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探析

[摘要]文章對幾種春播馬鈴薯重視常用模式與方法進行了說明;從科學選種、地塊選擇與翻耕、馬鈴薯種的處理、大規(guī)模種植、日常管理、常見病害的針對性防治這幾方面入手,闡述了春播馬鈴薯種植的主要技術與病害防治要點;并提出了春播馬鈴薯的機械化與標準化種植、春播馬鈴薯種植前的試播、盡量從根源消除病害發(fā)生隱患這些春播馬鈴薯種植及病害防治中的注意事項與優(yōu)化展開策略,旨在推動春播馬鈴薯種植的總產量與產品品質達到理想水平。

[關鍵詞]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病害防治

馬鈴薯的經濟效益理想,依托春播馬鈴薯種植工作的展開,能夠促使馬鈴薯總產量全面上升,并同時達到增加農戶實際經濟收入的效果,值得著重推廣。實踐中,出于對提升春播馬鈴薯種植產量與質量的考量,對其種植技術以及病害防治操作要點進行深入性探究、優(yōu)化與推廣極為必要,值得重點分析。

1春播馬鈴薯的常用模式與方法分析

1.1基于不起壟-不覆膜的春播馬鈴薯種植模式

對土地進行整平處理,按照60cm放線,并沿該線實施開溝處理;在溝內的中間位置施加底肥,覆土;在溝兩側進行馬鈴薯種的播種,控制播種深度為12cm,株距為15cm,行距為20cm;避免馬鈴薯種與底肥直接接觸。

1.2基于不起壟-全膜的春播馬鈴薯種植模式

對土地進行整平處理,按照60cm放線,并沿該線實施開溝處理;在溝內的中間位置施加底肥,覆土;在溝兩側進行馬鈴薯種的播種,控制播種深度為12cm,株距為15cm,行距為20cm;避免馬鈴薯種與底肥直接接觸,在上方加設地膜;在出苗階段及時落實破膜引苗處理。

1.3基于起壟-不覆膜的春播馬鈴薯種植模式

控制壟距為120cm,進行放線處理;在壟底部施加底肥,起壟,控制壟寬度為75cm,壟高度為25cm,溝寬度為45cm;于壟的上方表面人工雙行三角形點播,控制播種深度為12cm,株距為15cm。

1.4基于起壟-覆半膜的春播馬鈴薯種植模式

控制壟距為120cm,進行劃線處理;在壟底部施加底肥,起壟并展開覆膜處理,控制壟寬度為75cm,壟高度為25cm,溝寬度為45cm;于壟的上方表面人工雙行三角形點播,控制播種深度為12cm,株距為15cm;完成播種后在穴孔位置落實覆土處理。

1.5基于起壟-全膜的春播馬鈴薯種植模式

控制壟距為120cm,進行劃線處理;在壟底部施加底肥,起壟并展開覆膜處理,控制壟寬度為75cm,壟高度為25cm,溝寬度為45cm;于壟的上方表面人工雙行三角形點播,控制播種深度為12cm,株距為15cm;完成播種后在穴孔位置落實覆土處理,同時在溝內組織覆膜。

2春播馬鈴薯種植的主要技術與病害防治要點分析

2.1科學選種在進行春播馬鈴薯種植品種的選擇過程中,必須要選用脫毒、適用性強、抗逆性理想且適合在本區(qū)域內種植的品種。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區(qū)的選種經驗與做法,保證因地制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選種之前在區(qū)域內組織試播,結合試播結果選擇更優(yōu)質的、適合在區(qū)域內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同時,為了保證春播馬鈴薯種植產量達到理想水平,還要選擇合適的馬鈴薯種投入實際種植。在此過程中,需要全面檢查馬鈴薯種的外觀,保證其大小均勻、外表光滑,且無外傷、無病害、無蟲害、無畸形與縮皺,由此確保馬鈴薯種的高成活率。

