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史料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國史料教學的興起,與當時“新史學”思潮的出現(xiàn)大有關聯(lián),或者可以說,史料教學所以被提出,直接就是“新史學”理論引導的結果。“新史學”是基于反對“傳統(tǒng)歷史”只注重“知識傳統(tǒng)”而提出的,主張“學校歷史的重心不應該再是過去發(fā)生了什么,而是學習怎樣去獲取知識”;“怎樣獲取知識”,就是要像歷史學家那樣“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把史料作為證據(jù)”。因為,誠如歷史學家卡爾所言:“歷史研究的過程就是歷史學家與他的事實之間不斷的互動過程;沒有史實的歷史學家將失去立足點,無用武之地?!币舱缡穼W家約翰遜最干脆的道白:“沒有史料和證據(jù)就沒有歷史。”但是,真要“像歷史學家那樣”,歷史知識就變成了歷史塑造的結果,因此這一提法并沒有一下子獲得普遍的認可,而是在歷史教育界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議。但著名的歷史學者湯普森、李彼得、羅杰斯都站在了“新史學”的一邊。湯普森撰寫了《理解歷史》一文,文中寫道:“學校的歷史學習,不是把焦點集中在歷史本身發(fā)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們如何具有對歷史的知識。最重要的是接觸和反映探究的過程,獲得知識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歷史探究的結果:歷史的實際情境及其發(fā)展。要達到這樣,最好是由學生運用史料作為證據(jù),而這種運用是廣泛的、有指導的、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睖洗搜裕纫驊水敃r教育學理論界皮亞杰、布魯納等人提出的新教育主張,同時也是對傳統(tǒng)教育理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循序漸進等原則的精辟總結,可謂擲地有聲。正是在這些學者專家的引領下,史料教學一時成為強音。[2]
2.史料教學的推廣得益于各級組織的力量
史料教學成為歷史教學的主要方法與手段,得力于英國“全國統(tǒng)一課程歷史學科小組”及歷史教學大綱編寫組的推動。上個世紀90年代,“全國統(tǒng)一課程歷史學科小組”提交了一份“關于中小學歷史教學的最后報告”,將英國中小學歷史教學的目標歸納為十條,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其中的核心;而怎樣進行思維訓練,報告也提出了具體的提議,即第七條:“向學生介紹歷史學家所采用的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與此同時,關于運用史料教學來促進歷史學科的能力的也被寫進了最新的教學大綱,大綱不僅強調了歷史教學的三大目標之一是“史料的運用”,而且對學生對史料功能的認識等具體問題做了詳細的界定。可以說,報告和大綱為史料教學的推廣添加了“助推劑”。
3.史料教學的落實源于教材、教法的整體推進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英國歷史教育界對史料教學的廣泛性、指導性、思考性、漸進性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取得了共識,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和教科書結構進行了改革。比如,針對傳統(tǒng)歷史教科書,羅杰斯就批評說:“一般課本里引用的史料多半是裝飾性的,通常只涉及文義說明的問題,其意義不大?!币虼?,新的歷史教科書打破了以往按照歷史學科體系編排教學內容的舊模式,而是按學生的學習進程和歷史思維發(fā)展進行設計,以顯示史料在此過程中的作用,這樣,新的教科書也就由過去的按時序編排變成了按主題編排,大量史料和練習就附著在主題之下,同時還具體說明了所附資料的探究方法和能力目標。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形成了模型化的史料教學程序,如史料分類、史料概述、史料轉述、作者推斷、史料質疑等。不僅如此,史料教學的理念也影響到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歷史試題的編寫,如結構型試題的提供背景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等。這樣,史料教學不僅有了聲勢,而且真正地進了教材、進了課堂,甚至進了考場,史料教學即由此“深入人心”。
4.史料教學的持久力在“關注細節(jié)”
一些研究者關注到,英國史料教學研究過程中,非常關注細節(jié),研究論文多從微觀著眼。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以論文題目而言,就有“如何使學生對史料感興趣”、“教師對原始資料認識存在的一些誤區(qū)”、“通過電影學習歷史”等等。關于“如何使學生對史料感興趣”,有作者就提出兩個解決辦法,一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史料,一是教給學生進行史料學習的方式方法。也有研究者為學生設計出用來促進歷史資料獲取與瀏覽電子智能信息的系統(tǒng),以便學生可以有效地提取也許并不清楚但確實非常有用的信息資源,以拓展視野,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還有的研究指出,在史料教學中,教師固然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但他更是一個支架———主要是給機會讓學生提出問題,對史料進行分析、解釋、說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積極地參與到歷史探究中,在探究中“身臨其境”。還有的研究論文專門討論“原始資料”與“二手資料”的關系,探討教師對原始資料認識存在的誤區(qū),提出原始資料比二手資料更可信,因此原始資料常被歷史學家用來評估歷史的偏見,因此原始資料既是過去的證據(jù),也一定有助于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教師理應重視讓學生通過原始資料來構建對過去的認識。
