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口腔保健知識范文

口腔保健知識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口腔保健知識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口腔保健知識

全冠修復術后實施口腔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全冠修復術后實施口腔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及改善口腔問題的價值。方法收集我院接受全冠修復術的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在全冠修復術后實施口腔優(yōu)質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后牙菌斑指數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對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本文認為通過口腔優(yōu)質護理,可以改善患者口腔健康,提高對疾病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口腔;優(yōu)質護理;疾病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受全冠修復術的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61歲~78歲,平均年齡73.28±5.19歲。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63歲~82歲,平均年齡74.68±6.05歲。兩組性別和年齡比較無差異。研究組在全冠修復術后實施口腔優(yōu)質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

1.2口腔優(yōu)質護理

1.2.1口腔保健知識教育

點擊查看全文

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據統計,我國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較差,患齲齒的比率較高,因此提高兒童的口腔保健意識,使其充分了解口腔保健知識,養(yǎng)成較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是改善我國兒童口腔衛(wèi)生狀況的有效途徑[1]。為探討分析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我院選取120例某小學在校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兒童。對觀察組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對對照組兒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半年后觀察對比兩組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某小學在校的120例兒童。這些兒童均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從未進行過正畸治療。我院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兒童。在觀察組中,男女兒童的比例為35:25,其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為7.5歲;在對照組中,男女兒童的比例為27:33,其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7.7歲。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兒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來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僅對其進行口腔保健知識的問卷調查;對觀察組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有:①由專業(yè)的口腔醫(yī)生向兒童和家長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講解,并通過宣傳畫、多媒體等方式講解口腔的相關知識,內容主要包括牙齒的基本結構、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預防齲齒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確的刷牙、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口腔清潔的作用等。②由家長和老師共同監(jiān)督兒童按照正確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換牙刷以及養(yǎng)成飯后及時漱口等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并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一對一的輔導。③由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對兒童和家長進行口腔保健知識的講解,詳細介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兩個月講解一次,每次講解兩個小時,共講解三次,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檢驗兒童和家長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

1.3評價標準

點擊查看全文

綜合口腔護理對兒童齲齒的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對預防兒童齲齒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口腔檢查的80例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80例兒童以隨機抽取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以及經護理干預后的正確刷牙率、齲齒發(fā)生率、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和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以及經護理干預后的正確刷牙率、對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和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兒童齲齒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對預防兒童齲齒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積極推廣。

關鍵詞:兒童齲齒;綜合口腔護理干預;預防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接受口腔檢查的80例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兒童均年滿三周歲,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礙、口腔炎癥、齲齒及其他器官系統疾病等癥狀,該項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本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兒童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將80例兒童以隨機抽取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兒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范圍為:3.0~8.0歲,平均年齡為(4.3±1.6)歲,體重為:12.3~21.5kg,平均體重為(17.2±2.4)kg;觀察組40例兒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范圍為:3.5~7.8歲,平均年齡為(4.1±1.7)歲,體重為:12.1~21.7kg,平均體重為(17.4±2.5)kg,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身體素質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40例兒童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引導兒童進行常規(guī)的防齲操作和引導兒童家屬按照日常的護理習慣對兒童進行口腔護理。觀察組40例兒童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全面體檢評估口腔情況,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對兒童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檢查,充分了解兒童的身體狀況以及口腔齲齒狀況。另外,護理人員還要詳細向兒童家屬進行詢問,了解兒童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分析兒童齲齒產生的原因[3]。防齲操作過程護理,在防齲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采用無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對兒童口腔進行檢查,在咬脫過程,需引導兒童低下頭,用牙齒將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畢后半小時內不得進食水和食物,若兒童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不配合、亂動現象,護理人員還需采用兒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語言為其講解防齲的重要性或為其播放歡快的音樂或動畫片來轉移其對操作不適的轉移力量。并引導家屬每半年帶兒童進行一次口腔檢查,以及時發(fā)現其口腔問題。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加強對兒童家屬的健康教育,如為兒童家屬發(fā)放口腔保健宣傳手冊或組織其開展口腔健康知識講座等,在宣教過程中,需注意詳細向家屬講解口腔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并介紹各類口腔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對兒童構成的威脅。同時,護理人員要指導兒童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并選擇兒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采取兒童感興趣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比如以圖片、動畫的形式來提高兒童的配合度,并促進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為兒童提供針對性的飲食指導護理,齲牙的發(fā)生與兒童偏食、喜愛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飲食習慣具有密切的關聯,為此,護理人員需引導家屬嚴格控制兒童的零食量,并引導其盡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飲和垃圾食品,對兒童的偏食不良習慣習及時糾正,同時,家長還要多鼓勵兒童使用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水產品、鮮奶類等具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⑤引導家屬做好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和監(jiān)督工作,由于兒童的自控能力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需引導和督促其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習慣,如飯后及時漱口,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另外,家屬還可以詳細記錄兒童的行為習慣,對于兒童的一些不良習慣應該耐心指導兒童糾正。

