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七顆鉆石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不要讓課堂失去溫度
楊:李老師,您好。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童話是一種舉足輕重的教學文體,特別是在低段的教材中,占比例非常大,孩子們也非常喜歡讀童話故事??墒?,我執(zhí)教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七顆鉆石》,效果卻不太好,課堂沉悶,學生參與度極低。我設置了兩個主要訓練點:一個是理解第一自然段“干涸”“干枯”兩個詞語的意思并體會作者的用詞精準,另一個是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小女孩關愛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這兩個訓練點一個注重工具性一個注重人文性,也符合年段訓練重點,為什么教學效果不理想呢?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李:從年段目標來講,你的教學設計沒問題。但是,你忽略了一點:教學訓練點要凸顯文體特征。童話為兒童所喜愛,有很大的教學價值: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七顆鉆石》這篇童話課文精妙地運用了童話貫常的夸張表達手法和反復式描寫?!案珊浴薄案煽荨眱蓚€詞語夸大了這一次干旱的受災程度,這樣的夸張手法通過抓住兒童的同情心而吸引他們閱讀;水罐的一次一次變化神奇而美麗,很好地彰顯著童話的敘事魅力,帶給兒童閱讀的快樂。你一心實施年段訓練目標,任由童話色彩在字里行間流失,童話不再是孩子喜愛的童話,被教成了“做練習”和單純育德的冷漠機器,課堂失去了教學的溫度。
在低段的童話課文中
如何達成文體特色與識字教學的平衡
楊:看來,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強化文體意識??墒牵以诮虒W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夏夜多美》一課時,關注了童話文體特征,又陷入一個新的困惑: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占據(jù)了過多的教學時間,識字教學被弱化了。那么,在低段的童話課文中,我們應該怎樣處理,來達成文體特色與識字教學的平衡呢?
李:接地氣的實踐勝于高大全的立論。我們來看一段我們區(qū)馬春梅老師在全區(qū)教研活動中執(zhí)教的一段教學實錄,同樣是《夏夜多美》,她是怎樣讓文體特色與識字教學辨證統(tǒng)一起來的。
(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夏夜多美》一課中,要求會寫“她”“他”兩個生字。這兩個生字在前面已經認識過,本課文中再次出現(xiàn)。)
師:(課件出示帶有“她”“他”的兩個句子)請小朋友們思考:為什么寫睡蓮要用“她”?而寫小螞蟻要用“他”?
生:因為睡蓮是女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從課文里知道的。課文里小螞蟻叫睡蓮為“姑姑”。
師:睡蓮是一種植物,為什么小螞蟻要叫她“姑姑”呀?
生:(學生們一陣搔頭接耳)因為睡蓮長得很漂亮,又很溫柔,像一個阿姨。
師:(接過學生的話)――所以,寫這篇童話故事的作者就把睡蓮當做阿姨來寫,讓小螞蟻叫她為“姑姑”,并且用女字旁的“她”來稱呼。
(孩子們睜大新奇的眼睛,紛紛點頭。)
教師順勢追問:在童話故事里,作者經常都把植物、動物當人來寫,那為什么他寫小螞蟻又要用單人旁的“他”字來稱呼呢?是因為他長得不漂亮,性格又像男子漢嗎?
(孩子們有的點頭,有的搖頭,莫衷一是。于是,教師講起了螞蟻王國的奧秘,孩子聽著漸漸明白,出來覓食的螞蟻都是工蟻,性別是男孩子,所以作者要用單人旁的“他”。)
在這一段教學中,教師較好地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自然巧妙地傳遞了漢字的文化。在后面的語用訓練中,學生們都能準確地在各種語境中選用“他”“她”和“他們”“她們”。這一段設計充滿著童話趣味,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順勢而導,把識字教學的語用訓練落到了實處。
楊:真妙啊,漢字里也蘊藏著帶有文體特征的教學價值!
李:在童話故事里,不光生字里彰顯著童話趣味,還有不少生動活潑的詞句,也彰顯著童話魅力。比如,《酸的和甜的》中描寫葡萄的“一串”和“一串串”,描寫小猴子吃葡萄的“迫不及待”“大口大口”;《美麗的小路》中的第一自然段;《丑小鴨》里描寫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句子……這些語言現(xiàn)象有的用詞生動精準,有的語言流暢華美,很有學習和積累價值。教師解讀教材時,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挖掘出有價值的教學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起點,引導學生們去朗讀、抄寫、理解、積累。時時習,處處積,孩子們的儲備越來越豐富,審美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著力想象力生成
把課堂還給“語用”訓練
楊:童話教學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們該怎樣結合文體去培養(yǎng)呢?