1.1創(chuàng)設項目教學法的學習情境
作為一種職業(yè)教育來說,教師的教學過程應當與日后的就業(yè)過程相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實用的基礎之下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同時,精選兩到三個較為典型的工程項目作為案例,并且將裝飾工程的施工圖作為背景。讓學生在對施工圖進行識讀的基礎之上,進而完成案例工程項目之中所涉及到的有關材料種類方面的統(tǒng)計,再進行材料任務單的編制。
1.2課程體系的實施
項目教學法主要是將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進行結合,并且圍繞項目開展教學與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讓學生直接參與到項目的整個過程當中。建筑裝飾材料這門課程在運用項目教學法時就是通過一些真實的或者說是仿真裝飾項目,再根據(jù)材料的任務單做好編制工作,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認識選購的材料,進而開展一系列的教學以及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方法的采用能夠使得學生更為直觀的參與到項目活動中來,在一種較為真實的環(huán)境之中,學生通過直接的體驗,學習有關的知識體系,促進日后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1.3對于材料的選購
建筑裝飾材料這門課程除了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些材料方面性能以及物理指標之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在選購材料方面的能力。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要引導學生依據(jù)工程項目的材料選購單到市場上模擬選購材料。學生在制定出相應地選購表以及有關材料的規(guī)格、型號之后,再到裝飾市場和商家做一個洽談,最終完成材料的選購任務。
1.4評價
評價對于項目教學法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起到的是一種考核與總結的作用。在這個階段當中,每個活動小組都需要匯報行動情況,進而對小組最終的結果做一個深入的分析總結。每個小組通過經(jīng)驗的交流,分析其中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而教師再做一個最終的評價。
2項目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2.1選擇合適的工程項目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選取的工程項目應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最初階段,所給的工程項目不可太過復雜,因為過于復雜的項目會使得學生有一種畏難的情緒。比如,在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辦公室的項目開始裝修,在有了一些經(jīng)驗基礎的條件之上再可以選擇一套較為典型的家裝項目給學生實踐,到了第三次的時候可以依據(jù)之前的選購情況,選取一些合適的建筑裝飾項目,例如,酒店、商場等一些稍微復雜的工程項目。在這個過程當中,應當注意的是所選取的材料應具備兩重性:一種是工程項目或者是市場上較為常見的,另一種是最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教學材料。通過這種方式的采用,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得教學的開展更為順利;另一方面能夠使得書本上的知識體系能夠較好的與實際的工作環(huán)節(jié)相銜接。
2.2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在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是以職業(yè)環(huán)境當中的行動能力作為它的目標,以一系列的行動過程作為它的途徑,以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自我構建的過程作為它的過程,以所設置的計劃作為它的方法。根據(jù)其中的內容特征,做到精心的去策劃,在組織與分配人員做到科學合理,并且做好部署的工作,注重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一項裝飾項目當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品種是眾多的,所以需要制定一個選購計劃,并且分清主次。注重團隊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在每個小組之間既要分工也要合作。在進行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之中,應當加強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去關注學生個體的特長。例如,有的學生擅長溝通方面、有的同學適合信息的收集。這些方面的不同就需要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好學生的特長,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注意和商家之間的交流方式,有一部分學生事先的計劃擬定的很好,但涉及到實際的采購就變得怯場,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也就導致了整個采購計劃全被打亂。在這個時候,一方面需要學生的溝通能力的發(fā)揮,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根據(jù)自己掌握的信息,對計劃做及時的調整,促進采購任務的順利開展。
2.3收集充分的信息
