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歲暮歸南山范文

歲暮歸南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歲暮歸南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歲暮歸南山范文

二、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

三、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翖壖病冻笈珒骸┥降乐斜凇?/p>

四、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w令畤《清平樂·春風依舊》

五、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蘭性德《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六、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七、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尥俊洞合Α?/p>

八、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纭短ど小ぷ糟鏂|來》

九、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谠兜橇莩菢羌恼耐》膺B四州》

十、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瞽Z《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十一、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獎⒎狡健洞涸埂?/p>

十二、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十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钋逭铡段淞甏骸ご和怼?/p>

十四、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冻纱蟆端臅r田園雜興·其

十五、十年花骨東風淚,幾點螺香素壁塵?!愤_祖《鷓鴣天·搭柳欄干倚佇頻》

十六、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櫜省断嘁姎g·秋風吹到江村》

十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瘏ⅰ斗耆刖┦埂?/p>

十八、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獜埧删谩墩酃鹆睢ぞ湃铡?/p>

十九、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S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二十、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馈兜麘倩ā幸形秋L細細》

二十一、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武則天《如意娘》

二十二、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拙右住洞涸~》

二十三、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畎住端陀讶恕?/p>

二十四、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二十五、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杜甫《哀江頭》

二十六、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焓缯妗兜麘倩āに痛骸?/p>

二十七、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獏侨凇锻局幸娦踊ā?/p>

二十八、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畲孥谩度鐗袅睢ぴ缣以瓷疃础?/p>

二十九、戚姬髡發(fā)入舂市,萬古共悲辛?!畎住吨猩饺孀渔琛?/p>

三十、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谥t《立春日感懷》

三十一、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獎㈤L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三十二、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三十三、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S景仁《別老母》

三十四、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懹巍垛O頭鳳·紅酥手》

三十五、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虾迫弧?a href="http://saumg.com/haowen/124154.html" target="_blank">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

三十六、風急桃花也似愁,點點飛紅雨?!缁蕖冻爝b過清江引·有意送春歸》

三十七、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鸥Α堕w夜》

三十八、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獜埢菅浴断嘁姎g·年年負卻花期》

三十九、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四十、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朵较场らT隔花深夢舊游》

四十一、形影忽不見,翩翩?zhèn)倚摹!苤病峨s詩六首·其

四十二、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鸥Α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p>

四十三、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獜埣墩鲖D怨》

四十四、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哌m《別董大二首》

四十五、飲酒莫辭醉,醉多適不愁?!哌m《淇上送韋司倉往滑臺》

四十六、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懹巍肚镆箤猿龌h門迎涼有感》

四十七、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K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四十八、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钌屉[《錦瑟》

第2篇:歲暮歸南山范文

――這一句詩斷送了孟浩然的政治前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辈豢鋸埖卣f,這首《春曉》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靜夜思》是唐詩五言絕句中的絕對精品,中國人不知道這首詩的人大概很少,它的作者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以善寫山水田園詩著名,在40歲之前,他一直過著隱士的生活,似乎是一個無心于功名的高潔之士。其實,孟浩然選擇當隱士是想走“終南捷徑”。隱士十多年,詩名早已天下皆知,但始終沒有接到朝廷要他當官的詔書,于是就坐不住了,畢竟已人到中年。于是孟浩然便主動告別隱士生活,從襄樊老家不遠千里跑到都城長安,主動接近政治中心。孟浩然的確很有才氣,也很會做人,到長安后很快就打開了局面,京城文人競相與之結交,其中就有宰相張九齡和著名詩人王維,再加上“詩仙”李白對其的高度評價:“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一時之間,京城中盛傳孟浩然的大名。

故事就這樣發(fā)生了。

有一天,供職翰林院的王維邀請孟浩然聊天,兩人正聊得興起,唐玄宗突然到來。孟浩然惶急之下,一頭鉆到了王維的床底下。唐玄宗進來發(fā)現(xiàn)王維的表情不太對勁,便問王維是怎么回事。王維趕緊把孟浩然拉了出來參見皇上。當?shù)弥@個從床底下狼狽不堪地爬出來的人就是孟浩然時,唐玄宗不驚反喜,說道:“這段時間,長安城都在討論這個人,大臣中也多有贊譽,說此人的詩名如何如何厲害。我早就想見見他了,為什么要躲起來呢?”閑聊了一會后,唐玄宗讓孟浩然朗誦他較為得意的詩作。

決定自己前途的關鍵時刻就這樣來臨了,孟浩然又是興奮又是緊張。仔細想了想,他選擇了自己那首寓意深刻的《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這首詩本來沒有什么“政治問題”,抒發(fā)的是作者對仕途失意的感慨,作者酸溜溜的心情以及對仕途的渴望躍然紙上。哪知卻弄巧成拙,孟浩然入仕做官的美好愿望就在快要實現(xiàn)的時候被這首詩在瞬息之間給扼殺了。當唐玄宗聽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二句時,拂袖而起,冷冷說道:“你孟浩然幾十年不來趕考,反而怪朕棄之不用,這是何道理?”孟浩然一下子給嚇蒙了,忘了辯解,只是撲通跪倒,不住地叩頭謝罪。但事情已無可挽回,唐玄宗沒有再給孟浩然任何機會,后人都為孟浩然感到惋惜。

聰明一世,糊涂一時,說到底還是孟浩然的政治覺悟不高,對個中微妙的地方沒有感覺。這一次打擊使他心灰意懶,再次隱遁山林,在詩中去發(fā)泄自己的抑郁和憤懣了。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一句牢騷決定了柳永一生的命運

再來看另一個大才子柳永的政治命運。宋朝大詞人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為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其父為南唐工部尚書柳宜,為官宦書香世家。柳永自幼聰慧過人,有神童之稱,與兄三復、三接并有文名,時稱“柳氏三絕”。

