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懷舊空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3、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4、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5、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關鍵詞:杜荀鶴 賈島 苦吟詩 異同
杜荀鶴,字彥之,池州石土隸人,自號九華山叟,早年隱居九華、廬山。咸通、乾符間先后游浙江、湖外、嶺外。黃巢亂起,退隱山林,其間數次出山干謁,作江、浙之游。大順二年及第,以世亂還九華山。晚年得官,以主客員外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天(904)初卒。他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活動,主要在懿宗、僖宗及昭宗三朝。這段時期,政局混亂,政治腐敗,兵連禍結,社會極度黑暗。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顛沛流離和逃難避亂中度過。為了求食、求衣和求仕,詩人常年四處漂泊,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也許正是緣于與賈島相似的身世遭遇,使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向賈島靠攏,一方面接受了賈島的苦吟精神,另一方面在審美追求上又與賈島不盡相同。下面就對二者的苦吟詩作以比較。
一.杜荀鶴與賈島苦吟詩的相似點
(一)苦吟精神的一致性
聞一多先生曾在《唐詩雜論》中說:“由晚唐到五代,學賈島的詩人不是數字可以計算的,除極少數鮮明的例外,是向著詞的意境與辭藻移動的,其余一般的詩人大眾,也就是大眾的詩人,則全屬于賈島。從這觀點看,我們不妨稱晚唐五代為賈島時代”[1]。
杜荀鶴作為晚唐詩人之一,也受到了賈島的影響。他與賈島的身世遭遇非常相似:兩人都在科舉道路上極其不順,處境十分貧寒,因而他與賈島在心理和感情上容易產生共鳴。賈島一生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他用清冷的筆調書寫著自己心中的孤寂哀怨、憤世嫉俗之情。他作詩酷愛苦吟,并以苦吟著名:“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題詩后》)、“默默空朝夕, 苦吟誰聞喜”(《秋暮》)、“風光別我苦吟身”(《贈劉評事》),他甚至到了“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戲贈友人》)的如癡如醉的地步。賈島的這種苦吟,一方面為了提高詩歌的審美功能,另一方面,詩人通過這種推敲、琢磨,將內心的凄寒苦楚激發(fā)出來,他不是為了苦吟而苦吟。詩人曾云:“白須相并出,清淚兩行分。默默空朝夕,苦吟誰聞喜?!保ā肚锬骸罚┎浑y看出,詩人的這種苦吟是內心情感自覺的釋放,他的苦吟精神與內心感受是一脈相承的。杜荀鶴視詩歌為生命,苦吟精神酷似賈島。他在詩歌中多次寫到“苦吟”為詩的情景:“到頭身事欲何為,窗下工夫鬢上知。乍可百年無稱意,難教一日不吟詩”(《秋日閑居寄先達》)、“點盡客衣三尺雪,煉精詩句一頭霜”(《維揚冬末寄幕中二從事》)、“苦吟無暇日,華發(fā)有多時”(《投李大夫》)、“生應無輟日,死是不吟時”(《苦吟》)。可見,杜荀鶴的這種苦吟精神正是繼承了賈島。
詩人之所以傾其全力去賦詩,是由于詩人對所處社會徹底失望,只能在藝術追尋中求得心靈安慰,把“苦吟”作為樂事,在窮困和落寞中找到自適的恬淡心態(tài)。因此,他在藝術追求上,自然也向賈島靠攏。
(二)詩境的凄寒苦清
賈島的一生正處于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時代和詩人自身生活的不幸, 使得他較多地選擇凄冷、枯寂的物象,并把自己的情懷和身世感慨自然而然地外化于這些物象上面。如:“客愁何并起,暮送故人回。廢館秋螢出,空城寒雨來。夕陽飄白露,樹影掃青苔。獨坐離容慘,孤燈照不開?!保ā赌嚓栶^》)此詩里不僅用了愁、廢、空、寒、獨、慘、孤如此衰敗苦寒之詞,還用了暮、秋、螢、雨、夕陽、露、苔幾個凄冷的意象,在色彩上以白和青這樣的冷色調為主,詩人借此以渲染出清幽枯寂的境界,以表達自己孤寂凄寒的心理感受。這幾乎成為其詩歌最基本的審美取向與創(chuàng)作特色。杜荀鶴繼承了賈島創(chuàng)作內容中苦寒的一面,詩歌中也出現了許多清冷、荒僻、枯寂的物象,以此展現出凄清幽寂的意境。