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白毛女北風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版的音樂:歌劇化與傳統的繼承
對于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誕生的歷史經典作品進行必要適度的修改潤色,以適于當今社會文化生活環(huán)境中常態(tài)化的演出,可以使作品獲得永久的生命力和更強烈的藝術魅力,是使歷史經典作品延續(xù)傳統的明智之舉,《黃河大合唱》的修改定稿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在俄羅斯,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對穆索爾斯基的《霍萬興那》和《鮑里斯?戈杜諾夫》、鮑羅丁的《伊戈爾王子》這些歌劇的修訂、整理或配器都是歌劇史上令人稱道的功勞制作。歌劇《白毛女》是中國民族歌劇的里程碑,是瑰寶,但我們不能僅僅將她視為民族歌劇的一種圖騰,應該讓她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解放后的每一次修改都令這顆耀眼的鉆石發(fā)出更為燦爛的光芒。
新版《白毛女》既保留了原有的框架、風格和特色,又有加強和提升,使得戲劇進展更為流暢,音樂色彩更為豐富。新版演出時長在兩個半小時之內,劇本上作了一些調整與精縮(原版《白毛女》時長5個小時,1977年的復排版本也長達3小時),例如對喜兒楊白勞迎新年、黃母佛堂等場景進行了壓縮;在審判黃世仁場景簡化了控訴場面,刪去了喜兒對磨難經歷敘述的唱段《我有仇來我有冤》,簡潔的幾筆就直達歌劇的主題:“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合唱《千年的仇要報,萬年的冤要伸》也適時唱出戲劇熱點。
同時,新版在音樂上的增刪,使戲劇節(jié)奏更為緊湊,加強了音樂的感染力,更為歌劇化。新序曲強化了交響性曲式感,長號吹奏“太陽出來了”動機作為這部中國民族新歌劇的第一聲,昭示性十足;弦樂“北風吹”核心旋律令人心曠神怡;進一步轉入楊白勞“十里風雪”的悲劇動機形成交響性對比,這是劇中戲劇矛盾的先現。除夕夜在喜兒家,“趙大叔講”將原來的對白譜寫為唱段。原作的合唱比較單薄,這是歷史的局限性所致,這次增加了一些合唱,例如為楊白勞送葬增加了一段合唱《埋到東門根》,同時使舞臺調度更為合理,舞臺畫面更加歌劇化、戲劇化。終場以厚重的合唱《永輩子的受苦人今天要翻身》壓臺。合唱的譜寫尤其考驗作曲家和聲與復調的功底,更甚于器樂寫作。新版在重唱方面也作了加強。劇中為大春和大鎖增加了幾段二重唱,使得原來在音樂上顯得單薄的人物得到了加強。黃家辦喜事一段,原來黃世仁與黃母的對唱編配為黃世仁、黃母與穆仁智丑角性格的三重唱《九月里桂花滿園香》。新版對喜兒與大春在山洞相遇場面加強了音樂渲染,新譜曲了喜兒的詠嘆調《我是人》和喜兒與大春的二重唱《咱倆同生在楊各村》,二重唱的音樂素材抽取自《北風吹》。這兩段音樂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催人淚下,一改舊版在這個戲劇節(jié)點上的蒼白,達到了全劇情感的。
新版適度地運用現代管弦樂技法,使得全劇交響性的管弦樂配器更加豐滿靚麗,新譜寫了一些動人的器樂場景音樂。例如喜兒在守歲的場景音樂,溫婉的旋律之下,縱向聲部間的動態(tài)變化無疑是喜兒的美好夢想。這里,作者的音樂想象力調動起聽者的音樂想象力,令人難忘。第四幕大春上山尋找喜兒的間奏曲在原版素材“無窮動”音型上更增加了流動性和交響性。喜兒山洞中唱的詠嘆調《我是人》中剁板伴奏配器靈動清澈。然而全新的配器仍保留原有的民族器樂,是對原作傳統的繼承。如《扎紅頭繩》中的板胡、黃府張燈結彩場面的嗩吶,黃世仁與穆仁智音樂配器中的單弦,以及遍布整場唱念做打時的京劇打擊樂,更有第四幕第四場以中國大鼓獨奏作為開場序曲,很有創(chuàng)意。
雷佳:古典美與時代感
《白毛女》中的喜兒要完成諸多的詠嘆調與對白,詠嘆調有很高的難度,占有極重的戲份,甚于《茶花女》中的維奧萊塔和《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喜兒“立”不起來,演出就是慘敗。每一個制作、每一版中的喜兒扮演者都足以列入民族歌劇發(fā)展史。從王昆、郭蘭英到,有多少個版本的《白毛女》就有多少個喜兒。
然而她們的藝術標高對所有新一代喜兒則是挑戰(zhàn)――要將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的性格令人信服地再現出來,還要將中國民族聲樂的傳統與特色在這部民族風格濃郁糅合在劇中。當晚,雷佳展現了很高的演唱和表演造詣,唱念做打一應俱佳。雷佳游刃有余地將戲曲和民歌的元素融化在行腔中,因此各個經典唱段能被精彩地演繹出來。《白毛女》詠嘆調的散節(jié)拍與西洋詠嘆調中的華彩樂句或Rubato(彈性速度)具有相似的功能與效果,都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增長與戲劇的發(fā)展,但中國戲曲散拍子不像后兩者的節(jié)奏相對規(guī)整與集中,而是更具即興性與隨機性,然而這種即興性與隨機性卻更為考驗演唱者的審美功力和對技巧的把控能力。雷佳在拖腔的氣口和“尺寸”上的安排非常合度,對散板和慢板處理得非常考究,律動布局均衡,分句韻味十足,聽來一氣呵成,音樂線條具有源自傳統戲曲的古典美,又有當代中國聲樂風格的流暢線條。同時,雷佳自如地運用現代聲樂技巧.各個音區(qū)的音色非常通透與統一,高音不尖不炸,圓潤甜美。雷佳那明亮通透且流暢的音色是當今新一代歌唱家的時代特征。而她在聲線里多注入了一些真聲,其音色令人想到郭蘭英,從而在當今的年輕歌唱家中獨具特色。
我一向不喜歡“民美”“民通”等聲樂流派的劃分,對于雷佳的演唱風格,我認為是屬于在演繹《白毛女》時展現的具有濃郁民族氣質的中國聲樂風格,這種氣質、風格與劇中喜兒的人物性格極為吻合。在劇中,雷佳無論是道白還是歌唱,都是情真意切,在講究發(fā)聲位置的同時吐字依然清晰,以富于變化的音色來體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在不同戲劇場景和節(jié)點中對人物進行了多角度的描摹,例如在《北風吹》 -段的甜美、《扎紅頭繩》的顆粒性和《哭爹爹》一段的如泣如訴,以及佛堂一場的壓抑與屈辱;而在《刀殺我,斧砍我》《我就是鬼!我是屈死的鬼》等唱段,又有情感的瞬間迸發(fā),這些都是對源自王昆、郭蘭英、等藝術家傳統的繼承,她們將戲劇性融入到歌唱中,就是所謂音樂的戲劇、戲劇的音樂,也是人們常說的用聲音塑造人物形象。與出演《木蘭詩篇》相比,雷佳此次聲情并茂的演繹更為成熟、自如和入戲,“手眼身法步”的戲曲表演程式運用嫻熟。
話雖說喜兒的戲份極重,但“楊白勞”若不出彩,戲也塌了一半。當晚的演出,“楊白勞”同樣精彩?!妒镲L雪>與《扎紅頭繩》的對唱,男中音高鵬綿長氣息、胸音一頭聲形成的通透共鳴挖掘出男中音的潛質。另一位男中音錢治國演唱的趙老漢音色蒼勁統一,賦予人物形象典型性。大春這個人物在戲中展開的空間有限,但男高音張英席同樣著力挖掘,從上半場的青澀、沖動到參軍返鄉(xiāng)時的沉穩(wěn)干練,表達了人物性格的成熟。
對白:經典之中見功力
《白毛女》有大量對白,這些對白在70年的歷史沉淀中形成了經典性。新版《白毛女》仍然保留了對白框架,從而保留了作品的歷史風貌,體現了對觀眾欣賞習慣的尊重。劇中有些是念白,有些近似于韻白,例如穆仁智的出場獨白等,韻白還好,都有節(jié)拍作依據,而念白的節(jié)奏、角色間對白的銜接,都由演員即興把握,質量的好壞決定了戲劇節(jié)奏是否緊湊與流暢,決定場上情感的熱度與強度。這次演出中一些人物的對話銜接不緊,戲顯得溫。歌劇可以有對白,例如法國歌劇《卡門》,對白版的《卡門》比宣敘調版的《卡門》更為生動傳神。因此歌劇演員同樣要有道白的功力,尤其是在戲曲風格的歌劇中更要有“唱念做打”的表演手段。從當晚的演出我欣喜地看到,整體上所有角色不僅演唱都很完整,并且在念白、對白上都很到位,“噴口”清晰,這在當今許多歌唱家重唱輕念的傾向中難能可貴。我看到演員在“念”的方面真是獨具優(yōu)勢,且舞臺調度上有一些源自戲曲的虛擬手法,各個人物在場上的開門關門動作、圓場臺步等一些源自戲曲的虛擬和程式性表演支撐起這部歌劇板腔體的風格,這也是原版的傳統之一。