風流倜儻的大才子,屢試不中的窮書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沒秦樓楚館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詞”的專業(yè)詞人,浪跡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樓們的偶像,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宋代詞壇上首屈一指的大師――這些都是對柳永的評價。

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柳永赴京城趕考,結果名落孫山。年輕的柳永對這個挫折沒有放在心上,他在詞中寫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二次開科他又沒有考上。這一次的柳永寫下了那首有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要知道,當時柳永的名氣已經很大了,一旦有新作問世,便會很快傳唱開來。沒過多久,柳永的這首《鶴沖天》就開始風行京城,當時的皇帝宋仁宗也聽到了。本來仁宗皇帝還挺喜歡柳永的詞作的,《后山詩話》載:“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钡?喜歡歸喜歡,政治大局卻不能不考慮,柳永混跡勾欄的行徑是不能被主流讀書人所認同的,作為最高領導的皇帝更不能倡導鼓勵這種風氣,而且這首詞中的一句引起了皇帝的不舒服――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你柳永真的就看不起朝廷給你的名利嗎?

仁宗十七年(公元1034年),經過一番刻苦攻讀的柳永再次參加科考,終于金榜題名得中進士。柳永非常高興,以為自己終于修成正果了。哪知當仁宗皇帝在榜單上看到柳永的大名時,又想起他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心里一陣冷笑,大筆一勾,抹掉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注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無論是哪種說法,結果是一樣的,柳永從此幾乎與仕途無緣,他調侃自己說:“奉旨填詞柳三變”。后悔萬分而又無力改變的柳永索性“玩世不恭”地扛著“奉旨填詞”的御批招牌,從此終日出入歌館妓樓,更深地扎入到小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直到柳永50歲左右,他才混得一小官――屯田員外郎。因此也有許多人稱他為“柳屯田”。

正因為這番失意,使柳永在詞壇上獲得了更大的成就,給我們后人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如他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等就是很好的例證。落魄潦倒的柳永一生未娶,死時毫無家產。據(jù)記載,他死后,眾自發(fā)捐獻錢財為其送葬。出殯之日,“但見一片縞素,滿城妓家無人不到,哀聲震地”。每年清明,諸名妓不約而同,各備祭禮,為柳永上墳,時人謂之“吊柳會”,也叫上“風流?!?并漸漸形成一種風俗,沒有入“吊柳會”、上“風流?!闭?甚至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這種風俗一直持續(xù)到宋室南渡。后人有詩題柳永墓云:

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

第3篇:歲暮歸南山范文

    唐長安城是唐朝的國都①,是唐長安文化的重要載體與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唐朝國家意志的象征,長安城是唐代審美理想物化形態(tài)的典范,也是唐詩創(chuàng)作重要的人文環(huán)境。唐詩不僅承載著長安城的建筑思想與審美文化,也是不斷充實、拓展長安城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正是在承載與拓展的過程中,在與周邊文化地理環(huán)境、都城建筑群體的交流互動中,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日益成熟,詩歌的審美文化內涵日趨豐富,并呈現(xiàn)出豐富多元的審美形態(tài)與審美境界。

    【關鍵詞】 文化地理 長安城 唐詩 審美 境界

    唐長安城是唐代建筑藝術的美學典范。作為唐代詩歌的重要表現(xiàn)題材,長安城建筑對于唐詩審美與文化內涵的豐富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具體而言,關中地區(qū)的地理形勝,長安城的宮城、皇城、外郭城之建筑格局以及內在的建筑語言,長安城與終南山的關系等,都是促使唐詩審美與文化內涵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同時,唐代詩歌對唐長安城以及關中地區(qū)的抒寫歌詠,也不斷豐富、深化著長安城乃至長安文化的整體內涵,并因此成為唐長安城建筑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推動長安城建筑美學走向延伸與發(fā)展。

    一、長安城的文化地理內涵與

    唐詩審美理想的表達

    杜甫詩云:“秦中自古帝王州?!?《秋興》之六,《全唐詩》卷二三〇)②隋唐以前,曾有十一個王朝先后在關中立都③,這里是所謂“世統(tǒng)屢更,累起相襲,神靈所儲”的“帝王之宅”④。鄭樵《通志略·都邑略第一·都邑序》稱:“建邦設都,皆憑險阻。山川者,天之險阻也。城池者,人之險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以為固?!雹蓐P中地區(qū)南背秦嶺,北對北山,又有潼關諸塞環(huán)繞周邊,“潏滈經其南,涇渭繞其后,灞浐界其左,灃澇合其右”⑥;“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⑦。這樣的自然地理形勢,在古代地緣政治角逐中具有明顯的軍事優(yōu)勢。

    不僅如此,關中地區(qū)還便于繁衍民生,養(yǎng)殖五谷,具有突出的經濟地理優(yōu)勢,所謂:“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河渭漕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雹嗑臀⒂^地理環(huán)境而言,關中地區(qū)也非常適宜建造都城。關中平原由北而南大體分為三個地理單元:第一個從渭濱至龍首原,第二個從龍首原至少陵原,第三個從少陵原至秦嶺。第一與第三單元均不利于建造都城⑨。第二單元東西近20公里,南北10余公里,高坡洼地交錯且略有起伏,呈現(xiàn)出波瀾壯闊又回旋變換的地理風貌,都城設計者有可能在平塬坡谷間尋求最大限度的拓展與縱深——唐長安城廣大的面積已充分地詮釋了這一特點⑩。

