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打電話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從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的特點、結合信息化教學,以微課教學為載體,論述了微課設計的可行性、制作微課的實施方案及微課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課;EDA(電子設計自動化);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TN0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10-02
一、研究現(xiàn)狀
微課受教育部、到各省市區(qū)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
教育部、各省市區(qū)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以及學會/協(xié)會、聯(lián)盟均在積極開展面向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等領域的微課比賽和資源建設計劃。比如,2012年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wǎng)絡培訓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先后啟動了微課比賽,浙江、江西、江蘇等許多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T也組織了各自的比賽和資源建設計劃,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也組織了微課比賽。不久前,中國職業(yè)教育微課程聯(lián)盟也在上海同濟大學宣告成立。
微課拍攝與制作技術在硬件和軟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美國的LiveScriveSmartPen與瑞典的Anoto智能筆開始被介紹到中國,并受到一線教師的歡迎,日本東芝公司獨辟蹊徑,設計開發(fā)了東芝玲瓏微課制作系統(tǒng)。不僅如此,錄播教室的迅猛發(fā)展,也為微課設計開發(fā)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和系統(tǒng)環(huán)境。同時,微課制作方法也得到了普及與發(fā)展,錄屏軟件錄制、攝像工具錄制、錄播教室錄制、專業(yè)演播室制作、智能筆錄制、專用軟件錄制、iPad錄制等一系列微課制作工具深受廣大教師喜愛。
不僅如此,ShowMe、EduCreations、ZTE錄課通、課程派()、K12錄課通等一批基于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瀏覽器的錄課軟件系統(tǒng)也涌現(xiàn)出來。微課拍攝與制作技術在硬件和軟件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實施方案
1.對項目組成員開展基于微課的網(wǎng)絡研修研究及培訓,提高教師對微課設計軟件的應用能力,掌握微課制作技巧、慕課開發(fā)技巧,與國內外優(yōu)秀微課制作團隊進行經(jīng)驗交流。
開展基于微課的網(wǎng)絡研修,提升網(wǎng)絡時代教師信息化教學與教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通過微課幫助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設計這一核心能力;通過微課建設提升教學評價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
2.做好微課建設內容的整體規(guī)劃。
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EDA軟件的應用能力,課程內容規(guī)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課程標準并結合教材,組織項目組成員共同確定微課課程的知識點,在征求意見后統(tǒng)一。
3.建設微課平臺
微課平臺是微課資源建設、共享和應用的基礎。平臺功能要在滿足微課 資源日?!敖ㄔO、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便于用戶“應用、研究”的功能模塊。形成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huán)境。
4.以項目化教學為依據(jù),以培養(yǎng)技能為主線,設計微課制作的主題和情境。
在設計過程中,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將EDA課程按照項目化教學的要求進行分解,每個項目都是來源于電子設備在設計和使用中的實際案例,從有效提高學生技能的角度出發(fā),進行重點、難點的突破。微課課程的使用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課程研發(fā)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所以,決定了研發(fā)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5.進行微課開發(fā)
微課內容開發(fā)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建設模式采用 “項目開發(fā)式”。微課資源建設一般要經(jīng)過宣傳發(fā)動、技術培訓、選題設計、課例拍攝、后期加工、在線報送、審核、評價反饋等環(huán)節(jié),才能確保其質量。選取《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為微課開發(fā)主題。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tǒng)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課件)、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huán)境”,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
6.開展微課建設交流應用
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建設的最終目的。通過集中展播、專家點評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廣大師生推薦、展示優(yōu)秀獲獎微課作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 “微課庫”的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推進基于微課的校本研修和網(wǎng)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三、創(chuàng)新點
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師生互動、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學?!岸嗝襟w網(wǎng)絡教室”不足的問題,使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進入普及階段。
四、應用價值。
1.新課導入 教師根據(jù)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制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后先讓學生看此視頻。
2.知識理解 教師對本節(jié)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guī)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視頻。
3.練習鞏固 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并制作好微課,用于鞏固本節(jié)知識。
