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流動兒童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流動兒童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流動兒童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流動兒童問題的產(chǎn)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流動兒童心理救助過程中需要多方合作,共同開展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工作,促進流動兒童健康成長與城市融入。文中從流動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角度,在對流動兒童常見心理問題的分析基礎上,對流動兒童“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進行了深入思考。

[關鍵詞]流動兒童;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流動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分析

(一)流動兒童的消極情緒較普遍

研究發(fā)現(xiàn),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其他兒童偏低,有較為普遍的消極情緒,如焦慮、抑郁、自卑較為嚴重,還常常體驗到被歧視感、不平等感,甚至發(fā)生身份認同的危機。1.自卑感。因為城鄉(xiāng)消費、語言、生活習慣、教育水平等差距加大,流動兒童可能會因各方面比不上城市兒童明顯體驗到自卑感,缺乏自信。一項調查表明:近四分之一的流動兒童認為自己在學校中什么都比別的同學差,超過半數(shù)的流動兒童認為自己表現(xiàn)平平,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部分流動兒童有社交回避現(xiàn)象,既不愿或不敢主動跟同學交往,也害怕跟老師交流,對老師的批評特別敏感緊張。在課堂上則表現(xiàn)為安靜沉默,不敢舉手,更不敢大聲發(fā)言。2.孤獨感。新的城市、新的學校、新的同學、新的老師,對流動兒童來說,這種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都將使之產(chǎn)生心理上的煩惱和壓力,使之體驗到較強的孤獨感和較低的歸屬感。若加之因為生活習慣、語言的不同而出現(xiàn)同伴交往困難,尤其會加重流動兒童的孤獨感,甚至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傾向,產(chǎn)生適應性心理障礙。3.被歧視感。流動兒童多是從落后地區(qū)進入到發(fā)達地區(qū),其城鄉(xiāng)差距常讓他們體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歧視感。其就讀的學校常被稱之為“打工子弟學?!?,其設施設備、師資等教育資源相對落后?;蜻M入到公辦學校,被稱之為“借讀生”、“插班生”、“鄉(xiāng)下人”。在公辦學校讀書期間,可能會遭受到來自城市同學的明顯有意的排斥、孤立,或者是無意的疏遠和冷淡。此外,流動兒童在流動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超齡入學、或者因為跨地跨校的不連貫學習生活而造成學習成績較差,可能導致一些教師和城市學生家長對流動兒童有偏見?;蛘咴谏鐣钪?,其父母被稱為“外來人口”,自身也體會到“農(nóng)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低人一等”的不平等感,甚至感受到自己是邊緣人,產(chǎn)生身份認同危機,阻礙自身融入到城市社會。

(二)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較突出

流動兒童的年齡為6-14周歲之間,在心理上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其外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與和諧與否直接影響到其心理和行為的順利發(fā)展。流動生活、新環(huán)境的適應往往讓流動兒童很容易表現(xiàn)出一些問題行為,如退縮、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較差等。研究表明,流動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關系緊張和敏感,不能形成較為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如不愛合作活動、對老師或家長的批評過分敏感、不善于與人交往,表現(xiàn)出性格內向、敏感,行為拘謹、相對孤僻。表現(xiàn)出較為突出的行為適應問題。

(三)流動兒童的學習問題較明顯

1.學習動機缺乏。因受跨地跨校的不連貫學習生活的影響,流動兒童的學習成績多處于中等偏下,加之父母教育指導能力的不足,家庭經(jīng)濟和地位難以獲得更多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流動兒童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積極性均受到影響,表現(xiàn)出學習動機不足、學習積極性偏低,自信心不夠。2.學習適應困難有研究發(fā)現(xiàn),流動兒童中表現(xiàn)出學習適應困難的比例較城市兒童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與學習環(huán)境不穩(wěn)定、教育條件不足、教學方式方法不適應有關。城市學校里,教學進度較快,知識拓展面廣,采用信息化手段,城市兒童配備智能化學習設備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通常流動兒童對新學校的學習生活不能適應,如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英語學習很困難,學習效率低,厭學情緒比較明顯,甚至逃學,沉湎于電子游戲,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二、構建流動兒童“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流動兒童問題的產(chǎn)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個人的一些性格特征、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粗暴的教育方式、頻繁流動的現(xiàn)實、老師的偏見以及社會制度帶來的歧視和排斥等因素都會引發(fā)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從系統(tǒng)觀點來看,在流動兒童心理救助過程中,應加強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工作機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家庭、學校、社區(qū)等各方力量的合作,共同開展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工作,促進流動兒童健康成長與城市融入。從宏觀層面,需要改革基于戶籍的城鄉(xiāng)二元經(jīng)濟社會制度,制定科學政策和完善流動兒童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從中觀層面,需要改革和完善學校教育制度和義務教育財政撥款制度,加強教育規(guī)劃和財政保障,促進流動兒童與城市居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從微觀層面,需要構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qū)教育三者協(xié)調的“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城市學校教師應實踐“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心關愛流動兒童,幫助流動兒童適應并喜歡新的學校生活,同時開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開展相關活動,培養(yǎng)流動兒童陽光心態(tài)和良好心理素質,并通過社區(qū)家庭教育培訓,指導流動兒童家長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進一步提高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性。