    可見,唐長安城所處關中地區(qū),具有兩個突出的地理特點:一是雄奇險峻,易守難攻;二是險峻中尚有開闊肥沃的平原地帶。前者以軍事地理優(yōu)勢呈現(xiàn)君臨天下的雄健壯美,后者以經濟地理優(yōu)勢呈現(xiàn)養(yǎng)育蒼生的舒展優(yōu)美。它們與關中建都歷史構成唐長安城獨特的文化地理內涵,對唐詩審美形態(tài)與審美境界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唐太宗寫道:“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余。連甍遙接漢,飛觀迥凌虛。云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帝京篇》十首其一,《全唐詩》卷一)表面來看,它似乎是南朝張正見《帝王所居篇》的余緒。然而,歷仕梁、陳的張正見不可能見識京洛都城的現(xiàn)實景象與氣象?!兜弁跛悠芬揽總鹘y(tǒng)的語匯、陳舊的意象組織京都詩賦題材,但其創(chuàng)作動力依然未脫宮體詩的窠臼?!兜劬┢穭t不同,統(tǒng)領它的不再是魏晉、南朝以來陳陳相因的宮廷詠物習氣,而是新興王朝嶄新的政治觀、歷史觀與文藝觀:“追蹤百王之末,馳心千載之下,慷慨懷古,想彼哲人,庶以堯舜之風,蕩秦漢之弊,用咸英之曲,變爛漫之音……故述帝京篇,以名雅志云爾?!?《帝京篇·序》,《全唐詩》卷一)

    顯然,真正主宰、驅動《帝京篇》內在激情的并不是《帝王所居篇》這一類作品,而是漫游豐鎬的慷慨情懷,馳心堯舜的哲思雅志。詩中的長安城不僅是太宗“萬機之暇,游息藝文”,“觀列代之皇王,考當時之行事”(《帝京篇·序》)的立足點、出發(fā)點,也是實踐“觀文教于六經,閱武功于七德”(《帝京篇·序》)的政治舞臺。因此,《帝京篇》所呈現(xiàn)的是秦川函谷的雄奇地貌、帝宅皇居的壯美景觀與文治武功的理想情懷匯聚而成的英雄主義崇高感。這與其說是美的境界,倒不如說是善的光輝,是借助長安城的地理、建筑形勝,對唐朝政教文治思想的闡發(fā)與表達。

    與太宗詩中的雄奇壯美相比,唐玄宗與賀知章的詩作形成一種強烈的美學對照與和諧補充:“太華見重巖,終南分疊嶂。郊原紛綺錯,參差多異狀?!?唐玄宗《春臺望》,《全唐詩》卷三)“神皋類觀賞,帝里如懸鏡。繚繞八川浮,迢峣雙闕映。”(賀知章《奉和御制春臺望》,《全唐詩》卷一一二)它們無意表現(xiàn)山川田園的純美意境,而是再現(xiàn)沃野良田的豐饒富足。它喚起我們對關中平原遼遠開闊的審美想象,但驅動想象的并不是孤芳自賞的隱士情懷,而是孕育蒼生萬物的生命力與創(chuàng)造力,是殷實豐厚的關中土地??梢?關中平原之美的基礎在于養(yǎng)育之善,它與太宗詩的政教之善相呼應,形成關中文化地理風貌的另一類審美形態(tài)。

    如果說唐太宗、玄宗、賀知章等人更多是借助長安表達政治家的德政、善政理想,那么,盧照鄰與駱賓王的全景式描述則更加細致深入,也更富于文學與審美的氣質:“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盧照鄰《長安古意》,《全唐詩》卷四一)“皇居帝里殽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駱賓王《帝京篇》,《全唐詩》卷七七)這兩首詩最大的特點在于:以長安城地理環(huán)境以及建筑格局為間架結構,以長安城的宮廷、市井風情為主要內容,以長安城的榮枯興衰為基本格調,表現(xiàn)出有別于傳統(tǒng)都城題材的新的審美態(tài)度與審美理想:它是一種活潑新鮮的生活,一種真實健朗的情感,一種盛衰無常的警覺與幻滅。詩中確實還有宮體詩的殘影,但盧、駱的創(chuàng)作畢竟完成了“一個破天荒的大轉變。一手挽住衰老了的頹廢,教給他如何回到健全的欲望;一手又指給他欲望的幻滅?!?/p>

    長安城顯然是表達這情感、欲望與幻滅的典型意象。在初唐人眼中,魏晉南北朝的漫長歷史似乎都可透過長安城的古今興衰表現(xiàn)出來。盧、駱詩中的長安城是見證歷史文化命運的傳統(tǒng)意象,它蓬勃的氣象與格局也是唐士人突破門閥壟斷、積極參預政治的美學象征。詩人一面沉醉于富艷景象,一面嘆息貴賤無常;一面渴望融入貴戚行列,一面又要求人格的獨立。這種兩難的境地導致結尾轉向對都城生活的質疑甚至否定。但全詩的主題并不是患得患失的隱憂,而是長安城的壯大、繁華以及詩人對這一切的獨立思考。它的本質是“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所以,“即使是享樂、頹廢、憂郁、悲傷,也仍然閃灼著青春、自由和歡樂”。他代表著上升中的世俗士人階層的態(tài)度與理想。因此,盧、駱的詩作不僅是唐太宗《帝京篇》的延伸與擴展,也是唐朝時代精神的文學象征。而唐長安城建筑的新基址、新格局、新觀念便是支撐這時代精神的文化地理因素。

    二、長安城的整體布局與唐詩的多元審美形態(tài)

    關中地理形勝的特點是高峻中有開闊的伸展,唐長安城也因此顯示出不同于前代都城的布局特點。

    《類編長安志》卷二《京城·城制度》載:“(隋文帝)自開皇二年六月十八日,始詔規(guī)建制度。三年正月十五日,又詔用其月十八日移入新邑。所司依式先筑宮城,次筑皇城,亦曰子城,次筑外郭城?!薄毒┏恰ぴ僦┱壮恰份d:“詔宇文愷,則建大興城,先修宮城,以安帝居,次筑子城,以安百官,置臺、省、寺、衛(wèi),不與民同居,又筑外郭京城一百一十坊兩市,以處百姓。”長安城按照宮城—皇城—外郭城順序依次建造,宮城位于全城正北,皇城在宮城之南,外郭城則以皇城為中心向東西南三面展開。

