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揠苗助長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系統(tǒng)學習網絡大集體備課,促進教研網絡化、現代代。
縣教研室朱老師教我們如何加入網絡教研平臺,協(xié)作組等,讓我們學到了一手好活,并對集體備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認為網絡教研是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教師要想跟上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必然要與網絡進行親密接觸。而教師要想在專業(yè)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參加教研活動。網絡教研是一種以網絡為手段開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網絡能給予我們無窮的信息和資源,網絡能使我們的教育資源得到共享。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保障是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網絡大集體備課是把備課的方式由機械重復備課向積累優(yōu)化式備課轉變,個人封閉式備課向合作開放式備課轉變,文本式向電子式備課轉變,為教師減負增效。
二、學會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進步。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寓言故事 教學實踐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它的表達力和表現力往往極強,往往會引起閱讀者的深思和反省。寓言故事在特點方面也比較顯著,其中不在乎于以下幾點: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②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③故事情節(jié)的虛構性?!爸鹘恰备嗍侨烁窕说膭游?、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或現象;④常用手法為: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依據上述的寓言概念及其特點,我們會發(fā)現,在進行寓言教學時,所需要教學的內容還是比較廣泛的,比如精練文字的表達方式,富有色彩的表達方式,各種修辭格的運用方式,以及寓言故事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和意義,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去講解論述的地方。
一、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
前文我們提到了寓言故事的概念及其在文學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那么具體性的來講,到底什么才是寓言故事呢?在進行寓言故事教學,第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真正的明白寓言故事是什么,從而才能夠將教學內容進行展開性的教學。那么,到底什么是寓言呢?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識寓言,寓言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文學體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要講的道理。寓言就是把作者要講的道理蘊涵在要講的故事里的文學體裁,通過講故事來講明一個道理。其次讓學生知道寓言的選材十分廣泛,不僅古今中外的事可寫,而且天南海北的事都可以寫;不僅花鳥蟲魚可寫、而且人物、動物、植物自然萬物均可寫,例如,《揠苗助長》的故事是將的農夫急于求成,提拉禾苗致禾苗死去的故事,《農夫與蛇》講的是蛇忘恩負義的故事,《掩耳盜鈴》講的是小偷偷鈴鐺時犯蠢的故事。教師通過這樣的事例性的具體的概念性教學,往往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明白自己到底學的是什么。
二、通過教學活動來進行寓言教學
教學活動是小學教學里面比較常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通過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安排,讓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定的互動,來實現課堂活躍氛圍的營造。通過寓言教學活動既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寓意,又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互動經驗。這需要基于教師對故事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將故事的寓意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筆者也曾經組織過這個活動,在活動中筆者先引導通過通讀寓言來學生熟悉故事內容,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寓言理解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角色來進行表演。例如,《亡羊補牢》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牧民、狼、小羊,以及規(guī)勸牧民的鄰居;《此地無銀三百兩》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張三和王二;《掩耳盜鈴》中,可以讓學生扮演小偷和鈴鐺。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在扮演的親身經歷過程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的蠢和傻,從而讓學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吸取教訓和經驗,除此之外,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課文內容印象,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因材施教,把握教學方式