如寫春天:“花開如落葉,鶯語似蟬鳴”(《春日閑居即事》),寫鄉(xiāng)思:“人世鶴歸雙鬢上,客程蛇繞亂山中”(《途中春》),寫苦吟的寒影:“燭共寒酸影,蛩添苦吟處”(《秋日懷九華舊居》),寫荒墳的荒涼:“從見蓬蒿叢壞屋,長憂雨雪透荒憤”(《哭山友》)等,把他所經歷和感受的種種人生苦痛一一熔鑄在所選物象中,他筆下的物象也是孤寂清冷荒寒,如蟬,猿,蛇,月,敗葉,廢寺,蓬蒿等物象。描寫心態(tài)用“窮”、“哭”、“寒”、“死”等凄寒之詞營造清寒之境。這種情緒染化了的客觀景物折射出詩人冷寞憂傷的心理。這些詩可謂清寒之至。這正如張所云:“解道寒苦羈窮之態(tài),有孟郊、賈島之風。[2]”的確。二人在審美取向,凄苦意境的營造方面如出一轍。
二.杜荀鶴詩與賈島的不同
杜荀鶴在創(chuàng)作的某些方面繼承了賈島,他的審美追求又與賈島不盡相同。
首先,他們二人在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上都堅持“苦吟”的精神,但藝術追求和側重點是不同的。杜荀鶴的苦吟,一方面說自己癡心作詩,并感到作詩之難,另一方面在詩歌中吟唱自己人生之苦。他在《秋夜苦吟》一詩中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吟盡三更未著題,竹風松雨共凄凄。此時若有人來聽,始覺巴猿不解啼?!币髟姷饺€未入眠,可見用時之久,吟盡三更尚未著題,可見作詩極其困難,是要耗費巨大的精力的,否則難以成詩。此詩是秋夜所作,秋夜本來就給人以陰冷寂寞的感覺,作者的吟詩聲與“竹風松雨”相和,更覺凄苦,再加自己漂泊于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與這凄清的環(huán)境、詩人的“苦吟”之聲融于一體,可以說此詩把作者作詩之苦和自己的旅途之苦一并吟唱出來。而賈島的苦吟是追求藝術形式。關于賈島的苦吟追求,尹占華直截指出“所謂苦吟,無非指作詩刻苦,求難求險求奇……賈島作詩也竭力求奇,但多體現在形式上,將主要精力用于五言律的創(chuàng)作上,其刻苦冥搜、雕琢錘煉者皆是寫景之對句”[3]。說明賈島的苦吟重在煉字、煉句,而佳句的獲得往往與好的意境及詩眼密不可分,巧運言詞,精煉意魄。
其次,杜荀鶴苦吟創(chuàng)作不像賈島那樣冷僻奇峭。賈島詩多呈現奇僻生新、艱澀奧晦,而杜荀鶴的苦吟詩,語言淺顯通俗,自然流暢,極少生澀拗口的現象??v觀他的苦吟詩,無論是書寫個人命運,還是寫景寄情,都淺切自然,明白如話,少有雕琢粉飾之句,真正達到了詩歌語言上的通俗平易。如抒寫個人遠大志向的:“男兒出門志,不獨為謀身”(《秋宿山館》),或寫落第失意愁緒的:“未得青云志,春同秋日情”(《春日閑居即事》),或寫自己求名艱辛的:“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馬上塵”(《感秋》)等,毫無修飾、發(fā)自肺腑、親切感人。而賈島詩則不然,如“空巢霜葉落,梳牖水螢穿”(《旅游》),“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題李凝幽居》),“爐煙上喬木,鐘磬下危樓?!保ā额}岸上人郡內閑居》)這些詩句所表達的詩意不是一般讀者所能體會到的,字里行間已超出了尋常人的語言形象世界,語言晦澀拗口難懂。
第三,杜荀鶴的苦吟詩除了對個人遭遇、不平心緒的抒發(fā)之外,還特別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認為“詩旨未能忘救物”,他用苦吟的方式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而賈島詩題材窄狹,缺少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多為寫景、送別、懷舊之作,他的苦吟更多地投向了自身及其身邊的細物,甚至回歸到自己的心靈??梢哉f,賈島將苦吟的創(chuàng)作方式僅僅對準了詩人精神本體,到達了苦吟的極致。而杜荀鶴的詩作突破了僅僅抒寫個人情感的局限,使苦吟現象又有了回歸現實主義的傾向。他的詩淺清直白又流暢合律,他不事雕飾,不求奇險怪格,通俗易懂,正是他的這種苦吟精神使他的詩歌在千錘百煉之后形成質樸平淡自然的風格。他對苦吟這種詩歌創(chuàng)作現象都做出了貢獻,充分發(fā)掘了苦吟的優(yōu)點長處??傊?,杜荀鶴在創(chuàng)作追求和審美取向上無疑對賈島的苦吟是一種超越。
由此可見,杜荀鶴在學習前人創(chuàng)作經驗時,并不囿于前人,而是大膽創(chuàng)新,正因為如此,使他的詩歌在藝術的百花園中獨占一枝。
參考文獻
[1]朱自清等編《聞一多全集》(三)《唐詩雜論》[M].上海開明書店,1948.