在材料采購任務開始的前期階段,需要經(jīng)過多種渠道收集相關的信息,需要引導學生先對材料的知識、技術性質等具備一定的認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能夠通過樣本示例的方式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也能夠通過視頻資料等方式呈現(xiàn),甚至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仿真的工程建設情境,通過使用的不同材料演示各種材料在裝飾工程當中最終效果,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樣,教師也能夠帶領學生實地參觀一些工程項目,直接的去感受材料在工程裝飾當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這種材料的認識。在經(jīng)過這些方式的信息收集之后,學生對材料就有了較為完整的認識,在和商家商談時,也變得有話可說。
3結語
本次體檢結果顯示:陽泉市礦區(qū)中小學教師的口腔牙周疾患比較嚴重,與我國第3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相一致[1]。問卷調查顯示,該人群存在不健康的口腔衛(wèi)生行為習慣,而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行為往往是牙周病的主要發(fā)病原因,如不正確的刷牙方法、不定期洗牙導致牙結石形成、牙齦炎發(fā)生,又由于口腔健康知識缺乏,不定期口腔檢查和不及時就診等行為,導致牙齦炎不能在早期得到及時的預防和治療,發(fā)展成病變不可逆的牙周炎。今后應加強教師牙周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定期檢查和及時治療的必要性。受檢教師每天刷牙2~3次的超過70.0%,但每次刷牙2min~3min的不足20.0%,超過65.0%的教師仍然采用橫刷法,拉鋸式的橫刷法造成嚴重的牙齦萎縮和楔狀缺損的發(fā)生。調查還顯示,經(jīng)常使用牙線的教師僅占4.0%,相當一部分教師甚至不知道牙線是什么。因此,應針對教師中存在的不健康口腔衛(wèi)生行為開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正確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糾正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具體可在體檢工作結束后或深入學校開展口腔衛(wèi)生知識講座,利用模型道具現(xiàn)場演示正確的巴氏刷牙法,該方法可以達到更好地按摩牙齦和徹底有效清除牙菌斑的作用。并且教會教師正確使用牙線,強調每天正確有效刷牙的同時配合使用牙線或牙間隙刷,才能徹底清除牙菌斑,減少牙結石的形成,從而預防牙周病發(fā)生,促進教師的口腔健康。
中小學教師定期接受口腔檢查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關鍵措施之一,《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明確指出:每年至少進行1次口腔健康檢查,提倡每年潔牙1次。本次調查顯示:該人群牙周健康率僅為14.5%,牙石檢出率高達84.8%,曾經(jīng)洗過牙的占16.3%,只有9.5%的教師做到半年或一年定期檢查和潔治,65.0%的教師最近3年未看過口腔門診,約70.0%的教師是牙齒有疾患或疼痛不適才就診的,主動健康咨詢就診的不足10.0%,說明大多數(shù)教師沒有認識到定期口腔檢查和及早采取預防措施的重要性。牙周病早期的牙齦炎,常常僅有牙齦紅腫易出血,牙菌斑和牙石堆積,此時若能做到定期檢查,及早行牙周潔治術,及時清除局部刺激因素,牙齦炎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牙齦炎未得到及時治療,導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損害就成為不可逆的牙周炎,嚴重者甚至需要將牙齒拔除。所以今后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定期口腔檢查的必要性,使定期檢查成為人們自覺自愿維護口腔健康的行為實踐。本次調查還顯示,受檢教師畏懼看牙病的比例占72.5%,除自身或周圍人有不良的口腔治療經(jīng)歷和牙病本身及治療過程中的疼痛以外,就醫(yī)環(huán)境、銳利器械及各種設備的噪聲刺激也會使患者產(chǎn)生恐懼感,此外擔心器械消毒不嚴格被傳染疾病也是其畏懼看牙的重要原因。對此口腔醫(yī)生要細致分析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良好的溝通,消除其緊張情緒,建立相互信任的醫(yī)患關系,樹立無痛治療的理念,靈活運用各種物和診療方法,使患者的疼痛不適降到最低。同時,做好醫(yī)院感染控制工作,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盡最大努力為轄區(qū)教師提供安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使其能消除顧慮,積極主動地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和治療服務,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積極維護口腔健康,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2結語
論文摘要:飛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挖掘自身的優(yōu)勢,逐步走上個性化道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一道亮麗的風景!語文教師教學個性的培養(yǎng)條件如下:1.教師要博學多才;2要與學生融為一體;3.要挖掘自身優(yōu)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庇纱丝梢姡抡n程的改革打破了以往的舊的教學模式,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我們的教學也應該走上個性化教學的道路。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教學呢?
