腔與胸腔聯(lián)系起來,獲得聲音的統(tǒng)一,并且中音區(qū)聲音自然放松,才會使聲音聽起來明亮飽滿。不難看出,在共鳴方面二者更是驚人相似,并且無論是演唱民族聲樂還是戲曲,“放松”顯得尤為重要。要知道,演唱是一種輕松愉悅的享受,而不是糾結(jié)痛苦的煎熬。

四、舞臺演唱體會

(一)服飾、情感表達方面

對于《千古絕唱》這首歌曲來講,這是一首具有戲曲風味的民族聲樂作品,所以在服裝上應(yīng)選擇戲曲元素的服裝,頭飾上也盡可能有民族的特色。同時從情感表達方面講,這是一首情感深厚的愛情不老傳說,所以,在演唱時應(yīng)想到的是梁?;拿利悅髡f,是孟姜女哭長城時的悲痛。要讓這些偉大的愛情故事得到更好的詮釋,可以想象自己變成了一個經(jīng)歷了一段凄美愛情的少女,在追憶愛情的美好。

(二)歌唱技巧方面

“看山高水長,萬里風光”作品《千古絕唱》開篇就運用了大氣磅礴的曲調(diào)與詩句,可以運用戲曲的腔調(diào)進行演唱。在此之前,可以收集學習一些京劇演唱方法以及唱段欣賞,并與專業(yè)老師請教探討,將戲曲部分唱的更出色,在演唱整個歌曲中把戲曲與民族音樂的演唱風格相結(jié)合,使其融合成一種抒婉自如、韻味清醇的唱法。

五、結(jié)語

本文以中國戲曲和民族聲樂為鋪墊,以對民族聲樂作品《千古絕唱》為切入點,展開分析了民族聲樂與戲曲二者在歌唱技術(shù)上的異同點。詳細地概述了對民族聲樂演唱和戲曲的咬字吐字、歸韻、呼吸等方面的運用。通過深入的分析研究深刻感悟到國寶戲曲的豐富藝術(shù)魅力。雖然兩者是不同的曲種,但是卻又有著驚人的相同之處,無論是在演唱方式、情感表達方面,它們傳遞的都是藝術(shù)的美妙,都是我們中華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積淀,是獨一無二的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馬麗旋.“談中國當代民族聲樂繼承與發(fā)展”[J].學問,2009(20).

[2]陳一錚.以《千古絕唱》為例淺析聲樂表演藝術(shù)的二度創(chuàng)作[J].大眾文藝,2011(21).

[3]丁冀芳.京劇風格的民族聲樂作品分析及演唱要點——以《梅蘭芳》和《千古絕唱》作品為例[J].藝海,2012(11).

[4]祁曉君.聲樂表演藝術(shù)之“唱情”——品讀聲樂作品《千古絕唱》[J].教學研究,2008(7).

作者:王璐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guān)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