4.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
5.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快慢課一調節(jié),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jù)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由于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于發(fā)問的學生能夠從容的反復觀看,較好的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
一、 教材問題情境
“一個合唱隊共有15人,暑假期間有一個緊急演出,老師需要盡快通知到每一個隊員,如果用打電話的方式,每分鐘通知1人,請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多長時間就能通知到全體隊員呢?”“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
以上問題是教材原本所給的問題情境,問題的關鍵詞都有“盡快”、“通知”、“每一隊員”等,研究的問題即運籌學中所謂“最優(yōu)化”的問題。經(jīng)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教學過程,不難得到打電話的方式一般有教師逐個通知、分組通知和人人參與通知等三種形式。進而會獲得“打電話”盡快通知到每一個隊員的解決思路:凡獲得信息的(包括教師、學生)均不閑著,在第一時間都參與到電話通知的工作中,有序地通知給未知演出的同學,即“人人參與”最省時,能盡快通知到每一個隊員。
二、 教學片段分析
在打電話第三種形式“人人參與”具體方案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授課教師的處理大致相同,均是引導學生按照類似于教材出示的示意圖(圖1)去設計方案,探究“多長時間就能通知到全體隊員”,或學生自己畫如圖1的樹狀圖,或在學生嘗試畫樹狀圖的基礎上,教師示范性地板演。如此處理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大部分學生畫樹狀示意圖時,在操作上顯得雜亂無序,對電話通知到的學生,不是多畫,便是少畫。
示意圖是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探求解題途徑的一種工具。學生在畫如圖1的樹狀示意圖示時,絕大部分皆存在一定的難度,很難準確畫出每分鐘后的樹狀圖。課堂反饋到的實情是:前三分鐘還勉強行得通,在第四分鐘及以后就不那么有條理、有頭緒了,能準確畫出類似于圖2示意圖的學生寥寥無幾,出現(xiàn)了思維混亂、難于推斷的現(xiàn)象。當然也就很難談上設計出具體符合要求的方案和求得所具有的規(guī)律了,這樣的示意圖也就失去了運用的意義。究其原因,主要是授課教師不能科學處理教材,“照本施教”,對于教材提供的方式、方法不敢突破框架,教學過程都是在有意地引導學生按照教材上提供的范例進行的。
針對以上教學設計,我們可做適當?shù)母倪M,將方案的設計變成簡單、具體的操作過程,一步一步地往下實施,用最簡單的示意圖反映操作過程,會使問題化難為易、迎刃而解。事實上,我們可以將合唱隊的15名學生編號,分別為(1)、(2)、(3)、…(15),從第一分鐘做起,考慮第幾號學生在第幾分鐘通知第幾號學生,畫出如下示意圖。
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不需要更多的思考,順著人們完成任務的一般程式便會順利設計出打電話所要求的方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表現(xiàn)形式簡單,較上面樹狀圖的情形分層更直觀,程序更條理,使學生思路更清晰??梢哉f,圖3是真正意義上的具體“打電話”方案,誰通知誰一目了然,又能馬上統(tǒng)計出在第幾分鐘通知到的學生數(shù),不會出現(xiàn)不必要的重復、遺漏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示意圖簡單明了、突出重點、忽略次要等特點,同時滲透了數(shù)學的“賦值法”、“分類思想”、“對應思想”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如此畫圖的過程就是對題意進一步理解的過程,是將“模擬”的操作步驟與分析數(shù)量關系結合在一起的過程。
觀察圖3會很快解決教材中提到的問題:“多長時間就能通知到全體隊員呢?”結論顯然是4分鐘。進而可以接著引導學生,在分析如圖3反映出的數(shù)據(jù)特征的基礎上,經(jīng)類比、猜想可得到第幾分鐘通知到的學生數(shù)的規(guī)律。觀察各分鐘通知到的學生數(shù)1、3、7、15、…都是奇數(shù),好像規(guī)律不甚明顯,若分別皆加上1后便會成為2、4、8、16、…規(guī)律就明顯了。故可得到n分鐘通知到的學生數(shù)便為2n-1的規(guī)律,對教材中后繼問題“按上面的方式,5分鐘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如果一個合唱團有50人,最少花多少時間就能通知到每個人?”的解決也就很順利了。
三、 課后反思
1.要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處理教材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科書給了教師更加寬廣的自我發(fā)揮空間,提供的文本只是一個涉及教學內容的框架和教學線索,教學中需要教師的科學處理與重組??茖W處理教材是重要的課程理念,教師應不迷信于權威,不局限于教材框架,應據(jù)實情對現(xiàn)有的教材實施科學處理。誠然,樹狀圖是一種常用的示意圖,“打電話”教學情境中的樹狀示意圖,對思維水平較強的學生無疑是一種較好的思考問題方式,是一種很好的思路探索和問題分析的工具。但從普遍意義上講,對于多數(shù)小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對示意圖的適當變式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課前備課應立足于學生實際,預設學生可能遇到的思維障礙,大膽創(chuàng)新,有效設計教學方法。
有經(jīng)驗的教師深知備課有所舍,才能有所獲。在有限的課時內,不可能也不應該面面俱到,而要根據(jù)教學要求,割舍次要的,講清主要的,把課上得樸實一些,精練一點,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想一想,多議一議。任何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己思考鉆研練習才能學到手。品德課堂的活動設計就在于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去學,有計劃有步驟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扎扎實實地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由于當前的品德教材存在著滯后性,課堂教學的設計就要求教師有整合教材的能力,這樣的整合又考驗著教師對教學目標理解的程度,由于教材選擇和活動設計得不得當,所以當前的品德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過度或低度的教學現(xiàn)狀。
【案例】
活動一:了解古今的主要通信方式和發(fā)展歷史
師:(出示iphone手機圖片)大家認識它嗎?
生:是iphone手機,是美國蘋果公司生產(chǎn)的。
師:(播放iphone手機廣告),它向我們介紹的是哪項功能?
生:是視頻通話功能。
師:能聽到聲音,又能看到樣子,視頻通話算比較先進的聯(lián)系方式了。在生活中,你是怎樣聯(lián)系別人的呢?
學生交流匯總:打電話、發(fā)短信、上網(wǎng)發(fā)電子郵件、聊QQ。
師:把信息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就是通信。
師:從古到今,通信方式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我們來回顧一下吧。(播放通信歷史發(fā)展短片)你看到了古代有哪些通訊方式?