2.2地塊選擇與翻耕

2.2.1選擇合適地塊種植。選取地勢更為平坦、灌溉條件好的地塊展開春播馬鈴薯種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可能選擇沙壤土地且肥力條件更為理想的地塊落實春播馬鈴薯種植。對相應地塊的前茬作物展開調查,當前茬作物為白菜、蘿卜、豆類等農作物時,該地塊更適合進行春播馬鈴薯種植,這樣的輪茬種植能夠達到降低春播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發(fā)生概率的效果;若是前茬作物為茄科類農作物,則相應地塊應當避免在次年直接展開春播馬鈴薯種植。2.2.2土地翻耕。完成合適地塊的選取后,還應當在春播馬鈴薯種植前及時組織土地翻耕處理,為春播馬鈴薯創(chuàng)造更優(yōu)質的生長環(huán)境。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春播馬鈴薯種植地塊的土壤翻耕深度,一般情況下,將翻耕深度設定為5cm即可。與此同時,還需要落實對春播馬鈴薯種植地塊周邊土層的淺層翻動處理,依托相應操作獲取更好的土壤透氣性以及松軟程度。實踐中,應當盡可能規(guī)避土壤對春播馬鈴薯種植產生負面影響,切實保證春播馬鈴薯在實際生長過程中能夠獲取到充足的水與養(yǎng)分。

2.3馬鈴薯種的處理

2.3.1催芽。將馬鈴薯種放置在存在散射光條件的室內環(huán)境中,將環(huán)境溫度調整至12~15℃的范圍內,避免馬鈴薯種遭受低溫凍害;避免陽光直射,保證環(huán)境通風理想;在馬鈴薯種發(fā)芽且芽長達到1~2cm后,即可組織對馬鈴薯種的切塊處理。2.3.2切塊。充分利用頂芽優(yōu)勢進行切塊處理,同時,為了降低傷口面積大小,應當將馬鈴薯種切成方形;確保所有馬鈴薯種的切塊上包含芽眼1~2個,重量控制在40~50g即可,最低不能低于30g;在切塊處理時,需要盡可能將頂芽切開利用[1]。2.3.3拌種。在春播馬鈴薯種植前展開拌種的優(yōu)勢在于:防止病菌侵入,盡快愈合傷口,防止交叉感染;拌種可以防治因切種塊時間過長,導致種塊發(fā)粘以及腐爛;拌種可以促進根系生長,扼殺種塊附近土壤中的病菌,保護種塊健康發(fā)芽;拌種有利于提前出苗,減少因低溫過低黑痣病的發(fā)生;生物拌種安全高效,催芽促根,芽粗苗壯,根系發(fā)達,苗齊苗旺,為增產打下好的基礎。實踐中,可以選用根肽展開馬鈴薯種的拌種處理,其具體用量與使用方法如下所示:單畝地的種植面積條件下選取100g根肽+3kg滑石粉,可以拌150~175kg種子,隨切隨拌,需要拌均勻,稍微晾一下裝周轉和放棚里催芽或者炕芽。通常情況下,需要在實際播種前3~5d完成切種,同時落實拌種,拌種后應當稍微晾一下,裝網袋,一字排開,站立放在陰涼通風處。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薯塊是活性物,呼吸產生熱量,發(fā)熱后容易腐爛,所以在存放上一定要注意通風;同時,藥劑不能直接拌種,必須和滑石粉按比例混合干拌。

2.4大規(guī)模種植

在土壤溫度長時間保持在8~10℃的條件下即可展開春播馬鈴薯種植,通常情況下,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組織春播馬鈴薯種植。在此過程中,可以切實參考區(qū)域以往春播馬鈴薯種植的時間、氣候條件,在保證出苗后不會遭遇零下氣溫的條件下進行早播??刂拼翰ヱR鈴薯大規(guī)模種植的土壤深度穩(wěn)定在10cm左右,同時,為了避免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發(fā)生養(yǎng)分中斷的問題,需要結合催芽階段所殘留的部分體積合理挖掘馬鈴薯栽種坑[2]。當完成春播馬鈴薯的大規(guī)模種植后,需要及時組織灌溉操作,且要同時實現對灌溉水分過多問題的有效規(guī)避。