    對于宮城居郭之西而市在郭北的傳統(tǒng)都城制度而言,坐北朝南的格局是個重大突破。它使宮城雄踞龍首原高坡,造成獨尊全城的氣勢。它符合天子據(jù)北而立,面南而治的儒家禮治思想,也是朝廷舉行元旦大朝會的實際需要。長安城還一改“城”、“郭”混居的舊制,在宮城之南專建皇城設置行政衙署,并大大擴展外郭城面積,明確宮城、皇城、外郭城的界限與職能,形成北擁宮城,南臨皇城,以南北向中軸線為準東西對稱的棋盤式整體格局。作為唐詩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基地與人文環(huán)境之一,唐長安城的建筑布局影響著唐代詩歌的藝術結構與審美形態(tài)。如袁朗所作《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以下簡稱《望京邑》):

    二華連陌塞,九隴統(tǒng)金方。奧區(qū)稱富貴,重險擅雄強……

    神皋多瑞跡,列代有興王。我后膺靈命,爰求宅茲土……

    帝城何郁郁,佳氣乃蔥蔥……復道東西合,交衢南北通。

    萬國朝前殿,群公議宣室……鳴佩含早風,華蟬曜朝日……

    端拱肅巖廊,思賢聽琴瑟。逶迤萬雉列,隱軫千閭布……

    處處歌鐘鳴,喧闐車馬度。日落長楸間,含情兩相顧。(《全唐詩》卷三)

    袁朗家族本為江左世胄,陳亡而徙居關中?!锻┮亍烽_篇借關中的雄強形勝稱譽此地帝業(yè)隆興,進而形容宮城佳氣蔥籠。從“萬國朝前殿”開始,全詩重心由宮城推向皇城,渲染君臣議政的端莊肅穆。從“逶迤萬雉列”以下數(shù)句則從皇城推向外郭城,展開活躍的市井生活畫卷。

    與唐太宗、盧、駱的《帝京篇》相比,《望京邑》具有獨特的審美與文化內涵:(一)它以宮城—皇城—外郭城建筑格局作為構思全詩的框架,呈現(xiàn)出逐層推進、漸次開闊、錯落有致的藝術結構。如果說長安城是一首凝固的詩,那么《望京邑》則是由長安城的建筑語言建造的詩化長安城;(二)作者依據(jù)宮城、皇城、外郭城的方位、功能,依次描繪其建筑風貌及人文內涵,從而在整首詩中營造出多層次的審美形態(tài),呈現(xiàn)出豐富的審美境界;(三)它借助唐代真實之長安而非陳舊的都城題材,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審美空間,其語言、意象雖然還殘留著宮體詩的氣息,但它的藝術結構、審美趣味卻代表著時代的美學理想。

    類似藝術結構與審美境界的詩還有不少。如:“四郊秦漢國,八水帝王都。閶闔雄里,城闕壯規(guī)模?!?李顯《登驪山高頂寓目》,《全唐詩》卷二)“秦地平如掌,層城入云漢。樓閣九衢春,車馬千門旦?!?沈佺期《長安道》,《全唐詩》卷九五)等等。它們的共同特點在于:由宮城高峻的龍首地勢起筆,接著渲染皇居帝宅的壯美,再由皇城推及遼遠的外郭城與郊野,由此形成一個開闊而整飭的審美空間——雄闊的地貌,錯落的層城,尊貴的君臣,歡樂的百姓,它們表現(xiàn)出政治的和諧秩序,長安的和諧建筑,詩歌的和諧美感,其核心則在于一種新的社會秩序的形成與和諧。

    宮城是長安城的核心,皇城則是僅次于宮城的第二重城。它北仰宮城,南俯外郭,是百官理政的中央衙署。其建筑格局不僅便于拱衛(wèi)宮城,也便于君臣處理政務。

    皇城與百官關系如此密切,自然也成為詩人歌詠的對象。岑參《和刑部成員外秋夜寓直寄臺省知己》云:“列宿光三署,仙郎直五霄……長樂鐘應近,明光漏不遙……筆為題詩點,燈緣起草挑……微才喜同舍,何幸忽聞《韶》?!?《全唐詩》卷二〇一)按《唐兩京城坊考》,刑部署在皇城承天門街之東,第四橫街之北,尚書省都堂西面第二行。岑詩首二句敘省中寓直,又二句言刑部迫近宮城。玩其詩意乃稱譽圣上體恤禮遇郎官?!肮P為”二句描述郎官的日常工作生活,最后二句表達幸蒙擢拔、忝列朝官的圓滿心態(tài)。全詩語調平靜,詩境祥和,透露出恭順謹肅的生活氣息。

    再如蘇颋《奉和崔尚書贈大理陸卿鴻臚劉卿見示之作》(《全唐詩》卷七四),詩云:“省中何赫奕,庭際滿芳菲?!敝咐舨克鶎僦袝∥挥诨食堑谌龣M街南承天門街東。吏部官署位于尚書省都堂以東,大理寺官署位于皇城第四橫街北,故次二句云:“吏部端清鑒,丞郎肅紫機?!兵櫯F寺位于皇城以南朱雀門內,綠槐蔥蘢,故又二句云:“北寺鄰玄闕,南城寫翠微?!比娙诶舨?、大理、鴻臚三官署之功能、方位于典麗平和的詩情中,達到“參差交隱見,仿佛接光輝”的美學效果,并傳達出“賓序嘗柔德,刑孚已霽威”的德刑兼用之儒家治國理念。

    這一類詩語言典雅精致,布局井然有序,情感平穩(wěn)祥和。這與詩人的郎官府吏身份,與皇城的職能、環(huán)境,與其官舍整飭、外鄰宮城的布局有關,同時又是規(guī)范的政治生活反映:“朝日……御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呼,促百官就班,文武列于兩觀……百官班于殿庭左右,巡使二人分蒞于鐘鼓樓下,先一品班,次二品班,次三品班,次四品班,次五品班……朝罷,皇帝步入東序門,然后放仗?!?/p>

