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胡蘭成張愛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guān)鍵詞:小團圓;盛九莉;邵之雍
引言:
從1920年出生于家世顯赫的豪門巨族,到1943年憑借《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等作品紅遍大上海,加上其與大漢奸胡蘭成的三年曠世愛情,再到1955年移居舊金山,與劇作家賴亞結(jié)為夫婦,最后于1995年在加州的一所公寓孤單的與世長辭。用曠世才情、風(fēng)華絕代來形容張愛玲是不足為過的。因為她的一生,確實是傳奇的一生。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被認為是最神秘的遺稿。張愛玲于1975年9月完成小說初稿,準備在港臺同時連載,直至其去世,這部作品也未曾面世。張愛玲甚至在1992年給宋淇夫婦的書信中說《小團圓》要銷毀。經(jīng)過了長達20年時間的多次重寫、修改,并在出版與銷毀之間一直猶疑不決的《小團圓》,最終在2009年由其遺囑執(zhí)行人宋以朗負責(zé)發(fā)表,至此,張愛玲的一生,也暴露于讀者跟前。
一、《小團圓》的寫作動機、真實與虛構(gòu)
張愛玲在1975年7月18日給宋淇夫婦的信中說:“我在《小團圓》里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這種地方總是自己來揭發(fā)的好。當(dāng)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痹谕?0月16日又說:“趕寫《小團圓》的動機之一是朱西寧來信說他根據(jù)胡蘭成的活動手寫我的傳記,我回了封短信說我近年來盡量de-personalize讀者對我的印象,希望他不要寫。當(dāng)然不會生效,但是這篇小說的內(nèi)容有一半以上也都不相干?!雹?/p>
從這些信中可以看出,《小團圓》確實可以說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而寫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臺灣作家朱西寧要“根據(jù)胡蘭成的話”寫張愛玲的傳記。張愛玲自己也說:“《小團圓》因為醞釀得實在太久了,寫得非???,倒已經(jīng)寫完了?!眱H僅半年左右,十八萬字的長篇便完成、寄出了。其所以快,也正是因為寫的是她自己的事,雖然歲月如流,但畢竟歷歷在目。尤其是小說中的愛情故事,更是讓張愛玲畢生難忘的。
從整體上說,《小團圓》是嚴格遵循歷史的。比如張愛玲自己的家世、父母、童年、親戚、港大求學(xué)、港戰(zhàn)返滬、寫作成名、與胡蘭成熱戀、離婚以及與?;〉亩葢賽郏愿鶕?jù)史實。
另外張愛玲也虛構(gòu)一些情節(jié),比如寫柯靈在公共電車上用雙膝夾她的腿,寫九林與后母翠華關(guān)系曖昧等,都是為了故事的形象生動而杜撰的情節(jié)。
二、《小團圓》中盛九莉?qū)ι壑旱囊煌樯?/p>
現(xiàn)實生活中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對張愛玲來說可謂是一往情深,張愛玲在送給胡蘭成的相片背后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胡蘭成比張愛玲大15歲,早有妻室,這張愛玲是知情的。胡蘭成善言巧辯,曾把他的心曲道出,娓娓動聽。他給張愛玲寫信,張的復(fù)信,只八個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可以看出,張愛玲的第一次戀愛,癡迷入醉,不能自已。胡蘭成與張愛玲結(jié)婚,沒有舉辦過婚禮,男方的理由是自己將來有所變動,對女方怎么都不好。于是兩個人便簽了一紙婚約,炎櫻為證――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jié)為夫婦,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
開頭兩句是張愛玲所寫,“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則出自胡筆。后來果然時局有變,胡蘭成去了廣西,張愛玲仍然守陣上海。胡蘭成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也說自己有許多女朋友,中國文人的風(fēng)流氣質(zhì)在他看來是與梅蘭竹菊一并列在做人的性情里的,與他自己是橫豎相宜且略有自喜的。他說愛玲大氣,不嫉妒。那正是五四前后,人人心里都有一個自由民主,而那些愛著胡蘭成的女子卻將這些自由與民主都換成了作繭自縛。
可是人世的事情最敵不過時過境遷四個字,張愛玲的眼中仍只有一個胡蘭成,而胡蘭成的眼里卻已不止一個張愛玲“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他在每一個與他共知的女人身上亦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香港作家蔣蕓女士說得好:胡蘭成是一個一生“沒有停止過利用女人的男人”,不幸的是,二十三歲的張愛玲“初人情場,就遇見了這樣一個”男人。張自1943年到1947年與胡蘭成的這一段孽緣,對她以后人生的影響之大,超乎我們所能想像。張愛玲的一生,“一直在為一次錯誤的婚姻付出代價”?!缎F圓》表明,蔣蕓女士實在所言不虛,張愛玲的“胡蘭成夢靨”,在《小團圓》中又美美地做了一回。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愛玲不愧為“大家閨秀”,不愧為一位十分傳統(tǒng)的中國女性――可以說與她的母親蕊秋女士截然相反。
