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早發(fā)白帝城唐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早發(fā)白帝城唐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甲 這位同學,你說什么?你對古代詩歌感 興趣?那你跟我學著點就行了。

乙 跟你學著點?就你呀,上課走神兒,不認 真聽講,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不好好完 成。我跟你學什么呀?

甲 學什么?學唐詩宋詞呀。我對唐詩宋詞 特別有研究,我是個小詩人哪。

乙 你還是小詩人?

甲 當然了。知道“詩仙”嗎?

乙 “詩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呀。

甲 知道“詩圣”嗎?

乙 “詩圣”是唐代大詩人杜甫。

甲 我們都差不多。

乙 你是——

甲 我“詩名”(失明)。

乙 那咱倆也差不多。

甲 你是——

乙 我青光眼。

甲 青光眼干什么?

乙 你都失明了,我還不青光眼呀。

甲 嗨!我這個“詩名”是詩人的“詩”,出名 的“名”,就是說小詩人里頭我最出名。

乙 你先別吹,你給大家背誦一首詩怎么樣?

甲 背詩沒問題!你點吧,隨你點,唐詩宋 詞,你點哪首我就能背誦哪首。

乙 你口氣不小哇,也不知道謙虛。

甲 沒本事的學生才謙虛呢,我驕傲還驕傲 不過來呢!咱是小詩人呀!

乙 大家別聽他瞎吹,就他日常的學習態(tài)度,

還背誦詩歌?我看玄!

甲 就不許有神童嗎?我聰明,咱是神童。

乙 那你給大家背誦一下《望廬山瀑布》吧。

甲 《望廬山瀑布》,不是李白寫的嗎?

乙 對呀。

甲 聽著:“日照香爐升紫煙,遙看瀑布掛前 川……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 山?!?/p>

乙 ?。窟@是什么亂七八糟的!

甲 哪兒亂了?

乙 還不亂呢!你都串了。

甲 串了?

乙 人家《望廬山瀑布》的后兩句是“飛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甲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 怎么回事兒?

乙 那是《早發(fā)白帝城》的后兩句。

甲 那……那這兩首詩是姊妹篇。

乙 誰說的呀,怎么是姊妹篇呢?

甲 經(jīng)過我的研究,這兩首詩就是姊妹篇。

乙 你有什么依據(jù)呀?

甲 你聽這題目——《早發(fā)白帝城》、《望廬山 瀑布》。就是說早晨從白帝城坐船出發(fā),

順流而下,走著走著就望見廬山的瀑布 了。

乙 沒聽說過。

甲 古詩的姊妹篇。

乙 你是瞎琢磨。

甲 怎么是瞎琢磨呢?古詩的姊妹篇多著 呢。你再聽這首:“黃河遠上白云間,一 片孤城萬刃山。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 鐘聲到客船。”

乙 嘿!他背誦的詩全都帶“串門兒”的。我 看你不是“詩名”,你有點兒失常了。

甲 是呀,我是“詩長”啊,我在詩歌方面有專 長啊。

乙 嘿!這還說到他心眼兒里去了。

甲 唉!可惜呀,我就是生晚了。我要是生 在唐朝,李白、王維、白居易不都得靠邊 站。杜甫寫的詩怎么樣?

乙 好哇。

甲 好什么呀?

乙 意境好哇。您聽人家寫的那首《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 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p>

甲 這有什么呀?我要是當年寫出來的話,

能勝過他兩倍。

乙 別當年了,你現(xiàn)在寫出來勝他兩倍也行。

甲 這太簡單了,張嘴就來, “四個黃鸝鳴翠

柳,兩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萬秋雪,

門泊東吳億里船。”

乙 ???

甲 我這前兩句勝他兩倍,第三句勝他十倍,

第四句勝他一萬倍。你服不服哇?

乙 服了!服了!我是徹底服了你了。

甲 你說我媽也是,唐朝的時候你忙什么去 了?為什么非得等到2002年才生我?

乙 ?。窟@位真是失常了。

甲 看來唐詩宋詞我是寫不成了。

乙 廢話!

甲 哎,我寫點新詩怎么樣?

乙 哎,這位同學,我告訴你,不管寫古體詩 還是新詩,都得有文學基礎。上課的時 候,你不認真聽講,下了課也不好好復 習,功課不好,沒有基礎,你不可能寫出 新詩。

甲 誰說的?在去年慶祝元旦的時候,我就 寫過一首新詩,在我們那片兒廣泛流傳,

可以說影響巨大。

乙 是嗎?你寫的是散文詩呀,還是律詩呀?

甲 我又不打官司,跟律師有什么關(guān)系呀?

乙 嗬!這小詩人什么都不懂。律詩就是有 格律又押韻的詩。

甲 我寫的詩當然押韻了。

乙 那你這首詩什么題目呢?

甲 《元旦抒懷》。

乙 這題目一般化。

甲 別看題目一般化,內(nèi)容好哇,特別文雅,

真正的陽春白雪。

乙 你給大伙兒朗讀一下怎么樣?

甲 你上幾年級?

乙 咱不是一個班的嗎?五年級呀!

甲 哎呀!我怕你這文化水平理解不了哇。

乙 我理解不了不要緊,今天來的同學有高 年級的,再說還有這么多老師呢,他們文 化水平高?。∧憷首x朗讀,我們大伙兒 一塊兒欣賞欣賞。

甲 那可以。不過我寫的這首詩可能過于文 雅了一些。你有什么不懂的詞句,我們 可以共同研究。

乙 那沒問題,我這人比較謙虛,有不懂的地 方肯定得向你請教。

甲 “《元旦抒懷》——”

乙 各位咱都聽著啊。

甲 “《元旦抒懷》。過……”你聽完了可別剽 竊我這首詩。

乙 我至于嗎?

甲 關(guān)鍵是好多年沒人寫出這么經(jīng)典的詩作 了。

乙 今天這么多老師同學都聽著呢,我想剽 竊也剽竊不了哇!

第2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期間,我又知道、認識了許多詩人和詞人,還看了元曲。我以前單認為只有中國才有偉大的詩人,到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外國也有許多偉大的詩人,例如:拜倫、普希金、泰戈爾……我還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主要分“風”、“雅”、“頌”三大類。

我還學到了詩的分類,按題材分分為:懷古詩、邊塞詩、諷喻詩和味物詩。還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現(xiàn)在,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詩是多么的有趣、神奇。以前我總是覺得幾句簡短的句子,含蘊又深,看了半天都看不懂,便覺得它枯燥無味?,F(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古代的詩,雖然是幾句簡短的話語,里面卻蘊含著深刻的感受和道理,如此讓人陶醉。幾個詞、幾句詩,卻已經(jīng)能把當時的意境、場景與詩人的心情清楚的表達出來,仿佛作為讀者的你,也已經(jīng)融進了那個世界,身邊戰(zhàn)火紛飛,或者是優(yōu)美的景色……它們絲毫不比那華麗炫美的文章要差。

現(xiàn)代的詩,也十分有趣。就像書中的《致老鼠》,它是那么的有趣。平時老鼠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邪惡的、無惡不作的。但在作家的筆下,它們卻是搖身一變,成了可愛的、受人喜愛的老鼠。每當我們朗誦起這首小詩時,班里的人總是忍不住偷偷地笑,為什么?因為我們的班主任最怕老鼠了!

