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偶然徐志摩范文

偶然徐志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偶然徐志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關鍵詞:云意象 愛 美 自由

“意象”是詩歌的審美范疇,有“象”的具體可感性,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種超越于物的形象化顯現(xiàn),它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東西,是對“意”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意”與“象”的關系,亦即“情”與“景”、“心”與“物”的關系。

詩人意象的選擇凝聚著詩人對生活的獨特認識、思考和感受。閱讀中國古典詩歌中,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云”是詩人筆下經(jīng)常運用的一個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達了自己或孤傲、或思鄉(xiāng)、或自由、或超脫等多種情懷。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長運用意象來抒發(fā)思想感情的詩人之一?!霸啤笔切熘灸υ姼柚蟹磸统霈F(xiàn)的意象,綜觀徐志摩的詩歌,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詩歌選用了“云”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這個“象”所表達的“意”卻和古典詩詞中的不盡相同,卻又有相通之處,下面我們略加分析。

一、 古典詩詞中的“云”意象

云是一個普通的自物象,但形狀、色彩、動態(tài)又顯示著豐富的美。古往今來,云自然隨意、孤高、閑適自由的特征被無數(shù)文人推崇,他們賦予了云特定的內(nèi)涵,有的詩人是單純對自然景象的贊美,例如: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王維的“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等;有的用云來表達孤獨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詩中寫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薄案≡啤毕笳鳌坝巫印?,浮云無根,讓人深深地體會至游子的孤寂。還有人用云來寄托美好的理想,表達世事無常等。

二、徐志摩詩中的云

每個詩人的筆下都有一個常用的意象,艾青曾深沉地歌詠大地:“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倍鄬τ诠饷?、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陽這一意象得以表現(xiàn)。徐志摩的詩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又有“在夏蔭深處,仰望著流云”(《杜鵑》),還有“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再別康橋》)等等,徐志摩大約三分之一的詩歌選用了“云”意象,詩人選用“云”表達著自己對單純信仰“愛、美、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

1、對愛的追求

“愛”是徐志摩的靈性,“愛”也是徐志摩寫作的動機,徐志摩的愛情詩歌注重真摯、熱烈情感的抒發(fā),浪漫、優(yōu)美情調(diào)的表現(xiàn),詩歌寫作手法變化多樣,其中有一些愛情詩選用了“云”意象。

《偶然》是一首愛情詩,語言優(yōu)美,“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這首詩以“偶然”這個抽象時間副詞為題,使詩歌充滿情趣哲理?!霸啤边@個意象表現(xiàn)了情人見面時內(nèi)心的澎湃、輕柔,也說明愛情來得突然,在詩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愛情走進了他的心里。

2、對美的追求

在《康橋西野暮色》中,開頭就提到了“紫云緋云褐云”,第二節(jié)又把云彩比喻成一塊大琥珀,非常新穎別致,云將康橋郊外的黃昏美景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了。除了康橋之外,徐志摩還有許多描寫大自然的詩篇。例如《夏日田間即景(近沙士頓)》,這首詩歌描繪了田野里的南風、柳林、豌豆、楊梅、麥浪,陽光,還有滿天的白云黃云,整首詩歌語調(diào)輕快活潑,于描寫自然美景的同時也充滿著濃濃的抒情意味。

另外“云” 這個漢字符號具有“ 神彩” 美,云是飄蕩而有色的, 在視覺上,云既給人流動感, 同時也給人色彩紛呈感, 不顯單調(diào), 有詩意, 有韻味。徐志摩是“ 三美” 主張的倡導者,要求詩歌語言具有繪畫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現(xiàn)徐志摩對詩歌藝術(shù)上的美的追求。

3、對自由的追求

云在外在形態(tài)上輕盈、飄動,而內(nèi)在特質(zhì)則蘊含著自由、瀟灑輕松的特點,因此,云又成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載體,比如《再別康橋》,詩人反復同“云彩”作別,這里的云彩實際象征著民主自由,詩人作別的其實是心中英美式的自由、民主,而這種民主自由是作者內(nèi)心渴望又不能實現(xiàn)的。

徐志摩用“云”詮釋著他對“愛、美、自由”的追求,“愛、美、自由”就是徐志摩的理想主義,當他的愛情陷入了瓜瓜葛葛、是是非非時,當他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時候,“云”較好地表達了他寂寥的心情、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的渴望。當他“獨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峰上白云蒸騰” 時, 又怎能不對云自由、輕松、自然的“豐姿” 產(chǎn)生共鳴與渴望? “我亦愛在白云里安眠不醒”, 這正是徐志摩對扼殺個性的黑暗社會的無聲抗議。然而,個性自由失落的困擾只是他痛苦的一半,另一半則是他政治理想的破滅。徐志摩最有興趣的就是英美式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然而當他19 22 年回國以后, 中國的現(xiàn)實沒有辦法讓他的政治理想實現(xiàn),他不得不“悵望云天,淚下點點”。從這方面來看,徐志摩筆下的“云”和古典詩詞中的“云”又有了相通之處,即用“云”來寄托理想,表達寂寥,抒發(fā)對社會和現(xiàn)實的不滿。

總之,徐志摩的詩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是用心與愛吟唱的人生樂曲,讓我們化作天空的一片云,和徐志摩一起細細品味人間至純的愛、美、自由。

參考文獻:

[1]徐志摩. 志摩的詩[M]. 百花文藝出版社,

第2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一、徐志摩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文學因緣”

徐志摩不僅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翻譯家,他曾經(jīng)翻譯過眾多英美詩人的作品??死锼沟倌?羅塞蒂的詩歌他共翻譯過兩首:《歌》(“Song”)和《新婚與舊鬼》(“TheHourandtheGhost”)。徐志摩開始發(fā)表新詩時恰逢中國新詩從自由體向格律體轉(zhuǎn)變時期。是時,自由體新詩把中國詩歌從古典詩詞的“泥潭”中拯救出來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用白話文寫詩開始受到質(zhì)疑。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中國新詩進入了一個更加關注藝術(shù)性問題的時期。如果說之前的中國新詩是“為人生而藝術(shù)”,那此時的中國新詩就是“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以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派就是中國新詩發(fā)展到這一階段的代表。正是在“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思想的影響下,徐志摩開始引介、翻譯和模仿創(chuàng)作大量西方的詩歌??死锼沟倌?羅塞蒂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藝術(shù)流派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Brotherhood)的成員。該流派不僅以純藝術(shù)和反商業(yè)化的姿態(tài)自居,更是英國唯美主義的先聲。其成員對維多利亞時期教條和機械化的藝術(shù)形式提出質(zhì)疑,主張回歸到文藝復興初期充滿真摯情感和質(zhì)樸表現(xiàn)力的藝術(shù)風格中去,并渴望解放壓抑已久的人性??死锼沟倌?羅塞蒂的詩歌受到徐志摩的青睞,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著近似的藝術(shù)追求和理念,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不僅符合了當時國內(nèi)流行的詩學理論標準,更符合新月派的文藝思想———純美主義和人本主義:他們都追求藝術(shù)純美,都倡導人性,都強調(diào)情感的真實流露。②徐志摩認為,詩歌應該是有節(jié)制的情感宣泄,所以他的詩歌總給人以“甜蜜的憂傷”感覺。無獨有偶,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也以“含蓄”稱著,且詩風清新,這在拉斐爾前派中也不多見。故而,徐志摩選擇翻譯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還是因為拉斐爾前派對純文藝和人性的追求符合了新月知識分子的文學文化理念。

