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泰戈爾金色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習詩中奇特的想象不僅可使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也為學習下個單元《郭沫若詩兩首》,區(qū)別“想象”與“聯(lián)想”奠定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品味詩歌精美的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過程與方法:運用朗讀、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真情,培養(yǎng)學生感恩之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真情朗讀,感知詩歌優(yōu)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感情。
教學難點: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來抒寫詩歌。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課下收集贊頌母親的歌曲、影視劇、文學作品等,并能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情
七年級學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最適合對其進行情感熏陶和人文關懷。從實際情況看,孩子們總是忽略父母對他們的默默關懷和深深的愛,更不知道如何去關愛自己的父母。因此,學習本文能很好的打開他們愛的心扉,使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母愛,懂得感恩。
教法與學法
為了很好地達成本課教學目標,我擬采用“朗讀品味法”,讓學生在傾情誦讀中展開想象翅膀感受母子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借助自身體驗、展開美好想象,大膽、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營造愛的氛圍
讓學生說說自己收集到的贊頌母愛的歌曲、文學作品、影視劇等,并試著唱一唱、讀一讀、談一談。然后老師相機動情導入:母愛像清澈的小溪,默默地滋潤著我們;母愛像沙漠中的一片綠州,給予我們前進的勇氣和動力;母愛像一把雨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母愛像一朵金色花,給我們的芳香與溫暖……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感受圣潔的母子深情。(板書 金色花 泰戈爾)
(這個設計通過談話導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并且營造出濃濃的愛之氛圍,使學生快速融入到本課的教學情境當中。)
2.傾情朗讀,感受母子深情
詩作清新曉暢,無閱讀障礙,是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好材料。所以我采用“三讀”展開:
自由誦讀,初步感受詩作的內容和情味。思考:這首散文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我們應帶著什么樣的情味來朗讀?然后討論、明確:文章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兒子想象當中的母子嬉戲圖,應帶著親昵、撒嬌、頑皮的情味來讀。
自由演讀,感受流淌在詩作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
學生帶著自己體會到的情味朗讀,并且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的幫助下,借助對關鍵詞句的品析,借助對情境的想象,用恰當?shù)耐nD、重音、語速、語氣等來表現(xiàn)這種情味。
比如:“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等句子都是可以通過品味關鍵詞、情境再現(xiàn)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品味的。
角色賽讀,再現(xiàn)母子深情。
在學生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之際,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朗讀,再現(xiàn)母子深情。先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再挑選出優(yōu)秀選手在班上賽讀。學生評價、推選出情感把握最準確、表現(xiàn)最充沛的選手。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按部就班地先解決字詞、然后教師范讀,再師生研讀,而是放手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悟、悟中讀,水到渠成中落實教學重點――真情朗讀,感知詩歌優(yōu)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感情,突破教學難點――利用想象鑒賞詩歌。體現(xiàn)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踐行了新課程理念――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3.合作探究,品味寫法之妙
探究形象,再悟深情。
同學們,你們的朗讀非常棒!下面有個問題和你們共同探究一下。詩作中“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呢?
借此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而美麗的。(板書 圣潔 美麗)
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領略文章借助“金色花”這一具體形象來傾訴對母親的深情的寫法。
拓展延伸、表達真情。
