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美術教育藝術融入價值與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受教育改革工作影響,我國中學教育現(xiàn)代化特點越來越明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識地融入信息技術,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希望學生可以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诖耍魳?、體育、美術等藝術學科在中學校園的地位越來越高,同時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教師應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本文以中學美術教育為例,闡述了將當代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學的價值與方法,供教師參考使用。
【關鍵詞】當代藝術;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中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會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講解上,或者僅僅完成教材內容闡述,不會對其進行擴展,很少將當代藝術融入其中,這樣不僅會使中學美術課堂學習環(huán)境枯燥,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不利于當代藝術的傳播,學生無法找到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相同之處或不同之處,無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基于此,在當今社會,中學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教學重點,將教學重點放在實踐操作當中,并且適當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展,融入現(xiàn)代藝術,打造全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中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問題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認為在學習階段考試成績高于一切,使得他們不重視美術教學,在進行美術學習時經常出現(xiàn)走神、睡覺、學習其他內容等情況。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的存在,使得中學生并不了解當代藝術,無法對當代藝術產生學習興趣,導致教師無法落實自己的工作計劃,對實際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造成了嚴重影響[1]。
(二)教師方面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師會關注學生審美思維的培養(yǎng),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會遭受很大阻力,無法順利開展相關工作,這些阻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第一,中學美術教師專業(yè)素質參差不齊。某些中學校園管理人員不重視美術教育,導致美術教師專業(yè)素質不符合教育部門所設標準,甚至直接讓其他科目教師代替專業(yè)美術教師。同時,由于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單一、藝術鑒賞形式枯燥、課堂互動率低等問題,使得學生無法產生美術學習興趣,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內容,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以致審美素養(yǎng)一直無法得到提升。第二,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學生考試成績低,教師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學生補課,提高他們的成績,使得中學校園內部經常出現(xiàn)美術課被占用的情況,再加上管理人員擔心影響學生以后的成長,對此類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使得學生美術學習時間進一步縮減,使得學生產生錯誤的學習想法,缺少提高審美素養(yǎng)的時間[2]。
(三)教學管理方面某些中學生會選擇通過藝考的方式來獲得進一步求學的機會,但是目前社會中存在大量的美術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素質不一,而且絕大多數(shù)美術培訓機構都以營利為第一目的,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成績提升了,但是對于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并沒有任何幫助。同時,學生的升學成績與學??己顺煽兠芮嘘P聯(lián),由于美術課堂經常被占用,使得學生學??己顺煽冞^低,對他們的發(fā)展造成嚴重影響。
二、當代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育的價值
(一)開拓學生眼界受經濟全球化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藝術氣息越來越濃厚。藝術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其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中學美術課堂當中,學生了解當代藝術的過程就是對藝術作品的賞析過程,通過此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查漏補缺。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融入當代藝術,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賞析心態(tài)。同時,學生在對當代藝術品進行賞析時,還可以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解,可以加強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
(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在中學美術課堂中,觀察是學生首先需要學習的東西,當學生認真、仔細地完成觀察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完成鑒賞后,教師應將學生的想法進行綜合,然后進行具體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避免學生出現(xiàn)思維僵化現(xiàn)象,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
(三)幫助學生形成時代精神將當代藝術與實際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展現(xiàn)時代內容,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還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利用批判性眼光看待世界的習慣。
三、當代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簡析
(一)融合原則將當代藝術與中學美術教育融合在一起,是現(xiàn)代美術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保證融合工作的穩(wěn)定,在進行此項工作時教師需要遵守以下幾點原則:1.社會適應性原則教育與社會具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教育的發(fā)展可以推動社會發(fā)展,并且社會的發(fā)展對教育發(fā)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教育發(fā)展方向需與社會發(fā)展方向保持一致。但是通常情況下,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意味著“背叛”,與傳統(tǒng)藝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將當代藝術與中學美術教育融合在一起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避免表達內容呈現(xiàn)出西方化傾向。當代藝術“西方化”現(xiàn)象明顯,我國某些藝術家在進行研究時缺少文化反思能力,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為了保證經濟效益不受影響,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會下意識地迎合西方人的思想,以致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宣傳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融合工作時一定要注意工作尺度。第二,注意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當今社會有一部分“藝術家”嘩眾取寵,一味地追求語言的新穎,反而忽略了藝術作品的內涵。教育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生存技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向學生宣揚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4]。2.可接受原則中學美術教師將當代藝術與教材融合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因此在進行融合時,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在進行融合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如果融合程度過深,那么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會增加理解難度,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打擊,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質量。3.直觀形象原則中學美術教師在將教材與當代藝術相結合時,一定要遵守“直觀形象”原則,即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以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構建相應教學情境。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合理使用教學資源,比如多媒體演示、實踐演示等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工作當中。
(二)當代藝術與中學美術教育融合教學模式1.欣賞與分析目前,中學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存在一定的思維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雖然會有意識地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但是很少將當代藝術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學生缺少學習興趣,很少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5]。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進行當代藝術與中學美術教育相融合時,應使用“欣賞與分析”教學模式。教師應以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當代藝術產生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互動當中。以美國著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坎貝爾湯罐頭》為例,教師在進行講解時,首先應對這一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講解,提出此作品與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然后將其與我國傳統(tǒng)藝術作品進行結合,再引入教材知識,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吸引他們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2.識別與判斷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存在一定差異,這就導致他們在進行學習時會從不同的角度完成內容切入,在思考時所關注的重點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與當代藝術融合工作時,教師應該系統(tǒng)地對藝術作品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分析方法,使得學生形成具有批判性、辯證性的思維模式。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著名雕塑作品《戰(zhàn)國•頌》,并且在播放完成后給學生預留一部分思考時間,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所理解的作品的“過人之處”,讓學生闡述自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讓學生指出自己所認為的作品的“不足之處”。通過這種做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明確學生的不足,以便于教師可以開展針對性教學。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在進行講解工作時,還可以嘗試將多個學生的想法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講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6]。3.思考與闡述教師嘗試將當代藝術與實際教學融合在一起時,一定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創(chuàng)作技巧、創(chuàng)作手法的掌握程度,還應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度分析,以求他們可以利用不同形式來表現(xiàn)相應藝術。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開展專題訓練,以生活元素為主題,幫助學生完成查漏補缺。同時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還應從最基礎的藝術要素出發(fā)對當代藝術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當代藝術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中學美術教師在嘗試將當代藝術與美術教育融合在一起時,為了保證工作效率與教學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然后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與社會發(fā)展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美術素養(yǎng),幫助中學美術教學完成現(xiàn)代化轉型工作,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雨桐.當代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育的價值與教學模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1(08):100.
[2]薛有泉.當代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育的價值與教學模式初探[J].新智慧,2020,(011):34.
[3]葉路平.當代藝術融入高中美術教育的價值與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020):30.
[4]于欽秋.當代藝術融入高中美術教育的價值與教學模式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8,169(06):130-130.
[5]許晟千.解析現(xiàn)當代藝術對于高中美術教育教學的意義[J].讀書文摘(中),2019,(005):22-22.
[6]郭文俊.中學美術教育與當代藝術融合及其教學模式探究[J].求知導刊,2017,(035):95-95.
作者:敬金瑤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