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留守兒童美術活動中繪畫藝術治療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留守兒童美術活動中繪畫藝術治療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留守兒童美術活動中繪畫藝術治療的應用

摘要:繪畫是兒童美術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兒童通過繪畫,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反映了兒童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表達了兒童的內(nèi)心情感。將繪畫藝術治療同兒童美術活動結(jié)合起來,從心理學角度對兒童繪畫進行解讀,引導兒童釋放內(nèi)心不良情緒,有利于兒童進行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兒童需求。

關鍵詞:繪畫藝術治療;留守兒童;美術活動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人口流動性的加大,農(nóng)村青壯年大批外出務工,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我國農(nóng)村的特殊群體,目前我國留守兒童約697萬余人,其中四川、安徽、湖南的留守兒童數(shù)量排在全國的前三位,均超過70萬人。根據(jù)調(diào)查,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很大一部分表現(xiàn)出內(nèi)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缺乏交流的主動性以及脾氣暴躁、沖動易怒等心理、情緒及性格方面的問題。2019年,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健全農(nóng)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要支持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工作者等專業(yè)人員,針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不同特點,提供專業(yè)性的關愛服務。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將美術活動與心理干預結(jié)合起來,發(fā)揮美術教育在留守兒童心理干預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

二、繪畫藝術治療及兒童美術教育

繪畫藝術治療是藝術心理治療的一種,是治療師與作畫者之間實現(xiàn)有效溝通與理解、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交流方式,通過繪畫,可以解讀畫者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的情緒、個性、需求,幫助其認識自己、表達自我,并起到宣泄情緒的作用。MargaretNaum-burg在1966年提出了以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為基礎的“動力取向藝術療法”,認為繪畫者無意識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自發(fā)的”藝術表達出來,可以表達壓抑的沖動。1996年,Reese報告了繪畫心理治療在情緒沖突的表達方面所作的研究,他對16名年齡在5-12歲之間具有情緒和行為困擾的兒童進行繪畫心理治療,探討了繪畫治療作為情緒表達方式的特點與機理。我國學者嚴虎、徐靜茹、孟沛欣、童玉娟等均對繪畫藝術治療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針對特殊兒童、精神障礙人群進行了干預實踐治療,驗證了其有效性及采用繪畫藝術治療的特殊優(yōu)勢,為繪畫治療在特殊人群心理干預提供了參考。兒童美術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美育的途徑之一,也是幼兒園和中小學里的課程之一,其教育目的是通過美術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素養(yǎng)、審美能力、創(chuàng)意技巧、動手能力等,對兒童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兒童時期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由于兒童的認知能力、表達能力有限,因此兒童更傾向于以繪畫這種非言語性的工具來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將兒童美術教育與心理健康評測及干預結(jié)合起來,發(fā)揮兒童繪畫的優(yōu)勢,使兒童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得到情緒的宣泄、情感的抒發(fā),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留守兒童繪畫解讀的意義

根據(jù)《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的調(diào)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有內(nèi)向封閉、孤僻自卑、不善言談等特點,很多留守兒童不愿將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流露,并且善于將真我一面掩藏。因此,與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互信和溝通關系很重要。繪畫是了解孩子最愉快的方式之一,大部分兒童不排斥繪畫,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無意間會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暴露,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兒童的情緒狀況和內(nèi)心需求。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畫出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通過繪畫可以看出孩子的個性脾氣,手腦、身心和情感的發(fā)展程度,還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和需求。

(一)通過繪畫活動,可以了解兒童的真實需求繪畫是心靈的一種具體反映,能把抽象的心靈具體呈現(xiàn)出來。兒童自主性繪畫時,通常能折射出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兒童自主繪畫一般從兒童最擅長或最期望、最在意、最重要的部分開始,因此,當兒童進行繪畫時,我們要觀察兒童繪畫內(nèi)容的先后順序,物體大小、繪畫的內(nèi)容等等,當我們從孩子的畫里讀懂了他們的需求,知道了他們想表達的意思,聽到了他們想說的畫,我們的愛才會如絲絲春雨悄悄的滋潤孩子的心靈。

