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學會生字,理解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愛。
教材簡析
[內(nèi)容提要]
課文主要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向一個12歲的小姑娘學習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熱愛科學事業(yè)和謙遜的美德,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小姑娘的率真、可愛。
[學會分段]
本課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寫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著隨便的老人,父親告訴她,那位老人是愛因斯坦。
第二段(第4——5自然段):寫愛因斯坦向小姑娘學習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寫愛因斯坦向小姑娘學習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寫小姑娘的母親問愛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時都談些啥。
[寫作特色]
1.課文按時間順序來敘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2.借助對人物語言、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yè)、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教具準備
磁帶、錄音機。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的作用。感悟愛因斯坦?jié)撔目茖W研究事業(yè),不拘生活小節(jié)的偉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關愛孩子樂于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板書:愛因斯坦(?)說說你對他的了解。齊讀課題。
2、一個世界上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和一個12歲的小姑娘,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處,成了好朋友)
二、精讀訓練
(一):快速通讀全文,用“——”畫出描寫他們?nèi)蜗嘤龅木渥印?/p>
1、根據(jù)學生交流課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1)讀讀三句話,說說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撞”——“遇”——“等待”說明什么?(從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說明什么?(時間在推移)“隨著……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從三句話中體會到的內(nèi)容說一說。
(4)指導朗讀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詞語。
2、讀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呢?引導讓學生自由提問。(愛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精讀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段。
(1)用“——”畫出寫愛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課件出示:老人蓄著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fā)。
A、照樣子寫詞語: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個人?
(2)用“~~”畫出寫愛因斯坦動作的句子。
A“一邊……一邊……”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B、齊讀。
(3)提問:小女孩第一次遇到愛因斯坦,她怎么會想到“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里走出來的”?讀課文,用“因為……所以……”說說原因。
(4)學生回答后,指導朗讀寫愛因斯坦外貌和穿著的句子。
課件出示:
女孩望著老人,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足及拉著一雙臥室里穿的拖鞋。
A、照樣子寫詞語:又肥又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從這段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愛因斯坦在外貌、穿著上很不講究。)
C、指導朗讀寫愛因斯坦穿著的句子。
2、當小女孩把這見事告訴父親后又怎樣呢?師引讀父親的話。
3、什么叫“納悶”?(因為疑惑而發(fā)問)小女孩為什么“納悶”?
4、根據(jù)回答出示:
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么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把反問句換一個說法(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不可能是最偉大的人)
5、引發(fā)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6、分角色朗讀這一段。(由三名同學分別讀愛因斯坦、小女孩、父親)
7、小結:這一段寫小女孩一遇愛因斯坦。
(三)、精讀第二次相遇部分
1、過渡:小女孩一遇愛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樣的呢?
2、找出課文中有兩個“仍是”的句子。
課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1)、讀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體描述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哪句話?(“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保?/p>
(3)說說“一面……一面……”體現(xiàn)了什么?(都是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3、找出這一段中愛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對話,同桌分角色讀一讀。說說從這一段對話里讀懂了什么?
(愛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認自己是偉人,還請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關的語句進一步體會。
4、分角色讀第二段。
5、引發(fā)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這一段說的是小姑娘二遇愛因斯坦,教給愛因斯坦穿戴要領。
(四)、精讀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讀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愛因斯坦的情況。寫了哪兩點?
(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小姑娘教愛因斯坦收拾房間)
2、從那些詞語句子中反映出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
(從“小姑娘簡直嚇了一跳、整個變了一個人、年輕了20歲”等語句體會愛因斯坦“穿戴整整齊齊”。)
3、什么叫“一塌糊涂”?(亂或糟到不可收拾)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內(nèi)怎樣亂?
4、分角色讀第三段
5、引發(fā)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三、作業(yè)
1、朗讀全文,回憶愛因斯坦與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體情況。
2.想一想: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為什么?
