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中醫(yī)理論原理思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yī)理論原理思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醫(yī)理論原理思索

本文作者:韓世輝 單位: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雜志社

以陰陽之間的轉化、寒熱之間的變化為依據(jù)形成了地球上萬類進化學說;觀察有形之體的變化,其五行屬性之間的互相資助、互相制約的內在規(guī)律是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寒熱作用于水以外環(huán)境產(chǎn)生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構成了六氣學說的基本內容。陰陽、五行、六氣學說是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基石。有形和無形之中,主導有無變化的本質,稱之為元氣。而陰陽之間,即有形和無形之間,其互相作用、互相溝通所造成的一個外在的狀態(tài),稱之為象。以這樣的認識觀測宇宙間萬事萬物,認為一切功能產(chǎn)生于內空,一切功能又依賴外空得以發(fā)揮???,才可構成通道;有空,交流才得以進行,才能形成變化,這內空外空之說我們稱之為通。通即寒熱作用于有形,使有形之體內斂造成內部構成體相互間的一個空間,以保證氣水溝通循環(huán),簡言之,通就是循環(huán)無阻。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中醫(yī)學,以陰陽學說為根本,以五行六氣學說為推理工具。

陰陽學說

整體陰陽互相為根、互相轉化、互相制約。陰陽學說三大特征:(1)整體對立統(tǒng)一。(2)陰陽互根互化,互相為根。陽生于陰,無陰陽無所依托,無陽陰不生,陽是陰產(chǎn)生的條件,陽是寒、靜、有的狀態(tài),陽是熱、動、無的狀態(tài),陰陽是同一物質的兩種運動狀態(tài)。(3)互相制約。陰可以消陽,陽可以息陰,即消息,一消一息其根在于太陽和月亮,太陽是地球在宇宙中產(chǎn)生生命的依據(jù),水是產(chǎn)生生命的內在條件,土是萬物產(chǎn)生的最根本的物質基礎。寒熱取決于太陽,水之潮汐變化的動力源于月亮,水之所以流動,產(chǎn)生一種共同的運動周期,是因為月亮的作用,水火作用于土形成有無、生命物質的變化,陽盛是物質化生生命的唯一的基本條件,陰盛是一切生命走向滅亡維護尊在的基本條件,人之生命是陽氣即太陽光熱的作用,使水和土有機結合產(chǎn)生運化的表現(xiàn),陽占七分則生命具,陰占七分則生命消亡,因而陽要常有余陰要常不足。

五行學說

寒熱作用于固體的五種變化,以中和為中,向涼斂、寒結、溫化、熱通變化,寒熱是兩級,溫涼為趨走,寒熱用其極則為死道,不用其極則為生道,用其極則有形之質化死態(tài),失去了活性,不用其極則有形之質和能量相互化生。五行變化最根本的規(guī)律是生克規(guī)律。

1相生規(guī)律

金生水,是由涼斂到寒凝的運化形態(tài),是陽衰陰盛的過程。從中向涼寒變化產(chǎn)生形質,沒有涼斂不能生其質,沒有寒凝不能成形體。水生木,水為寒凝狀態(tài)之代稱,寒凝造成封閉,而一切有形物質的封閉會在內部蘊育而生熱能,即能量,也就是說水通過藏孕生成陽氣,這是一切有形物質運化到極端必產(chǎn)生并發(fā)揮能量之故。外部封閉,內部產(chǎn)生陽氣并向外散發(fā)的過程叫水生木,溫化便是指在這種固定的物質中因受熱,使水化氣,并充塞于形體本身之中的運動狀態(tài)。木生火,在濕化過程中,隨著濕度逐漸升高而生熱使有形之水蒸發(fā)到形體外部,但本身內部產(chǎn)生中空。這是熱通的運化形態(tài)?;鹕粒潦呛推綘顟B(tài),土是松散的,水使土連結在一起,通過火的烤化,使土中之水蒸化上升,土才能堅。在洪荒時代,太陽之天火照射令水蒸發(fā),大地顯出,此為火生土之一;火令土堅,使土本身封固,此之二;火令土中之水化氣上升生成通道,不致土內部閉塞,此之三。土生金,土本性平和,平是一種安定的靜的狀態(tài)。靜之極則生涼,涼生斂,斂生堅,靜、涼、斂、堅是土生金的運化形態(tài)。金生水,金將水分向一起聚集,收斂。有三種形式,一是無形之氣受涼化為有形之水使容積縮小,如天之大氣受涼成云,在受涼化雨下降。二是涼使有形之體中之水分向里收斂,令水密集于中央,容納不下,迫水滲透下行。如高山之上部,山之石屬金。三是金受熱煉化成金汁,此亦金生水。五行相生如環(huán)無端。母子相生,是以母行自身的有余才致子行的生成,例如,金的性能是涼斂,只有涼有余即涼太過才化生寒,只有斂有余即斂過才生凝結。