一、教師的教學個性
教師的教學個性是教師個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與探索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個人氣質、性格、閱歷、興趣、知識結構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反映和表現(xiàn)。教學個性化是與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二、語文教師教學個性的主要表現(xiàn)
1.處理教材的個性?!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痹谶@樣一個認識基礎之上,其在實施建議部分順理成章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反省意義的具體要求。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寫作方面,強調自主性,“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而對關鍵性的課程實施與終端評價,更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等等。這些要求必然促進語文課程由統(tǒng)一、求同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使語文課程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自己的課程”。
2.運用教學模式的個性。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學習目的,提出創(chuàng)新性問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執(zhí)教《最佳路徑》一課時,我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請你根據(jù)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畫出你心中的路徑。學生一下子高興極了,紛紛動手畫起來,幾分鐘后,他們躍躍欲試,我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畫以“設計師”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解,學生先是一陣吃驚,后來覺得新鮮,都搶著舉手,于是班上涌現(xiàn)出了“陳設計師”、“李設計師”……甚至連平時不敢舉手的同學也自豪地說自己是未來的設計師,雖然學生的繪畫水平不高,比例結構不恰當,但聽到他們有條有理地講解,繪聲繪色地介紹,相信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能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喚起了他’們的自信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提供以下問題: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懂?讓學生充分述說自己閱讀的感受,有多少說多少。教師則要大力表揚、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個個都能自信地發(fā)表意見。在教學中,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爭論,各抒己見。這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薇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語文教師教學個性的培養(yǎng)
1教師要博學多才。首先要有豐富的知識。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知識淵博的學生。其次,要有敏捷的思維。人的個體思維過程主要有兩種形式,即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偏重于抽象思維的教師,其思維特點是邏輯嚴密,判斷準確,善于概括和推理、分析和綜合。而偏重于形象思維的教師,其思維特點是善于演繹和分析。當然,思維類型的“偏重”并不等于單一,更多的教師是“兼而有之”。另外,要有過硬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智活動,它包括敏銳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很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2.與學生融為一體。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是融合。什么是融合?我認為融合就是共性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實踐表明:通過交往融合,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本次教改的一個重要特征。比如我在指導《匆匆》一文的朗讀時,有的同學向班上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挑戰(zhàn),有的學生向老師挑戰(zhàn),還有的甚至向朗讀磁帶的播音員挑戰(zhàn)。就在學生多次的朗讀中,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朗讀水平,讓他們很好地體會了課文感情,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進取、不甘落后的個性品質。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們進步的呢?是進取心為內驅力萌發(fā)的創(chuàng)新靈感,因此,進取心是創(chuàng)新人才所必備的個性品質,也是讓現(xiàn)在學生成為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保障。這時候,你是否感覺到與學生融合在一起,能夠使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張揚呢?是否感覺到做教師的快樂呢?
本學期,我們歷史組圍繞教研組計劃和歷史學科“一科一案”落實教研活動,現(xiàn)將本學期的教研活動做一個簡單總結。
一、圍繞主題,落實常規(guī),突出特色,加強教研組建設
(一)落實教學常規(guī),優(yōu)化教研效益
1、強化理論學習,注重師德建設:開學時先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理念和學科素養(yǎng)方面的學習。加強師德教育理論、教育法及國家有關教育政策的學習,在教育教學總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履行教師職責,為人師表。
