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學與思潮的發(fā)展離不開外國作家的影響,“異域作家與中國”的關系研究也因此成為中國學者不斷關注和探討的課題,馬爾克斯作為一個廣泛影響了中國新時期的文學的外國作家應該受到重視。以文化研究的視角,簡要指出了馬氏在本土與中國的所處的境況和對馬氏譯介及研究現(xiàn)狀做一番梳理。通過選取中國兩個代表作家與馬氏的比較分析,用事實證明中國大批創(chuàng)作活躍的前線作家創(chuàng)作方面的變化是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借鑒、吸收和創(chuàng)新引起的。
中圖分類號:I 106.4 文獻標志碼:A
一 馬爾克斯在中國的命運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當代著名作家,1954年開始登上文壇。除一些中篇小說外,迄今為止寫了15個短篇小說和4個長篇。他的許多作品都引起了文壇的強烈反響或爭議。至80年代末,馬爾克斯作品先后獲得一次哥倫比亞全國文藝家協(xié)會獎,委內瑞拉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這都是極其難得的榮譽。尤其是《百年孤獨》對世界文壇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這部小說已被譯成三十五種文字,此書僅在阿根廷就再版不下四五十次,暢銷世界各國,銷售量已達一千萬冊以上,這在西班牙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20世紀50年代初,馬爾克斯于《觀察家報》上發(fā)表《第三次辭世》等十余篇短篇小說,由于政治原因,整個社會陷入動亂之中,他便輟學從事新聞工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經(jīng)典作品,我們將這些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個人對死亡的憂慮,寫了一些富于哲學意義的作品。主要有《死亡聯(lián)想曲》(1948)、《在貓身上轉世的愛娃》(1948)、《蘭彼羅的眼睛》(1951)、《有人弄亂了玫瑰花》(1952)、《枯枝敗葉》(1955)。
中期創(chuàng)作:20世紀六十年代的小說作品,具有鮮明的民主思想傾向,具有否定現(xiàn)實以及個人對死亡的憂慮。主要作品有《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惡時辰》(1962)、《格蘭德大娘的葬禮》(1962)、《百年孤獨》(1967)o
后期創(chuàng)作:馬爾克斯早中期向后期轉變的一些過渡性作品,主要有《家長的沒落》(1975)、《一張事先張揚的兇殺案》(1981)、《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迷宮中的將軍》《十二個旅居國外者的故事》《愛情與魔鬼》(1992)、這些作品的魔幻色彩慢慢減弱,現(xiàn)實主義的成分則顯著增強。
二 馬爾克斯在中國的譯介和研究
馬爾克斯走進中國,始于1977年。1967年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問世了,在西班牙與學界引起了轟動,當即獲得了拉丁美洲最高文學獎,這本書迅速譯成了英文和法文,給他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但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77年《世界文學》雜志介紹了馬爾克斯的《家長的沒落》和《百年孤獨》,這才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中國讀者面前。由于中國政治氣候的影響,馬爾克斯的一些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在中國是與廣大讀者無緣見面的。
之后這種現(xiàn)象才有所改變: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整個中國逐漸以開放的眼光來看世界,文學界也重新活躍起來,各國文學蜂擁而入,馬爾克斯也真正地光臨中國。隨后,《讀書》、《外國文藝》、《外國文學研究集刊》等雜志發(fā)表評價馬爾克斯的作品。
1983年是馬爾克斯走進中國關鍵性的一年,由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會共同舉辦了“全國加西亞?馬爾克斯及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討論會”于五月五日至十一日在西安舉行,與會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創(chuàng)作道路及各個時期的主要特點、他的主要作品的內容及意義和對他的重要影響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見,從此以后形成了對馬爾克斯的研究熱:《哥倫比亞的驕傲――記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劉瑞常載《羊城晚報》1983年4月,《爆發(fā)與反響――關于加西亞。馬爾克斯》舒大沅載《花城》1983年第三期,隨后,包括他在內的許多拉美作家的作品進入了我們的新華書店、圖書館和私人書架,中國讀者容易接受馬爾克斯,與他的文學作品分不開,一定程度上基于對加西亞?馬爾克斯并不陌生,馬爾克斯他了解中國,當他擔任拉美記者時曾多次前往新華社駐古巴分社,閱讀新華社編發(fā)的西班牙文電訊電話,而1990年10月15日,他以一個普通旅游者的身份從日本東京到北京,下榻北京國貿大廈,更為馬爾克斯走進中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目前中國研究馬爾克斯的專著數(shù)量不多,主要有:云南人民出版社《兩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談創(chuàng)作》、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回歸本源――加西亞?馬爾克斯傳》(達索?薩爾迪瓦爾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傳》(陳眾議著)、《馬爾克斯》(于鳳川編著,遼寧出版社,1998)、《加西亞?馬爾克斯研究資料》(張國培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加西亞馬爾克斯》(朱景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這幾本側重了他的生平、創(chuàng)作道路及各個時期主要作品的內容及意義,對作品的藝術特色都作了評述。這幾本專著對于進一步開展對這位作家的研究,深入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道路都有一定的幫助。