2.5日常管理

持續(xù)強化春播馬鈴薯種植管理,推行管理常態(tài)化、日常化是保證春播馬鈴薯種植產量與質量的重要手段,實踐中,需要重點落實澆水管理、施肥管理、病害防治等等。其中,春播馬鈴薯種植的病害防治要點在后文詳細闡述,此處不再贅述。觀察春播馬鈴薯長勢,及時補苗保證產量。在馬鈴薯植株進入苗期后,其植株相對較小,需水量偏低,但是,若在此時存在干旱現象,則必須及時組織灌水操作,確保馬鈴薯植株正常生長;在馬鈴薯植株進入塊莖膨大期后,其生長中所需要的水分量更高,所以必須及時組織適量灌溉,避免土層干燥;在馬鈴薯植株進入生育期后,如果雨水過多,則要求第一時間組織排水,降低澇害發(fā)生的概率。春播馬鈴薯種植中的追肥操作不宜過晚展開,通常情況下,當苗出齊率達到80%后即可組織第一次追肥處理,針對每公頃種植區(qū)域投放尿素225kg;在馬鈴薯植株進入塊莖膨大期后,其生長中所需要的養(yǎng)分支持更多,應當結合中耕培土除草操作組織第二次追肥,針對每公頃種植區(qū)域投放尿素150kg,隨后組織灌溉澆水。另外,還要定期組織人員展開除草處理,避免雜草與春播馬鈴薯植株爭搶養(yǎng)分與水分。

2.6常見病害的針對性防治

2.6.1早疫病的防治。早疫病會使得馬鈴薯植株迅速轉入枯萎狀態(tài),從而造成春播馬鈴薯種植產量的大幅下降,必須落實重點防治。在此過程中,需要對田間環(huán)境濕度展開定期監(jiān)測與記錄,針對濕度較高的區(qū)域噴灑殺菌性化學藥劑,避免病害迅速傳播。如果發(fā)現馬鈴薯植株感染早疫病,那么需要第一時間組織噴灑由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配制而成的600倍液,噴灑頻率維持在每間隔7d噴1次,連續(xù)組織3次噴藥。2.6.2晚疫病的防治。晚疫病會使得馬鈴薯植株的葉片出現紫褐色斑點,不利于春播馬鈴薯種植品質的更好維護,也會造成春播馬鈴薯種植產量的大幅下降,必須落實重點防治。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區(qū)域氣候條件變化與突發(fā)性變化,預測田間降水與溫度波動趨勢,結合覆膜等操作控制晚疫病大規(guī)模傳播。如果發(fā)現馬鈴薯植株感染晚疫病,那么需要第一時間組織氟吡菌胺·霜霉威、霜脲氰·噁唑菌酮、霜脲氰·丙森鋅和霜脲氰·代森錳鋅等藥劑噴施[3],頻率維持在每間隔7~10d噴1次,連續(xù)組織2~3次噴藥。

3春播馬鈴薯種植及病害防治的注意事項探究

3.1春播馬鈴薯的機械化與標準化種植

出于對保證春播馬鈴薯種植速率與質量的考量,應當將實施馬鈴薯標準化、無公害生產作為春播馬鈴薯種植生產的重頭戲,從技術培訓、田間管理、機械推廣、農資安全等環(huán)節(jié)入手,配套完善農業(yè)投入品準入、農藥銷售使用、進銷貨臺賬管理等制度,為所有地塊建立田間生產記錄檔案,在基地內落實統(tǒng)一技術培訓、統(tǒng)一農資供應、統(tǒng)一田間管理、統(tǒng)一包裝銷售,不斷提升馬鈴薯標準化生產水平。同時,為進一步提高馬鈴薯質量和效益,解決農作物復種指數和產量持續(xù)提高帶來的土壤酸化、地力減退等問題,在春播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應當大力普及三膜鋼架大棚、生物反應堆、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在區(qū)域內重點發(fā)展三膜鋼架大棚,推廣使用可降解地膜、配方施肥[4]。另外,應當以大壟栽培加上全程機械化、水肥一體化、施肥立體化、藥肥一體化的“大四化:為核心技術的馬鈴薯栽培種植模式開始全面推廣。該技術具有節(jié)省工序、減輕勞動強度和省水肥等特點,春播馬鈴薯產量可增加10%左右。