李:優(yōu)秀的童話想象大膽新奇,同時,也有很多想象的留白處,給讀者進一步想象的空間。教師要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這些留白處,利用它們來挖掘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七顆鉆石》一課,水罐的四次變化中,第一次寫得比較詳細,而另外三次寫得比較簡略。那么,后面三次就給我們留足了想象的空間,也給教師提供了很好的補白語用訓練價值。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像寫第一次變化那樣,想象描寫后三次變化中,水罐的樣子、小姑娘的心理活動等等。這里,有一個問題我要提醒你,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時,經常要求學生的想象要新奇大膽,但新奇大膽并不等于憑空捏造。先要引導學生仿寫式想象,然后才獨立想象,最后才追求新奇大膽。只有經過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實質提升。
楊:這樣的設計既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又把課堂還給了“語用”訓練,這正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
關鍵詞:學生主體發(fā)展課堂教學評價以學論教
漢姆布林曾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鼓勵學生用一個長期的過程來形成一種有意義的、高效的學習風格;要通過教師對學生“牧師式”的關懷,體現(xiàn)一種對個體差異予以充分尊重的教育哲學理念。
審視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談論得更多的,卻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很少有教師能夠抽出時間來,真正地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成人之美——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在探究學生個體差異的過程中,我們更缺少了對“普適價值”(一種適用于所有人的一般行為規(guī)則)的不懈尋求,沒能做到教會學生學習。
而這恰恰是我自己在教學業(yè)務上毫無長進的關鍵:一位有著20多年教齡的語文老師,卻好像只有一年的教學經驗!
新課程標準高度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xiàn),將其視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xiàn),包括他們在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等方面的行為表現(xiàn)、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xiàn),即關注他們在課堂上怎樣學習: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思考、獲得結論等行為表現(xiàn),來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成敗。這樣的一種評價方式,既關注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也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
“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它強調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xiàn)的情緒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目標達成狀態(tài)為參考,來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備、教、批、輔、考、評,教師的一切教學設計、一切價值標準甚至教師的一切勞動,都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服務的。只有樹立“以學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觀,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以學論教”的“學”,一是指學生能否學得輕松,學得自主自由;二是指學生有沒有會學,有沒有學會?!耙詫W論教”的評價觀念,提倡課堂上主要讓學生自己學,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盡量少講,只講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學習的過程一般是先獨立學習,然后共同分析討論,最后師生協(xié)作共同解決。教師的作用則是:每一堂課都交給學生自學的“錦囊妙計”,通過教師全過程的引導,讓學生滿腔熱情地參與教學活動。
新課標還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主陣地。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起主導作用。筆者認為,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必須走出沿襲已久的單一的以評價教師為主的“以教評教”的課堂教學評價誤區(qū),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新型課堂教學評價觀,即“以學評教”,從課堂上學生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狀況來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來評判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進程及效果(預期目標)等的優(yōu)劣得失。我們在評價課堂教學時,必須堅持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把評價重點從教師的作為轉到學生的作為上,把教師的作為聯(lián)系到學生的活動上來加以評價。只要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充分發(fā)展,即便板書由學生來寫,總結也由學生來說,這也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特別好特別棒的課。新晨
我在這一點上深有體會。我曾嘗試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通過自己閱讀、思考,然后自己設計板書,如《陶罐和鐵罐》《田忌賽馬》《蛇與莊稼》《七顆鉆石》等。因為這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沒有兩個學生的板書完全一樣,但80%的板書都能概括文章內容,有一部分學生的設計還很有創(chuàng)意,我們便在班上傳閱。由于放手讓學生去學,學生也很有成就感。小學乃至初中的識字量很大,生字不是老師教就是學生教,很乏味,于是我先讓學生自學,然后同桌互相檢查,耗時少,效率高。作文教學上,放手讓學生自寫、自改、互改、互評,師生配合,像大詩人陶淵明形容的那樣“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有的放矢才能立竿見影。
“以學論教”要求老師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以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樣的“以學論教”不僅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教師的發(fā)展,對促進學生、老師的終身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一、細讀文本,巧妙創(chuàng)設,引領課堂詩意氛圍形成