板書:
第一次相遇撞
那么,寫人記事類文章究竟該如何教學才更有效呢?下面就以《愛因斯坦與小女孩》這篇課文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淺見。
一、以事情為主線,梳清文章條理
寫人記事類文章內(nèi)容淺顯、語言直白、結構清晰,相對來說,學生也喜歡閱讀,容易理解。所以在組織教學時,教師無需對文章結構、層次條理、題材特點等作太多的分析。完全可以“去枝斬杈”,在學生自讀后并對文章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開門見山地展開對人物及事情的教學。
如《愛因斯坦與小女孩》這課,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和文本第一次對話,然后以“課文重點講他們的幾次見面”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幫助學生梳清文章條理。但要注意,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不是孤立地為分析文章條理而拋下問題的,而是為下面的“三次見面”作鋪墊的。因為“三次見面”中有大量的人物描寫,可以從他們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來探討其特點。這樣教學,可以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最大限度地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所以是科學的、合理的,也是更有效的。
二、以人物為中心,解讀追求立體
寫人記事類文章重在對人物的理解,這一點無可厚非。首先,對人物的理解不能像觀看戰(zhàn)爭片那樣,用好人和壞人來定位劇中人物,應該追求立體豐滿。因為很多時候人物是多重的、復雜的,甚至有著陰和陽的雙面性。比如,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典型,他既有偉大的一面,又有平凡的一面。文章旨在從人文、多元的角度看待這個人物,教育學生既不要盲目崇拜偉人,也不要因為他們有不如常人的地方就鄙視他們,而應該用一種常人的眼光平視他們,接納和包容他們的不足,將他們當成我們身邊的普通一員來對待。
其次,文本本身的教學也應追求立體豐滿。在處理這篇教材時,不能簡單圍繞“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人嗎”這個問題組織教學,僅僅停留于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上。在課堂結尾,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愛因斯坦為什么愿意與小女孩相處?以此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懂得友誼的建立基礎,那就是真誠、平等。這樣解讀,可以將教材的內(nèi)涵往縱深處挖掘,使學生的思想更深邃,思維更開闊,也使課堂教學更加飽滿、厚實。
三、以對話為重點,朗讀訓練扎實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對于寫人記事類文章,在指導朗讀訓練時,應該根據(jù)文章對人物刻畫的特點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千萬不能面面俱到。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這篇文章中,對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兩個人物進行刻畫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大量的語言描寫,這是指導學生朗讀的閃光處,也是對人物性格特點的理解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地方。
那么,對于對話朗讀訓練,我們應該提出怎樣的要求呢?我認為,不可單純地靠朗讀技巧的傳授來指導。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說過:“朗讀就是說話。不要朗讀一個樣,說話又是一個樣?!彼?,人物對話訓練更應生活化,應要求學生像自己說話那樣去讀人物的“說話”,把自己融入其中,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文中人物會用怎樣的語氣說話,身臨其境地讀出畫面,讓文字自然地生動起來、鮮活起來。
四、以學法為目標,讀與寫相結合
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表達?!睂τ谶@篇課文,就是要讓學生掌握寫人記事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從而在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文章時能靈活運用,從文章的立意、語言的表達、人物的刻畫等多方面構思,寫出較高水準的文章。當然,我們在指導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地要求學生仿寫,而應該截取文章中描寫最成功之處,引導學生總結寫法。
如《愛因斯坦與小女孩》這課中,對人物的外貌描寫就非常成功,簡簡單單、寥寥幾筆,即將一個不修邊幅、不拘小節(jié)、邋邋遢遢的愛因斯坦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設計這樣一個訓練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抓住特點進行人物外貌的仿寫,學生不一定非寫不可,也可以動口說說。假如能這樣長期地訓練下去,我想學生對這類文章定會把握得當,寫作水平自然而然也會提高。
在校內(nèi)教研課上,一位老師執(zhí)教《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蘇教版小語教材第十冊)一課。教師在帶領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清了脈絡之后,以課后的一個大問題“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偉大的人?請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展開討論”總領課堂,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學片段如下:
師:同學們,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偉大的人?通過預習你們能回答嗎?
生: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一生中開創(chuàng)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tǒng)一場論。他還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
生: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fā)現(xiàn)”這一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生:……
師:那么,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愛因斯坦是個偉大的人呢?這節(jié)課我們圍繞這個問題展開學習。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書上找出相關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上。(生準備了約五分鐘進行交流)
生:我從這里可以感受到他的偉大:“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弊呗窌r還在思考著問題,可見他對工作是多么的投入。
生:對文中的這一處我感受很深,小女孩的爸爸說愛因斯坦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可愛因斯坦卻對小女孩說:“他只講對了一半,我是愛因斯坦,但并不偉大?!笨梢娝嵌嗝粗t虛。
生:他面對小女孩的批評、指正是多么的寬容、坦蕩?。∫晃淮髱熌苓@樣虛懷若谷、平易近人,真是太偉大了!