《小團圓》詳細描寫了張胡二人如火如茶的戀愛過程,包括他們一次次的親吻、過程。時隔二十年后,張愛玲還保有如此清晰的記憶和熱烈的感受,足見她當(dāng)時感情投人之深。文章的開頭提到:
九莉在快三十歲的時候在筆記簿上寫道:“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②
可以想象當(dāng)年的九莉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在等待邵之雍的。尤其是文章的結(jié)尾,九莉在夢中夢見邵之雍:
之雍出現(xiàn)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澀起來,兩人的手臂拉成一條直線,就在這時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③
就憑這一段,就足以證明,雖然當(dāng)時的張愛玲已經(jīng)與胡蘭成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在張愛玲的內(nèi)心深處,對胡蘭成,并無恨,相反,都是愛。
三、《小團圓》藝術(shù)上的成敗
《小團圓》號稱是“張愛玲最神秘的小說遺稿”、“濃縮畢生心血的巔峰之作”。閱讀之后給人的第一感覺卻是言語平淡、情節(jié)拖沓、結(jié)構(gòu)松散。雖然文風(fēng)仍然保留一些以往的格調(diào),但已不見《傾城之戀》《金鎖記》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深刻細膩的人物描繪、一針見血而又令人過目難忘、精彩絕妙的人物語言。所以有論者認為這部醞釀了三十幾年的《小團圓》敘事拖沓混亂,并且更多的是在重復(fù)自己。
但是《小團圓》的敘事與時間線索比她之前的小說更為復(fù)雜和考究;文體上也延續(xù)了張愛玲一貫的狠直筆法,只是對人生流露出更多的體諒,同時讓我們深刻的意識到作家的悲憫是通過洞悉那些真實的內(nèi)在體驗而實現(xiàn)的。
四、結(jié)論
張愛玲對《小團圓》修修改改、斟斟酌酌了二十幾年,讓她如此耗費心力的顯然不是寫什么,而是怎么寫。在“寫實”之外,晚年的張愛玲,對于小說的敘事結(jié)構(gòu)顯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小團圓》的結(jié)構(gòu)布局,是張愛玲小說中最為用心、也是最復(fù)雜的。本文從以上三個方面對其的論述,使我們發(fā)現(xiàn),張愛玲在自身傳奇經(jīng)歷之中尋找自我、思考人性、力圖超越時光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傾聽和傳達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xué))
注釋:
① 宋以朗:《前言》,見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2頁,第3頁
② 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
③ 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頁
參考文獻:
[1] 袁良駿.張愛玲論[M].華齡出版社,2010.
[2] 溫儒敏,趙祖謨.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專題研究[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2.1.
原因是張愛玲家里太洋氣,洋氣到讓人目瞪口呆魂飛魄散。眼前這裝飾得鮮明刺激的香閨,正像那顆羽絨被下的豌豆,證明她是一個真正的千金大小姐。
同樣讓他驚嘆的,還有張愛玲真正的寶藏,她的智慧情趣。張愛玲不善交際,平日里只能跟姑姑嘀嘀咕咕,突然見一個不討厭的男人對她有著這樣的興趣,便覺得他是在愛自己了。歡喜之下,亦把自己的世界完全向他敞開。
在他面前,她是會“作 ”的,倒一杯茶,也會斜著腰送過去,穿一雙桃紅繡鞋,告訴他桃紅是能聞到香氣的,甚至于拿出童年收藏的玻璃珠子,遞給他看……她要把自己的前生后世都放在他面前。
我相信,張愛玲所有的好,胡蘭成是能接收到的,可問題是,第一,她的那些好,太密集了,寫文章還講究個庸嘉相濟,雋語要和平常句子搭配著來;第二,張愛玲的好,她的“作”,她的媚,都像是書里的,舞臺上的,一招一式,都有章法,而沒有一個女人那種天然的、原生態(tài)的可愛;第三,她懂得太多,胡蘭成一開始也挺來勁,想著西洋文學(xué)你在行,中國文學(xué)我可是強項,拿了本詩集想教她,不曾想,兩人坐在一道看,那里面的字都只跟張愛玲打招呼,胡蘭成說個啥倒要伺候張愛玲的臉色,就這么著,還老是荒腔走板,每每弄得沮喪。
所以,胡蘭成的筆下,有這樣的字句:這樣伴了幾日之后,兩個人都覺得吃力。
這就是一個知識女性的悲哀了,她不是不懂得一個女人應(yīng)該溫柔嫵媚,也不是不想這么做,關(guān)鍵是,她是先知而后行,不但落了模仿的、理性的痕跡,還讓對方深感有敷衍的義務(wù),如此一來二去的,臉上盡管還孜孜然,心里已經(jīng)吃不消了。