泰戈爾的筆下,“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帶給母親快樂、芳香。假如你會變,你想變成什么來回報母親拳拳愛子情呢?請以“媽媽,假如我能變,我愿變成……開頭說一段話。
適度的拓展,可以將學習引向深入。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謂一舉多得,既訓練了學生舉一仿一、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和感恩之情。實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聆聽了印度文學家泰戈爾對母愛的深情傾訴,喚醒了內心深處對圣潔母愛的深切感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想,如何更好地報答母愛,同學們心中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以激情導入――朗讀品味――拓展深化為主線,層層深入,并緊扣文章語言這一核心,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悟,感受彌漫在文中的真摯情感。此外,我注重在教學中踐行新課程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增長能力,提高素養(yǎng)。
我覺得這堂課最為成功的地方是“拓展延伸,表達真情”。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泰戈爾的筆下,“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給母親快樂、芳香。假如你會變,你想變成什么來回報母親拳拳愛子情呢?請以“媽媽,假如我能變,我愿變成……開頭說一段話。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表現(xiàn)的很活躍。從學生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了泰戈爾對母愛的深情傾訴,更感受到了學生們真摯淳樸的情感。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加深了學生對母子深情的真切體驗。
總結這節(jié)課的成功經(jīng)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是在教學中,既要鼓勵學生讀,又要讓學生明白應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使學生在充分體會詩歌蘊涵的感情的同時,不僅讀懂了詩,也學會了怎樣讀詩。
二是這節(jié)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fā)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三是美化課堂。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或創(chuàng)設氛圍,或激發(fā)興趣,或配樂朗誦,或畫面點綴等,為課堂添色。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
散文詩《金色花》圍繞“金色花”生動鮮明的意象,運用新奇活潑的想象,展示了變身為金色花的孩子與母親嬉戲的詩意場景,其奇特的幻想和詩意的想象具有詩歌的特征;詩人將故事場景設在庭院、樹下、牛棚,這些祥和、寂靜、閑適的畫面,把詩人內心的愛幻化成精致、清新的細節(jié)描寫,在內容上又保留了散文的特性。金色花作為圣樹之花,親切溫暖的意象既象征了孩子回報母親的純真心愿,也表達了詩人對人類圣潔天性的贊美,使母子間純美的愛得到了充分表達。詩歌教學中情感體驗非常重要,結合文本的情境內容,我在教學中重點突出“情境”朗讀的教學設計,通過營造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內容著意“境”的營造,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情”的朗讀體驗,激發(fā)學生誦讀、品味的熱情,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文字背后的深情與真義,學習才有趣味。
教學實錄
一、進入文本,體驗“金色花”角色:營造浪漫之“境”,感知孩子美好的“情”感世界
通常,學生在第三節(jié)課時注意力會下降,課堂效果也不很理想。所以,一走進課堂,我沒有按照慣例進行詞句預習與課文誦讀檢測活動,而是在解析題目之后,笑著問學生:“你們變成花了嗎?”學生回答:“變了!”不少孩子齊聲歡快地喊著:“永遠不變回來了!”“哈——哈——”課堂傳來學生的歡笑聲。他們的眼睛在那一刻是那么明亮,心情是那么快樂。我知道在這樣不經(jīng)意的對話中,學生們已經(jīng)進入了詩歌的情境,可以直接導入對整篇詩歌的朗讀感知。
于是,我抓住時機引入情境朗讀,邀請學生走進孩子頑皮、天真的美好“情”感世界?!澳銈兙瓦@樣變沒了,究竟想做些什么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歌?!睂W生動容地加入朗讀活動,讀得有聲有色,已然進入了孩子天真可愛的情感世界。再分析詩人假設手法的妙用時,學生聽得仔細,學得主動,對這種奇特的藝術想象很是贊賞。
師:你們變成花了,是不是感覺特自由特高興?
生:沒錯——
師:詩歌從假想寫起,讓年幼的小主人公張開幻想的翅膀,可以隨意變化,又可以“在風中搖擺”又可以“在新葉上跳舞”。大家此時此刻一定很得意自己的變化,那么你們能感受到“我”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又唱又跳,很天真、很可愛,媽媽看不到他,他心里覺得特別好玩。
生:他變成花兒了,笑嘻嘻地躲在枝頭上,想著媽媽找他,反覺得有趣吧。
師:想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花……又在新葉上跳舞”要著重讀好哪些詞,才能讀出孩子的調皮得意勁兒?
生:“跳舞”要讀好;“搖擺”也要加重語氣讀,來強調他自在歡樂的心情。
生:“新葉”也不能忽略,花美葉也美。美麗的樹,美麗的花,還有鮮嫩的枝葉,他是在“新葉”中“搖擺”、“跳舞”。
師:那你們就試著讀一讀,看看有什么感受?
“搖擺”“跳舞”等許多詞語在大家聲音的詮釋下都格外生動、鮮活起來,我繼續(xù)追問:“笑嘻嘻”用在這里表現(xiàn)了什么?要不要加重語氣呢?
