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孟嘗君傳范文

孟嘗君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孟嘗君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孟嘗君傳范文

1.小小標點,輕視不得

題目: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恼Z句,與前面的句子組成排比句。

三年過去了,三年就這樣匆匆地過去了!對于母校的一草一木,我都充滿的眷戀之情。不論是鳥語花香的清晨,還是夕照臨窗的黃昏;,;,。

錯誤答案:三年過去了,三年就這樣匆匆地過去了!對于母校的一桌一椅,我都充滿了留戀之意,不論是在寂靜的課上,還是在熱鬧的課后;三年過去了,三年就這樣匆匆地過去了!對于母校的一磚一瓦,我都充滿了眷戀之情,不論是在清鮮芬芳的早晨,還是在夜闌人靜的夜晚。

分析:這道題目要求填入的語句應當能同“前面的句子”組成排比句。“前面的句子”具體指什么?留意文中的語境――標點,這一點就不難清楚,應指“不論是鳥語花香的清晨,還是夕照臨窗的黃昏”。如果疏忽大意,對不起眼的標點視而不見,那么,既審錯題目,拿不到分數(shù),又人為增加難度,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參考答案:不論是在成功快樂的時候 還是在失敗沮喪的時候 不論是在綠草如茵的足球場 還是在明亮潔凈的閱覽室。

2.修辭方法,要看清楚

題目:仿照下列句子,填空續(xù)寫。

大廈巍然屹立,是因為有堅強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廈的支柱;火車風馳電掣,是因為有堅固的鐵軌,理想和信念就是人生列車的鐵軌;,是因為,理想和信仰就是。

錯誤答案:人生永遠向前 有偉大的目標 國家民族的復興。

分析:這個答案從句式和字數(shù)看還是符合要求的,但答題者大意了題目中一句話中傳達出的重要信息:運用比喻修辭方法。

參考答案:航船乘風破浪 有精確的羅盤 人生航船的羅盤/江河呼嘯奔騰 有堅固的堤岸 人生江河的堤岸。

3.前后照應,切莫馬虎

題目:仿照句式續(xù)寫。 要求:1、句式與劃線句相同;2、另舉一個事例。

我國優(yōu)秀的古典詩歌,語言精練而又富有形象性?!赌咎m詩》篇幅短小,不足400字,卻記敘了木蘭從軍12年的情況,而且形象鮮明,情節(jié)生動,氣韻流暢;。

錯誤答案:《讀孟嘗君傳》文字不多,不足百字,卻撼動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千古定論,而且觀點鮮明,語言準確,論證嚴密。

分析:這個答案所以不妥,是因為答題者可能只注意到題目中的兩個顯性條件,忽視了具體語境中所包含的隱性條件(要求舉的例子是“詩歌”,而且富有“形象性”)。《讀孟嘗君傳》既不是詩歌,也不富有形象性,顯然,這樣的論據(jù)同前面的論點失去了照應。

參考答案:《登鸛雀樓》語言洗練,只有區(qū)區(qū)20個字,卻寫出了作者登樓時的獨特感受,而且形象鮮明,意境開闊,給人啟迪。

第2篇:孟嘗君傳范文

當前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有三:

1.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陳舊,教學方法僵化

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許多教師依然滿足于在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表達等方面普遍性、理論性的指導。指導議論文寫作,必講論點、論據(jù)、論證過程、論證方法;指導記敘文寫作,必講人物、事件、過程。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灌輸,使學生如同在聽祥林嫂講述阿毛的故事,當然激發(fā)不起他們濃厚的寫作興趣。

2.學生的寫作心理處于一種"想說愛你不容易"的尷尬狀態(tài)

他們一方面知道作文的重要作用(也許是膚淺的一方面),一方面又缺少寫作激情,怕寫,厭寫作文。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往往內(nèi)容空洞,思想蒼白,情趣虛假,結構僵化,感動不了自己,也打動不了別人。

3.社會對中學生作文教學的評價缺乏理性

或者以純工具性的標準衡量,拿高中畢業(yè)生寫不出規(guī)矩的應用文的例子來評說中學作文教學的種種失敗,或者以純文學的標準衡量,用少年明星作家的例子來反證中學生教學的諸多弊端。