胡蘭成后來在武漢結(jié)識的小周正相反,這個小護士,那時只有十七歲,沒有上過什么學(xué),胡蘭成寫她的美,是含在眼睛里的笑,毛絨絨的臉頰,走累了時紅暈飛起香汗津津,還有那種小女孩式的天真與潑蠻。
胡蘭成也曾問小周要過照片,小周也在后面題字,題的是隋樂府:春江水沉沉,上有雙竹林。竹葉壞水色,郎亦壞人心。跟這樣一份嬌嗲比起來,張愛玲的“低到塵埃里”就顯得用力過猛了。
張愛玲之于胡蘭成,像一件豪華的裘皮大衣偶然落到一個窮女子的手里,也許未必合身,也許未必舒服,但她知道它是貴的,所以,她珍愛它,愿意穿給人家看,但心里歡喜的,還是自己那一身俏麗的家常衣裳。
有一個也許會被正人君子批為庸俗的觀點:金錢才是檢驗愛情的唯一標準。一個人肯為你花錢,不說明他愛你。但不為你花錢,則說明不愛你。
胡蘭成說,張愛玲版稅高,不用他養(yǎng),所以他給錢,也不過像情人那樣給一個禮物。
胡蘭成逃離武漢時,卻把所有的積蓄都留給了小周。到了香港,他自己捉襟見肘,還給小周寄去路費,想要接她過來,可惜她下落不明,從此各分天涯。
1.兩本“武漢記”
“七月十五盂蘭節(jié),呼蘭河上放荷燈。大家一齊等候著,等候著月亮高起來,河燈就要從水上放下來了。大概是幾千幾百只。燈光照得河水幽幽發(fā)亮,水上跳躍著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會有這樣好的景況。當(dāng)那河燈流到極遠的下流處的時候,看河燈的人們,內(nèi)心里無由的來了空虛:那河燈,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
這段文字取自蕭紅最重要的作品《呼蘭河傳》,75年前她正是在武昌小金龍的陋巷中寫出了它。
1937年9月,蕭紅和蕭軍一起從上海來到武漢。當(dāng)時正值抗戰(zhàn)初期,武漢是政治文化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云集于此。蕭紅如魚得水,她放手創(chuàng)作,參加《七月》討論,受過被特務(wù)捉走的驚嚇,也有與朋友漫步紫陽湖畔、游東湖、看長江的閑暇時光。
正是在這時,她起筆寫《呼蘭河傳》。
但寫完《呼蘭河傳》前兩章后,蕭紅就放下了筆。因為此時的她需要在蕭軍與端木蕻良之間艱難抉擇,她最終懷著蕭軍的孩子,與端木在武漢舉行了此生唯一的婚禮。
從蕭紅離開漢口前最后居住的三教街舊址,步行到胡蘭成工作過的江漢路大楚報社原址,前后不過十來分鐘。但實際上,蕭紅離開武漢五年后,胡蘭成才到武漢。因為胡蘭成,武漢這座城市不可避免地進入張愛玲視野,也自然而然出現(xiàn)在她的筆下。雖然嚴格說來,張愛玲沒有來過武漢――出于種種考慮,她拒絕了胡蘭成的邀請。
張愛玲在自傳小說《小團圓》中完整真實地再現(xiàn)了這段經(jīng)歷。武漢空襲帶給胡蘭成的驚恐不安,她也只是報以英國人般尷尬的微笑,她不是沒經(jīng)過空襲。倒是胡蘭成與武漢小護士的戀情令她方寸盡失:“知己知彼,你如果還想保留他,就必須聽他講,無論聽了多痛苦,但是一面微笑聽著,心里亂刀砍出來,砍得人影子都沒有了?!?/p>
家世金貴,人才風(fēng)流。作家王安憶曾評張愛玲太過聰明,從不以身事險。張愛玲在《小團圓》中也承認,自己只為母親和胡蘭成傷過心。這次,來自最親的人的傷害,她無從躲避,也避之不及。但唯有經(jīng)歷,方能無隔。到了晚年,她寫《色戒》方能爐火純青,藏?zé)o言哀矜于一針見血吧。
蕭紅和張愛玲以自身經(jīng)歷和作品寫就的“武漢記”,是兩部獨特的大時代中的私人史,里頭有國破家亡之痛,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更有民國才女對美好那一份無盡的渴慕,撞得頭破血流也擋不住她們的追尋。
2.半部紅樓夢
蕭紅和張愛玲有許多共同之處。蕭紅和張愛玲都成名于上海。同為24歲,前者寫下《生死場》,后者寫出《紅玫瑰與白玫瑰》。
對于蕭紅和張愛玲來說,武漢也是相當(dāng)重要的城市。因為她們小說般起伏的感情,在這座城市劃下重重一筆。彼時,這座城市炮聲隆隆,雜之以新舊觀念的沖突,歷史的漩渦不斷裹脅著人,把人拋起來又甩出去。有人隨波起伏,也有人不甘沉淪。
她們都是民國時期新女性。追求個性獨立,愛情自由。但未見得遇到好的時代。作家素素說過,民初,男人多是舊文人,女人卻是新女性。
她們自己的矛盾也俯拾皆是。向來無情無義的張愛玲為貪那點愛,不得不屈就,蕭紅更甚。她的女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常常泛濫出來,對別人好過頭,之后又難免不平。
她們也不知要往何處去,但她們艱難走出的,那些滿布凌亂、歪斜、稚嫩腳印的道路,會叫后來者看到。
兩個人最大的不同是,蕭紅癡,曾自比紅樓夢中的傻大姐,像香菱學(xué)寫詩,夢里都寫。張愛玲精,不介意別人夸自己聰明,甚至為此得意。
香港文人對蕭紅有偏愛。女作家李碧華文章明顯受張愛玲影響,卻說自己最愛的女作家是蕭紅。除了蕭紅最終死在香港,或許因為蕭紅代表更原始,更本真,孩童般的天籟之音――還沒來得及學(xué)會算計和包裝,很傻,會遍體鱗傷,仍一意向前,顯得更傻,卻讓人痛惜又折服。
蕭紅和張愛玲都喜歡《紅樓夢》。天真的蕭紅死得早,死的時候,留下遺言:我將與碧水藍天永處,留下半部紅樓讓別人去寫。后半句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慧黠的張愛玲活得長久,張愛玲后半生研究《紅樓夢》,并發(fā)表專著《紅樓夢魘》。這仿佛是個比喻。
張愛玲走時,我才不過2歲.于是,我用編織的夢,聽她的孤獨.