指揮與樂隊:職業(yè)的敏銳感
《白毛女》的樂隊寫作具有交響性、戲劇性,而在詠嘆調或等聲樂唱段出現時,又有傳統戲曲的隨腔性,這種隨腔性尤其在散拍子的詠嘆調中非常明顯。散拍子中的“無板無眼”對指揮和樂隊都是遠比西洋歌劇詠嘆調中“板眼”變化更為嚴峻的考驗。指揮劉風德在這些地方深得戲曲樂隊“托”“裹”“襯”“墊”“迎”“讓”“送”的要訣,帶領這樣一支大雙管樂隊進去出來如同操一把京胡那樣得心應手。我印象中劉鳳德并不是經常出入樂池的指揮家,但在《白毛女》中體現出一名歌劇指揮對音樂、戲劇的敏感和掌控樂隊的柔韌性。樂隊在全劇的演奏達到了與臺上音響的平衡,烘托了戲劇與感情的發(fā)展。
舞美:中國特色出新意
歌劇的舞美是反映歌劇主旨的藝術手段之一,是對音樂與戲劇的呼應、烘托或暗示,應該與音樂和戲劇風格統一,而不是制作的炫耀,更不應是對音樂、戲劇的干擾。近年來一些歌劇制作,舞臺美術或被人忽視,或被人詬病,華美達不到,于是就任性隨意地“寫意”,實際是簡陋或丑陋,原因有設計者的藝術造詣局限所致,也有設計者忽視了的舞美與戲劇和音樂的統一性。
舞美采用什么風格,先要把脈到文本和音樂的風格,而不能取決于設計者的個人好惡。西方歌劇藝術發(fā)達國家可以在制作莫扎特、羅西尼的喜歌劇有時采用先鋒的手法,而對威爾第、普契尼的正歌劇則很少采用先鋒手法,多采用寫實手法。對于《白毛女》這樣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經典歌劇、里程碑式的民族歌劇,無論是單純的新潮手法還是單純的民族手法都是一種逃遁。因此,用寫實的、具有民族風格又有新意的舞美設計是符合觀眾的審美期待的,我認為這一版制作的舞美富于功力和用心。
我最為欣賞的是山洞一場的布景裝置,做了立體透視的遠山近嶺,在山的描繪上使用了中國古典山水畫“勾”“皴”的程式性筆法,一種考究的寫意,既新穎又有濃郁的中國風格,與全劇的音樂風格相一致。黃母一場,戲臺上后方幾扇帶雕花窗棱的高大木桶扇一字排開,超大的尺度有一種壓抑感,是喜兒處境的寫照,這一裝置雖傳承自1977版,但陳設的雕花鏤空硬木家具、臺口上沿橫貫的梁坨,這些中國傳統民居的細節(jié)透射出制作的精心,而山嶺和山洞的裝置的設計也凸顯出新意。
歌劇形態(tài):東西方音樂戲劇的精髓
歌劇《白毛女》常被人稱之為中國的第一部民族“新歌劇”?!栋酌返摹靶隆辈粌H在于反映了中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同時也在于聲樂寫作濃縮和夸張了現代漢語的優(yōu)美音韻,創(chuàng)造了板腔體,完成了戲曲聲腔與現代漢語和文化結合,從而使戲劇性有效地融入了音樂中,戲曲音樂得以新生,形成中國特色的歌劇音樂手法,這種民眾喜聞樂見的聲樂寫作形態(tài)成為現代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的范本。
《白毛女》劇中的秦腔悲調、河北梆子音調、秦晉冀地方戲腔調等,還有,喜兒進入黃家后唱的《進他家來幾個月啊》《生我養(yǎng)我為什么》等幾段詠嘆調都源自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調,非常具有詠嘆性,并且有著較高的難度從而具有經典性。那些散板以及《恨是高山仇是?!返奈猜暋昂?!我就是鬼”這樣的戲曲“叫板”,其功能不就是西洋歌劇中的宣敘調、詠敘調?入板后的音樂其詠嘆的性質與西洋歌劇的詠嘆調別無二致。
我原本在上海戲曲學院學習京劇,是梅派青衣,也曾兼修過昆曲。畢業(yè)之后的1966年,我被推選到樣板戲劇組中,作為主演參加到《龍江頌》等戲的創(chuàng)作演出中。1977能夠轉行到歌劇領域,是由于在期間,我自己找到上海音樂學院,拜胡靖舫教授為師,在很多藝術工作者都到干校進修改造的時候,我有幸在演出之余自學聲樂,并自然地將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和歌劇藝術的精髓相結合,成為難得的既能歌唱又能表演的演員。
被打倒以后,各個劇團在重建,歌劇被解放了,《白毛女》需要恢復排演。中國歌劇舞劇院開始選擇能夠擔當喜兒一角的第二代演員,大家想到了我。于是文化部把我從上海京劇團借調過來。我一直非常迷戀《白毛女》,從小的時候就喜歡唱,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更理解了這部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演完《白毛女》之后,我認識到歌劇是一種很有前景的藝術形式,充滿了發(fā)展的活力。歌劇是綜合藝術,能更完美地表現當代社會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豐富多彩的人生。歌劇相對戲曲來講,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風貌。在表現現代人的生活和情感中,它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戲曲音樂的板腔體和表演上的程式化,是為塑造歷史人物形成的。而中國的新歌劇產生于新時代,它可以把中西方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隨意運用,也可以借鑒各民族的本土元素,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沒有束縛。在表演形式上也沒有固定的程式。一出歌劇一個樣。今天演“洪湖赤衛(wèi)隊”是湖北風格的,明天演“阿依古麗”可以是新疆風格的,后天演“竇娥冤”又是山西風格的,演員每一出戲接觸的都是新東西,對于戲曲演員來說,好像去掉了盔甲,去掉了冬天的厚棉襖,整個人輕松愉悅的在歌劇藝術的天空中飛翔。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與中國的歌劇都經歷了一段難忘的幸福時光。那時候,《白毛女》在很多城市上演,或者隨團到鋼鐵廠、油田、農村去演出,一片盛況。那時大家都將思想解放的暢快和時期壓抑的悲哀一齊抒發(fā)在看戲的過程中。臺下一片哭聲,演員總能聽到前幾排觀眾的抽泣,低低的,卻無法抑止。一些老戲也陸續(xù)恢復:《小二黑結婚》、《竇娥冤》、《劉胡蘭》等,那時候,我非常忙碌,演著歌劇,演過電影音樂故事片《北斗》,《北斗》講述一個陜北的婦女受盡苦難坎坷走向革命隊伍的人生歷程。不過,這段短暫的中國文藝活躍期,很快被潮水般涌來的外來流行文化所沖擊。
尤其令人遺憾的是,被封閉了太久,突然港臺音樂進來了,歌劇進入了令人困惑的局面。有一些文化人說,這個時代就不可能有好的歌劇,沒有好歌劇就沒有好演員。作為演員的我,心里很痛苦。一邊是通俗文化的強勢,一邊是歌劇本身造就的弱勢:人才斷層,做一出歌劇越來越需要大量的資金;每個藝術團體新舊交替,人事更換頻繁――所以,始終沒有人很好地在創(chuàng)作歌劇,歌劇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之中,再沒有特別打響的歌劇作品,再沒有深入人心的出自歌劇的人物形象。80年代,很少有人生產歌?。浑m然有歌劇院存在,但是沒有多少演出。即便演出來,也常常是演員比觀眾多。謝幕的時候,看著臺下,演員們會掉眼淚的。
這樣的局面激起了我自己做歌劇的想法。我實在按捺不住了,只要給我一塊陣地,我就想要實驗,就想自己來搞歌劇。1983年,我與先生高育發(fā)一起到了河北省歌舞劇院,打算以此為基石開展歌劇事業(yè)。到了河北,才感覺到地方團條件有多艱苦。河北歌舞劇院30多年沒有進過北京,連一塊像樣的幕布都沒有。所有的一切都要重建。我們白手起家,開荒,播種,很快就排出了五彩繽紛的歌舞晚會,也排出了歌劇《他們的心》,舞劇《四美圖》,都獲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應和國家獎項。