學生交流匯總:飛鴿傳書,烽火傳軍情,吹號角傳遞訊息,郵驛傳遞信息。
師:這都是古代常用的聯(lián)系方式。和剛才的廣告相比,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現(xiàn)在的通訊很方便。古人聯(lián)系又費時又麻煩,還不一定能聯(lián)系上,現(xiàn)在只要打個電話就能了解到情況,速度很快。
師:我們來算一算。在古代,從范陽到陜西臨潼相隔1500千米,驛站的快馬一天要跑300千米,那么最快幾天時間才能收到信息?
生:5天。
師:在今天,多少時間就可以得到消息?
生:打個電話馬上就能得到消息了。
生:發(fā)郵件只需要幾分鐘。
師:了解了通信的發(fā)展,大家想說些什么?
生: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太幸福了。
生:科技的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活動二:了解現(xiàn)代通信分類
師:出示調查表,小組共同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三種聯(lián)系方式。
師:這些大家最常用的QQ、發(fā)電子郵件、打電話等聯(lián)系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
生:方便快捷。
生:通過網(wǎng)絡。
師:構成網(wǎng)絡的就是一些電信信號,用電信信號傳遞聲音、文字和圖像信息就叫電信通信。
師:爸爸要給遠在北京的奶奶送點特產(chǎn),怎樣才能收到?
生:到郵局去寄給奶奶。
生:寄快遞。
師:這樣,利用汽車等交通工具傳遞信件、包裹和報刊等,稱作郵政通信。
師:郵政通信與電信通信是兩個不同種類,正因為電信通信比較方便快捷,所以我們相對用得多一些,不過,郵政通信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遇到不同的情況時,怎樣選擇恰當?shù)姆绞胶蛣e人聯(lián)系呢,咱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活動三:學會使用恰當?shù)穆?lián)系方式
出示情境:
1.一天晚上,媽媽突然暈倒了,爸爸在外地出差,我要和急救中心聯(lián)系派救護車來……
2.今年九月,小敏要上一年級了,媽媽帶他報名時缺了戶口本,而戶口本還在湖北老家……
3.小青的好朋友在山東,他們約好每年暑假聯(lián)系,告訴對方各自一年的學習生活……
4.2014年,青奧會將在南京舉行,我想邀請外國小朋友來看青奧會……
(學生匯報)
總結:在生活中,怎樣和別人聯(lián)系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所選擇,有時注重快捷方便,有時注重溝通的充分性,有時還要考慮到經(jīng)濟實惠,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反思】
一、情境適度
融入情趣重要,落實理趣也很重要。手機中著名的品牌就是iphone了。它強大的功能也是很多人所鐘愛的,它的視頻通話是較為先進的聯(lián)系方式。教學伊始植入手機廣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教學情趣。教學融入了情趣,落實理趣也不可忽略。本課中“通信”和“通信分類”的概念是理解的難點,抓住傳遞方法和傳遞內容的不同,設計了全班學生調查和爸爸要寄特產(chǎn)給奶奶的情境,使學生清晰了概念,明確了分類,理清了范疇,既落實了課堂教學的理趣,也為后面聯(lián)系方式的正確選擇奠定了基礎。
二、過程適當
充分經(jīng)歷重要,回顧品味也很重要。教學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先明確什么是通訊,再了解通訊的發(fā)展,感受科技進步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最后引導不同情況選擇聯(lián)系方式的要領。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活動中體驗感知,充分經(jīng)歷了自學自悟的過程,這樣的體驗才能更深入學生心田,轉化為今后的技能?!氨纫槐取薄八阋凰恪眱蓚€操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現(xiàn)代通訊的快捷便利,與教學設計相呼應,目標達成度也較高。
三、實踐適切
教學內容
《我是一個小幫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廣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課。
教學目標
1、了解爸爸媽媽等家庭成員的艱辛,懂得作子女應該關心父母,學會基本的生活本領。
2、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當為家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做他們的小幫手。
3、具有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
設計思路:
本課設計了大量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會基本的生活本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不給父母添麻煩。通過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一面,學會客觀地認識生活、認識社會。
課前準備
水果、糖果、茶杯、掛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會幫家里做很多的事情,那么你到底會做那些事情呢?讓老師和同學都知道好嗎?
(學生回答:我?guī)桶职謰寢寬哌^地,拖過地,擦過桌子,倒過垃圾......)
是啊,同學們都懂事了,長大了,成了一個好幫手。
(板書:我是一個小幫手)
二、問題討論:家務事我分擔。(討論形式)
1、聽了同學們的回答,老師很高興!看來大家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都能為爸爸媽媽做事了!那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事呢?
小組討論:(我們要懂得關心、體貼父母)
板書:對待父母——關心、體貼
2、家務只是爸爸媽媽做的嗎?哪些事情是我們自己的事呢?(自由發(fā)言)
小結:看來同學們都能分別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家里的家務了!爸爸媽媽的工作是那么辛苦,又還要管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們的壓力非常大。所以作為一個懂事的孩子,要體貼父母。首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然后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幫家里干事,其實家庭的事有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事,學生的認知在討論中逐步明了?!?/p>
三、《家里來客人》的情景表演及討論。
要求:1、如果家里來了客人,你會怎樣做?
2、當他們要回家的時候,你又怎么做呢?
3、吃完的果皮你怎樣處理?