至于研究馬爾克斯的論文為數(shù)不是很多,總體說來,90年代以前主要以翻譯和評論為重點,90年代以后的研究比較繁華,主要以評論和述評為主,這些評論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多少可以彌補專著的一些方面所缺乏的遺憾。
首先看研究主體??偟恼f來,研究馬爾克斯的隊伍零散而廣泛,上至一些從事專業(yè)工作的學者和專家,他們對馬氏的研究頗有貢獻,有的甚至是主力軍;下至一些普通的讀者,在翻閱馬爾克斯的某些作品后發(fā)表一些鑒賞式的評論和感悟。
接著看研究對象。對馬爾克斯其人其作的研究涉及多個層次:有從總體上把握其思想藝術特色、有的用發(fā)展的眼光探討其藝術思維和創(chuàng)作走向的;有針對某一類或一部作品做詳細具體的解釋的;有研究其生平對其創(chuàng)作的具體影響的;有研究他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對中國學者影響等等。雖然研究馬爾克斯的論文和著作不是很多,但已涉及到他和他作品的諸多方面,也可以說是龐雜廣泛。
綜上所述,30多年來,中國的馬爾克斯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可人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研究隊伍還不夠穩(wěn)定,研究者的視野還不夠開闊,選題較為狹窄且多有重復,觀點的原創(chuàng)性不夠等等。但我們相信,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對馬爾克斯這位大家的研究會進一步走向深入和繁榮。
三 馬爾克斯與中國當代作家
世界文學史上有許許多多的文學巨匠,諸如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普希金、海明威、卡夫卡等,他們創(chuàng)作出的一些經(jīng)典之作,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腳印。馬爾克斯或許難以與這些文學大師媲美,但由于歷史的機緣,在80年代這一特定的時期,他成為中國文壇上紅得發(fā)紫的幾大外國作家之一,幾乎“影響了一代中青年作家”。這是新浪網(wǎng)介紹老村的經(jīng)
歷時提及的:“兩年后,回省軍區(qū)教導隊去報到。這時他驀然發(fā)現(xiàn):在山里真是孤陋寡聞,這幾年里,南美大陸的馬爾克斯以及美國的塞林格在文學界大為風行,整整影響了一代中青年作家?!?/p>
事實的確如此,他與艾特馬托夫、卡夫卡、海明威一起被王蒙視作“對新時期中國文學影響最大的四位外國作家;”張炯也認為:“這時期對中國作家影響最大的三位外國作家,恰恰又代表了世界文學的三個主要潮流。這就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蘇聯(lián)作家艾特馬托夫、奧地利已故作家卡夫卡。”
上述幾家之言足以充分說明馬爾克斯在新時期的巨大影響:馬爾克斯的靈魂,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作家的心靈深處,尤其是對當代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作者清單,他們包括賈平凹、莫言、余華、格非、阿來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創(chuàng)作活躍的前線作家。但這些話畢竟比‘較抽象,本文將用事實就馬爾克斯在中國的影響加以闡述。當然,“影響并不局限于具體的細節(jié)、意向、借用、甚至或出源――而是一種滲透在作品之中,成為藝術作品有機的組成部分,并通過藝術作品再現(xiàn)出來的東西?!闭驗槿绱?,這些影響需要我們細細體會。
賈平凹。他的早期作品創(chuàng)作是以農村青年男女的純潔感情為素材,表現(xiàn)青年人對愛情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帶有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但他的寫實分格還是很明顯的:透過美麗的文字,讓我們感受到這類作品具有深刻批判性。不久,他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商周系列小說。在這些小說中,賈平凹以商周的民間文化為背景,在寫實的基礎上揉進了種種民間傳說中怪異神奇的故事,使自己的作品帶上了濃厚的神秘色彩。在談及這種變化的原因時,他直言不諱的談到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他說:“我首先震驚的是他們在玩熟了歐洲的那些現(xiàn)代派的東西后,又回到拉美,創(chuàng)作了他們偉大的藝術。再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形式,是那么大膽,包羅萬象,無奇不有,什么都可以拿來寫小說,這對于我的小家子氣簡直是一個轟隆隆的響雷?!边@段話是賈平凹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觀的最好體會,基于他的這種理解,賈平凹對馬爾克斯的借鑒和吸收主要是創(chuàng)作觀念上,他選擇了自己熟悉并熱愛的商周作為寫作背景。我們知道:商周位于秦漢文化和楚越文化的交界處,兼容我國南北文化所長,又因為它遠離都市,未受近代西方文明的沖擊。這樣以此為基礎寫出的《商周初錄》、《商周在再錄》、《商周又錄》等,既展現(xiàn)了我國民族文化豐富的內涵,又完整地保存著民族的特點。這些小說與當時中國文壇的小說創(chuàng)作手法大不相同,引起了文壇的震動,這也是奠定賈平凹在中國文壇的獨特地位的根本所在。
正是在馬爾克斯的影響和啟示下,賈平凹堅持了這種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思想方面的接受,注意到了“民族性”這個根本性的方面,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反映地域文化的經(jīng)典優(yōu)秀作品。譬如《九葉樹》、《古堡》、《浮躁》、《公公》、《村祖》、《廢都》、《地》、《佛關》、《白浪》、《土門》、《走蟲》等等,這更引起了他對馬氏的熱愛和敬佩。但必須強調一點的是:他的后期的作品堅持并創(chuàng)新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種手法。長期以來外國的作品愛闡釋哲理、宗教等,而賈平凹盡量把這種形式化為中國式的。把中國的和外國的融化在一塊,然后再添加中國自己的東西,譬如佛呀,道呀等等,耐人尋味。這也是賈平凹的作品之所以能在文學史上經(jīng)久不衰又一根本所在。
