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

第1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一、文體知識巧辨識

說明對象:無論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都必須是一個具體的對象,比如《沙漠里奇怪現(xiàn)象》一文,如果認為說明對象是“奇怪現(xiàn)象”就錯了,因為“奇怪現(xiàn)象”是沙漠里的,因此,文章的說明對象應是“沙漠”。

事物特征:事物特征,是某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點。事物說明文說明的內(nèi)容無非是事物的特征,概括事物特征時要做到準確而全面。以“總分式”行文的,可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從中心句中提取與“特點”有關的關鍵詞作答;以“并列式”行文的,可分別從每一部分找出與“特點”相關的關鍵詞,并將它們按順序組合成答案。

說明中心:你只要記住,說明中心就是“說明對象+事物特征”,就能輕松解決與“說明中心”相關的所有問題了。

說明方法:記住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引資料。熟悉幾種說明方法之間的區(qū)別:作比較——將人們熟悉的事物與要說明的陌生的事物進行比較,打比方——以形象的比喻說明抽象事物,下定義——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作概括說明,作詮釋——對事物的性質(zhì)和特征進行簡單解釋。

說明順序:記住常見的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以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說明的文章極易辨別,因此,如果文章不是以時間和空間順序寫的,就必定是邏輯順序,即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的順序,如從主要到次要、從一般到個別、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果溯因等等。

二、信息提取求精準

信息的篩選與整合是以符合試題要求為前提的,它是解決說明文內(nèi)容理解類試題極為重要的方法。在篩選與整合的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幾點:

(1)認真閱讀試題,確定自己要篩選和整理的范圍。有的試題只需要注意文中的某幾個句子,有的卻要涉及到一個段落、幾個段落甚至全文。

(2)歸納、整合與篩選選定范圍的內(nèi)容,發(fā)掘相關隱含信息。對僅涉及到一個或幾個句子的,我們常??梢灾苯映浳闹性~句解答;而涉及到一個或幾個段落的,就需要我們找到段落的中心句或關鍵詞,重新組合概括解答。歸納與整合時需從選定范圍內(nèi)的關鍵句或層次大意入手,并從中發(fā)掘出詞句隱含的信息。

(3)根據(jù)題目要求,對篩選整合出來的信息詳加辨別。對整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復內(nèi)容,要學會正確地剔除;對整合過程中未出現(xiàn)的內(nèi)容,要準確地加以補充。

三、三個步驟賞語言

1.回答“刪替型”題目的三個步驟。刪替型題目一般都這樣發(fā)問,即“某個詞語能否刪掉?為什么?”或“可以增加某個詞語嗎?為什么?”。答題時按如下三個步驟表述即可:(1)明確是否能增加或刪除。題中涉及的詞語一般都能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所以,一般而言是不能增加或刪去的,這一步大多應答成“不能”。(2)對詞語本身作點解釋。問題中所涉及的詞語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表估計的“大約” “左右” “大體”;表范圍的“主要” “之一” “唯一”;表猜測的“也許” “可能”等。答題時要將它們的類屬弄清楚,強調(diào)這些詞語“表示什么”,這一步驟一般表述為“某詞”表示“什么”,有“什么樣的意思”。(3)從反面入手,即“刪掉這個詞語后……”,解釋句意的變化。如果能從文中找到與去掉詞語的句子相矛盾的語句,答題便能更完整,更準確。這一步驟一般可表述為“去掉后反而不準確或不合實際”或“原句更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回答“表達作用型”題目的三個步驟。說明文的基本語言特色應是“準確”,但科普類文章往往具有較強的文藝性,因此,值得鑒賞的地方還有很多。在完成有關語言的“表達作用”類題目時,我們一般按如下三個步驟答問:(1)怎樣寫的。即回答這個句子或詞語采用了怎樣的寫法,其范圍較廣,應該作認真分析得出結論??梢詮男揶o,常用的有比喻、擬人等;說明方法,常用的有作比較等角度答問;也可以從語言的特色角度答問,比如答成“幽默的語言”等。(2)寫得怎樣。即這樣的寫法給讀者怎樣的感受,比喻、擬人能給人“形象生動”感,排比能增強語言的氣勢,夸張和對比能突出事物特點等等。(3)寫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點。這一步驟是回答的核心,一定要慎重地在文中尋找相關關鍵詞語來作答,其實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要認真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并通過自己的語言將它表述出來。