生:“笑嘻嘻”表現(xiàn)了他快樂的心情,也要讀出來。
生:還表現(xiàn)了他神秘、好奇的心理以及偷笑的神態(tài)。
師:你能看出孩子獨特的心理和神態(tài),語感很好!詩人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使散文詩保留了散文的特征。
生:“我”不僅是一朵會跳舞的花,還是印度最圣潔的花,“我”嬌艷、尊貴,“笑嘻嘻”表現(xiàn)了“我”快樂、滿足、自由的心境。
師:沒錯,你們此刻看起來也很美!孩子有溫馨的花香、活潑的身姿,還有圣花一樣的外表,自然又快樂又滿足。我們深情朗讀這一段,來再現(xiàn)花的活潑與美麗。
學生帶著喜悅的神情,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詮釋著詩歌,每個學生都很投入,這是一次奇妙的學習經(jīng)驗,課堂氛圍自由、輕松、快樂。
二、深入文本,解析“孩子”行為:營造快樂之“境”,感悟孩子回報母愛之“情”
導入文本環(huán)節(jié),學生確立了獨立、自主的角色意識,學習熱情很高。深入文本環(huán)節(jié)我依據(jù)詩歌內容先后營造了“散發(fā)花香”和“投射花影”等快樂之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孩子回報母親的真情。
師:從孩子的“匿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具體詞義。
生:“匿笑”就是偷偷地笑,他很頑皮。因為他知道媽媽找他,卻不作聲,是個淘氣的孩子。
生:除了頑皮,他一定很得意,躲在枝頭一副天真、可愛的神態(tài)。
師:媽媽看不見他,他覺得很有趣、很快樂,這么做的時候他會想什么呢?
生:看到媽媽有點著急,他一定有點兒開心,要驗證一下媽媽很愛他吧。
生:他知道媽媽愛他,但是還要這么做,可見他很頑皮!
師:你們都認為他只是個頑皮的孩子嗎?
生:他沒有離開媽媽自己去瘋玩兒,卻留下來看媽媽工作,說明他也很愛自己的媽媽。
師:那你來朗讀“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這句話,表現(xiàn)孩子的頑皮天真、得意開心,更要強調他對媽媽的愛。
學生讀出了“匿笑”的感覺,“悄悄”讀得也頗到位,只是“看著”強調得不夠充分。學生一致推舉張倩來讀。但是,學習一向嚴謹踏實的張倩顯然沒有留意“看著”這個詞,將重音落在了“工作”上,一些學生聽出了不妥,七嘴八舌地說重音落在“看著”上更準確,能看著媽媽,自己隱身就很高興、很快樂了。師:你再來試一試,他只要看著媽媽就滿足了,并不想讓媽媽知道,他要悄悄地表達他的愛。
又試了一次后,張倩長吁了一口氣,點頭笑了。
……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男生讀得頗有媽媽的愛心,女生紛紛感嘆:真溫柔??!女生在角色朗讀“我不告訴你,媽媽”時也較好表現(xiàn)了孩子的得意勁兒。我期望學生再從孩子的角度體會對媽媽的情感,便追問道:“‘哦,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句話怎么能看出孩子善良的用心呢?”
生:我們知道孩子為媽媽做了那么多,但是孩子卻不想讓媽媽知道,要瞞著媽媽。這句話用語言細節(jié)描寫強調了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他雖然頑皮,但是有一顆純凈無私的心。
師:說得好,誰愿讀一讀這個孩子的語言描寫部分,來表現(xiàn)他純美的心境?
一位學生將“媽媽”連讀,聲音清脆,顯得親昵可愛;另一位讀“我不告訴你,媽媽”時,讀得很慢,充滿了神秘感。學生通過朗讀體味、細讀涵詠領悟了孩子與媽媽間深厚的感情,孩子可愛的形象獲得了學生的認可,文本內涵在朗讀品味中逐漸顯現(xiàn)。
三、走出文本,喚醒學生“感恩”之心:觀照詩歌象征之“境”,感受詩人愛之“情”懷
語文教學需要解讀文本深刻的內涵,但是愛的教育更要落實在文本對學生生命發(fā)展的影響上。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借助文本意義來影響學生人格的成長至為重要;啟發(fā)學生再次回到對文本“象征”之境的整體觀照上,有利于感悟詩歌獨特的魅力和詩人博大的情懷。
師:如花般可愛的孩子,如花般圣潔的心靈!詩人泰戈爾運用想象把孩子變身為金色花,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從中你能體會詩人的情懷嗎?