2相克規(guī)律

金克木,以堅克專,其實質以涼斂內收制溫升之過,又是溫升熱化賴以運化之先決條件。木克土,以專克散,依木之專升疏達運散土營潤周身以防散土壅塞阻滯,令脾土運化暢通也。土克水,以高克低,賴其高勢也,脾土之運容水布散,水得土滋性凝情才可化氣上升,實乃土之功以令水行也。水克火,以多克少。火克金,以精克堅,精火才能融化金石,明火、死火溫度不及則力不從心無能克堅。此寓機體內部運化中必賴真陽之助方可令陰精化陽以防斂收之過而生死道。亦是內斂之基,有所源也。相生損有余而益不足,死道;相克以制約防其本性之發(fā)展太過,生道。如火生土,火太旺,土則燒裂,活性消失;金之涼降,太過,則生機室滅;以水之克火,火之克金,防其過,則陰陽相抱,暢通循環(huán),生命乃存。因此說,克者是為了維護正常的那種狀態(tài),但克太過,則使生無源,亦致死道。

六氣學說

五行是無中生有的一種運化形式,六氣是有歸化無的一種運化形式,六氣風寒暑濕燥熱以水為根。寒是水的一種凝結狀態(tài),受寒邪侵襲時間長了會浮腫,是因為水凝結停滯,寒是陽氣不足,陰份有余的狀態(tài)。風是水受熱化氣狀態(tài),氣動為風。熱是火多水少的一種狀態(tài)。濕是水的三種變化顯示狀態(tài),一是寒水,水的凝結狀態(tài)。二是溫濕,水化氣在空氣中,水分還太多。三是涼濕,空氣凝結水下降的涼化狀態(tài)。過去的道教研究的就是水的變化,氣為青龍,水為白虎。龍虎相博謂水火即濟,氣中含水為青龍背著白虎,水中含氣為白虎抱著青龍??諝獾谋举|是水的一種氣化形態(tài)。水分三種,天水、地水、無形之水。無形之水為氣,地氣是寒水,天水其根為溫,其用為涼,地水其根為涼,其用為溫。暑是水多火多,溫度非常高,溫度非常大,象蒸籠一樣,暑是萬物生長的最佳條件。涼使水向里石收斂,因而生燥,此是涼燥,熱使水份蒸化產(chǎn)生燥為溫燥。六氣是寒熱作用于水液而產(chǎn)生的六種變化,是生命產(chǎn)生的及維護生命存在的最根本的條件,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外環(huán)境。五行是五臟之本,六氣是生命之根。沒有六氣,生命便不能產(chǎn)生。沒有寒向里面收斂、封芷,就沒有濕而通達運化。沒有濕,便不能被滋潤;沒有熱,就不能生長壯大、茂盛、沒有暑,就不能達到極度茂盛的狀態(tài)。涼是事物成熟的條件,涼斂生寒,寒凝生溫,溫風生熱,濕熱化暑。熱生燥,濕生涼。寒為冬季、主封芷,風屬春季,主升發(fā);熱主夏季,主旺盛;暑主長夏,主極盛;涼主秋,主成熟;濕主于四季。六氣以濕為根,以水為根,四季的變化都靠濕來維護。一月、二月、三月為春季為風,而三月又是濕為之主令;四、五、六月為夏季為熱,其中六月濕為之主;七、八、九月為秋季為涼,其中九月是濕為之主;十、十一、十二月為冬季為寒,其中十二月又是濕為二主令。所以說濕旺于四季,因為濕是根本,是造成人體生命得生存占一個內外壞境必備的條件。六氣過則為病,風太過而傷陰,濕太過窒息陽氣,熱太過耗上陰質,暑太過陰質受損,涼太過則陽氣衰退,所以六氣即是生命之根,又是生命產(chǎn)生疾病的原因。