小學生的心理認知是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在認知結構上,一二年級的學生和五六年紀的學生是存在極大的差距的,根據學生這樣的心理認知差距,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也要注重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的進行寓言教學。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寓言故事,教法一般都是先把寓言故事給孩子講一遍,然后把寓言的寓意給孩子簡單的說一下就可以,并不一定讓孩子了解寓言的深層含義,能接受多少就是多少。教師可以選擇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比如伊索寓言故事,拉封丹寓言故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比如烏鴉喝水,農夫和蛇,龜兔賽跑等等,或者給孩子聽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通過這樣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往往可以最大效果的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增強教師教學效果。學生的心理認知差距是教師不應該去忽視的一個問題,它往往會在某一重要層次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成果。因而,任道重遠是教師應當有所體會的。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教師必須重視此方面的教學。但是現階段無論是寓言故事的概念、特點教學,寓言故事的因材施教的教學,還是寓言故事的課堂教學方式,都是教師寓言教學反思工作中的一個內容,如何教,如何教的有效是教師的一個教學思慮問題。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寓言故事的內涵、教學方式,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出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雪薇,張筱蘭.數字故事應用于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設計要義[J]. 中小學電教. 2015(04)
一、循言而悟意,“言”“意”相伴相生
寓言故事,“言”和“意”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寓言雖然語言簡潔,情節(jié)簡明,結構也相似,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卻往往鮮明、豐滿且傳神。在教學寓言時,如果學生對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尚未有具體的感受,教師就突兀地談道理,那么學生的理解往往只會停留在膚淺、刻板的表層上。教師應當站在語文學習的角度,“言”“意”統(tǒng)一,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品讀揣摩,展開想象,待到故事了然于心,理解寓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聚焦文本,品讀語言
1.品讀人物的語言
人物對話的夸張恰是寓言語言生動的表現,這些對話往往彰顯著人物的個性。如《鄭人買履》一文中人物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你買鞋時為什么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边@段對話很好地揭示了此文的寓意。在教學中就應圍繞這些對話進行師生對讀、學生分角色朗讀,在反復的誦讀、品味、體會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心里,為理解寓意做好準備。
2.關注人物的行動
寓言中除了豐富的人物語言外,對人物的行為描述也會非常細致,把握住人物的行為,并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是理解寓意的重要突破口。
在教學《紀昌學射》一文時,我們可以先設計這樣一道填空題:“紀昌( )向飛衛(wèi)學射?!比缓笞寣W生到課文中去找找:“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紀昌學射箭的態(tài)度?”學生自然會從“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兩年以后”等詞句中讀懂紀昌練得用心、持之以恒;從“睜大”“注視”的動作明白紀昌練得十分專心;從“躺”字體會到紀昌練得刻苦用心,然后再引導學生說說“相當到家”的意思,從結果再次看人物的行為,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這樣的反復就把躲在行為背后的寓意呈現在了學生面前。
3.走入人物的內心
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讓故事中的人物和讀者機智對話,也是一種好方法。筆者在教學《揠苗助長》一課時,引導學生思考――當那個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時,他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正好從田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什么?當這個人得知自己的禾苗都枯死了他又會怎么想呢?
(二)概括寓意,發(fā)展語言
不同的寓言其寓意的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隱含在題目當中,有的蘊含于人物的語言對話中,還有的體現在人物的動作當中。寓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文字內容,更要讓他們理解蘊含的寓意,并用精練的語言自己概括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用適當的方法加以引導。
1.抓關鍵詞句揭示寓意
寓言文本中的關鍵詞句一般都直接揭示寓言的寓意。如《守株待兔》這則寓言,要讓學生理解“種田人是存在僥幸心理,把偶然當成了必然”的寓意,并能夠把自己理解到的寓意精準地概括出來,似乎有些難度。在筆者聽過的許多課中,有教師是請學生反復閱讀,通過對人物的行為比較來找出錯誤,或者是在課的最后直接呈現出這樣的寓意內容,而通過文本的關鍵詞句來體會寓意的環(huán)節(jié)并不多。實踐證明,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等有關時間的關鍵詞來引導,那么學生理解這篇寓言的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從分析現實揭示寓意
引導學生走出故事,與生活融通,在體會寓意中豐富自己的生活語言,應當也是寓言教學的目的。教學中,我們絕不能止于對語言的藝術形象的分析,而要引導學生把寓言中的情境與現實生活中的人事建立關聯,加以比較類推,由此及彼,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如教學《南轅北轍》時,我們讓學生領會方向的重要性。如果方向錯了,努力就白費了,結果也適得其反,同時也說明了朋友的提醒忠告是很重要的。
3.從辯證關系揭示寓意
不少寓言故事中蘊含著辯證的思想,教師應加以合理的引導和感悟。如在教學《守株待兔》這類寓言故事時,要讓學生懂得野兔撞樹只是一種偶然,并非必然現象。在課堂中通過對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引導學生用適當的語言來評價農夫的行為,從而揭示出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系,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三)復述內容,轉化語言