二、徐志摩的兩首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譯詩

對于詩歌翻譯,徐志摩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在《一個譯詩問題》一文中說:“翻譯難不過譯詩,因為詩的難處不單是他的形式,也不單是他的神韻,你得把神韻化進形式去……有的譯詩專誠拘泥形式,原文的字數(shù)協(xié)韻等等,照樣寫出,但這來往往神味淺了;又有專注重神情的,結(jié)果往往是另寫了一首詩,竟許與原作差太遠了,那就不能叫譯?!雹塾纱丝梢姡熘灸ψ非蟮氖切问胶蛢?nèi)容的完美結(jié)合。不僅如此,新月派倡導的“三美”詩歌創(chuàng)作原則也在他進行詩歌翻譯時被其奉為圭臬。徐志摩譯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基本上遵循了其詩歌翻譯原則。首先,譯文的結(jié)構(gòu)十分工整,由兩個整齊劃一的段落組成,且句節(jié)之間都很均齊,具有“建筑美”。其次,徐志摩的譯文能給人以視覺上的聯(lián)想和感應。原詩第二節(jié)中沒出現(xiàn)過“甜蜜”、“黑夜”和“歌喉”等詞匯,但徐志摩的翻譯可以讓人聯(lián)想一副對比強烈的畫面:露珠滾落青蔭,悄無聲息卻卓有生氣;暗夜夜鶯悲戚啼鳴,殘音震心,死寂沉沉。甜蜜與悲啼的對比,生氣與死寂的對比,會給讀者在視覺和聽覺上以震撼。此外,整首譯詩還充滿音韻上的和諧。最好的證據(jù)莫過于羅大佑在半個多世紀后把徐志摩的譯詩譜了曲,成了流行歌。如果說《歌》的翻譯做到了形神兼?zhèn)?,且遵循“三美”原則,那《新婚與舊鬼》的翻譯則是一次練兵,沒有完全遵守其詩歌翻譯原則,卻影響了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缎禄榕c舊鬼》原詩中有新娘、新郎和鬼(新娘的舊情人)三個人物,并以三人輪流吟詩的方式講述了負心新娘在婚禮中搖擺于新舊情人間的故事。徐志摩曾強調(diào)過分專注于神情的翻譯是寫了另一首詩,但他也沒能逃離這種命運。整首詩雖有貼切的直譯,但讀者能發(fā)現(xiàn)多處改寫。例如“……Hebidsmyspiritdepart/Withhimintothecold:-/Ohbittervowsofold!”①徐志摩譯為:“他指著那陰森的地獄,/我心怯他的恫嚇-/呀,我擺不脫曾經(jīng)的盟約!”②顯然,第二行是添加的。這句可譯為:“他邀我的魂靈/與之回到陰冷的地獄/哦,還有那舊時的盟約!”這種改寫雖有悖于徐志摩的詩歌翻譯原則,但卻從另一方面促進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讓其詩歌翻譯和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互動性。

三、徐志摩對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譯詩的模仿以及再創(chuàng)作

如前所述,徐志摩選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進行翻譯是因為他們對藝術(shù)美和人性美有相同追求。徐志摩不僅把新月詩人視為圭臬的“三美”創(chuàng)作原則加以改造,同時加入帶有個人色彩的改寫,從而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融入了自己的新詩創(chuàng)作,進一步豐富和推動了中國新詩和本土文學的發(fā)展。《偶然》就是基于譯本再創(chuàng)作的最好例證。詩中:“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③一句,可謂對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歌》的改寫。在《歌》中,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主人公用超然含蓄的態(tài)度來表達對愛人的感情。臨終時她不強求兩人能記得對方,只說:“假如你愿意,請記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也許,也許我記得你,/我也許,我也許忘記”。④兩首詩不論在結(jié)構(gòu)抑或風格上都十分相像。徐志摩把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式的“含蓄”平添了幾分徐志摩式的“甜蜜的憂傷”,才最終成了他的《偶然》。除此以外,《偶然》和《歌》一樣,表達的是抒情主體經(jīng)歷美麗邂逅后對客體離別時的懇求。這種別離時的憂傷還可以在《再別康橋》和《云游》中窺見一斑。徐志摩的另一首譯詩《新婚與舊鬼》則從形式和內(nèi)容上催生了他的兩首新詩。《人種由來》是徐志摩根據(jù)圣經(jīng)故事改寫的新詩。詩中有夏娃、亞當和蛇三個角色,整首詩由三個角色各吟一段的形式寫就。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新婚與舊鬼》。同是三個角色,同是通過三個角色輪流吟誦的方式來推動故事發(fā)展。雖然《人種由來》在形式上和《新婚與舊鬼》很契合,但它只是徐志摩初寫新詩時的練筆,整首詩顯得稚嫩和粗糙。所以,對形式的模仿不足以成就一首好詩。而《新催妝曲》就是徐志摩根據(jù)《新婚與舊鬼》的內(nèi)容,借用中國古代催妝詩的題材創(chuàng)作的新詩。催妝是中國古代締婚的前奏。催妝詩的內(nèi)容多是贊美新娘的貌美如花,表達催促新娘出嫁的心情。徐志摩的《新催妝曲》一反催妝詩傳統(tǒng),對一個遲疑新娘的心理進行細致刻畫,讓其內(nèi)心掙扎之痛和婚禮之喜形成鮮明對比,反襯新娘的愁苦。這在古體催妝詩中是鮮見的,也因此讓這首詩有別于傳統(tǒng)催妝詩,成為徐志摩所創(chuàng)作的新詩代表??梢姡熘灸Φ目死锼沟倌?羅塞蒂譯詩不僅為其進行本土化創(chuàng)作提供了養(yǎng)料,而且更直接催生了他眾多優(yōu)秀的中國新詩。這種翻譯文學和本土文學之間的互動不僅讓異域文本在陌生國度能健康成長,更讓該國的文學乃至文化體系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并呈現(xiàn)出多元的形態(tài)。

第3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論文關鍵詞:伊是清漣獨映我心,徐志摩,林徽因

 

徐志摩、林徽因的愛情,想來大家是非常熟稔的,但知道這結(jié)局的,是否有跟我相似的,就仿佛曾目睹過一件舉世無雙的玉器但又親眼見著它破碎了一樣的心情。正是心里總是被這種心情所糾纏,我忍不住把卷也輕吐一語。

觀徐志摩的照片,品他的詩和信箋,想他的舉止為人,不禁讓人覺得他就像一尊古希臘時期的俊朗的雕像,不是讓人直眼相看,而是用心去賞。上天賦予了他絕美的品質(zhì),他是天上的一片云:輕靈、繾綣、飄逸;他的天作之合,當是林徽因,她有著水的韻致:柔婉、靜幽、深沉。他倆的邂逅,有著童話一般的唯美浪漫。那時十六歲的林徽因,姣好如初春之花,令這位多情細敏的詩人只覺得“一道神異的光亮”在眼前掃過,他覺得“幸福”,深深感到他那“飄零的生命”找著了歸宿。我們看資料文獻,徐志摩的發(fā)妻不可謂不端莊賢慧、知書達理,但在浪漫詩人的心里,這“小腳與西服”的結(jié)合是不合適也不合意的。所以他們的這偶然的一遇,使詩人堅信他在茫茫人海中訪尋到了“唯一靈魂之伴侶”,這就注定他的心要追逐這一池清漣,為這“愛、自由、美”的化身終其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奇女子,面對詩人的愛的波瀾,她既沒有被世俗的虛榮所淹沒,更沒有迷失在少女懵懂的情愫里,她純真而且自尊,對愛,她不能容忍絲毫的瑕疵。她惶惑,母親的命運,是她生命中無法揮遣的陰影。她理性,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被“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愛的對象,所以,面對詩人的火熱、癡迷,她用“沉靜守住我的魂靈(林徽因《仍然》)”??禈虻牟晦o而別,乃至后來的執(zhí)手他人,讓曾“在夢的輕波里依洄”的徐志摩驀地承受著“在夢的悲哀里心碎!(徐志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讀徐志摩的傳記,當我們悲憫地體味詩人那漂泊無依、孤苦無告的悵惘時,上述所分析的或許可以讓我們探究出當年林的真實心境吧。

