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證候特征及治療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證候特征及治療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證候特征及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臨床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胃黏膜薄且萎縮,臨床表現(xiàn)多為惡心、噯氣及食欲減退等。臨床上多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但效果不佳,容易反復發(fā)作,且不良反應較多,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近幾年來,隨著中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眾多學者紛紛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并取得顯著效果。本文為了進一步探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yī)證候特征及其辨證治療,選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例,年齡40歲~76歲,平均年齡(56.8±2.6)歲;脾胃虛弱組:男25例,女13例,年齡45歲~68歲,平均年齡(50.12±2.6)歲;脾胃濕熱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39歲~78歲,平均年齡(51.12±3.01)歲。3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均衡性。

1.2治療方法

1.2.1中醫(yī)證候特征主要癥狀中燒心有73例,占64.03%,噯氣有82例,占71.92%,胃脘堵悶有65例,占57.01%,胃脘脹痛有88例,占77.19%,胃脘脹滿有81例,占71.05%,食量減少有34例,占29.82%,食欲減退有39例,占34.21%。在各證候類型中上消化道癥狀和下消化道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重疊性,其中重疊頻次從高到低為胃脘脹滿→胃脘腹脹→胃脘堵悶→噯氣。常見癥候類型從多到少依次排列為肝氣犯胃證→脾虛氣滯證→濕熱中阻證→脾胃虛寒證→濕濁中阻證。

1.2.2辨證治療①脾胃不和組:麥冬、當歸、生地黃、黨參、枸杞子、陳皮各20g;山楂、天花粉、佛手、半夏、沙參各15g;玉竹、山藥、烏梅、香附、麥芽各5g,在沙參麥冬湯或一貫煎的基礎上配合太子參、山藥、白術、黨參益氣健脾,配合陳皮、佛手、枳殼、砂仁、半夏、香附等是理氣藥。②脾胃虛弱組:甘草、桂枝、白術、茯苓、半夏各20g;生姜、枳殼、太子參、當歸、砂仁、大棗各15g;陳皮、延胡索、雞內金、黃芪、黃連、高良姜各5g。上述藥物在脾胃虛寒型用黃芪建中湯的基礎上加減,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合理用藥。③脾胃濕熱組:陳皮、蒼術、半夏、白術、砂仁、梔子等各20g;蒲公英、紫蘇梗、藿香、厚樸、枳殼、香附各15g;丹參、黃芩、薏苡仁、麥芽等各5g,上述藥物可將香砂平胃散或二陳湯為基本方,配合紫蘇梗、枳殼、柴胡、香附疏通肝氣,配合白術、黨參健脾。將所有藥物放入500mL水中,煎煮0.5h,取300mL汁液,患者分2次服用,每天1劑,連續(xù)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癥狀評定: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包括噯氣、腹脹、腹痛、反酸、納差5項,得分越低,表明癥狀緩解越好。②胃黏膜組織變化評定:根據(jù)我國慢性胃炎會議制定標準,對腸化生、異型增生、炎癥、活動性等給予分級,分別為為無、輕度、中度、中毒,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得分越低,表明為胃黏膜組織變化改善越明顯。

1.4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后,3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

2.2患者治療前后胃黏膜組織變化比較

治療后,3組患者胃黏膜組織變化積分均低于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多發(fā)病和常見病,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進而導致固有腺體減少且伴有纖維替代、假幽門化生的慢性胃部疾病。中醫(yī)認為胃在生理上表現(xiàn)為以降為順,病理上則因滯而病,如情志失調、飲食失節(jié)、體質虛弱或是外感六淫等種種因素導致機體寒熱失調,氣血不和,積聚大量濕瘀病理產物,從而使脾胃升降失和,氣機逆亂,引發(fā)胃痛和胃脹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癥狀[3]。該病臨床表現(xiàn)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主要表現(xiàn)為胃陰虛和脾氣虛,而標實則表現(xiàn)為瘀血、氣滯和濕熱,最直接的發(fā)病原因為脾胃氣機升降失常,常見脾胃濕熱、脾胃虛弱、胃絡瘀血、胃陰不足、肝胃不和5種證型。各證型用藥特點也不盡相同,例如肝胃不和證以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或四逆散為基本方并配合健脾益氣藥、活血藥;脾胃虛弱者治療則以香砂六君子湯為基本方并配活血藥、理氣藥;胃陰不足則以沙參麥冬湯為基礎并配合益氣健脾藥、理氣藥。本文患者經中醫(yī)辨證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和胃黏膜組織變化積分與治療前對比均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證候特征各有不同,應根據(jù)具體特征對患者進行辨證治療,可使用藥更加準確、客觀且及時。

作者:閆立宏 單位:大同市現(xiàn)代腦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