第2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入

一場話劇,有一個良好的開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抓住課堂導入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情趣教學做好鋪墊。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一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講一講,在同學們的心目當中,父親是什么樣的,有著什么樣的“背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這不僅為講授朱自清的《背影》提供了情感上的鋪墊,還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又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同學們播放《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首旋律優(yōu)美的主題曲,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對“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產(chǎn)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從而為教學進程的順利推進提供前提。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由“非學習狀態(tài)”順利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前提,為情趣化教學作好了前期準備。

二、促進師生之間互動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著重強調(diào)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現(xiàn)代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是相互影響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產(chǎn)生積極互動的過程。

比如,教師在講授《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疑問:“沙漠與平原不同,在那里會產(chǎn)生許多大家從沒見過的奇怪現(xiàn)象,那么,沙漠里究竟有哪些奇怪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奇怪現(xiàn)象呢?”教師通過巧妙設疑,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學習,從而為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提供了準備。又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可以先讓學生“朗讀成誦”,再讓學生先說一說,從中悟到了哪些“意象”,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狞c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到眾多意象構成行旅之人孤獨、寂寞、凄涼的意境,并認識到《天凈沙秋思》中所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從而使得學生在互動式的學習過程中提高了文學鑒賞能力。

實踐證明,教學過程,是以“教”促“學”,以“學”來促“教”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在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與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與學習動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強調(diào)的是,由于初中學生的低齡化特點,一方面,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相對有限,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還相對脆弱。因此,當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即教師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時,無論學生解決的程度與情形如何,都要找出內(nèi)在的優(yōu)點,并予以放大,進行鼓勵和表揚。例如標準的發(fā)音,洪亮的聲音,獨特的思考角度,踴躍發(fā)言的可貴等,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的無窮樂趣,使得學生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開展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語文成績與學習能力的同步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在開展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緒變化與人格魅力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當教師在課堂上神采奕奕,精神愉快地開展教學時,學生也會情緒隨之一振,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學習過程。當教師精神萎靡,愁眉苦臉地進行教學時,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失去學習興趣。此外,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的,則是教師的人格魅力。一個語文教師,如果有一手好字,有儒雅的風度,有和善的態(tài)度,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他滿腹經(jīng)綸,那么,將自然引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崇拜,使得學生覺得學習過程如沐春風,充滿情趣,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樂于與教師互動,從而為打造情趣課堂提供了前提。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積極提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努力提高個人的人格魅力,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從而增加了語文課堂的情與趣,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材內(nèi)容,結合學生學際,認真研究教材,精心備課,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高爾基的文章《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對作者童年的朋友――外祖母這個角色進行剖析,然后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童年的朋友,引領學生身臨其境,深受感染,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語文課堂的無限情趣。又如,由于古詩文的作者與現(xiàn)代社會“相距甚遠”,因而往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疏遠感,對于古詩文的學習缺乏興趣。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機會,組織學生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比賽,鼓勵學生踴躍參加。還可以讓學生“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渠道查詢成語的出處與典故,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與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興趣,使得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其樂無窮。此外,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古詩文的誦讀,即教師先進行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范讀,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讀、交叉讀、齊讀等形式多樣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直觀地感受詩詞的意境,感悟詩詞的韻味,從而使學生從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蘊含于古詩詞中的無窮魅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3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這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是《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這節(jié)課采用三步讀書法。一讀,注意字詞,概括每節(jié)課文的大意;二讀,重點賞析,教師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討論。①讀過本文你對沙漠有了怎樣的認識;②作者是如何介紹這些奇怪怪現(xiàn)象及成因的?③玄奘等人為何對沙漠感到可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三讀,妙點揣摩,隨后進行的是拓展練習。本節(jié)課教師講解較少,每提出一個問題都是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進行班級討論,課上得波瀾不驚。

但筆者卻認為這節(jié)課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只要有問題,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討論,然后再在班級討論。討論時間也沒有保證,有時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tài),小組合作學習就在教師的要求下結束了。教師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把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框架里趕。這是典型應付式,被動討論。

在我看來,這節(jié)課學生準備的先天不足,上課時教師放權不夠,是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筆者認為,學生討論必須首先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課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在下列方面充分預習。1、學生查字典、詞典解決生字詞語,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習慣;2、了解文章內(nèi)容,先熟悉文段內(nèi)容,進而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觀點、感情;3、感悟及體會,把自己讀書過程中心得、體會隨時記下來,寫在書中或筆記中,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4、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工作是幫輔,作學生讀書的促進者,指導學生閱讀,提供參考資料,搜集學生自主讀書過程中提出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放手不夠,是本節(jié)課不成熟的第二個主要原因。