……
師:是??!這些語言、動作、神態(tài)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愛因斯坦真是一個偉大的人!讓我們帶著敬佩的感情讀讀這些語句。(此時,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學生猶猶豫豫地舉起了手,但面對老師一掃而過的目光,慷慨激昂的語調,他又緩緩放下了。)
……
課后評課時,多數(shù)教師認同上課老師的教學設計,認為抓住課后問題為“領子”,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感悟文本,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但一位聽課老師卻提出了不同意見:“如果不考慮主人公是大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這些因素,一個人“一邊走路,一邊埋頭思考著什么”就能稱得上偉大了么?更何況一個連“穿衣、收拾屋子這樣的玩意兒都對付不了”的人,能讓我們的學生從心底里覺得他偉大嗎?”我想起了課堂上那只被忽略的手臂,對學生的認同度也產(chǎn)生了懷疑。
【案例2】
在區(qū)級賽課時,又一位教師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處理讓我眼前一亮,自己的疑惑似乎找到了答案。教學片段如下:
1. 初讀課文之后,你覺得愛因斯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偉大)還有不同意見嗎?(也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他平凡、普通)
2. 認真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愛因斯坦的偉大或者普通,還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學生自學課文15分鐘,準備交流。
3. 要想說服別人,首先得說服自己。認為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同學,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學生在愛因斯坦與小女孩的交往中,通過他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談到他的偉大。
4. 剛才很多同學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認為愛因斯坦很偉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捎型瑢W心里憋了一肚子的話要說,因為他們認為愛因斯坦也很平凡,很普通啊。好,接下來的時間讓這部分同學來發(fā)表意見。當然,剛才發(fā)過言的同學也可以發(fā)言,因為你們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愛因斯坦普通平凡的地方。
請同學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愛因斯坦很平凡、普通的。
5. 討論到底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起初,大家都各執(zhí)己解。但漸漸地,大家的意見趨向統(tǒng)一:愛因斯坦在生活中會如此衣衫不整,臥室里一塌糊涂,正是因為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之中。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卻依然那么謙虛,隨和。他是那樣寬容大度,勇于改正自己的缺點。他在生活上的平凡與人格的偉大并不相悖,平凡中更見偉大。
【反思】
兩則教學案例反映了目前小語常態(tài)課堂的兩種現(xiàn)狀:“假的對話”與“真的對話”。
對話,作為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正逐步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F(xiàn)在許多教師也正在嘗試發(fā)揮出它在新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正如案例二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師生間、生生間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觀念,既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又使所有學生求得新的發(fā)展,從而達到了師生間的共識、共享、共進的效果??墒窃跓釤狒[鬧的對話教學中,我們要警惕其中的“假對話”,即名義上或形式上是對話,其實并不是“真對話”,甚至是“反對話”。正如案例一,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是基于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形成“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偉大的人”這一共識而展開的,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科學巨匠,所以在學生的眼里,缺點成了優(yōu)秀品質的佐證,普通被硬生生地上升到偉大的高度。不僅如此,我們教師還要讓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我們的觀點,并為教師的觀點找出證據(jù)。學生沿著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課堂上看似熱熱鬧鬧、氣氛活躍,但這是教學的民主嗎?這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嗎?這樣的課堂能教育我們的學生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嗎?
那么,在紛繁復雜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區(qū)別“真的對話”與“假的對話”呢?我結合眾人的智慧及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一)從形式上說,“真對話”是平等的,而“假對話”是居高臨下的
“創(chuàng)設自主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師生對話的前提?!痹凇罢鎸υ挕钡恼n堂中,教師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最自然、最真誠的交流,真正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領域,傾聽他們幼苗拔節(jié)、心靈開花的聲音。教師已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傳遞者與目標管理者轉化為心理誘導者、方法引導者、學習指導者,師生是一種“我-你”關系。而在平等的氛圍中,學生始終處于互動交流的狀態(tài)之中,他們同是對話的主體,又是對話的主人。在伙伴群體中,暢所欲言,盡情表達,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借鑒,相互完善,思維在碰撞中綻放光芒,觀點在爭論中流動生成,精神在相遇中喚醒激活,師生成為“學習共同體”。這時候,對話便在相互喚醒中走向深刻和厚重,在意境升華中變得精彩和富有靈性。殊不知,課堂上那一支猶豫著舉起的小手,或許就是一種見解,甚至會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呢!忽視了這樣絕佳的對話機會,多么可惜??!
