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增強廣播語言畫面感方法探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增強廣播語言畫面感方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增強廣播語言畫面感方法探討

【摘要】廣播語言表達越生動,其畫面感越強。本文從借助生動語言、多用感人細節(jié)、運用精致片花三方面闡述增強廣播語言畫面感的重要性。

【關鍵詞】廣播語言;畫面感;真實性;可聽性;感染力

對于廣播媒體而言,廣播語言所具有的畫面感,是增強廣播節(jié)目可聽性、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廣播傳播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其畫面感,可以極大地增加廣播語言的深度和廣度,將深刻的情感內涵編碼在聲音中,傳遞給聽眾。聽眾接收信息之后,由聽覺產生共鳴,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呈現(xiàn)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達到“聲中有畫”的效果。而影響廣播語言畫面感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語言表達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感。如何才能讓廣播語言更具有畫面感呢?

一、借助生動語言,加大廣播語言畫面感的真實性

新聞界老前輩穆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新聞報道,如果充滿了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樣,立即透出美味來?!盵1]實踐證明,真正打動聽眾心靈的,就是那些生動活潑的原生態(tài)話語。中國之聲的一篇錄音特寫就選取了最生動的一句話“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感動了整個中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成為該作品全景式畫面構圖的一個亮點,真實再現(xiàn)了報道主人公00后青年護士劉家怡的工作態(tài)度與感悟?!爱斪鎳枰覀兊臅r候,我們肯定不會退縮?!边@句話也進一步加大了新聞容量,加深了報道深度,在聽眾的“眼前”營造了一個溫馨的畫面,讓人們仿佛聽到了、“看”到了一位剛剛工作兩年的小護士劉家怡在不斷地成長蛻變。這些原汁原味的生動話語成為新聞報道中最出彩的部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突出表現(xiàn)了00后青年的自豪感,進一步使新聞事實更加真實可信,從而完美地完成了“聞其聲、臨其境、隨其想”的傳播效果。

二、巧用場景描述,增添廣播語言畫面感的生動性

繪聲繪形是對語言表達的最高要求,而廣播語言不僅在于達意,更在于繪形。我國著名的播音藝術家方明對此有這樣的闡述:“要從中挖掘形象,把概念的東西變成具體的、形象的、可感觸、可體驗的東西。”[2]因此,廣播語言一定要生動、感人、形象。“九月,村民在泛出金黃的梯田間勞作,伴隨著最原生態(tài)的哈尼族多聲部民歌,人們向自然表達著對豐收的祈愿。”這是中國之聲《梯田里的交響,你可聽過?》中的一小段場景描述。這樣形象的場景描述再加上記者的深情講述,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畫面,從而使聽眾仿佛“看”到了哈尼族人多聲部民歌的遠景、中景、近景。遠景畫面是傍山而建、居于云端的哈尼族人民,世代與梯田打交道,在勞作中自然產生的多聲部民歌。中景畫面是栽秧季節(jié),梯田里《栽秧山歌》此起彼伏,遙相呼應。近景畫面是哈尼族多聲部民歌縣級傳承人車志雄,在梯田里教孩子們唱哈尼族民歌,在火塘邊給孩子們講古老的傳說,36歲的他想讓哈尼族的美好都扎根在孩子們的童年記憶里。這樣由遠至近的場景化內容表達,遠虛近實,組成了一幅傳承哈尼族文化的色彩絢爛、壯美迷人的畫卷,引起聽眾的共鳴,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多用感人細節(jié),增進廣播語言畫面感的可聽性