集體評議(他對待客人熱情有禮)
板書:對待客人——熱情、有禮。
四、《媽媽跌傷該怎么辦》的情景討論。(出示掛圖和問題)
1、一天丹丹的爸爸到外地工作了,這時候媽媽跌傷在家,丹丹是怎么處理呢?(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板書:對待病人——細心照顧
2、出差的爸爸打來了電話,丹丹會怎么說呢?假如你是丹丹,你會怎樣給爸爸回電話?
小結:是啊,遇到意外,自己能夠靈活地處理,不讓出差在外的爸爸擔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小幫手!那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意外也能這么做嗎?
五、《如何對待陌生人》情景討論。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丹丹真的遇到了意外。(有一天爸爸媽媽不在家,有一個陌生人來敲門。丹丹不知開不開門?)
同學們,幫丹丹拿拿注意吧!丹丹該怎么辦好?先小組討論一下?。ㄐ〗M討論,指名回答)
板書:對待陌生人——提高警惕
【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p>
過渡:很好,看來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相信大家遇到意外都能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其實遇到意外還可以撥打很多其它的電話。
六、學會打緊急電話和自救小常識。
⑴看,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打什么電話呢?
1、遇到暴徒、小偷打什么電話?(110)
2、有危急病人!這時應該撥打什么電話?(120)
3、公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打什么電話?(122)
4、遇到火災了!要撥打什么?(119)
⑵那就我們學校遇到火災,來練習撥打一下這些特殊的電話!現(xiàn)在遇到火災了!怎樣報警?(一生扮消防隊員,一生扮報警人)
⑶這個電話打得怎么樣?好在哪里?不好在那?
⑷在火災現(xiàn)場,同學們除了打電話報警,還需要知道一些逃生的辦法!
(出示兒歌:《火場逃生》)
火災起,要謹記:
住高樓,走樓梯;
煙霧大,易昏迷;
濕毛巾,捂口鼻;
貼地面,快撤離。
火勢大,要機靈:
拋出衣物敲鐵器,爭取救援莫猶豫。
【在交流中學生的自救知識逐漸豐富,兒歌的使用更提升了學生的認識?!?/p>
七、作業(yè)。
把自己一周來做小幫手的情況進行記錄,并請父母寫出評語。
八、總結。
今天的活動中,大家知道了要幫爸爸媽媽做事之外,還懂得了遇到意外要靈活地處理,特別是學會了撥打各種特殊的電話。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們會是父母的眼里是個好幫手、好孩子,在學校會是個好學生,在社會會是個好兒童。
板書設計
6我是一個小幫手
對待父母——關心、體貼
對待客人——熱情、有禮
對待病人——細心照顧
對待陌生人——提高警惕
課后反思
我國傳統(tǒng)教育著作《學記》里面曾經(jīng)提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觀點,這與古羅馬哲學家塞納加都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國內外學者的表述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卻都突出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而有關合作學習環(huán)境與生活化環(huán)境的一致性的論述則相對模糊。本文即對生活化給小學英語合作學習產(chǎn)生的影響加以簡要說明。
一、分組參考因素
如果不考慮生活化這一因素,合作學習也應在恰當分組的基礎上進行,使小組內部發(fā)揮出更加優(yōu)良的學習效果,這與生活化環(huán)境塑造的目的性是一致的。學習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均應注意揚長避短,盡可能參考多種影響因素而采用混合編組形式。分組參考因素大致可以總結如下:第一是性別因素,在小組內混合男女組員能夠讓合作學習時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范圍更全面、角度更新穎。第二是性格因素,性格的差異化對合作學習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讓小組接受更加多樣化的學習任務。第三是學習成績,此因素最重要,不同層次學生同在一個組內既能使學困生更快進步,也能鍛煉優(yōu)等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最后則不能忽略英語知識之外的其他能力,如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
二、生活化學習內容選取
英語作為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對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要求較高。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果整節(jié)課都以合作學習的形式展現(xiàn),則又會影響教學效率。大部分教師的做法是按照事先預定的教學設計開展適當?shù)暮献骰顒?,在必要的時候再給以分組合作的機會。由于并非全部教學內容都能與合作學習相適應,因此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具象思維特點,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根據(jù)此特點,創(chuàng)設更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讓詞匯、句子、文本都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實例如下:
教學內容:Making Telephone Calls。
教學目標:能夠實際應用打電話的常用語。
教學過程:首先講解打電話相關的常識、基本表達方法;接下來便可進行分組,兩人一組模仿打電話,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指導;然后找出一組(兩名)學生到前面演示。A生:Hello.May I speak to liuYang?B生:Yes,speaking. A生:This is liwei.