她已是位古稀老人,因為她的青春早已在向前的奔逃中絕塵而逝.她理著腿前的鮮艷旗袍,蒼白的發(fā)絲在空氣中獨顯衰老,張愛玲握著歲月的痕跡,低語著她生命中最旖旎的一點記憶.20歲的她是清高的,是厭世的,她不愿任何人步入她的世界,而窗外那個所謂的世界對她而言好似一塊腐朽的爛木,充滿惡臭和虛偽的面具.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的確,在她20歲時就已經(jīng)成為雜志社的常駐作家了,用她那唯美的文字一點一點的描繪人世的悲涼.張愛玲生的麗致卻又高大,像一個看慣塵世的高傲者,直到遇到了筆名流沙的胡蘭成,一個口是心非的偽君子.張愛玲沉醉在胡蘭成的才學(xué)善言中,她早已管不了這人世的蒼涼,自私的索取自己的人生,于是,她用<<封鎖>>換來了胡蘭成的愛情,也用<<封鎖>>埋沒了這虛假的幸福.
張愛玲站在雨中,隔了數(shù)年的煙雨,她仍舊看不透,她的心也無法再次承受些什么了.站著站著,像夜雨中的一朵玫瑰,奈涼風(fēng)從橋的盡頭吹襲過來,站著站著,碎碎的雨便落成了寂寞,一點一滴砸亂心頭,萬物默默嬗蛻,她的眼中凝成了好多故事.
“我總以為這世事皆悲苦,如此而言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個世界已經(jīng)沒有太多的人值得我懷念了,而誰又會記起當(dāng)年那個風(fēng)光傳奇的張愛玲呢?和那么多孤獨相伴的日子都過去了,這些被世人遺忘的痕跡又算的上什么.”張愛玲的眼中是一絲自嘲,好似吹皺了一池春水.“那些輝煌的過去不過是瞬間罷了...我揮霍了那么多青春,再也不能反悔了.罷了罷了,死,也許是一種解脫吧”她的臉是一道慘淡的笑容,歲月磨老了張愛玲麗致的臉,也磨老了她麗致的心.她幽幽走上閣樓,等待死亡的洗禮.
窗外,淡藍的天上現(xiàn)出一段殘虹,短而真,紅,黃,紫,橘,赤.太陽照著陽臺;水泥欄桿上的日色,遲重的金色,掩藏著歲月的錯愕.一切都該結(jié)束了. (謝謝大家)
張愛玲,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從 20 世紀 30 年代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廣大讀者的青睞和追捧。她的傳奇經(jīng)歷以及兩次婚姻,也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文化學(xué)者的不斷揭秘和探索。同時,作為一位中國女性文學(xué)史上不容忽視的女性作家,張愛玲豐富的著作為中國女性寫作的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礎(chǔ),也為中國女性文學(xué)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做出了卓越貢獻。她的很多作品對女性的婚姻和愛情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筆下的女性都非?,F(xiàn)實,貼近生活,都有著人性最現(xiàn)實和最殘酷的嘴臉,幾乎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她個人很溫暖,沒有自身哀怨、抱怨。她的小說也很有溫度,小說里沒有硝煙,沒有戰(zhàn)爭,只有人性最現(xiàn)實的描繪,小說里幾乎都是關(guān)于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愛情。下面主要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張愛玲的婚戀觀。
一、親身經(jīng)歷的愛情觀
張愛玲所有作品都可以從側(cè)面反映出她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和對愛情的無限向往,她的小說和自身事跡也可以展現(xiàn)出她對婚姻和愛情的看法。所以,筆者需要探討張愛玲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愛情。張愛玲出身顯貴,是貴家女子,但是到了她這一代,家族已經(jīng)沒落,沒有當(dāng)初的顯赫和身世。她的童年幾乎是不幸福的,父母因為各種問題而離婚,自己家成了單親家庭。離婚后父親很快就再婚了,她小時候經(jīng)常被父親冷漠和后母排擠,這給她的童年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造成了她非常悲觀的性格。張愛玲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的壓力,生活得敏感而謹慎,無奈而蕭條,在她長大后,似乎可以追逐自己的情感,找回缺失的那一塊,但是愛情給了她最為沉重的打擊。張愛玲在婚姻的道路上也經(jīng)歷了重重坎坷,曾有過兩次婚姻。一個是她傾其所愛的胡蘭成,另一個是她移居美國后認識的賴雅。在婚姻中,張愛玲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情,她在痛苦中追逐著自己的愛情。她傾其所有愛著的男人胡蘭成是汪偽政權(quán)下的文化漢奸,這一點,很多世人常常無法理解。畢竟她是豪門望族的大家閨秀,應(yīng)該有自己的信仰,為何向胡蘭成卑微地屈尊,甚至不顧自己的階級和地位。原因主要是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文學(xué)才華非常敬重與崇拜,認為他是文學(xué)上的知己,她只關(guān)心自己的愛情,不關(guān)心政治。另外,張愛玲缺失父愛,可能需要成熟的男人來照顧。