但徐志摩畢竟有著他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充滿詩意的靈魂、孩童般純凈的天真、對藝術(shù)的癡迷、對理想的熱忱,特別是他是林徽因步入文學殿堂的引路人,林徽因?qū)π熘灸κ歉信寰囱鲇屑拥?。許多人常常會問林徽因到底愛不愛徐志摩,其實她的心是非常微妙而復雜的。據(jù)費慰梅的敘述可知,林徽因是“被徐志摩的性格、他的追求和他對她的熱烈感情所迷住了,徐志摩對她的熱情并沒有在這個缺乏經(jīng)驗的女孩身上引起同等的反應。” 所以林徽因才會“抱著百般的疑心,對你的每一個映影?。只找颉度匀弧罚?rdquo;然而這并不等于說在林徽因的心里沒有一絲被愛的柔風吹皺的漣漪,像林徽因坦承的那樣,在英倫那段孤獨的歲月里,“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發(fā)生,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我做著所有女孩做的夢。” 毋庸置疑,那時的林徽因?qū)矍槭强释裤降?,徐志摩的到來,猶如燦爛的陽光沖破了英倫陰霾的天空,灑在少女的心田,孕育了愛的奇葩。這一點也在她的《山中》得到了印證:“當時黃月下共坐天真的青年人情話,相信那三兩句長短,星子般仍掛秋風里不變。”只是明月如舊,清風依然,兩個人最后還是定了各自的方向與生活的模樣。(林徽因《那一晚》)

只有到了美國,林徽因才慢慢咀嚼出徐志摩對自己的真情與深情。這就像再去聽從前的一首歌,原以為喧鬧,現(xiàn)在卻覺得熱烈;去觀從前的一幅畫,原以為繚亂,現(xiàn)在卻覺得繁富;去品原來的一壺酒,原以為辛辣,現(xiàn)在卻覺得甘醇。如果說原來的徐志摩是匆匆被林徽因囫圇吞了下去,那么現(xiàn)在,林徽因是想從新把他含在嘴里,去細品他的人、他的情。1927年在致的信中她說現(xiàn)在“只有盼他原諒我從前的種種的不了解。我昨天把他的舊信一一翻閱了。舊的志摩我現(xiàn)在真真透澈的明白了。”

只是這份想了解、想悟透的心不能不說已經(jīng)遲了,罐里的清泉已經(jīng)淋濕了指尖,再如何能捧起?林徽音最終要和梁思成攜手已是不能更易的結(jié)局,而1926年徐志摩已與陸小曼締結(jié)連理,這對璧人真正分開了。此時的林徽因,應該也是悵然若失的。可是人在這一世的命途當中有多少次能了悟命運,能把握住自己呢?對于林徽因而言,她只能很沉定地說“但是過去,現(xiàn)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遠紀念著。”她選擇了把這份深情埋藏心底。

“永遠紀念著”,對徐志摩又何嘗不是呢?雖然在林徽因遠赴重洋后,他迎娶了陸小曼,但這何嘗不是一種“不思量,自難忘”的刻骨銘心!再看他寫給林徽因的《你去》,不就將自己始終不變的真情熱切而坦蕩地呼喚出么?他寧愿目送著她遠去,直到消失了她的蹤跡,他忍受著寒風荊棘,但終無懼怕終無悔意,因為支撐他的是全部的信仰“我愛你”!這真像洪亮的交響樂沖擊著我們的耳膜,震撼著我們的靈魂!

這種癡情的眷戀一直到1931年的深秋,徐志摩的意外遇難。沒人能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了,但沒有人不作這樣的聯(lián)想,他的心該是蓄滿了幾多期待朝著那夢想的天空飛去……

徐志摩的死,對所有愛他的朋友來說,是巨大的悲痛,但我卻愿將這位愛美、愛自由的詩人的歸去帶上些許童話的色彩。“我們最初就是飛了來的,有的做完了事還是飛了去,他們是可羨慕的。”(徐志摩《想飛》)這童真的道白應驗了,上天真讓志摩的靈魂在他的肉體消殞以后找著了他期待的歸宿,他的癡情在這池清漣中投影下永恒的光暈。

我一直在想,如果徐志摩依然活著,他和林徽因?qū)⑦€會一直做伯牙、子期那樣的知音,性靈上的朋友。雖然林徽因以前曾深深傷害過他,但隨著時間的逝去,這種歉疚感會慢慢減弱乃至消失??尚熘灸Φ耐蝗浑x去,就使得林徽因隱隱的傷口急劇地撕開,由歉疚、懊悔而匯聚的痛苦的大海也隨之將她淹沒。所以應當說在徐志摩逝世后,林徽因才重新真正面對了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情感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來總結(jié)或是反思他們“太是匆匆”的相愛(《給秋天》)。這時候她不再是冷靜地審視周遭的世界:“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的美麗的想象。/(《深夜里聽到樂聲》)”而是要勇敢地“應和”那一直縈繞耳邊的凄涼的弦聲!林徽音回復到一個易感的詩人。她寫了許多詩追憶過去,這些詩或隱或顯,凄婉是它們的主調(diào),但有一點是確證的:徐志摩活在她的詩里,在她的心里被“永遠紀念著”!

確然如此。當詩人“所有的情感/都并入一股哀怨/如小河,大河,匯向著/無邊的大海”(《展緩》)時,思緒的潮水滾滾而來。這里有往事如煙的凄喟,“四面里的遼闊,如同夢/蕩漾著中心彷徨的過往/不著痕跡,誰都/認識那圖畫,/沉在水底記憶的倒影?。ā队洃洝罚?rdquo;;有觸景傷情、無人傾訴的凄苦,“梅花你這些殘了后的枝條,是你無法訴說的哀愁?。ā秾堉Α罚?rdquo;;有咬嚙靈魂的痛苦自責,“我苛刻的咒詛自己/但現(xiàn)在有誰走過這里/除卻嚴冬鐵樣長臉/陰霧中,偶然一見(《給秋天》)”,以及對當年抉擇的默默悔悟,“把絕望的結(jié)論,稍稍/遲緩;拖延時間,――拖延理智的判斷,――會再給純情感一種希望?。ā墩咕彙罚?rdquo; 而更為激蕩人心的,則是她發(fā)自肺腑的聲聲呼喚 ,“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話――/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別丟掉》)”這是林徽因?qū)鄣淖詈玫幕貞?,她讓已在天國的徐志摩堅信他們的靈魂相擁!

我還要特別說一下,那就是林徽因做了一件讓大多數(shù)人無法做到甚至不敢去做的事,在徐志摩死后,她一直將徐失事飛機的殘骸碎片懸于臥室,直到生命的盡頭!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里,這是需要勇氣的。我感佩的是,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如此透明、坦蕩而又深沉,從而將世俗的鄙薄和淺陋擊得粉碎!