生:詩人運用奇特的想象,是想表達他對孩子圣潔心靈的贊美。
生:金色花作為圣樹之花,既象征了孩子回報母親的純真心愿,也表達了詩人對人類美好生活的贊頌。
深圳石巖公學初一(七)班
林校弘
媽媽的愛似一根長線
一根堅不可摧
綿延不斷的長線
一頭被母親滄桑的手牽扯著
而線的另一端緊系在我身上
那根線名叫“牽掛”
這線上布滿了母親對我的期待
布滿世界上最真摯的情思
輕輕牽起它
慢慢地搖曳
便能感受母親的體溫
便能感知母親的心在為我跳動
母親手中的線拉緊了
我便知道了人生的方向
如果她放開手中的線
我在遠方會感到緊張
好象在遼闊的世界迷失了方向
走在茫茫的路上
懷揣著母親的牽掛
它掛在我身上
連在我心里
牽掛無形卻有情
那根線會越來越長,以至無限
母親牽著它永遠不會嫌累
我也牢牢地抓住不放手
透過它來諦聽母親的心聲
其實,初中語文教材所選的絕大部分課文,都是久經(jīng)考驗的名篇,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文質兼美,是可供無限挖掘的素材寶藏。如果能充分挖掘語文課本中的作文素材資源,將會為寫作平添一抹亮色。那么,如何就地取材,將課本中的“寶藏”信手拈來,學以致用呢?
一、采擷眾長,聚沙成塔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題材不一,內容繁多。要做到慧眼識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一定要靜下心來,在教師的指導下精心篩選,逐步積累。在這個采擷眾長,提取精華的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兩種方法。
1.批注
批注是我國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也是文學鑒賞的重要形式,它用簡潔的語言記錄閱讀者的感悟、品味、欣賞,體現(xiàn)閱讀者的眼光和情懷。在積累課本素材的過程中,要學會梳理素材,勤于思考,作好旁批,看看素材適合哪類話題,還可以加上自己的讀后感、評點等。有所思,有所悟,素材運用才會顯得多姿多彩。
例一:冰心《荷葉母親》?!澳赣H??!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批注:把母親比作荷葉,把“我”比作紅蓮,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愛護。
例二: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迸ⅲ骸拔摇币獮椤拔摇钡募亦l(xiāng)戰(zhàn)斗到底,哪怕流盡“我”最后一滴血,死也要看到故鄉(xiāng)的解放。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強烈感情。
2.整理
課文素材包羅萬象,我在平日的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按照作文素材的類型去搜集材料。比如人生、理想、誠信、親情、友情、愛國、思鄉(xiāng)、自然景物等,讓學生將所學課文,隨時進行歸類整理。在這些整理內容中,光“思鄉(xiāng)”一項,初中三年積累下來,數(shù)量就很可觀。只要稍微用心,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就可以信手拈來,為我所用。
二、學以致用,點石成金
積累素材只是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如何解決“怎么寫”的問題,還需“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的作文訓練中,要活用教材、妙用教材。
1.隨堂練習,小試牛刀
大多數(shù)學生一到作文課,就嘴咬鋼筆桿,眼望天花板,愁眉苦臉,無話可寫。而且寫作往往與語文學習割裂開來,只有到作文課的時候,才把它當做一件艱巨的任務來完成。既然語文課本是一座素材金礦,我們就應該在日常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隨堂訓練,學以致用。
比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詩兩首》(泰戈爾《金色花》、冰心《荷葉母親》),我當堂讓學生以“感謝您,媽媽”開頭,寫一個小片段。剛開始我什么都沒提醒,由學生自由發(fā)揮,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寫出來的內容大都空洞無物,平平淡淡。見此情景,我明確要求,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剛學習過的教材資源,將課本素材運用到練筆中。很快效果就顯現(xiàn)出來了。摘錄兩則如下:“感謝您,媽媽!有您的精心呵護,我如泰戈爾筆下的那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沐浴著陽光,綻放我美麗的花瓣,追隨著您的身影,快樂、無憂!”“感謝您,媽媽!您是冰心筆下的荷葉,寬容、無私。朗日下,您為我遮擋炎熱;風雨中,您為我撐起一片明凈的天空?!蔽淖蛛m稍顯稚拙,但字里行間已有了活色生香的韻味。
2.巧用素材,點石成金
巧用課本素材,作文別有洞天。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始終將學習語文知識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除了讓學生經(jīng)常做批注,將課本素材歸類整理以及隨堂片段訓練外,還進行一系列“如何運用課本素材”的作文專題訓練,將語文課本所學內容具體運用于作文中。
在一次作文專題訓練中,命題作文《因為有你》,一個學生直接引用所學詩文的習作就頗見功底: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仍然是按照以往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掌握了整個教學課堂,讓學生無法對閱讀文本進行研究和發(fā)現(xiàn)問題。雖然在課堂上教師對于課文的內容進行詳細的不斷的講解,但是由于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使得整個課堂缺乏濃厚而活躍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出現(xiàn)了厭煩的情緒。
2、模式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缺乏新意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仍然按照模式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沒有教予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沒有運用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比如,在進行古詩詞鑒賞學習教學的時候,教師一般都是讓學生對整篇古詩詞以背書方法進行背誦,對于詩詞內包含的情感和詩詞的語言都無法進行理解,學生就會覺得語文閱讀的課程十分的乏味枯燥,對閱讀提不起學習興趣。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層剖析和理解
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是對一些表面上的知識內容進行反復的講解,而沒有對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層的剖析,尤其是對于閱讀內容的細致和關鍵問題沒有開展深層的研究和理解,忽視了學生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法