    繁縟隆重的早朝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政治情感的重要寄托:“肅肅皆鹓鷺,濟濟盛簪紳?!?顏師古《奉和正日臨朝》,《全唐詩》卷三〇)“逾沙紛在列,執(zhí)玉儼相趨?!?岑文本《奉和正日臨朝》,《全唐詩》卷三三)“輝輝睹明圣,濟濟行俊賢。”(韋應物《觀早朝》,《全唐詩》卷一九二)這里展開了另一個美的天地,一種祥和、秩序的氛圍,它傳遞出農業(yè)文明安寧、穩(wěn)健的生活節(jié)奏與韻律,反映了唐士人飽滿安謐的社會心態(tài)。它與皇城肅穆整飭的建筑語言相輔相成,形成一種端莊、典麗的詩美境界。

    就是這同一類詩題,也會呈現(xiàn)出多元的美學風貌:“萬國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祖席傾三省,褰帷向九州。”(王維《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全唐詩》卷一二七)“百靈侍軒后,萬國會涂山……聲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魏徵《奉和正日臨朝應詔》,《全唐詩》卷三一)與剛才的祥和端莊不同,這里洋溢著萬國朝宗的驕傲與壯美。其實,虔誠熱烈的禮拜與謹肅恭順的寓直本來就是唐長安政治生活的兩個側面,祥和精巧與恢弘灑脫本來也是皇城建筑美學的兩種風貌,它們統(tǒng)一在豐富多元的長安文化中,成為支撐唐詩多元審美形態(tài)與情感個性的人文內涵。

    需要指出的是,宮城、皇城建筑美學對唐詩的諸多影響,與唐長安城的建筑理念有直接關系。如前所述,關中地區(qū)高坡與洼地交錯起伏,其中橫亙著東西走向的六條高坡。如何處置這六條高坡并突出宮城、皇城的位置,成為建造長安城的一大難題。宇文愷解決難題的理論工具便是《周易》乾卦理論?!对涂たh圖志》卷一《關內道》載,“隋氏營都,宇文愷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條高坡,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宮殿,以當?shù)弁踔?九三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shù),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及興善寺以鎮(zhèn)之?!庇钗膼饘⒘鶙l高坡看作上天設在長安城基址的六條乾卦爻辭,每條高坡上的建筑都能在乾卦中獲得理論解釋與歸宿。

    《周易·上經·乾卦》云:“……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鼻粤车谋举|在于演示天道人事的盛衰規(guī)律。將六爻比作六條巨龍,象征乾卦在變化中孕育飛龍翔天的強健力量,而這正是隋初帝王君臨天下的精神寫照,也是隋文帝君臣營造大興城的真實意圖。宇文愷以乾卦作為隋大興城營構的理論基點,用意可謂深遠。

    宮城是長安城的核心。既然“九二”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周易·上經·乾卦》)象征真龍?zhí)熳拥某霈F(xiàn),宮城就該建在“九二”高坡即龍首原的最高處。政府衙署是行政中心,應建在緊鄰“九二”高坡的“九三”高坡上:“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薄昂沃^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周易·上經·乾卦》)這爻辭是對忠肅輔政之百官的最佳描述,而百官寓直皇城的恭順氛圍,早朝、寓直詩的秩序與規(guī)范之美,也正是通過“九三”爻辭的深層內涵獲得了與長安城建筑文化內在的聯(lián)系。

    三、長安城的建筑美學與

    唐詩勝景的形成

    宮城、皇城是唐長安城的核心,外郭城則是長安城的主體,是百姓的生活區(qū)域。它的建筑布局有兩個特點:(一)由于處在開闊舒緩的小平原,因而得以建成寬敞整齊對稱的街衢里坊,展現(xiàn)出寬闊和諧的審美景觀;(二)由于坡地起伏造成局部地理環(huán)境不和諧,需要修整改造部分洼地、高坡,使長安外郭城的整體布局趨于和諧完善。

    宋人呂大防說:“隋氏設都,雖不能盡循先王之法,然畦分棋布,閭巷皆中繩墨……亦一代精制也?!遍L安外郭城共有東西向十四條大街,南北向十一條大街,它們筆直寬敞,彼此平行又相互交錯,將外郭城劃分為一百余坊,呈現(xiàn)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詩》,《全唐詩》卷四四八)的網狀建筑布局。坊里則是封閉式方形布局,四周環(huán)筑坊墻,這固然有“逋亡奸偽,無所容足”的安全實用功能;同時,環(huán)環(huán)套筑、往復相連的坊墻與平直如弦的宮墻、街衢,也營造出穩(wěn)固簡約、單純明快的美感氛圍。人們在方正如一的宮墻、城墻、坊墻、街衢中行走,整齊、反復的節(jié)奏、韻律傳遞著強烈的秩序感、歸屬感與崇高感。大一統(tǒng)王朝的政治意志,大唐長安的審美理想,都在外郭城這平整、開闊、簡明的布局里得到了盡情的發(fā)揮:“南陌北堂連百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盧照鄰《長安古意》),《全唐詩》卷四一)“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復道斜通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駱賓王《帝京篇》,《全唐詩》卷七七)

    除了坊里街衢,名勝景區(qū)也是外郭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它們的設計更見出宇文愷的獨運匠心,也更能體會長安外郭城地理風貌與唐詩審美意境的微妙關系。曲江池是唐長安城的風景名勝,造就了不少的名篇佳句。如:“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曲江對酒》,《全唐詩》卷二二五)“更到無花最深處,玉樓金殿影參差”(盧綸《曲江春望》,《全唐詩》卷二七九)等等。其實,曲江最初并非名勝,只是經由宇文愷的精心設計,始得大放異彩。前文曾述,宇文愷巧妙利用高坡地形,突出宮城、皇城位置,并使局部建筑之間和諧統(tǒng)一。高坡的設計如是,坡間洼地也需精心規(guī)劃方能化丑為美。曲江本是少陵原上的洼地,好似高坡上的疤痕。宇文愷“以其地在京城東南隅,地高不便,故闕此地,不為居人坊巷,而鑿之為池,以厭勝之”,因地制宜開鑿成人工湖供百姓游覽。從玄宗開元年起,朝廷不斷擴建曲江池,以致“四岸皆有行宮臺殿,百司廨署”,“曲江亭子,安史未亂前,諸司皆列于岸滸……進士關宴,常寄其間”。

