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范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第1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預設;生成

課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整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體現的是對文本的尊重,生成體現的是對學生的尊重。生成,表現在課堂上,指的是師生教學活動離開或超過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非預期的發(fā)展。

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遇到“意外”,即使是有經驗的名師也都難免會遇到預設之外的“意外”。有的教師能及時作出判斷,抓住“意外”,使之生成為更加有效的教學。但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很好的抓住 “意外”,使課上生成精彩。

在安師大參加“國培(2011)”期間,我有幸聆聽了特級教師戴建榮的古詩《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領略了他淺唱低吟的古詩詞教學風格的同時,也心存疑惑。

戴老師主張詩要上出老師的風格和詩人的特點。課上,他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范讀王維的詩,指導學生讀出王維在詩中表達的對朋友依依不舍之情,學生有的用低沉的語調讀,有的用緩慢語速讀,均得到老師的肯定。當一名女生用高昂的語調讀“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時,顯然與戴老師所期望的用低聲慢速的朗讀表達傷感的預設是相悖的。這一出乎于預設的現象,戴老師會怎樣處理呢?在我們的期待中,戴老師說:“你是用李白詩的讀法,王維為人含蓄,是不會這么豪放的……”女孩說:“我覺得就該這樣讀?!薄巴瑢W們各有各的讀法?!贝骼蠋熣f著便示意讓她坐下。

課進行著,戴老師指導學生用平仄注音法讀本詩,再圖文結合抓住柳青、客舍和酒這三個詞來引導學生想象,進入詩的意境,體會朋友離別的難舍難分;又從王維的崇尚佛性的心境解讀他對朋友的情深意重。當快結課時,戴老師滿懷信心地問前面那個用高昂聲調讀詩的女生:“你認為還應該用那種聲調來讀這首詩嗎?”女孩仍堅定地說:“是的?!边@一結果恐怕不僅出乎戴老師的意料,也出乎在場所有聽課老師的預料。教室里很安靜,戴老師又會怎樣處理學生的這種個性化見解呢?又是在老師們的期待中,戴老師說“你有你的見解,我有我的感受?!北氵M行了配樂吟誦,升華情感,結束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同時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此,我不能不說戴老師讓我感受到了他對學生學習的關注,沒有將自己的理解強加于這個女孩,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但,學生的這種讀法對不對呢?小女孩為什么那么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她的個性化感受有沒有存在的理由?如果沒有,理當糾正;如果有,那是什么呢?

按戴老師的解說,王維長期游歷于山水之間,崇尚佛性,心境平和,表達含蓄,但人畢竟有“此一時,彼一時”的時候。在送行元二到渭城不能再送時,在與摯友邊聊邊飲一宿仍難舍難分之際,平日里含蓄內斂的王維有沒有可能,痛痛快快地一飲而盡,豪邁地吟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呢?這樣一反常態(tài)的行為,是不是更能凸顯王維那份心中的憂傷和不舍呢?不妨看看杜甫生平的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眾所周知,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愛書如命,盡管如此,他還是做出了“漫卷詩書喜欲狂”之舉!生活中 “喜極而泣”“樂極生悲”之類的異常舉動比比皆是,這不能說不合乎情理吧?

第2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范文

【關 鍵 詞】 音樂教學;新課標;觀念轉變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880(2011)12-0062-02

音樂新課程標準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科學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的課程標準。與傳統音樂教育相比,新課標無論從教育觀念、教材、教法、模式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進步。因為它為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同時對已經習慣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廣大教師無疑是一場革命。如何轉變觀念、實現角色定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

要成為“新課標”積極的推行者和實踐者,走在課改的前沿,我想談談個人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領會新課標,轉變教學觀

教育思想和觀念制約著人們的教育行為,也影響著教學的全過程。任何教育行為的實施,都必須以正確的思想和觀念為指南。否則,我們的教育就會像沒有目標的航船。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音樂教育的熱與學校音樂教育的冷形成了鮮明對比。作為重要的精神食糧,人們都熱愛音樂,青少年更離不開音樂,然而,我們的音樂課卻備受學生的冷遇,音樂課等同于唱歌課,或是聽錄音機課,教師教得疲憊,學生學得乏味,形式單一。以至于學生上了九年的音樂課,結果卻是視譜能力差、音樂素養(yǎng)低。使學校的音樂老師和音樂教學處于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不可否認,我們的音樂課內容單一,落后于時展的需要,教學程式化,與音樂藝術的本質背道而馳。如欣賞課《高山流水》《陽關三疊》我精心高計了教案,準備了背景材料,從樵夫鐘子期與樂師俞伯牙的友情到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送元二使安西》的詩,進行了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的講授,然而,卻沒有在學生那里激起相應的心靈共振和情感漣漪,學生說:我們聽不懂這樣的高深的音樂,盡管它是高雅的,但我們不喜歡。平心而論,教與學形同兩張皮。這使我意識到,傳統的教材是否忽略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需求,教學是否過多重視過了教師個人的情感體驗,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如果我們長期忽略學生作為相對獨立的個體內心世界及情感體驗,我們就在無形中摧殘和抹殺著學生對音樂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與追求。