莫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憑借一個神化世界,濃縮了拉美的百年歷史和被現(xiàn)代文明遺忘了的孤獨痛苦的歷程。他從一個小小的立足點走向世界,走向成功,使莫言認識到地區(qū)主義在空間上是有限的,在時間上是無限的。莫言意識到:“我想我如果不去創(chuàng)造一個,開創(chuàng)一個屬于我自己的地區(qū),我就永遠不能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如果無法深入進我只能生長的土壤,我的根就無法發(fā)達蓬松?!瘪R爾克斯喚起了莫言的民間意識和鄉(xiāng)土意識,從《透明的紅蘿卜》開始,莫言開始頻頻回眸故土,到了《白狗秋千架》,他正式打出了“高密東北鄉(xiāng)”的旗號,在那塊熟悉的土地上,他胸中的淤積多年的陳年舊事,連同那些活生生的感覺印象如同泉水一樣噴涌而出,莫言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在福克納和馬爾克斯這兩座灼熱的高爐面前,建立了一座屬于自己的山脈。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東北高密東北鄉(xiāng)的作品,譬如《大風》、《復仇記》、《筑路》、《白棉花》、《歡樂》、《球狀閃電》等等,展現(xiàn)了高密東北鄉(xiāng)人民各個歷史時期的生死恩仇、男歡女愛、抗敵衛(wèi)家等鮮明的主題。
在馬氏的影響下,多熱爾圖寫下了東北密林中鄂溫克人的野性魅力,鄭萬隆在黑龍江大山關注著獵人和淘金者的命運,山東半島的張煒,云南的阿城,山西的鄭義等也都在各自的領地內孜孜不倦的開墾這腳下的厚積的“文化巖層”。他們立足于家鄉(xiāng)本土,從而展現(xiàn)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但新時期曾經(jīng)接受過也許還在接受馬爾克斯影響的作家決不僅僅止于上面提到的數(shù)人。這些中國作家不僅吸收了異域的藝術世界,而且又固守自己的民間立場,借鑒他人之長來開拓自己的藝術領地和藝術風格,走出了一條條可喜的創(chuàng)新的成功之路。
綜上所述,這樣一個在國內外擁有各種榮譽的名家,穿過火熱的80年代和90年代,今天仍在我們的視野中像恒星一樣在閃光。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看待他,該向他借鑒些什么,又該剔除些什么……很多很多的問題都等待我們自己去分辨和去探討。相信也將會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這一深具研究潛力的領域。
參考文獻:
[1]伊夫,《老村:有尊嚴地自由寫作》
[2] 汪介之,陳建華,悠遠的回響――俄羅斯作家與中國[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
[3] 張炯,世界格局中的當代中國文學[J],文藝爭鳴,1986
[4]張鐵夫,新編比較文學教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5]賈平凹,答編輯部問,選自賈平凹文集?求缺卷[M],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5
[6]莫言,兩座灼熱的高爐[J],世界文學,1986
[7]朱景冬,加西亞?馬爾克斯[J],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8]張國培,加西亞?馬爾克斯研究資料[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
[9] 于鳳川,馬爾克斯[M],遼海出版社,1998
[10] 嚴慧,論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中國當代小說[J],棗莊學院論壇。2006
[11]董新祥,論賈平凹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接受[J],咸陽師范??茖W校學報,2001
[12]朱大可,馬爾克斯的噩夢[J],中國圖書評論,2007,
注釋:
[1]伊夫,《老村:有尊嚴地自由寫作》,
[2]陳建華,《二十世紀中俄文學關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頁。
[3] 張炯,《世界格局中的當代中國文學》,《文藝爭鳴),1986年第3期。
[4]張鐵夫主編,《新編比較文學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頁。
【關鍵詞】孤獨女性 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69-01
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代表作。其作為拉丁美洲所獨有的文學樣式,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了拉丁美洲各國的現(xiàn)實生活。《百年孤獨》為馬爾克斯在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上掀起了一陣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旋風,中國的文學獲獎作品《白鹿原》《塵埃落定》也受到了該風格的巨大影響。
馬爾克斯以自己的家鄉(xiāng),一個拉美小鎮(zhèn)為原型,虛構出一個名為馬孔多的小鎮(zhèn)和一個名叫布恩迪亞的家族。以這個家族七代人連同小鎮(zhèn)在一百年中從建立、繁盛,再到衰落,最后一起消逝在歷史中,來代表整個拉丁美洲的百年興衰史。布恩迪亞家族中的個人命運和孤獨編織成了一部家族史,這個家族史又代表了一部民族史。通過這個家族,讀者可以感覺到整個拉美民族深深的孤獨,家族最后的衰敗也在抗議和警醒著人們:排斥現(xiàn)代文明、愚昧落后、與世隔絕的孤獨精神只會帶領整個民族走向滅亡。而作者的最終意圖,是號召拉美人民團結起來,沖出桎梏,打破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中性格鮮明的成員,長相不同,個性不同,但都帶有著統(tǒng)一的家族印記――孤獨。存在于他們血液里的勇敢、自立、探險精神、倔強、桀驁不馴和的沖動,使每個孤獨者都能在讀者心里留下深深的個人徽記。馬孔多鎮(zhèn)的開拓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死而復生的梅爾基亞德斯……但是布恩迪亞家族中女性的孤獨卻讓人更加深刻銘記。她們有過妥協(xié),也有過反抗,在男性的壓迫下被逼迫屈從。她們善于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騙,最后使自己的一生也如同這個家族和小鎮(zhèn)一樣,在孤獨中陷入悲劇。
烏爾蘇拉?伊瓜蘭是布恩迪亞家族之母,和她的丈夫是表兄妹。她堅韌、勤勞、賢惠卻有原則,她的存在對于家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活了一百多歲,一生都致力于維系家族的發(fā)展,甚至在她年老眼睛已經(jīng)失明的情況下,還在繼續(xù)教育子孫,想方設法地要抑制住家族孤獨精神的蔓延和家族劣根性的不堪。