1、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改變以往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的傳統(tǒng)模式,對于往常教師和學生之間單純式的交流模式要進行打破,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同時,還可以設立學習小組,通過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消除厭煩情緒和陌生感,在學習小組中實行資源共享,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對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由代表將小組的觀點進行表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采用多渠道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的教學,教師還必須采用多渠道的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才能夠保證學生不會因為學習過于單一和實踐的單一式而出現(xiàn)厭倦的心態(tài)。比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課文進行教學的時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辯論,通過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進行深入式的辯論,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裁判和進行指導,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渠道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3、實現(xiàn)課內外有效結合,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關鍵詞: 語文教學 音樂 作用與運用
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币磺饵S河大合唱》,振奮精神,催人勇往直前;一曲《梁?!?,蕩氣回腸,讓人感慨萬千;一曲《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轉,帶給人寧靜祥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音樂,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內心情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音樂的作用
1.激發(fā)興趣,激活情感。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學習主動性就有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音樂,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習《蒹葭》時,運用音樂《在水一方》,學生很容易被深情的旋律吸引,并情不自禁地融入到《蒹葭》的意境中;學習《土地的誓言》時,不妨輔以歌曲《松花江上》,很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2.加深理解,啟迪思想。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并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思考的意識,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包含重點詞句到篇章結構及寫法乃至主題意義的理解。引導學生深刻透徹地理解文本的方法很多,適當運用音樂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分析《音樂巨人貝多芬》中貝多芬的性格品質時,適當播放鋼琴曲《命運交響曲》,學生對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不屈的性格品質有更深刻的印象。
3.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且長遠的任務就是“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音樂,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較為理想的方法。學習《云南的歌會》時,不妨播放一些諸如《小河淌水》等云南民歌,使學生從文字層面上理解云南歌會的特點的同時,更能從視聽的角度直觀接觸,感受少數(shù)民族歌會的特點,從而獲得美的熏陶。尤其像冰心的《荷葉母親》、泰戈爾的《金色花》、何其芳的《秋天》及朱自清的《春》等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朗讀,配以《清晨》、《雨的印記》、《秋日私語》及《春之聲圓舞曲》等樂曲,學生很容易被感染,引發(fā)對親情、自然等美的情感共鳴。時常運用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學生的審美情趣、道德情操會潛移默化地提高。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音樂,作用不可小視。
二、語文教學中如何適當運用音樂
1.音樂激趣,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開端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對整堂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課堂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思維迅速集中,主動快樂地學習。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是思想的火花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痹谝恍┥⑽幕蛟姼杞虒W中適當運用音樂導入,能很快聚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時,選擇殷秀梅演唱的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優(yōu)美的樂音旋律能很快吸引學生,學生既從聽覺上感受到音樂旋律的美,又從內容上領略到北國雪景的美,在美妙的感受中學習《雪》就變得輕松而有趣味。
2.配樂朗讀,培養(yǎng)美感。
應該說文本解讀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旨。配樂朗讀是文學、音樂與有聲語言三位一體的藝術傳播形式,這種形式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旋律更好地呈現(xiàn)作品的美感。只有對文章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更深刻透徹地解讀文本。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時可以借助音樂。如在朗讀感知或理解重點文段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配以音樂,很快就能將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激發(fā)學習興趣,領會文章旨意,并引起共鳴,無疑為下一步文本理解奠定感情基礎。教學泰戈爾的《金色花》時,若配上鋼琴曲《清晨》或《雨的印記》,很容易讓人產生清新、愉悅、幸福的美感,學生朗讀與思考的欲念很容易被調動起來;教學何其芳的《秋天》可以配上《秋日私語》等,都能很好地給人愉悅的共鳴之感,帶來美好的藝術感受。