后來有一次,我們班的同學為了懇求老師提前布置明天的作業(yè),自創(chuàng)了許多的詩。有順口的小令,有簡短的小詩,有的甚至是將詩人的絕句改成了“作業(yè)絕句”……大家的是都五花八門,同學們都笑得直不起腰了。

我最喜歡的詩是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那首詩,是我學的第一首詩。小時候,媽媽幫我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我一翻就翻到了這首詩,讀了幾次,便一下子喜歡上了它。雖然小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詩的含義,只是覺得讀著順口、讀著好聽,有事沒事就在那里學別人搖頭晃腦地念著,手里拿著一疊舊報紙,樣子特滑稽,都得爸爸媽媽都哈哈大笑。

第3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關(guān)鍵詞:謝靈運 謝朓 李白 山水詩 造物取境 興象玲瓏

中國山水詩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成熟于唐代。兩朝之中,謝朓與李白是兩位杰出的山水詩人代表,他們的山水詩寫得頗有幾分相似,但由于時代不同,因此又表現(xiàn)出許多不同之處。

謝靈運為我國山水詩的開山鼻祖,他的山水詩將眼中之景物進行一一描摹,表達一定的哲理,但并未達到盛唐山水詩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境界。清人賀貽孫說他“往往深密有余而疏淡不足”,“雖多佳句,然自首至尾,諷之未免癡重傷氣”(《詩筏》)。在齊梁諸多詩人之中,謝朓山水詩創(chuàng)作可謂是開拓疆宇,超其前輩。清人沈德潛對其有“齊人寥寥,玄暉獨有一代”(《說詩晬語》)之譽。東方樹對其評價則更高:“玄暉別具一副筆墨,開齊梁而冠乎齊梁,不第獨步齊梁,直是獨步千古……太白稱其‘清發(fā)’‘驚人’。玄暉自云‘圓美流暢如彈丸’。以此數(shù)者求之,其于謝朓,思過半矣。”(《昭昧詹言》)。而唐人李白,一生輕狂,且一向輕視齊梁為文作詩之“輕薄”“浮艷”,正是這位才筆橫九州的詩仙,卻做到了“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王士禎《論詩絕句》)。

東漢,佛教傳入我國,佛經(jīng)翻譯工作逐步展開,但佛教對當時的文學并未起到深刻影響。而后,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文人深受佛學影響,他們開始對宇宙、人生進行深刻的思考。與此同時,在他們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山水詩歌作品中,不僅以濃彩去描摹萬物,且不可避免地加入對人生的思考與體認,表達一定的哲思。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極能代表當時之文風,對景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對人生思考也極為深刻,如其所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謝靈運雖開創(chuàng)我國的山水詩,但處于齊梁時的他,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自然避免不了當時文人作詩的套路,即寫山水詩先記游,而后寫景,最后以闡發(fā)玄理結(jié)語,其所作山水詩大凡都有此種結(jié)構(gòu)。如其《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龉热丈性纾胫坳栆盐?。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瓚]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此詩足以體現(xiàn)謝靈運山水詩的風格,即細筆將景物進行勾勒。但詩中卻很難見到詩人心靈的表白,有的僅是結(jié)語的玄理相推。

唐代詩人所作的山水詩已經(jīng)看不到魏晉時期山水詩的窮形盡相與露骨的推理,他們的詩歌中更多的是對詩歌境界的刻畫,努力做到以景表情,以境達意。如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雌渖剿?,真如一幅水墨山水畫,淡淡幾筆,將山林秋色描寫得惟妙惟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給人以空靈秀麗之感,詩人的心境也在此詩中得以折射。

謝靈運與王維的山水詩足顯兩代詩風之不同,魏晉時期追求的乃是一種窮形盡相的表現(xiàn)方式,而唐人作詩講究的則是詩中的神韻,這正是唐詩能獨步千古的原因所在。

謝朓的山水詩足以與謝靈運相抗衡,甚至可以說他的成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超過了謝靈運。他一改謝靈運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不僅對眼中之景物進行描摹,同時亦能將自己的感受與名山大川相融合,使讀者不僅于詩中看到詩人游覽山川之足跡,更能體會到詩人的內(nèi)心獨白,從而達到心靈上的契合。

謝朓在其山水詩中盡情渲染登山泛水之樂趣,如其《入朝曲》: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此詩生動地描寫了南齊京城建康的山川地貌,其中“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給人的視覺造成一種強烈的沖擊,“朱樓”環(huán)繞著“綠水”,使得這“金陵帝王州”一派生氣。《京路夜發(fā)》同樣生動地描寫了京城建康城外的黎明美景:

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猶沾馀露團,稍見朝霞上。

詩人將日出前的天地萬物進行了細致的描摹,猶如一幅細致的工筆畫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其《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對大江的描寫更是被稱為“壓卷之作”,其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不僅寫出了江水的滔滔不絕,更寫出了詩人客居異地時心中之苦悶。謝朓已改變了謝靈運山水詩僅對景物進行細致描寫的風格,不僅寫景,更能將情景交融,從中可看到唐代山水詩的影子。清人王夫之就夸其“廖天孤出”,劉熙載在其《藝概》中稱其“謝玄暉詩以情韻勝”。謝朓的山水詩創(chuàng)作使齊梁詩風為之一振,李白的“一生低首謝宣城”也就不足為怪了。

李白所作山水詩不在少數(shù),其中不乏優(yōu)秀之作,如其《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舍人只有洞庭湖五首》之五: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余洞庭秋草澗。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此詩雖僅寫洞庭湖如鏡般的水面,君山倒影,湖邊秋草,但卻很好地體現(xiàn)了唐人的神韻,更加體現(xiàn)出李白的神來之筆。

李白是杰出的詩人,創(chuàng)作眾體兼?zhèn)?。一生傲岸不屈的他,對謝朓最為仰慕。通觀其詩集,大凡十五首詩是直接吟詠謝朓的。而“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他的作品當中不少作品描寫的山川景物也都曾在謝朓的詩中出現(xiàn)。如《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又如《新林浦阻風寄友人》:“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明發(fā)新林浦,空吟謝朓詩”,《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征?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中的林浦、板橋。由此可見李白的游山行跡在不同程度上是跟隨謝朓,他希望在游覽名山大川的同時能夠在心靈上與他所仰慕的謝朓有所契合。