她說:“只要我活著,在這棟瘋人院里就不會缺錢花?!钡撬m然“在這個人人都想入非非的家庭里,極力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但是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挽救家族的孤獨命運。在她死后,她窮極一生所創(chuàng)建的幸福家園成為廢墟,努力又歸為零,一切都回到了起點。這個人物最終還是逃不出孤獨的色彩。
在布恩迪亞家族性格乖張、行為怪異的眾多人物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美人兒蕾梅黛絲。她每天要洗澡,而且一連洗好幾個小時,好把身上的污垢洗掉。她喜歡于人前,不受到任何世俗的約束。她拒絕所有男人對她的求愛,凡是對她圖謀不軌的人都要遭受厄運。她心地善良,擁有傾城傾國之貌,但是心如止水,無牽無掛,無欲無求,所有人類的世俗情感在她身上都無法駐足。馬爾克斯對這一人物的最終歸宿是讓她抓著床單飛上了天,作者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留她這種純潔而神圣的美。美人兒蕾梅黛絲就是書中美的象征,在馬孔多她被當成頭腦簡單、智商低下的,其實她才是心智最為清醒的一個。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污濁的塵世間,她是無法停留的。而這種方式的美,也是從頭到尾的孤獨。
阿瑪蘭妲是家族第二代唯一的女孩,她終生未嫁,選擇了一個孤獨的人生。她和女友麗貝卡同時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為了阻撓兩人的婚禮,不惜要殺死女友。后來,麗貝卡移情別戀,她又拒絕了皮埃特羅的追求,并導致了他的自殺。她內心深深的對于自己、對于愛情的恐懼也讓她拒絕了后來追求她的赫里內勒多上校。后來她又陷入了與侄子的游戲,享受著這種的歡愉。她拒絕向神父懺悔,并宣布了自己的死期,把自己關進房間不倦地編織自己的裹尸布,織好了又拆掉,拆了又織,如此反復,在這種孤獨里走向死亡。
知道張愛玲,是因為三毛。她曾寫,在同時處理四本書,一張唱片的歌詞,以及購買和裝修新家,并要照顧住院的母親和摯友的情形下,她“開始翻出張愛玲所有的書籍,今生第二十次、三十次閱讀她”。張愛玲是誰?有了這個問號,與張愛玲有關的訊息就開始前來報到了,租書鋪子里,被讀得卷了邊、散了架的言情和武俠小說中間,赫然出現(xiàn)一本《金鎖記》,幾篇小說湊在一起,配了艷俗的封面,冒充言情小說。又幾個月,央視播出趙奎娥主演的電視劇,名叫《昨夜的月亮》,開場旁白,就是“三十年前的月亮”,正是改頭換面的《金鎖記》。通往張愛玲的大門由此敞開,遲疑著走進去,在那個豐美又荒涼的世界里,一直走到現(xiàn)在。
知道加繆,是因為三毛的《罪在哪里》;知道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因為三毛《我所知所愛的馬爾克斯》,還有索忍尼辛、白先勇、林懷民、徐、司馬中原,還有《珍妮的畫像》。身在小城,又是資訊不發(fā)達的年代,視野里幾近荒蕪,她卻像阿里巴巴的女仆一樣,在一扇門又一扇門前畫上標記,引得我們窺看。跟我一樣循著這條線索走來的,是整整一撥人,所以,豆瓣的《珍妮的畫像》的標簽之一,就是“三毛”,至今我們談起馬爾克斯,也直覺地覺得,他的全名應該叫“我所知所愛的馬爾克斯”。
我們甚至學習三毛的做派,有點孤傲的,又是入世的,像薛寶釵和妙玉的混合體。那種做派,她寫到異鄉(xiāng)的時候,格外明顯,她吃路邊攤,涉險去最復雜的地方,和陌生人熱情地打招呼。此后多年,每每看到游人在景點打撲克搓麻將,看到面容富態(tài)有官樣的游人,呵斥小商販的時候,突然涌起的不解,讓我知道,內心深處的三毛元素出來了,那是她在我們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給我們鋪設的底色。
我和朋友管這些在少年時候啟迪了我們的人,叫做小板凳,典故來自不知真?zhèn)蔚膼垡蛩固雇贻W事。小板凳是我們辨別力還不發(fā)達時候的啟蒙者,是最初的驚喜,盡管亦舒說:“當初驚艷,實實在在,只因世面見得少。”但是你知道,進化都是漸進的,在選擇滋養(yǎng)我們的養(yǎng)料時,我們需要一個保人,一個我們發(fā)自內心信任的人作為領路人。我們的幸運是,在適當?shù)哪昙o,遇到了三毛。
百年孤獨
縱觀歷史,從古至今,人們不可否認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fā)揮的作用。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家喻戶曉的名言名句無不驗證了書的神奇。自然書也有好壞之分。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你受益終身。下面我來談一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小鎮(zhèn)的創(chuàng)始人何·阿·布恩蒂亞最初為了逃避家族的責備逃離家鄉(xiāng),他率領20來戶人家走到海邊,無路可走,于是在那里居住下來,把那個地方取名“馬孔多”。
布恩蒂亞竟然在不斷地“發(fā)明”和“探索”中變得神魂顛倒,最后發(fā)瘋,被家人捆在大樹下,成了個活死人.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弊髡呋舜罅康墓P墨,描寫那些由于愚昧、落后、保守以及所造成的孤獨,表現(xiàn)了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命運而產(chǎn)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這種孤獨的民族性成為阻礙民族或國家進步的一大障礙。
我欽佩馬爾克斯獨特的思想和精致的表述,能夠將孤獨,這個如此抽象的感覺在人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敬仰他如此敏銳的洞擦力,能夠將自己對現(xiàn)實社會的看法與擔憂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整的表達出來。它揭示了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人人都生活在一個孤獨;自閉的環(huán)境中。從他的言辭中我們也仿佛看到了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國家和人民,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馬爾克斯認為人類的這種孤僻的思想會阻礙國家的發(fā)展進程。他呼吁拉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為女性“畫”過一幅經(jīng)典肖像。他在其名著《百年孤獨》中,塑造了一位偉大的女性烏蘇拉。當馬貢多的男人們或者沉湎于幻想,或者忙于爭權奪利,甚至大打內戰(zhàn)時,是寬容而堅強的烏蘇拉撐起了整個家族。她幾次重建了供整個家族居住的大宅,并且靠靈活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讓家人衣食無憂。烏蘇拉還是位經(jīng)濟強人,她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上帝讓我活著,這幢瘋人院(指家族)就不會缺錢花!”