必須強調的是,語文課教學中適當使用音樂即可,太過則有喧賓奪主之嫌。如教學《中國石拱橋》、《奇妙的克隆》等文章時就不一定要運用音樂了。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Z文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音樂能調動氣氛,激活課堂,激發(fā)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學習愿望與動機,自然就會主動快樂地學習,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就很自然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B-0028-02
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通過終生專業(yè)訓練,習得教育技能,實施專業(yè)自主,體現(xiàn)專業(yè)道德,逐步提高從教素質,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專業(yè)化過程。而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則是在語文教學領域中不斷提升專業(yè)水平的過程。
筆者近幾年在農村中學語文課堂聽課調研的過程中,感覺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師專業(yè)水平偏低,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上仍以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忽視學情研究,忽視把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作為教學的起點和調節(jié)因素;教師對現(xiàn)代語文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知之甚少,實踐上也缺乏突破自我、與現(xiàn)代教學接軌的信心和決心;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重壓,農村教師不僅習慣“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而且固守慣性,信奉經(jīng)驗,在潛意識中較為淡漠理論學習和專業(yè)引領;教師缺乏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師者應有的人格精神與學識修養(yǎng),導致在解讀課文時捉襟見肘,與教學的目標要求距離較大;教師多年來習慣于閉門造車、各自為教,雖置身于教師群體中卻缺少專業(yè)發(fā)展的互助氛圍,教研活動流于形式;教學手段單一,習慣于“一本書、一支筆”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懶于嘗試多角度、多渠道啟迪學生學習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較少使用多媒體設備。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提高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專業(yè)化水平,是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關鍵,如何提升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確實成了一個繞不開的難題,筆者略談個人的一些淺見。
一、靜心閱讀――農村語文教師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基石
教育家朱永新認為:“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也是整個教育的前提?!苯K身學習已成為當今各行各業(yè)專業(yè)提高的必然趨勢,但為數(shù)不少的農村語文教師卻因教學工作繁忙,而逐漸忽略了讀書的重要性。在一項對鄉(xiāng)鎮(zhèn)中學和城鄉(xiāng)結合部中學的語文教師的調查中,接近65%的從業(yè)人員在一年內閱讀整本刊物少于三本。換句話說,除了課本,半數(shù)以上的教師整整一年都沒讀過什么書,導致他們的視野越來越窄,思想也日漸貧乏,這對與社會現(xiàn)實、與學生心靈聯(lián)系緊密的語文教學是十分不利的。
筆者曾聽過這樣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上的是泰戈爾的《金色花》,在課堂上,教師用心地講解課文內容,分析文章的意境,學生也很投入地朗讀,課堂氛圍十分活躍。但這時,一位學生舉手提問:“老師,我覺得泰戈爾的文章真美,聽說他還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你能推薦他的幾部作品給我們看嗎?”這位教師頓時無語。課后,筆者了解到這位教師本人除了這篇《金色花》,也未看過泰戈爾別的文學作品。這個案例說明即便是圍繞教材進行的拓展性閱讀,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學校應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激發(fā)教師讀書學習的熱情,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夯實教師的學問基礎。例如,充實學校閱覽室的藏書,增加一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購置一批新的教育理論書刊,向教師開放;提高教師的閱讀熱情;語文教研組在每個學期里,都應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逐一設立學習模塊,并搜集與模塊相關的文章,組織教師學習交流,探討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結合的途徑;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組織關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各種報告會,為教師“充電”;組織骨干教師和新教師參加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的座談會;開辟黑板報專欄,定期刊發(fā)教師學習理論的心得體會;每學年舉行一次理論知識考核,營造濃厚的讀書研究氛圍。