90年代初,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拍攝一部講述中國歌劇發(fā)展歷史的系列專題片,把優(yōu)秀的中國歌劇作品介紹給大眾,讓他們了解歌劇,從而喜歡上歌劇。說不定,這真救了中國歌劇呢?我向一位企業(yè)家集資共200萬,條件是在片子里加上企業(yè)LOGO(標志)的軟廣告。初步拿到50萬,我就開始了拍攝“中國歌劇欣賞電視系列片”的歷程。
中國歌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黎錦暉、聶耳等革命青年在五四之后,為了吸收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推廣白話文,改變文言文,創(chuàng)作了中國兒童歌舞劇。他們想讓孩子們先喜歡起來,從孩子們身上開始革命,就采用了學堂樂歌的方式??梢哉f,兒童歌舞劇是中國歌劇激進而浪漫的啟蒙。
我把那時候的兒童歌舞劇《小小畫家》、《小孩與麻雀》,聶耳的《揚子江暴風雨》,按照盡可能恢復的原本都排演出來,接著拍成電視片。而且,要找到當事人來回述那時候的歷史,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過程、作品的演出情況和影響。比如聶耳先生亡故了,那我就找來中國音協的主席,聶耳的好朋友呂驥來談,他們都是有親身經歷的,談起來非常全面和真切。我拍了產生自解放區(qū)的著名秧歌劇《夫妻識字》、《兄妹開荒》。
在拍《白毛女》的時候,我想讓郭蘭英老師來演,她生活的歷史年代,她的出身,決定了她對喜兒這個角色有著更深切的了解,第一代喜兒,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我是喜兒的第二代演員,雖然生在舊社會,可是我長在新社會,我們超越不了她。蘭英老師說,我老了,我演不動了。我勸她說,您能演多少演多少,今天看的是您的演技而不是您的形象,就像梅蘭芳大師后期拍的片子,他已經沒有多么美麗的扮相了,可是那些片子很珍貴。后來蘭英老師就演了一個片段。我請了四代人一起扮演喜兒,來說明這個戲長久的生命力。
方方面面的演職員都是我憑著個人關系張羅的,我希望能請到最好的,最合適的演員,通常用對歌劇事業(yè)的執(zhí)著感情去打動他們。我請歌劇表演藝術家李波為《兄妹開荒》做導演。有些戲的歌舞我自己輔導青年演員,《傷逝》是宋祖英演的,我覺得她形象好,很像子君,我就用她來演。
我花了4多年時間,共恢復排演了12部歌劇,從上世紀20年代,一直拍到80年代的代表作《傷逝》,完成了七集電視系列片,每集40多分鐘。至今我都認為這是我一生完成的一件比較值得驕傲的事情,一些資深藝術家和同行也稱贊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這使我十分欣慰。90年代,已經是市場經濟了,動不動就要錢。我只花了50萬,當我想向企業(yè)家拿剩下的投資的時候,企業(yè)家不幸意外亡故,后續(xù)投資也就泡湯了。我只能去求爺爺告奶奶,希望這個劇院少要點錢,那個演員做點奉獻。一次曾經在錄音棚里,因為一個樂手臨時要漲100元工錢,造成正在錄音的交響樂隊工作停工幾小時,最無助的時候我對著墻壁哭了40分鐘,那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很天真,不知道人家為什么不能為著事業(yè)共同做事情呢?對藝術癡迷的我,在那一天,那些委屈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爆發(fā)了。
1995年,我覺得身體和精神各方面都“緩”過來了,又開始做起來歌劇的事情。我挑選了一些文本,最終選定劉書彰為我量身打造的《鳴鳳》?!而Q鳳》節(jié)選與改編自巴金的《家》,因其情節(jié)動人,人物精煉,情感飽滿,非常適合做成一部歌劇。
我通過好友上海歌劇院的一位老院長,找到巴金的家里。知道巴金的年紀大,眼睛有白內障看不清楚字,我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讓我的先生把文本全部念出來,錄成磁帶。沒想到,巴老非常高興,說“我一定要自己看”。巴老說,“我的作品,不同的藝術形式都表現過,可是沒有過歌劇。鳴鳳投湖的時候,在話劇《家》中用了大段臺詞,可我覺得不足以表現《鳴鳳》當時的內心世界。我也寫過一大段臺詞,可我寫不過。”鳴鳳不止是一個人,她代表一個階級,在一個歷史時期階級的怒吼。我覺得應該用詠嘆調,要詠嘆詠嘆再詠嘆。我走的時候,巴老一直把我送到門口,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巴老竟然還脫帽,向我鞠了一躬,說“我很感謝你”。至今,巴老的舉動,那樣一脫帽一鞠躬,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成為我心中的一種力量。
4月份,我整理完了歌劇文本。接著在惠州演出的時候,我跟惠州的實驗藝術劇團交涉,劇團決定出場地,不過演員要我找,他們的勞務費要我來籌資。我到處打聽正在開會的市長,第二天中午在哪里開會,在哪里吃飯,接著自己就找到市長,說自己可以用十分鐘不到的時間闡明自己的創(chuàng)意。惠州市原本是一個荒僻的漁村,趁著改革開放的時機,惠州大興土木,成為當時全中國投資的熱點?!盎葜莶灰缴钲诘暮髩m,文化不能長久滯后于經濟,成了文化沙漠就不好治理了。”我接著介紹了自己的項目,歌劇《鳴鳳》。市長問我要多少錢,我沒敢多要,說30萬,他答應了。
后來到賬的是26萬元,要排一個歌劇,錢還是相當緊張的。幸運的是我聚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湖南音協的主席劉振球作曲,延安老作曲家陳紫(《劉胡蘭》的作曲)做藝術總指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齊牧冬教授做舞美設計,全中國最好的燈光設計劉銳,來個強強聯手。大家都住在正在蓋的,沒完工的毛胚房子里,總算有窗戶了,買點便宜床放進去,沒有空調,連紗窗都沒有。飯是一個阿姨給做的家常菜,衛(wèi)生自己打掃,這些老革命都是跟我這么過來的,生活環(huán)境工作條件都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大家特別快樂。我們錢少,請不起樂隊,就做MIDI為歌劇伴奏,那時候倒成了創(chuàng)舉。同時,我也非常感謝惠州實驗劇團的領導,他們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為排戲甚至于把團里的汽車賣掉。
《鳴鳳》在惠州演了14場,在廣州演了兩場,劇團組織賣票,場場爆滿。令我高興的是,惠州當地大都是農民,他們也很愿意來看演出,并且深受感動。每場演出完,觀眾不走,悲劇能留住觀眾真不容易。那些觀眾不肯走,不停地鼓掌。我想是巴金的作品把大家吸引過來的。同時又是藝術處理得不同一般,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大膽突破所取得的結果,當然劇作家,作曲家,導演準確地掌握了人們共通性的情感也是把大家留下來的重要原因。
演出的最后一個場景鳴風投湖以后,劇情和濃濃的音樂已經讓觀眾的情感激化了;接著嗩吶聲中,兒歌響起,人們抬著轎子走上場,場上顯得很冷,替鳴鳳出嫁的婉兒穿著大紅衣服,從轎子里出來,默默地給鳴鳳燒紙錢,沒有詞,而是動作,整部劇就在清麗的兒歌聲中閉幕。
通過《鳴鳳》,我琢磨出的一點經驗是:歌劇一定要符合今天的審美意識。中國的宣敘調應該口語化,不要喊叫,詠嘆調也同樣。不能要觀眾聽著太累,揪心的東西不一定是喊叫的,點到人心里的不一定是最高音。為什么黃梅戲、越劇原本是很小的新生代劇種,卻很快風靡全中國,因為它們符合當代人的情感。當語言不能表達人的情感的時候,歌劇中的歌超過了語言,當歌也不能表現情感的時候,那就用音樂。這也是我這么多年來,一直體驗著歌劇的價值和意義得出的想法。