[2](宋)張《云谷雜記》,王大鵬等編選《中國歷代詩話選》[M].岳麓出版社,1985.
故鄉(xiāng)還沒有從冬眠中蘇醒過來,廣州已是萬花爭艷。我?guī)е释麃淼綇V州,帶著一支筆和一沓文稿,最大限度地承受生命的輕與重。一支筆已經銹跡斑斑,古典情懷在紅塵中找不到方向,我躲在春天的深處仰望天空。
賞花花城,這是一樁很美妙的事。我一直在構思我和廣州的關系。半年以前,我辭去工作,在南昌念了半年的英語,投考華南師大的研究生?,F在,我就租住在華南師大的圍墻外,坐在四樓的陽臺上,曬著太陽,喝茶,眼前就是空曠的運動場,紅色的環(huán)形塑膠跑道,足球場上綠草如茵,令人浮想翩翩。臨近黃昏,跑步的人漸漸多了,匯成一條流動的河流,奔向沒有終點的終點。一向喜歡運動的我,做了一回旁觀者。
旁觀者有旁觀者的悠閑,表演者有表演者的精彩。在廣州,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寧靜的房間,從此就可以棲息漂泊的心靈。
所有的忙碌結束后,生活卸去了過多的重量,在過年的熱鬧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干杯,酒氣彌漫了我所有的日子。青春的背影已漸行漸遠,突圍的狂熱讓我腳步踉蹌。一個丟掉一切的人,是不容易醉的。酒精中我可能淡忘了一些熟稔的古文名篇,唐詩宋詞,還有曾經朝吟暮誦的英語單詞,對于這些東西的失去我一直耿耿于懷,似乎更加平添了一份人生的滄桑。酒和人生一樣都是值得品味的。在廣州,我學會了優(yōu)雅地喝著啤酒和紅酒,所有的懷舊在杯子中蕩漾,熱情的語言穿上漂亮的修辭,似乎光艷照人。漸漸的,我已開始刪除生活中不健康的章節(jié),比如酒,重新尋找心靈的歸宿和家園。春天,沒有觀眾。春天,讓我用完最后一筆的構思,讓我穿好最后一件衣裳,讓我從無數的等待中蘇醒,讓我從遙遠的希望中回來。在春天,我不能沉睡。
中國畫已經有兩千多年的發(fā)展歷史,現代廣告設計不到發(fā)展百余年,但是不可否認,中國畫的諸多元素同廣告設計的眾多方面不謀而合,廣告設計不能完全脫離中國畫而獨立發(fā)展,二者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廣告設計主要表現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向觀眾傳達廣告信息,而另一方面則是向受眾展現潛藏其中的精神,廣告中滲透中國畫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文化內涵,同時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準確理解創(chuàng)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圖。
一、中國畫元素與廣告設計之間的聯(lián)系
(一)畫面處理
中國畫的布局靈活,不受時空所限,可以將不同時生的事情或者時空不同的事物于一幅畫面中展現,自然和諧,美學意味獨特。例如《清明上河圖》的構圖方式為散點透視的方法,總計5 米多長的畫卷中囊括了人物500 多個,牲畜五六十匹,車轎20 多輛,船只20多艘。這種構圖方法將處于不同空間的人、事、物放置于一處,使畫面豐富的同時烘托了主題,深刻表現出藝術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引人入勝。廣告設計也是利用二維空間表現多維信息,編排版面時,需要根據版面規(guī)格以及創(chuàng)意需求設計處理眾多元素,將信息層次進行區(qū)分,形成視覺流程,將主要信息傳遞出去,以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例如保利地產設計的廣告《聆聽山語》就體現了這一點。畫面融合了室內室外兩個空間,拋棄了常規(guī)的房屋限制,向觀眾傳達出想要自由居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而且,廣告中靜謐的環(huán)境、悠閑的人物、安靜的小鳥,體現出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深化了廣告主題,讓人印象深刻。
(二)高度凝練
中國畫追求化繁為簡的境界,不僅僅是單純的表現物象和色彩,而且是根據美學及畫面主題需要,對物象的具體特征給予歸納和取舍,通過此類藝術方式來增強作品感染力與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塑造出經典的藝術形象。中國畫在表達情感時,含蓄內斂,點到為止。例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圖》中,就大膽的放棄對背景的描繪,僅寥寥數筆就將李白那種且行且吟的狀態(tài)勾勒出來,表現出李白瀟灑于世的姿態(tài),間接地刻畫出“詩仙”形象。廣告設計中,簡潔是第一原則,廣告應鎖定目標,主題表達清晰,且從頭到尾都有邏輯發(fā)展的過程。簡潔并非指單調與簡單,而是能夠深刻有效的對創(chuàng)意主題完美表達。例如沃爾沃的廣告《安全別針》,它的整體創(chuàng)意就非常的簡潔出眾,廣告通篇只圍繞一個主題:“安全”,汽車狀的別針暗指沃爾沃產品所具備的安全性能,周圍的大面積留白使中心突出,觀眾的視覺感官全部集中到安全別針上,對廣告主題簡明扼要的指出,使得這則廣告成為設計典范。
(三)意境悠遠