要讓詩歌文本的美在課堂中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出來,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學生走進課堂的時候,讓他們馬上能夠感受到一種詩歌的美的意韻。這就要求教師細讀文本,精心設計,讓學生走進課堂就能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設計《鄉(xiāng)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反復細讀文本,把握鄉(xiāng)愁詩“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在課件中插入了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鄉(xiāng)愁》的詩朗誦視頻,配以如泣如訴的名曲《二泉映月》伴奏。接著進行了教學嘗試,讓學生一踏進課堂就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表的鄉(xiāng)愁氣氛,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淡淡的哀愁之中,情境創(chuàng)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在學習席慕容的《鄉(xiāng)愁》時,他們很快在對詩歌進行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找出詩中的感人意象,更為自主地去探究隱藏在意象背后的感情,感受聯(lián)想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義。
在此基礎上,學生自行圍繞我已總結的學習鄉(xiāng)愁詩的方法,自我設計問題并自主分組討論解決問題,學習的效果立刻展現(xiàn)。學生這種思想感情的頓悟,將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顯然更符合當代語文教學注重發(fā)展學生人文性的要求。
同時,想象類文本學習的情境營造離不開教者在細節(jié)上的打造,老師的授課語言也要極富詩歌韻味。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設計符合詩歌情境的富有詩歌美感的導入語激趣。
如在《鄉(xiāng)愁》中,我設計導入語如下:“同學們,鄉(xiāng)愁是一種美麗而憂傷的情懷。黃昏時分孤單的身影,靜靜黑夜里的‘床前明月光’,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情別緒,勾起對故鄉(xiāng)的依戀。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憂傷又何曾不一次次激蕩你我的心靈?”教師詩一樣的語言渲染著課堂氣氛,進一步引領著課堂詩意氛圍的形成。
因此,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教師進行巧妙的甚至是精彩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想象類文本教學的關鍵,而這一切皆源于教者對文本的再三咀嚼,精心設計。
二、細讀文本,反復誦讀, 激發(fā)師生內心情感火花
意境是我國文藝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詩歌藝術,無論是古典詩歌還是現(xiàn)代詩歌,無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們在賞讀想象類文本時,離不開對文中物象的捕捉,通過語言的媒介和自身的想象,進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領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反復誦讀,才能體味文本的精妙。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憋柡楦械恼b讀是學生進入文本意境的橋梁,是理解作品情感的主要途徑,是激活學生語文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的必要而有效的條件。所以想象類文本的教學離不開教者自己對文本的反復朗讀和對學生的誦讀指導。教師要根據(jù)詩歌作品自身的特點來確定方法,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恰當?shù)卣{整節(jié)奏、音調等。只有這樣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才能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在學生整體感悟《再別康橋》詩環(huán)節(jié),我讓班上一個中等生朗誦全詩,針對他的朗誦效果讓學生討論究竟怎樣朗誦才能出彩,學生們指出,首先要根據(jù)詩歌情感把握節(jié)奏,這首詩情感基調有些淡淡的哀傷,朗誦節(jié)奏不能快,一快就破壞了感情表達;學生還指出要注意語音語調的變化,要用舒緩的語氣來表達凝重的感情;有學生還指出要通過對重點詞的重讀來表現(xiàn)作品的內容與情感。在整理這些誦讀技巧時,我鼓勵學生大膽展示朗誦才藝,讓他們通過反復的誦讀體會出文本豐富的情感。
朗讀方式的靈活使用,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男女生朗讀比賽等,更能激發(fā)師生和文本、作者間的情感碰撞的火花,師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讓彼此得到更深的情感體驗。
三、細讀文本,循象入境,指導學生理解文本情感
詩人鄭敏對意象有過十分精當?shù)谋扔?。她說:“詩,如果是用預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塊塊的預制板?!彼终f:意象“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它對詩的作用好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對電子儀器的作用?!边@話也指出了意象是詩歌的基本成分,一首詩也就是有許多意象組合而成的意象系統(tǒng)。可以說,沒有了意象,詩就成了大白話,也就不能稱之為詩了。所以抓住一首詩的意象就等于獲得解讀詩歌的鑰匙。詩人要表現(xiàn)的思想、抒發(fā)的感情,在詩中往往通過意象來表現(xiàn)。抓住重點意象,有助于我們快速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所以,在想象類文本的教學中,我們不妨把透過意象把握情感作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以聯(lián)想和想象為拐杖,以形象取代抽象,把握意象背后的濃濃的情感。在《七顆鉆石》教學設計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閉上眼睛試想,如果沒有愛心的行動,世界會變得怎樣”,旨在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像,學生化文字為畫面,用心靈去感受情感,理解情感,對文本的理解也就到位了。
想象類文本的細讀還要側重于煉字與修辭的品析。煉字對培養(yǎng)語感、提高寫作水平有著顯著的作用。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推敲”“月下門”等都是很好的煉字示范。
煉字的重點放在精彩的動詞和形容詞上,煉字的方法通常是進行替換比較、賞析品評,要指導學生從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生動性、豐富性、新穎性等角度用心揣摩賞析。修辭手法重點放在對偶、夸張、比喻、鋪陳、反復等常用修辭手法上,著重指導學生賞析這些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先以一例讓學生掌握其基本修辭作用,然后舉一反三,遇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細讀文本一定要引導學生“品”出字詞的語文味。像《再別康橋》中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金柳”“新娘”“揉碎”“沉淀”等詞,《鄉(xiāng)愁》中玩味“淺淺”“這頭”“那頭”等詞,讓學生品出語文味,悟出豐富情。
關鍵詞:高職;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與進步,社會對于教師隊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小學教師,肩負著巨大的歷史使命。如今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優(yōu)秀小學教師的基地,它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也一直備受關注。2015年,江西省頒布《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及認定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高職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語文教育專業(yè)作為高職的重要專業(yè),毫無疑問要扛起改革之大旗。外國文學作為語文教育的專業(yè)主干課程,無論是對于教師資格的考試及認定,還是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十分重要。但是,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外國文學課程普遍存在著目標不清晰、缺乏實踐、方法落后等問題,這就需要在新形勢下,對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進行改革。