“假對話”中教師的角色是權威式的,與學生是教訓與被教訓、灌輸與被灌輸、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學生是沒有獨立主體、人格尊嚴的人,從而也就談不上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fā)展自己,更不要說獲得成就感與生命的價值體驗。這樣的對話越多,距離新課改的目標就越遠;對話的氛圍越熱烈,學生思想的天空就越模糊。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嘩眾取寵,迷失了精神的家園。
(二)從內(nèi)容上說,“真對話”討論的是真問題,而“假對話”討論的是偽問題
在西蒙?波格爾50歲那年,他苦心經(jīng)營的公司因一樁樁的官司和內(nèi)部管理不善而被迫破產(chǎn)。重新變得一無所有的他用手中最后一點錢在市郊買了一處墳地,他想自己已經(jīng)老了,還是為死后的靈魂安個家吧。
意想不到的是4年后,一條鐵路欲從西蒙?波格爾那處墳地前方穿過,火車站就擬建在墳地前邊。于是,就有人找到西蒙?波格爾,愿以高出數(shù)倍的價錢買他的墓地。一塊看似不起眼的墓地竟輕松地為他賺回了一筆不菲的錢,這是西蒙?波格爾當初萬萬沒有料到的。一錘驚醒夢中人,西蒙?波格爾迅速找合作伙伴籌錢買下了“火車站”周圍的大片土地,等到兩年后火車站建成時,這片地皮的價格漲勢驚人。
西蒙?波格爾因此而扭轉了自己的人生,從而成為有名的房地產(chǎn)商。
啟示:人生沒有真正的失敗,因此我們根本沒有理由說放棄。一塊墳地都可以變成一座“金礦”,這世上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換個想法
一個美國女醫(yī)生在非洲做援助工作,她的丈夫林肯準備去看她。女醫(yī)生在信中告訴他,這里非常寂寞,大多數(shù)援助人員都忍受不了這里的生活,他們紛紛提前回國。
林肯到了目的地后才發(fā)現(xiàn),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比他想象得還要糟糕。他和愛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里,無人對話,沒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禿禿的土地。晚上到處一片漆黑,沒有路燈,只有滿天的星星和討厭的影子。
但這些沒有嚇退林肯,因為他記得有一本書說過:“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彼虼藢ψ约汉蛺廴苏f,讓我們來換個想法吧,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經(jīng)過他的努力,他真的有了一連串驚人的發(fā)現(xiàn)。
他發(fā)現(xiàn)了土著人的手工藝品,他想,這能不能運往外界販賣?他還發(fā)現(xiàn)這里的泥土非常特別,能不能用來做陶器?
林肯開始離開小屋,去發(fā)現(xiàn)更多,結果就有了更多。他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種芨芨草,治療外傷非常神奇,抹上之后,傷口就會慢慢愈合。
林肯為這些發(fā)現(xiàn)興奮不已。從此,他不但不再寂寞,而且后面有做不完的事。
啟示: 非洲沒有變,荒蕪的土地沒有變,土著人沒有變,星星也沒有變,變化的只是林肯。他的想法有了不同,一切也就隨之有了不同。
愛情的內(nèi)涵
比爾?蓋茨:“愛情比軟件還要難開發(fā)?!?/p>
哥倫布:“在愛情這個領域,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片新大陸?!?/p>
諾貝爾:“我對愛情不是很在行,所以諾貝爾獎中沒有設愛情獎這一項,還請各位情場高手見諒?!?/p>
達?芬奇:“一只雞蛋可以畫無數(shù)次,一場愛情能嗎?”
愛因斯坦:“我只是找到了相對而言的愛情?!?/p>
牛頓:“有時候,愛情就像是樹上的一只蘋果,當你無意中散步到樹下的時候,它可能一下子就掉下來砸在你的頭上。”
安徒生:“童話中有了愛情,它會變成什么樣呢?答案是:成人童話?!?/p>
貝多芬:“別以為我耳朵不好使,就聽不見你們在那里談情說愛。”
拿破侖:“你別看我一心想征服整個世界,可我自己卻先被愛情征服了。”
居里夫人:“不知道愛情有沒有放射性,我先拿一個到實驗室去做做實驗。”
愛迪生:“我哪里是失敗了幾千次,我只是找出了幾千種不能成功地獲得愛情的方法罷了。”
瓦特;“我久久地盯著茶壺里滾動翻騰的沸水,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愛情能使人瘋狂,它的動力何在?!?/p>
莎士比亞:“愛情,可能是喜劇,也可能是悲劇,關鍵看你怎樣去對待它?!?/p>
啟示:愛情的內(nèi)涵是那樣的廣博,我們每個人對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一萬美元與一把糖果
―天上午,愛因斯坦剛要走出辦公室,助手過來告訴他:“有人想請您周末去做一次演講,報酬是一萬美元?!?/p>
愛因斯坦沒有絲毫猶豫,便一口回絕:“我周末有安排,沒時間?!?/p>
“難道您不能少給蘇菲補一次課嗎?”助手知道他每個周末都去給讀初中的小女孩蘇菲輔導數(shù)學。
“不能,我還想著她的糖果呢?!睈垡蛩固剐Σ[瞇地說道。
“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嗎?”助手不明白他對那個偶然認識的、并不知道他名字的小女孩為何那樣用心。
這一天,看到愛因斯坦從蘇菲那里回來,助手忍不住好奇地問他為什么那樣高興。
一 流于形式,倍感困惑
集體備課的的初衷是為了“發(fā)揮教師集體智慧,培養(yǎng)教師合作研究精神,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師群體素質”的一種策略。它應該是教師鉆研教材、切磋教法、共同提高的好方法??勺畛醯奈覀儏s認為只是學校組織教研活動的一種形式,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些不該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1)一字不改,照搬網(wǎng)絡。備課者常常認為只是把抄教案變成了打印教案,連教材都不細讀,甚至連課題、備課人的名字都打錯。(2)一人備課,大家享用。月初,備課組把任務化解成若干塊,落實到人,每人一單元;期末,匯集成冊,便成了整本教案。(3)教法統(tǒng)一,如出一轍。有了這樣的教案,組內(nèi)教師上的每一課,都是一樣的導入,一樣的過程,一樣的結語,一樣的腔調,真是千人一面。
很顯然,這樣的集體備課是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卻沒有提高教學效率,更不說彰顯教師個性了,“照本宣科”,一節(jié)課下來總是感覺不是得心應手,而是學生學來反倒更吃力。于是大家困惑了,集體備課到底怎么了?好處在哪兒?領導一針見血指出的話語至今猶響耳畔。很顯然,有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根本談不上是集體備課,它只是個人層面上的鉆研教材,極個別的甚至連教材都不熟悉,其他教師更沒去思考,只知道拿別人的教案為我所用,不僅助長了個別教師惰性的心理,也束縛了教師手腳。這樣的集體備課違背了初衷,只是流于形式!“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沒能理解集體備課的真正含義!