意蘊可以體現深層內涵,經典作品總是蘊含悠遠意蘊,借由情、理、意、趣等多種因素得以展現。中國畫擅長利用筆墨表現意境,意蘊中隱含豐富的情感,“意”表達審美感性,它會啟發(fā)觀者去追尋探索其中的隱藏情感,從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種吸引觀者注目并且令人難以忘懷的特征,同廣告設計中利用廣告?zhèn)鬟_隱藏精神,以實現廣告效應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所以,中國畫所追求的意境美能夠使廣告中文化的影響力與感染力增強。沃爾沃的廣告《洗禮》篇中,雖然沒有直接借用中國畫元素,但采用的黑白色系處理以及畫面的構圖方式仍給人們視覺產生強烈沖擊,畫面由遠及近,逐漸推進,產品設置在中景上,同時以天與水對畫面氣勢進行引導,令人贊嘆不已。
二、中國畫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一)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畫在創(chuàng)作時強調骨法用筆,并且創(chuàng)造出韻致獨到的筆法。筆力變化體現筆法變化,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筆隨氣行,心氣相合。在現代的廣告設計里,筆墨元素在其中的應用最為廣泛。例如靳埭強先生設計的海報,就將筆墨作為主要的形式語言,對比結合如蓮花、硯臺、光盤及人的形態(tài)等物體,碰撞出文化的演變,促使人們深入思考。又如紅磡地產設計的《香水之約》系列廣告,將水墨元素與金魚、玉石、月色、茶壺等傳統(tǒng)文化進行組合,表現出人文內涵豐富且大氣婉約的形象,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中國畫歷來運用線條來表現事物的形體特征,“線”作為一種繪畫語言,可以起到抒懷的作用。例如山水畫中,線條的恰當運用可以表現出山峰硬朗險峻的特點。在現代著名人物畫家何家英的國畫作品中,線不僅是線,同時也是面和體,他在表達立體空間時,不是利用明暗進行表現,而是采用線的結構進行解決。因此即使運用的色彩不多,通過線條造型也能使人強烈地感受到空間延伸、體面婉轉起伏變化。李寧的《天、地、人》廣告中,就采用書法的筆墨意蘊對整體畫面進行分割,然后利用動態(tài)人物進行輔助平衡,清晰地表現出廣告所要傳達的運動精神。
(二)中國畫的構圖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每一幅中國畫必然有一個主體形象,構圖區(qū)分賓主,將主體突出表現。例如宋代作品《白頭叢竹圖》中,白頭翁為整個畫面的主體,竹子為賓,將白頭翁生活季節(jié)、環(huán)境進行襯托。廣告設計中,層次要求是特別需要強調的,主要的廣告信息元素應為視覺重心,以便在第一時間吸引觀眾視線,引起關注。如北京奧運會的系列主題海報,采用了傳統(tǒng)山水畫的全新創(chuàng)意,會徽為中國漢字篆體的“京”,天安門的整體顏色為金黃色,水立方表現為藍色,以及銀色的鳥巢,如此濃墨重彩,中國味道被強烈凸顯。虛實也是中國畫的常用表現形式,中國畫講究虛實相生,一般主題為實,而背景則是為虛,白色為虛,黑色通常為實。山水畫中,樹木山石這種具體的物象為“實”,而“虛”的表現則為天空云水。唐代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中,山石樹木為近景,刻畫具體細致,體現主體之“實”,同遠處江面淡淡的船只表現的“虛”構成遠近結合的一種空間關系,虛實對比強烈。廣告設計版面力求簡潔,同樣需要“留白”,這樣才能實現主題突出,增強作品感染力。
(三)中國畫的色彩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畫的色彩,最開始是以紅黑色系為主要基調,隨著山水畫的發(fā)展,青綠、淺絳、水墨三大色系逐漸分出。中國畫的獨特色彩體系應用于廣告設計中,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紅黑色。中國紅寓意尊貴吉祥,是最原始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國特色。索尼《BRAVIA 中國紅》廣告就采用了中國紅元素,色彩鮮明,大氣尊貴。二是青綠色。石綠色系具有鮮明的代表性,這種綠色偏冷,常代表不俗個性,彰顯產品品質與品位?!断闼s》的房產廣告以及龍鳳食品廣告均采用了這種青綠色系,典雅獨特。三是水墨色。水墨色摒棄色彩,是文人雅士的最愛,在色彩斑斕的現代社會,黑白灰的經典格調總是讓人感覺眼前一亮,清新高雅。四是淺絳色。這種色系給人以懷舊感覺,比較適合具有歷史淵源的產品,如宣傳世界讀書日的海報作品就采用了這種懷舊色系,古樸經典。
結語
中國畫元素應用于廣告設計中,可以賦予廣告更加豐富的內涵與精神,在二維空間中表現多維思想,彰顯現代廣告“大意境”的獨特格調。
參考文獻:
[1]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教研室. 中國美術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2,21(07):83-84.
[2]趙立霞.中國畫元素在現代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天津理工大學, 2012,24(15):113-114.
意識到這一點之后,筆者有針對性地在平時的高考備考訓練中加強了詩歌翻譯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翻譯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下面就以我的學生的一次古詩翻譯練習為例,對這些共性問題加以歸納整理,并指出改進措施。