本節(jié)課中教師怕意外的發(fā)生,所以教學中教師始終把課堂主動權牢牢把握手中,從問題的提出及解答到課堂時間,進程的安排,整個在教師的掌控之中,所以雖沒出格,但也就難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本節(jié)課課堂討論問題均為教師預設問題,沒有兼顧問題的生成,這同預習不足有關聯(lián),但更主要的是教師課堂指導思想。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關鍵是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做。

如前所述,讓每個學生都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討論解決,學習小組歸納出自己小組難以解決或帶共性的問題。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則主要是幫助發(fā)現(xiàn)問題,對問題進行組合,進而提出班級討論的的主問題,問題來源于學生,回到學生中。為鼓勵學生提出創(chuàng)新性問題,課堂討論時可告訴學生這一問題來源于哪一小組。討論結束后,讓學生評選最佳創(chuàng)意題,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思考、討論的熱情。

第4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在我?!叭终Z文課時制”課題研究的背景下,我們大膽地引進了《讀者》、《讀本》、“圖書館”“閱覽室”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時文資源,把這些資源與現(xiàn)行蘇教版教材進行有機整合,達到優(yōu)勢互補,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讓學生走進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學習空間中去。

不斷開發(fā)和豐富課程資源,其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根據(jù)這個整合目的和作用,我們展開了大膽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

一、輔整合

這種整合出于理解和思維的需要。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總會遇到可能是共同的、也可能是個別的困難和障礙。從幫助學生理解與把握教學重點,掃除這些疑難和障礙的目的出發(fā),教師引進一些能起輔助作用的時文進行閱讀與討論,這樣的課文與時文的整合往往是很必要的,是有實效性的。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狼》專題的教學中,學生充分認識到狼的狡詐、貪婪、兇殘,認識到狼也有令人感動的偉大的母愛,也認識到狼作為生態(tài)鏈中的一環(huán)是必不可少的等。但談到“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狼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觀點時,學生半信半疑,我們及時引進《與狼共舞》、《師從與狼》(《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參》P374)這兩篇文章,讓學生了解到:人類的祖先在與古代狼群的一代代的共同生活中,結成了密切的合作關系,狼群能幫助人類進行大型的狩獵活動,以及人狼共生的故事――羅馬城的起源。人類還從狼群里學會了許多和社會學有關的知識,如領地意識、等級制度、人類社會最初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和公共秩序等。這些都是人類種群能夠在無情的自然選擇面前戰(zhàn)勝其他物種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引進這些時文,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狼”。又如,在教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高爾基《海燕》時引進鄭振鐸的《海燕》,高爾基的《海燕》借“海燕”這一黑色精靈的形象歌頌革命者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但在鄭振鐸的《海燕》中“海燕”這一形象寄托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無窮的思念、眷戀之情。同樣是“海燕”這一意象,作者寄托的情感卻完全不同。通過這一整合,讓學生明白詠物抒懷類的文章中的“物”已不僅僅是客觀世界中的物了,它已經(jīng)帶上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要正確理解文章主旨即所抒之“懷”,一定要聯(lián)系作者的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等因素。

二、補充性整合

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所涉及內(nèi)容了解得更全面,我們適當引進課外時文,對課文教學進行補充。這種補充性的整合也是很常見的。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時,引進《語文讀本》(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77頁《向沙漠進軍》。通過整合讓學生認識到兩篇文章的寫作目的不同,前者重在說明“沙漠里的一切怪異現(xiàn)象,其實都是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說明的唯物主義觀念”這一道理,后者則是通過沙漠如何危害人類的說明,闡述怎樣向沙漠進軍的科學道理。兩篇文章盡管同一題材,但因寫作目的的不同,所寫內(nèi)容截然不同。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沙漠,讓我們更全面地認識了沙漠。又如教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濟南的冬天》時補充《濟南的秋天》(網(wǎng)上下載)讓學生感受到濟南山水的美,真正讀懂“上帝把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這句話。在教《小石潭記》時補充《鈷姆潭西小丘記》,作者著力描寫了小丘環(huán)境景物的優(yōu)美,同情小丘長期被棄置的命運,借以抒發(fā)自己懷才受謗、久貶不遷的感慨。這樣一補充,學生理解《小石潭記》中的“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就完整多了,容易多了。