1955年,林徽因,這位在文學殿堂中款款信步、吟哦穿行的女詩人在北京仙逝。讓我穿過時空隧道,在她的彌留之際,停在她的身旁,做一詩相送:

這一池靜水

微風過,

漣漪點點。

看頭頂上響晴的藍,

白云舒卷。

只一朵緩緩的,依洄

向我,

笑靨依然。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一世情緣,引得多少人感慨萬千。美不管以怎樣的故事結(jié)

尾,它都會長存心間。

第4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關鍵詞:徐志摩 新詩 意境 音樂性 統(tǒng)一

中國現(xiàn)代白話詩歌在二十世紀初一步步走向規(guī)范化的過程中,詩歌語言中的聲音與形象也漸漸趨向結(jié)合,并以此來表達音樂性。此時,新月詩派形成了自己的“三美”,也就是“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的原則。那么如何實現(xiàn)新詩的美學層次的統(tǒng)一?徐志摩給了我們問題的答案。本文將從節(jié)奏和韻律的作用以及意象與意境如何配合來淺析徐志摩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新詩誕生在五四新文化文學革命運動的沖擊之下,開創(chuàng)先河的等人沖破了傳統(tǒng)詩歌格律的限制,倡導“以我手寫我口”的“散文化詩歌”[1]。隨后的自由體詩歌以郭沫若為代表,在語言的音和意上,給予“意”特別的關注,導致詩歌缺少對音樂性的重視。這一現(xiàn)象被新月詩派所扭轉(zhuǎn)。聞一多曾經(jīng)列出詩的“三美”原則,而徐詩(即徐志摩的詩歌,下同)則是這方面的較好詮釋,在他的詩里,聲音與意象調(diào)和地恰到好處,達到了音樂層面的和諧和統(tǒng)一。

一.徐詩的聲音與音樂性

關于語言和音樂關系的探討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中國人自古以來把詩稱為“詩歌”就體現(xiàn)了人們對兩者聯(lián)系的深刻認識。[2]新月派詩人朱湘曾說:“詩沒有音樂性,簡直是和花沒香氣,美人沒眼珠相等”[3]。那么何為詩歌的音樂性,這個問題在當下研究中存在很多爭議,在這一點上王澤龍對詩歌的音樂性做了幾點說明,即“首先,‘音樂性’的物質(zhì)基礎就是詩歌的‘語音’,與一般意義上的音樂的聲音不一樣;其次,詩歌的‘音樂性’與詩歌所表達感情是緊密相連的;再次,即使對于依靠聲音來填的詞曲來說,相同的詞,在節(jié)奏上也是有區(qū)別的。”[4]。從詩歌的聲音和音樂性的關系來看,節(jié)奏對樂感的形成、音樂性的塑造都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詩歌具有明顯可感知的音樂效果,節(jié)奏便成為必備因素。徐志摩抓住了這一突破口,他的創(chuàng)作便是自覺地從節(jié)奏和韻律入手來追求具有音樂性詩歌的范例。

節(jié)奏方面,首先是音尺節(jié)奏。聞一多的觀點認為,凡是詩歌都可以劃分音步,且認為這種整整齊齊的形式正是美的體現(xiàn)[5]。相比之下,徐志摩詩歌語言的音尺節(jié)奏可謂更成熟,他在音尺劃分方面實現(xiàn)了新的突破并與反復的手法相配合使用,以實現(xiàn)預定的效果。例如《月下雷峰塔影片》,“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滿天/稠密的/黑云與白云;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比姺譃閮晒?jié),第一節(jié)詩人采用“一、二、二、四”+“二、三、五”的音尺劃分并反復兩次,構(gòu)成一種輕柔飄逸的流動感,讀起來令人仿佛聽到了月光下粼粼波光的西湖和詩人遐想之余伴隨的陣陣心跳。這首詩之所以能達到這種效果,關鍵就在于表面靈活變動而實質(zhì)又頗為整齊的節(jié)奏感,把音尺劃分出來后,這種節(jié)奏感便清晰明地展示出來了。

其次就是口語化的自然節(jié)奏。關于徐志摩的這一點,卞之琳在《人與詩:憶舊說新》中評價 “(他的)口語化創(chuàng)作運用得干脆利落”[6]。廖玉萍也提到“他的抒情詩在很多方面采用當時的口語,隨著內(nèi)容和情緒的變化,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節(jié)奏?!盵7]由于徐志摩在北京呆過很長一段時間,并對民間,尤其是下層社會有較多接觸和了解,所以他的抒情詩中多處采用北京方言,構(gòu)成了極具特色的語言節(jié)奏。譬如《叫化活該》中的“爺”、“修好”,《殘詩》中的“趕明兒”等元素,既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真實的感受,又使得詩歌節(jié)奏自然又貼切。

韻律是徐詩語言的又一個重要方面。徐志摩“使詩的內(nèi)容與形式表現(xiàn)出美的力量,并使其日臻完美?!盵8],這里的“形式”很大程度上靠韻律來實現(xiàn)。在西方詩歌中,頭韻一直作為創(chuàng)作英語詩歌的主要技巧[9]。而徐志摩正巧深受19世紀英美詩風影響,他敏銳注意到漢語的雙聲和頭韻的相似性,并將此運用到詩歌的翻譯和創(chuàng)作中。例如徐志摩翻譯安諾德(Matthew Arnold)的《誄詞》(Requiescat):“散上/玫瑰花,散上/玫瑰花,休攙雜/一小枝的/水松!/在寂靜中/她寂靜的解化/?。〉?我亦永終?!盵10]本節(jié)的音節(jié)中,聲母為擦音和塞擦音占據(jù)三分之二,這使得本詩充滿了連綿婉轉(zhuǎn)的聽覺感受。再如押韻,《沙揚娜拉》[10],采用“隔行押韻”的押韻方法給人以含蓄,憂愁之感,并用“ou”韻加強了這一情感效果。

二.徐詩意象、意境與音樂性的表達

在詩歌中,意象也能體現(xiàn)音樂性,甚至可以說意象對其向更高精神層面具有進一步的推動作用。朱光潛提出:“但是詩歌所用的聲音更可以說是語言的聲音,而這就必然強調(diào)其伴有的意義。”[11]意象也是徐詩歌語言音樂性表達中難以替代的一部分。例如其中頻頻出現(xiàn)的“水”這一意象。徐志摩是一個情感豐沛的詩人,寄托世間一物來抒發(fā)其情的話,水便是最合適的了。試看《再別康橋》,詩人在輕柔的康河里漸行漸遠,詩人望著水和橋,望著河畔的金柳,水里的倒影讓他想起了佳人,思緒縈繞著,一切回歸寂靜。徐志摩精準地抓住“水”這一意象的特點,在詩中完美營造出柔和舒緩的樂感,奠定了詩的深層次的音樂性。