胡蘭成比大她十五歲,是一擁有成熟氣質(zhì)的男性,外表清瘦、長相俊俏,也有著如父親般的才華,讓她仰視。張愛玲在胡蘭成的身邊,找到了缺失的父愛,有了家的感覺,所以她漠視了亙在她與胡蘭成之間的鴻溝,不顧一切地愛上他,甚至為他傾其所有。在這段感情之前,張愛玲沒有愛上過別的男人,她很珍惜。張愛玲甚至不在乎自己的身份,把位置放得很低,她在卑微里感到欣悅。因為胡蘭成有一定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可以讀懂張愛玲的孤獨,她得到了認同感。畢竟張愛玲在過去的歲月中是孤獨的,她找到了知己,并且讓人如父親般崇拜,她當(dāng)然會不顧一切地愛上他,哪怕是把自己低到了塵埃里。但是,胡蘭成讓愛落了空,意料之中地出賣了與張愛玲的愛情和婚姻。張愛玲離開了自己內(nèi)心最想貼近的人。但在張愛玲的婚戀觀里,沒有值不值得一說,同她小說中所塑造的那些女性為了利益放棄真愛或者出賣自己的行為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正因為對愛情的執(zhí)著,她才會對那些女性悲哀的長嘆。而她與胡蘭成的結(jié)合也是以民族淪陷為背景的,這段愛情更顯凄涼與絕望。痛徹心扉的愛戀,成了張愛玲心中無法愈合的傷痛,在她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又添加更濃厚的悲劇色彩,給張愛玲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盡管對于張愛玲來說,她的童年、少年時代過得并不溫情,家庭也并沒有給她多少溫暖,愛情也是曲曲折折,但她對于傳統(tǒng)封建家庭、婚姻的審視,是她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根源。張愛玲那些深入人心的小說,體現(xiàn)的是她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張愛玲成長的新舊交替的家庭時代背景,對她的婚戀和家庭倫理觀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二、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婚姻觀
張愛玲筆下的女子,很多都是受過西方教育的,有大家閨秀,有留洋回國的,很多女子都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理想和現(xiàn)實中甚遠,所以她們忽略了愛情,省去了其中的過程,直接以結(jié)婚為自己的目標。當(dāng)然,也有個別是不一樣的, 他們經(jīng)歷了最悲慘的命運,最后還是加入了這個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行列中,小說里總有那幾個人為了理想拼死掙扎,但最后都被現(xiàn)實打敗。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白流蘇曾經(jīng)想為自己做一件正經(jīng)事,想獨立自主的生活,雖然不是為了理想,但是這種新思想是不被當(dāng)時的人接納、看好的,無法融入進去。例如,小說中媒婆來給妹妹說親說的話,“找什么事情,倒是找個人嫁了才是正經(jīng)”。所以,這些女子生下來所受的思想就是為了待嫁而生,之后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結(jié)婚而不斷加籌碼。在她們眼里只要不愁吃喝,愛情不重要也不需要。只要安穩(wěn)地過其一生,婚姻就是全部的意義。
婚姻是女人的全部意義,像這樣的觀念,并不是因為女人自私自利,而是女人覺得這樣的籌碼賭注很大,必須萬無一失。因為投入的是她們的一生,她們不能選擇良好的出身,只能靠嫁的好來決定后半生的生活,否則失敗了將孤苦無依、萬劫不復(fù),所以她們看的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小說里如此,她自己何嘗不是,她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才華,愛得幾乎失去自我,愛得沒有尊嚴,但還是失敗了,但是她沒有氣餒,她沒有像多數(shù)女子一樣選擇放棄,她依然在追尋屬于自己愛情的廣袤天地。
三、錯位的婚戀觀
在她的小說里,女子都是那般乖巧美麗,那般心靈明朗,好像男人才是最污濁不堪的,女人都為自己的生活不斷努力拼搏著。她們可以辦各種舞會、交際會,為的就是告訴人們,自己生活過得很優(yōu)質(zhì),如果過得沒有比別人好那就重新再選擇一個,讓自己的婚姻完美。但是,張愛玲筆下也有女人為了愛情不惜一切,一輩子心里想的怨的、嘴里念的、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把愛情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更何況是婚姻。只是人的一輩子太漫長,很多事都變化無常,重要的是她們都趕上了愛情與婚姻的錯位,在這個時期里愛情不會幸福,婚姻不會長久,這讓人物的悲劇色彩更加濃郁。