我同時做著很多事情,比如組織文藝晚會,策劃文化產業(yè)園,辦電視專欄,開辦公司,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不過對我來說,到今天做到一系列行動,都是在為歌劇鋪墊。而現在做歌劇還不是時機,太難了。改革開放以后,沒有一部歌劇被強勢宣傳過?,F代人不熟悉歌劇,因為這么多年,歌劇的養(yǎng)分沒有給他們,他們不懂就談不上喜歡。為歌劇找投資也太難了,大家都覺得它是賠錢貨,沒人看的東西。而實際上,歌劇就像一幅有無限層次的油畫,妙處永遠也看不完。如果有好的班子,好的內容,中國歌劇可以沖出亞洲,震撼世界,因為它有中國文化作為汲取不盡的養(yǎng)分?!?/p>
目前,我正在組織排演專場歌劇交響樂音樂會《白毛女》,就是把《白毛女》中的大多數唱段演唱出來,但不表演。促成這一行動的緣起有很多:第一,2008年,正值《白毛女》創(chuàng)作62周年。第二,我參加音樂會演唱《北風吹扎紅頭繩》時,經常一開唱,總是滿堂掌聲,這令她感到《白毛女》其實扎根在老百姓心里,它和民族的緣分一直在。最近她到美國紐約、洛杉磯、華盛頓等城市演出演唱了《北風吹扎紅頭繩》,與僑聯朋友談起來《白毛女》,他們都很激動,非常愿意邀約這樣的劇團到美國演出。第三,歌劇《白毛女》至今沒有出版過CD,我很想來完成這樁事。第四,《白毛女》在中國藝術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上世紀40年代的演出告訴人們,《白毛女》比多少場報告都有用,一場演出,可以讓無數人覺醒。而今天,也可以通過喜兒身上展現的人的頑強生命力和意志,來鼓勵當今的年輕人學會堅強,并從中了解老一輩人的境況,更珍惜今天的生活。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1.創(chuàng)設音樂環(huán)境,營造音樂氛圍
在音樂教室的兩邊墻上張貼幾位音樂大師的畫像。貝多芬、肖邦、冼星海等音樂大師的生平簡介,使學生受到了音樂的啟迪。正面墻上由變形的高音譜號帶出“音樂小世界”幾個字,充滿了童趣。后面墻上稍加美化寫上了有關音樂的名言。如:冼星海的“音樂是一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名人名言加上潔凈的室內環(huán)境和必不可少的音樂教學用具,學生們在“音樂”的氛圍中進行活動,無疑情感和心靈受到了陶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生動導入,創(chuàng)設最佳氛圍
(1)設疑導入。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爱斅牭阶鄧韬涂吹轿逍羌t旗升起的時候,你會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活躍起來,各抒已見。我順勢引入了新課。實踐證明,疑問的設置,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達到“曲徑通幽”之效;
(2)故事導入。小孩子對故事有濃厚的興趣。課前,先講述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欣賞歌劇《白毛女》選段《北風吹》時,先講了關于“喜兒”的故事,使學生對“白毛女”的形象有大致了解,激起學生欣賞《北風吹》的興趣,教師再因勢利導,讓學生去探索歌劇是如何來表現故事情節(jié)的;
(3)看圖導入。小孩子喜歡看圖片。課前,讓學生欣賞一幅或幾幅圖畫(幻燈或掛圖),使學生對圖畫產生興趣,然后再進入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如,在學唱《摘草莓》時,我先出示一張小姑娘摘草莓的畫,讓學生來描述,再伏筆:小姑娘摘草莓是自己吃嗎?進而引起學生的疑問,帶著疑問進入正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
另外還有猜謎法:小學生喜歡猜謎,老師創(chuàng)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謎語讓學生猜猜。
情景創(chuàng)設和以多種方式來導入,滲透進學生感興趣的因素,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讓學生心存種種疑問,主動對新課內容進行探索,為教學打下伏筆,更為整堂課開設了一個熱鬧、活躍的開端。
二、借助“視聽”,熏陶感染
1.媒體播放,美中求樂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布魯納語)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音樂課堂由單一的耳聽嘴唱為主的方式變?yōu)橐砸暵牭榷喾N感官的共同協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并穿插提問,既極大的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也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的想象力還不夠,用生動活潑的投影片配合音樂激發(fā)興趣,,采用這個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樂描寫和影像描寫融為一體,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例如:在學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時,學生最初對“這是個美麗的小世界,這是個快樂的小世界”不理解,他們的頭腦中根本就沒有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風光景象。我利用錄像片將學生帶到了美國的迪斯尼樂園,并利用電腦課件使學生和樂園里的人物在歌聲中交流、互動起來,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材料,豐富了課時內容,而且使學生既輕松又高效地理解了樂曲的內涵。又如:在學唱歌曲《誰唱歌》時,播放一幅美麗的春光圖。老師抽拉圖片配合選取好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這美麗的場景中。學生根據畫面,在老師的提問中說出此曲表現的內容。首先出現美麗春光圖,聽到了“喳喳”的叫聲。老師問:“這是誰?”一組同學答道:“喜鵲”,同學說的同時拉出喜鵲伴著叫聲。拉出小鳥問同學:“它怎樣唱歌?”同學一起模仿。鳥聲起,圖片中飛來了一只小鳥。依次小鴨、公雞也出現了。根據已有的經驗同學們很容易就模仿出了這幾種動物的叫聲。有的學生還根據旋律自編了小牛、小羊、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
2.實物展示,引“奇”
實物展示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學唱《新疆是個好地方》時,我展示出一套新疆姑娘的服飾,新疆葡萄等,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學習中,輔以手勢、眼神等,微笑在課堂,態(tài)度和藹可親,師生心靈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孩子們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也讓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