二 確保效果,方案引路
為確保集體備課的效率,學校對教師進行多次分層的培訓,制定了《集體備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了集體備課的方向、程序:(1)任務分解。備課組長分配任務,集體備課。(2)備課準備。研討前,每一位老師應做的準備,不僅是初案書寫者,每一位教師在發(fā)言前都要深入分析材料,分析本班學情,思考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撰寫好研討發(fā)言稿。(3)研前準備。教師提前閱讀教案初稿,寫好初案發(fā)言稿。(4)研討過程。著重針對研討的內(nèi)容,初案的結構,重難點的把握,教法的使用,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修改初案的建議。(5)注重方法。執(zhí)教者如何利用教學案。(6)強化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格式,統(tǒng)一程序:即初備閱稿研討復備實施反思,為整合教師資源,以“中心備課人”“參備人”“備課組長”三者角色呈現(xiàn),以具體要求來凸顯各自的職責和作用。
三 集思廣益,博采眾長
有了角色定位,又有方案引路,大家對集體備課就有更深層的理解。新的一輪備課開始了,我作為備課組長主動承擔了第一單元的備課工作。備課前,我翻閱了很多關于教學方面的書刊,從網(wǎng)絡上瀏覽了眾多名師的教學風采與方法,整合他們的教學經(jīng)驗,再結合本校的學習學情,作為自己備課的借鑒。同時也認真鉆研教材,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重難點,挖掘課文沒有寫出來的潛臺詞,盡量做到一堂課把教材內(nèi)容濃縮起來,短時間能簡明扼要概括清楚,以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交流、消化。如伸展開來,幾個小時仍能豐富充實,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如《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初讀給人的印象就是寫小女孩與愛因斯坦這對忘年交的友誼,再反復閱讀教材和查閱了愛因斯坦的資料后,讓我看到了愛因斯坦作為一個科學家的高尚品質。我把課文按照“相遇相邀相處相知”的線索,理清層次,以抓住人物語言為重點,揭示愛因斯坦偉大而謙遜的高尚品德。同時也讓學生看到小女孩的天真、率直、熱忱。從這對“忘年交”的身上感悟他們的人格魅力。形成初案后,又經(jīng)幾次修改細節(jié),然后才定稿。
研討時,我們吸取以前“走過場,沒收獲”的教訓。大家認真閱讀初案(當然,之前組內(nèi)老師都認真鉆研了教材)。提出修改建議,以及自己如何上好這個單元的想法并及時做好筆記。《愛因斯坦與小女孩》一文的教學設計,得到了組內(nèi)教師的首肯。同時大家根據(jù)本班實情,想出了很多種課文的切入點,重難點的突破方式,學生易忽視、易錯的字詞,還有板書設計的最佳效果等。這一刻,讓集體備課真正做到了博采眾長、擴展思路、集思廣益、張揚個性!而后從教師們反饋回來的上課信息中得知,效果很好!這從有的老師寫的教學反思就能看出來。真正實現(xiàn)了執(zhí)教者在集體備課中得到的一次歸納、提升,實踐和再創(chuàng)造。既張揚了每一位老師的個性,又更好地適應了學情。這樣集體備課收到了實效。老師們也嘗到了集體備課的喜悅!