其實,無論是那一方面的現(xiàn)狀,歸根結蒂都反映出人們對作文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在中考指揮棒的巨大影響下,人們急功近利的思想迅速膨脹,教師急于拿出優(yōu)秀成果,出版部門急于推出名目繁多的寫作指導書以坐收漁利。一個"急"字,是當前作文教學心態(tài)浮躁的集中體現(xiàn),它使作文教學陷于了只重技巧的模式化訓練的誤區(qū)。

走出模式化訓練的誤區(qū)。,歸納作文教學的本源,已成為教師學生以及社會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作文教學的本源是什么?筆者認為作文教學的本源有三。

(1)體驗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些都有是人們早已熟知的寫作真諦。的確,我們的學生并沒有脫離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他們親歷的生活夠豐富的了:求知的艱辛、交友的困惑、初戀的激動、家庭的變化、代溝的阻隔、球賽的刺激、旅行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他們耳聞目睹的生活夠復雜的了:城市的巨變,環(huán)境的惡化,人情的冷暖,官員的腐敗,東部的發(fā)展,西部的落后,恐怖的襲擊……然而,這些豐富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卻并沒有被絕大多數(shù)學生訴諸筆端,他們寫作時還是感到有一種身處糧庫而"無米"的痛苦。

這矛盾的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原來,人們的學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對生活的觀察,感受,發(fā)現(xiàn),因缺少對生活的的體驗。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能力,這無疑會對我們走出誤工產(chǎn)生重大影響。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可以引導學生體驗個人成長的快樂與煩惱,家庭生活的幸福與不幸,學校生活的浪漫與消極;可以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時間長度上去體驗,也可以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空間范圍內(nèi)去體驗,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體驗。一句話,學生對生活體驗的多少,深淺決定他們的寫作材料是豐富多彩還是貧乏單調(diào)。

(2)豐富情趣。中學生處于人生的關鍵期,每天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照例,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希望和失望,歡樂與痛苦,喜悅與憤怒,敬愛與憎恨等各種情趣會自然而然地如汩汩清流般流淌在筆端。然而。事實是學生作文中少有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多的是虛情假意的精編亂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一種人為的狹隘環(huán)境之中,缺少對豐富情感的感受機會,感受情趣的能力被壓抑;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學生愛到通俗文藝、網(wǎng)絡文化的影響,經(jīng)典作品的閱讀量非常有限,感受情感的能力被削弱。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反復強調(diào)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對思想情感的能力。語文考核不是一座豐富的情感受寶庫,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挖掘、感受文本中的情趣因素,用在閱讀中獲得的經(jīng)驗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

毫無疑問,教材中的優(yōu)秀課文是豐富學生貧乏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情感能力的有效載體。感受到了文本中的情感,也就獲得了感愛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情感的能力,有了豐富的情感,我們的學生才會激起"登山才情滿于山,觀海才情滿于海"(劉勰)的豪情,才會產(chǎn)生"我見表山多嫵媚,料表山見我如是"(辛棄疾)的愉悅,才會引發(fā)"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千秋去" (歐陽修)的傷感。

(3)健全思想。學生作文中主體思想缺乏由來已久。一方面是由于 應試教育搞得學生暈頭轉向,他們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另一方面是由于長期的模式化的訓練束縛了學生的思想,所以,學生在作文中就只能或者滿足于材料的羅列,或者滿足于人云亦云。這種情況在學生的平時作文,甚至是竟賽獲獎作文或中考高分作文中我們見提還少嗎?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作文要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可以說是擊中了當前作文教學的軟肋。

缺乏的思想可以在品讀名作中習得。優(yōu)秀的文章總是閃耀著理性的光芒。《天國論》中蘇詢對秦國滅亡原因的獨到剖析,《讀孟嘗君傳》中王安石對 "孟嘗君能得士"這一觀點有力的駁斥,《三種境界》中王國維對人生哲理的形象概括,《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對民族命運的高瞻遠矚,《拿來主義》中魯迅對如何建設新文化的精辟論述……

第3篇:孟嘗君傳范文

一、目前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從事古代文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有十年時間,在此期間,通過觀察了解及與同事同行交流,發(fā)現(xiàn)在目前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及專業(yè)學習中,存在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從事古代文學教授的教師有著基本相同的認識與體會,就是在與作為教學對立面的學生進行的課外交流中,時常也能得到直接或者間接的反映與印證。以筆者所見,在高校古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大致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古代文學作品與文學史論的教授輕重失宜。