基于這樣的認識,作為音樂教師,我們首先要實現觀念上的轉變,積極學習新課標的精神,深刻領會其中蘊含的“以人為本”的主旨和“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理念,把培養(yǎng)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人的教育培養(yǎng)放在音樂教育的首位,以學生的審美需求和情感需求作為出發(fā)點,實施教學行為,達到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我們研究學生,分析他們學習音樂的心理和動機及需求。探索新的適合學生的為他們所接受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實施新課標理念下的音樂教育。以激發(fā)興趣為切入口,再從教學方法、手段、模式以及過程的設計等方面,都做了探索性、實踐性的嘗試,給學生展示一個較為寬松、和諧、動態(tài)、充滿了美感與濃厚人情味的音樂學習空間,通過教學,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認識音樂、感受音樂,并在一定意義上更加熱愛生活,音樂課“千人一面、萬人一腔”學生喜歡音樂卻不愛上音樂課的局面也會逐漸得到扭轉。

二、積極實踐,實現老師角色的轉換

觀念的轉變需依附在具體的教學設計和操作之上,而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角色的定位是否準確,又直接影響著新課標的理念下教學工作的成效。以往,音樂教師的角色定位比較簡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與學生之間是一種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而在新課標理念下,就要求音樂老師:

(一)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變“指揮”“權威”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同路人

音樂藝術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是一種表現力極為豐富的藝術,是最能抒感的藝術形式。音樂教師由于專業(yè)知識背景、音樂素養(yǎng)、藝術品味與學生比有極大的反差,從心理和意識上有一種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專屬權,在學生看來是“權威”是“指揮”。而學生由于年齡、性格、知識、等因素不同,對音樂的喜好千差萬別,音樂水平參差不齊。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喜歡音樂。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興趣為出發(fā)點”的理念,放下指揮、權威的架子,不要將音樂學習只局限在“知識”“技藝”的傳授和訓練上,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難度和距離,而是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放在首位,把自己變成學生學習音樂的引路人和同路人,從學生的視角看待音樂,傾聽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如學生《走進新時代》,我首先讓學生聽,有器樂演奏的、合唱的、獨唱的,然后讓學生暢談聆聽后的內心感受,由于沒有教師先入為主的詮釋,學生各抒己見,盡管還有些幼稚,不夠完整,但它確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對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的真切感受。感受中既有對音樂旋律、思想感情上的認識,也有對不同表演形式的認知。有了以上的鋪墊,學生在我的伴奏下,激情飽滿地演唱了這首歌,對祖國的熱愛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深入到了同學們的心中。這樣,學生就不再是教師思想感情的復制品,音樂課也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教材內容,而是師生共同參與開發(fā)、形式互動、有聲有色的音樂欣賞表演課。是學生真正意義上喜歡的音樂課。

(二)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居高臨下”為“平等交流”

音樂的魅力在于它能打動人心,以情動人,是實施情感教育、人文教育的最好介質。而音樂課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情趣高尚、品德端正的人。這是新課標理念下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梢哉f,沒有感情就沒有音樂;沒有對學生情感的尊重,就不能上好音樂課。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在音樂課上,居高臨下地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傳授與音樂技能的訓練,把知識與技能看得比人還要重,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教材對作品的詮釋,教師對音樂的感受、認識強加給學生,在一種固定思維模式和僵化教法的訓練下,學生漸漸喪失了源于心靈深處的對音樂的本能感受,久而久之,情感會變得麻木。對音樂所傳遞的各種豐富的情感和思想的感知能力逐漸下降,情趣趨于低級和庸俗。

作為個體的人,學生與教師一樣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師生是平等的。音樂藝術的情感表達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人們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不是絕對統一的,有鑒于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降低身份,走下講臺,關注學生的情感,俯身傾聽他們的心聲,多一些鼓勵,少一點指責,多一些交流,少一點命令,多一些探討,少一點灌輸。只有這樣,音樂課中師生平等民主的相互尊重的意識才能建立起來。學生才能變被動的學習為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在教師朋友、學長般互助友好的引導下,進入音樂王國美妙的世界,找到他們所需要的、看到他們所欣賞的東西,音樂滋養(yǎng)美麗的心靈、音樂哺育美好的情感、音樂塑造完善的人格目標,就在師生共同平等互助共同參與的過程中逐漸完成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學生視為朋友、專同道合的那種教師”。這句話是對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教師角色最好的解釋。如果我們積極實現了角色的轉換,我們的音樂課才能充滿人性化的氛圍、音樂美的情趣,才是學生向往的音樂樂園。

教師角色的轉變有賴于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只要我們緊跟時代步伐,學習新理念,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關注學生人格的轉換觀念、實現角色定位,那么,我們就能很快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成為新課標積極的推行者、實踐者,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肩負起培養(yǎng)有健全人格、全面素質的人的神圣使命?!?/p>

【參考文獻】

[1] 劉晶秋. 音樂教學論[M].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