二、自我反思――農村語文教師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動力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边@表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離不開伴隨職業(yè)生涯始終的自我反思。教學反思不僅有助于改善教師個人的教學實踐,而且有助于在學校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圍,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農村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通過寫自我反思、教育隨筆、教學小結等,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學,使教師的教學擺脫低水平的重復。例如,可以把上課的成功之處及課堂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記錄下來,以便日后作為備課參考;可以對授課時的不足之處進行梳理、回視,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使今后的教學更上一層樓;還可記錄教學過程中師生思維碰撞出的“智慧的火花”,捕捉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的瞬間靈感,為精彩的教學提供不絕的“光源”。總之,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進行反思和記錄,關鍵是教師要善于做個“有心人”,將課堂教學的珍貴經(jīng)驗進行理論概括,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使課堂教學進入良性循環(huán)軌道。農村語文教師還應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勇于摒棄落后的做法,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與學有機互動、和諧統(tǒng)一的觀念。應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放開手腳,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只有不斷反思、積極改進,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
三、教學科研――農村語文教師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關鍵
科研,曾經(jīng)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名詞,不少一線教師總覺得只有大學教授或碩士、博士才能做科研。其實,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教育科研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平民化”?!敖谈囊罨?,科研為先導”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共識。語文教師要提升專業(yè)化水平,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必須邊學習、邊教學、邊研究,把教學的過程變成研究的過程。但毋庸諱言,在當前不少農村中小學中,教育科研仍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絕大多數(shù)教師缺乏科研意識,認為那都是些沒用的花架子,沒有充分認識到科研對提升教學水平的促進作用。
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農村學??梢圆扇 罢n題牽動”的策略。學校應要求教務處、教研組引導教師將教學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轉化為課題,把課題研究融于日常教學之中。例如,我區(qū)有一所農村學校的語文教研組根據(jù)本校壯族學生占多數(shù)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壯族民俗文化對促進作文教學的研究》,教研組制定詳細的研究方案,做好分工,鼓勵老師和學生搜集壯族的民俗文化,充實寫作素材,促進了身邊濃厚的文化氛圍與作文教學的良性互動,結果教師教得來勁,學生的作文進步也很快,教學研究使教與學煥發(fā)出別樣的光彩。
語文教學的科研范圍很廣泛,文本研習、教學反思、行動研究、個案分析等,均可成為語文教師的研究對象。每一個語文課堂中的問題,即使是一個很小的疑問,也可以作為研究的內容。只要勇于研究、善于研究,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完全可以找到新的支撐。
四、專業(yè)引領――農村語文教師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保障
當然,教學研究如果只靠農村學校教師本人或本教研組教師之間封閉的交流研討,難免會造成低水平復制,教學問題的研究也往往會停留在“就事論事”層面,出現(xiàn)典型的“蘿卜燒蘿卜還是蘿卜”的現(xiàn)象,使教師的成長受到制約。農村中學應鼓勵教師主動“攀高親,結遠緣”,組織教師上網(wǎng)與專家交流,邀請專家、名師來校示范指導,走出去與名家、名師交流,落實學習上的“走出去,請進來”, 充實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從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近年來,南寧市青秀區(qū)在培訓農村語文教師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邀請專家、學者來校作專題講座;邀請市名師到校上示范課;請教研員來校指導學科教學;加強市區(qū)骨干教師對農村教師的引領作用;組織教師外出考察學習等。同時,還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中學薄弱學校的扶助力度,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質資源共享,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這些做法的成效十分顯著,語文教師的整體素養(yǎng)有較大的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也顯著提高,得到廣大家長的充分認可。
一、開課時,導其入境
開講是引入新課的第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提供給學生的第一感知。它的任務在于充分激發(fā)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興趣,把學生引進作品,感知作家思想感情。針對學生因剛打過上課鈴之后,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末能馬上進入本節(jié)課的相關區(qū)域這一情況,教師就應利用各種手段巧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使學生的不應興奮得到抑制,而相應興奮被激活,從而進入可喜的“共振”的境界。對此,筆者常用的方法是:
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因勢利導引其入境
數(shù)年末下雪的江南,竟在一個偶然的上午,天上飄下零星的幾朵小雪花。上課鈴已響,可學生的興致還在雪花上,時不時往外瞅上幾眼。筆者帶著笑臉問:“你們怎么這么高興呀!”他們馬上就回答:“下雪了呀!”“為什么你們看到雪花會這么興奮?”學生搶著說:“我們都好幾年沒有看到雪了!”“對我們來說,雪太罕見了!”筆者馬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一句話――物以稀為貴。正因為雪花少見,我們才以它為貴??稍谶@世上還有一樣東西比雪花更值得我們去珍貴,因為它分分秒秒的逝去,我們是無法找回的,那就是――?”聰明的學生馬上就意識到,齊聲說:“時間!”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轉移到新課《時間篇》的學習中,寥寥數(shù)語就為新課講授牽出了一根“引線”。