目前各大專院校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大多分為文學史論和古代文學作品選兩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教授與學習所占的課時數(shù)遠遠比不上文學史論,并且還有不斷減少的趨勢,而對文學史論的學習又往往會在實際中演變成對文學史論的教授。從課程設置初衷來說,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古代精彩的文學作品,接受這些歷史上優(yōu)秀文藝成果的影響和熏陶,達到陶冶情操,培養(yǎng)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因此,作為古人杰出智慧與文學素養(yǎng)結晶的文學作品,是學生直接汲取文學營養(yǎng)的源頭,應當是他們學習的更為重要的內(nèi)容。而作為后人對歷史上文化、文人與文學作品的認識、分析與研究成果的的文學史論,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知識的過程中,其所能起到的作用應當只是引領、指導與幫助,讓學生自己從廣泛、系統(tǒng)地誦讀作品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的體驗和認知。目前重史論輕作品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自己缺少對古人優(yōu)秀作品的直接體驗,大多只通過當代人研究出來的成果間接認知,勢必影響學生對古代優(yōu)秀文學成果的學習與吸收。

2.教材編纂方式傳統(tǒng)單一,教學內(nèi)容涉及面不夠?qū)掗煛?/p>

與上述作品與史論兩分的教學模式相適應,目前大專院校的古代文學教材即分為文學史與作品選兩種?,F(xiàn)階段各院校在古代文學教學中使用的教材版本種類較多,但使用較多的不外數(shù)種,其中文學史主要是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郭預衡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以及游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文學作品選主要是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以及郁賢皓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從事古代文學教授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般是以某一版本教材為主,再參酌其他教材的論述,來完成自己的課堂教學。至于對某一文學發(fā)展階段、某一文學作品或者某一文學人物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社會背景、經(jīng)濟民生、風俗文化等的詮釋與論述,基本上也是以所用教材表述為準。由于時間及精力所限,對于相關的原始資料、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其他關聯(lián)學科的知識關注不夠,向?qū)W生教授也不多。

3.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習規(guī)律與效果。

在古代文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上,目前基本上采用期末考試的形式。期末考試的考核方式,簡便易行,便于操作,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但期末考試這種考核模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期末考試側重考察的是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記憶,這對于那些平時上課不認真、學習懶散應付的學生來說,憑著考前兩三周對可能考試的內(nèi)容生吞活剝拼命死記硬背,也能夠過關,甚至還能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這種“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短時間突擊式強化記憶,在短期內(nèi)效果較好,但學生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掌握所學內(nèi)容,考試過后很快就會忘記,學生也不能在此后的生活當中對相關知識熟練運用,受益終生。因此,僅僅采用單一的考核模式,不能全面反映古代文學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與效果。

二、古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相關問題的背景與原因

在大專院校日常教學過程中,不論什么院系,也不分什么專業(yè),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上述問題與現(xiàn)象,但在古代文學等一些科目的教學過程中,這些情況相對較為多見。高校教學中出現(xiàn)的這些狀況,其原因很多,也較為復雜,既有大環(huán)境等方面的共同原因,也有各科目自身的特殊情況。以筆者管見,就古代文學來說,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20世紀以來社會文化思潮的變遷使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受到了很大的干擾。

中國古代文明是以農(nóng)業(yè)社會為基礎的,我們的祖先在傳統(tǒng)模式下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漢樂府、唐詩歌、宋詞章、明小說……每一朝代的典章文學都讓人景仰,在歷史上也一直是周邊各國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正是由于太過輝煌,中國文明慢慢走上了自我陶醉和固步自封的道路,逐漸被西方所趕超,后來差距越來越大。20世紀以來,整個國家內(nèi)憂外患,步履維艱。為救亡圖存,人們投身于社會革命的洪流,根本無暇顧及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維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甚至被一些激進人士視為是國家落后的根源,從而在一些特定的歷史階段受到人們猛烈的抨擊、批判乃至破壞。經(jīng)過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沖擊,大量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載體遭到毀滅,人們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由敬畏轉為蔑視,雖又經(jīng)最近三十年的撥亂反正,可在人們的思想與觀念上所造成的干擾與破壞已不可免。