關于音樂性的組成,沈亞丹則將意象擴充到了更深層次的意境。他提出了“詩歌的音樂性有三個層面”的說法,即“聲音、意象和寂靜之音”,這里提到的對詩歌音樂性最重要也是最隱含的一層――寂靜之音,沈亞丹解釋說這“不僅指詩歌以文字的形式存在……更指詩歌本身的不可言說性。”[12]我想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意境,而意境又是由意象在讀者心中發(fā)生作用進而凝練成的詩歌氛圍,所以在此就形成了一個意象意境音樂性的遞進的作用過程,只不過,音樂性只是借意境的力而表達和深化,本質(zhì)上,和意境相聯(lián)系的“寂靜之音”才是詩歌所要表達的終極目標,也是音樂存在的本質(zhì),即聲音背后的寧靜與和諧。這里我們是從意象入手以徐志摩的詩歌來探討意境和音樂性表達的關系及對其的作用的,如《偶然》一詩通過意象選擇,巧妙地描繪出難以言說的意境: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10]細細分析,便會發(fā)現(xiàn)本詩只是利用一些簡單的意象,但卻使“偶然”一詞幻化成一種意境感覺,讀來分明地體會到作者和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在人生路途中的美好交織。這首詩簡單,但卻正是因為它的寥寥數(shù)筆的意象,從而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不可言說的意境和趣味。

三.結(jié)論

綜上所述,徐志摩在他的詩歌中,實現(xiàn)了語言中聲音與意象、意境的結(jié)合,并使這種結(jié)合恰到好處地傳達了相應情感,表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表面的,更有深層的、內(nèi)在的音樂性。徐志摩就像一位跨越時空的音樂家,他用寫下的詩作,波動了無數(shù)后代人心中的弦,不得不說,他的詩,是詩歌音樂美的完美實踐和體現(xiàn)。現(xiàn)如今的研究,相對于他本人及其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實在是滄海一粟,作為后輩的青年人,在以后的探索中,更應該時刻保持心靈之窗的敞開,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探究徐志摩詩歌語言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孫曉霞,辛斌.語言和音樂:語言認知研究的新視角[J]《當代語言學》2014(2):175-185

[3]朱湘.評聞君一多的詩

[4]王澤龍,王雪松.中國現(xiàn)代詩歌節(jié)奏內(nèi)涵論析[J].文學評論,2011(2):55.

[5]聞一多.詩的格律[J].詩鐫,1926(7).

[6]卞之琳.人與詩:憶舊說新[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

[7]廖玉萍.論徐志摩詩歌語言的音樂性特征[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165.

[8]王先霈,孫文憲.文學理論導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9]Irmsche, W.F.The Holt Guide to English [M] 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USA,1981:335

[10]顧永棣.徐志摩詩全集[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11]朱光潛全集(第三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12]沈亞丹.寂靜之音――關于詩歌的音樂性言說[J].南京大學學報,2000(3):95.

[13]張入云.問題史:中國新詩的音樂性 [J].詩探索,2011(1):12.

第5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一.情與本我的放逐

通過康橋的水波我認識了這樣一個詩人,一個勇于做真自己的人,一個情字至上的人。

他因愛而生,而在他短暫的生命里,他又是一個努力追求真愛、追求本我的人。鴻蒙太空,誰為情種?我想他當之無愧。

最是那溫柔的一瞥,便將他的心魂攝了過去。在異國他鄉(xiāng),一個才華絕不亞于美貌的女子,徹底地征服了志摩尋愛的靈魂。從此,林徽因的名字便和他牢牢地拴在一起,無論是現(xiàn)實還是夢境。愛情是美好的,在康河之上泛舟,撐一支長篙,在月與蟲鳴的陪伴下,他們完成了彼此心靈上的契合。一花一世界,一情一片天。放肆地愛著,愛得那么心無旁騖,愛得那么驚天動地,甚至都忘了外面還有一個世界。少年歲月,青春時代,單純的生活讓兩個相愛的人忘乎所以,讓人看了都會覺得,如果人生能有這樣一次愛戀,還會再奢求什么呢?

但是,現(xiàn)實往往有很多將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的悲劇。志摩畢竟是一個已有兩歲孩子的父親,更是一個就算他一再排斥但畢竟有婚姻證明的妻子。林徽因明白愛下去的后果,所以她理智地退出了。但是志摩不行,情字給予了他無限的勇氣,他用一個人的肩膀扛起了與整個社會對抗的大旗。那個時代,離婚兩個字顯得那么不動聽,那么讓人嗤之以鼻,但是為了愛,他努力向前沖,就像飛蛾撲火,就算前方是烈焰,他也奮身不顧。那么決然,那么讓人心疼。

二.生命的終點還是情

那是一次怎樣的聚會,一下子將他的目光集中在一個笑靨如花的女子身上。她舞姿曼妙,體態(tài)輕盈,舞池里她就是一個驕傲的公主,等待著他人贊賞的目光。于是,又一個女子的名字與志摩糾結(jié)在一起。陸小曼的生活因為有了志摩而變得豐富,徐志摩的人生因為有了小曼而重新煥發(fā)了生機。火一樣的愛戀迅速地燃燒著彼此,世界上再也沒有苦與酸,留給彼此的除了愛還是愛。俗世的指指點點并沒有讓他們停下愛的腳步,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下,相愛的人終于結(jié)婚了。雖是艱難,但終究修成正果。

找到了可以棲息的土地,志摩的心漸漸地安穩(wěn)了下來。但是夢境中、心底深處,似乎還有一個角落,似乎還藏著什么不愿掃去的人和事。有的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有的人是為了愛而活著。為了愛,他付出了許多的辛勞,付出了許多的精力,甚至,為了愛,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那架載著他的飛機是怎樣做自由落體的,不知道在迎接死神的剎那他心里最念的人是誰,不知道他還有什么話要對愛人傾訴。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并不后悔乘坐這架飛機,因為那是他愛的表現(xiàn)。飛行的終點是林徽因的演講會場,為了康橋下的愛的盟誓,為了嘗遍萬千滋味的情字,他舍得付出。

三.生命因情感而超越

生命因情感而超越,這就是徐志摩,一個勇敢追求愛的人,一個情字至上的人。其實他還是幸福的,因為他仍然會經(jīng)常流連于三個女子的夢境深處:那個曾經(jīng)被他狠心拋棄的妻子張幼儀,那個決然地離開他的林徽因,還有那個愛得同他一樣熾烈的陸小曼。生而如此,夫復何求?輕輕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身后留下了滿地的字符,組在一起,便是一個大大的情字。這個情字就是他生命的寫照,和詩歌的精神血脈相連。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天稠密的黑云與白云/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團團的月彩,纖纖的波鱗/假如你我蕩一支無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創(chuàng)一個完全的夢境!”

詩歌的最后一句,便是對情感的一種奢望,不能在一起,但卻希望和心愛的人有個夢境的空間。和林徽因的感情,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悲劇,詩歌成了生活的超越。詩歌便是徐志摩的生命。后來和陸小曼的生活,也是一場悲劇,但愛得透徹心扉,陸小曼也是有夫之婦,后來逃避現(xiàn)實在巴黎的咖啡店邂逅了一個異國女子,心靈相通,回到旅館寫成《偶然》。生命因敢愛而閃亮,這并不意味著失去方向。生命因為對痛苦的超越,變得浪漫而又積極。出洋云游,留戀康橋,寫下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禈蛞琅f,而物是人非。留在心中的便是對純美愛情永恒的記憶,“那河畔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內(nèi)心的愛,在生活的曲折中變得如夢如幻。

第6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關鍵詞】徐志摩;與謝野晶子;浪漫主義

和明治維新是中日歷史上的一個不小的轉(zhuǎn)折點。時期,中國文藝界開始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開始以白話文寫作。而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大量引進了西方先進思想,國力得以迅速提高,同樣的西方先進的思想也對日本的詩歌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兩國的詩歌也隨之有了變化。