四 提升水平,超越自我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個人的見識畢竟有限,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個人既要深入鉆研教材,又要在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組內(nèi)每一個教師都要學會交流,學會研究,學會合作與探究,而這些素養(yǎng)的形成必須促使教師個人努力學習,增加知識儲備,在學習過程中使大家都成長起來。
集體備課過程中,不斷交流和修改、反思;同時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也得到提升。
如今,在教學中,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對于在集體備課通過大家智慧擬定的教學案,基本可以結合班情及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教學風格,直接運用和指導教學。這樣,就會用多余的時間去進行教學反思,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成熟,更加精彩!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真正嘗到了集體備課的甜頭。集體備課也不再困惑,不再流于形式。它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一個很好的平臺!
結合筆者的上課實踐和聽課所得,談談我的一些粗淺認識。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币婚_始上課就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fā)他們好學之樂。以下,我就介紹幾種常用的導入方法:
1. 猜謎激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尚小,活潑好動,他們對猜謎語都有濃厚的興趣,用猜謎的方式揭題,既能使學生喜聞樂見,又能高度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學生愉悅的進入課文的學習中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在課前導入時,教師采用猜成語的游戲與學生進行互動,出示成語意思或提示,讓學生猜猜這些分別是什么成語。最后一個成語時讓學生猜“最慢的速度”是哪個成語,學生都猜不到,教師就告訴給學生“蝸行牛步”這個成語。學生學得很感興趣,而這些成語正是教師在本課教學海洋動物的爬行方式時要讓學生積累的成語。這一導入,起到了一舉兩得的妙用。
2. 設置懸念
設置懸念能夠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教師發(fā)出的信息。筆者在執(zhí)教《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課時,首先出示愛因斯坦的頭像,設問:認識圖上這個人嗎?他是誰?能介紹一下他嗎?在學生介紹了愛因斯坦的相關資料后,揭示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后設置懸念: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提出了自己許多的疑問: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他們倆是怎么認識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之間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愛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一個偉大的人呢?然后我以愛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弊寣W生自由朗讀課文,尋找答案。
3.由此及彼
由此及彼的導入方法是借助與新教學情境密切相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預測、設想,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一般來說,學生對新的教學情況能產(chǎn)生好奇心,但要轉化為學習興趣,則必須借助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正如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在復習詞語之后,教師讓學生用兩個詞語來形容對埃及金子塔的印象。然后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哪些說明性的文章,詢問學生學習這類文章要學習些什么。然后出示兩個提示:(1)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事物的;(2)作者在介紹事物中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是怎樣把事物說清楚的。讓學生利用舊知識,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新課文,學生能循序漸進,由此及彼的層層深入學習,這也是導入的一種很好方法。
通過導入,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而一堂好的語文課結尾也是應該講求藝術的,完善、精要的結課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為教學活動畫上一個相對完美的句號。為與新課標接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可采取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結課方法:
(1)延伸拓展式結課
課堂教學并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運動的、發(fā)展的。延伸拓展式結課就是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向課外延續(xù)、向實踐拓展的一種教學方式。筆者在執(zhí)教《我為你驕傲》一課時,學生學完課文,已經(jīng)知道了小男孩具有勇于承認錯誤,敢于擔當責任的品質。在此基礎上,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相同類型的故事讓他們進行閱讀,如《誠實的孩子》、《好吃的櫻桃》等,并希望學生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向里面的主人公學習,讓誠實、知錯就改的品質能延伸到課外。
(2)布置作業(yè)式結課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币_到這一要求,教師還應依據(jù)教學目標,緊扣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最具典型意義的作業(yè),達到巧結課的作用。教學《太陽》一課,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如下:電和我們的關系也非常密切。請你也用“總分總分”結構,說說下面一段話: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有了電,才能 ,如果沒有電,就 ,一句話,沒有電,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樣的作業(yè)與課文中學到的構段方式相同,而且寫的是與我們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電,這樣的結課能讓學生具有可操作性。
(3)首尾呼應式結課