事實上,當世界經(jīng)濟陷入比瘋人院還要混亂的境地時,承擔著為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止血重任的,也是兩位女性,一位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另一位是IMF總裁拉加德。希臘債務危機引發(fā)連鎖反應,甚至將整個歐洲都拖下了水,不但意大利、西班牙岌岌可危,就連法國這個歐洲支柱都局勢不妙,在這樣的情況下,默克爾和拉加德軟硬兼施,歐盟終于在最后一刻達成新財政協(xié)議,德國的財政紀律保全了,歐洲各國將得到援助,兩全其美。歐洲暫時得救,世界也松了一口氣:終于有錢花了。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全球經(jīng)濟進入衰退期,歐債危機持續(xù)蔓延,現(xiàn)在仍看不到全面復蘇的跡象。這也就意味著,2012年即使不用買船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企業(yè)家面臨的主要任務,也仍是勒緊褲腰帶,繼續(xù)過緊日子,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這樣的艱難時世,企業(yè)要想求得生存和發(fā)展,更好的美德一般來說,不是冒險,而是謹慎;不是花錢,而是找錢;不是獨占,而是分享;不是收獲,而是培育;不是控制,而是吸引;不是沉默,而是溝通;不是激烈,而是舒緩;不是揚威,而是示弱;不是咄咄逼人,而是謙和包容;不是陽剛易折,而是陰柔堅韌;不是個人奮斗,而是團隊合作;不是大刀闊斧,而是精打細算;不是開山斧,而是太極拳;不是天馬行空,而是按部就班;不是不顧一切破釜沉舟,而是瞻前顧后委曲求全。
如果給具有這些美德的企業(yè)家畫一幅像,那出現(xiàn)在你面前的,多半是一位溫柔而堅強的女性形象。這樣的女性當然不會像穿著比基尼的女郎那樣讓你噴血,但她們卻能為你止血――在蕭條時代,流血越少的企業(yè),往往堅持得越久,殺出一條生路的機會也就越大。
女人比男人更值得信任,特別是在艱難時世里,這幾乎早就是個公認的事實,默克爾和拉加德不過是最新的例子?!都t樓夢》里,能靠得住的男人幾乎沒一個,有本領有眼光的,都是女人,如果不是鳳姐維持,探春改革,大觀園早就倒了。歌德在《浮士德》中說:“永恒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奔游鱽?馬爾克斯也承認:“婦女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而男人們一味的推倒歷史。”
在中國的企業(yè)家里,也有這樣的一群女性,她們在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里,用自己的智慧,發(fā)揮女性的特質,在激流與險灘中閃轉騰挪,游刃自如?!吨袊髽I(yè)家》擇其精英,萃為2012年商界木蘭。我們相信,這些杰出的女性,將帶領企業(yè)安然度過黯淡無光的時期,而她們的價值觀、理念和技巧,則將成為照亮整個時代的燈塔。
作家郭敬明、南派三叔、鄭淵潔,分別以2450萬元、1580萬元、120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前三甲,證明目前青少年依然是國內閱讀的主力軍。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憑借其代表作《百年孤獨》,成功問鼎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首富寶座。據(jù)調查,馬爾克斯2011年在中國的版稅收入高達1100萬元,有力證明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持久號召力。緊隨其后的是《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冒險小虎隊》作者布熱齊納,他們分別以900萬元、75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位列第二、三位。
(摘編自《華西都市報》2011年11月21日)
【點擊運用】
作為當下中國關注度最高、話題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文化盛事,每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的,都會迅速引發(fā)全國關注,吸引億萬讀者持續(xù)熱議作家群體,也讓更多人了解中國作家生存現(xiàn)狀,關注本土原創(chuàng)作品。文學是文化的核心,作家榮登作家富豪榜,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文化強國的跡象。適用話題:財富觀,物質與精神,享受閱讀,經(jīng)典的魅力,品味時尚等。
中國文學:風風火火走世界
2011年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莫言的《蛙》已經(jīng)由意大利漢學家李莎主動申請翻譯成意大利文;余華的長篇小說《兄弟》德譯本在德國有十幾家出版社競爭版權;姜戎《狼圖騰》以100萬美元賣出了全球數(shù)十種文字版權,意大利文版2007年初出版當即在意引起轟動;李洱《石榴樹上結櫻桃》德文版首印1萬冊,被德國總理當做禮品贈送給了總理……