張愛玲的成名作《金鎖記》是一部非常典型愛情與婚姻錯位的代表作品。小說里的主人公七巧出身一個家庭貧苦的環(huán)境,被命運捉弄,她的哥哥為了一點優(yōu)厚的聘禮財迷心竅,把她賣入了姜家,給姜家的大戶人家做兒媳。七巧原以為不再受凄苦貧寒的日子,以為自己可以過上好生活了,但事實不是她想的那樣,她嫁的人是一個失去勞動能力、完全殘廢的人,她突然才醒悟到自己是有錢人家買了一個玩具而已,就是照顧這個殘廢一輩子。她覺得老天爺對自己不公平,讓她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里她沒有選擇,但是又陷入暗無天日、沒有任何意義的婚姻里,她不甘心。她被欲望驅(qū)使,被金錢迷失了雙眼,七巧沒有了當(dāng)初的善良和單純,她走進了自己給自己刨的墳?zāi)梗徊讲较萑肴f丈深淵。在這樣活著沒有任何意義的家庭環(huán)境里,七巧還是天真地追尋著愛情,向往著可以有一份真摯的感情,好好愛一場。她喜歡上姜季澤,自己的小叔子,她忘記了自己是誰,不顧一切像瘋了一樣愛著。她以為尋找愛情是可以的,對于自己已經(jīng)有婚姻的人??墒撬幻靼?,愛情和婚姻早就在她的世界里錯開了,離她遠去了,不會重合,不會交集,她明白得太晚了。后來,七巧的丈夫和婆婆相繼去世。七巧天真地以為,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于可以實現(xiàn)了,奇跡終于發(fā)生了,等了這么久終于可以等到好的結(jié)果了。當(dāng)姜季澤第一次去她住的地方,給她說了一段情話,她幸福得不能自已,就好像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這讓她更確信自己找到了真愛,她錯誤地以為這是上帝給她的恩惠,錯誤的婚姻給她的愛情創(chuàng)造了機會,她以為自己嫁進姜家就是為了和姜季澤相愛,讓她可以幸福美滿地過完一生。她對愛情看得很重,生怕姜季澤欺騙她,所以,七巧用了一點小手段試探他,原來他沒有看上她,只是看上了她的錢。七巧希望破滅了,她很憤怒,非常憤怒。她原本以為,愛情和婚姻是可以一起實現(xiàn)的,至少這個男人他是喜歡的,然而偏偏是錯位的。也許姜季澤有那么一點點喜歡她,但這不是她想要的愛情。因此,她憤怒地選擇了報復(fù),報復(fù)自己的兒女,親手扼殺了兒女的愛情與婚姻,斷送了他們的幸福。愛情和婚姻都是七巧苦苦尋求的,她擁有了,卻錯了位置,錯了位置的婚姻和愛情最后都煙消云散。很多男人都喜歡把事情看得很簡單,而大多數(shù)女人卻喜歡把事情看得更復(fù)雜。思維上的錯位,造成了愛情與婚姻的錯位,也造成了兩個人之間永遠都是平行線,就算有交集也是錯位的。
四、以物質(zhì)為基礎(chǔ)和以愛情為全部的婚戀觀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她一直都在嘆息說女人都像是繡在屏風(fēng)上的鳥,生活在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明天、沒有未來的世界里。她們的世界沒有海枯石爛的愛情,沒有對未來的期待,沒有對明天的向往。剩下的只有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她們放棄了愛情,忽略了愛情,背叛了愛情,也忘記了愛情。在當(dāng)時的封建舊式家庭中,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女性沒有任何生存技能,也沒有可以依靠的臂膀。女性們的生活就像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中的主人公白流蘇所說的“沒念過兩句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們做什么事”。 閣樓是我們的全部,我們是閣樓上的女人。“由良變娟”是張愛玲的《第一爐香》里的故事,小說講的是一個女子為愛沉淪,因為女子沒有任何可以依靠人和事,愛情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她什么都沒有,只能靠出賣自己才能活下去的悲慘人生。張愛玲的小說里那些女子的悲慘經(jīng)歷,是在告誡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子,愛情不是全部,要想在這個世界上存活下去,只有拼命地努力上進,讓自己很好地活在世界上,愛情才不會暗淡失色,才能長久,才會華麗。小說中的女性,并不是沒有錢就活不下去,而是因為欲望不停地膨脹,因為沒有錢會威脅到她們的地位,沒有青春會讓愛情流失。她們想一勞永逸,可以嫁一個好男人,可以永葆青春,也可以愛情永遠長青,但理想太豐滿,現(xiàn)實太骨感。對她們來說,最實現(xiàn)的欲望就是物質(zhì)。現(xiàn)實就是物質(zhì),物質(zhì)決定精神,欲望成了她們畢生所追求的目標,希望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精神需求。
五、結(jié)語
種懂得恍如古文里說的“傾蓋如故”。世間的情分就是這樣,不懂垂老依舊白發(fā)如新,懂得瞬間如故,猶如愛情中的一見鐘情與終生如隔山岳一般。
把張愛玲所有的文字合在一起,其底色歸根到底就是“荒涼”二字。歲月的荒涼,人生的荒涼,人性的荒涼,平淡的荒涼,繁華的荒涼。如許荒涼的冷氣散發(fā)到文字的每個角落,也散發(fā)到細枝末節(jié)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就如從皮膚滲透到骨子里的細菌,一點點地啃噬生命。張愛玲的文字總在哀嘆,是那種時光交錯中無法把握的人性自私的哀嘆。當(dāng)年,她寫這些文字時正值韶華年紀,可是寫出來的文字卻是暮年的夕陽余光里的漫想。我們在張的小說中隨時能感到這種夜幕垂臨、老病孤舟的滄桑嘆息。
張的前度繁華在于民國年間,而后來的梅開二度卻是豹隱山野獨居海外公寓時。亂世的繁華讓她具有了傳奇的色彩,后來的繁華卻有了沉香花盡前度劉郎又重來時光脈脈的凄涼感,究竟是垂暮,華發(fā)盈頭,歲月迢迢,終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的感慨。前度的繁華究竟是好的,畢竟那盈盈的喜悅能夠用喜悅的心理去接受,像年輕的皮膚配上華麗的錦緞,縱然顏色不合也是一種青春的奔流。而后世的繁華卻如那山澗石洞上的滴水,渴或許能解,可是總有一種深谷幽蘭的淡淡哀傷。她在文學(xué)上的傳奇似乎像她筆下那些故事,繁華總在一夢中,是那種清醒的惆悵。