五行六氣學說產(chǎn)生的淵源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周,為三百六十五日,形成了由寒趨熱的春夏季節(jié),由熱趨寒的秋冬季節(jié),這是態(tài)體的陰陽。地球自轉一周,晝夜交替,這是局部的陰陽。古人通過觀察天地物象,從中分析得出一些規(guī)律。在地球外圍空間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一月、六月的一、六兩時,水星在祖國的北方上空出現(xiàn),此時地球表面萬物封芷,一片冰天雪地,地球表面是寒靜狀態(tài),五行及所有物質都處于靜止未升發(fā)的狀態(tài),空氣是寒的;二月、七月的二時、七時火星在我國南方天空出現(xiàn),此時天空中一片炎熱,大地上萬物昌茂,都到了壯的狀態(tài);三月、八月的三時、八時,木星在我國東方上空出現(xiàn),大地上萬物復蘇,欣欣向榮;四月、九月金星在我國西方上空出現(xiàn),大地上萬物處于收斂成熟狀態(tài)天空中的濕度是涼的,五月、十月的五時、十時,土星在我國中央上空出現(xiàn),五月份大地上是梅雨季節(jié)。古人根據(jù)五星出現(xiàn)及固體和空氣中寒熱變化而總結出五行六氣學說,五星是太陽光熱在地球上分布的坐標,也是水氣互化,有無轉變的坐標。

五行陰陽和六氣陰陽

五行的陰陽產(chǎn)生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行都有陰陽,天空五星以中為標,從來處到中,為陽,是帶著母行之氣且本行之氣逐漸強盛的過程;從中到終是本行之氣漸衰,子行之氣已生的過程,為陰。六氣也是如此,從起到中,是帶著母氣,本氣逐漸生壯的過程,為陽,從中到終,是本氣漸衰,子氣漸生的過程,為陰。六氣陰陽產(chǎn)生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河圖、洛書的內涵便是五行六氣產(chǎn)生及其生克規(guī)律。河圖揭示相生規(guī)律,一六生水,三八生木,二七生火,四九生金,五居其中,是樞紐,演變而成先天八卦,左升右降的中醫(yī)氣化圖源于此,以太陽從東方升起,自西方落下為據(jù),含于天地中之水濕隨之而產(chǎn)生變化,最終反映的是水火在一日之中的強弱變化。洛書揭示相克規(guī)律,一六生水,二七生火,四九生金,三八生木,五十生土,從下向右為序,在應用中產(chǎn)生后天八卦。河圖所揭示的相生規(guī)律中,五行互相滲透,一中含五,五化合一,如一月份、六月份為水,一月之寒水經(jīng)過生風(木)、生火、生濕、生暑,到六月份,經(jīng)過五個月,又變成水,天水,六月濕中國的降雨季節(jié)。三八為木,木在三月份發(fā)芽,經(jīng)熱、濕、暑、涼到八月份木長到最旺盛階段,開始內斂。二七生火,七月份是太陽最旺盛的階段,通過生濕、生涼、生寒、生溫五個月的運化到二月份生成地熱,即是說,太陽上的火照到大地上來被大地吸收在地球內部進行封藏孕化到二月份開始又產(chǎn)生了溫。五、十為濕,五月份為梅雨季節(jié),從五月份一直下到十月份,是濕由空中返歸大地的一個過程,經(jīng)過熱、暑、涼到十月份,又進入寒芷狀態(tài)。在態(tài)體運化中,五行運化歷經(jīng)五個周期,六氣運化歷經(jīng)六個周期。無寒則水不凝結封藏,木就難以化生;沒有木之濕生,無法生火熱;沒有火熱,則濕無以化生,即大地上的水不能化氣上升充實于空氣產(chǎn)生濕。濕熱相合為暑,稱長夏,熱令濕去而生燥,濕令熱退而生涼,涼斂增加而生寒凝,是六氣的周期,它也適用于孕育、成長、壯大、茂盛、衰老、死亡之生命運化階段。

