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談梅花繁育技術(shù)及園林應用現(xiàn)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梅花繁育技術(shù)及園林應用現(xiàn)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梅花繁育技術(shù)及園林應用現(xiàn)狀

摘要:嫁接繁殖法是目前繁育梅花優(yōu)良苗木最主要的方法。本文以梅花的生理生態(tài)習性為基礎,重點強調(diào)了梅花嫁接繁殖法。梅花的播種繁殖關(guān)鍵在于培育實生砧木和育種方面,利用胚培養(yǎng)可有效提高育苗率。此外,總結(jié)了梅花在栽培養(yǎng)護過程中有關(guān)土壤、養(yǎng)分、水分及病蟲害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可供園林單位培育梅花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梅花;繁育技術(shù);嫁接;園林應用

1梅花的品種

梅花別名春梅、紅綠梅、干枝梅等,原產(chǎn)我國,據(jù)考證,梅花已有近3000年的栽培應用歷史,位列我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魁首。中國梅花現(xiàn)有300多個品種,按照陳俊愉教授確立的中國梅花品種分類系統(tǒng),分屬3種系5類18型。真梅種系由梅花野生原種或變種演化而來,具典型梅枝、梅葉、梅花和梅香;按枝態(tài)又分直枝梅類、垂枝梅類和龍游梅3類15型。杏梅種系枝葉介于梅、杏之間,小枝褐色似杏,葉、花和果均比梅大,無香或微香,僅杏梅1類2型。櫻李梅種系形態(tài)近于紫葉李而遠于梅,為園藝雜交種,系19世紀法國人選育。葉紫褐色,花葉同放,花大,紫紅色或粉紅色,有李花香,僅有1類1型。

2梅花的植物學特征

梅花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常具枝刺,1年生枝綠色。葉卵形至寬卵形,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尖鋸齒,兩面有微毛或僅背面脈上有毛,葉柄具腺體?;üO短或無,花1~2朵腋生,淡粉紅色或近白色,芳香,徑2~3cm,早春先葉開放。核果近球形,熟時黃色,密被短柔毛,果味極酸,果核面具小凹點。

3梅花的生物學特性

梅花性喜光、喜溫暖及土層深厚,土壤微酸性,忌積水,怕空氣污染。耐酷暑,較耐寒及干旱,適應性強,我國南北均可栽培。發(fā)枝力強、耐修剪。梅花一般6~7月停止生長,不久進行花芽分化,經(jīng)過一段休眠時期,入冬即開花。

4梅花繁育技術(shù)

4.1嫁接繁殖

實踐證明,嫁接是繁育梅花優(yōu)良苗木最有效的方法。生產(chǎn)上常用梅、桃、杏、山杏及山桃等實生苗作砧木,其中梅砧最優(yōu),杏砧次之,其與杏、梅種系嫁接親和性最好;桃砧排第三,有嫁接便利、成活率高及開花早等優(yōu)點,缺點是樹體抗逆性弱、易流膠且壽命短。無論采用枝接還是芽接,接穗宜選擇當年健壯枝的中部枝段或芽,成活率較高。

4.1.1枝接枝接適于建梅園和培育成年梅樹。于梅花休眠期,早春樹液開始流動即樹體萌芽前10~15d枝接最為適宜,采用切接或劈接法,嫁接枝成活率可達90%以上。枝接20d后檢查苗木成活情況,不成活的及時補接,待第2年花后除去綁帶。

4.1.2芽接5~9月梅芽已漸次成熟,此期砧木和接穗皮層易剝離,是“T”芽接最適期,芽接成活率在95%以上,芽接后7~10d檢查成活情況,視情況及時解除綁扎物或補接。芽接剪砧時間視具體嫁接時期不同而異,5月前后芽接的苗木在確認成活后需立即剪砧,9月左右芽接的苗木于翌年早春萌芽后1個月左右剪砧,要求剪口平整,以利愈合。嫁接成活后做好嫁接苗的其他管理,如嫁接苗在接穗生長的同時砧木會不斷生出萌蘗,這時就要把萌蘗一律抹除,并做到隨出隨抹。

4.2播種繁殖

生產(chǎn)上梅花單瓣及半重瓣品種采用播種繁殖,但該法主要用于培育實生砧木和育種方面。因李屬種子均有休眠特性,播種前需進行層積、低溫或用赤霉素(GA3)催芽處理。試驗結(jié)果表明:‘香瑞白’梅花種子用質(zhì)量濃度為150mg/L或300mg/L的GA3進行浸泡處理后再進行90d低溫層積處理,發(fā)芽率可達30%;‘美人梅’胚培養(yǎng)發(fā)芽需要0~4℃低溫處理90d,胚萌芽和生根最佳培養(yǎng)基分別為White和MS,組培苗移栽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WPM+0.2mg/L吲哚丁酸(IBA)+2.0mg/L6-芐氨基嘌呤(6-BA)[1]。