感人細節(jié)是廣播傳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在作品中形象地刻畫人物,留給聽眾深刻的印象,為后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以此來集中、鮮明地體現(xiàn)新聞事件的主題思想。《大山里的籃球少年》就是中國之聲的記者巧用感人的細節(jié)塑造了一個當?shù)匦∮忻麣獾男∏蛐峭趵?。該報道中有兩小段感人細?jié):“至今,在老家的后院里,仍然放著王磊多年前用鐵絲做的小籃筐,以及一雙雙因為打球而磨壞的球鞋?!蓖趵谶€深情地說,他父親“省吃儉用花了400多元給他買了一雙保護性更好的籃球鞋。如今,這雙鞋的鞋底幾乎已經磨平,但王磊仍然視若珍寶”。真實而生動的細節(jié)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突出表達主題思想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磨壞的球鞋、磨平的鞋底的細致描述,猶如一個個特寫鏡頭深深地定格在聽眾心里,由它伸展出一個感人的故事,就像一幅精彩的畫冊“躍然紙上”:主人公王磊為了追逐自己的籃球夢,每天堅持練球。由此激發(fā)聽眾的聯(lián)想和想象,迅速將人們帶入到新聞事件中,記住了這位年僅12歲喜歡籃球的初中生。隨后一幅幅立體的“畫面”也在聽眾的腦海里逐步清晰起來。一是在上小學的王磊因為幾段打籃球的視頻,在短視頻平臺上引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關注。二是“網(wǎng)紅小球星”隔空喊話姚明,向他的偶像姚明發(fā)出邀請。三是除了姚明,王磊心里的另一個偶像是自己的父親。王磊與父親王亞東都是籃球愛好者,他最高興的事就是與父親切磋球藝。這些形象生動的感人細節(jié),扣人心弦,飽滿了人物形象,加深了聽眾對小主人公王磊的認識,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增強了新聞報道的故事性與可聽性。

四、運用精致片花,提高廣播語言畫面感的感染力

廣播節(jié)目中的片花具有短小精悍、構思巧妙、畫面感強的特點,與新聞報道相比,其制作手法更加豐富,使用元素更加寬泛,特別是在音樂、音效上更加精心構思。它的植入往往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引人入勝,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為廣播節(jié)目增添了感染力和藝術效果。在獲得江蘇新聞獎的《蔣巷村的“農民節(jié)”情結》廣播新聞專題中,主創(chuàng)人員精心制作了兩個片花,形成了兩幅精美的畫面,栩栩如生。片花一:“春華秋實,春種秋收,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的農耕文明。農民豐收節(jié)遇上秋分節(jié)氣,全國各地喜慶豐收。歡迎走進‘中國農豐收節(jié)’的今生故事。”簡潔生動的文字以著名古詩《憫農》的兒歌版本作為背景聲,將歡聲笑語的畫面形象逼真地再現(xiàn)在聽眾“眼前”,讓聽眾仿佛“看”到各地農民慶祝自己節(jié)日的喜悅笑臉,從而開啟新聞專題的上半部分,帶領聽眾走進了“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今生故事的篇章。片花二:“2007年,您知道這個年份的背后包含著怎樣的意義嗎?這一年,您知道蔣巷村全村人都做了什么嗎?2007年到2018年,您知道這串數(shù)字的背后和蔣巷村又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嗎?讓我們一起追溯‘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的前世情緣?!边@里以幾位新聞人物的同期聲作為核心訴求,訴諸聽眾的聽覺系統(tǒng),使聽眾對此有了更為具體化的認知,多層次構成了該報道全景畫面的基本框架,也為該作品的下半部分的追溯埋下了伏筆。這樣精致的片花不僅能快速吸引聽眾注意力,在新聞報道的中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巧妙地將“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的今生故事和前世情緣上下兩個部分有機地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而且還有效地增強了新聞專題報道的傳播畫面感和美感,起到了烘托主題的傳播效果。廣播媒體作為語言的藝術,其傳播效果的耳過不留、沒有直觀畫面是與生俱來的弱點,而進一步增強廣播語言的畫面感正是為了克服這一弱點。我們要努力發(fā)揮好廣播“聲音媒體”的自身優(yōu)勢,以簡單清晰的廣播語言表達主題,以形象生動的廣播語言營造意境,最終使廣播作品在傳遞思想、傳播新聞事實的同時,成為內涵豐滿、形象豐富的聽覺綜合藝術。

作者:郝麗萍 單位:常熟市融媒體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