李白如此推崇謝朓,究其原因是謝朓清麗的山水詩創(chuàng)作深深令他折服,李白有詩云:“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風雨。謝朓已沒青山空,后來繼之有殷公”(《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更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李白所主張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念,正是他與謝朓的共通之處。李白在謝朓的詩中找到了他的詩歌理想。他所創(chuàng)作的大量的山水詩也是極力秉承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如:

登高壯闊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稄]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锻扉T山》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锻麖]山瀑布》

如此清麗的山水詩,明顯帶有謝朓的遺風。李白作山水詩學習謝朓的清麗詩風,突出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藝術(shù)境界,整個詩篇渾然一體,毫無斧鑿之跡。李白的山水詩除了謝詩一以貫之的清麗之外,還有他那令人心跳的雄渾豪邁。李白的山水詩與謝詩相比,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李白的山水詩雖繼承了謝朓山水詩的特點,但更多保留了他自己的詩歌風格。更準確地說,李白對謝朓的山水詩進行了改造,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

謝朓所作山水詩雖一改齊梁山水詩之風格,但最終仍逃脫不了齊梁文風的藩籬。他的山水詩不似謝靈運那般只顧極力描摹所見之山川景物,在其詩中已看到情的融入。如若拿其山水詩與李白的山水詩相比,明顯地看出其山水詩有不足。他雖做到了情景交融,但卻沒有李詩那般“羚羊掛角、無計可求”[1]。如二人都曾在詩中描寫了敬亭山的美麗景貌: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李白《敬亭山》)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託,靈異俱然棲。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廻谿?!G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识骶挂岩樱澙硎鼰o睽。(謝朓《敬亭山》)

同樣是對敬亭山的描寫,李白的描寫絲毫不見細筆的勾勒,詩中只有“眾鳥”“孤云”與“敬亭山”三個意象,便將敬亭山的自然風貌描寫殆盡。全詩僅有二十字,卻寫出了山的高寂與人的孤寂。更讓人稱嘆的是“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之語,體現(xiàn)了物與象的結(jié)合,情與景的交融,只在“相看兩不厭”中渾然一體,無跡可求。而謝朓卻對敬亭山進行了層層渲染,對于山勢的描寫也可謂是極盡描寫之能事,在體物方面,可謂勝于李詩。他的抒情卻絲毫不及李詩,情與景的交融究竟不能如李詩那樣渾然天成。如說謝朓的詩是在為山水寫貌,那可以說李白的詩則是為山水寫神。比其軒輊,由此可見。

李白山水詩能夠突出山水之神而謝朓卻僅是圖貌,究其原因乃由兩人所處時代不同而導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學”[2]。齊梁詩歌的總體特征是詩風綺麗,濃墨渲染,僅是造物取境。所見之景,直敘其事,描摹山水時無法做到情景交融,也不曾注意景物描寫的韻味。謝朓雖是此時山水詩圣手,也體現(xiàn)著與此時詩風不同的風格,但從他的《敬亭山》中可看到其山水詩創(chuàng)作仍是前半首僅是寫景,后半首僅在抒情,寫景與言懷不曾融合,終不似李白那般靈性相通。

唐人做詩講究興象玲瓏。所謂“興”乃感興,即詩人情感之興發(fā);“象”為形象,即詩中之物。唐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追求的興象玲瓏的藝術(shù)境界,即追求情與景的渾然天成,做到興在象中,興在象外。

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3]此處,“興”是“感發(fā)意志”而并非文學創(chuàng)作之手法。此后,《毛詩序》中提到:“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贝藭r的“興”才真正成為了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象”最早出現(xiàn)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4],此時老子對于象的描述雖晦澀難懂,但可看出,象與物有著密切聯(lián)系,看似可得實為不可觸。此后,歷代文學理論家便在文學理論中不斷地探討何為“象”這一理論問題。而“興”與“象”之結(jié)合,始于唐代。在唐代,將“興”與“象”結(jié)合為一個新的文學理論概念的則是殷璠。

唐人殷璠之所以能夠?qū)ⅰ芭d”與“象”結(jié)合成為一個新的文學理論概念,與盛唐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是分不開的。他總結(jié)了盛唐詩人們創(chuàng)作的大量情景交融的詩歌作品,同時又繼承了此前文藝領域內(nèi)早已使用的“興”與“象”這兩個名詞概念,將他們自然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使“興象”成為文學理論當中的專業(yè)術(shù)語,以此來表達情景交融的詩歌境界。

盛唐詩人作詩始終追求是一種“興象玲瓏”“無可湊泊”的純美詩歌境界。而在有唐一代,將詩歌當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做得無跡可求、不落言筌的則是詩人李白,這在其山水詩中體現(xiàn)得更是淋漓盡致。如《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乃李白長流夜郎,行至白帝城時遇赦,乘舟東返時所作。盛弘之《荊州記》云:“早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一千二百余里,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而李白僅僅數(shù)字便將辭別白帝城時那愉悅的心情抒寫殆盡,“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何嘗不是李白輕快心境的寫照。又《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此詩乃思念友人之作。全詩連用“峨眉”“平羌”“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將他對友人的思念盡情抒發(fā)。李白僅僅數(shù)語,卻可以將景物描寫得如此傳神。他的詩歌語言清新自然,詩境清麗淡雅,更為重要的是他那毫無斧鑿的抒懷,很好地完成了情與景的交融。

李白不僅“一生低首謝宣城”,更為重要的是他對謝朓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改變。也正是有了這種因襲與變革,才有了一代詩仙李白,才有了唐詩的繁榮與興盛。

注釋:

[1]何文煥:《歷代詩話·滄浪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688頁。

[2]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序》,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頁。

[3]程樹德:《論語集釋·陽貨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212頁。

[4]陳鼓應:《老子注釋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48頁。

參考文獻:

[1][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何文煥.歷代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王國維.宋元戲曲考[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5]程樹德.論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第4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關(guān)鍵詞: 李白 絕句 內(nèi)容 藝術(shù)特色 藝術(shù)價值

李白是時代的驕子,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天才,他氣挾風雷的詩歌創(chuàng)作從古到今征服了無數(shù)讀者。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就詩體多元的,他的樂府詩、歌行體等的創(chuàng)作都富有鮮明的創(chuàng)新性和個性特色,但是堪稱一絕的還是他的絕句。袁行霈文學史對絕句有清晰的解釋:“絕句體制短小,適于寫一地景色,一時情調(diào),可它離首即尾,易流于淺露,所以絕句貴在含蓄。但若刻意錘煉,又流于斧鑿,所以絕句貴在自然天成。”[1]李白爽朗的個性,自由自適的氣質(zhì),反映到他的絕句里,便形成了含蓄蘊藉、明朗精煉、言近旨遠、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特色,達到了中國古代絕句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