4.3扦插繁殖

梅花扦插繁殖也能生根,成活率因品種而異,總體上表現(xiàn)較差,目前應用尚不普遍。試驗表明:梅花扦插在休眠期(11~1月)進行硬枝扦插,以河沙做基質(zhì),插條基部切口采用2000mg/LIBA速蘸處理能明顯提高生根率[2]。

5栽培管理

5.1施肥

梅花栽培在適宜環(huán)境可生長良好,無需特殊管理。一般于花后、春梢停止生長后及花芽膨大前各施肥1次。梅花嫁接苗要注意水分管理,土壤干旱會影響苗木成活率;生長季節(jié)以氮肥為主,配合適量磷鉀肥,追施1~2次。根據(jù)梅樹管理經(jīng)驗,一般每株年施廄肥、堆肥等農(nóng)家肥30~200kg、油渣5~20kg、過磷酸鈣1~4kg、硝酸銨0.5~2kg。農(nóng)家肥主要用于基肥,化肥主要用于追肥。幼樹施肥量可少些,盛花期樹施肥量可大些。梅樹基肥最好秋季施入,以放射狀溝施基肥效果更好。花后追肥于開花后施入,補充花期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耗,成齡樹株施尿素0.5~1.0kg、過磷酸鈣0.5~1.0kg、硫酸鉀1.0kg;在花芽分化前施追肥,成齡樹株施尿素1.5kg、磷酸二銨1.0~1.5kg、硫酸鉀1.5kg。

5.2灌水

通常在生產(chǎn)中,當梅花新梢長到20cm左右時即花芽分化階段進行控水,2~3d不澆水,等植株因缺水頂端葉片開始萎蔫時少量澆水,使葉片復原;這樣反復2~3次后,枝條頂端生長抑制,使得養(yǎng)分集中,促進花芽分化。因梅花開花期受溫度影響大,故可通過控制溫度推延花期。

6病蟲害防治

為害梅花的害蟲主要有毛球蚧、梨夸園蚧、禾谷縊管蚜、大青葉蟬及桃蚜等;主要病害有梅花炭疽病、梅花真菌性穿孔病及梅花膨葉病等。實踐證明,蟲害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效果最佳。一般在4~5月蟲體明顯時人工清除孕卵母蚧,冬季清除病葉和病梢;此外還可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保護利用天敵;化學防治可在若蟲孵化出殼盛期和末期噴施50%的殺螟松300~500倍液。病害防治:在梅花發(fā)芽初期,可噴施0.5:1.0:100的波爾多液保護;發(fā)病期可選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500倍液噴霧防治。梅花嫁接苗抽生新枝后易受蚜蟲和紅蜘蛛的為害,也易感病害,尤其桃砧梅花抗病性和抗逆性差,病蟲害嚴重,應及時用藥防治。

7園林應用及分析

7.1園林應用意義

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靈魂,梅花是中國園林意境形成的鄉(xiāng)土植物代表。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清標高韻,自古就是人們堅貞、氣節(jié)和理想的象征,是高尚品質(zhì)的代表,至今,梅花在中國園林中的地位仍是其他植物無法取代的。明朝馮應京在《月令廣義》中將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又有梅花與蘭、竹、菊并稱“四君子”等,這種傳統(tǒng)的梅花配置形式意境高雅而鮮明,至今仍是中國園林植物造景經(jīng)典表現(xiàn)形式之一,廣泛應用于城鄉(xiāng)園林綠化、名勝、古跡和寺廟等處。此外,其形象化身書法、繪畫和雕刻等人工藝術(shù)形式,裝飾于廳堂、景窗、景門和景墻等處,與周圍鮮活的梅花互為映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合一的詩情畫意之美。

7.2園林應用形式

梅花品種繁多、姿態(tài)獨特、色彩豐富,暗香浮動,極具觀賞性,在園林中造景形式多樣。傳統(tǒng)造景手法如宋代詩人范成大著《梅譜》中云:“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者為貴。”因此,梅特別宜孤植于窗前、屋后、路旁及橋畔等處;成片叢植更為壯觀,如我國的南京梅花山、杭州西湖孤山、武漢東湖磨山梅園、無錫梅園都很有名。梅花與其他植物及建筑配置也極為適宜;梅花也是插花、盆景藝術(shù)的絕妙素材。在現(xiàn)代園林植物造景中,應更加重視并充分利用梅花這一中國傳統(tǒng)名花的特有身份,使其全面參與美麗中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出現(xiàn)在居住區(qū)、城鄉(xiāng)道路和各類廣場中,以多種形式進入大眾視野,陪伴在人們生活左右。

8參考文獻

[1]呂曉倩.梅花雜交育種與后代耐熱性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

[2]呂明霞.梅花扦插繁殖技術(shù)的研究[J].浙江林業(yè)科技,2000(02):43-45.

作者:蘇小惠 單位: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