中國文學正以良好的態(tài)勢走向海外,在海外的影響力日漸上升。正如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黃友義所說:“當今,外國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想深入地了解中國,其中一個標志就是大量中國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更多的外國讀者越來越關注中國文學,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創(chuàng)造了良好機會和因素?!?/p>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11月21日)
關鍵詞:《百年孤獨》 敘述 分析
引言
目前,國內對于《百年孤獨》的敘述價值的研究依舊停留在表層。眾多的研究人員都只將精力全部用于主體闡發(fā)、文化研究、起源研究上,卻把這部作品中最核心的敘述藝術分析拋至一邊,僅僅在說起《百年孤獨》的藝術價值、時間觀、創(chuàng)作手法時,略微提起一些敘述特點,也只是對其中某一方面進行簡單說明。
從過往對于《百年孤獨》的敘述藝術的相關研究進行查看,能夠看出國內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完全不充分,本文在國內外學者對《百年孤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百年孤獨》進行全方位的敘述學研究,是為了能夠將這種全新的闡釋以及閱讀展示給人們,同時對于其敘述所具備的意義以及價值進行探討,將其所有的藝術魅力全部挖掘出。
一、《百年孤獨》敘述者的語調
對于《百年孤獨》這部作品,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就是其敘述者,敘述者在所有敘事文學中都有著其非同一般的意義,其是對事件以及人物增加藝術表現(xiàn)力后再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媒介。尤其是《百年孤獨》中的敘述者,有著其他敘述文學中敘述者所不具備的獨特性,他所使用的都是客觀并且冷峻的語調對人物及其相關的言行進行描述,但是卻始終給予讀者一種非常熟悉以及親切的聽覺。
(一)冷峻的敘述語調
對敘述者而言,其敘述語調就是其傳遞給讀者的聲音,也是所敘述的失誤和敘述者之間的獨特連接。在《百年孤獨》中,其敘述語調是客觀、冷峻且有著獨有的說服力,同時這種獨特的敘述語調是將整部小說連接為一體的重要力量之一。
《百年孤獨》的敘述者有著類似新聞報道一般的客觀且冷靜地將所發(fā)生的奇怪事件進行闡述。從整體來說,《百年孤獨》的敘述者熱衷于將他的人物以及這些人物所生活的世界描述給我們聽,但是卻不會將這些事件的任何意義告訴我們,從不做任何主觀評論,從不做任何主觀判斷,也不會對這些事情是否真實產(chǎn)生任何質疑或者懷疑。對于這個敘述者而言,真實與虛假之間并不存在所謂的區(qū)別,他不會采取任何判斷行為,他的職責以及使命只是將所有的事情完完整整地描述出來,無論是死人還是活人都會一樣講述,同時也會讓有形事物或者無形事物能夠產(chǎn)生適當?shù)慕涣?。類似客觀且冷靜的語調將整部小說從頭至五貫穿徹底,從未停止。
《百年孤獨》中阿瑪蘭塔無緣無故的死亡,就已經(jīng)將這樣客觀以及冷峻的敘述語調全面地顯露出。即使即將要面對死亡,阿瑪蘭塔沒有其應有的驚慌,這是因為她已知曉她的死期:“死神……給了她一項特權,即提前好多年就通知了她的死期?!敝?,死神就出現(xiàn)了?!八且詾樯泶┧{衣服的長發(fā)婦女,樣子有點古氣……又一次還請阿瑪蘭塔幫她穿針引線哩?!本o接著就將一場為死者送信的活動描繪得就像是其普通生活一般,但卻極為有趣:“阿瑪蘭塔覺得她可以通過為世人作最后一件好事來彌補她卑微的一生。她想,再也沒有比給死者帶信更好的事了?!?/p>
此處的寫作方式是一種間接的自由風格,但是卻極度坦率。它并沒有花費太多筆墨對群體或者人物的語言進行模仿,僅僅只是將他們的觀點全面地表達出來。同時在文章中,并不存在任何可以看見的懷疑或者諷刺語句,敘述者只是將似乎真實且精準的事情完整地帶給了我們。從整體看,小說中的村鎮(zhèn)中的人們因為不能對死者送信之事進行分享而產(chǎn)生了奇怪??墒菙⑹稣卟]有因此而使得其語調中出現(xiàn)任何奇怪或者驚奇的感覺,同樣也并沒有解決,更沒有將他們的愚昧以及無知有所表露。
(二)親切的敘述語調
雖然《百年孤獨》中敘述語調有著冷峻的感覺,但是其冷峻的敘述語調在帶給讀者冷漠感的同時,也有著極其相反的親切感。在小說中,因為語調需要保持一致,所以對敘述者而言,他自身是隱形的、不被人所看見,只有他的聲音能夠被人們所聽見。通過他的聲音,讀者才能對人物所想所說的全部內容有所理解,才能對他們的獨白或者對話有所了解。從聽者的角度來看,這種聲音本身具備著自信。同時,讀者與敘述者的聲音也存在著親密關系,保持著一種熟悉感。讓人物以及事件都能夠以最自然的形式展開,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猶如讀者完全與敘述者一般,和被展示的人物以及事件都身處在同一個維度空間中,有著同樣的心理距離。