寓言本身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且情節(jié)簡單、篇幅短小,適合用復述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教學。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寓言故事,進一步理解課文,想象情境、拓展創(chuàng)造,從而讓學生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更深刻地領悟寓意,也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首先可以借助多種媒介創(chuàng)設情境,如筆者在教學《亡羊補牢》時,通過課件展示故事的無聲動畫情節(jié),再現當時“丟羊”“數羊”“鄰居勸說”“及時補牢”等情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通過配音的方式來進行復述,同時請學生進行表演。其次進行角色體驗,通過對故事中人物角色的扮演,還原當時的情境,讓學生復述整個寓言。如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在分角色體驗后,還可以創(chuàng)生出另外的角色和青蛙進行對話、勸說青蛙,這樣的過程本身就是在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培養(yǎng)學生一種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得當而得法,思維特質的自然提升
寓言教學應該在簡約與豐厚之間把握好尺度,一方面在詳略處理上要得當,另一方面在發(fā)揮寓言故事的教育作用、提升學生思維特質方面更需得法,其基點就在于既要關注年段要求,又要聯系文本特點。
(一)借比較讀深文本
不同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常常會表現出相同的特點。通過“異中求同”來引導學生探索新的發(fā)現,深刻理解其中寓意。如寓言《南轅北轍》與《揠苗助長》,雖然編排在不同年段的課文中,內容不同,但是兩則寓言在啟示上也有相同點:揭示了生活中如果我們違背了事情發(fā)展的規(guī)律,結果會適得其反。這“異中求同”是對寓意的一種豐厚和深化。除此之外,我們也應鼓勵學生“同中求異”,即使同一則寓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通過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寓言的理解,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 借聯系讀活文本
寓言故事選擇的一般都是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反面現象,然后將其附著在一兩個夸張的形象上。在閱讀時,我們能夠產生一種對寓言主人公反思性的認同。但是筆者認為,學習寓言的根本目的不應該僅僅受到一種警示,更應該產生一種對寓言的審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寓言。如筆者在教學寓言《亡羊補牢》時,就故事的寓意“認識自己的錯誤應該及時改正”再次創(chuàng)編,有學生認為,學習中的錯題要及時訂正才能避免再次犯錯、家長和老師會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勇于承認錯誤的孩子等等,這個過程就是主動的建構,把寓言的智慧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于是學生有的創(chuàng)編出了《鄭人失兔》,有的將《守株待兔》中的農夫和《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嫁接”在了一起,讓他們進行一次跨時空的“對話”,學生緊密聯系自己的認知和生活,讓寓言再次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三、適度而有效,閱讀視野的合理拓展
那些淡化或游離寓言文本之外的“拓展”,只能是空中樓閣。無論是文本的解讀還是文本之外的拓展,寓言教學同樣應把握適度而有效的原則,由此,學生的閱讀視野才能得以有效提升。
(一)尊重文本自身的價值
課程標準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所以在教學寓言的過程中,我們要珍視多元的解讀,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但不容忽視的是,教師在珍視多元理解的同時,更要注意尊重文本自身的價值取向。當學生的自由發(fā)揮、自主感悟發(fā)生偏差時,教師要運用教學機智,發(fā)揮主導作用。《扁鵲治病》中扁鵲的三次“拜見”充分說明了扁鵲的認真負責和一片真誠。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抓住扁鵲的三次拜見和蔡桓公的動作描寫進行對比,然而有學生卻會對扁鵲最后為何選擇“逃跑”產生興趣。如果讓學生自由地去辯解,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甚至會有學生對扁鵲產生錯誤的認識。這里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對扁鵲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跑”是一種無奈卻也是明智的選擇。讓學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去找找真實的原因。教師只有恰到好處地正確引領,才能充分發(fā)揮文本自身存在的價值。
(二) 斟酌鏈接的語文價值
寓言的內容簡明,往往留給讀者許多創(chuàng)造的空間。我們可以根據學段特點和文本的特點,進行適度的拓展,鏈接相關的知識,鏈接時機的巧妙會使教學價值得到最大化。如《紀昌學射》是由古文《列子?湯問》改編而來的,它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由課文來接觸《列子》是對文化的回眸,為學生打開一扇古文化的學習之窗。課文中介紹了紀昌用兩年時間才練得“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都不會眨一下”的功夫,但對于能把虱子看得像車輪一樣大的本領練了幾年卻沒有介紹。這個疑點就可以利用古文的鏈接――“昌以耗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用了三年練就了本領,紀昌“下功夫”的決心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寓言的“意”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積淀,以達到培養(yǎng)其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德育氛圍,與學生良好溝通