(一)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首小詩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偶然》。對每個人而言,戀愛最美的地方莫過于心動。只有短短的一瞬,但卻已成為永恒。這首偶然寫的便是這種感覺。第一節(jié)中,“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是由詩人對自己的直寫轉(zhuǎn)而寫這一直覺形象對他人的影響?!芭紶枴闭f明這種影響的產(chǎn)生是不期而然的,而“波心”指的就是追求者心理的波動、振蕩與興奮?!澳悴槐赜牣?更無須歡喜——”詩人在極力抑制興奮的勢頭,勸諭知己:你不要為期待的突然實現(xiàn)而驚訝、詫異,更不必為它歡呼、為它欣喜,因為它“轉(zhuǎn)瞬間消失了蹤影”。在第二節(jié)里,詩人首先設置了相逢在“黑夜的海上”這樣一個特殊背景。大海之中的夜航,寂寞、孤獨而又悲涼。在這特殊境遇中,“你”突然出現(xiàn),驅(qū)散沉沉的寂寞,點亮濃重的夜幕,我們相逢、相知,輝映“交會時互放的光亮”,但卻注定只能插肩而過,“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殊途同歸。在這一節(jié)里詩人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對有緣無份的無可奈何的感慨,與內(nèi)心的痛苦一齊火山般爆發(fā)出來,在情感上達到了。

在中國詩歌中,最講究的莫過于“意境”二字。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進程來看,意境發(fā)端于心物交感。中國“物感”論中“情”的主體,不僅僅是被外在物象激發(fā)起來的情,且往往是出于主體的道德、學問、禮儀修養(yǎng)的意志、情志?!扒橹尽睒?gòu)成了中國詩歌的生命本質(zhì)。中國古代有“得意忘言”的說法,認為詩歌中的言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一首詩里所包含的境界。在讀古詩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去分析詩里的“實境”和“虛境”。相對于詩內(nèi)實的“象”、“景”,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虛的,卻又確實存在,只是它不呈現(xiàn)于詩面上,而呈現(xiàn)于欣賞者腦海中。

在徐志摩的這樣一首短短的小詩中,用了一些簡單的景物,如:云、大海以及波心,卻點化出一個朦朧而晶瑩,小巧而無垠的世界。我們漫步在這個世界之中,生發(fā)出多少人生的慨嘆,多少往事的追懷,多少往事的回味。

徐志摩的詩中卻沒有繁瑣的文言,加以代替的是口語化的白話,甚至還有點散文的感覺在。我想這是和所密切相關的。五四時期語言界出現(xiàn)了白話取代文言的主張,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了使用白話為榮的時尚,詩歌界出現(xiàn)了用無韻、無定型詩體的白話自由詩取代以定型詩體為主的文言詩的熱潮。

一些人致力的“白話詩運動”并非純正的詩體革命,他們只是想以詩體革命推動文化革命,以文化革命促進政治革命,并非真正需要漢詩的技術(shù)性的“詩體”變革。即使是真正的詩歌革命者,也并非真正重視“新瓶”?!靶问降母牧?,是解除那些束縛新內(nèi)容新精神的枷鎖鐐銬,枷鎖鐐銬不除,新內(nèi)容新精神是不會有的?!毙挛膶W并非真正意義關注“新瓶裝舊酒”的新瓶的制作,新詩革命的目的表面上在于詩的形式變革,本質(zhì)上卻是在于詩的內(nèi)容、詩的精神的變革。

(二)

你不接觸柔嫩的肌膚,

也不接觸灼熱的血液,

只顧講道,豈不寂寞?

雙手遮掩著胸部,

神秘幕帷已揭開,

這里的紅花多艷。

這兩首詩出自日本明治時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謝野晶子的處女歌集《亂發(fā)》?!秮y發(fā)》以日本詩壇上從未有過的表現(xiàn)形式打破傳統(tǒng)和歌的種種束縛,以從未有過的熱情奔放謳歌人的本能。

通過對《亂發(fā)》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亂發(f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自我?!安灰活欀v道,/不要憂慮后路。/不要畏懼人言,/只有相愛的你和我?!斑@是一首極端地主張自我的詩歌,不要顧及封建禮教的制約,也不要擔心今后會怎么樣,更不要害怕人言可畏,愛就應該放棄所有的顧慮愛得透徹。

2.叛逆?!按簛砜喽獭⑸鼰o常,/伸出你的手,/觸摸我堅硬的,/肌膚冰潔、黑發(fā)長垂,/我那美麗的軀體,/懲罰多罪的男人。”《亂發(fā)》第六章的《春思》中,有著大量類似的訴說人性本能的作品。在儒教意識依然根深蒂固的明治社會背景下,大膽直率、縱情奔放地公開對異性的渴求,這無疑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更何況與謝野晶子作為女性,且正值20歲的青春年華,如此放肆地向大眾公開自己對異性的強烈渴望,其叛逆的精神是何等的堅毅。

在這首詩里我們讀出了傳統(tǒng)日本“和歌”的味道。從“心”出發(fā),由心而生情。心事動因,情事顯現(xiàn)??v觀《亂發(fā)》,399首和歌中的絕大部分寫于明治33年4月至明治34年8月間,這期間正是與謝野晶子同與謝野鐵干相遇、相知、相愛、直到結(jié)婚的全過程。因此可以說,《亂發(fā)》縱情傾訴了戀愛過程中的戀愛至上、苦悶、哀愁、歡喜等悲喜交加的親身感受。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西方浪漫主義的特點。崇尚自然,崇尚人的本性。

在《亂發(fā)》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不加掩飾,毫不避諱的說出了自己內(nèi)心對欲望,這種欲望來自于她對其丈夫瘋狂的愛戀。而這些東西在傳統(tǒng)的“和歌”中是不曾見到過的,而且與傳統(tǒng)“和歌”婉約的詩風也不想吻合。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種對人性的直白的表露是來自于西方浪漫主義的思想。

當時正值明治維新之后,西方的先進思想進入日本,文人們都開始了詩歌革新運動。以與謝野鐵干為代表的“新詩社”的詩人,就很好的吸收了西方浪漫主義的精神,并應用到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與謝野鐵干歌風的主流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用意與技巧都不落前人窠臼,這一切都對與謝野晶子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亂發(fā)》里,比謝野晶子雖然接受了西方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但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洋和折衷”的態(tài)度。將西方現(xiàn)代浪漫主義與日本古典浪漫主義融為一體。

在經(jīng)歷了和明治維新之后,中日兩國的詩歌開始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點:中國詩歌雖然沒有了工整的押韻,沒有了嚴格的詩體限制,甚至有點散文詩的感覺,日本的“和歌”受到了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無論是在詩歌,亦或是文學方面都有了一個新的特點——表達人性最原始的欲望。但兩國的詩歌仍然有著極為相近的藝術(shù)追求,始終都具有東方詩歌典型的象征性。

【參考文獻】

[1]西鄉(xiāng)信綱等.日本文學史[M].佩珊,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2]福田清人,浜名弘子.與謝野晶子[M].日本:日本清水書院,1980.