李白的絕句創(chuàng)作歷來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譽,明人胡應麟《詩籔》說:“太白五七言絕,字字神境,篇篇神物。”[2]清人許學夷《詩源辯體》說:“太白五七言絕,多融化無跡,而入于圣?!保?]贊許的評價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目前對李白詩歌藝術(shù)成就的研究成果頗豐,但對絕句詩的專門研究很少,下文從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兩方面探究李白絕句詩的藝術(shù)價值。

李白的絕句共159首,其中五絕59首,七絕80首。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有贈寄詩、山水詩、懷古詩、宮怨詩等。無論是哪種題材的詩,李白的絕句無不格調(diào)明快,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表達無盡情思。

李白的絕句中贈友人的作品占很大比重,佳篇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等。這些詩歌或述別時離愁,或述別后懷念,或追訴昔時交游,或稱頌對方情誼,常常感情深厚真摯,具有相當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開頭兩句,李白營造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浪漫意境:孟夫子向西辭別黃鶴樓,在繁花似錦的三月向揚州出發(fā)。充溢著蓬勃向上的情懷,一掃前人離別詩的黯然與憂傷,這是李白與其他詩人的不同之處。清人孫洙在評點《唐詩三百首》時,在“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下批道:“千古麗句?!保?]此說甚是。結(jié)尾兩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出千古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惫路黄尸F(xiàn)在詩人眼簾,逐漸消融在蔚藍天空的盡頭,此時此刻只見滾滾的長江水從天邊奔瀉而來。俞陛云《詩境淺說》中評點道:“襄陽此行,江程迢遠,太白臨江送別,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十四字中,正復深情無限。曹子建所謂‘愛至深苦深也’?!保?]詩人的離別深情從對一片孤帆的牽腸掛肚的關(guān)注到遠影到碧空盡,從空間方位上的移動乃至時間的推移形象地展示出來——這深情扯在孤帆上,彌漫在天盡頭。

李白還有不少描寫山水風景的佳篇。其中像風格清新雋永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是一首寫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題目中的“獨”為全詩之眼。首句寫鳥兒于高處飛盡,寫出山內(nèi)空曠,暗指山勢高拔;次句寫云兒孤閑,又為敬亭山披上一層神秘面紗;第三句中的“相看”,似有與友同游之感,似與詩眼有違,然末句“只有”一詞卻點睛提神,將詩人獨坐山中時的寂寞心情與寂寞、靜謐的山景的冥會寫得深幽、巧妙。俞陛云在《詩境淺說》中評點道:“前二句以云鳥為喻,言眾人皆高取功名,而己獨坐翛然自遠。后二句以山為喻,言世既與我相遺,惟敬亭山色,我不厭看,山亦愛我。夫青山漠漠無情,焉知憎愛,而言不厭我者,乃太白憤世之深,愿遺世獨立,索知音于無情之物也?!保?]

懷古,即懷念古昔的感情,可以說是構(gòu)成中國古典文學的各種成分中的一個最主要的成分,李白的絕句中也不乏懷古詩的佳作。如《岳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春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這是一首覽歷史遺跡,述懷古之情的作品。前兩句描寫舊時的庭院,荒廢的樓臺,耳邊聽到的是河邊采菱姑娘的歌聲,此情此景讓人不甚憂愁?!爸唤裎┯形鹘?,曾照吳王宮里人”,而直到如今仍然保持不變的只有河西那邊的夜空中放射著的光輝的明月,還是那個當初曾經(jīng)找過吳王宮殿中的美人西施的明月。黃叔璨在《唐詩箋注》中評點道:“吊古深情,語極凄婉”。[4]

李白的絕句,特別是七言絕句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十分明顯。因此,他的絕句有很多是具有清新純樸的民間氣息和活潑生動的民歌情調(diào)的擬民歌作品,如《靜夜思》、《巴女詞》等。如宮怨詩《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題雖為“怨”,卻無一字怨言。寫女之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際。詩中女子從室外望月被露水打濕襪子到室內(nèi)簾后、隔簾望月,以癡望月亮的情狀傳無限怨情。全詩寫得輕盈、干凈。“初則佇立玉階,立久羅襪皆濕,乃退入簾內(nèi),下簾望月。未嘗一字寫怨情,而此人通宵無眠之狀,寫來凄冷逼人,非怨而何!”[4]

李白絕句主題豐富,多表現(xiàn)他某刻的神至感悟,余味雋永。作品著力表現(xiàn)的是自然的美和人性的、人情的美,生活情趣濃郁,反映出李白的純真童心和多彩內(nèi)心。李白對多種主題的成功闡發(fā)豐富了我國的詩歌藝術(shù)寶庫。

李白擅長絕句,他的五絕含蓄蘊藉、意味深長。如《靜夜思》、《勞勞亭》等。其中《靜夜思》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詩人僅用四行寥寥二十個字就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了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含蓄美是中國古漢詩突出的民族風格特征之一和美學原則。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絕句含蓄蘊藉的特征,不事雕琢便明快地道出了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中最動人的那一點,遂引起千載之下人們的普遍共鳴。沈德潛《唐詩別裁》評點道:“旅中之思,雖說明卻不說盡?!保?]充分說明了李白這首詩含蓄蘊藉的特點。

李白的七絕功力更深,語言明朗精煉,聲調(diào)和諧優(yōu)美,不論寫景抒情,都能做到深入淺出,使讀者一接觸就了解喜愛,但又經(jīng)得起咀嚼玩味,吟誦不厭。李白的絕句接受了南北朝民歌和南朝詩人謝眺的明顯影響,融入了樂府歌行開合隨意而以氣貫穿的表現(xiàn)手法,帶有以古入律、自由發(fā)揮的特點。清代許學夷《詩源辯體》說:“太白七言絕句,多一氣貫通,最得歌行之體。”[3]如《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首句寫廬山香爐峰的概貌:一個“生”字,化靜為動,原本靜止不動的香爐峰,在詩人筆下成了煙云繚繞仙境。次句寫瀑布的全貌:“遙看瀑布”是點題;一個“掛”字,與“遙看”照應,化動為靜。第三句寫瀑布的氣勢:“飛流”,寫瀑布凌空而出、飛散而落的姿態(tài);“直下”,顯示了瀑布飛流急湍、勢不可擋的力量;“三千尺”,用夸張的手法突出瀑布直瀉的高度。瀑布山高水急、氣勢雄壯的動態(tài)美得到了盡情的展示。結(jié)句寫對瀑布的感受:“疑是”,化實為虛,瀑布就像是天上的銀河掉到了人間。法這是比喻、是夸張,更是使人雄奇瑰麗的想象。手法高妙,想象雄奇,形勝神似,氣韻生動,只有天才的情思才能寫出如此形象生動而又引人浮想聯(lián)翩的杰作。難怪東坡盛贊此詩為“古今詠瀑布之最佳詩篇”。