在導入時,我們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結課時也應該與導入相結合,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教學《山谷中的謎底》一課,在導入部分,教師讓學生默寫四個詞語:大義凜然 、義正詞嚴、威武不屈、寧折不彎。并讓學生知道這些詞語都是表達在困難面前要具有不屈不撓、正面抗爭的精神。在結課部分,教師進行了一次練筆:讀著《山谷中的謎底》給我們的啟示,我思緒紛飛。并給出相關提示:可以聯(lián)系閱讀過的歷史故事,可以綜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可以引用諺語、俗語、成語等。在學生交流后,送給學生詞語:忍辱負重、能屈能伸。并揭示課伊始部分默寫的詞語就可以用在此處。她的整堂課起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
筆者讀了這個故事,如清泉洗面,思維豁然洞開。
小女孩和家長的思維方式值得教師咀嚼
小女孩用她自由的思維編織出童話般的世界,而家長的思維則過分理性化、定勢化,想象力被固有的思維方式所束縛。這不由讓我想到了執(zhí)守講臺者,在經(jīng)年的歲月摩挲中也難免會跟這小女孩的家長們一樣思維“短路”。老師在與學生互動時,尤其需要換成孩子的思維。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應當童心永駐,用童眼看世界,如此才會發(fā)現(xiàn)世界是那么新鮮、有趣,才會生成向自己的未知領域探索、開拓的激情和勇氣,才會有獨具的慧心、明眸。一個普普通通的蘋果,所有人都規(guī)規(guī)矩矩地縱向剖開,而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卻固執(zhí)地橫向切開了,于是,她閃亮的大眼睛發(fā)現(xiàn)了蘋果里的“星星”!這正是換一種思維的魅力所在。老師如果也用孩子般的熱情與好奇打開觀察世界的多棱鏡,一定也會有更多神奇的收獲。
蜜蜂和小熊的思維值得教師借鑒
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中要借鑒這只小熊的思維。小熊把自己的裙子裝點得像花叢,吸引了眾多的小蜜蜂追隨其后,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浪漫,但對于教師,卻是夢寐以求的期待。愛因斯坦說:“使學生對教師尊敬、崇拜和追隨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苯處熑绻材芟裥⌒芤粯?,擯棄對學生的侵犯性粗預(這是家長印象中的小熊行為),不硬“逼”學生被動地達成老師的教學目標,而是先著力于自身建設,讓教師的魅力亮起來,用自身的品德、智慧、學識給學生以正確、有效的精神引領,培植學生主動積極的向師情感,讓學生如小蜜蜂追小熊般愉悅前進,就能達到不令而行的理想效果。
教師在直面學生時要借鑒這些小蜜蜂的思維。小蜜蜂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慧眼,捕捉到了小熊身上的閃光點,從而一路追隨。如果老師也能淡化學生的缺點,把頑皮、叛逆當作學生成長的可愛,像小蜜蜂一樣“糊涂”地去親近自己本來不喜歡的學生,教師的心中不就總是陽光明媚?教學生活不就充滿浪漫的溫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即使本來在老師眼中一無是處的學生,只要老師換一種教育思維,也能慢慢發(fā)現(xiàn)其身上的亮點,學生世界中的斑斕色彩定會讓老師們驚喜不已。
轉換不同的思維視角,激活多元教育智慧
首先,教師要有換一種思維視角考慮問題的意識和勇氣,擺脫舊有觀念的束縛,給自己的思想松綁。現(xiàn)實中,成千上萬的教師默默工作幾十年,卻不能突破自己,樸實有余,創(chuàng)新不足。癥結是囿于傳統(tǒng)思維,缺乏大膽革新的意識和勇氣,害怕“失敗”“出丑”“另類”引來非議、嘲笑。愛迪生為了尋找適合做燈絲的材料,進行了一千多次實驗,當有人嘲笑他的失敗時,他卻自豪地說:“我已發(fā)現(xiàn)了一千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正因為愛迪生善于換一種思維解放自己,在自由天地馳騁,才會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
其次,教師要有換一種思維視角考慮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于教師持之以恒地對教育現(xiàn)狀保持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思維獲得質的飛躍有其量的積累的過程,經(jīng)過不同視角的理性審度,把紛繁的感性現(xiàn)象上升為教育智慧,教師就會敢于成見,別出心裁,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撥云見日”,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讓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讓平淡的教學工作生成更多精彩,結出豐碩的創(chuàng)新果實。
一、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這是上好課的第―步。
1.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xié)助者。
2.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尊重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想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 做學生信賴、喜歡的老師,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
3.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
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循循善誘。創(chuàng)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也是朋友。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堂語文自習課上,一名小女生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機械重復的題目,只對造句和看圖作文感興趣。不知什么時候教師突然來到她身邊,并抽走了她的練習冊。霎時間,她惶恐不安,如臨大敵。然而教師并沒有因為練習冊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發(fā)雷霆,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句子是這樣的:“花骨朵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教師看了以后,輕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贊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靈性啊!”隨后又問道:“為什么不說‘傾聽春天的腳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獎,心頭一暖,膽大了起來,反駁道:“有時候春天來時是沒有腳步的,是披著綠紗乘著風來的。”教師沒有說話,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走上講臺,她的練習成為講造句題的范本。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生無窮無盡的動力,由此說明: 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揚,十次表揚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每個學生都愿意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
三、在質疑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朗讀;提升;學生;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98-01