[3]葉渭渠.日本文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第7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

《再別康橋》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高一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jīng)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教材地位及作用

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本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对賱e康橋》安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讀課。雖然本詩向來眾說紛紜,但其藝術(shù)之美人所共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因此,從語言賞析入手,從情感體驗切入,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體會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多方面感受體悟詩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教學目標

由于本詩是高一學生學習的第一首現(xiàn)代詩,為了讓學生掌握現(xiàn)代詩歌學習方法,從而能廣泛欣賞詩歌,因此將本詩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①、認知目標:品意象,繪意境,悟真情。

②、能力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③、德育目標:培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高中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他們產(chǎn)生了對教師的過多依賴,從而缺失了對大語文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能力。針對此種情況將本課重難點設定如下:

教學重點:

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

2 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教法分析

1、誦讀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shù),尤其是《再別康橋》這樣一首意境很美的詩歌,更需要通過誦讀去感受詩中的情感、韻味,把握其中的美?!墩Z文教學論》中指出:“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夠激發(fā)美感,喚起內(nèi)心視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葉圣陶先生也提倡過“美讀”的方法。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應該是重要的一環(huán),反復地誦讀作品,在誦讀中把握詩的韻味。誦讀法既是教法也是學法。

2、情境教學法

(1)《再別康橋》猶如一幅極富美感的圖畫,教學中可采用情境教學法激勵學生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這幅畫面立體生動,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深深體會這首詩的意境美、詩意美。

(2)用富有文學意韻的語言來組織教學,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建立立體可感的視聽形象,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學情學法分析

分析:農(nóng)村初中的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并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針對學生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決定在誦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以下學法:

1、聯(lián)想鑒賞法

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圖畫,仔細揣摩、品味、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之處,陶冶情操,增強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2、比較鑒賞法

讓學生學會將這首詩與其他描寫離別詩句的比較,更好地把握《再別康橋》這首不同于其他描寫離愁別緒哀婉、 纏綿、傷感的特點:哀而不傷,帶有一絲惆悵,幾分飄逸。從而領會詩中的詩意美。

四、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采用以下教學步驟:

(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從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詩《偶然》譜成的曲子導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詩人徐志摩與康橋“偶然”“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他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讓我們與徐志摩一起《再別康橋》(板書課題和作者)

設計意圖: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優(yōu)美的畫面及柔美的音樂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淡淡的憂愁的境界。多媒體展示歌詞,教師恰當?shù)你暯诱Z,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

(二)時空鏈接 走近作者

(1)簡介徐志摩。

(2)關于再別康橋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穿越時空與徐志摩展開對話,順著學生的發(fā)問,導出問題,先讓學生自行解決,老師歸納。并用幻燈片展示。盡可能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 “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shù)慕榻B,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三)誦讀涵詠 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

(2)個別朗讀。

(3)名家范讀。 [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黃磊在劇中對這首詩的朗誦。讓學生找出朗讀差距,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掃清字詞的障礙。]

(4)配樂朗讀。 [我為這首詩的朗誦配上《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在纏綿、惆悵而又帶有輕靈、飄逸的音樂中,教師進行示范吟誦,注意節(jié)奏、輕重、情感,讀出音韻美,營造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帶動學生有感情朗讀。]

(5)學生齊讀。

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默讀可以讓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情感,個人讀可展示個性,音樂制造了情境,范讀激發(fā)了美感,齊讀引起群體感受。在“美讀”中解決教學重點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朗讀已為學生們對詩的理解做了鋪墊,同時又為下文對詩意的鑒賞蓄勢。(學生帶著對康橋的憧憬進入--

(四).激發(fā)想象 賞景悟情

A、品意象

(1)詩中直接描寫康橋的景物的有哪幾節(jié)?(2、3、4節(jié))

(2)如果把這三節(jié)的內(nèi)容換成三幅畫,我們可以選取哪些景?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老師要引導學生選好景點,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尤其是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對畫面加以具體的描述的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根據(jù)新課標教學建議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自由朗讀這三節(jié)詩。

(3)更進一步思考:詩人告別康橋時為什么不選取周圍的建筑、那里的人們,而是選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目的: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學習從詩歌畫面美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營造追求語言美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較好體現(xiàn)。并解決教學重點2 賞析詩中的畫意美、詩意美。

B、悟真情

步驟:將全詩分為三個版塊,分別賞析。抓住詩中意象,賞析重點詞語,把握詩人情感變化。

第二、三、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新娘”“水草”“蕩漾”“招搖”“甘心”等詞語,把握詩人情感的變化:由依依惜別時的感傷無奈而陶醉留戀于康河美景。

第四、五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放歌”“笙簫“夏蟲”等詞語,體悟詩人情感的發(fā)展。

第一、七節(jié):通過重點賞析:三個“輕輕的” “悄悄”“不帶走一片云彩”詞語通過比較第一節(jié)和第七節(jié),體悟詩人離別母校之時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同時感受詩歌的回環(huán)之美。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依據(jù)新課標所要求的“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但凡讀懂了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不一句一句地反復咀嚼,只是一路順暢地讀下去,結(jié)果什么也得不到。詩歌濃郁的情感、跳躍的形象、凝練的語言,決定詩歌教學的'特點: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啟發(fā)聯(lián)想、再現(xiàn)形象,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關鍵。教師的講與新課標提倡的學生探究性學習有機結(jié)合,讓思考深入,以求突破本課的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五).比較閱讀,剖析情感

《再別康橋》是一首離別詩,古離別的詩句你知道哪些?試著比較異同。

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尋找有關詩詞名句,擴大課堂的容量。讓學生通過對比探究離別之情的不同,體會這首離別詩不落窠臼的高明之處。(課堂教學任務到此基本完成,如何達到DD

(六)余音繞梁 收束全文

詩人離別康橋時不帶走一片云彩,他離開人世時也不帶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因為飛機失事,那一年他才35歲。飽含淚水寫下《追悼志摩》:“志摩走了,他帶走了這個世界上的全部色彩……”

詩人雖然過早地離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氣,他的詩情、他的浪漫卻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別康橋》成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仰慕。

在這種氣氛的渲染下,老師與學生齊讀《再別康橋》(配《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 在濃濃的詩意中結(jié)束對這首詩的學習。留給學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以期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第8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動態(tài)課堂;學情;把握契機;降低難度

新課程背景下,受應試教育影響,語文學科教學應有的動態(tài)性無法有效開展,加上許多語文教師對課堂教學綜合研究不足,不少語文教師常常忽略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出現(xiàn)了“重教輕學”“重知識傳授輕過程體驗”的教學弊端。如何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語文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建構(gòu)知識的支持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呢?筆者結(jié)合多年教學實踐,從備課、授課、課堂活動等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充分考慮教學的“學情”,關注學生的需求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因此,教學立足于教與學的真實狀態(tài)和復雜關系,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只關注知識的傳授,應做到心中有學生,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從學生角度想想哪些知識是其真正需要的,從教師角度考慮如何讓孩子能接受這些知識。語文課堂需要一種動態(tài)生成教學內(nèi)容,不可為了教學而教學,有的東西即使很簡單,但只要是你眼前的這些學生所缺少的,今后對他們有用的,就不能忽略不講。例如,學習的《包身工》,對于文章所報道事實的理解并無多大的難度,但不少學生在修辭這一關犯難了,從而暴露了學生在這方面知識的缺陷,針對課上發(fā)現(xiàn)的這一情況,筆者介紹了與本文有關的幾種修辭知識。這時,教師如果不做這方面的工作,不少學生的這種缺漏將一直存在。同樣的,有的知識雖然與考試無多大關系,卻是學生渴望了解的,教師也必須不厭其煩地解答。例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許多學生在了解了作品的概況、金陵十二釵中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后,對在課文中還未出場的另一女主角薛寶釵心存期待。這時候就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向?qū)W生介紹薛寶釵的出場及相關典型情節(jié)。如果此時我們只是簡單的說一句“回去自己學習吧!”,當學生聽到這樣的話語,其興趣必然會蕩然無存。教師不妨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欲望適時調(diào)整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內(nèi)心。