    在洼地修筑樓閣固然有助于宴游觀賞,同時對凹陷地區(qū)也是一種地理補償,并借此達到長安城整體和諧的美學效果——這正是宇文愷設計長安城的一個重要建筑美學原則:“宇文愷以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地勢微下,乃奏于此建木浮圖?!币倭⒃陂L安西南低洼處的木塔,與周邊的高大建筑競麗爭輝,彌補了地形上的缺陷,也給詩人俯瞰渭川南山提供了嶄新的審美視角:“半空躋寶塔,晴望盡京華。竹繞渭川遍,山連上苑斜?!?孟浩然《登總持寺浮圖》,《全唐詩》卷一六〇)“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岑參《登總持閣》,《全唐詩》卷二〇〇)

    其實,即便同樣是高坡,設計的原則也不盡相同?!熬盼濉备咂聵酚卧m然高于“九二”高坡龍首原,卻無緣成為宮城、皇城基址,只能化為長安城的一道風景。因為按照宇文愷的設計理論,樂游原這條高坡對應《周易》乾卦中“九五:飛龍在天”的卦辭:“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及興善寺以鎮(zhèn)之。”于是,宇文愷索性因勢利導,將其供給京城士女游樂之用:“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指掌。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賞祓禊。”

    登上樂游原,詩人的目光馳騁開去,思接千載,神游萬境,將繁華的長安生活,莊嚴的皇城宮掖同悠遠深沉的秦漢故事融通一氣,使本來就渾厚爽豁的樂游原更加雄偉、壯闊:“高原出東城,郁郁見咸陽。上有千載事,乃自漢宣皇……歌吹喧萬井,車馬塞康莊?!?韋應物《登樂游廟作》,《全唐詩》卷一九二)這雄渾健舉的詩風,固然得益于健朗的時代風會,而樂游原高屋建瓴的地理形勝也是催化詩心、詩風生成的重要因素。

    樂游原還有另一番卓犖不群的氣象。在《青龍寺曇璧上人兄院集》中,王維寫道:“眇眇孤煙起,芊芊遠樹齊……眼界今無染,心空安可迷?!?《全唐詩》卷一二七)與宏闊的《登樂游廟作》相比,這里彌漫著超然達觀的散淡清妙。也許由于樂游原偏處東南一隅,遠離宮苑且多有寺觀,此地的坊里宅院也便擁有了超逸清遠的氣質:“不覓他人愛,惟將自性便。等閑栽樹木,隨分占風煙……跡慕青門隱,名慚紫禁仙?!?白居易《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全唐詩》卷四四二)這是“窮則獨善其身”的典型表白,其中不免有“省史嫌坊遠”、“鬢發(fā)各蒼然”的落寞無奈,但在遠離宮苑、百司的新昌坊,這樣的表白似乎更凸顯了中唐士人行藏出處的兩難境遇。沉默的新昌新居不僅因此浸染了濃厚的人文情懷,也成為詩人表達思緒最適宜的地理語境,并進而促使這表達更具有思想的深度與審美的感染力。曲江池與樂游原,由長安城的地理缺陷而成為長安城與唐詩中的勝景,進而成為長安城自然地理、人文景觀與詩美境界和諧交融的代表。在這一轉化的歷程中,曲江池與樂游原不斷走向人文意義的縱深,唐詩清新健朗的美學風神便借由江山之助力逐漸得以形成。

    四、唐詩的都城意象與長安城文化內涵的拓展

    詩歌藝術與表現(xiàn)對象的關系不是單向度的。地理形勝與建筑格局影響著詩美境界的生成,而詩歌創(chuàng)作一經完成,作為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文學作品,唐詩也必將影響到長安城審美、文化內涵的拓展與深化。比如,唐詩對長安城歷史文化的多元表現(xiàn),就形成了多層次的詩歌美學風貌——這里有天人相應的宇宙境界:“憑崖望咸陽,宮闕羅北極?!?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全唐詩》卷一)有萬方樂奏的神圣朝歌:“酆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宋若憲《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全唐詩》卷七)有天子蒙恩的傲然榮耀:“歸來入咸陽,談笑皆王公?!?李白《東武吟》,《全唐詩》卷一)有旌旆逶迤的浩蕩軍威:“隴路起豐鎬,關云隨旆旌?!?儲光羲《哥舒大夫頌德》,《全唐詩》卷一三七)也有瀟灑健朗的游俠氣質:“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王維《少年行》其一,《全唐詩》卷一二八)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交叉、并列甚至替代使用豐鎬、咸陽、長安等都城意象。這些意象有時代表唐都長安,有時并不確指某一座具體的都城,而是借用這些歷史跨度很大的都城意象表達一種帝都與帝王的氣象。事實上,周之豐鎬、秦之咸陽,漢唐長安四座都城及其周邊區(qū)域,歷經數(shù)千年的積淀,已經形成了一個以關中地域文化為基礎,以都城文化為核心的傳統(tǒng)內涵深厚的古都文化圈。帝都與帝王氣象其實就是這個文化圈所特有的文化個性。