這種分組生活化訓練之初,學生可能出現(xiàn)一些常識性錯誤,教師要注意糾正。通過這種訓練的再次進行,學生的錯誤會明顯減少直到避免。
然后教師可以再采取分組形式,要求模擬A打電話找B,是C接的電話這種情境,如下表述:A:Hello.May I speak to liuYang?C:Sorry.liuYang is not in right now.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此時若A想留信息,則可以說“Yes.Please tell him…”對話繼續(xù)進行。當這種情境模擬熟練之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三人每組,繼續(xù)訓練A打電話給B找C,而C恰好在旁邊的情境。還可以訓練兩人每組的打電話結束語情境:A:Is there anything else?B:No.That’s a11.Goodbye.A:Bye.這些簡單的場景既能體現(xiàn)出教學內容,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學生能夠在學中用、用中學,培養(yǎng)其實際交際能力。
三、明確分工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基于生活化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兩點需要注意:
1.明確各組員責任。在分組完成以后,為使小組達到預定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分別制定小組目標與個人目標,并告知“當事人”,這是促進合作學習順利完成的基本條件。首先他可以讓小組成員意識到責任所在,其次在有教師指導并參與下的合作學習,學生興趣也會大大提升,保證合作過程不致走向散漫?;镜哪繕嗽O定與基本秩序的維護,是體現(xiàn)小組成員個人價值的保障,如果各成員責任不夠明確,則談不上真正的合作。特點不同的學生在小組中有不同的角色,如組織者、總結者、各角色定位者等。此處需要強調組長設置的必要性,在小組內部,組長負有組織、協(xié)調的責任,是保證合作學習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師可能是出于平等觀念的錯誤影響,忽視小組長的作用。建議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教師嘗試多樣化小組長設置方案。在剛開始進行合作學習時,或者處于英語學習初階的低年級,小組長由教師直接安排,一段時間以后,可以將設置小組長的權利下放到分好的組內。當然,最合理、最公平的方式是輪流制度,讓所有學生都有鍛煉組織協(xié)調能力的機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fā)揮。
2.語言環(huán)境應與生活化準則相符。首先教師與學生應更多地使用鼓勵、道歉、應答、感謝等日常交際用語,使這些用語深入到發(fā)言、交流、評價等各環(huán)節(jié)。其次小學生在進行英語模擬時難免出現(xiàn)緊張情緒,出現(xiàn)錯誤很正常,教師應當在鼓勵、誘導時更多地使用英語,使生活環(huán)境在課堂中滲入得更充分。另外,小組合作學習給予個體學習者更多的同伴交流機會,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必要的交流方法,告訴學生如何應用禮貌用語,如何傾聽、如何評價、如何糾正合作者的錯誤。
關鍵詞:把握契機 情境 交際性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現(xiàn)代傳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口語交際再也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一個人如果聽別人說話而不能快速作出反應,就難以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勢必會在現(xiàn)代生活中處處碰壁??谡Z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已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筆者就參加“口語交際”課題研究以來,在日??谡Z交際教學實踐中,如何把握契機,凸顯交際性,做以下幾點思考:
一、補充空白,模擬情境,凸顯交際性
被選為教材的文學作品,它所使用的語言是一種具有審美功能的表現(xiàn)性語言,包含著許多“不確定”與“空白”。這種“空白”,令人遐想,如果把握契機,能對這些“空白”給予補充,設計一個口語交際話題,不僅有助于文章的中心、人物品質、作者感情的把握,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如:清華大學附小的校長竇桂梅老師在她的一堂《朋友》教學中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口語交際話題:如果你是皮司阿斯的朋友達蒙,當你的朋友在你臨刑前還不回來,你是怎么想的?待會我采訪你。學生眾說紛紜,滔滔不絕。教師也根據(jù)學生的述說及時作出應對,師生在互動中凸顯交際性。
二、巧用畫面,置身情境,凸顯交際性
都說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興奮劑”,圖畫是展開形象的重要手段,現(xiàn)今的教材中配有形象生動的圖畫,圖畫實際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易于兒童接受,這樣能喚起學生觀察思考、說話的興趣。
如教《夏夜多美》這課時,我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小螞蟻和睡蓮的表情、動作,想想他們可能在說什么?同學們看著生動的畫面,紛紛舉手。我就說現(xiàn)在你們就是小螞蟻也可以是睡蓮,來說說看。
有的說:小螞蟻快滑進水里了,揮著手向睡蓮求救!另一個同學補充說:睡蓮伸出雙手,笑著說,不用怕,我來幫你。你看,形象的畫面讓他們看得多真,還會說:“滑、揮、伸。”看得多仔細,說得多準確呀!而且小螞蟻說什么?總有當睡蓮的給予回應,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的,生生之間的主動交際不自覺形成。
三、無中生有,創(chuàng)設情境,凸顯交際性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往往有一些能夠瞧誘發(fā)學生興趣的交際“點”,這一個個交際點猶如點點星火,一經(jīng)學生交際欲望點燃,便能呈燎原之勢。因此,教師應當匠心獨具地在教學中鋪設這樣的交際點。無中生有,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打開了生生交際的途徑。
如:我在教學一年級的口語交際《我們的畫》時,學生經(jīng)歷了評畫、改畫、說畫的過程后,教師指導學生舉辦畫展。
師:現(xiàn)在,我就是“一年級圖畫展”的主辦人(掛“主辦人”牌)。誰想?yún)⒓赢嬚?,就把畫貼在黑板上師:參加畫展的同學真多呀,我們從這些畫中選出“最受歡迎的畫”,好嗎?