利用音畫、實物等方式進行教學,不僅使光、聲、色、形融為一體,而且使輸出的物體形象信息與文字材料密切配合,學生在美麗的圖片和美妙的旋律中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
三、活動競賽,激發(fā)潛能
1.游戲活動,樂中悟美
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既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又可以讓兒童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jié)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并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在游戲中學會聽辨不同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等音樂的基本要素,訓練了聽覺、視覺和運動覺,從而達到音樂學習的目的。
2.才藝表演,增強信心
用才藝表演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學生往往不滿足于安靜地聽音樂或是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更喜歡用動作來補充。邊唱邊跳,邊欣賞邊表演,動靜互補,相輔相成。當學生學會讀譜知識和歌曲后,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表現。如:學歌曲后,演唱時讓同學們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腳等方式伴奏,氣氛活躍。又如:學《陽光牽著我的手》后,同學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欲望,紛紛到臺上表現一番,盡管有的同學創(chuàng)編的動作有些欠妥,但我給予了鼓勵,使得不敢表現自己的孩子、膽小內向的孩子,也加入了創(chuàng)編的隊伍。樂器合奏、打擊樂伴奏、集體舞組合都是學生們展現自己的方式,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成果的舞臺。
3.展開競賽,激發(fā)競爭意識
兒童的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我有意引進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如:模仿節(jié)奏、補充旋律等,在比賽時對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大家全力以赴地參與,均有獲勝機會。水平低的孩子在解決簡單的問題后,再解決稍難一點問題就水到渠成。培養(yǎng)信心的同時,激發(fā)了攻克下一困難的興趣。
一、注意拍子記號
在練習中,必須熟悉并掌握各種常用的拍子,保持穩(wěn)定的速度數拍子,按正確的節(jié)拍練琴,并注意各種節(jié)拍的節(jié)奏特點。如6/8拍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六拍,重音在第一、第四拍,節(jié)奏型為強弱弱次強弱弱。節(jié)拍練習要側重解決兩種傾向:一種是不注意節(jié)拍的基本特點,缺乏平衡感,另一種是過分強調每小節(jié)的重音,使完整流暢的句子變成了以每小節(jié)為單位的支離破碎的音型。另外,對切分音處理要正確,既要強調出來,又不應孤立、過重,使音樂失去協調。萊蒙練習曲第六首第二段左手的音型,左手大指在第二拍彈的do,是個切分音,上面標有重音記號,但仍然要彈得輕巧而有彈性,不要彈得過重,喧賓奪主會使右手的旋律受到干擾,而且使帶有舞蹈性質的3/8拍節(jié)奏輕快有彈性的音樂氣氛受到破壞。
二、樂句、樂段結尾處要完整
人們說話、歌唱都要呼吸,鋼琴演奏也一樣。教學中指導學生分析樂句,一個樂句就像一句話一樣要有換氣。音樂有走向、骨干音,通過彈奏把這些表現出來,旋律就會變得有生氣、有表現性、有流動感。樂句之間的彈奏要有呼吸,還應注意樂句之間往往有“起承轉合”的關系。樂句和段落結尾處要彈足拍子,把音樂的意圖交代完整。有的學生每彈到樂句、樂段結尾時,用手指戳一下末音,急速抽手,教學中要求學生用心傾聽彈出的聲音,直到最后一音的最后一下震動,如果最后一拍是休止符,也應當用自己的內心感覺到一個完滿的休止符,營造“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三、節(jié)奏和速度的訓練
節(jié)奏不穩(wěn)、速度不統一是學生在彈奏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些學生在彈奏較難的部分時,速度會一下子慢下來,彈奏容易的部分時又把速度加快,或漸強時加速,漸弱時減速,彈快速的樂曲時越彈越快,彈慢速的樂曲則是越來越拖。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充分意識到節(jié)奏與速度的重要性,在練習快速樂曲時,應提醒學生不要緊張慌亂,特別是彈奏連續(xù)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樂句時,一定要慢慢練習,逐漸加快速度,以達到樂曲所要求的速度。掌握不住速度準確性的,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彈奏之前,把樂曲全面考慮一下,然后把樂曲的某一較難的樂句在心里唱一下,衡量一下手指在速度上的能力,并與開始樂句的速度做比較,找到一種正確的、不破壞整個樂曲情緒的速度,確定在允許范圍內變化速度,以達到樂曲情緒、風格的完整統一。
四、復合節(jié)奏的訓練
兩手彈不同的節(jié)奏時,準確的劃分將導致節(jié)奏破碎,沒有準確的測定方法,也無法用語言講清楚。要兩手同時彈奏兩個不相同的節(jié)奏只有一個辦法,分手練習直到彈得準確無誤為止,然后雙手合在一起彈,不考慮其中任何節(jié)奏,只考慮兩手匯合之點,即兩種動作的“終點”。依靠下意識動作,通過多次傾聽,就可以學到同時進行兩種不同的節(jié)奏。如車爾尼849練習曲第五首,左手三連音對右手的四連音,容易出現兩種錯誤彈法,一是把右手占四分之一音值的三十二分音彈成了三分之一的音值,一是把四分之一的音值彈成了裝飾音(倚音)。應要求學生在彈奏練習中找準拍子與節(jié)奏感覺,先分別將左手的三連音與右手的二連音(或四連音等不同節(jié)奏)彈得準確、熟練,然后用同一速度輪流彈左手與右手的不同節(jié)奏,即左、右手練習,反復練習,注意保持速度的統一穩(wěn)定及左右手不同節(jié)奏的精確性,熟練后再雙手配合起來彈奏,便可找到感覺。
五、不同節(jié)奏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
對于音樂來說,節(jié)奏好比是“骨架”,而節(jié)拍是“脈搏”,它們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而不應是機械呆板的時間分割。例如,鋼琴曲《北風吹》是由譚露茜根據舞劇《白毛女》中的音樂改編而成的,樂曲是包含有引子和尾聲的“ABA”三部曲式。引子雖然為自由的散板,但要保持音樂中的內在節(jié)奏,尤其是跳音和小連線處的樂句,節(jié)奏要準確。A段(1-17小節(jié))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二拍子,右手為旋律,左手及右手做襯托與裝飾性伴奏。彈奏中要盡量連貫,同時要講究樂句的呼吸感,左右手交替彈奏要連貫順暢,節(jié)奏準確,展現出白毛女的悲慘形象。B段(14-18小節(jié))八分之三拍子。這是一段描寫反抗斗爭的音樂,在彈奏時雙手都用跳音彈,但不要把跳音彈得太短促,富有彈性的斷開即可。雙手在既定的音樂速度上明確“強弱弱”的節(jié)拍韻律,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拍點音可給一下強音踏板,結束時四小節(jié)節(jié)奏要拉開一點,最后一個和弦要鏗鏘有力,用全身力量彈奏并延長它,通過四個十六分音符的漸慢自然流暢地進入第三樂段A。A段(46-70小節(jié))第一樂段的變化再現,旋律高八度重復,要奏出明亮透徹的音色,速度比前一段稍快稍活躍,有表情地刻劃出白毛女的幸福心情。尾聲是重復性尾聲,觸鍵要柔和,音要連貫,表現出白毛女處于無比的幸福之中。最后,在這一氣氛中慢慢地輕奏出結束和弦,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