眾所周知,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重要的就是口語交際。讓每個學生開口學英語不但是我們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作為一個初中英語教師,我一直在探尋造成學生“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根本原因。通過多年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一條經(jīng)驗,那就是要想每一個學生用英語開口講話,得從一開始就注重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天天讀,大聲讀”的良好習慣,為今后“聽說讀寫”的全面發(fā)展打下扎實基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一、重視朗讀,養(yǎng)成習慣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從一開始就讓每一位學生都知道“朗讀”的重要性,使他們從思想上重視“朗讀”并及早養(yǎng)成大聲朗讀英語的良好習慣。
1、能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語言聽力材料是短時記憶,如果僅僅依靠聽,他們就很難準確無誤地辨別出聽到的文字材料,從而影響了對聽力材料的領會和理解;反過來,如果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教學,學生將會把學得的詞匯,長短句乃至整篇文章通過朗讀牢牢地記憶在腦海里,遇到聽力重現(xiàn)時,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從而更好地提高聽英語的效率。而且學生大聲朗讀時口中發(fā)出的聲音傳到自己的耳朵,大腦就會做出反應,表明學生不僅在讀,同時也在聽自己讀,經(jīng)過反復不斷地朗讀訓練,從而鍛煉了聽力。
2、能錘煉語感和口語表達。學生正值身體生長發(fā)育期間,大聲的朗讀有助于他們發(fā)音、聽覺、呼吸等器官的生長發(fā)育,經(jīng)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語朗讀有利于學生獲得牢固的英語整體知識,更能培養(yǎng)其語感。朗讀是說的前提,只有讀得通暢,才會有說得流利。學生如能堅持經(jīng)常朗讀文章,到需要說的時候就能脫口而出。朗讀對口語表達有著顯而易見的功效,它能培養(yǎng)學生講一口標準的、流利的英語口語,不會朗讀,肯定難以說出好的英語。
3、能增強記憶和提升寫作水平。由于在朗讀的同時做到了眼見、口說、耳聽著三個步驟,所記的東西當然要比看或寫所記的東西牢固得多。用朗讀的方式記單詞和句子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句子:It’s time to play with my friends. I am busy studying now because I want to catch up with other students in our class.若這個句子讀熟了,學生就會記住句型It’s time to do something.和短語be busy doing something及catch up with. 而且只有記得多才能為以后的寫作和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學生,多朗讀英語范文(尤其是背誦)對寫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培養(yǎng)興趣,加強朗讀
1、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誘發(fā)朗讀情趣。英語作為外語,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語言環(huán)境,教師應該以滿腔的熱情,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朗讀、樂于朗讀,教師還應努力為他們提供朗讀英語的機會,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變換多種情境,激發(fā)朗讀興趣。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情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體味朗讀的快樂,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也可根據(jù)作品體裁,風格特點,通過提示朗讀、分組朗讀、采取個別與個別、集體與個別、集體與集體等多種朗讀情境。如教學初三上 Unit 6 Reading A時,教師可讓學生A扮成背景音或旁白,站在教室前面的一旁,而另兩個同學則分別扮演成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學生A進行朗讀,其他兩位學生則到時進行相應的對話;也可以采取集體與個別的方式進行表演,如幾組同學一齊扮演背景音或旁白,另兩個同學則分別扮演成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也可以采取集體與集體進行對話的形式,如,三組同學扮演背景音或旁白,兩組同學扮演愛因斯坦,而另兩組同學則扮演成小女孩等。
3、布置教室舞臺,展現(xiàn)學生才華。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表現(xiàn)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師或家長的肯定。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自由布置舞臺,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1)朗讀比賽。教師可以預先列出部分課文或讓學生尋找自己最喜歡的童話、寓言、詩歌或課文等讀物作品。讓學生在班級選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比賽,這樣可以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能力,并得到師生肯定,朗讀積極性會更高,學習興趣會更濃。
(2)朗讀表演。學生自己改編話劇、寓言、故事,一邊朗讀,一邊表演,從而廣闊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愉悅、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下學習,鍛煉自己的英語技能。
三、掌握技巧,優(yōu)化朗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除了啟發(fā)學生懂得朗讀技巧的具體內(nèi)容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啟發(fā)學生學習掌握朗讀的技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1)強調漢語與英語音、節(jié)奏之差異。漢語講究各種字調的搭配,而英語講究輕重音節(jié)的搭配。因此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強調發(fā)音到位、掌握好詞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調、注意適當停頓、掌握連讀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拼讀英語單詞能力。指導學生識別音標符號、拼讀以及英語單詞重讀音節(jié)和讀音規(guī)則等幾個方面。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朗讀整句(長、短句)的能力。在英語朗讀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注意詞組的意義,要求他們記住詞組的意思。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朗讀段落、篇章的能力。單獨看幾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語段落篇章中朗讀幾遍就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