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國民年金制度設計的基本思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民年金制度設計的基本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國民年金制度設計的基本思路

本文作者:曹信邦、何慧婷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就業(yè)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多種養(yǎng)老保險制度銜接困難、轉移不便現(xiàn)行養(yǎng)老保險制度體系的“碎片化”現(xiàn)象較嚴重,不同制度的費率基礎、待遇標準和管理部門都不相同,各個群體成員的養(yǎng)老保險關系銜接困難、轉移不便。政府養(yǎng)老保險財政責任不到位一方面,我國財政對社會保障支出盡管每年都在增加,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水平仍偏低;另一方面,我國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也導致社會養(yǎng)老保險呈現(xiàn)出明顯的二元特征,財政供給城鄉(xiāng)差別大,違背社會保障的公平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養(yǎng)老保險的公平性與普適性,阻礙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因此,迫切需要對現(xiàn)行養(yǎng)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建立覆蓋全民、體現(xiàn)公平同時政府財政責任到位的國民年金制度。

中國國民年金制度設計基本思路

國民年金制度對象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國民資格,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只要達到規(guī)定年齡即可享受待遇;二是年齡條件,國民年金制度下,繳費年齡是16-59歲,領取年齡是60歲及以上。國民年金制度采取基礎養(yǎng)老金加上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的模式。這種統(tǒng)賬結合的模式既體現(xiàn)了公平和社會責任,又體現(xiàn)了效率和個人繳費義務。國民年金制度下,養(yǎng)老保險基金來源于三部分:政府財政補貼,雇主繳費形成的公共賬戶以及國民個人的繳費。其中雇主替企業(yè)、機關、事業(yè)單位職工和農民工以不同群體的平均標準工資為基數(shù)繳納20%;個人繳納月收入的8%,繳費年限最低為15年。國民年金制度下,各個群體的養(yǎng)老金待遇包括兩部分:基礎養(yǎng)老金和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目前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的基礎養(yǎng)老金的替代率是20%,為便于制度銜接,也將國民年金的目標替代率設計為20%。國民年金的給付為上年人均國民收入的20%加上個人賬戶余額139。

中國國民年金制度財政支持力度分析

國民年金制度從2012年開始施行,16-59歲國民均加入保險,參保率100%,中途不退保,繳費年限最低15年,60歲開始領取養(yǎng)老金。國民年金的目標替代率為20%。本文考量2012-2050年國民年金的收支缺口及財政補貼情況。2.模型建立國民年金賬戶財務平衡用數(shù)學表達式表示為:S1t+i=0,1,2,3S2ti×Lti=Tx×Rt×Lt(60+)S1t指各年的政府補貼額,對象是全體16-59歲的國民;當i=0,1,2,3時S2ti分別指各年雇主替企業(yè)、機關、事業(yè)單位職工及農民工繳納的20%,Lti分別表示各年的企業(yè)、機關、事業(yè)單位職工數(shù)與農民工人數(shù);Tx表示國民年金替代率;Rt表示各年的人均國民收入;Lt(60+)指各年的60歲以上人口數(shù)。

我國還處于一個相對封閉人口的狀況,遷入、遷出人數(shù)相對很小,本文假設人口遷移對未來中國人口數(shù)的影響忽略不計。根據人口要素分析法,用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shù)據對2012-2050年中國人口情況進行預測。借鑒有關學者在設計公務員養(yǎng)老保險時的人口測算方法②,將各年企業(yè)、事業(yè)、機關年末在職職工人數(shù)③分別與中國總人口數(shù)進行比較,得到企業(yè)在職職工人數(shù)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基本上在5.26%到和6.10%之間,取其均值5.58%測算未來企業(yè)在職職工人數(shù);機關在職職工人數(shù)占全國總人數(shù)的比例基本上在0.81%-0.87%之間,取均值0.83%測算;事業(yè)單位在職職工人數(shù)占全國總人數(shù)的比例基本上在2.05%-2.13%之間,取均值2.09%測算。同理,農民工人數(shù)④與農村16-59歲人口數(shù)的比例在40%左右,根據各年的農村人口數(shù)據測算出2012-2050年農民工人數(shù)。根據1992-2011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的數(shù)據,不考慮價格及其他經濟因素,以時間序號t為自變量(1992年時,t=1),用Eviews5做二次曲線擬合,并對擬合結果進行驗證,R2值為0.98,擬合效果很好,由此得出中國人均國民收入y隨著時間變化的趨勢為:y=106.8045t2-749.2161t+5200.023根據此關系式預測2012-2050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假定工資增長率由2011年的14%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9.5%(每年下降0.5%),2020年后,人口紅利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的貢獻將趨于消失,到2030年,工資增長率將下降到5%,期間各年的工資增長率使用直線內插法確定,而2030年后工資增長率保持5%不變⑤。假定企業(yè)、機關、事業(yè)單位職工以及農民工的未來工資增長率相同,則根據以上假設,測算中國未來不同群體的平均工資。

根據1992-2011年中國財政收入的數(shù)據,不考慮價格及其他經濟因素,以時間序號t為自變量(1992年時,t=1),用Eviews5做二次曲線擬合,并對擬合結果進行驗證,R2值為0.98,擬合效果很好,由此得出中國財政收入z隨著時間變化的趨勢為:z=392.2958t2-3788.583t+13080.18根據此關系式預測2012-2050年中國財政收入。為便于制度銜接,本文設定國民年金的目標替代率為20%。這部分考慮基礎養(yǎng)老金替代率為17%、20%、23%的情況下,財政對國民年金補貼力度的變動(見表1):由表1可得出以下結論:國民年金替代率越高,收支缺口越大,收不抵支的年份就越早。當國民年金替代率為17%時,基金在2031年首次出現(xiàn)缺口;當替代率為20%時,基金在2026年首次出現(xiàn)缺口;當替代率為23%時,基金在2017年就出現(xiàn)缺口。國民年金替代率越高,對財政的壓力也就越大;財政壓力最大的年份無一例外都出現(xiàn)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2036年。替代率17%時,財政支持力度最大值僅為2.74%;替代率20%時,財政支持力度最大為7.25%;而替代率為23%時,財政支持力度最大為11.76%。

基本結論

本文分析現(xiàn)行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在中國建立國民年金制度,并給出制度設計方案,測算出財政對國民年金的支持力度。研究結論主要如下:我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社會保障的公平性與普適性,阻礙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國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覆蓋全體國民、基礎養(yǎng)老金待遇相對一致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確保每一位國民老有所養(yǎng),真正體現(xiàn)社會保障的公平性。無論是從公共財政收入分配的功能來看,還是從政府的社會保障財政責任出發(fā),政府財政都有義務為國民年金制度的順利開展提供財政支持,在基金收不抵支時挺身而出。政府財政有能力對國民年金收支缺口進行補貼2012-2050年,中國國民年金的財政支付壓力適中,在17%、20%、23%的國民年金替代率下,政府財政分別最多需拿出2.74%、7.25%和11.76%就可以保證全體國民的基礎養(yǎng)老金支付,實現(xiàn)人人老有所養(yǎng)。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