韓愈在《師說》里這樣描述教師的作用:“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我個人認為非常有道理。作為班主任,要想更好地開展學生教育工作,與學生的良好溝通必不可少。但是不少班主任已經習慣了“太拿自己當回事兒”,總是居高臨下地對學生進行說教或者批評。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還很容易激起學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德育教育工作根本就得不到充分展開,更別提取得良好的效果了。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一定要徹底放下自己的“高架子”,努力轉換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德育教育氛圍,從而實現與學生的良好溝通。初中生的心智發(fā)展還不成熟,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差,且不能很好地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紀律,說臟話、遲到、打架的行為時有發(fā)生。如何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促進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呢?我對此進行了認真的探究與反思。最后決定以小班會的形式與他們進行溝通。
談話中,我問他們:“你們印象中的好學生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學習成績好,遵守紀律,能讓老師和父母都引以為傲的?!薄巴ㄟ^我的觀察,我發(fā)現你們身上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潛能和優(yōu)勢,這是那些好學生也比不上的,作為你們的朋友,老師真心希望你們以后也能讓老師讓父母都以你們?yōu)闃s……”“朋友”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沖擊,使他們認識到我這個老師是站在一個平等的地位與他們商量、溝通,而不是頤指氣使地批評他們這么做不對,那么做是錯的……在這種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下,學生也就很樂意與我進行溝通,分享他們內心的細膩情感和思維變化,就這樣我們彼此走進了對方的心靈世界,實現情感上的碰撞,為促進學生日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鋪平了康莊大道。
二、結合家庭、學校的力量,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班主任要想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就必須與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這是取得良好的與教育效果的關鍵所在。我們生活中常說:“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备改笇⒆拥挠绊戯@而易見,因此,家庭教育在德育中必不可少。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利用家訪、電話等形式加強和學生家庭成員的交流和溝通,指導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以正確的方式實行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對于學校來說,則可以經常舉辦一些以“德育”為主題的校園活動,如,辯論會、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德育的理解,幫助他們逐漸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和高水準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應當對此有個正確的認識,切不能持有“急于求成”“揠苗助長”等想法;而應該不畏艱難,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好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風格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質,為他們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 漢字;筆順;教師;習慣
課程改革的實施,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諸多變化,成績是顯著的,但也出現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如現在新課標已經淡化對筆順的要求,語文教學好像不再強調筆順規(guī)則,只要學生能寫出這個字就行。所以導致現在很多孩子寫字時筆順錯誤嚴重。
筆順教學,應該是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升到二年級時,學生掌握寫字筆順應該不成問題。然而據一項對小學五年級學生寫字筆順的調查顯示:能按照正確筆順抄寫古詩《春日》的學生,幾乎一個也沒有,錯誤率將近100%,讓人大吃一驚。河南衛(wèi)視播出的一檔新節(jié)目《漢字英雄》,現場幾乎80%的孩子寫出來的筆順都是錯誤的,其中一個已經上高中的孩子總共寫對了五個生字,結果沒有一個字的筆順是正確的,讓當場的嘉賓于丹都不禁直搖頭。
身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看到此情此景,實在有些汗顏。那么筆順教學真的可以淡化嗎?對此,我是不敢茍同。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筆順寫字,是小學寫字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漢字的書寫筆順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每個漢字都有各自的書寫順序。按正確的筆順書寫,不僅可以提高寫字效率,容易把字寫清楚、寫整齊、寫美觀,還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那現在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究其根源,我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家長急于求成,揠苗助長
現在的家長都普遍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小孩子手指力量發(fā)育尚未達到握筆要求,還沒認識幾個字,就早早地讓孩子看圖寫話,寫日記。當孩子遇到不會寫的字時,家長常常會找到孩子問的字,告訴他就是這個字?;蛘呓o孩子寫“范字”讓孩子照著寫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家長重視的是“指明”,忽視的是這個字的間架結構及筆順。即便注意到了,也不會很細致地和孩子講“偏旁是什么”,每一筆的筆畫名稱。因此,當孩子見到認識但不知怎么寫的字時,他只能按照畫圖的辦法“依樣畫葫蘆”。久而久之,“湊”字,“畫”字的現象就出現了。當孩子對原來錯誤的寫法已經熟記以后,要想改過來就難了。
二、教師定位不明,放任自流