張的小說總是一種歲月遙憶的調(diào)子,在荒漫惆悵的光陰里,縱橫著哀傷,像在平靜昏黃的畫面影像里有一把二胡在咿咿呀呀地伴唱。于是,無論是色彩斑斕的勝景,還是爭奇斗艷的眾芳,而作者總是被孤零零地拋在物景之外,低眉順眼的淺笑里竟也給人一種冷然的嘲笑的味道。也許,正是這種回憶的色彩,才使那些人物在光陰交錯里的細節(jié)蒙上了一片恍惚的陰影。時光里的反叛抗爭到最后終究是人生的一片虛無;人性的勾心斗角,歲月的繁華荒敗,在一切都沉寂后,只是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了。那陳舊的雕花家具、斑駁的雕欄玉砌、古老陳舊的家傳首飾,似乎在里面都閃現(xiàn)著時光的光影,幽暗憂郁滄桑壓抑。尤其對那些細節(jié)的描寫,瑣碎中浸透了人生的蒼白與虛無。
在這些小說里,張愛玲反復(fù)地哀唱著或繁華或平淡的人生,但是這些人好像都把底性里的自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不愿與那個亂世的時代掛鉤,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掙扎浮沉。其實這不是缺點,因為浩蕩人世中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偉大空茫的理想去改造社會,多數(shù)人都在雞毛蒜皮的瑣碎生活中度過一生。我一直認為,把所有的文學(xué)都向政治靠近,那是政治的;把所有的文學(xué)都引向政治,那是文學(xué)的。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是在敘說她自己;我說,她的作品揭示了某一類人身上的某些特征,并把這些特征放大化。在這些特征中,作者讓讀者感受到了人性的荒涼。
把文學(xué)等同于作者是可笑的,包括郁達夫那些小說,我們也不能把作品中的主人公等同于他本人,就是那些自傳,要將作品里的主人公等同于作者也值得斟酌。所以,紅學(xué)研究人員把《紅樓夢》等同于曹雪芹,總讓我感到好笑。對張愛玲與她的作品怎么去看待,或許專家們另有定論,但是竊以為胡蘭成的話還是有意思的。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似乎這個評語把那個時代及張愛玲的人生文字融在一起了。
繁盛衰敗的身世,喧囂歸于沉寂的人生,紛亂的時代,還有她那顆作家的敏感的心,歸在一起就是一個張愛玲的世界。末世的名門,紛亂的時代,本來就是一部滄桑沉淪的故事,讀者或許讀到的是門庭宛如嗑過的黑白剝落的瓜子皮,局中人感受到的卻是日漸荒涼,有如那春草慢慢地成為門庭上的荒草。夕陽垂暮,光彩隱退,只有那黑漆漆的夜等待著紈绔子弟們的哀嘆。車如流水馬如龍和門前冷落車馬稀是正反的對照,繁華成了余緒,勝景成了回顧,只有那些蒙塵斑駁的舊家具還在昭示著過往。那些家傳的首飾還在勝景的余溫里,可是時光把它們變得幽暗斑駁,只有遙望中的蒼茫。
張的文字讓我們在瑣碎中看到一種宏大,這是人生的一種宏大,也是一種對人世的悲憫。在她的長篇里,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荒涼,還有兒女間的纏綿:世均和曼貞、翠芝和叔惠、流蘇與柳原,當(dāng)年小兒女之態(tài)還是有的;雖然,這些最終指向蒼涼的虛無,但是當(dāng)時情還是極其動人的。或許,這就是張愛玲當(dāng)年韶華妙齡遇到胡蘭成時的內(nèi)心余溫吧。畢竟,書不等同于人,世上多少工于心計的男女初遇情愛的時候,自私總是丟掉了,只剩下楚楚動人的兒女之態(tài)。而他們最后的結(jié)局始終令人不知說什么――惋惜、哀嘆,似乎這些都詞不達意,或許終究指向了人世的荒涼。張愛玲對這些荒涼是無可奈何的憐憫,但是她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我覺得張的文字里最能體現(xiàn)這種憐憫的是她的散文。她的許多散文里雖然一貫地用她那種蒼涼的手筆,但是在雕刻蒼?;臎龅臅r候,總能讀出來一些言外之意。這樣的句子,幾乎散在張愛玲每個作品里,平淡的一幕,微觀的一閃現(xiàn)的思索,似乎把生命中所有的輝煌壯麗凋零離散都寫盡了。她的文字與人生繁華在民國世界里。她把民國世界里的愛鏤刻成歲月的浮影,自己不過是一個臨水照花人。
當(dāng)時張愛玲正是去留兩難,但心里的倉惶掙扎一點兒也不妨礙她的戀戀衣結(jié)。40多年后仍是清晰明了的。女人喜歡錦衣華服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正是服裝業(yè)生生不息的原因??上駨垚哿徇@樣一世意惹情牽,倒也不太多見。她是有點“衣不驚人死不休”的味道,在這一點上她蠻像“物質(zhì)女郎”,與麥當(dāng)娜定有話說(麥當(dāng)娜在《貝隆夫人》里換了80多套戲服,大大地過了一把癮,心滿意足)。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張愛玲文奇、人奇、衣更奇。每每以奇裝異服引起轟動,她自己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解釋說:“我既不是美女,也沒有什么特點,不靠這些來招搖,怎么能引得了別人的注意?!边@話有幾分真心,又不盡然。張愛玲是什么人,特行獨立慣了,何曾注意過“別人的注意”?“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炫人衣裝里住著絕代風(fēng)華的張愛玲,哪里是“引人注意”那么簡單!