師:現(xiàn)在要成立評畫組,誰想當評委?先在小組中自薦,然后大家推薦一位說得最好的小朋友擔任評委(給評委掛“評委”牌)。小組里的其他成員就是“副評委”。
師:每小組在評委的帶領下選出最受你們歡迎的畫,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多幅,并說出你們喜歡這些畫的理由,最后由每組的評委總結大家的意見上臺發(fā)言。
獲獎學生上臺談感受,臺下學生隨機提問。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生生互動的交際情境,教師以“舉辦畫展”為載體對原有的話題進行了必要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交際契機。“舉辦畫展”,看似與話題主旨關聯(lián)不大,屬“無中生有”的教學設計,但它卻是教師基于話題又不拘泥于話題的大膽嘗試。
四、聯(lián)系生活,再現(xiàn)情境,凸顯交際性
豐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們永恒的話題,教師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時空,再現(xiàn)多彩生活的一時、一事、一物……讓孩子們觸發(fā)靈感,激發(fā)興趣。有位教師在上《打電話》一課時,有意設置了這樣幾個情節(jié):
(1)放學時,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
(2)因為天氣變化,學校臨時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進行,可是我們的王老師開會去了……
(3)爺爺生病了。一大早我們全家都趕到了爺爺家,還沒來得及請假……
(4)下午排練節(jié)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業(yè)是什么……
遇到這些情況該怎么辦呢?教師讓學生扮演角色“打電話”。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稍作引導:如果對方不在家呢?給家長和老師打電話與給同學打電話有什么不同?這樣,借助生活,引發(fā)話題,循序漸進,點撥引導,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口語交際的文明行為和習慣,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實際交際能力。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契機,拓寬交際渠道,凸現(xiàn)交際性,多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同時要加強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將口語交際教學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還應當十分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增加口語交際的機會,從而學會傾聽、表達、交流,學會與人合作、溝通,逐步形成“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相信我們的學生會是新一代能說會道、能言善辯,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需求的公民。
參考文獻
《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探微》
一、中學英語中常見的口頭言語方面文化差異的分析
(一)口語交際文化方面的差異
1. 稱呼語(Addressing)。在漢語中我們一般用“姓 + 頭銜/職務”的稱呼方式,如“王院長”“馬經(jīng)理”;但在英語中,卻是用“Rank/Post + name”的稱呼方式,如“Principle Wang”“ Manager Ma”。在英國,對中小學教師通常的稱呼方法是:Mr./Ms.+姓,所以我們可以稱呼“古老師”為Mr./Ms. Gu.
2. 問候語(Greetings)。中國人見面時打招呼說,“你到哪兒去了?”“你干什么去了?”這只是打個招呼而已。而英語這樣打招呼,大部分講英語的人聽了會不高興,他們反應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關你什么事)!英美人見面時常用的是Hi!或Hello!來招呼對方,然后再談論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或興趣愛好方面的話題。
(二)生活習性文化方面的差異
1. 私事與關心(Privacy and concer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領土一樣。對他人私事的干擾,就好比對一個國家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要避免去問以下這些問題: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等等。這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并沒什么不妥, 但是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私事”問題, 而他們很重視 privacy,不愿別人過問個人之事。
2. 稱贊與謙虛(Praise and modest)。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中國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來表示謙虛。當受到別人稱贊和夸獎時,總是客氣地說“我不行”“我還差得很遠”之類的話。而西方人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他們會欣然接受對方的鼓勵和稱贊,并用“Thank you.”來回答。在東方更強調集體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在西方,則強調個人表現(xiàn),他們認為,不愿顯露自己才華的人,是不可思議的和奇怪的。
(三)社會交往文化方面的差異
1. 打電話(Making telephone calls)。打電話的對話, 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規(guī)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要說:“Is that ××× speaking?”而不說:“Are you ××× speaking?”。談話結束時,英美人大多會說“Thank you for calling.”因為在他們看來,給人打電話一是要花錢,二是要花時間。中國人沒有說“謝謝你打電話來”的習慣,所以有時候會給英美人留下“無禮”的印象。
2. 社交禮節(jié)(Social contact formality)。以please(“請”)為例。在某些場所我們不宜用 please,比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美國人不說please,一般說:After you。但是初學英語的學生常用You go first,這也是不恰當?shù)?。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者請人抽煙時,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
二、培養(yǎng)中學生英漢文化融合意識應遵循的原則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跨文化融合意識,我們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真實實用原則。真實實用原則就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所選取的文化內容要密切聯(lián)系中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與日常生活交流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英漢文化融合意識的培養(yǎng)和英語教學實踐相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英語語言和英語文化的密切關系,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語言和文化的興趣。
第二,比較融合原則。比較融合原則就是通過比較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用融合的方式把文化融合意識教育的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等全部系統(tǒng)地融入英語教學之中,將跨文化交際能力與運用英語的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英漢文化融合意識教育。
第三,參與體驗原則。參與體驗原則就是讓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直接參與跨文化交際,在親身參與的跨文化交流體驗中感知英語文化,獲得跨文化的知識、形成英漢文化融合意識。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開放、平等的實踐活動中自覺地形成開放、平等、尊重、寬容、客觀、謹慎的跨文化交際態(tài)度。
三、英漢文化融合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