《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最有名的一首絕句: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首句,一大清早,詩人告別長江上游的白帝城,從彩云籠罩的白帝城,到千里之遙的江陵,只用了一天就返回來了。此句化用“朝辭白帝,暮到江陵”,一方面使表現(xiàn)舟行快絕的字句凝練了許多,同時又注入了充沛的感情?!扒Ю铩焙汀耙蝗铡?,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對比。“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xiàn)出江流之快、歸舟之疾,而且透出遇赦后重獲自由的喜悅、輕快?!皟砂对陈曁洳蛔?,輕舟已過萬重山?!惫痧ピ凇对龣k》說:“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4]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還是個人心情的表達,總結(jié)起來,借猿聲回響襯托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既可形容快,又可視為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點:“寫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入‘猿聲’一句,文勢不傷于直。畫家布景設色,每于此處用意?!保?]李白的絕句的意境清新明麗,在于月亮等優(yōu)美的意象的使用。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吟誦的是天高氣爽的秋月的印象。峨眉山是天下聞名的四川的一座名山。高掛在山峰頂端的半圓的秋月,把她美麗的身影投到平羌江的水面;無情的江水,把她揉扯成無數(shù)的碎片,化做閃光的淩淩細波,把他帶向遠方。

夜半李白的船離開了清溪,直駛遙遠的三峽。明月啊,我本想徹夜陪伴你,可恨山影無情,使我再也無法看到你的面容,只好帶著這種空想,奔渝州而去。王世貞《藝苑卮言》言:“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使后人為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錘煉之妙?!保?]

綜上所述,李白的絕句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贈寄詩真摯感人,山水詩清新雋永,懷古詩吊古情深,宮怨詩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五絕,七絕佳作不勝枚舉,五絕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七絕更是功力深厚,明朗精煉,深入淺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在日常生活的感悟中,興到神會,一揮而就,韻味無窮,展現(xiàn)出自然美和人性美,也體現(xiàn)了其絕句含蓄蘊藉、明朗精煉、言近旨遠、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成就。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3.

[2]裴斐,劉善良編.李白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406.

[3]許學夷.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205-231.

第5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關(guān)鍵詞:走近;品味;想像;誦讀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9-084-1

詩詞是凝練的藝術(shù),用最簡潔的話語表達最真摯的情感,描繪最美麗的景物,其意境悠遠,讀詩如能進入意境,就會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因此,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披文入境,從中獲得啟迪,受到熏陶,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

一、走近詩人,身臨其境

古詩詞都是古人的抒情詠懷之作。古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無不流溢于古詩詞之中。當我們引導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背景之后,我們也就為學生學習古詩詞做好了鋪墊,也為學生把握古詩詞意境的主基調(diào)打下伏筆。我們就能引領學生更快更準確地進入古詩詞所描寫的意境中了。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唐代詩人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筆者在學生熟讀古詩后向?qū)W生講了李白寫這首古詩的背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李白被貶至夜郎,于是他取道四川前往。行至白帝城,遇赦,驚喜交集,立即乘船東返江陵。這首古詩就是他在此時作的。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體會“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所表達的詩人悲喜交集的心情了,也就更容易走進詩中所描繪的意境了。同樣,如曹植寫的《七步詩》,當我們引領學生閱讀了解了曹丕蓄意陷害曹植的歷史背景后,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深刻含義了。當我們指引學生了解了詩人的寫作背景之后,帶學生進入詩中的意境就容易多了。

二、品味詩眼,突顯意境

詩有“詩眼”,詞有“詞眼”。這里的“詩眼”“詞眼”有時是精練傳神的一個字,有時是傳達主旨的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都是“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詩眼。教師若能智慧地引導學生抓住“詩眼”,展開豐富的想象,就能將“詩眼”化為可觀可賞的畫面,化為生動可感的生活場景,化為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從而受到作品情感的熏陶,提升誦讀古詩詞的能力。竇桂梅老師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抓住“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中的“臥”,結(jié)合插圖,引導學生想象小兒的“無賴”。學生試圖用“趴”“躺”等詞來代替“臥”,但都感到別扭,學生在反復揣摩中體會到只有“臥”最自然、愜意、自在。一個“臥”字將小兒的“無賴”情狀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水到渠成地領會了詩人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也鍛煉了煉字煉句的能力。

三、放飛想象,再現(xiàn)意境

葉圣陶先生說:“讀詩不僅要睜開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睜開眼睛看由文字觸發(fā)而構(gòu)成的畫面?!蔽覀円孟胂笕ジ惺茉娙松鷦印⑿蜗?、凝練的語言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這些畫面往往是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細心觀察、體驗的結(jié)晶,是詩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情畫意。

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欲望,啟發(fā)誘導,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學生不僅要敢想,更要會想。教師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啟發(fā)學生巧妙聯(lián)系,將記憶中所積累的類似經(jīng)歷充實到眼前的畫面中,借以拓展畫面,達到強化感受的目的。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孟郊的《游子吟》時,抓住一個“密密縫”,讓學生想象畫面:此時,這位老媽媽在想些什么?她會對即將遠行的兒子做些什么呢?在放飛學生想象的基礎上,老師又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我們每位同學都有一位慈祥的母親。你們也正感受著母愛,享受著母愛。在你的腦海中,媽媽為你做的哪件事最讓你感動?如果此時,媽媽就站在你面前,你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關(guān)愛,很自然地入了詩的境,動了真情,理解了母親“密密縫”的深厚意蘊。至此,學生感恩的心弦被撥動,昏暗的油燈下白發(fā)親娘為兒子縫制行裝的形象與自己母親關(guān)愛自己的點滴交融在一起,永遠存活在了學生的記憶深處。

四、反復誦讀,漸入佳境

詩詞教學的關(guān)鍵在教會學生誦讀,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分析詩詞怎樣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運用精練的語言描寫意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主題;在反復的誦讀中,開闊學生胸懷,美化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在有目的的誦讀中,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詩詞語言魅力,藝術(shù)構(gòu)思技巧,培養(yǎng)精煉、準確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在研討性的比較誦讀中,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其表情朗讀水平,真正達到詩詞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讀中賞析,讀中激趣,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的目的?!皶x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都點明了朗誦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根據(jù)詩詞的不同風格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營造良好的朗讀的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