正因為這種親切感的存在,使得隨著吉普賽人一起出走的霍塞?阿卡迪奧在回家時的場景能夠生動形象;當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去世的時候,那漫天飄揚的黃花雨就是對這位極其偉大的家長的一種哀悼。正是因為在冷峻的敘述語調中包含著這獨特的親切感,使得幻想與真實之間的界限,即使消失了也成為了一種可以默認的狀態(tài),讓這些時間以及人物完全能夠在讀者的心理自由進出。
另外,這種客觀且冷峻的敘述語調中所存在的將親切感能夠使得敘述者逐漸成為讀者的意識以及心靈的中心。與敘述者的冷靜無比以及從容不迫并未阻礙其成為讀者的中心相反,敘述者和他所敘述的事件之間的距離將其客觀性有所加強,使得他能夠不對任何事情進行判斷。因為他獨特的描述方式,被描述的事情又完全符合情理,使得人物從詞語上得到了整體感,從詞語的意義上得到了其意識。
在對人物進行描述的時候,敘述者猶如活生生存在一般,其用滿懷“深切同情”的語言將所有不幸的人都進行了刻畫。圣塔索菲亞?德?拉?佩達在為其所在的家族貢獻了其沉靜但孤獨的一生,沒有任何人對她是否幸??紤]過,甚至于菲南達都將其認為是家中長期女傭人,可是她“似乎從未為這種被嚇的地位感到不快”。被其他人認為是的雷梅苔絲,從敘述者的角度看去“事實上……并不屬于這一世界的人”,“好像有股洞察一切的光亮使她能看到一切事物形殼之外的本質”。另外還有膽小的同性戀者霍塞?阿卡迪奧、沒被人有所察覺地在失明中度過晚年的烏蘇拉、嚴酷冷漠的菲南達、溫柔無比但嫉妒心強烈的阿瑪蘭塔等人物,敘述者對他們都是懷有著深刻同情的。
二、《百年孤獨》的敘述風格
《百年孤獨》是一部敘事文學的經(jīng)典巨作,它的風格所蘊含的特點主要都表現(xiàn)在形式方面,尤其是在語言因素。整個小說語言完全可以分為任務語言和敘述語言兩種。敘述語言所指的就是全部人物語言去除后的所有文字內容。而《百年孤獨》中所包含的人物語言極其少,為此這種著重于分析作品的語言風格,指的就是敘述風格。
在整部《百年孤獨》中,表現(xiàn)敘述風格的首要因素就是敘述語言。此處所指的敘述語言并不是說將話語進行組合的某幾個詞語,而是將整個話語系統(tǒng)都組合起來的語言格調。所有景點作品都會對其所獨特的基調有所表現(xiàn)。對于《百年孤獨》而言,其所具備的語言格調是豐富多彩且詭異多變的。它鮮活生動、幽默俏皮、隱喻深廣、簡潔緊湊、奇麗夸飾,和整部作品中森羅萬象的內容相互配合,彰顯出了拉美社會混合但統(tǒng)一的文化底蘊以及他獨有的狂歡色彩,使得《百年孤獨》具備了耐人尋味以及深厚的韻味。
三、敘述者的前后矛盾
在《百年孤獨》中,敘述者對于其所描述的故事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都是保持著前后一致的,可是某些地方,其卻制造了前后敘述內容的矛盾,使得故事中有很多地方都出現(xiàn)和推導出的情節(jié)完全不符合的敘述。
這些矛盾中有些是為了將魔幻色彩制作出來,將荒誕的思想主題表現(xiàn)出來。在第一章中,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帶領著眾人尋找大海的時候在叢林中迷失了,可在沼澤地中將馬貢多建立起來。當他再一次要和城市交流進行外出時,卻無意中找到了大海,可是卻沒有發(fā)現(xiàn)通往文明的道路,這就使得其非常憤恨,所以故意畫了一張交通困難、夸大且虛幻的地圖。但是之后不久,烏蘇拉在尋找霍塞?阿卡迪奧的時候,卻又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通往文明的道路,同時還將一部分外來移民全部都帶領到了馬貢多。這些事件一件件都充滿著荒唐和矛盾,但正是這些事件的陰差陽錯,賦予了馬貢多荒誕但絢麗的色彩。
有些矛盾則是表現(xiàn)在敘述者并未實現(xiàn)的語言中。有關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所建造的煉金實驗室,敘述者曾經(jīng)這樣說過:“這對村子的未來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边@就造成了讀者對于這件事情念念不忘,且期待這樣的事情能夠有所發(fā)生??墒亲詈笤谶@間煉金實驗室中,除了將屬于烏蘇拉的幾塊黃金煉成了泥巴,之后又煉成一個干碴以外,完全沒有發(fā)揮敘述者之前所提到的決定性作用。還有類似的“霍塞?阿卡迪奧后來把吉普賽人的美妙形象作為傳世的回憶,講述給后輩們聽?!钡?,霍塞?阿卡迪奧與雷蓓卡之間并沒有孩子,甚至他的私生子阿卡迪奧也從來沒有接受他為父親。由這兩處顯著的矛盾例子可以得出,這些都是敘述者對于讀者在閱讀時所產(chǎn)生的期待開的小小的玩笑。
結語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創(chuàng)作《百年孤獨》的時候,是懷有極其認真的態(tài)度的,從作品的整體以及各種細節(jié)都能看出作者所付出的努力?!栋倌旯陋殹匪N含的獨特、高超的敘述藝術是其成為傳世之作的主要原因。作為文學,其是一門技藝,可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夠將這項技藝掩蓋住,而平庸的文學卻往往將這項技藝暴露在外,而《百年孤獨》帶給我們的就是蘊含著敘述技藝且展現(xiàn)給我們獨特世界的震憾。語
參考文獻
[1]何岳球,黃小娟.魔幻中的怪誕――以《百年孤獨》為例[J].湖北社會科學,2013(01).