我要求學生翻譯的詩歌是北宋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珍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批閱完學生作業(yè),共性問題可歸納出四點。
一、對詞中人物形象判斷不準確
很多學生把詞中人物形象認定為是一名漂泊羈旅、離家千里的斷腸游子。判斷理由十分簡單:詞中人物就是詞人范仲淹本人,而且詞中有“長是人千里”一句。這是不正確的,細讀本詞可以發(fā)現,詞中有“香砌”“珍珠簾”和“玉樓”這三個意象,這三個意象寫的是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從詞語風格可以看出詞中人物應為一閨中女子,“長是人千里”一句應解釋為這位女子思念漂泊在千里之外的親人。除了讀詞不細外,學生出現這種判斷人物形象錯誤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對古代詩人的“代言”傳統(tǒng)不了解。古人寫科舉文章有“代圣人立言”的傳統(tǒng),而在詩詞領域則有“自比女子”或“代女子立言”的小傳統(tǒng)。這種做法從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就開始了。后世最著名的此類詩歌有朱慶馀的《近試上張水部》和張籍的《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在解讀詩歌時,一定要注意到有這樣一類詩存在。
二、缺乏古詩鑒賞字句方面的常識
有學生把“紛紛墜葉飄香砌”解釋成:紛紛落葉飄香,堆積在臺階上。如果說是落花飄香還有點道理,但是“落葉飄香”,這是什么樣的落葉呢?顯然不符合生活常識。學生犯這種錯誤是因為不知道“香砌”是一個詞而誤認為“飄香”在本句中是一個詞。其實“香砌”應是臺階的美稱。古詩詞中有時為了營造特有的詩意美,詩人會使用“美稱”。課本注釋中提到“美稱”的地方有兩處:《望海潮》中“鳳池”是對中書省的美稱;《雨霖鈴》中“蘭舟”是對船的美稱。關于“玉樓空”的解釋,有學生解釋成:玉樓上空無一人。這個“空”字解釋得不到位。聯(lián)系全詞,“空”不是空無一人,而是空蕩蕩的玉樓上只剩下“我”(思婦)一人在望月懷人,這個“空”字暗示出了“我”(思婦)的孤獨寂寥的情感。關于“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解釋,部分學生不會顛倒詩句去解讀詩歌。應按照“眉間心上,都來此事,無計相回避”的順序翻譯。課本就有翻譯詩句時調整語序的例子。姑舉一例:《念奴嬌?赤壁懷古》課下注釋就將“多情應笑我”注解為“應笑我多愁善感”。
三、正面遷移能力弱
遷移能力弱表現在不能從課內學過的古詩或從雖沒有選入課本但廣為人們引用的古詩句中找出與需要解讀的詩句類似的詩句,用已知猜測未知,提高詩歌鑒賞能力?!熬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是范仲淹很著名的詩句,使用率也相當高。如果學生曾經見過或聽過這句詩,就可以看出“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與“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手法、情感、用語方面的相似之處??雌饋矸吨傺蛯ψ约哼@個從“酒”到“淚”的創(chuàng)意頗為看重,才一再寫入詞中。如果看出了這兩句詩之間的關聯(lián),解讀時就會感到心中有數,不至于胡猜亂寫。“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與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是《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修》課文),用詞造意都相同。不過從時間先后上講,應該是李清照借鑒的范仲淹才對,而不是相反。另外,課本上還有詞人間相借鑒的很明顯的一個例子:柳永的“怒濤卷霜雪”和蘇軾的“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本體、喻體和動詞“卷”的運用方面都可以明顯看出后者對前者的借鑒,但后者更青出于藍。
四、翻譯出來的句子不合常理
“寒聲碎”,有學生解釋成:寒聲破碎。這個解釋不容易理解,聲音又不是玻璃器、瓷器,如何破碎?要正確解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寒聲”。聯(lián)系語境和生活常理,我認為,寒聲是指秋夜里傳來的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各種有名無名的細微聲響,所以“碎”應解釋成“細碎輕微”才切合前句“夜寂靜”所表現的意境。有的學生對“月華如練”的解釋更是奇葩:月光好像在練習;月光好像在反復練習;月光好像在訓練……“練”就是白絹―― 一種薄而輕的絲織品。學生因不了解這一常識,導致翻譯時出了笑話。
針對上述共性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偨Y起來就是一句話:多讀細讀勤積累,聯(lián)系課本常練習。話很簡單也很老套,但學起來需要有悟性、能堅持、廣泛聯(lián)系,才會使古詩鑒賞能力更上一層樓。
附:
1 識記文學常識;2 默寫名句;3 理解詩意;4 把握意境;5 品味用詞;6 賞析詩句;7 理解思想感情;8 理解詩中用典等。
[新題演練]