3.2春播馬鈴薯種植前的試播

為確保選用的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機械化種植技術具有實效性,且能夠在提升春播馬鈴薯種植產量與速率方面發(fā)揮出理想成效,應當在區(qū)域內組建薯類生產機械試驗基地,并提前展開馬鈴薯播種、收獲裝備研發(fā)試驗。組建春播馬鈴薯機械化種植專業(yè)隊伍,在區(qū)域內完成土地耕整30畝左右,為春播試驗開展做好準備。針對播種過程中播深不一致、重播漏播、地膜覆蓋不好、缺少水肥一體化裝置等問題,改進原來的播種機構,調整清種震動頻率,增加電動噴藥機構及滴灌管鋪管機構,對大壟雙行起壟施肥噴藥鋪管覆膜播種一體機結構、性能進行全面改造優(yōu)化。展開現場試驗,確保樣機起壟壟形好,株距行距標準統(tǒng)一,重播漏播率低,地膜覆蓋緊實,播種效果良好[5]。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推廣馬鈴薯播種技術,還需要提前對農戶進行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技術培訓,演示馬鈴薯種植機械操作要領,并現場解決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種植戶開展好春播馬鈴薯種植發(fā)揮重要作用。

3.3盡量從根源消除病害發(fā)生隱患

為切實解決好群眾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病蟲害防治等難題,可以切實利用春節(jié)前后農閑時節(jié)舉辦各類農業(yè)生產知識培訓班,組織農業(yè)技術骨干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為廣大群眾提供播種技術、機械操作維修指導,并把技術要點印成宣傳冊發(fā)放到農民手中;聯合區(qū)域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及各村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展開檢測工作,及時對農戶自留種薯進行檢測,防止因薯種質量造成的減收、減產,春季馬鈴薯生產期間,區(qū)域相關農業(yè)部門應當實行24h值班制度,隨時為群眾提供農技咨詢服務,強化農資管理力度,集中對區(qū)域各農資銷售點進行拉網式檢查,并現場受理舉報投訴,有效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盡可能降低春播馬鈴薯種植中發(fā)生病害的概率。

4總結

綜上所述,春播馬鈴薯種植在增加農戶經濟收入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實踐中,應當在切實把握常用種植方式的基礎上,優(yōu)化展開科學選種、地塊選擇與翻耕、馬鈴薯種的處理、大規(guī)模種植、日常管理、常見病害的針對性防治,并落實春播馬鈴薯的機械化與標準化種植、春播馬鈴薯種植前的試播、盡量從根源消除病害發(fā)生隱患,實現了春播馬鈴薯種植的總產量與產品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剛,王慧,陳云,等.晉北地區(qū)春播燕麥復種馬鈴薯適宜模式篩選研究[J].耕作與栽培,2021,41(04):24-26.

[2]趙明明,孫亞偉,胡新燕,等.江蘇徐淮地區(qū)春播馬鈴薯品種(系)引進及比較試驗[J].中國馬鈴薯,2021,35(02):127-133.

[3]畢曉偉,張曉莉,于平,等.淺析北方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路徑[J].種子科技,2020,38(24):26-27.

[4]文麗君,張懷珍,郭四拜.天水市2020年春播馬鈴薯品種布局意見[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20(19):89-90.

[5]李莉,杜大勇,呂光萍.北方春播馬鈴薯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分析[J].種子科技,2018,36(09):92+95.

作者:孫夢哲 單位:遼寧省綏中縣農業(yè)事務服務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