第6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摘 要】高中生物學科知識點繁雜、瑣碎、各個章節(jié)知識點交叉環(huán)節(jié)多,很多學生都感到難學難記憶。其實只要科學恰當?shù)赝ㄟ^古詩、口訣、聯(lián)想教學法,就可以將知識難點巧妙的由難記難懂轉(zhuǎn)化為簡單易記易懂,不但學生們學起來倍感輕松,而且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關(guān)鍵詞 高中生物;生物教學;教學方法

我擔任一線教學工作已多年,積累了不少的生物教學實踐經(jīng)驗。剛開始接手高一新班級時,通過無記名調(diào)查問卷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所任教班級內(nèi)高達80%以上的學生都對生物學科感到缺乏學習興趣。對此,我積極研究教學應對策略。通過應用巧妙轉(zhuǎn)化教學法,我所任教班級內(nèi)的學生很快就對生物課轉(zhuǎn)變了學習態(tài)度,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很輕松就能牢固的將知識難點持久記憶?,F(xiàn)在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些寶貴的生物教學經(jīng)驗。

一、巧用古詩將知識點由繁化簡

一提到“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細胞的物質(zhì)輸入和輸出”、“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些重點知識,很多同學都會眉頭緊鎖,“知識點枯燥至極,難學難記憶難理解”道出了大家對高中生物學科學習的共同心聲。生物學真的很難學嗎?其實只要教學方法科學對路,那么就能突破生物課教學老大難的瓶頸。我在教學過程中,就通過古詩,巧妙將知識點由難學難記轉(zhuǎn)化為簡單易懂。

比如,在開展必修一第四章“細胞的物質(zhì)輸入和輸出”其中的第三節(jié)“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眱?nèi)容學習時,在授課時,我并沒有單純按照教材知識點進行填鴨式講解。因為我知道,如果單純對著教材照本宣科,即使我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們也不會有太深刻的記憶和理解。

首先,在開始授課時,我板書“李白”兩個大字。同學們都睜大了眼睛,大家都深感好奇:生物課和李白有什么關(guān)系呢?隨后,我告訴同學們“唐代大詩人李白,還真的和咱們今天的生物課扯上了重大關(guān)系!攤上事兒了,他真的攤上事了!”班級內(nèi)的學生們?nèi)炭〔唤男Τ隽寺暋?/p>

接下來我詳細闡述李白攤上了什么事:大詩人李白,曾經(jīng)寫過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再來看看咱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生物課——“物質(zhì)的跨膜運輸”,物質(zhì)通過兩種方式進出細胞膜,這兩種方式分別為: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爸鲃舆\輸”可生動地對應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猿聲啼不住”表示濃度由低到高,“輕舟”表示需附加載體,“過萬重山”表示需給予能量;而“被動運輸”可以生動地對應為“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辭、彩云間”表示“零”能量,“千里、一日還”表示濃度由高到低。這里由于利用了“輕舟”,那就是需要載體,為“被動運輸”中的“協(xié)助擴散”。如果沒有利用“輕舟”,那么就為“被動運輸”中的“自由擴散”。

所以,恰當?shù)貢r候通過古詩,將知識難點巧妙的由難記難懂轉(zhuǎn)化為簡單易記易懂,學生們學起來也就倍感輕松。

二、妙用口訣增強記憶由難轉(zhuǎn)易

在講授“人體所必需的八種氨基酸物質(zhì)”這個知識點時,如果讓學生們對這八種物質(zhì)進行生硬記憶,估計大家都會感到厭煩,或者今天記住了,保不齊明天就又忘記了。于是,我將人體所必需的八種氨基酸物質(zhì)編制了一句順口溜,這句口訣,讓學生們在一分鐘之內(nèi)就牢牢記住了八種物質(zhì)。

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物質(zhì)名稱: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我將其編制成了一句口訣“本想帶個鴨蛋,來宿舍晾一晾鞋”。又比如在講解“植物所必需的七種微量元素”知識點時,我將其編制成了口訣——“佟鐵鑫捧綠饃饃”(著名歌唱家捧著綠饃饃——銅、鐵、鋅、硼、氯、鉬、猛)。

比如:開展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章節(jié)里的“人類遺傳病”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講解時,尤其是講授到顯性、隱性致病基因判定知識點時,編制了以下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詳細生物學知識內(nèi)容為:雙親無病生出有病子女,此致病基因定為隱性基因),“有中生無為顯性”(生物學詳細知識內(nèi)容闡述為:雙親病,但生出無病子女,此致病基因定為顯性基因。X隱性遺傳病規(guī)律為:母病子必病,父正常女必正常,女病父必病。X顯性遺傳病規(guī)律為: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通過口訣將知識難點由難轉(zhuǎn)易的方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了良好效果,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學生們在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很輕松就將易混淆難理解的重要知識點予以記憶。而且學生們不再把生物學科當做學習負擔,而是樂于主動思考,主動去感受生物學科的樂趣和魅力。

三、展開聯(lián)想將抽象知識轉(zhuǎn)為具體實景

開展必修一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應用”這一章節(jié)授課,講到第三節(jié)“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這部分,涉及到“細胞呼吸,動植物無氧呼吸”知識點時,我著力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體育課、腌制醬菜、釀制葡萄酒”等常見生活實景,且從這些常見現(xiàn)象開始講起:進行3000米耐久跑后,同學們?yōu)槭裁磿偢械叫⊥燃∪饩o繃、酸痛呢?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就是因為,大家在進行耐久跑時,人體供氧量不足,于是人體內(nèi)部的骨骼肌細胞就會進行相應的部分無氧呼吸,從而產(chǎn)生了乳酸,肌肉組織里的乳酸如果淤積過多就會讓人肌肉酸痛。

同理,密封的醬菜缸、泡菜缸都會置于無氧條件下,此時乳酸菌就會進行乳酸發(fā)酵,從而產(chǎn)生大量的乳酸,因此腌制醬菜、川味泡菜才能味道鮮美、不易腐敗。釀制葡萄酒時酒缸一定要進行密封,這是因為在密封條件的無氧環(huán)境下,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進而生產(chǎn)出酒精。如果酒缸沒有進行密封,那么所制出的酒就不夠純度,味道也就會大打折扣。同學們在我的聯(lián)想生物教學法的啟迪下,都對生物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預期效果。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運用轉(zhuǎn)換法將知識由難變易來高效開展生物教學工作。巧用古詩將知識點由繁化簡、妙用口訣增強記憶由難轉(zhuǎn)易、展開聯(lián)想將抽象知識轉(zhuǎn)為具體實景等方法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侯曉保.《生物與教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第7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那么什么是藝術(shù)風格?藝術(shù)風格就是一個作家或者藝術(shù)家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特色和個性。這種特色和個性的形成,往往與個人的身世與人生際遇有關(guān)系。所以,了解一個詩人的藝術(shù)風格的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能夠知曉一點有關(guān)這個作者的知識,比如他所生活的時代,他一生有哪些重要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無因時代或者生活變故而發(fā)生風格上的改變?貫穿此人一生的有那些重要的人生理想或者抱負,這些都是了解一個作者一首詩歌的一些必要前提。

