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紅羅非魚海水工廠化養(yǎng)殖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紅羅非魚海水工廠化養(yǎng)殖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紅羅非魚海水工廠化養(yǎng)殖技術

為探索海水養(yǎng)殖新品種、新模式,為漁民增收、漁業(yè)增效提供技術支撐,2019年日照市引進廣東繁育的紅羅非魚苗種進行海水工廠化養(yǎng)殖試驗并獲得成功。

一、養(yǎng)殖設施及放苗準備

養(yǎng)殖池為常規(guī)工廠化養(yǎng)殖用池,池子的形狀為圓形、40米2、池深1.4米,池底平坦,池子中央略低于池底四周(便于排污),排污口設在池底中央。配備地下深水井(或凈化池)、增氧設施等。放苗前1周,進水1.1米左右,進水施肥、肥水(一般每立方米水體施尿素3~5克,施肥3天后加EM菌進行肥水,共計7天),以后每周視池水肥度情況,水質不肥、透明度過高應進行補肥和投放有益菌。

二、苗種放養(yǎng)

紅羅非魚屬熱帶廣鹽性魚類,耐低氧,鹽度適應范圍廣,為雜食偏植物性魚類。本次購進的紅羅非魚苗為未經鹽化、規(guī)格整齊、體表清潔無寄生物、游泳活躍的4厘米苗種,共4萬尾,經廣東空運到日照。放苗日用“漁多維”調水防應激。

三、鹽化與水質調控

放苗5天后開始加入海水進行鹽化馴化,鹽化用水為經過濾消毒的海水,每天增加鹽度1.5左右,紅羅非魚完成鹽化需20天左右,鹽度最終達28左右,滿足羅非魚馴化全海水養(yǎng)殖的條件要求。期間依次7~8天用1次調水寶、7~8天再用1次EM菌,進行水質調控,水體透明度保持在40~50厘米為宜。保持24小時不間斷增氧。水池養(yǎng)殖用水日換水量為養(yǎng)殖水池內水體的1/10,以8~10天完成1次全排放循環(huán)為準,換水期間,魚類的排泄物等經池底中央的排水管一同排出。因本養(yǎng)殖模式采用自然海水,本地維持紅羅非魚養(yǎng)殖所需的水溫條件能到12月初,因此11月底之前就要出池銷售。有條件的,建議引進較大規(guī)格的苗種進行養(yǎng)殖,以便在溫度下降之前提前出售,保障養(yǎng)殖效益。

四、喂養(yǎng)與分池

放苗穩(wěn)定3天后開始投喂。開始投喂適量的螺旋藻,數(shù)天一強化。魚苗開口攝食后,逐漸分別用小、中、大規(guī)格粉料進行投喂。養(yǎng)殖前期,每天定時投喂4次,養(yǎng)殖后期每天定時投喂兩次。10天后用中型的破碎料、20天后用大型破碎料投喂。40天后,改用1號全價羅非魚專用膨化料投喂;60天后(魚重達100克/尾),改用2號全價羅非魚專用膨化料投喂;80天后(魚重達200克/尾左右),改用3號全價羅非魚專用膨化料投喂,直至喂養(yǎng)結束。養(yǎng)殖前期日投喂量為魚體重量的3%~5%,中后期隨著魚體的增重,適當增加投喂量達5%~7%。紅羅非魚喂養(yǎng)40天后,魚個體重達60尾/千克時進行分池,分池以100尾/米3左右為宜;養(yǎng)殖80天后,分池以50尾/米3左右為宜;密度過大不利于魚體生長和病害預防。

五、病害預防

養(yǎng)殖過程中除互殘等傷亡外,未發(fā)生纖毛蟲病等病害??啥ㄆ谠谧灾频酿D料中適當添加維生素、免疫多糖、三黃粉等提高魚體的免疫力,預防病害的發(fā)生(飼料蛋白質含量不要高于34%)。在整個養(yǎng)殖過程中要保持水色、pH、透明度等水體理化指標的相對穩(wěn)定,保持較高的溶氧。發(fā)現(xiàn)傷亡魚隨時撈出,并做無害化處理。

六、效益分析

本養(yǎng)殖模式紅羅非魚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達80%),餌料系數(shù)為1.3,每立方米水體產魚22.5千克(最大的個體重達700克,個體均重510克,規(guī)格達到商品魚的要求),每千克魚成本10元左右(包括水電、餌料、苗種等),銷售價格23元/千克,海水養(yǎng)殖鮮活紅羅非魚口感遠高于淡水養(yǎng)殖,深受市場歡迎,效益可觀、穩(wěn)定。羅非魚廣鹽、耐低氧,工廠化養(yǎng)殖發(fā)病率低,高密度養(yǎng)殖成功率高,作為“南魚北引”新嘗試,也可作為魚、蝦套養(yǎng)模式養(yǎng)殖,具有一定的引領示范作用,市場前景看好。

作者:李宗波 范霞 張艷 于東 吳廷山 單位:山東日照市漁業(yè)技術推廣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