參考文獻:
[1]盤石.淺談音樂與節(jié)奏[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一、突出人物主題的民族地域性風格
中國傳統音樂的音階形態(tài)主要以五聲音階以及在五聲基礎上構成的七聲音階最為普遍,其五聲音階中的五音主要指的是宮、商、角、徵、羽,包含有一個大二和一個大三度,不含有半音。七聲音階是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偏音,這兩個偏音往往作為經過音、延留音、輔助音、代替音等使用。此外,在某些地區(qū)和某些民族的民間音樂中,還存在著不少在五聲性的前提下運用偏音而所構成的六聲音階、八聲音階甚至九聲音階等。如河北民歌常常使用清樂音階,而在山東民歌中,增加“變宮”的六聲音階卻更為常見,所以不同的民族往往有著不同的音階特點,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外芭蕾舞劇音樂不斷融合和相互借鑒,從而突出音樂的民族性特征,成為了每一位舞劇音樂創(chuàng)作者最為重視的問題,因此民族地域性音階的使用成為了作曲家們創(chuàng)作民族性作品的重要方法。
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清華主題,旋律在do、re、mi、sol、la的基礎上增加了“變宮”,形成了六聲音階,但 “變宮”音雖然存在,但時值較短,并處在弱位,因此可以看做是經過性的裝飾音。五聲音階為主的六聲音階是海南民歌的主要音階特點,該主題使用的六聲音階,不僅符合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同時也突出了海南民歌濃郁的民族風格。
舞劇《白毛女》中的喜兒主題《北風吹》,《北風吹》應用了清樂音階,為徵調式。清樂音階是河北民歌中最為常用的音階形式,而徵調式也是河北民歌的主要調式特點,據總結河北民歌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采用的徵調式。由于舞劇所描述的故事發(fā)生在河北,因此作曲家在喜兒主題的創(chuàng)作上牢牢抓住了河北音樂的地方特色,并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舞劇《沂蒙頌》英嫂主題中也能看出,其采用的音階特點。英嫂主題改編自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為增加“變宮”的六聲音階。在山東民歌中純粹使用五聲音階構成的民歌并不多見,其民歌旋律多以增加 “變宮”的六聲音階或七聲音階構成為主,但其中的偏音不起主導作用。英嫂的主題音樂在《沂蒙山小調》的基礎上又增加更多的Re一xi或xi—re的旋法走向,加強了山東民歌的地域特色。
《二泉映月》中的愛情主題,音樂為華彥鈞所寫的二胡曲,運用了江南音樂元素,揭示了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采用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其音階為do、re、mi、sol、la,這種音階形式是江南二胡音樂的特點,其濃郁的民族特色,表現了江南音樂淡雅、委婉的主體風格。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三姨太主題,采用了由do、re、mi、sol、la、si組成的六聲音階,我們可以看出其旋律進行中出現的“7”音,它對旋律的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只是對旋律的一種裝飾。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國芭蕾舞劇音樂作品應用五聲音階、七聲音階、六聲音階構成的主題旋律,來體現出中國芭蕾舞劇音樂鮮明的民族性特征。
二、應用民族性的音樂發(fā)展手法構建人物主題
中國傳統音樂的發(fā)展手法大體可分為合頭、合尾、頭尾合、承遞式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音樂中最為常見的發(fā)展手法,有別于西方,所以極具有中國獨特的特征。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合頭”指的是兩個音樂片段開始處所使用的材料相同,“合尾”指的是兩個音樂片段結尾處的材料相同,而“頭尾合”是以上兩個概念的合并,兩個音樂片段材料在開始處與結尾處都相同。承遞式發(fā)展手法的特點在于一個音樂片段的終點音(或幾個音)同時又是下一個音樂片段的起點音(或幾個音)。以上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發(fā)展手法,應用在了我國芭蕾舞劇音樂中,給音樂增添了民族色彩。
如舞劇《魚美人》中的獵人主題,由aab三個樂句組成,前樂句的起止音都為sol音,第二樂句均以頭尾合的方式起止于sol音,中間加入了短促的新材料,體現了中國講究殊途同歸、萬變不離其宗的音樂理念。第三個樂句是一個擴展性的樂句,由不斷的分裂、摸進等手法發(fā)展而成。
《紅色娘子軍》中的清華主題,該主題由三個樂句組成,分別可以標記為abc,在a樂句中以四本文轉自LUNWEN.1kejian.COM度大跳組成的三連音開始,而以下行極進的三連音結束在羽音上,表現了清華強烈的反抗精神。b樂句與a樂句形成了“合頭”,都使用了四度大跳的三連音,但結束在了長時值的商音上,因此與a樂句形成了“合頭”。C樂句開始處與a樂句有所不同,但最后結尾與a樂句保持了統一,都采用了下行極進的三連音形態(tài),最后結束與羽音,形成“合尾”。我們從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bc樂句整體感覺就是a樂句的一個擴大,但由于b樂句的停頓感太明顯,因此劃分為了“合頭”“合尾”的兩個樂句。
《二泉映月》中的愛情主題,同樣由abc三個樂句組成,采用承遞式的發(fā)展手法。a樂句以do進行收束。b樂句的開始處將do音提高八度,實現了前后銜接的承遞和發(fā)展,最后收束于sol音。C樂句與b樂句的發(fā)展手法相似,同樣將b樂句的結束音sol提高八度來實現兩個樂句的承遞關系,最后結束在徵音上。
2008年8月22日,重慶市南濱路美心金色大廳里,正上演著一場精彩演出。
臺下2000多個座位全部爆滿,臺上飄起星星點點的“雪花”,“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輕柔、凄美的歌聲回蕩在整個大廳。面對被東家逼債的父親楊白勞,身著紅色棉襖、青色長褲的喜兒,踮著腳尖旋轉、跳躍、劈叉,她的舞姿時而舒緩,時而奔放,把內心的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臺下的叫好聲此起彼伏。
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踮起足尖跳芭蕾的人既不是專業(yè)芭蕾舞演員,更不是妙齡女子,而是一個58歲的大男人―――重慶市某公司身家過億的董事長李秋成,更讓人想不到的,劇中楊白勞的那個角色是她20歲的女兒反串的!