很多老師們沒給筆順一個正確的定位。有的老師認為筆順是一成不變的,有的老師認為筆順不重要,不去分析學生的筆順為什么會錯。為什么會認為筆順不重要?問起原因來,很多老師都說,現在的考試對筆順的考查也淡化了,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有時看到學生寫字出現“倒筆畫”沒有及時糾正,雖然知道學生的寫法不對,但不過多的去重視,只是嘴上講講,而不去實踐,這就是學生的潛意識里認定了筆順不重要,所以不去理睬。對學生的書寫缺少必要的監(jiān)控,任由學生書寫。還有些學生的書寫能力也在退化,談及這個問題,絕大多數老師認為這和電腦的普及有直接的關系。電腦的打字功能讓人漸漸疏于書寫,特別是某些打字軟件具有聯想的功能,出示很多的詞匯,這就促使了“書寫危機”的進一步加重。但是,我們并不能把學生“寫不好字”的罪過都歸咎于老師或電腦,實際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忽視了對書寫這一基本技能的訓練。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去改進呢?在此,我想還是得從我們老師和家長自身入手。
首先,家長不應要求孩子書寫過多的字,順其自然。同時孩子剛開始接觸漢字時,家長一定要進行指導,講清字的筆順規(guī)則,指導孩子觀察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認真寫好每個字。每一件事,開頭很重要。
其次,教師要反思,提高認識,在平時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基本筆畫的訓練,重在指導運筆。學習書寫時先從基本筆畫學起。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抓住這個特點,教師要進行直觀教學,加強示范。每次進行漢字教學都應該畫好田字格,便于進行示范,指導書寫時對學生要有如下要求:(1)看,用眼看,用心記。看老師是怎樣寫的,記每種筆畫都是如何運筆的。(2)描,每個學生在書上的田字格中都可描紅,學著老師的樣子,認真地描每一筆,從中體會每一筆是怎樣運筆的。(3)摹,描完后,照著書上的例子去仿寫,爭取將基本筆畫寫得規(guī)范、順利。
學生在漢字筆順書寫方面出現這么多的問題,不能把問題簡單的歸咎
學?;蚣彝ブ械哪骋粋€,而是要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雙管齊下。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走在前面,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鳳奇.關于筆順的思考[j].語文建設,1999(10).
[2]鄭進.淺談小學語文中的生字教學[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
[3]啟鳳.寫字課中基本筆畫教學淺談[j]青少年書法,2007(5).
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課由于在新課標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都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難以在新背景下較好地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在新課標背景下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已經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及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也是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更好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現狀和新課標要求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小學教學都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開展,所有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所以,對取得成績的直接作用力比較弱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等課程的重視度也就非常小??偨Y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課現狀主要是:學生閱讀機會少、閱讀重視度不高、閱讀能力差。
(二)新課標要求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要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識能力。開展閱讀課的最主要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基礎上才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主動通過閱讀方式認識世界,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
二、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
過去小學語文閱讀無法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和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按照新課標要求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而導致閱讀課無法發(fā)揮有效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給予閱讀課足夠的重視,并努力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對每一堂閱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比如設置知識與技能目標、方法目標以及情感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從而讓學生在閱讀課中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導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教師精講課文之前獨自對文章進行初次了解的過程。若學生在上閱讀課之前就已經把文章閱讀一遍,那么就能夠大體了解文章的主要結構、主要內容、表現方法以及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師精講的時候就能夠更加有感觸,還能夠通過教師講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個閱讀效率。對于如何提高課前閱讀的效率,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或者讓學生自行設置一些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在閱讀文章之后自己嘗試著解答這些問題,也就能夠使閱讀活動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學習《琥珀》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前就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變成為化石”、“文章中有一個新詞‘約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詞語代替”等。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