再者,藝術(shù)風格分多方面的內(nèi)容,比如表現(xiàn)手法,比如修辭手法,比如其他的表達技巧等等。

在這里以李白的詩歌為例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盛唐詩歌的氣,情,神在李白的詩歌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了發(fā)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實浩瀚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可以說:“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diào)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抒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边@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

極度的夸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在《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詩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望天門山》是李白七絕佳作中的一首。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在大自然懷抱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屬興到神會,一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剎那的感覺,無窮的韻味,所表現(xiàn)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

當然,僅僅憑借一首《望天門山》是不足以說明李白的七絕之妙的。李白的七絕,以山水詩歌和送別詩為多。在這些詩歌中,有一種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氣質(zhì),以其天真純樸的童心,與山水冥合。無論寫景言情,都有種一氣流貫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山中問答》。

李白不僅七絕的成就卓越,而且樂府和歌行體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績。如樂府詩《蜀道難》,《行路難》等運用大膽的夸張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觀感受,以縱橫恣肆的文筆形成了磅礴的氣勢。李白將自己的浪漫氣質(zhì)帶入樂府,使古題樂府詩歌獲得新的生命,把樂府詩歌創(chuàng)作推向無與倫比的高峰。而李白的歌行創(chuàng)作成就比樂府高。如《夢游天姥吟留別》等作品,完全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達到了隨心所欲而變化莫測,搖曳多姿的境界。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詩歌氣來,情來而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壯大奇?zhèn)サ年杽傊馈?/p>

綜觀李白詩歌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李白是個藝術(shù)個性非常鮮明的一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他的作品藝術(shù)個性也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我們對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詩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鮮明的特點是,它往往是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與噴發(fā)感情表達方式相結(jié)合,他的詩歌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fā)想無端,奇之又奇。詩歌中的意象多為:大鵬,巨魚,長鯨,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壯美雄奇之物。這為其提供了更多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詩歌語言風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diào)。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修飾的詩,常呈現(xiàn)出透明純凈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茍同與世俗的高潔人格。

為什么李白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如此的浪漫飄逸又奔放奇逸?這就使我們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李白出身于一個富有的,有文化教養(yǎng)的家庭。使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的少年時代生長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氣氛濃郁的地方,環(huán)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甚大。道教影響,幾乎伴隨他的一生。大約18歲左右,他學習縱橫術(shù)。我認為,就是因為他青少年時代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使他具有了狂傲飄逸灑脫的氣質(zhì)。開元十二年(724),李白開始游歷生活,并多次希求薦用,屢遭失敗。使他對朝廷充滿不滿與失望的情緒,但又關(guān)心國家大事,希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并無減退。直到李光弼出征東南,他半道病還,病逝為止。

第8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關(guān)鍵詞: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33-2738(2012)04-0242-01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古詩文是我國文化的精粹,近幾年,大家對古詩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小學教材中的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nèi)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yōu)美,韻律和諧,特別適合小學生背誦。因此,探討古詩詞的學習方法顯得更加重要。

一、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在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并聯(lián)系上下文查解詞句,把教師的不厭其煩講解變成學生相互間的討論、啟迪和學習。其次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見解,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補充。然后,我再適時就重點、難點問題集中講解或單獨指導、點撥。如在教學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時,我在學生通過自學和集體討論基本掌握詩歌的作者、寫作背景和詩中內(nèi)容后,重點講解“彩云間”、“一日還”、“輕舟”等難以理解的詞句,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詩歌所帶來的愉悅。

二、反復誦讀,讀中悟情

詩歌的特點是富于節(jié)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誦讀為本,要求學生在理解基本詞義、句義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誦讀,反復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誦讀,如:范讀、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配樂讀、背誦等,從形式各異的閱讀中領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中的意境,激發(fā)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為了使學生充分體會詩中的意境,我常常讓學生手拿扇子或書本扮演詩人誦讀古詩,使學生仿佛親臨其境,感悟詩意。如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讓學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詩,并配上悠揚的古箏伴奏,使學生融入詩境,殷殷離別之意躍然其中。

三、展開想象,訓練說話

在古詩教學時,我時刻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設計并組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并抓好說話訓練。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即興發(fā)揮能力。如在教學完《春曉》進行小結(jié)后,我又這樣引導學生:“詩人看到春天景色如此美麗,便寫下了這么一首描繪春天美景的佳句,同學們也根據(jù)這美麗的景色說上幾句話吧?!边呎f邊給學生出示一幅幅風景優(yōu)美的春天景色,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學生們的爭相發(fā)揮,達到了訓練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四、學一點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案琛⑿小⒁鳌狈謩e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lián)(一、二句)、頷聯(lián)(三、四句)、頸聯(lián)(五、六句)、尾聯(lián)(七、八句),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后產(chǎn)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fā)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shù)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fā)展而來)。根據(jù)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diào)(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diào)(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shù)”。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guī)定的字數(shù)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五、把握一下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nèi)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zhàn))詩等等。

寫景詩:我們比較常見。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xiāng)、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nèi)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guān)的東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六、教學生學會誦讀

第9篇:早發(fā)白帝城唐詩范文

關(guān)鍵詞:意象 抒情主人公 安史之亂 人性 登高而賦 詩風

王國維融會貫通了中國歷代文論和西洋哲學、美學理論后,在《人間詞話》一書中拈出三組相對命題:“造境”與“寫境”、“主觀之詩人”與“客觀之詩人”、“寫實家”與“理想家”。“主觀之詩人”即“理想家”“造境”,“客觀之詩人”即“寫實家”“寫境”。我們持此理論返視唐詩這個浩渺山系中對峙的兩大主峰——李白詩和杜甫詩,當會發(fā)現(xiàn)二者的共通與歧異。為便于比較,我們撿出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和杜甫《登岳陽樓》兩首詩,旁及其他,解析歸納,淘洗出二人的詩風。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陽樓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兩首詩都是登岳陽樓的五律,但它們的物態(tài)層、形象層、生活層、人性層、作者意識層、集體無意識層卻各具特點。

嚴羽《滄浪詩話》云:“太白發(fā)句,謂之開門見山?!崩畎状嗽娬沁@樣,開筆便寫在岳陽樓上的所見然后是所聞所感。所見者,天岳之南、川、洞庭;所聞者,浪聲、雁鳴、夏十二與“我”等人豪飲語;所感者,開闊、渺遠的視野和胸襟。高張揚厲,夸飾鋪排,意象繁復卻不嫌冗雜,似醉后之語卻又以能一貫之,字里行間無不彌漫著酒氣,無不沖斥著豪氣,大有“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之感。