(二)通過繪畫,可以了解兒童當下的狀態(tài),宣泄情緒情感大部分兒童的情緒情感在畫面中是不加掩飾的,我們可以很輕松的通過畫面的內(nèi)容來判斷兒童當下的狀態(tài),如在畫我的一天時,有的孩子畫了高興的表情、憤怒的表情,但有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內(nèi)心封閉,容易將真我一面掩藏,對于刻意隱瞞的兒童,我們可以通過其線條、色彩、繪畫時的行為進行觀察,了解其情緒狀態(tài)。在繪畫時筆與畫紙的摩擦、顏料的潑灑、細節(jié)的刻畫都能起到宣泄情緒的作用。畫完要引導孩子進行畫面描述,大部分孩子對畫面描述完后就在不知不覺中將不良情緒得到了宣泄。

四、繪畫藝術治療融入留守兒童美術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一)將繪畫投射測驗內(nèi)容融入美術教學內(nèi)容中繪畫投射測驗包括多種主題形式,其中房樹人、自畫像、樹木畫、多維添加畫是常用的幾種,在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將這些主題內(nèi)容作為課堂教學內(nèi)容,引導孩子進行此類主題的繪畫。一方面,擴展了兒童繪畫的主題內(nèi)容,另一方面通過主題繪畫可以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tài),使美術教學與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有效契合,從而提高美術教學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下圖為課題組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某幼兒園大班進行基于繪畫心理分析的美術課堂實踐上的一幅留守兒童作品。作品為7歲女孩熙熙所畫,內(nèi)容是房樹人。通過了解,得知該女童平時由爺爺奶奶帶著她和弟弟,已經(jīng)半年多沒有見到父母,但是經(jīng)常通過微信視頻,孩子說畫中的人物是媽媽、弟弟、自己和奶奶,很想媽媽,希望能和媽媽在一起住不分開。整幅畫面大小合適,內(nèi)容豐富,不僅有房子、樹、人,還有鳥、貓、白云、太陽、很多心形圖案等等,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樹上結(jié)了很多果子,可以看出這個孩子還是非常有目標、有想法的,粗壯的樹干代表了獲得的支持較多,暖暖的太陽照耀著大地,整體畫面感覺還是不錯的,但是畫面給人一種期待陪伴的感覺,比如出現(xiàn)的寵物貓咪、天空飛翔的小鳥,很多心形的圖案等,但整體來說,孩子還是比較開朗活潑的類型,細致刻畫的果實、心形,看出孩子做事比較仔細認真。

(二)將繪畫治療形式及技術融入課堂美術教學設計中繪畫藝術治療中的團體接龍繪畫形式、增減技術等可以融入美術教學設計中,以擴展課堂美術教學形式。鼓勵學生打破傳統(tǒng)陳舊的繪畫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如:繪畫治療中的團體接龍繪畫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形式之一,團體接龍繪畫要求在繪制前隨機組合成團隊,團隊成員要進行隊名、隊徽、隊歌的設計,之后每人選擇一種顏色的畫筆,按順序進行接龍繪畫,繪畫完成后需要上臺展示講解。團體接龍繪畫需要團隊成員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畫,在繪畫過程中鍛煉了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由于團體接龍繪畫需要按治療師的時間要求進行接龍,相對時間比較緊張,這種形式的繪畫往往在既緊張又興奮的情況下完成。增減技術需要在畫面評分的基礎上進行,畫面評分是指對畫的自我感覺進行評分,而非繪畫能力的評分,評分后讓兒童指出自己滿意和不滿意的地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直到自己對畫面的評分比之前的評分要高,在增減內(nèi)容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宣泄。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美術教育是促進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教育活動。利用美術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有益探索,也是對留守兒童心理干預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fā)揮兒童美術教育在留守兒童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中的宣泄、疏導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以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養(yǎng)成健康的人格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張利平,鄒錦華.兒童美術教育對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影響[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9,25(01):120-123.

[2]王戰(zhàn)戈.繪畫心理學在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意義及應用[J].藝術教育,2015(08):100-102.

[3]陳錢軍.小學美術教學中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書育人,2019(16):28.

[4]邵雪原,王麗芳.美術治療與美術教育(兒童)的關系[J].美與時代(中),2017(12):114-115.

作者:宗傳玉 單位: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