(一)備課設計巧妙,做到“四維”融合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一項重要依據(jù),在備課階段,教師就應該結合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制定出相應的文化教學目標。我們絕大多數(shù)英語老師在進行課時教學設計(備課)的時候,往往只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方法這三個維度去進行設計,卻往往忽略了文化教學目標。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在備課時候,應該將與所學材料相關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一項重要教學目標,并巧妙地融入我們備課的教案之中。要充分異,力爭集懸念、新意于一體,做到“四維”融合,以在教學計劃上真正體現(xiàn)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同時共進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二)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做好對比分析
良好的英語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學生英漢文化融合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可結合各單元的語言功能項目,在課堂內通過放錄像、顯示具有文化標志的圖片或實物,創(chuàng)設一定的社會文化氛圍。當提到Canada, France, Australia等國家時,我就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有關這些國家風情的圖片,并引出這些國家的一些重要城市的概況、主要建筑等基本知識,進一步增進了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在介紹“圣誕節(jié)”的同時,我把Silent Night(平安夜)這首歌放給學生聽,讓他們感受圣誕節(jié)的氣氛。另外,我還向學生介紹西方國家的其他一些節(jié)日,如Easter(復活節(jié),紀念耶酥的復活)、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jié))等。
進行英漢文化的對比分析是培養(yǎng)學生英漢文化融合意識的主要方法。通過對漢英兩種不同文化中交際規(guī)則及言語行為習慣的語用對比分析,有意識地展示兩種文化的共性和差異,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得體性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三)重視第二課堂,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絡
中西方文化涵蓋一個民族的方方面面,內容包羅萬象。培養(yǎng)英漢文化融合意識,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該拓展課外第二課堂文化教學渠道,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擴大自己英漢文化差異知識。因此,可以借助課外活動讓學生欣賞或學唱英文歌曲;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也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英美國家的物品,如地圖、郵票、廣告、信函、錢幣以及其他物品等。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83-02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應該“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yè)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并使它終生不熄地燃燒下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濃厚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數(shù)學,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效開展數(shù)學教學。下面,我就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shù)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從數(shù)學的本源入手,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呢?還得從生活入手,讓學生親身感受學習數(shù)學是生活的需要。
1.合理選取教材,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例子為背景,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自己學習的內容是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以積極主動的“我想學”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來。如教學時、分、秒時,可以讓學生把時、分、秒跟自己的日常起居聯(lián)系起來;教學小數(shù)的認識,可以讓學生把小數(shù)與自己的身高及生活中的測量、物品價格等聯(lián)系起來。
2.注重實踐,提升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享受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粉刷圍墻時,教師抓住學校創(chuàng)建常規(guī)管理達標校園的機遇——學校把教學樓重新用涂料粉刷,讓學生幫助校長和財務人員設計粉刷方案,制訂工程預算,學生分小組進行實地測量,并了解涂料的價格、人工費等。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獲得成功后,通常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容易對所從事的事業(yè)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1.遵循認知規(guī)律,科學安排教學。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分解,并按從易到難、從因到果的順序組織教學,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分步推進:初步感知——數(shù)方格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驗證公式——應用知識。在初步感知階段,利用書中的插圖,讓學生找一找有哪些學過的圖形。學生會比較容易找到。教師給予肯定,讓學生在一種成功的體驗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再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兩個花壇哪個面積大一些?”學生就會帶著探究問題的積極心態(tài)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數(shù)方格。數(shù)方格又是學生比較容易做到的,很快得出了數(shù)據(jù),并在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引出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邊的方格數(shù)×高的方格數(shù)?!叭绻@個猜想真能計算所有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該多好?。 边M而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剪、拼的驗證過程中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驗證了這一猜想,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積極的評價,學生的大腦是多么地興奮!教師利用這一興奮點自然進入應用練習。這樣,整節(jié)課學生都在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中學習,循序漸進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2.創(chuàng)設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有研究表明,那些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設計的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本課開始的生活中的問題:學校長方形花壇面積的計算。教師在屏幕上打出長方形花壇的幾何圖形,就讓學生進行計算。當學生提筆要進行計算時,卻發(fā)現(xiàn)沒有計算的條件——長和寬。二是進行課堂上所用電腦屏幕大小的計算,其中有單位名稱的變化。三是讓學生計算自己身邊的長方形物體的面積。比如,課本、練習本、鉛筆盒的一個或幾個面積,還有課桌面、椅子面等。四是讓學生在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方格紙片上設計一張郵票,看看有幾種設計方法,哪種設計美觀、大方、合適。這些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進而獲得成功的良好體驗,使學生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形成主動學習、全面發(fā)展的動力。