一日之中天干地支的運動規(guī)律

一日之陰陽,子時到午時為陽,是陽生階段,陰升陽長階段;午時到子時是陰長階段,陽降陰生階段,為陰。陰陽分而成三才。辰時到申時,陽光普照的階段,是陽盛階段。戊時到丑時,黑夜,陰盛階段。寅時是陰生陽盛階段,酉時是陰生陽盛階段,寅和酉象征著地平線,以子午寅酉劃成一個四等份,是一日之四象,一天之三才含四象。從子時到寅時是陰份向陽轉化,陰生陽長階段,從寅時到午時陽長陽壯階段,從午時到酉時陽衰陰生階段,從酉時到子時,陰長陰盛階段。十二地支是六氣變化,形成四季十二個月,這是一年之六氣;一日之中有十二時以應十二正經(jīng)是一日之中六氣的變化。寅時,手太陽肺經(jīng)氣血流行,其性為涼,此時太陽剛升,大地上陰份正濃,空氣性涼的狀態(tài)是真太陰;卯時,手陽明大腸經(jīng)氣血旺行,太陽剛剛升起,陰寒之氣剛剛消退,其性涼燥,假陽明;辰時,足陽明胃經(jīng)氣血旺行,其時陽光明媚,寒氣已經(jīng)消退;巳時,足太陰脾經(jīng)氣血旺行,是假太陰,但能生萬物,此時陽光明媚,水分適宜,是萬類生發(fā)的最好時機;午時,手少陰心經(jīng)氣血旺行,此時太陽正當空,但還有陰份;未時,手太陽小腸經(jīng)氣血旺行,十三點鐘時太陽最熱,沒有陰份;申時,足太陽膀胱精氣血旺行,是假太陽,天空中太陽已消退;丑時,足厥陰肝經(jīng)主時,此厥陰是厥離的意思,離開陰份走一陽已生的階段。一日之中所包含著的六氣的變化稱為天地交泰,水火即濟,表里樞機。(1)天地交泰是寅時到巳時四道經(jīng)絡所主,手太陰肺經(jīng)為天,足太陰脾經(jīng)為地,天地的變化依賴陽明經(jīng)調節(jié),肺將無形生有形,把天上的大氣充實于機體周身,使氣血橫流,使一切有形的物質產(chǎn)生活力具有生命力,這是有無相合,足太陰脾代表著大地上的營養(yǎng)物質,營養(yǎng)物質與大氣相結合,生成對人體有用的具活力的物質,這需要胃和大腸的調節(jié),胃主容納,大腸排泄,構成出入形成了新陳代謝,保證了生命的存在。(2)水火即濟是午時到酉時四道經(jīng)所主,午時為火,是有形化無形到了極端,是物質產(chǎn)生功能的極盛狀態(tài),酉時,腎經(jīng)所主,主水,是營養(yǎng)物質。水火實是相生、互相為用,是功能和物質之間互根互化規(guī)律在人體及萬事萬類中的體現(xiàn)。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果沒有心臟的搏動泵血功能,脾臟就不能上提水谷精微與大氣化合而生營血,則腎臟得不到補充而敬虛侯。(3)表里樞機是戊時到丑時四道經(jīng)所主。體現(xiàn)的是轉變過程,靜極生動,寒極生熱,肝經(jīng)是陰之極生陽的門戶,心包經(jīng)是陽之極走向陰的門戶。三焦是五臟六腑居住之所,水氣變化的場所,膽分泌膽汁,清除五臟六腑諸筋百骸之雜質,是保證危機暢通無阻的基本條件。三焦經(jīng)和膽經(jīng)分別主升降表里,三焦分上中下合人之三才,膽主內、外、中構成一個態(tài)體框架。午時到酉時是陽之極而升陰,子時到卯時陰極而生陽。寅時到巳時揭示了人體生命依靠天氣與地質化生,天氣與地質是維護生命功能的唯一的條件和源泉,此所謂寅生人。一日之中,五行質和六氣態(tài)運化不息。質之變化是五行陰陽生克運動,是十天干的本質內涵;二時合十二正經(jīng)是一日之中六氣變化之體現(xiàn)。揭示了天地宇宙三才變化,體現(xiàn)兩級與中介構成的那種條件,如天地即肺脾依靠胃與大腸來完成它的代謝過程,水火依靠,小腸和膀胱完成升降氣機,小腸熱化上升,膀胱寒化。