一、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鑒賞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 詩中____________幾個字概括了詩人被貶謫的區(qū)域,“_________”一句飽含詩人的無限辛酸,也流露出他內心的憤懣之情。
2 詩中哪幾句運用了典故?詩人通過典故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千古傳誦的名名,它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蘊含著什么哲理?
4 通讀全詩,說說詩人的情感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二、《赤壁》鑒賞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 本詩作者是_______,他與_______在文學史上被并稱為“小李杜”。
2 認真閱讀詩歌。說說這首詩的首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3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什么意思?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 周瑜取勝是不是真的在于東風之便?請談談你的看法。
三、王安石《登飛來峰》鑒賞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 詩中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詩中正面寫飛來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側面寫飛來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 結合詩歌及時代背景,談談你對詩中“浮云”的理解。
4 認真閱讀詩歌,說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蘊含著怎樣的哲理,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龔自珍《己亥雜詩》鑒賞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 詩歌首聯(lián)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歷來為人稱頌,請談談你的理解。
3 結合實際說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五、《行路難(其一)》鑒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 這首詩的作者是_____朝詩人______。
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和南朝宋詩人鮑照的《擬行路難》中的“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太息”相比,你認為哪兩句寫得更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詩歌形象描寫“行路難”的句子是:這兩句詩有比興的意味,它的比喻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詩中運用典故的詩句是哪幾句?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結合詩歌內容,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弊骱喴p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鑒賞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重陽節(jié)古詩九日登巴臺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xiāng)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題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xiāng)。
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九日與友人登高
【唐】鮑溶
云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尊前。幾回為客逢佳節(jié),
曾見何人再少年。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
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云。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國輔
江邊楓落黃,少長登高一望鄉(xiāng)。
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唐】獨孤及
是開日,當君乘興秋。風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別愁。醉歸無以贈,只奉萬年酬。
重九日宴江陰