三、讓學生在樂中學
1.情境法。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及各種影音資料,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體積和體積單位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書中第38頁的插圖,創(chuàng)設“烏鴉喝水”的實驗,讓學生扮演烏鴉投石子,創(chuàng)設活生生的情境,并讓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從而發(fā)現(xiàn)體積的內涵,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生自然能學得開心。
2.故事法。
小學生大多數(shù)都喜歡聽故事。利用故事能激發(fā)兒童的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可以將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識要求的小故事與數(shù)學教學結合起來。如在教學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時,我就利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幫助學生學習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a÷b=(b≠0)“小烏龜慢慢跑,站上了領獎臺。小白兔睡啊睡,只能坐在下面掉眼淚?!?/p>
3.表演活動法。
利用小學生好動、愛表演的特點,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讓他們想學、樂學。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打電話時,就可以讓學生表演打電話的過程,讓他們在打電話的活動中找到最優(yōu)的方案。
4.將數(shù)學課堂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數(shù)學體驗。
執(zhí)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完成書中實驗。(教師發(fā)給每個學習小組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容器,學生在課外進行實驗。)
(2)至少選擇一個圓錐形物體進行測量,并計算出圓錐的體積。(課外進行)
(3)課堂匯報: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
學生在團隊合作活動中,不僅學到了基本的知識,還獲得了成功的數(shù)學體驗。下面是學生的“發(fā)現(xiàn)”——
用水做書中的體積實驗,在倒水時,水容易流出容器外,就另找來一個盆子盛流出的水,最后一起倒進去,這樣實驗的效果更佳。
在實踐中還發(fā)現(xiàn)像沙堆、谷堆等底面與其他面相連時,可以先用軟繩子和尺子量出底面的周長,再用公式r=C÷π÷2求出半徑,最后求它的體積。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應用;教學
一、故事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語言的學習是需要一種環(huán)境的,孩子處于幼童期時,其周圍的語言氛圍在潛移默化間已然對其產(chǎn)生了影響。進而我們得出一種結論,即對于語言的學習,應趨向于低齡化發(fā)展。教育的根本是為了使其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其教育的方式應以實用性、文化性為根本,通過趣味性的方式來引導、教授于孩子。從該點出發(fā),我們提出以故事的形式來進行小學英語的教學,對于該階段的孩子而言較為恰當,同時也是對其天性的一種尊重。
二、研究的內容與目的
僅以單詞的記憶為例,故事的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更易被孩子所接受、記憶下來,課堂上的氛圍更加的活躍、輕松。但是,這種方式的應用應與傳統(tǒng)方式相結合,因其是用一種游戲的形式來授課,于孩子的主觀意識上的重視度不夠,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對于最終的接受掌握效果是一種不利的影響,此時老師于課堂的掌握是非常關鍵的。對于此處課堂教學所能達到效果的衡量標準與評價價值也待進一步的研究。
通過以實例的方式對故事英語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對比,獲取想要的有關數(shù)據(jù),直觀地來對該種教育方式的可行性、效果做出評價,同時對其所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將該教育方式予以完善化、系統(tǒng)化,普及到我們的日常小學英語教學中去。
三、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與故事英語教學方式對比
(一)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案例
1.教學設計
教學單元:How many; How old
2.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聽懂并學會說數(shù)字:1到10; How many; How old
②學會寫單詞并了解在什么情況下應用:1-10;How many;How old
(2)文化意識
不同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
(3)情感、態(tài)度
把語言知識融合到情境中,學生通過參與學會句子,記住單子,以完成學習的任務。
3.教學流程
(1)Sing a song Happy new year(放一首英文節(jié)日歌曲,作為鋪墊)
(2)剛才是一首新年節(jié)日歌曲,那么又過了一年現(xiàn)在我們幾歲了,回答一個數(shù)字,如,8歲了。然后引導學生,英文的數(shù)字應該怎樣寫呢?(利用歌曲來引出數(shù)字)
(3)將英文的1到10的數(shù)字寫出,領著學生大聲朗讀,拿出10以內任意的相同物品,反復問學生,讓其回答出數(shù)字,以達到幫助其記憶的目的。(鞏固記憶)
(4)讓學生互相問答,繼續(xù)鞏固單詞的記憶與讀取。(鞏固記憶)
(5)總結,講解中西文化上的不同點。(滲透文化知識)
4.教學反思
設計過程總結:
(1)教學的氛圍良好,引導學生進入英語的課堂學習。
(2)及時鞏固,利于掌握單詞的記憶。
(3)總結性結束,滲透不同文化知識。
(4)知識未應用到生活中。
(二)故事英語教學方式案例
1.教學設計
(1)教學單元
Number; How much
(2)教學內容
以課本為基礎,以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掌握數(shù)字于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用英語完整地表達數(shù)字,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
2.學習目標
語言與單詞的應用,文化意識:
(1)在故事中掌握單詞
(2)在故事情景中將單詞自然應用
(3)通過故事學習禮貌知識,懂得生活常識
3.教學流程
(1)第一步 導入故事(以歌曲形式導入動畫播放)
介紹情景,新年到了,小頭爸爸帶大頭兒子去商場購買禮物,可以在屏幕放投影。
(2)第二步 故事展開(師生互動)
T:問要給誰買禮物?
S:回答出人物。
T:要買幾個呢?
S:將數(shù)字說出?
T:一共多少錢?
S:將計算數(shù)字說出。
模擬到家后給朋友打電話,將電話號碼說出,再次對數(shù)字進行應用。(實現(xiàn)英語于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將學生分組,角色互相扮演以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讓學生都參與進來)
總結,將打電話的禮貌用語、風俗習慣進行講解。(文化禮貌講解)
4.教學反思
教學完成情況總結:
(1)故事將大家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大家積極參與進來。
(2)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3)禮貌、風俗的總結性講解。
(4)過程中學習情況掌控,達到學的目的。
(三)總結
在對后期數(shù)據(jù)分析后,可發(fā)現(xiàn)在單詞的掌握記憶上,故事模式英語教學掌握的程度更好,并將課堂中所學知識活用到生活中,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該教育方式的提出是對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一種補充與創(chuàng)新,它的應用將更有利地激發(fā)孩子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來學習英語。這種嶄新的教育方式以寓教于樂為一體,于精神上更放松,于過程中更敢于開口,進而學會并掌握英語,達到我們最終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