2.時代環(huán)境與氛圍的變化,對古代文學的學習提出了挑戰(zhàn)。

毋庸置疑,各個階段的古代文學作品均是那一歷史階段的文化杰出人物獨具匠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優(yōu)秀代表,能流傳數(shù)千百年而不湮滅,本身就說明其價值所在。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人類社會也經(jīng)歷了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文明與社會中人們那種按部就班田園牧歌式的悠閑與浪漫已被現(xiàn)代工商業(yè)社會中只爭朝夕多求快進的功利與浮躁所取代。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與現(xiàn)代科技的魅惑下,即使身處高校這樣的象牙塔之中,仍然不免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與牽誘。生活方式與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充滿激情的青年學子,要想老僧禪定般埋首在故紙堆中浸潤于古詩詞里,需要非同一般的定力與自制,而這對一般人來說確實存在相當?shù)碾y度。

3.古代文學的教學方式未能完全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

傳統(tǒng)上,古代文學老師的教學可以形象地概括為“一本教案、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時至今日,大多數(shù)老師的教授方式也沒有什么大的變化,至多不過是加上多媒體的PPT教學,似乎在形式上做到了與時俱進,但在本質(zhì)上并沒有什么根本的變化。在課堂上,基本上還是老師一個人“滿堂灌”式的獨角戲,從上課到下課,口若懸河地講上四五十分鐘,學生被動傾聽,偶爾漫不經(jīng)心地在筆記本上記上幾筆,對所講述的內(nèi)容沒有預習、沒有思考、沒有質(zhì)疑、沒有互動,甚至也沒有反饋,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簡單而沉悶的被動式傳輸,至于效果如何,卻沒有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幾十年來形成的這樣一種教學模式,盡管可能有著這樣那樣不得已的原因,但在方法上確實太過單一,課堂顯得過于枯燥沉悶,氣氛不夠熱絡,多樣性與互動性均顯不足,效果也不夠理想。

三、對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是具體哪一個教師或者學生的個別原因,有其本身的復雜性,需要從系統(tǒng)上、整體上著眼改變,當然要想取得最終效果,離開作為直接參與者的教師與學生的努力也是不可能的。以筆者陋見,針對目前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嘗試與變革:

1.在古代文學教材的編纂上應追求合理化與多樣化,在課時安排上應更加具有針對性與科學性。

如前所述,現(xiàn)階段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基本上是文學史加上作品選,而且以史論為主,其局限性顯而易見。為避免教學實踐上“文”與“史”兩張皮的現(xiàn)象,應當尋求文學史與文學作品的有機結合,而不能再人為割裂,故對文學史與文學作品的編纂安排應做到全盤謀劃,最好能做到渾然一體。在這方面,四川大學曾作了有益的嘗試,該校中文系曾在本世紀初推出一套《中國文學》教材(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采取作品選與史論合一的模式,在比例安排上淡化了史論色彩,更注重講授中國各體文學的特點,注重解讀文本與閱讀文獻資料。全書五卷按照文體分為若干編,每編均有史論式的概說,簡明扼要;編下分節(jié),主要內(nèi)容是主要作家的傳略與其作品選讀。這種編纂體例強調(diào)中國各體文學本身,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文學原著,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希望能有更多高校與專家投身于這種探索與改造,正本清源,編纂出更好、更多的古代文學教材,惠及學人。正如第一部分所述,目前的古代文學教學,除了教材問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存在重文學史輕文學作品的問題。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乃至于教師,無須多讀古代文學作品,只需死記硬背當代人總結的特征與規(guī)律,即可就作家地位、藝術成就、學術思潮、流派傳承等高談闊論,應付考試與教學,實際上都是在轉售二手知識。為改變這種狀況,在古代文學的課時安排上必須著手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增加對文學作品的講授,增加其在古代文學總課時中所占的比重。同時,注意幫助和督促學生,使其對古代文學作品能夠多誦、多讀、多品,去真切感受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體悟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情趣與華貴的氣質(zhì),最終讓他們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愛上古人創(chuàng)造的這些文化瑰寶,并能終其一生地浸潤于其中而受惠無窮。

2.在古代文學課堂講授的內(nèi)容與方式上應當力求創(chuàng)新,盡量采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授課。