    但我們發(fā)現(xiàn),精確的史學、地理學概念有時很難表達人們對帝都、帝王氣象的細微體驗,更難以替代詩歌藝術在情感深處引發(fā)的歷史共鳴。這種共鳴也許很難再現(xiàn)歷史的細節(jié),卻足以激發(fā)人們對帝都與帝王氣象的歷史情懷。的確,在唐詩的召喚下,人們更容易將關中長安雄渾的地貌、雄偉的建筑、深邃的歷史與自己的人生、情感、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聯(lián)系并不強調人地關系的科學性,而更關注人與自然、建筑的思想共鳴與情感交流,它所點燃的恰恰是冷靜的史學、地理學難以觸及的審美空間,這也正是唐詩扮演的角色。在詩人的抒情歌詠中,長安城的歷史傳統(tǒng)被賦予濃厚的審美意味,宏偉堅實的建筑在詩美的創(chuàng)造中展現(xiàn)豐厚的人文內涵,這就是唐詩吟詠長安城的美學意義。

    事實上,唐代詩人正是借助“北闕”、“南山”等詩歌意象,在長安城與終南山之間構筑起一座更遼闊的“長安城”,并在這個更豐富的審美空間中完成對長安城的美學闡釋。唐詩中的“北闕”、“南山”意象有多種內涵。在“北闕千門外,南山午谷西”(杜牧《朱坡》,《全唐詩》卷五二一)中,“北闕”指拱衛(wèi)大明宮含元殿的翔鸞、棲鳳二闕,南山指終南山脈。“北闕南山是故鄉(xiāng),兩枝仙桂一時芳?!?杜牧《贈終南蘭若僧》,《全唐詩》卷五二四)則將這對意象組合成一個詞組,作為長安乃至唐王朝的代名詞。在多數(shù)詩中,“北闕”、“南山”用不同的意象形式象征君臣之間的復雜關系:“北闕臨仙檻,南山送壽杯。”(趙彥昭《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同用開字》,《全唐詩》卷一〇三)“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全唐詩》卷一六〇)“丹殿據(jù)龍首,崔嵬對南山。寒生千門里,日照雙闕間?!?韋應物《觀早朝》,《全唐詩》卷一九二)在這里,翔鸞、棲鳳雙闕不再是拱衛(wèi)含元殿的臣屬建筑,而成為長安城的象征;終南山也不再是遙遠的風景,而是化作拱衛(wèi)長安城的“雙闕”:“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闕峨峨連翠云?!?沈佺期《從幸香山寺應制》,《全唐詩》卷九六)“飛閣極層臺,終南此路回。山形朝闕去,河勢抱關來?!?許渾《行次潼關題驛后軒》,《全唐詩》卷五二八)

    這些詩篇以浪漫的想象、開闊的視野將龍首北闕與連綿終南聯(lián)系在一起。它突破建筑構造的現(xiàn)實局限,將都城的外延一直擴展到終南山脈,使現(xiàn)實之長安城及其皇權意志從有限的人文建筑延伸向無限的自然時空,傳遞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建筑文化意旨。使人間皇權與自然天闕在詩歌的吟詠中聲息相通,從而使這座宏偉的“大長安城”躍然紙上——這是一座唐詩造就的長安城,一個唐詩開拓的新的審美空間,是現(xiàn)實長安城建筑美學、藝術審美的延伸與拓展。

    當然,詩人們對“大長安城”的審美想象與創(chuàng)造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根植于古代都城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中。在“大長安城”的文學創(chuàng)造中,“闕”的建筑文化內涵至為關鍵。作為一種拱衛(wèi)宮門的建筑形態(tài),闕本來源于帝王示禮布政的禮制,也與北朝漢人的塢堡生活有關。翔鸞、棲鳳雙闕因此具有禮教、軍事的雙重功能。它們通過飛廊與含元殿組成“凹”字結構,連同東西兩側的系列建筑群,將含元殿拱衛(wèi)在中心,造成一種高山仰止的瞻望視角,給拜謁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左翔鸞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環(huán)阿閣以周墀,象龍行之曲直。”(李華《含元殿賦》)

    這種闕樓拱衛(wèi)向心正殿的建筑格局遍布整個大明宮乃至長安城:中書省、門下省等行政衙署拱衛(wèi)朝向宣政殿;翰林院、學士院等議政衙署拱衛(wèi)朝向紫宸殿等中軸線建筑群;而外郭城則拱衛(wèi)朝向皇城,皇城拱衛(wèi)朝向宮城……其實,拱衛(wèi)向心的建筑語言也體現(xiàn)在整個關中地區(qū)。作為人文之闕內涵的延伸,“天成之闕”是古代都城建筑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始皇)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三輔黃圖·秦宮》載:“始皇廣具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絡樊川以為池?!边@些環(huán)繞宮城的龐大山系是宮城的天設之闕。它體現(xiàn)了古代都城依山面水的傳統(tǒng)格局,顯示出大一統(tǒng)王朝治達天人的恢弘氣魄。

    這正是唐代詩人借助詩歌之美創(chuàng)造“大長安城”的文化基礎,也是唐詩與長安城建筑相互默契的思想根源——通過“北闕”、“南山”意象,我們得以描述長安城及其地理環(huán)境的文化特征,得以揭示都城建筑與詩歌表現(xiàn)的象征意義;同時,唐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及其詩歌品質,又在與長安城建筑、地理格局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得以生成并不斷走向成熟。

    唐長安城建筑與唐代詩歌的關系,再次印證了一個古老而樸素的真理:藝術的審美與創(chuàng)造來源于對生活不斷的發(fā)現(xiàn)、提升當中。生活之所以能持續(xù)保持創(chuàng)新的活力與持久的魅力,就在于我們不斷給它注入新鮮的血液,這血液就是我們對生活、對未來的理想與希望。而文學創(chuàng)造及其審美意境不僅是滋養(yǎng)理想與希望的血液,也是我們所期待達到的永恒不朽的精神境界。關中、長安的歷史文化是豐富深化唐詩審美、文化內涵的重要因素,而唐詩對關中、長安歷史文化的再現(xiàn)、表現(xiàn)與詩化,也使關中、長安煥發(fā)更多的人文光彩、思想光輝與情感光華。關中與長安的歷史并不是從唐詩開始,但唐詩的介入,為關中、長安的歷史增添了新的內容,塑造了關中、長安新的歷史、新的形象。