【唐】杜審言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jié)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
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唐】李乂
涌塔臨玄地,高層瞰紫微。鳴鑾陪帝出,攀橑翊天飛。
慶洽重陽壽,文含列象輝。小臣叨載筆,欣此傾巍巍。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臨玉扆,初律啟金商。鳳闕澄秋色,龍闈引夕涼。
野凈山氣斂,林疏風露長。砌蘭虧半影,巖桂發(fā)全香。
滿蓋荷凋翠,圓花菊散黃。揮鞭爭電烈,飛羽亂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虛側月張。怯猿啼落岫,驚雁斷分行。
斜輪低夕景,歸旆擁通莊。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fā),遂結城南期。筑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
【唐】李頎
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辟惡酒,湯餅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風吹閑宇涼。主人盡歡意,林景晝微茫。
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淹留悵為別,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
【唐】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重九日廣陵道中
【唐】羅隱
秋山抱病何處登,前時韋曲今廣陵。廣陵大醉不解悶,
韋曲舊游堪拊膺。佳節(jié)縱饒隨分過,流年無奈得人憎。
卻驅羸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節(jié)詩句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 —— 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 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wèi)郎清瘦。 —— 潘希白《大有·九日》
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 —— 趙時春《原州九日》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綠杯紅袖趁重陽。 —— 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 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龍山飲》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 —— 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韓琦《九日水閣》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龍山飲》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 —— 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韓琦《九日水閣》
重陽節(jié)古詩賞析《沉醉東風·重九》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賞析
在紅葉上讓它帶著情意承受御溝的流水飄走,觀賞的人醉臥在歌樓上。萬里長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遠山變得狹長而顯清瘦,暮秋時節(jié)到處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敗的楊柳,寒秋的鳴蟬,天地間一片哀愁,這時節(jié),有誰肯送酒來和我一起解憂?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賞析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歸鄉(xiāng)的思緒想山間的云煙繚繞惆悵轉折。在異鄉(xiāng)和家鄉(xiāng)的你一共同喝著酒,看見鴻雁天上南來,在異鄉(xiāng)和家鄉(xiāng)的你一共悲傷。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賞析
十月的天空再次憶起,你綠色的衣襟在風里飄拂。陽光遍地,你信手拾起一枚鵝卵石,放進我手里,說:“我愛你!”三字成讖,我被你一語中的,從此,沉重的枷鎖背負我每個夢境,明知無望,卻固守著僅存的堅持,以為,終究可以將你守侯成最美的風景。若年華可以作注,我已押上一切籌碼,只待你開出一幅九天十地的牌久,示我以最終的輸贏。誰知,你竟中途離開,衣袖隨長風斜過,拂亂了賭局。無人坐莊。
夜雨,濕了清冽的簫聲短暫停頓之間,你飄遠的足音驚醒酣睡的舊夢。歡愛如昨,說著兩眉羞。長記得,憑肩游,幾番行,幾番情。幾番醉,幾番留。對酒酣歌,長袖善舞,霓裳羽衣輕裹繾綣的醉意。我在玉笛清簫的婉轉里翩躚,我用纏綿悱惻的箏曲與你相和。-也許,滴落在心頭的根本就不是雨,而是一種情緒、一種感傷、一種記憶、一種憂郁。 簾卷西風處,人比黃花瘦。