點擊查看全文

本科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教學探討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率較高,且其口腔保健意識差,對其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改善口腔衛(wèi)生狀況和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應提高本科生的口腔健康教育。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成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1]。與口腔健康相關的問題日益顯著??谇患不荚谌说囊簧胁粩喾e累,到老年期達到高峰期。據2005年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調查結果[2],全中國65—74歲的老年人患齲率是98.4%,齲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齲患病率是63.6%,齲均是2.74,牙齦出血的檢出率是68.0%,附著喪失達4mm檢出率是71.3%,牙周袋檢出率是52.2%,牙齒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數是20.97,義齒修復率是42.6%,惡性腫瘤的檢出率是30/10萬,口腔黏膜異常的檢出率是7965/10萬,中國的老人患齲率有上升的趨勢,口腔的健康狀況差,牙齒缺失的狀況較普遍。同時由于老年人對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變少,對口腔衛(wèi)生清潔不重視,記憶力退化,行動緩慢,動作準確性相對較差,難以保證口腔清潔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兩個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對老年人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勢在必行。而這一責任由本科生承擔。通過對口腔行為習慣的改變研究,有學者發(fā)現口腔健康意識與口腔衛(wèi)生的常識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為??谇唤】狄庾R與口腔衛(wèi)生常識的不斷積累,當它們增長到一定的量時,健康行為才會逐漸形成[5]。如果想要改變老人行為,使其養(yǎng)成良好生活方式與衛(wèi)生習慣,適應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終提高老年人自己的護理能力。首先我們就要通過專項教育,讓老人能夠認識到,不正確的口腔行為會引起齲齒、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時還會危害老人身體健康,更甚者還可能引起腎、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對老人進行口腔的保健知識指導和教育,以增加他們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識,并且增強他們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終形成其自己護理的能力,所有這些是提高和保證老人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面對老年人,進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導,可以傳授口腔的健康知識,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識,建立正確口腔保健的觀念,最后養(yǎng)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可直接影響著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應掌握以下內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內容:

包括堅決破除“人老掉牙”舊觀念,樹立起“牙齡可與年齡同在”的新觀念。齲病和牙周病是威脅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眾所周知,菌斑是導致齲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行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齲病、牙周病的癥狀及其預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衛(wèi)生,形成飯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習慣,最重要的是飯后刷牙,睡前不再進食,掌握刷牙的正確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選擇;摒棄不正確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確的刷牙的方法導致的牙體損傷,宜選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齒敏感癥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方法;了解牙線、牙簽的使用方法;堅持合理飲食;戒煙戒酒,細嚼慢咽,多吃蔬菜類食品,少吃糖類,老人可以多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錫和鍶等以及多酚類物質,它們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內的變型鏈球菌的致齲作用。當發(fā)覺口腔有腫瘤或病變時,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時作義齒,知道義齒修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義齒如有不適,應及時到醫(yī)院重做或修改;應鼓勵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專業(yè)檢查,如果發(fā)現了口腔的疾病,就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專業(yè)檢查和治療。那些生活不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對他們的陪護人員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教育和指導,比如按時利用生理鹽水浸泡的棉球清潔口腔及牙齒,可以保持較好的口腔衛(wèi)生,并且預防齲齒、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課堂教育或文字資料及多媒體的形式。