三、對照性整合

課文與時文有機整合,不是簡單地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應在整合的過程中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激發(fā)他們研究問題的熱情,開拓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窗》時,引入《語文讀本》(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117頁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女巫的面包》和莫泊桑的《項鏈》,讓學生在比較討論中歸納出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和作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讓人在激越的思緒中受到心靈的震撼。

在比較整合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同”,還要“尋異”。在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教學詩詞《卜算子?詠梅》時,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其探究精神,讓學生把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進行對比閱讀,要求學生從意象情感到形象的刻畫等方面再一次品味。最后達成共識:陸游的詞從“驛外”到“斷橋”冷落地點的推進,從“寂寞”到“黃昏”的愁苦環(huán)境的點染,在“獨自愁”的基礎上加上“更著風和雨”,最終出現(xiàn)梅花愁苦無告而又節(jié)操不改的清高形象。陸游的“無意苦爭春”和的“俏也不爭春”表層意象看似相同,但內(nèi)在意味不同。陸游詞是表現(xiàn)梅的凄苦而清高,則是顯示梅的無私而豁達,賦予對象以革命者的情懷和思想境界。在這樣對照比較的閱讀過程中,又使學生受了一次審美熏陶。在教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我的老師》時,與《語文讀本》(江蘇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第34頁上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整合,會讓學生欣賞到同一題材風格迥異的兩篇文章,但它們同樣精彩。再如教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松鼠》一文時,引入《辭?!飞稀八墒蟆痹~條,讓學生品味“生動”與“平實”這兩種不同風格的說明語言。

第5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一、形式多樣,引導參與

初中生思維活躍并且活潑好動,如果在教學中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學生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的打破沉悶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性和積極性,使得學生提高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同時還能有效的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

比如,我在為學生們講解初中語文《紫藤蘿瀑布》這一課時,首先我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一組紫藤蘿的圖片,圖片上一大片的紫藤蘿牽引出了學生們對于紫藤蘿的欣賞之情,并且通過圖片的展示引導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自己看到的紫藤蘿,學生們經(jīng)過一番嘗試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言對于美景的表述總是不盡如人意,于是我趁機組織學生們閱讀課文,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來彌補自己在表達中的不足。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們找出自己認為描寫優(yōu)美的句子和段落,并對它進行分析,說一說為什么寫的好。有同學認為:“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弊髡邔⒒ǘ渖洗蠹叶疾辉^察的細節(jié)特點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的栩栩如生,讓人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從而對紫藤蘿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學生們分析完后,我又引導學生們依照文章的寫法去描述學校的某一種物質(zhì),通過對該物質(zhì)的描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的古板模式,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們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自主的開展學習活動,自主學習。

二、立足實踐,學以致用

任何教育活動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教師的教育也是以學生能學以致用為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立足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合理地運用理論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從而體現(xiàn)知識的價值,真正的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比如,我在為學生講解初中語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這一課時,我首先對學生們提問:“關于沙漠大家有什么認識呢?”學生們七嘴八舌的回答:“沙漠里有流沙、有綠洲有海市蜃樓?!备鶕?jù)學生們的回答,我又追問到:“那么大家能夠給我解釋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海市蜃樓嗎?”然而學生們對于海市蜃樓的原理表示不清楚,于是我引導學生們學習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打破沙漠的神秘感。學習了課文內(nèi)容后學生們了解到:海市蜃樓其實就是光線的折射和反射造成的。了解了原理之后我要求學生們思考在生活中類似于海市蜃樓的例子,學生們紛紛表示:筷子插入水中變彎、水里看東西比實際高度要低,眼鏡、彩虹等,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有了這些生活實際的支撐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同時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亮點,同時以實踐為基礎的知識學習是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時通過立足實踐的方式能夠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心理,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學到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完成教學目標。