一、教學目標
外國文學教學長期肩負著多種任務,在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新背景下,外國文學的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三大類:
(一)知識目標
外國文學課程的知識目標可概括為:掌握世界文學史發(fā)展過程及規(guī)律,識記重要知識點。高職院校的外國文學教學要找準定位,應該理論性和實用性相結合,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主要外國文學相關的思潮、流派、文學創(chuàng)作,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傳統(tǒng)、審美心理。《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對“專業(yè)知識要求”這一欄中有“通識性知識”,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外國文學課程由于課程的性質與內容,也要承擔起擴展教學對象知識面的任務;另一方面,高職業(yè)院校也要密切關注就業(yè)這一目標,引導學生學習識記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編制考試的重要知識點,當然,識記要在系統(tǒng)的掌握學科知識脈絡之上,不可本末倒置。
(二)能力目標
外國文學課程的能力目標可概括為:開闊文化視野,培養(yǎng)現(xiàn)代思維,提高鑒賞能力與寫作水平?,F(xiàn)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鼓勵不同的視角與觀念,所以學習不同文化的精髓,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學作品精華,提高鑒賞能力成為外國文學課程重要的目標。另外,高職學生未來職業(yè)目標為語文教師,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應成為開設外國文學課程的重要能力目標之一;教學中應利用世界經典名著的閱讀,學習作品寫作意義與特色,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
外國文學課程的能力目標可概括為:提升人文素養(yǎng),陶冶道德情操。新形勢下,應該將小學語文教師所要求的人文素養(yǎng)、道德情操和外國文學教學的情感目標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可以通過作品分析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積極、高尚的意志和品質。例如在講到亞米契斯《愛的教育》、盧梭《愛彌兒》等作品時,可以有意識地將主題進行升華,讓學生理解愛心與責任心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師風師德。講到重點作家如列夫•托爾斯泰、馬克•吐溫等的時候,可重點介紹作家生平經歷,展現(xiàn)作家奮斗不息的人生道路,敦促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
二、教學內容
(一)聯(lián)系《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及認定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及認定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即“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標準和考試評價體系引領師范類院校教師教育改革,推進中小學教師的職前教育和職后培養(yǎng),促進教師素質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申請教師資格證者,不僅要通過《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兩科筆試科目;還要參加面試,面試主要考核申請人的“職業(yè)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tài)、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所以在教授語文專業(yè)主干課外國文學時,也要有意識對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方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多提供展現(xiàn)的平臺,例如在講解希臘神話時,可以布置學生課外閱讀希臘神話故事,然后在課堂上講述給其他同學聽,借此不僅使學生能夠掌握希臘神話的內容與特色,更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心理素質,端正儀表儀態(tài)。
(二)關注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與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發(fā)展一直是相輔相成的。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關系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師資力量;而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變化,又會要求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及時收到反饋、與時俱進。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與內容”中要求小學生要“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在小學語文課上加強外國文學的學習,無疑可以更好地促進目標的達成。以江西省小學語文教學普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為例,涉及外國文學的課文多達四十余篇,文章選擇范圍廣泛、視野開闊。不僅有兒童文學家瓦•奧謝葉娃的《小伙伴》、《藍色樹葉》、《三個兒子》,還有自然學家法布爾的《蜜蜂》和《蟋蟀的住宅》,喬伊•亞當遜的《小獅子愛爾莎》,甚至有服裝設計師伊爾莎•斯奇培爾莉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編劇巴德•舒爾伯格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還包括名家名篇:古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伊索寓言》,亞米契斯的《爭吵》、《小抄寫員》、《卡羅納》,列夫•托爾斯泰的《七顆鉆石》、《窮人》,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屠格涅夫的《麻雀》,馬克•吐溫的《金錢的魔力》、《威尼斯的小艇》,等等。在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上,還專門開設了外國文學單元,著力安排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契科夫的《凡卡》,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四篇課文,并且在“回顧拓展”環(huán)節(jié)里要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方法,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新課標還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提出建議包含了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高爾基的《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儒勒•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等在內的大量外國文學名著。