(1)課堂教育。課堂教育是一門高超的語言藝術,是一種較快的知識傳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較高的知識素質,“欲給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豐富知識才能解疑釋惑,說理深刻,進行有說服力的知識灌輸。同時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力求做到:語言準確恰當,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嫻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聲音洪亮,力求將口腔保健知識正確,有效地傳遞給老年人。(2)文字資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資料時,應注意科學性、實用性、時效性、可讀性、趣味性等,同時內容不宜過多,重要的內容應放在前面,使用簡單通俗的詞語,避免醫(yī)學術語,醫(yī)學術語經常會導致老人無法接受或錯誤理解晦澀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結果其依從性會下降,不能達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醫(yī)學的英文縮寫,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詞匯代替,就必須解釋它的含義,盡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話表達一個主要意思。重點內容可用條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讀者記憶。同時可輔以圖片。(3)多媒體。多媒體利用動畫演示、圖片和文字解說,集合了教、視、聽、學于一體,使得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由枯燥變生動。利用多媒體的形式來進行健康教育,這是幫助老人促進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內容制作成光盤,或者上傳到網絡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資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進行健康的教育,將老人對口腔的衛(wèi)生知識的需求從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索取,這可保證健康教育的持續(xù)性。多媒體保證了健康教育內容、時間、效果的落實,同時可化解人力資源缺乏的矛盾,減輕進行健康教育人員的負擔。利用多媒體進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識,可以與老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建立起融洽的關系,又可增強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識,對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老年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識,加強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維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區(qū)也可針對老人的空閑時間和比較大眾的問題,及時開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動,去除舊的錯的觀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識,按時進行口腔健康專業(yè)檢查,立爭達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最終建立家庭健康干預,加強社區(qū)管理,建立巡醫(yī)隊,鼓勵社會資金創(chuàng)辦養(yǎng)老機構,建立一個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貫穿生命歷程的多層次的保障體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點擊查看全文

產婦口腔保健及護理探析

【摘要】口腔保健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口腔保健護理工作,尤其對產婦而言,口腔護理工作更為重要。當前很多醫(yī)院都因治療時機的延誤,以致產婦口腔疾患問題比較嚴重,甚至對嬰兒也造成了很大影響。為此,醫(yī)院應做好產婦的口腔保健工作,通過各種措施改善產婦的口腔健康現狀,從而提升其生命質量水平。

【關鍵詞】產婦;口腔保?。蛔o理

1產婦口腔特點

消化道及呼吸道的首端便是口腔,且其覺咀嚼、發(fā)音、味覺、呼吸等重要作用??谇粌染哂羞m宜的溫度,且不具備充足的光線照射,這也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人體的抵抗能力下降,正常的菌群也失去了制約因子,以致菌群開始大量繁衍,對人體的口腔、牙周以及舌尖等產生破壞作用。產后婦女的精神壓力及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口腔的健康情況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同時,產后的嘔吐等行為也會使得唾液的酸堿性發(fā)生改變,以致改變原有的菌群部落,且產婦飲食結構的改變也會降低口腔的抵抗力,進而導致炎癥發(fā)生[1]。調查研究發(fā)現,產婦口腔感染會嚴重危害嬰兒的生長與發(fā)育,且母親還很有可能會傳染給嬰兒,增加了治療難度。由于產后婦女身體結構的特殊性,以致其口腔疾病的治療過程比較復雜繁瑣,只有對其實行正確科學的口腔保健護理方法,才可以真正改善產后婦女的口腔健康問題,從而有效降低產婦口腔疾患的發(fā)生幾率。

2產婦口腔保健護理措施

2.1前期的保健護理

口腔疾病重在做好預防工作,為此,產婦應該始終保持良好心情,并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以及豐富的營養(yǎng)供給。同時還應定期到醫(yī)院檢查口腔的健康情況,及時拔除殘留的根冠以及智齒,從而做好清除牙結石、治療牙病的各種措施[2]。除此之外,醫(yī)生還應針對患者的牙病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叮囑產婦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以便及早發(fā)現口腔問題,及早治療,避免發(fā)生口腔疾病,確保產婦及嬰兒的身心健康。

點擊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友情鏈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