2、注重經(jīng)驗積累,開展專題講座:圍繞課堂教學開展專題講座,本學期圍繞今年高考高三兩位教師進行專題講座。
3、分類別聽評課,推進聽課效益:以徒弟和師傅為抓手,以備課組長和老師為主體,以教研組長和老師教師為輔助開展了各類聽評課活動,有助于教師相互取長補短。
4、注重學情,各有側重:高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習慣,夯實基礎,突破學考;高二一輪復習,構建體系培養(yǎng)歷史思維品質;高三抓好復習關鍵,打造高效課堂,整理好高考真題,高效訓練,學法指導。
5、參與遠程教研,彌補資源短缺。參與自治區(qū)高中歷史“基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中小學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的探索與實踐”活動,共聽了三節(jié)優(yōu)質課和兩場專題講座,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先進學校老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睿智和新穎,也感受到了老師自身素質對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6、優(yōu)化資源庫,打造共享模式:完善歷史學科的教學資源庫,查找相關資料,并做到資料共享,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二)突出主題教研,彰顯學科特色
1、凝練課堂模式,有效推廣示范。在上學期分年級探索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本學期我們進行了總結提升,通過組內示范課、匯報課進行推廣示范。高一:情境導入——情景教學——升華主題——課堂小結——課堂練習。高二:情境導入——基礎回顧——主干梳理——高考熱身——課堂小結。高三:情境導入——(單元體系構建)——主干梳理——重難點突破(橫向、縱向關聯(lián))——強化高考真題——小結歸納。
2、研究新教材,構建新體系:為適應新高考,我們在專業(yè)方面最大的活動就是提前熟悉部編版課程體系,構建必修2本、選擇性必修課程3本的知識體系,開展部編版教材研究。目前我們已經(jīng)組內分享了部編版教材電子版,利用教研活動先梳理《中外歷史綱要(上)》的目錄,然后對整本書進行了單元知識體系構建,對《中外歷史綱要(上)》這本教材整體結構有了初步認識。
3、以活動為載體,突出學科功能。開展“建黨一百周年獻禮”活動:2021年5月12日我們組在風雨操場開展“銘記黨史 筑夢”歷史紅色經(jīng)典演繹大賽。本次活動以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為主線,以經(jīng)典演繹為形式,分為屈辱篇、探索篇、屹立篇、富國篇、強國篇五個篇章來演繹歷史、弘揚紅色文化,豐富學生黨史學習形式,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紅色文化意識,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發(fā)揮歷史學科對學生人格和心靈塑造的作用。
4、借力2.0培訓,加快技術融合課堂:督促信息化技能培訓和運用,針對重難點或者黨史教育進行制作微課,公開課、釘釘課、錄播課教師都會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支撐,鼓勵青年教師使用其他類型的技術教學。比如我組青年教師王妮媛在本次經(jīng)典演繹就充分使用了格式工廠、迅雷下載等手段幫助我們完成視頻剪輯、字幕呈現(xiàn),消音、去水印等多種需求,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5、收集整理四史,錄制黨史微課。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自身優(yōu)勢,收集黨史豐富史料,并針對黨史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微課。
二、注重專業(yè)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自主成長。
1、注重業(yè)務讀書,強化做題:組內老師利用線下休息時間閱讀專業(yè)方面的書籍,比如魯莊閱讀《大國崛起·歐洲篇》,李建平閱讀《中國大歷史》,開闊視野以提高專業(yè)知識,以年輕教師參加二模和所有教師參加三模為契機,強化高考真題(2018——2019年)和老師做高考真題的能力,高考結束后我們正對今年高考真題進行了初步討論,大家普遍認為今年文綜偏難。
2、針對有效課堂,打造精品課:本組圍繞教學模式在組內開展示范課,依托和田地區(qū)“智慧云”平臺,我組在組內群策群力之下推薦了趙陽和李建平兩名教師上了示范課并上傳了相關資源。
3、開展“紅色活動”,強化育人功能:加強老師紅色教育意識,在組內集體學習“學習強國”中的“黨史故事”、“紅色映象、“文獻紀錄片”等資源,促進教師紅色素材的積累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學能力的提升。
4、注重以校為本,提升科研能力:以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課題為突破口,加強校本教研力度;依托自治區(qū)教學論文大賽,促進教師教學經(jīng)驗積累,強化科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努力實現(xiàn)由“經(jīng)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5、申報了地區(qū)級課題,撰寫了申報材料。
三、優(yōu)化課堂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1、發(fā)揮集體力量,優(yōu)化備課方案: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落實集體備課,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
2、以模式為突破,開展課例研討:圍繞“教學模式”組織教師結合《我的模式我的課》進行交流討論并結合總結出來的課堂模式進行高一教學課例的討論,不斷探索國語授課形勢下歷史學考課堂新模式,打造高效課堂。
3、注重學習過程,落實筆記作業(yè):三個年級的學生都要求做好筆記,養(yǎng)成聽課就要動筆做記錄、做批注的好習慣。教師按要求跟進學生作業(yè)批改和講解。
4、遵循學科特點,注重學法指導:各位老師給自己所帶班級學生分別進行了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發(fā)揮援疆教師資源優(yōu)勢,引領本地教師轉變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