(三)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閱讀障礙
所謂的閱讀障礙并不是實際所說的障礙,而是指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與閱讀課文有關的問題,要求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解答這些問題。比如,在閱讀學習《揠苗助長》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講課時設置這樣的問題“農夫為何費了那么多的力氣禾苗不但沒有長而且還枯死了呢?”“如果你是農夫,那么在這個事情中你會怎么處理呢”等。讓學生在了解拔苗助長壞處的同時能夠設想若是自己會如何做,為學生展開一個新的想象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習慣。
(四)科學利用教學評價的重要推動力
教學評價不僅是反映一個學生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狀況,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勵學生的重要手段,而且這種教學評價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應該注意看學生進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學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勵和表揚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讓學生在不斷的鼓勵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歡閱讀課,喜歡閱讀課老師,提高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推動閱讀教學更好發(fā)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由于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程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能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對小學語文閱讀的現狀進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還要通過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以及利用好教學評價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寓言,顧名思義,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據此,寓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故事和所蘊涵的道理。寓言的這個特征決定了寓言有著其他文本體裁無可替代的教學價值,寓言教學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簡約而韻理深刻的語文教學“風景線”上。
一、通過鑒賞與積累,觸摸語言,品悟寓言的語言特質
寓言大多故事簡短,語言簡潔,這就注定了寓言不可能如小說一樣,有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形象豐滿的人物個性及點綴鋪陳的環(huán)境描寫,寓言結構緊湊,人物關系相對集中而簡單。它的優(yōu)勢在于以簡馭多,以精取勝。與寓言故事的精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寓言故事意蘊的豐厚。正是因為如此,寓言才能擁有千古流傳的不衰魅力,才會擁有多元解讀的視角與價值。
《揠苗助長》中對人物描寫的語言可謂通俗而又形象,需要引領學生細細體會。文中“巴望”“轉來轉去”的神態(tài)描寫,將一個農夫的急切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充分展示了口語流傳的生動性,對于幫助學生描寫、刻畫人物起到了一個典范文本應具備的價值與作用;一個“筋疲力盡”也準確描寫出了人物在勞動苦累和內心得意之間的豐富價值,值得讀者細細玩味與品悟。
對話描寫是寓言語言的特色之一。沒有對話,人物形象就不可能如此富有個性,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就不可能如此順理成章。寓言教學可以依據這一特點,組織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在角色期待和移情的作用下,將學生的全部身心浸潤到文本的語言之中,與文本同呼吸,與人物共命運。這樣的表演不僅能夠調節(jié)課堂教學氛圍,同時能夠在表演過程中歷練學生的臨場發(fā)揮和對話應對能力,更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感悟文本語言、體悟故事意蘊,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特別應指出的是,教材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都能夠在文言范本中找到故事的原型。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質,將寓言故事的文言版本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文白比照的基礎上進行對比與辨析,感受文言文簡潔的語言表達風格。
二、通過朗讀與感悟,體驗形象,捕捉寓言的形象源流
凡是故事必定有人物,必定有情節(jié)。而寓言故事雖然短小,卻能成為文學故事經久不衰的典型,其主要根源在于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是民間人物的典型代表,與人類的現實生活有著重要的關聯,其所蘊涵的道理也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是人性外顯和認知自我的重要窗口與途徑。
《濫竽充數》是寓言故事中的經典之作,在其典型的故事中彰顯了三個重要的人物形象。文中“總是”一詞顯示了齊宣王不顧質量只講排場的心理,刻畫出了他不懂裝懂,故作風雅的丑態(tài);“不要……而要……”則將齊閔王與其父親完全不同的篤實特點彰顯無遺;而對故事中主人翁南郭先生的描寫則使用了“混”“鼓”等字,將其充混其中的丑態(tài)表現得淋漓盡致。讀罷整個故事,讀者在會心一笑之余,是否也會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濫竽充數”過,我們是否也被“濫竽充數”的人糊弄過?