三、引導評價,學會反思

在任何階段的學習中學會反思可以說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表示學生已經(jīng)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變?yōu)榱酥鲃拥奶剿髦R。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的引導學生作出評價并且根據(jù)評價作出反思,同時在反思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自己的個人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我在為學生講解初中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這一課時,首先引導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就“洗馬桶的職業(yè)價值和軍隊打仗的價值哪個更大?”展開討論。學生們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大部分都認為軍隊的價值更大,針對學生的回答,我要求學生們?nèi)W習課文內(nèi)容,看一看作業(yè)對于這兩個職業(yè)價值的看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我要求學生們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分析和概括,學生們對于文章的概括為:一個人對于工作的態(tài)度一定要端正,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把自己本職的工作做好就是最大的價值,同時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是對自己和工作的負責。職業(yè)就是職業(yè),任何職業(yè)都是同樣的地位,只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同的心態(tài)造就了人們不一樣的看法,但凡為人類做貢獻的職業(yè)都是值得尊敬的。

第6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一、積淀生活,下筆有神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要想恣意揮灑溪水,必然要讓生活的源泉豐富。豐富多彩的生活,絢麗多姿的大自然,都是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能力。

在組織蘇教版7年級上冊寫作“有感而發(fā)”時,考慮到學生剛步入初中,對寫作字數(shù)的陡然增加不免恐懼,筆者將寫作課程安排如下:

1. 示范筆者兒時作文

示范筆者兒時作文“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獨自走在漆黑的小路上,心怦怦直跳,生怕有什么人在跟著我。于是我走一步往回看一步,小心翼翼地走一步算一步,也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突然,前面拐彎處出現(xiàn)了一個身影,朝著我這邊走過來,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各種妖魔鬼怪,心也快要跳出來了……”結合筆者自己的作文,告訴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挖掘素材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布置開放性作文

學生可以寫自己想寫的,從生活中有感而發(fā)的事情,不必拘泥于教材限定的方向。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勤于記錄,用心體驗生活,將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都記在心里,對其有深刻認識并做到有感而發(fā)。

通過結合筆者的作文“現(xiàn)身說法”,學生明白素材可以從生活中積累,并且認識到從生活中有感而發(fā)的作文不僅容易達到字數(shù)要求,并且真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要我們抓住生活這把永不枯竭的“米”,我們的作文必然“香氣四溢”。

二、借鑒教材,妙筆生花

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作文創(chuàng)作,同時還應該要求學生多看教材,從優(yōu)秀的例文中去發(fā)現(xiàn)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蘇教版所選取的教材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國內(nèi)外大家的優(yōu)秀作品。

例如8年級下冊第3單元課后練習“寫簡單的說明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說明文,筆者安排如下課程:

1. 回顧第三單元課文

這一單元中筆者與學生一起學習了7篇不同題材類型的說明文,雖然7篇文章文體都是

說明文,但是每篇文章的具體寫作技巧又不盡相同。筆者帶領學生回顧課文,概括總結什么是說明文,說明文有哪些不同的寫法,不同的文章要如何合理地運用這些寫作技法。

2. 結合教材講解說明文的要求

首先要準確,用簡明的語言解釋事物的特征,比如《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中,

關于“魔鬼的?!焙汀傍Q沙”的說明,就做到了科學準確的用詞、判斷和分類,所以他所介紹的知識是準確、科學的。再者要通俗,用來描寫的語言要簡單易懂,比如《叫三聲夸克》,筆者開篇先用通俗的話來引出想要寫的內(nèi)容,避免了直接寫“夸克”給大家?guī)淼拿悦!?/p>

3.開展寫作訓練

布置學生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盡量用準確的形容,通俗的語言。這一單元的活動很好地讓學生將教材例文中的寫作技法運用到寫作中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借鑒教材的方法很多,可以仿寫、續(xù)寫、補白等,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指導學生積累素材,還要引導他們探索、學習優(yōu)秀例文的寫作方法,為自己的寫作打開天窗。

三、及時講評,畫龍點睛

作為寫作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對作文進行的講評,是對學生進行肯定的絕佳機會。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就是老師對學生的作文寥寥幾句評語,然后發(fā)下去就沒有后話了,為了使評改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對傳統(tǒng)的評改方法進行了改進。

1. 學生互評

將全班同學分為5個小組,每次選擇一個小組進行評改,作者自己讀出寫的作文,因為

作文本身就是情感流露的地方,自己是最了解想要表達的情感的,所以自己更能讀出文章的味道,其他4個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然后每組派一個代表評價這篇文章出彩的地方是什么,須要改進的地方又在哪里。

2.開設“作文展評”板塊

每次展示大家共同評議出來的優(yōu)秀作文,提供一個讓大家觀摩的平臺。通過展開學生互評,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不僅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主”、“尊重學生”的新理念,更增加了學生的自信,使寫作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享式互評交流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別人文章中的亮點、缺點,那么在接下來的寫作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一定比教師單調(diào)的點評更有效果。