    其實,關中、長安的文學塑造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周秦以來的豐鎬、咸陽早已成為歷史陳跡。秦漢以后文學中的豐鎬、咸陽,大多是建立在文獻與遺址基礎上的文學想象,所抒發(fā)的也多是歷史懷古的情緒。漢大賦對漢長安的描寫與歌頌,象征著新文學形式對關中、長安的當代塑造。但東漢以后的長安屢經戰(zhàn)亂,興廢無常,魏晉南北朝文學中的長安,早已退縮成陳陳相因的歷史符號,漢長安的雄風不復再現(xiàn)。

    唐詩中的長安則不同,如前所述,唐長安城在地理基址、建筑格局、設計思想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的理念與時代的精神。而長安文化發(fā)展到唐代,無論就其文化內涵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文化傳統(tǒng)的成熟與持久,都堪稱這一時期中國文明乃至東亞文明的代表與象征。唐詩在這一時期也逐漸走向成熟,成為《詩經》以來詩歌藝術最高的審美典范。唐詩與唐長安城,古代詩歌藝術與都城建筑藝術的集大成者,它們彼此交相輝映,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共同表現(xiàn)唐朝蓬勃的時代氣象,而文學藝術視野里的關中、長安,也就此開始了它全新的審美歷程與審美境界。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05AZW001)、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06JA75011-44004)、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06BaWY020)階段性成果。

    ①隋文帝在原漢長安城東南營造新都,名大興城。唐高祖李淵因隋之后,定都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唐長安城“因隋之舊,無所改創(chuàng)”(宋程大昌《雍錄》卷一《龍首山龍首原》,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21頁)。為行文方便統(tǒng)一稱作長安城。

    ②本文所引唐詩均出自清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

    ③關于長安建都朝代的數(shù)量,參看牛致功《關于西安建都的朝代問題》,載《陜西師大學報》1994年第1期。

    ④宋宋敏求:《長安志·原序》,《經訓堂叢書》本。

    ⑤宋鄭樵:《通志二十略》,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561頁。

    ⑥清畢沅:《關中勝跡圖志》卷三,《關中叢書》本。

    ⑦⑧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82頁,第2044頁,第256頁。

    ⑨第一單元為西漢長安建都故地,“經今將八百歲,水皆堿鹵,不甚宜人?!?唐·魏徵等《隋書·藝術列傳》,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766頁)第三單元面積小而海拔提升過陡,亦不宜建都。

    ⑩隋唐長安城總面積約84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都城。參見馬得志《唐代長安與洛陽》,載《考古》1982年第6期;張永祿《唐都長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20頁。

    (11)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卷二,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75頁。

    (12)聞一多:《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頁。

    (13)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頁。

    (14)(32)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0—44頁,第133頁。

    (15)《禮記·禮器第十》曰:“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薄睹献印とf章上》曰:“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p>

    (16)參見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193頁。

    (17)《長安志》卷七《唐皇城》載:“自兩漢以后,至于晉齊梁陳,并有人家在宮闕之間,隋文帝以為不便于民。于是皇城之內,惟列府寺,不使雜人居止。公私有便,風俗齊肅,實隋文新意也?!?/p>

    (18)長安外郭城面積74.6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積89%。隋唐統(tǒng)一后,各地士民移民京師,不得不擴展外郭城:“陳叔寶與其王公百司發(fā)建康,詣長安,大小在路,五百里累累不絕。帝命權分長安士民宅以俟之,內外修整,遣使迎勞?!?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鑒》卷一七七,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5516頁)本文所引長安城數(shù)據(jù)均采自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城發(fā)掘隊《唐代長安考古紀略》,載《考古》1963年第11期;宿白《唐長安城和洛陽城》,載《考古》1978年第6期;曹爾琴《唐代長安城的里坊》,載《人文雜志》1981年第2期;馬得志《唐長安興慶宮發(fā)掘記》,載《考古》1959年第10期等。

    (19)唐朝結束了南北的分裂與戰(zhàn)爭。南北朝的門閥望族開始走向沒落,科舉出身的庶族士人不斷突破貴族的壟斷,“一條充滿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更廣大的知識分子開放,等待著他們去開拓”(參見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頁)。

    (20)(34)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2頁,第79頁。

    (21)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儀衛(wèi)上》,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488—489頁。

    (22)關于六條高坡的數(shù)據(jù)、方位,參見曹爾琴《唐長安與黃土原的利用》,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增刊。

    (23)宇文愷,字安樂。隋建大興城,任營新都副監(jiān),“凡所規(guī)畫,皆出于愷”。參見《隋書·宇文愷傳》,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587頁。

    (24)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2頁。

    (25)《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14頁。

    (26(27))元李好文:《長安志圖》卷上,《經訓堂叢書》本。

    (28)宋程大昌:《雍錄》卷六《唐曲江》,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132頁。

    (29)參見新、舊《唐書·玄宗本紀》、《資治通鑒·唐紀》、《唐摭言》有關記載。

    (30)五代劉昫等:《舊唐書·文宗紀》,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61頁。

    (3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2頁。

    (33)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一《關內道》,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頁。樂游原地勢過高不便于居住。如有人居住,也不利于宮城與皇城的安全。

    (35)參見楊鴻年《隋唐兩京坊里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175、349頁。

    (36)《春秋左傳正義·昭公七年》,《十三經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59頁上。

    (37)晉崔豹:《古今注》卷上“都邑第二”,《四部叢刊》本。

    (38)參看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黃山書社1987年版,第130—145頁。

    (39)《資治通鑒》卷二〇二:“上御翔鸞閣,觀大脯,分音樂為東西朋。”(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6373頁)《舊唐書·肅宗紀》:“大閱諸軍于含元殿庭,上御棲鸞閣觀之。”(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51頁)

    (40)清徐松等編《全唐文》卷三一四,中華書局1983年影印本,第3186頁上。

    (42)陳直:《三輔黃圖校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頁。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