人如舊,西窗下,目光糾纏,相顧總無言。素箋輕展,情潤筆端。長袖輕拂,添一柱心香。愛自你的筆下蔓延,隨手拾起一闋,就能吟醉。前世今生的歡顏,一寫就是千年。長長短短的詞句,刻滿你的誓言,我的眷戀。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古典情懷舊時語,靜守明月映窗前,一任心事滿園,在塵水流轉的故事里,少了清愁,多了薄歡。
是誰?挽著琴弦,撥動一曲離殤,傾訴千年遺憾。光陰濺落塵埃,翻飛著些許溫涼如煙的舊夢,劃過我迷離的眼,與你相遇,清清淺淺的相交,轉身,輕輕淡淡的忘記。有些故事,注定成空。匆匆相逢,惶惶相依,最終背道相離,一切恍如夢,如煙,似水,決絕而去。記不清那些燦爛的笑顏,是為誰綻放,只記得清寂的生命里,不會有我可以選擇的美好人生,那么,不執(zhí)念,不惆悵,容華謝幕,也不過是一場江山永寂。
滾滾紅塵,故人心依舊在。嘆前世之擦肩,哀今世的錯過,等來世之相愛,幾經輪回,誰人在輪回臺,執(zhí)著守候,彼岸相伴,伴的卻是三生的寂寞與憂愁。三世情殤,撫一曲離別,舞一曲殤情,幾許哀怨,幾經滄桑,剎那芳華朱顏逝。低訴,那未盡的相思?;貞浫裟芟戮?,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醒來時,天依舊清亮,風仍然分明,而光陰的兩岸,終究無法以一葦渡航,我知你心意。無須更多言語,我必與你相忘于江湖,以滄桑為飲,年華果腹,歲月做衣錦華服,于百轉千回后,悄然轉身,然后,離去。
寒煙彼岸陌上花,挽不回串串往昔,拾不回遠走的年華,寂寞了誰的等待?水墨孤舟,載不盡新詞舊愁。轉眼之間,老了春色,轉身之后,青絲白發(fā)。天涯望穿了秋水,古箏彈斷了琵琶,紙箋訴盡了殘墨,塵緣終斷了癡纏。一場隔世之約,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時間開了一個玩笑。紅塵劫,不是太早就是太遲,芊指輕捻,彈一世風華倦怠,一紙素箋,訴幾許浮緣薄涼。是在等待誰的約定么?還是已悟透了地老天荒?
應該說,如果單純從影片的影像風格來看,可稱得上是一部出色的唯美作品。
當渡邊在走廊上跑過時,迷離的淡黃光線隨著飄動的窗簾滿溢流動起來,整個畫面幾乎成了一幅畫,美麗得令人窒息。陳英雄一貫對于色彩的迷戀與重視在本片中得到充分體現,其中大片綠塊的運用凸顯了他自從《青木瓜之味》以來一貫的影像特征,也是導演本身風格很好的延續(xù)。片中多處在森林與曠野中的鏡頭都有著極強的美感,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來當桌面使用。如影片中渡邊與直子在療養(yǎng)院附近田野里橫臥的鏡頭可稱驚艷。加上陳英雄本身對于自己作品近乎苛求的拍片方式,影片在時代的氛圍營造和空間的設置上都頗為出色,很好地將原著中設定的六十年代末期的時代特點展現出來。這是影片整體精致風格的突出體現,也是引導觀眾深入懷舊的重要砝碼。
不過,遺憾的是,可能還是文化差異和對于作品理解的不同,影片最終還是未能將原作中的精髓真切而直觀地表達出來。村上春樹的原作中以渡邊、直子與綠子三人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在一個感傷的故事中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年輕的迷惑與無奈。影片雖然忠實地按照原作的敘事方式來進行,開頭的部分也比較出色,可是整部影片在綠子這一角色出現之后變得有些混亂起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在于整部影片中對于渡邊糾結于直子與綠子之間的感情表達略顯膚淺,使得原作中這一部分最為動人和傷感的感情變得令人費解和膚淺,大大削弱了原作的力量。此外,在影像作品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影片對于原作中一個常見的愛情故事背后所表達的都市人焦灼、空虛的內心世界,迷亂、脆弱的生存狀態(tài)等都未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原作中對于“死亡”的大量描寫有著更多的深意在內,木月、直子、初美等人物的死亡也在詮釋著一個帶著宿命的悲哀和鉛灰色的沉重的主題,與整部作品的陰郁與感傷主調不謀而合。雖然這些情節(jié)都在電影中得以展現,卻也因為缺少足夠的鋪墊和渲染而僅僅停留在一種表面的悲情上,與整部作品的關聯(lián)被有意無意割裂開了。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一個文學與電影的差異在作怪。作為一部帶有傷感色彩的愛情小說,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又夾雜了關于性、死亡、人生、社會等等話題,更包含了對于年輕人困惑與生存狀態(tài)的探討,而這些東西在一部120分鐘左右的電影里得以完整呈現,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看到陳英雄已經在盡力忠實原著的基礎上保持了自己一貫的風格,努力去展現一部他所能展現和理解的《挪威的森林》。就本片的影像而言,也可以稱得上是近些年少有的一部唯美之作了。在很多時候,導演只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原著作品,卻也恰恰因為如此而難以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在文學與影像之間,似乎永遠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