第7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激趣 教學方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這都給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想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使學生愿學、樂學,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

一、“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導語“激趣”。

課堂的導入講究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成功的導語不在于長,而在于精,在于有情?!凹とぁ毙詫敕ㄓ幸韵聨追N。

(一)重大時事、故事導入法。教師先敘述一個與課文內(nèi)容相聯(lián)系的重大時事或故事(典故、軼事、寓言、笑話等),以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和思維活動。例如:講述“神舟七號成功發(fā)射”這一重大時事導入《始終眷念著祖國》;講述“三顧茅廬”、“七擒孟獲”的故事導入《出師表》。

(二)詩詞、歌曲、名句導入法。為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適度引用一些詩詞、名言、俗語、歌曲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較快地進入新課程的學習。例如:教師可背誦魯迅的《自嘲》學習《有的人》,播放《好漢歌》學習《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三)懸念導入法。教師從課文中提煉出懸念,在課堂伊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沙漠里奇怪現(xiàn)象》時,教師先用語言描述“海市蜃樓”的奇怪景象,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不是有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呢?

(四)影視導入法。采用錄像、影碟、影視等放映精彩片斷,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興趣。例如:教《,你在哪里》時,先放映一段十里長安送總理的影片,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人們對總理的依依不舍,從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五)圖示導入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課文內(nèi)容制作成課件,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導入所學內(nèi)容。例如: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巍中山陵、蘇州園林圖、人物圖等。

課文的導入因文而異,教師要把握住文章的精神內(nèi)涵。

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問“激趣”。

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置疑問,常常會激勵學生思考“山重水復”,尋求“柳暗花明”。那么課堂中該如何提問,才更科學有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要有針對性。課堂提問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針對重點和難點,設計問題,直奔主題,不蔓不枝,干脆利落。如教學《口技》時,“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一詞是本文的題眼,文章從哪些方面突出這個“善”?

(二)要有曲折性。朱熹說過: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此方是長進。如果教師平鋪直敘地提問,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如果能“直題曲問”,反而會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如教學《孔乙己》時,在孔乙己最后一次來酒店時,明明是“爬”來的,作者為什么說“原來他是用手走來的”?

(三)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設置疑問要能開啟學生心智,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向的、深層的思考和探析。如教學《范進中舉》時,學生學習了胡屠夫的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然而作者的意圖真是如此嗎?胡屠夫對范進“狗血噴頭”“雜七雜八”的痛罵,真的是“欺”范進之“貧”嗎?

三、“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成功“激趣”。

一堂成功的課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照本宣科式的表演,它離不開學生的全程參與,所以教師要嫻熟地駕馭課堂,調(diào)節(jié)課堂節(jié)奏,讓學生體驗成功,用成功激發(fā)興趣,并將此轉換成新的學習動機,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環(huán)。

(一)情景教學,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能激活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學習“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我提了一句,“詩人在院落中散步,如同一條魚”。有個學生立即連了一句“老師,是條咸魚”,我順水推舟地更正了“是閑魚”,并由此讓學生領略詩人安閑自適的豁達胸襟。

(二)梯度教學,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一堂語文課,在課前設計教學目標時,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深淺不一的數(shù)個目標,學生說得有道理就鼓勵,抓住時機毫不吝嗇地表揚,會使學生燃起自信之火;出現(xiàn)錯誤時,應給予指導;在思維受阻時,應善于啟發(fā)誘導。使學生真正成為推動課堂的主線,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個人都有發(fā)揮的機會,發(fā)現(xiàn)細微的進步,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

(三)競爭教學,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語文教學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好勝、好強的特點,開展“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男女pk賽”、“小組pk賽”等競賽活動。這些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并從競爭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也鍛煉學生參與競爭、不怕競爭、學會競爭的能力。

四、“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延伸“激趣”。

好的文章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課堂教學僅僅停留在課堂內(nèi),往往有“紙上談兵”之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何談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的興趣由課堂向課外延伸,使生活語文化,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從學生的學習對象上看,不能局限于課本,“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要引入一些新鮮生動的材料。含蓄雋永的詩歌,針砭時弊的雜文,清新活潑的散文,都可以成為教學的內(nèi)容。《語文讀本》、《散文》、《讀者》、《雜文》甚至影視劇等都可以作為教材的有益補充。