讓觀眾想不到的事情還很多。比如當初李秋成決定重拾當年的芭蕾舞夢想時,女兒不僅堅決反對,還和一向疼愛她的父親打起了冷戰(zhàn);又比如李秋成的妻子在父女之間兩頭受氣,一時想不開,差點喝安眠藥走上絕路……
偶然客串喚醒芭蕾夢
1950年2月8日,李秋成出生于重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4歲那年,因為俊朗的外貌及出眾的文藝天賦,他被戰(zhàn)旗文工團特招入伍,成了一名舞蹈演員。
形體是舞蹈演員的必修課,練功的時候,李秋成很羨慕那些女演員,她們肢體語言多,姿勢優(yōu)美,能傳神地表達舞蹈的境界。私下里,李秋成總愛偷偷模仿那些女演員的動作,他還借了紅舞鞋,一個人躲到小樹林里刻苦地練習。
李秋成整天夢想著自己能上臺演女角,機會很快來了。1965年5月,李秋成隨文工團到駐扎在達縣地區(qū)的某團慰問演出。去之前,文工團排練了一個叫《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歌舞劇,可就在演出開始前,演主角的女演員臨時生病不能上場,情急之下,團長讓李秋成上去救場,李秋成毫不猶豫地點了頭。
在歡快、悅耳的樂曲中,一個扎著兩只羊角辮,穿著碎花小棉襖的俊俏“小姑娘”騎在牛背上出場了?!靶」媚铩陛d歌載舞,把一個山區(qū)放?!靶」媚铩钡奶煺妗⒒顫?,對勞動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傳神地演繹出來。這個節(jié)目受到部隊官兵的喜愛,卻沒有人知道“小姑娘”的扮演者竟是一個清秀小男孩。
成功“反串”后,李秋成癡迷上了芭蕾舞。不過,李秋成卻很少再能找到反串的機會了,一直到22年后退伍,他也才反串過幾次女角。這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1986年7月,做了22年文藝兵的李秋成轉業(yè)了。他先是在重慶市大渡口民政局下屬的兩家實業(yè)公司做了近十年的總經理,然后獨自“下?!苯浧鹆松?。
在商場上摸爬滾打,免不了迎來送往,觥籌交錯,李秋成很快發(fā)福了,體重由原來的48公斤激增到了79公斤,像眾多的私企老板一樣腆起了大肚子。兩家分公司耗去了他生活中的絕大部分精力,曾經的芭蕾舞夢想在他的內心里也只是一閃而過。
2006年4月24日,李秋成和一個生意上的朋友到重慶巴南地區(qū)的金鷹山莊游玩,晚上山莊舉行文藝表演,大家玩得盡興??蛻舻弥钋锍稍斶^22年的文藝兵后,就極力攛掇他上臺露一手。李秋成一時技癢,就跳上臺踮起腳尖客串了一出芭蕾舞《白毛女》中的喜兒,臺下觀眾的熱情頓時被引燃了,大家使勁兒鼓掌叫好,“再來一個,再來一個”的呼喊聲不絕于耳。
一剎那,李秋成內心蟄伏已久的芭蕾舞夢想被喚醒了,走下臺來,他興奮不已,那種愉悅的心情是做了十幾年商人從未曾有過的。
這時,山莊文藝演出團的團長李澤慧走了過來,她遞來一張名片,邀請李秋成加盟文藝演出隊。李秋成禮節(jié)性地遞上自己的名片,對方一看心頓時涼了,連說:“沒戲了,沒戲了,”心想人家堂堂一個公司董事長,哪可能來我這小小的演出隊跳舞呢!李秋成仿佛看出了對方的心思,連說:“只要需要我,您盡管打電話,我一分錢的演出費不收,只圖個樂子!”團長高興地連聲道謝。
2006年5月1日,李秋成剛從成都出差回來,便接到金鷹山莊演出團團長打來的電話,說晚上山莊有文藝演出,已經把他即將反串“喜兒”跳芭蕾舞的消息公布出去了,希望李總能到場獻藝。這時,盡管李秋成身體很疲憊,可他不忍心讓對方失望,就驅車趕了過去。
由于事先沒有和樂隊合樂,也沒有和搭檔合舞,李秋成只好一個人獨舞。他選的是《白毛女》中的“北風吹”,當扎著一條大辮子,身穿紅襖綠褲的“喜兒”一出場,便贏得了滿堂彩。沒等他跳完,熱情如火的觀眾便跳上臺獻花,當晚他一個人接受的獻花就達70多束。
演出結束后,李澤慧團長高興地說:“李老師,您跳得太好了,5月9號您能否代表劇團參加重慶知青文藝展的預演?”李秋成爽快地答應了。
2006年5月9日,在重慶市知青文藝展的預演中,李秋成獲得了空前成功,替金鷹山莊贏得了榮譽。李澤慧激動地說:“李老師,以您的舞蹈功底,如果不參加7月26日的正式演出,就太可惜了,我保證,您到時一定可以抱個金獎回來!”
李秋成沒有多少猶豫便作出決定:為了圓年輕時的夢想,我要重拾芭蕾!
“圓夢”怎一個“難”字了得!
重拾芭蕾,可不是隨便說說那么容易。從1986年到2006年,李秋成的芭蕾舞“功力”已整整荒廢了20年,而且體重激增到79公斤,人變得大腹便便,以這個形象上臺肯定不行。要跳芭蕾,首先要過形體關。在正式會演前,李秋成必須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恢復性訓練。
其次,李秋成面臨的難題還有家人的態(tài)度。妻子唐毅倒沒有意見,這個視“夫命如天”的女人,習慣了對丈夫言聽計從,而女兒反對的態(tài)度倒是出乎意料的堅決。
李秋成的女兒李卓家就讀于四川外國語學院,擔任系學生會主席,優(yōu)秀女兒一直是李秋成的驕傲,父女感情一直很好??僧斪考业弥职忠创菚r,一向柔順、乖巧的她暴怒地跳了起來,說話也口不擇言:“你一個有金錢有地位的大男人,翹著蘭花指,弄倆假胸脯,扭著屁股,算什么樣子?這樣反串與人妖相比有什么兩樣,你不要面子我還要面子呢!”
女兒把他心中的高雅藝術和人妖相提并論,一下子激怒了李秋成,他揚手狠狠打了女兒一耳光,斥責她說:“不懂就別胡說,爸爸喜歡芭蕾舞,怎么能和人妖相提并論!”
打了女兒之后,李秋成也很心痛。他是個慈愛的父親,平時在女兒面前從沒有大聲說過話,更別說動手了。更沒想到的是,這一巴掌下去,打傷了20年的父女情,卓家不再理他了!以前,女兒在他面前說說笑笑,無拘無束,現在只要他在家,女兒就躲在自己房間不出來。晚上,李秋成回家,女兒聽到開門聲就跑回自己的房間,連吃飯也不出來。
家里冰冷的氣氛讓李秋成無法靜心練功,他一氣之下住進了公司里,把會議室改造成了練功房,天天揮汗如雨地練功,吃飯也是在公司餐廳解決。
唐毅不放心丈夫,就家和廠里兩頭奔波。夾在較勁兒的父女中間,覺得自己活得很累。2006年7月2日一大早,唐毅硬著頭皮敲開了丈夫的辦公室門,她給丈夫泡了杯茶,小心翼翼地說:“老李,家家這段時間情緒很不穩(wěn)定,你能不能把跳舞的事情放一放……”哪知,話還沒說完,就被丈夫趕了出去。
唐毅失神落魄地回到家,她覺得這樣活著太難了。于是,她到藥店買來一瓶安眠藥,想用自己的死來換回父女倆的重歸于好。
晚上,她流著淚寫下一封遺書,擰開那瓶安眠藥,倒了一把攥在手里,可她最終沒有吞下去,她還是舍不得離開丈夫和女兒。她想自己連死的勇氣都有,為啥不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呢!