西醫(yī)解剖生理理論與中醫(yī)氣化規(guī)律

西醫(yī)是研究局部、研究有形的最有效的方法,中醫(yī)是研究有無氣化的完整體系,中西醫(yī)結合僅僅是一加一的結合,沒能建立統(tǒng)一理論。中醫(yī)認為,心主血脈,心藏神,左邊主陽主動,右邊主陰主靜,西醫(yī)解剖學上說心分成左半心,右半心,中間有一隔膜,這是中醫(yī)陰陽的物質基礎。心有兩房兩室組成,左心室連主動脈,將動脈血輸送周身,爾后通過靜脈管回流構成了陰陽相合,歸入右心房,然后輸入到右心室,通過肺動脈輸送到肺臟,交換二氧化碳和氧氣又回到左心房輸入左心室,這就是陰陽相生,陽中有陰。西醫(yī)把血液從左心室經(jīng)過大動脈循行周身叫體循環(huán),右心室到肺臟的循環(huán)叫肺循環(huán)。中醫(yī)的陰陽和西醫(yī)的解剖在物質基礎得以一致,證明了中醫(yī)氣化學說的科學性。

中醫(yī)的氣化和西醫(yī)的解剖,與天地整體變化規(guī)律相合更能全面闡釋心臟功能,并對心臟病治療更富辯證性和全面性。一在天地大道的理論中,心臟象征著太陽,太陽把光和熱散發(fā)于地球之上,萬物得以光明,得以溫煦,才生機萌發(fā)。心臟為五臟六腑之君主,心臟向外散發(fā)能量收集外界信息,產(chǎn)生認識,這就象太陽的光一樣,因而人的聰明智慧可比擬太陽的光,心臟將血液沐浴周身就如同太陽的熱溫煦萬類。中醫(yī)氣化和西醫(yī)解剖則證明了人身的變化,無論是中醫(yī),還是西醫(yī),其描述的都是自然原理的體現(xiàn)。自然規(guī)律啟示我們在治療心臟病和預防心臟病時應采取的方法。如太陽是大公無私的,我們人就要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去掉自私。自私使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就會產(chǎn)生煩惱。自私就像天上的烏云,烏云密布遮住太陽,不能有艷陽天。所以人安想心臟不生病,就得清凈自己的心,心靈安寧,才能生神明,產(chǎn)生智慧,獲得聰明。陽光只有普照大地,大地萬類才能獲得光明與溫煦,提示我們要謙虛低下,不可高傲,才能使心臟不受病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