近年來,許多語文教學改革者提出了“大語文教育”課題的研究,他們認為千方百計地拉近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距離是“大語文教育”根本和核心的原則。即不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和熱情,而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將這種興趣和熱情延伸到生活中,通過課外閱讀、寫作、研究性學習等途徑,達到“文學即人學,語文即生活”的理想境界。

樂趣是語文課的生命。如果學生愛上了語文課,愛上了語文,那么他們的語文學習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其語文素養(yǎng)勢必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師的作用則在于“激”,從課堂教學的第一分鐘開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貫穿課堂始終,進而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湖南教育?教育綜合版.2007(7).

[2]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14).

第8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摘要】 技校的語文教學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針對語文這門看似輔助課程的公共課程而言,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將語文這門學科對技校在校生的整個就職道路中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就顯得很重要了。要想實現(xiàn)理想的效果,就需要教師設計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此來實現(xiàn)其自身學科的優(yōu)勢與價值,為學生未來就職鋪平道路。

關鍵詞 技校語文:課堂教學

實行新課程改革,大力推行倡導素質(zhì)教育,也給技校語文這門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技校相比于中小學有很大的靈活性,這樣更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模式,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主要結合以下幾點進行淺析。

一、改革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審美教育功能。技校語文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道德情操等作為一項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去執(zhí)行。技校語文課程所選的一些文章都是一些文質(zhì)兼?zhèn)涞木?。學生通過研讀,既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為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寓美育于語文教學的目的打好堅實的基礎。語文教學不要只是對語文作靜態(tài)的形式分析,也不要只看到簡單的語言符號,要把語文課文獨有的思想性與人文性的教育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抓住文章中能激發(fā)學生感情的誘導物,讓學生們的感情都能夠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逐漸促使其升華為相應的理念,讓學生的情和理都能夠得到有效統(tǒng)一。

二、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在技校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借助模塊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隊間合作精神。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再給每個小組的組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將各個小組完成的任務有機整合,一起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以直觀性的、交互性的手段傳授知識,這樣也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當?shù)亻_展情境教學,把教學內(nèi)容分為案例選擇、課外準備以及課堂演練與答疑等幾個方面,讓學生都能夠根據(jù)課堂的案例,強化對課堂教學知識的認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一些語文知識。

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質(zhì)疑

古人有云:“學貴有疑”。也就是說質(zhì)疑是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精神對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尋求新知識是很有幫助的。當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疑惑之時,才能更主動地開展豐富的思考活動,這也是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萌芽。對于學生提出來的一些問題,語文教師也要給以充分的肯定,贊揚學生學以致用,大膽求真的精神。不要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淺顯對其進行批評、打壓。學生學會質(zhì)疑,是他們掌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這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質(zhì)疑質(zhì)量。例如,在探究竺可楨先生的《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這篇文章時,文章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的:“據(jù)說,每逢農(nóng)歷端陽節(jié),男男女女便在鳴沙山上聚會,然后紛紛順著山坡翻滾下來。這時候沙便發(fā)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教師一般在解讀這段文字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對這句話進行觀點上的質(zhì)疑,然后再找到傳言的真實論據(jù)來驗證傳言的真實度與否,為徹底理解鳴沙山的地理構造和會出聲的自然現(xiàn)象埋下伏筆。既能讓學生對語文文學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也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發(fā)揮促進的作用。

四、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語文這門學科內(nèi)容時,教師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由于技校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很多學生都普遍存在著“厭學”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在技校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地尊重學生的意愿和個性、興趣以及愛好,還要遵循著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多鼓勵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積極的思考,把一些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分析、比較或者是概括。同時,也要積極地借助多媒體等一些比較先進的教學手段,比如幻燈、錄音、光盤、投影儀、電腦課件等,將教學內(nèi)容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探究新知識營造出一個較為輕松、活潑且愉悅的課堂氣氛來,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出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分析《拿來主義》和《項鏈》等一些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當下的改革開放與市場經(jīng)濟的新形勢,思考自己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有效學習手段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進而從容地應對各種機遇和挑戰(zhàn)。

簡言之,隨著課改的不斷推廣,技校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改革也是勢在必行的,要積極地響應新課改倡導的理念,有針對性地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促使學生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語言素質(zhì)整體得到提升。還要讓學生學會將自身的潛能挖掘出來,不斷地更新已有的語文知識,積極地尋找一些新的學習方法,為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愛芝.職業(yè)中專(高中)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調(diào)查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0,21(14):56-57