對于如此典型的人物形象,教師唯有引導學生在文本語言的關鍵處、核心處進行充分地朗讀體驗,才能真正使之滲入學生的內心意識之中。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徜徉于寓言故事的語言文字之中,尤其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點詞句要引導學生悉心體會、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全部感官去品味語言、內化語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點撥與示范,引領學生感受人物。
三、通過鏈接與反思,歷練思維,探尋寓言的思維本色
對于寓言故事,盧梭的話令人警醒:寓言故事會將淳樸的孩子變得復雜。而錢鐘書的觀點卻完全相反:寓言故事會讓簡單的孩子變得更為稚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其實都涉及寓言的另一個本質特征,即寓言的思維歷練。
變得復雜也好,變得稚嫩也罷,都不符合教育教學促進學生生命發(fā)展的愿景。但我們的學生作為新一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理應站在更高的層面,通過對寓言故事批判式的吸收與悅納,錘煉自我辯證的思維意識,涵養(yǎng)自身尊重多元文化和多元存在的膽魄與能力。從這個角度審視,我們的寓言教學就應積極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掛鉤,從學生鮮活的現實生活中探尋出關于寓言故事的原始注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帶著批判式的眼光和思維,學習活著的語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寓言故事中獲取新的生命活力。
《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只顧著自己聽不到鈴鐺的聲音,就以為天下人都無從知曉自己的偷盜行為了,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自然是一種愚蠢至極的手法。在教學這則寓言故事時,我們除了要引導學生發(fā)現這種自欺欺人式做法的愚蠢之外,是否應該對此人狗急跳墻的無奈作出應有的思考?是否也應對其偷盜鈴鐺的尷尬行為進行人性化的關懷與反思呢?當我們將寓言故事的本質之處還原到現實生活當中來,學生也許會對寓言故事進行另一番反思與考量。只有基于這樣的認識,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在繼承與發(fā)展中進化,才能在創(chuàng)新與歸納中得到切實有效地發(fā)展與提升;只有如此,寓言教學才能如長青之樹一般,彰顯出勃發(fā)的生命活力。
不管你抱著怎樣的態(tài)度,課改正向我們走來。課改使教師不得不“洗腦筋”、“動腦筋”,甚至“傷腦筋”,最終必定會使教師們有一個“好腦筋”。
面對課改,有人信心百倍、勇往直前;有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畏難茍安。甚至有人戲稱之為是一次“”,是海歸派的“想當然”,是教育家的烏托邦,是一次天真的“彌天大謊”。但我要說,課改給了我們極大的機遇。庸者喪失機遇,弱者等待機遇,強者抓住機遇,智者創(chuàng)造機遇。成功總屬于那些比他人更快、更有效地學習、思考和付出行動的人。
面對課改,我們只有堅信不疑,才能堅定不移,才能大膽往前走。課改的最大障礙仍然是觀念問題,捉領而頓,百毛皆順。據報載,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竟然已經考了44個證,小學六年級學生過了鋼琴九級,初二學生過了英語六級……我們的教育再也不能盯著幾個孩子,不切實際,揠苗助長。我們再也不能搞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捧了幾個人,壓死一批人。學生學校生活的開始就意味著快樂童年的結束,有人戲說學校是孩子們的“監(jiān)獄”,重點中學已經辦成了“模范監(jiān)獄”。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課改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要認識到位。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熱情和理性、實干與反思、專家引領和教師探索、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要用科研來促進課改的發(fā)展。沒有教研過不好日子,沒有科研過不長日子,沒有教育的科學就沒有科學的教育。多研究、多探索、多總結,不斷積累,定有收獲。
課改不可能一帆風順,“痛并快樂著”是一個必然過程。課改必須人人參加、個個有份,全方位參與,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課改才有希望。在課改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讓學生邊緣化,更不能讓一部分教師或者歲數大的老教師邊緣化。搞課改失敗不可怕,不完美不可怕,不真實最可怕?;ㄈC腿、“雨過地皮濕”、“舊瓶裝新酒”、“穿新鞋走舊路”的情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必須堅決摒棄。
二、關于實施新課改的“十點”思考
教學應該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扎扎實實的耕耘,它需要我們去真實地面對、深刻地反省、兢兢業(yè)業(yè)地勞作,惟其如此,才能獲得豐碩、甘甜的果實。本人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學習,勤總結、反思,就產生了課改背景下關于教學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同行們的共鳴。
(1)您有一本教學心得嗎?您的學生每位有一本錯題跟蹤簿嗎?您經常寫教后記嗎?(教后記的內容可以是自我診斷調節(jié)式、經驗總結式、實況摘錄式、體驗感受式,還可以記錄教學中的失誤,靈感思維的火花,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困惑,新的教學設想等。)您不想試試看嗎?
(2)您的學生每人有一本課堂練習本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一樣認真嗎?您上課關心后三排學生嗎?學生會記課堂筆記嗎?