二、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契機,催生新的生長點

語文課堂動態(tài)教學是在師生、生生、生本之間多元的碰撞解讀交流中形成的,基于學生個體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整個語文教學呈現(xiàn)一種動態(tài)性,總會不斷地產(chǎn)生新的教學生長點。教師要善于把握契機,用自己的教學智慧,適時加以引導,往往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詩前,筆者讓學生課外觀看《文人百年――徐志摩》的視頻材料,課堂上介紹作者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學生更關注的是徐志摩的情感歷程,于是我便男熘灸ψ非笄楦型昝賴慕嵌熱朧鄭延伸到探討徐志摩對詩歌的唯美風格的追求,讓學生從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三方面對《再別康橋》進行鑒賞,這樣鑒賞本詩藝術(shù)手法這一教學的重難點便突顯出來,徐志摩在藝術(shù)上的風格也就水到渠成地歸納出來了。此時,教師要做一個敏銳的傾聽者和發(fā)現(xiàn)者,抓住課堂教學上的任何一個契機,把這些“偶發(fā)事件”的價值放大,使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成為課堂新生長點。

三、根據(jù)學生課堂反應,適時降低問題的難度

問題往往是敲開課堂上師生、生本之間對話的鑰匙。如果設計的問題學生難以解答,課堂教學就難以推進。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適當?shù)亟档蛦栴}難度,把問題分解為一連串的小問題,前一個問題成為解決后一個問題的起點,形成問題鏈,直至水到渠成地解決最后的問題。例如,《項羽之死》對項羽形象的分析是個難點,也是個重點,如果不做任何提示讓學生去分析人物,抽象性較強,學生難以回答。筆者針對文中項羽的一言一行,分別進行了提問,如“東城快戰(zhàn)”一節(jié),筆者就提出四個問題:田父騙項羽,這是一個偶然事件嗎?項羽此時面臨著怎樣的處境?此時項羽對部下說了一大段話,你從中看出了項羽怎樣的性格?“愿為諸君快戰(zhàn)”改為“決戰(zhàn)”如何?這四個問題具體可感,一步步推進,引領學生聯(lián)系當時軍事形勢分析項羽心理,結(jié)果學生輕松地把握到項羽的性格。

四、針對課堂活動設計,體現(xiàn)教學的靈活有效

新課程是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它是建立在尊重基礎之上的合作互動關系。為了達到這種師生教學合作互動關系的目的,很多老師已經(jīng)打破講壇局限,主動與學生融為一體,但也有的教師片面追求課堂活動方式的多樣化,在課堂教學里經(jīng)常采用了大量的游戲、比賽或小組學習等華而不實的活動。這種看似氣氛熱烈,其實不少教學活動的設計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大理想。那么,怎樣的課堂活動設計才是合理有效的呢?筆者覺得,課堂活動的設計至少得符合三方面的原則,即要有針對性、合作性、時間性。一個活動的安排要切合學生的水平,有交流的可能,要留給學生足夠思考和交流的時間,才能行之有效。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時,筆者設計一個活動,為各幅秋景擬幾個字數(shù)、句式相同的小標題,要求意境優(yōu)美并說出理由。此題因為有了條件的限制,在難度上比僅僅只是擬小標題要提高些,符合班級學生的概括水平,時間設定為三分鐘,相當于考試時作答的時間,加上將討論的結(jié)果以調(diào)板的形式展現(xiàn),學生們可以在多個答案的對比中提高鑒賞能力,好的小標題就直接作為參考答案,這樣參與的同學成就感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也就增大了。

基于語言文字以及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等,成就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必然要呈現(xiàn)一種動態(tài)課堂的學習狀態(tài)。文章從備課、授課、教學活動等多個層面探討如何構(gòu)建動態(tài)課程的生成策略,期待更多教師探討當今應試教育下語文教學的動態(tài)課堂研究。教師在教研路上難免會多走一些彎路。筆者想用詞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與大家共勉。

第9篇:偶然徐志摩范文

初春悄然來臨,陽光正好,盡管風里還是有些寒意,握手的筆還是會感到冰冷,但我知道,冬天已然過去,雪也不會再有了,或許銀川還在下雪,北京也是,我期待著。

你走了,我的生活只剩下枯坐,面前放著一本書,一杯茶,一包煙,從日出到日落,生活沒有半點快活,也不需要任何娛樂,這樣挺好的,在思念里度過一個個冬去春來。

這一次,我很平靜,沒有銀川那樣死去活來,好似一切看開了,放下了,其實,我只是不想說話了。該說的都說了,能做的都做了,我唯有靜靜得等到著,春暖花開。

保持這份平靜,一直這樣,在沒有什么能動搖我的信心,誰也別想看透我的表情,無論快樂還是憂傷,等你回來的時候,再好好釋放。沒有水的魚兒,誰也養(yǎng)不活,我堅定如一,我矢志不渝,這不是世間最美麗的傳說,也不是天下最動人的傳奇,但你是我心中的唯一。傾城一諾,一諾千年。

淺唱流年,哪里有什么花開不落,花落是為了下一次花開,無論是來年或者來世,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不必悲傷,因為悲傷沒有用,我珍惜那一段時光,反復回復,不會遺忘??粗巴獾年柟?,心里淺淺一笑,盡管我還沒有得到,但我相信誰也替代不了,目光順著鐵軌的方向延伸,思念順著風飄蕩在有你的地方。

你與林徽因和薛寶釵是一類人,素雅,清新,智慧,寂寞。徐志摩在一連串的碰壁之后,留下了驚世痛徹的愛情遺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把對林徽因的愛全葬在文字里,他們只是一次生命的偶然,有著命運的定數(shù),卻留給后來人空結(jié)同心草,不結(jié)同心人的喟嘆。其實,梁思成也知道,他終究不是徐志摩,他活得累,她也累,所以在林徽因死后,就迫不及待的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說了句讓人寒心卻又很有道理的話:“原來真正的夫妻該是這樣輕松和美麗地在一起的。”你懂。

我高聲的呼喊你的名字,卻被淹沒在嚷嚷的人群,離別的車站,我甚至看不到你的回頭,兩輛列車,一北一南,相馳而去。心里如葬了一座城,滅了所有的燈,我抱著一個孤獨的筏,卻游不出記憶的海。你轉(zhuǎn)身的瞬間,天空好似又下起了雪,隨著我們距離越來越遠,那天空飄的雪,也似成了無形的阻隔,將我的目光分割得支離破碎,慢慢的蓋住了那遠去的身影,如走進一片冰地,若不回來,則從此看不到冰的融化,如走進了歲月里,若不追憶,則從此聽不到年華里誰在嘆息。千萬人都蘇醒,而你還在沉睡。。。是不愿醒來。。。還是。。。掙不開那眼。夜雖寒,風雖強,卻吹不滅我的心火,這世間。。。這愛情。。。早晚有一天。。。會被燎原。

思念,是一種殘酷的美

我以為閉上眼睛,就看不到這世界

我以為捂住耳朵,就聽不到所有的煩惱

我以為停下腳步,靈魂就不會在飄蕩

原來,愛情只是需要一個擁抱

而已

我蒙上被子

以為自己能夠忘記

但流下的眼淚,還是騙了自己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