(一)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城市學校是開展流動兒童心理救助工作的主陣地,重點任務是為流動兒童營造無歧視與偏見的育人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諧的班級氛圍,開設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各類型心理健康實踐活動,提供針對性的個體心理輔導等。1.學校管理者的工作要為流動兒童營造一個包容、和諧、無歧視與偏見的育人環(huán)境。城市學校要認真貫徹國家和各級政府有關流動兒童就學的相關政策,推動教育的公平性改革,并制定相應制度,杜絕歧視學生行為。2.班主任的工作打造一個溫暖、寬松的班集體,幫助流動兒童減少轉學帶來的不適應??隙ㄋ麄兊膬?yōu)點,給以正面的評價,創(chuàng)設平臺展示他們的特長,給以合適的崗位,讓其參與班級的管理,從而使其融入新集體。同時要創(chuàng)設各種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有點滴的成功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此外,還可組織一些有關友情結對、感恩父母與老師、成長路上等“關愛學生”的主題班會,激發(fā)每個學生的關愛意識,給予流動兒童愛的滋潤,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減少其孤獨感。3.科任教師的工作每一位教師都要實踐“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對流動兒童行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學習,消除對流動兒童的偏見,給予流動兒童人文關懷,真誠關心孩子們的成長。從優(yōu)勢視角看到孩子們的優(yōu)點,多鼓勵表揚,少指責批評。幫助流動兒童克服學習畏難情緒,給予弱勢學科輔導。同時教育班級同學互幫互助互愛,在學習上結成對子,讓流動兒童適應并喜歡新的學習生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參加“愛心媽媽”、“愛心屋”等關愛幫扶活動。4.心理老師的工作第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在了解流動兒童心理發(fā)展狀況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開展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和干預工作??梢岳眯睦斫】嫡n、每周的班隊會課,對學生進行自理、自護、自尊、自律、自強、健康、學習、親情、交友等廣泛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班級或小組參與和體驗的形式,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自我心理教育能力。第二,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工作。加強心理輔導軟硬件設施建設,如心理咨詢室、沙盤室、宣泄室、心理測評軟件。定期與流動兒童溝通交流,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學習、人際、自我成長等個體心理輔導,幫助流動兒童擁有積極陽光心態(tài),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家長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的習慣、求知、為人、處事等的培養(yǎng)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引導。但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功能存在問題。1.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流動兒童的父母多為生計奔波,甚至居無定所,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品德以及心理發(fā)展。有的父母則是因為文化層次較低,沒有科學的教育理念,更無合適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與家長無關,家長不必參與教育;一方面認為照顧孩子生活即可,其他不重要。流動兒童父母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常錯過孩子教育的關鍵期,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2.家長榜樣示范缺乏。流動兒童父母在城市打工,常面臨巨大的經(jīng)濟與生存壓力。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看不到孩子的優(yōu)點和取得的成績,反而容易將自身不良情緒、不良思想和習慣轉嫁或傳遞給孩子,無形中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3.學習環(huán)境欠佳。大多數(shù)流動兒童家庭學習環(huán)境較差,也沒有跟城市孩子一樣的學習輔助設備。同時,大多數(shù)流動兒童課余時間要承擔較多的家務,沒有充足的學習時間,甚至睡眠不足,間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4.忽視孩子心理健康。流動兒童的父母多采用專制式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較少給予孩子情感溫暖和理解;家庭成員之間較少溝通、交流,親子關系疏離;加上經(jīng)濟不穩(wěn)定,家庭心理氛圍壓抑、緊張,使得流動兒童有較強烈的自卑、孤獨心理,較少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的心靈變得脆弱敏感易受挫折?;谝陨戏治?,家長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蓞⒓訉W校組織的家庭教育講座與培訓、家庭教育經(jīng)驗分享、親子主題活動,也可尋求專業(yè)人士、相關社會組織的專業(yè)指導。

(三)社區(qū)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區(qū)層面,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城市社區(qū)氛圍,增強城市居民對流動兒童的接納、包容、關愛意識,消除歧視,增進城市居民與流動人口家庭的交流互動,形成和諧、和睦、和融的社區(qū)友善人文氛圍。同時,要充分整合社區(qū)資源,以社工為主體,組建社區(qū)志愿者隊伍,為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習、心理服務。如建設流動兒童之家,開辦文化補習、興趣愛好、藝術特長、文體活動課堂、健康心理課堂、經(jīng)典文化等特色專項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興趣特長培養(yǎng)、心理疏導與溝通,通過講故事、看視頻、做輔導等方式激勵孩子實現(xiàn)夢想,為流動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助力??梢M專業(yè)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為流動兒童開展心理、學習、興趣等相關成長活動。

作者:丁海燕 單位: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