目前,古代文學課堂講授的內(nèi)容與方式過于傳統(tǒng),效果不是很好?,F(xiàn)代社會科技的飛速進步與其他學科理論的發(fā)展,不斷為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手段與素材,關鍵是看我們能不能及時抓住并有效地利用這些有利的資源、機會與條件。首先,在講授方式上,應當充分探索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目前在一般高校,多媒體教學均得到普及和使用,深受廣大學生與青年教師的歡迎。但在具體運用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很多人也就是簡單地做些PPT課件,在上課時起到提示記憶和節(jié)約板書時間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掘這種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潛能。實際上,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多媒體資源,把古代文學課程以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尋找資源,可以把古代文學作品結合舞蹈、書法、繪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朗誦、吟唱、歌曲等能充分宣示表達感情的方式予以呈現(xiàn),再輔以背誦、情景再現(xiàn)與模擬訓練,加深學生的印象,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情感的投入。其次,在講授內(nèi)容上,注意與時代結合,與相關學科知識的聯(lián)動。在當代社會,古代文學之所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正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導致人們對古人作品中的客體對象、語言表述乃至情感表達感到隔膜。因此,在授課過程中,作為教師應當多發(fā)掘古人作品中與現(xiàn)代生活共通共享的情感、道理與方式,同時,注意歷史、地理、物理、自然生物、政治制度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與研究,注意對原始資料的占有與運用,在講授中做到融會貫通。在這方面,如易中天、王立群、酈波等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的授課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筆者在這方面也有意識地做了一些模仿與嘗試,質(zhì)量與效果雖比不上上述大家,但還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

3.改變目前對古代文學的單一考核模式。

現(xiàn)在以期末考試為主要方式的考核模式,容易養(yǎng)成學生對古代文學學習的惰性。對此,許多同行都有認識,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當然,采用這一模式與各高校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各學校每一學期都會要求各任課教師就自己所授課程提前命題出卷,并統(tǒng)一排版印刷,統(tǒng)一組織考試。學校采用這樣的管理方式,自有其合理性與必要性,現(xiàn)在要考慮的不是要不要取消這種期末考試,而是在保留這種方式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完善對古代文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以筆者考慮,可以將期末考試成績降低到總分數(shù)40%左右的比例,將其余分值分配到出勤率、課堂筆記的整理、課堂互動的參與、平時布置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等可以動態(tài)反映學生對古代文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的項目上。如果采取這種綜合性的考核模式,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而且對于課堂上聽課的認真程度、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以及平時完成作業(yè)的質(zhì)量等都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能科學規(guī)劃并長期實行,對于學生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必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4.探索開展古代文學的互動式教學。

為改變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機械地單向傳輸?shù)慕淌谀J?,應該積極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激情和積極性,注意探索開展互動式教學。在每一學期的課程中,在教學內(nèi)容中選擇二到三個開放性與參與性強的主題,作為互動式教學的內(nèi)容,將相關教學計劃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事先做好充分準備。在具體方式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如正反辯論、分組討論、典型發(fā)言、話劇表演、詩詞朗誦、學生講課,等等,內(nèi)容可以精心適當選擇,具體方式可以隨機變化。如果班里有古代文學底子較好、實力較強的學生,甚至可以考慮引導學生模仿古人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與古人和詩,依令填詞,代古人回信等。將互動式教學與正常對古人作品的誦習及相關史論的教授相結合,不僅可以鞏固深化學生對古代文學的相關知識的掌握,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活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將古典名篇中優(yōu)美典雅的語言藝術轉為己有,并較好地掌握古人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獨特技巧,將其轉化為一種較為實用的技能,最終能以精煉雅致的文筆撰寫出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各類文章??梢哉f,如果互動式教學搞得好,可以達到學好古代文學課程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雙重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曾經(jīng)鼓勵學生主講過自己熟悉的內(nèi)容或章節(jié),也主持學生就王安石《讀孟嘗君傳》中“雞鳴狗盜之出其門”與“士之至與不至”進行過分組討論,參與講課、討論的學生表現(xiàn)都很積極,效果很好,學生也比較歡迎此類活動。對于互動式教學,關鍵是事先要選擇好主題,做好規(guī)劃,在進行過程中做好引導,控制好時間與節(jié)奏,同時還要注意不要脫離整體的教學進度。

5.嘗試古代文學的實地考察式教學。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