杜甫《登岳陽樓》卻不同,首先拉長時間、記憶的線段,沉穩(wěn)厚重地起筆,然后描寫登臨之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被趾晷鄞蟆J妨嫌涊d,洞庭湖廣圓五百多里,日月若出沒其中。杜詩雖不如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崇高(口氣大、力氣大、才氣大),但因寄寓了江山紛亂之事,又比孟詩來得凝重,來得有神。

透視李白、杜甫這兩首詩,我們完全可以剝離出兩個豐滿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李詩一、二句深層處隱然可見一胸襟博大之人,唯其胸襟博大,方悠然而覺宇宙寬;三、四句“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點明登臨前胸有塊壘,睹物移情,被物感染;五、六句說不敢也不能辜負良辰美景,縱酒助興;《唐詩鑒賞辭典》中何國治這樣鑒賞七、八句:“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diào)何等舒展流暢,態(tài)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比绱丝磥恚瑒t全詩應散發(fā)著一股喜氣、一股輕快。我們以為不然。李白遇赦后是驚喜交加的,旋即放舟東下江夏,《早發(fā)白帝城》可證。在江夏活動的那段時間內(nèi),他還奢望朝廷起用,但現(xiàn)實是“我獨不得出”,幻想的破滅,使得他不得不“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況且,此詩當作于肅宗乾元二年秋,一方面他逗留江夏時期寫的“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詩句,無不流溢出千古愁、萬古憤;另一方面“涼風”即“秋風”,自屈原“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王勃“肅肅涼風生”、陳子昂“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直到歐陽修《秋聲賦》、范仲淹《岳陽樓記》、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都借“秋風”說悲愁,說現(xiàn)實羈絆。這是人與自然的合一、對應,同為萬物,自有其血脈相通之處,所以人與自然方能生生不息、互相觀照感應。尼采的話或可作為歷代文人借“秋風”說事的別解:于是,也有人走進大自然,不是為使自身顯現(xiàn)于其中,而是為了沉迷于自然,忘掉自身,這種“置身度外”乃是所有弱者和對自身不滿者的愿望。因此,李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應是情感跌宕、斷續(xù)開合經(jīng)歷了“愁—喜—愁”的人了??v觀李白詩歌,以詩證人,他正是這樣一個大悲大喜、個性張揚的人。

李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可暫時忘卻痛苦飲酒作樂,杜詩卻不同。他永遠排遣不了痛苦,痛苦已融進他的血液中、他的追求中、他的生命歷程中。即使是早聞大名的洞庭水、岳陽樓今方得一睹,他固然有點滴喜意、點滴快意,卻只是淡淡的。他胸中裝著滿滿的對家國的思念、關(guān)愛,于是,我們感受到他的博大,他始終是愁的,因他愁,于是萬物都愁,皆著他之色彩;我心傷悲,于是萬物皆是黍離之悲,皆是自然的擬人化,“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有人說:王者的盛衰決定著文學的盛衰。這話未必全對。回顧李、杜時代,李白生活在繁榮昌盛、歌舞升平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盛唐時期,安史之亂的罡風他雖也領略了一些,但盛唐奮勵向上、可進可退的社會哲學已內(nèi)化為他的個人人生哲學;杜甫《登岳陽樓》作于大歷三年,此時,安史之亂已告結(jié)束,但邊塞又重點烽火,內(nèi)戰(zhàn)外爭,國家離亂,百姓羸弱,“小我”飄搖。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既為哲學思想,就必從社會中來,必從主宰社會的人類中來,然后再返回來指導、制約人類的思想、性格。李、杜的思想、性格就是儒、道思想投射出的模式,二人又把自己的個性滲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放射出斑斕奪目的光輝。李詩有悲愁,杜詩也有悲愁,悲愁本是人的本性,然而李白的“愁”較收斂、含蓄,杜甫的“愁”較張揚、直接。有志難伸,報國無門,于是李白人性中寧靜的因素拖引著他“舞袖回”。莊子出世,屈原入世,而李白把二者集于一身,“入世”無功便“出世”,“出世”又為下一次的“入世”鋪墊,順則進,逆則退,正是人性使然。杜甫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抱本守一,愈挫愈奮,不回頭,不旁顧,“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也是人性使然。

李白從小就種下了“?;∨钍?,射乎四方”的情愫,二十五歲時認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并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曾作《大鵬賦》自況:“斗轉(zhuǎn)而天動,山搖而海傾?!遍L安三年遇挫后,仍矢志不移:“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李白《上李邕》)直至《臨路歌》仍高吟:“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他一生都想入世,都想伸展拳腳,于是他漫游、任俠、隱居待詔、進長安、投永王,終其一生,適如莊子《逍遙游》的大鵬“有待”。他始終立于大地而仰望蒼天。

杜甫是“文章四友”之一杜審言之孫,早年也漫游各地,為應舉從政作準備,開元二十三年歸洛,應試不第,復漫游。為求仕困居長安近十年,終入蜀,再出蜀,大歷三年登岳陽樓。他先后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詩句無不以詩教“溫柔敦厚”為綱,“發(fā)乎情,止乎禮義”。即如《登岳陽樓》一樣,詩人把“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小我大而化之為大群:“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把個體的小宇宙拓展為整體的大宇宙,這是何等胸懷,何等氣量!年老,多病,感時,思歸,正是杜甫晚年詩歌的主題。“有待”是杜甫一生入世思想、行為的核心。他始終立于大地、俯視大地。

登高而賦的風氣始于《詩經(jīng)》時代,李、杜這兩首詩是題岳陽樓、寫洞庭水的名篇,其實寫洞庭的詩作最遲該起于屈原的《湘夫人》。而岳陽樓舊址本來是三國東吳魯肅訓練水兵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建之,到宋朝慶歷五年滕子京重建,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作的《岳陽樓記》,當是自古詩文寫岳陽樓、洞庭湖的神品,慶歷六年九月前的可在范文中找到歸宿、找到積淀,之后的可在其中找到影像、找到衣缽,即登岳陽樓必把洞庭湖作為審美對象,必引發(fā)“悲”“喜”之情、“進”“退”之思,又必點染而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遠志向。

趙翼《甌北詩話》說:“蓋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然有對偶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崩畎自娬且圆艢狻⑹銡鈩?,因而詩作如一片神行,隨手寫去,自然飄逸,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又“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因而內(nèi)容豐滿,氣象雄渾,詩風雄奇俊逸;杜甫則因多作近體詩,自覺在格律上下功夫,且又把自嘆身世與憂國傷時一并打入詩中,由于形式和內(nèi)容的制約,所以他的詩風沉郁頓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