(3)您在備課時,常和同仁思考教材為什么這樣寫嗎?您考慮學生個性了嗎?能因材施教嗎?這樣講學生好懂嗎?學生有興趣聽嗎?能有其它方法講解嗎?(備課應是終身的隨時感悟,而不應是一時的偶有所得;備課應是刻在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教學藍圖,而不應是寫在紙上供人查驗的吃飯家什;備課應是形式和內容俱佳的美好篇章,而不應是徒有外觀的花拳繡腿。教案要杜絕克隆、拷貝。)
(4)您能做到下面的事情嗎?自己沒有研究透的決不講給學生聽,不懂可以查資料、請教同事、問學生,決不胡弄過關;不備課絕不進課堂;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要求學生做好的,教師先做好;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堅決不做。
(5)您上課思考過用小黑板、投影儀、多媒體嗎?思考過用彩色粉筆嗎?用得正確嗎?自制過教具嗎?能讓學生動手嗎?凡是實驗您都克服困難做了嗎?想過課堂效率嗎?
(6)您每道題目講完后,師生能共同探討解題的啟迪和感悟嗎?為什么要講這題?為什么要這樣講?換一種方法如何?教學中,您有創(chuàng)新意識嗎?您想改掉“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課相似”的狀況嗎?
(7)您上課能少講一些,讓學生多練一些嗎?允許學生發(fā)表見解甚至是不正確的意見嗎?您如何在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您能真心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學生學嗎?
(8)您備課時,研究自己、研究學生、研究《課程標準》了嗎?您的評價觀念有所改變嗎?
(9)您喜歡讀書、經常翻看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雜志嗎?經常寫文章嗎?在講一些較難的綜合題時,考慮用題組教學嗎?能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化曲為直、一題多變嗎?
(10)您能從起始年級就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嗎?您告訴過學生教師的解題失敗嗎?教學中您做到了重結果更重過程嗎?您經常讓學生評價你嗎?(教師心里不僅要裝著知識,更要裝著學生;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心態(tài)。)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理論;適度教學;價值所在
一、小學數學的價值所在
可以說,一直以來,數學都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育部門也逐漸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而小學數學也有著自己的價值和魅力,一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二是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心智;三是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大腦;四是數學知識的掌握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技能;五是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從適度教學的理論研究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顯得尤為迫切和
必要。
二、基于適度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理論
由上述對小學數學價值的分析可知,小學數學是一門十分有價值和意義的學科,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明確自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能夠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為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貢獻力量。而適度教學是新課改理念下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將其落實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而從基于適度教學的視角來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需要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遵循以下幾個基本的教學理論。
1.拒絕全盤灌輸的教學理論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習慣了這種“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理論,更多的教師認為面對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只有全盤灌輸、仔細講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過度教學的現狀,即將更多的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不管學生懂不懂,只要教師做到了全面、細致的講解就好。而這種過度教學就猶如揠苗助長,從表面上來看,學生學習了更多的知識,但是實質上,學生并沒有充分地掌握,不利于其數學能力的提高和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好教學的度,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做到點到為止而不是全部灌輸,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去探索和分析。例如,在講解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的相關知識時,面對千變萬化的題目,教師不可能一一講解,需要做的就是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形成自己的學習理論和解題理論,來解答更多的題目。
2.有效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理論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過程中,與適度教學相違背的一個教學現象就是教師對學生給予的幫助不是學生所需要的,教師努力了、付出了,卻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遵循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理論,為學生量身訂制教學計劃。也就是說,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落實分層教學方法。即對于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就將一些基礎內容作為重點來講授,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就多多進行學習技巧的訓練,對于那些天資聰明的學生來說就多多進行拓展知識的訓練,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幫助和指導,在使得更多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礎上,使得整個班級的教學成績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求法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將五邊形、六邊形等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的求法來教授基礎一般的學生,而對于那些天資聰明的學生就可以讓其M行自己探究和分析,看看能不能用分割、填補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求解一些不規(guī)則多邊形的面積。
3.把握好“教”和“學”兩者之間關系的教學理論
“教”和“學”兩者之間關系的把握是基于適度教學的視角,教師需要遵守一個基本教學理論。也就是說,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教有所思,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機會,也能夠做到“掌握全局”,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并積極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在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要求的基礎上能夠不斷優(yōu)化既有的教學方案,以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高。
總之,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啟蒙性、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授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方法,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形成自己的學習體系。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做到恰到好處,掌握好教學的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學生學到更多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收獲更多的東西,實現全面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