[2]王亞平,孫淑芬.從“奇特化”視角解讀《百年孤獨》[J].江西社會科學,2011(10).
[3]王捷.加西亞?馬爾克斯與《百年孤獨》[J].時代文學,2014(18).
同一個辦公室里的其他同事,或投入工作中,或互相打俏打發(fā)時間,唯有這個古怪的辦事員,要么望著窗外發(fā)呆,要么低頭寫著什么。
20年后,當卡夫卡去世時,沒有人會想起一個寂寞的辦事員。
我常常想在卡夫卡冷峻、瘦削的外表下,到底隱藏著什么,因為他筆下的世界永遠都是迷宮:無盡的不分標點的長句子,拖沓的枯澀的情節(jié),毫無性格特征符號化的人物――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一個漫無盡頭的壓抑的噩夢。在《城堡》里,K面對的是一個特珠地區(qū)、特珠階層的欺騙。在《審判》里,約瑟夫?K面對的是一種制度、法律的欺騙。在《美國》里,卡爾面對的欺騙則來自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卡夫卡天生就是一個毫無人性的敘述者,至少在他的作品中是這樣的:“有一天,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大甲蟲。”一個平鋪直敘,簡直是輕描談寫,就開始了《變形記》這段噩夢一樣的旅程。
其實卡夫卡的文筆并沒有特別之處,也毫不盡渲染之能事,他只不過是把人類內心中最原始的恐懼與壓抑,毫無保留地血淋淋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自己則陰騖地笑著,永遠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
在大洋彼岸的南美洲,有一天,加西亞?馬爾克斯開著車在路上行駛,“那遙遠的,漫長的,從青年時代就開始撰寫的長篇小說,突然一下子便全部展現(xiàn)在他面前”。于是,馬爾克斯辭去了廣告公司的小職員職務,斷絕了一切來往,閉關寫作,在長達18個月的寫作期后,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扛鼎之作《百年孤獨》問世了。
這是一部有關“寂寞”的書,百年貫穿著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把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亦真亦幻地寫了出來。這是我讀過的最有價值的小說,我也肯定將來也不再會有這樣的小說可讀。
“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迪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一句話將不同的時空交織在一起,一種空闊、寂寥的意境從字間凸現(xiàn)。奧雷良諾上校是孤獨的,他一生參與了60次革命,也失敗了60次?;剜l(xiāng)后,他成為了一名英雄,卻不要政府的一切官職與獎金。他把自己關在父親的煉金房里,開始做小金魚,做好了,熔化了再做。烏里速是孤獨的,丈夫成為一個半死之人,兒子一個死去,一個瘋癲不清,膝下又有女兒、養(yǎng)女和孫子需要照顧,她苦苦支撐著這個龐大的家族,一次又一次地向死神拖延自己的死期,看到的,卻是家境的江河日下,一個一個家族成員或離奇或普通地死去,最后在衰落的世態(tài)前閉上了眼睛。布恩蒂亞家族最終只剩下了一個人,在苦悶無助中仍需“忍受一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是壓抑的,讀著讀著,你會很快忘掉時間的推移,而這種忘記注定了孤獨期的無限延長?!把蚱ぜ埵指逅涊d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蹦腿藢の兜慕Y局,等待的孤獨的結果必將是失敗。
Just started reading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we will find two strange place, one is to tell the story in the book are ridiculous;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repeated work in the name and repeat the same thing. In real life could not have lasted more than four years of rain, an elderly father could not only drink a mouthful of cocoa can float in the air, the dead will not because to bear loneliness is to return to the earth... But it all happened in the family. More surprisingly, in the book the way across the hundred years in the family, man isn't called al jarno in dior is called ole, and all kinds of strange things in the family, the family's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founder al dior until the last guardians of the ray in jarno repeated happening. Link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author 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t is easy to see what this symbol.
The author in the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with fantastic language describes the entrepreneurial hardships, the emergence of civilization, reproduction and survival, love and betrayal, glory and dream, the production of capitalism, the outbreak of the civil war, the entry of monopoly capitalism, such as the fight for democracy and republic, could influence the Latin America is to let them more concentrated in a small named Malcolm in the country. Every member of the Brian dia home are deeply involved in.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In the last of the guardian aurelio jarno read records the fate of the family in one hundred after the parchment said: "it all, I have seen, is already know!" The author is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 expressed his view of history of one hundred years in Latin America, the modern Latin America more than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is repeated, the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history are stagnant.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is an interesting work, she didn't have the mammoth plo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is more puzzling. When you read him, plumcakes with ChangSi, but you can feel the author repeat of history. In Latin America alone in one hundred. And couldn't help but indulge among them.
在拉美文學百余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許多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都深深的改變了世界文壇。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xiàn)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chuàng)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jīng);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復出現(xiàn)和相同怪事的重復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xù)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復的發(fā)生著。聯(lián)系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年代和生活環(huán)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象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