最初她是存心發(fā)泄,補償一些殘破的歲月――那是在繼母統(tǒng)治下的歲月,只能穿繼母舊衣服的歲月。那樣的憎惡與羞恥,那是張愛玲一生中最初的窘迫。后來她出名了,有錢了,沒有衣服的噩夢做到了頭,她就“拼命穿得鮮艷,以至博得‘奇裝異服’的‘美名’”。在張愛玲的“奇裝異服”里,有對殘破歲月的恐懼和報復(fù),有否極泰來的狂喜,有不足與外人道的酸楚。
炫人奇裝是她驚世傳奇的封面裝幀,也是她隱秘心思的縝密注腳。鐘愛寬衣博袖的晚清服飾,是貴族血液里對古舊家族的纏綿依戀;對藍綠色近乎盲目的偏愛,隱藏著對母親“羅曼蒂克”的愛――在張愛玲的記憶中,“母親的衣服都是深深淺淺的藍綠色”;最刺目的玫瑰紅上印著粉紅花朵、嫩綠葉子,這種即使在鄉(xiāng)下也只有嬰兒穿的廣東土布,她做成衣服四處招搖――俗艷是驕傲堅硬的姿態(tài),招搖是試試探探的妥協(xié)。對于這世界,她是欲拒還迎。
與胡蘭成在一起的日子,是張愛玲生命的華彩樂章,她一生所有的喜悅都凝聚成這剎那的光輝。那時張愛玲的書洛陽紙貴,稿酬多,并不靠胡蘭成養(yǎng)她,倒是她養(yǎng)他多些。后來胡回憶,他只給過她一點錢,她馬上去做了一件皮襖,“式樣是別出心裁,做得來特別寬大,她心里喜歡,因為世人都是丈夫給妻子錢用,她也要?!北藭r,張愛玲愛穿一件桃紅色單旗袍,說桃紅的顏色聞得見香氣;又愛穿一雙從靜安寺買回的繡花鞋,鞋頭連鞋幫都繡有雙鳳,因為胡蘭成覺得她穿了好看。別出心裁的皮襖、聞見香氣的桃紅旗袍、喜氣洋洋的繡花鞋,都是她心中男歡女愛的不勝之喜。那一段日子有如繁復(fù)華美的織錦,織錦上的浮花浪蕊恣肆,一心一意只是歡娛。
1、釋義:意思是生活平安寧靜為好,現(xiàn)在安定健康為佳。
2、歲月靜好出自胡蘭成的名句“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這是他對張愛玲的承諾。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時,胡是有妻室的,并且因政治原因曾在南京入獄。按說這樣一個有“污點”的男人總會讓女人躊躇一二,她卻對這一切都不以為意。只覺得愛是自己的,其余的都是別人的,既是別人的便無需考慮。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而有人寫字,則是蘸著月光,讀后,寒意簌簌,落英繽紛。如張愛玲。
張愛玲文字的寒意,讓人極易認可胡蘭成對她的評價,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她不需要悲憫,不需要縱容,甚至可以不需要愛和溫暖。因為她是張愛玲,她生來是為完成一場傳奇的。所以,從未想過,有一天,張愛玲也可以是一個鄰家女子。她月夜沿墻疾走,影子被路燈拉得細細長長,脆弱得似乎隨時都會被風(fēng)吹斷。
近日讀張愛玲的《小團圓》,雖有她一貫婉轉(zhuǎn)輕俏的華麗文字遮顏擋面,卻不小心讓人看到了她鄰家女子的側(cè)影――
她也會為考試而憂心忡忡。她形容大考的早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zhàn)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因為緊張的等待。經(jīng)年后,仍舊一直做夢夢見大考,總是噩夢。以致她愿意用蒼老來作交換,因為人老了,就用不著考試了。
她也需處處留心,時時在意,看人臉色行事。躲避轟炸的時候,她隨身帶的小半筒餅干吃完了,就靠喝白開水過日子。但是總會留心不把一瓶都喝光了,擔(dān)心主人自己要用時沒有,一生氣也許會停止供應(yīng)。
她也想得到他人的憐惜、照顧和溫暖。逃亡時,當(dāng)同學(xué)的哥哥來接同學(xué)時,客氣地問她要不要一塊去,她顧不得同學(xué)欲言又止的阻止,忙忙地應(yīng)了一聲,并急急地站起身子。讓人覺得,她等這一聲問話,很久很久了。
她也為窘迫的生活而落淚。和姑姑親手和面做糖心芝麻醬包子,因為從未做過,加之缺少種種必備用料,包子做得像皮革。姑姑很滿意,說“還不錯”。她也跟著附和說好吃,卻一邊吃著,一邊就忽然流下淚來。
她也渴望在最美的年華里遇見心儀的人。她下去買蟹殼黃,穿著件緊窄的紫花布旗袍,直柳柳的身子,半鬈的長發(fā)。這樣得意的美,卻只有一個賣燒餅的留意多看了兩眼。歸途明月當(dāng)頭,她不禁一陣空虛。22歲了,寫愛情故事,但是從來沒戀愛過,她害怕給人知道。
她也愿意為愛好好表現(xiàn)。和胡蘭成傳出緋聞后,偶遇上其太太。她寫自己偏揀那天穿件民初棗紅大圍巾縫成的長背心,下擺垂著原有的絨線拍穗,罩在孔雀藍面袍上,觸目異常?!捌珤眱蓚€字,把一個女子因給愛的人丟了臉而滋生的懊惱和后悔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