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神曲中宗教情懷及靈性的體現(xiàn)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神曲中宗教情懷及靈性的體現(xiàn)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神曲中宗教情懷及靈性的體現(xiàn)

《神曲》中對于“靈性”的體現(xiàn)

由于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人類不但失去永恒的樂園,而且還世世代代背負祖先的罪過?!渡袂?#8226;天國篇》第七章中指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使上帝高興”,是為了贖人類的原罪。而人類一誕生就背負著原罪,本身已經(jīng)罪孽深重,因此人類無法為人類贖罪。上帝由于憐憫人類,而讓自己的兒子—耶穌—以肉身降生人世來為人類贖罪。就如同上帝決定毀滅人類時依舊讓諾亞建造巨大方舟來避難。但是當耶穌完成他為人類贖的罪后,人類依然需要信仰基督教、接受洗禮、不斷反省悔改來使耶穌的贖罪產(chǎn)生作用。因此剛出生就夭折沒有接受過洗禮的嬰兒依舊要下地獄,與信奉異教的偉人們同處于林勃。這一理念讓人類能感受到上帝源源不斷的愛,同時又對上帝產(chǎn)生敬畏之心,不斷反省自己,拷問自己的靈魂。

《神曲》作為一部系統(tǒng)的討論靈的文學(xué),首先體現(xiàn)在他對人的肉身死后,“靈”所去的場所的具體設(shè)計。在此之前人們有對天堂及地獄的概念,在前代的藝術(shù)作品中也有游歷冥界的描寫,比如《荷馬史詩》、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但都沒有詳細介紹其構(gòu)造;煉獄對當時很多人來說更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經(jīng)常把煉獄與地獄的功能混同起來。在《神曲》中,但丁根據(jù)《圣經(jīng)》及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對這三者進行了明確的設(shè)計。地獄位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下,是一個呈漏斗狀的深淵:首先是地獄外圈(怯懦無所作為者),接下來第一層(未受洗禮的嬰兒和信奉異教的偉人)除外的第二層(犯淫邪罪者)、第三層(犯貪食罪者)、第四層(犯吝嗇罪和浪費最者)和第五層(犯易怒罪者)中的罪人所犯的是無節(jié)制罪;經(jīng)過狄斯城后是第六層(異端邪說信徒和伊壁鳩魯學(xué)說信徒),第七層(犯暴力罪者)共分為3環(huán),經(jīng)過一個巨大的懸崖后是最后的兩層第八層(對非信任者犯欺詐罪者)和第九層(對信任著犯欺詐罪者)。通過地獄底層的盧奇菲羅到達南半球即是煉獄:煉獄最外圍是臨終懺悔而蒙神赦罪者,進入煉獄門后,但丁將罪行根據(jù)“愛”的錯誤方式分為三類,分別為愛的對象錯誤的過失(驕傲者,嫉妒者,憤怒者)、愛善不足的過失(怠惰者)、愛塵世物質(zhì)享受太過的過失(貪財者,貪食者,貪色者),最后最頂上的就是地上樂園,即伊甸園。從地上樂園可升入天堂,天堂共分為九重天,分別為月天(信誓不堅定的靈魂)、水星天(為追求世上榮耀而建功立業(yè)的靈魂)、金星天(多情的靈魂)、日天(智慧的靈魂)、火星天(為信仰而戰(zhàn)的靈魂)、木星天(公正賢明的靈魂)、土星天(隱逸默想的靈魂)、恒星天(基督的勝利、對馬利亞的贊美)、水晶天(天使的凱旋),最頂上的凈火天是上帝所居住的場所。這些詳細的分類有些類似于中國古代十八層地獄的概念,但是對于十八層地獄,中國沒有既有高度文學(xué)性又系統(tǒng)的文藝作品。

再者,就是但丁對“靈魂”這一主題的藝術(shù)塑造。歐洲古代對“靈魂”的說法也多種多樣。在古希臘哲學(xué)領(lǐng)域,就有對靈魂的闡述。阿那克西米尼認為人的靈魂是一種氣,畢達哥拉斯“指出靈魂未來的命運取決于人們在塵世生活中的行為”(《西方哲學(xué)史》),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靈魂的本質(zhì),并主張人應(yīng)服從理性,柏拉圖則認為靈魂的一部分是純粹理性,進入肉體后則加上無理性的部分(分為生機勃勃的部分和欲望的部分),作為柏拉圖的學(xué)生,亞里士多德也有自己對肉體和靈魂的理論,伊壁鳩魯學(xué)派則認為靈魂會隨著肉體的死亡而分解,相反地,斯多葛學(xué)派主張靈魂不滅……這些理論經(jīng)歷了從最初單純討論靈魂到探討靈魂與肉體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的過程,之后這些理論也一直影響著西方的哲學(xué)思想與文學(xué)宗教,并且由此可見西方對于理性與非理性的探討從很早就開始了。到了中古時期,早期基督教會最偉大而有創(chuàng)見的思想家奧古斯丁認為靈魂是不死的,但這不是“在現(xiàn)實永恒的幸福的意義上必然地不死”,這是《神曲》中靈魂在肉身分解后進入地獄、煉獄、天堂的理論基礎(chǔ)。以上種種對靈魂的各種界定所展現(xiàn)的即是對人性本身的思考和追問。