[2]吳微珍.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閱讀與欣賞(教研版),2008(9)

[3]李春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中職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學苑教育,2014(11)

[4]王珍.技校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探尋[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6)

第9篇: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 說明文 興趣 激發(fā)策略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內(nèi)驅力,是創(chuàng)造才能的催化劑??鬃釉?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xiàn)行義務教材初中語文也考慮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入選的一些說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學小品,不少寫得形象生動,通俗活潑,讓人讀也饒有趣味。教師只要根據(jù)說明文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就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一、樹立明確的目標

初中語文第三冊,重點培養(yǎng)說明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它是由第二冊重點培養(yǎng)記敘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過渡而來的。況且,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的,說明也是常見、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說明文同人們的生產(chǎn)、工作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文學作品所無法替代的。學生的說明能力強,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將會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梢?,學好說明文,樹立明確的目標,今后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二、借助影像進行課前指導,培養(yǎng)學生采集儲存寫作材料的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難癥”。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教師在提出寫作要求后,盡管反復提示、啟發(fā)、引導,學生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常有“無話可寫”之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由于學生平時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亂的,面對作文題目自然也就難以下筆成文。倘若所寫之物,都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實地觀察后再寫,這又是極不現(xiàn)實的。針對這一情況,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燈)、錄像(或電影),對學生進行課前指導。

比如,要求學生寫山水游記、狀物繪景類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題目、寫作要求及相關的提示性文字。這樣,教師按投影字幕依次講解,既節(jié)省了板書時間,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與此同時,播放供學生進行觀察寫作的自然山水風光錄像片(可以關掉片中的配樂及解說音響,只展示給學生直觀、完整的畫面),并指導學生逐一觀察,對所要表現(xiàn)的客觀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學生有了生動可感的寫作材料,下筆成文也就比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師重播被觀察過的錄像,并打開配樂及解說音響,讓學生用自己的作文與片中的解說詞進行比較,找出觀察寫作中的疏漏和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不足,再進行補充修改。由此而寫出的作文,質(zhì)量往往比采用傳統(tǒng)作文指導方法,由學生自由寫出的作文要高出許多。

如果是要求學生寫敘事類的作文,亦可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圖畫等),或用錄像展示客觀事物的原貌(整體、局部、細節(jié)等)、發(fā)展變化過程和社會生活畫面,并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如根據(jù)漫畫進行說明文和議論文的寫作,可將報刊上發(fā)表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漫畫用復印機復印在投影膠片上進行投影。一幅并不惹人注意的小漫畫被突然放大映現(xiàn)在銀幕上,能給學生以清晰、直觀的感知,倍增寫作的新鮮感。教師再通過指導學生對畫面進行觀察思考并聯(lián)系社會生活作啟發(fā)性分析,就會極大地調(diào)動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激發(fā)出寫作的欲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之以情,學之以趣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guī)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首先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讓學生愛讀說明文。俗話說:“樹倒猴群散。”如果教師自己都厭教,那么,怎么談得上學生“學海無涯樂作舟”呢?

葉老說過,說明文“是傳授知識的文字”。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根據(jù)說明文具有知識性強和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點,教師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現(xiàn)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例如第三冊中,《松鼠》、《動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潑,生動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北京亞運村》,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中國石拱橋》、《祖國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識性,又飽含強烈的愛國激情。

四、課內(nèi)外結合,重視實物教學

說明文的說明性強,即實用性強。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各門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課內(nèi)外生活結合起來,多讓學生留意自己身邊的事物,顯示說明文學習的指導作用,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濃厚興趣。又如第三冊中,學生學過《中國石拱橋》后,仔細觀察自己所在地區(qū)的某一座橋的特點,摹仿課文介紹盧溝橋的寫法,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數(shù)學生興趣很高。

五、借助于說明文的語言魅力

說明文的客觀性很強,就是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和周密。教學中,教師只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分寸,同樣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再如,講“石拱橋”特點時,“這種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構堅固?!逼渲嘘P聯(lián)詞表示出“形式”到“質(zhì)地”的主次與遞進的關系,不僅形體美,而且耐用,這足以說明石拱橋的好處了。講“趙州橋”的特點之二時“大拱橋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讓學生畫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數(shù)量的三座橋,進行比較,體會出說明語言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