這些外國文學作品的加入,不僅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更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小學語文中外國文學教學已成為整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容易流于表面,不能很好的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甚至造成其理解上的障礙。這就對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提出了要求,講到小學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家時,如契科夫、馬克•吐溫等,一定要聯(lián)系小學教材,讓學生既有全面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又能學以致用,為踏上小學講臺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打下基礎。
(三)融會《江西省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大綱》
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目標為中小學教師,江西省從2011年開始實行全省教師編制統(tǒng)一考試,《江西省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從此成為高職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參考。其中《小學語文學科知識考試大綱》對語文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重點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小學語文學科知識考試大綱》中,外國文學部分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綱涉及重點作家、作品廣泛:從上古文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到二十世紀的卡夫卡、艾略特,不僅有歐美名家歌德、巴爾扎克等,還涉及東方著名作家泰戈爾、川端康成等;不僅有人物形象分析,還有藝術特色研究。這就要求在授課過程中抓住重點與脈絡,讓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理解與識記知識點融匯貫通。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涉及大量課外知識,有些甚至突破了學科的界限,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早已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保證學科內容的豐富完整,新時代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手段的更新提供了突破口?,F(xiàn)代教育技術包括PPT展示、音像資料播放等多種形式,可根據(jù)需要,應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在學習古希臘文學的產生背景時,可以通過PPT展示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從而引出古希臘的社會背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化繁為簡,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在講授雨果的經典作品《巴黎圣母》、《悲慘世界》時,可以播放相關影片的經典片段,可以讓學生將電影與文本相對比,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二)第二課堂的延伸
以第二課堂活動作為教學的延伸,不同文學類型開展不同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外國文學的興趣。例如學習莎士比亞戲劇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莎士比亞戲劇進行表演,學生在選擇莎士比亞戲劇的時候,一定會閱讀相關文本;在進行角色分配和臺詞背誦的時候,又要求學生了解人物性格,領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的特點;在布置戲劇場景時,又可以了解莎士比亞戲劇寫作的背景。類似活動的開展,可以鞏固莎士比亞戲劇的教學效果。再例如,學習18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時候,可以組織相關的詩歌朗誦大賽,學生在對雪萊、濟慈、海涅等著名詩人的名篇進行誦讀的時候,不知不覺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大力輔助第一課堂的目的。
(三)中外比較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外國文學作品比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甚至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要更難理解,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一是社會歷史背景不同,外國文學不僅在時間上跨度巨大,從公元前9世紀的古希臘文學到20世紀以后的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時間跨越千年,而且在地域上涉及歐洲、北美、東亞、拉美等廣大國家與地區(qū),社會歷史背景復雜多樣,給理解作品意義帶來一定困難。例如在講到19世紀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19世紀俄國專制農奴制度等背景,學生才能更好理解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大師們作品表現(xiàn)的民主意識、人道精神和歷史使命感。二是文化心理不同,文化心理涉及人文風俗、思維方式、等多個方面,非常抽象。在學習但丁《神曲》、歌德《浮士德》、霍?!都t字》等涉及西方信仰與精神的作品時,由于文化心理不同,會削弱對作品的理解。三是翻譯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外國文學作品涉及多種語言,不同國家語言習慣不同,尤其是詩歌這一特殊體材,翻譯文本可能更難體會到原文的語言結構與韻味。對于這些偏差,中外比較學習無非是一種很高效率的學習方法,通過中外文學的比較,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更能牢固掌握中外文學史知識點,樹立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例如在學習古希臘神話時,可以和中國古代神話相比較;在學習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可以和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進行比較;在學習馬爾克斯作品時可與莫言的作品相比較。通過這些比較,可以拉近與這些作家作品的距離,并且讓學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觀念,掌握中外文學史脈絡。總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改革,不僅對高職畢業(yè)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對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一次挑戰(zhàn),作為專業(yè)主干課程的外國文學,也必須根據(jù)新形勢及時更新教育觀念與方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01.
[2]李萍.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