最后,對靈魂的塑造與描述的最終目的是表達對上帝的敬畏之情,從而改善引導(dǎo)人性。在《神曲》中很少直呼“上帝”、“圣母”,尤其在《地獄篇》中,而是以“有能力為所欲為者”、“智慧超越一切者”、“童貞的母親”等稱呼替代,由此可見“上帝”等詞對于虔誠的信徒是一種禁忌語,如果貿(mào)貿(mào)然說出這些字眼是大不敬,這和中國古代的避諱同理。在《天國篇》最后見到上帝時,依舊看不清上帝的面容:“啊,至高無上的光啊,你那樣遠遠超出凡人思想的極限之上,請你重新讓你當時顯現(xiàn)給我的形象稍微浮上我的腦海,并使我的語言表達力那樣強,以至于它能把你的榮光的一小?;鹦橇鱾鹘o將來的人們;因為,如果我的靈見的一星半點兒能回到我的記憶中,而且有幾分能在這些詩句中得到反響,人們將對你的勝利獲得更清楚的理解。”從之前但丁的描述中可知但丁自視才華甚高,曾毫不謙虛地表示要“比往常更加約束自己的天才,使它不至于離開美德的指導(dǎo)而奔馳”,但在上帝面前,但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完完全全的謙卑。在地獄中,有大量但丁十分同情的受苦者,比如為愛而死的弗蘭齊斯嘉,但丁甚至哭得“仿佛要死似的昏過去”,但是弗蘭齊斯嘉沒有抑制自己的愛欲而與小叔子偷情,最終被她的丈夫殺死,來不及懺悔,種種行徑都有悖于上帝,即使但丁再同情她依舊只能將她安排在地獄;相反的是,多情的庫尼薩過著風(fēng)流放蕩的前半生,晚年后她退隱于佛羅倫薩并且頗多行善,把自己早年多情的愛的目標轉(zhuǎn)向了上帝,因此死后進入了天堂。第三卷中貝雅特麗齊向但丁講解了大量的神學(xué)真理,內(nèi)容相比前兩卷較艱深晦澀,但在當時,但丁特意采用意大利白話語創(chuàng)作《神曲》,是一種有效地傳播基督教的方式。

靈性文學(xué)對中國的意義

就像老舍先生所說到的,中國的文學(xué)探討的多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鬃拥娜寮覍W(xué)說的道德準則與思想核心就是“仁”,即指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guān)系。從古典四大名著如《紅樓夢》、《水滸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眾生相,古典戲劇中的時事劇愛情劇,到現(xiàn)代文學(xué)市場上紛紛涌現(xiàn)的官場小說、歷史政治小說、職場小說以及其他文學(xué)形式,所圍繞的都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社會中的諸多問題,也有很多思考人生的作品,但唯獨缺乏對“靈”的思考。這樣發(fā)展下去的結(jié)果按照老舍的話說就是“大家都著重于做人,然而著重于做人的人,卻有很多簡直成了沒有‘靈魂’的人,叫他吃點兒虧都不肯,專門想討便宜,普遍的卑鄙無恥,普遍的齷蹉貪污,中國社會的每階層,無不充滿了這種氣氛……不顧國家人民福利專為自私自利大發(fā)其財?shù)拇笥腥嗽凇!?/p>

雖然尼采等人提出“上帝死了”極力反對上帝的存在,但對“靈魂”、精神、信仰的反思一直都存在于他們的哲學(xué)、文學(xué)思想乃至生活中。這樣的思考在中國佛教中也存在,“佛陀告訴我們,人不只是這個‘肉體’的東西,除了‘肉體’還有‘靈魂’的存在,既有光明的可求,也有黑暗的可怕,這種說‘靈魂’的存在,最易激發(fā)人們的良知”,但是現(xiàn)在很多信奉佛教的中國人都不過是為了祈求菩薩保佑,渴望從佛祖處獲得自己想要的事物,真正去反思佛經(jīng)佛理的人少之又少,在目前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下,我們可以借助佛學(xué)的一些積極理論的發(fā)展,來提高國民的良知與道德感。(本文作者:初瑤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