一個小小的開頭,卻往往凝聚了教師的智慧,體現(xiàn)出教師的素養(yǎng)。而良好的導入能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像磁鐵般吸引學生,令其心馳神往,從而開啟思維的大門,點燃智慧的火花,為整篇文章的教學蓄勢助波。
二、導學時,激其情感
語文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著情感的因素。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充盈著人文的光輝,是活生生的,是血肉豐滿的。入選教材的文學作品,都是些情文并茂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必然承載著他們對祖國、對人民、對山川風貌的熱愛,寄寓著他們對人生的深刻思索,洋溢著他們的情感。語文教師不僅要自己走進作者的世界,還要百計營謀,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引領學生挖掘作品中蘊含在語言中的情感因素,細致體味,努力讓學生“神入”,從而達到讓學生和文本作者對話,領會作者的情感這樣一個目的,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的理想情景。
在教學《斑羚飛渡》時,筆者要求學生找到作者集中筆墨詳細描寫“斑羚飛渡”的自然段,圈出飛渡中的動詞“飛奔、起跑、躍、跳、緊跟、勾、躥躍、猛蹬、起跳、升高、落、墜落”,并說說你覺得哪些動詞用得最傳神?為什么?學生各抒已見:“緊跟”說明了老年斑羚為了換取半大斑羚的生時的無所畏懼的精神(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半大斑羚的“猛蹬”、“落”獲得了生的權利,而這“生”卻是以老年斑羚的“墜落”(死)作為代價的……這一“落”、一“墜”讓學生深深感受到了老年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橋墩”,為年輕一代架起了生命的橋梁的精神。再配合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這一飛渡的過程,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一悲壯的場面,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去感受斑羚們在危難時刻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的視覺受到強烈的沖擊,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走入畫面中,仿佛自己也變成了斑羚中的一員,這樣學生自然就與文本產生了共鳴。
三、結課時,導其感悟
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審美判斷,識別真善美和假惡丑,提高審美鑒賞力,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語文教師要做到激活情感,以情促悟。
如今,多媒體已走進千家萬戶,也走進了課堂當中。這種新形式的多媒體的出現(xiàn),好比是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又好比是無邊黑夜中的一顆明珠,更像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因為多媒體教學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審美能力的補足。
“情境”是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對象共同創(chuàng)設的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學習場景和氛圍。以往語文課上常見的教學方法是通過講解、提問、閱讀等手段來進行,因此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如何運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愉快教學,使學生由“苦學”變?yōu)椤皹穼W”、“善學”就顯得極為重要。它可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其思維的浪花,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
一、創(chuàng)設意境,激發(fā)興趣
我國古代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的意思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促進思想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黃果樹瀑布》這篇課文中,于堅在文中寫到:“那懸掛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猶如彌漫于天地之間的巨手,從高處向我合攏過來,它撫摸我,親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個毛孔都張開了,呼吸著水聲,呼吸著潮濕?!边@些描寫對于我們這些偏遠山區(qū)的農村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瀑布,對它也沒有什么感想認識。學生們讀這些文字好像在讀天書似的,對它也沒有什么興趣。如果我單憑一張嘴對本文“千呼萬喚”,也無法讓學生想象瀑布那雄偉的景象。而借助多媒體我們就可以把瀑布圖片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進行情景教學。同學們置身于作者描寫的美景之中,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也很快能夠理解作者為什么說“黃果樹大瀑布作為一直統(tǒng)治著我的一個早已干癟的概念,頃刻間灰飛煙滅,另一個瀑布在我的眼前復活了?!倍嗝襟w的使用,讓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中仿佛身臨其境,使學生樂于觀賞和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意境,以景動情
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chuàng)設情景,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感情變化,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激發(fā)和陶冶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這一課時,同學們讀到朱自清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時,并不會十分感動,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被父母捧在手心中,很少勞動,很難體會到父母的辛勞。所以在朗讀這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視頻。準確生動的描寫,聲情并茂的朗讀,再加上栩栩如生的視頻,學生一下子被感動了,體會到了父親真摯的愛子之情,也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了深深地感激。這節(jié)課,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懂得了應該感恩父母,思想上也受到了洗禮。
三、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