第二天在唐毅的勸說下,李秋成同意回家吃飯。在家里,李秋成發(fā)現了妻子的遺書,頓感愧疚,連連向妻子道歉。
一聲“對不起”,讓唐毅放聲大哭,20多天來的憋悶終于痛痛快快地渲泄了出來。
離正式會演的日期越來越近了,李秋成練功更加刻苦。他每天早上7點就開始練功,一直練到10點,下午處理完了公司事務,5點又開始訓練,一直到晚上8點才結束。他為練功曾多次受傷……
經過一個多月自虐式的苦練,奇跡出現了,李秋成把他79公斤的體重、2尺8的腰圍,一下子減到了67公斤、2尺5寸。他對自己重返舞臺也越來越自信了。
有限財富與極大幸福的抉擇
2006年7月26日,重慶市南濱路美心金色大廳燈火通明,重慶市知青文藝匯展演出正式開始。
臺下座無虛席,節(jié)目按順序緊湊地進行著。當臺上飄起星星點點的“雪花”,響起“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輕柔動人的歌聲時,身著紅色棉襖、青色長褲的女主角喜兒出場了,她踮著腳尖旋轉、跳躍、劈叉,優(yōu)美的舞姿把女主人公內心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觀眾的叫好聲響成一片。
臺上的“喜兒”正是56歲的李秋成。而此時,女兒李卓家就坐在觀眾席的第二排,全神貫注地欣賞著“喜兒”的精彩表演。
李卓家是被媽媽“騙”來的。事先,唐毅對她說:“家家,今天有爸爸的正式演出,他讓我邀請你去看一次,如果你覺得他跳得好,他就繼續(xù)跳下去,如果你覺得爸爸丟了你的臉,他就尊重你的意見,從此不再跳了?!?/p>
李卓家驚訝的是,她居然沒能認出哪個喜兒是爸爸飾演的,但她更喜歡那個身材高挑,容貌十分漂亮,舞姿輕盈舒緩的喜兒,不知怎的,她還一直為臺上的“她”捏把汗,那種莫名奇妙的感覺她自己都弄不明白,究竟是緣于藝術的魅力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
唐毅告訴女兒,臺上她喜歡的那個“喜兒”,正是爸爸飾演的。李卓家心潮洶涌,她沒想到爸爸竟然把芭蕾跳得那么美,那么地撼人心魄。她深深地陶醉在爸爸用舞姿創(chuàng)造的審美享受中,爸爸的芭蕾舞是陽春白雪,是高雅藝術,而自己卻把它與人妖相提并論,是多么的淺薄無知?。∈撬挠薮澜o爸爸帶來了傷害,想到這里,她后悔得想哭……
那天晚上,李秋成接受完媒體的采訪,凌晨兩點才回到了家。他輕輕地打開房門,卻發(fā)現女兒還坐在客廳里,這是父女倆反目以來,李秋成第一次在客廳里看到女兒。正當他感到驚訝時,卓家卻撲了過來,一把抱住他,泣不成聲地說:“對不起,爸爸,我錯了,女兒愛您!”聽了家家的訴說,李秋成很欣慰,并為自己以前對女兒的粗暴向她道了歉。
從此,妻女成了李秋成跳芭蕾舞的忠實擁躉。李秋成還為女兒量身編排了個節(jié)目,讓她反串楊白勞,自己演喜兒。父女倆同時登臺亮相,一時讓熟知他們的觀眾津津樂道。此外,李秋成還以民間舞蹈演員的身份受邀到香港、澳門演出,捧回了一個又一個的大獎。
2008年初,李秋成組建了重慶秋成文化藝術團,并出任團長。他還重新編排了芭蕾舞劇《梁?!?,并在劇中融入了傳統和現代元素?,F在,秋成藝術團的足跡不僅遍布中國各地,并受邀到法國巴黎等地演出。
關鍵詞:音樂教學;實施;審美教育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養(yǎng),而且有助于開發(fā)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的獨特功能――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表演的形態(tài)美、演唱的情感美都能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正如音樂教學大綱所說:音樂教育是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
然而,長久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誤導,這門對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整體素質至關重要的學科卻被打入了冷宮。對如何上好音樂課的探索,也遠不如其他學科深入。隨著向素質教育轉軌呼聲的高漲,還音樂課以應有的地位,充分發(fā)揮音樂課的教育作用,已成了刻不容緩的事。那么,如何根據音樂課的特點來實施審美教育,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寓教于美、寓教于情和寓教于德,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無窮無盡的學習音樂藝術美的途徑,而要在音樂教學中達到此目的,應該采用以下的方法和措施。
一、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才的起點。”音樂教學要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持久性差的年齡心理特點,盡量使課堂教學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讓學生樂在其中。例如:《小雨沙沙》是一首活潑的歌,教師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讓學生參與即興創(chuàng)造。幾個孩子扮演小雨,幾個孩子雙手手腕相靠掌心相對,托在下巴處,作種子發(fā)芽狀,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在音樂的伴奏下,“小雨”和“種子”翩翩起舞,在歡樂的氣氛下表演種子發(fā)芽的成長情況,用這種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知識講述,在音樂中愉悅了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操。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改變了音樂課堂的單一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強化了學生的樂感,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方法的愉悅性,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使“要他唱”變?yōu)椤八?使“唱得多”變?yōu)椤俺煤谩?變“苦學”為“樂學”,真正體現“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至理。任何有趣的事物,對兒童來說都存在著極大的吸引力,這是由年齡心理特征所決定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傾向場,以各種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吸引兒童,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參與音樂審美活動和音樂學習。
如五線譜的音階學習,我設計了“小音符找家”的游戲:首先布置音樂教室讓其變成大自然的森林,接著在教室的地面上畫上大型五線譜,讓兒童扮成森林中迷失家園的小動物(小音符):小老鼠(彈“1”)、小狗(彈“2”)、小貓(彈“3”)、小豬(彈“4”)、小獅(彈“5”)、小象(彈“6”)、小鳥(彈“7”),然后一起做看誰最快為“小動物(小音符)找到家”的游戲。讓兒童在教師琴聲的指揮下,扮演森林的小動物,歡跳雀躍在五線譜上,聽到唱名邊唱邊跳到相應的音位上。這樣他們可以很快從趣味游戲中快速而準確地記住五線音階,以后只要一說“小音符”在哪,就趣味無窮……
音樂活動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活動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經過多次實踐,我發(fā)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激情,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音樂活動的趣味性大大地增加了,學生非常感興趣地參與其中。音樂教學的情趣性,體現了教學美的屬性,愉快而有益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悅,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對音樂的更大興趣和強烈的喜愛,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理想教學效果。
二、寓教于美,為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情景
美感,應該是音樂教育的靈魂。歌唱、欣賞是進行美的教育、培養(yǎng)樂感的重要手段。教育改革大潮選擇了音樂教育為突破口,把音樂教育當作一門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開發(fā)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一種媒介或強有力的手段來實施。試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
過去,教師上音樂課,只要求學生會唱就行了,忽視了音樂的審美性。其實,就學生要求來談,音樂教學不單單是讓學生會唱兒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唱歌來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受到美的教育。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教之得法,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能誘發(fā)出學生的音樂美感,反之,就會扼殺兒童的音樂天賦。要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功能,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無論是綜合課,還是欣賞課,教師都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
如《采菱》一歌,是一首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曲子。全曲輕盈活潑,抒發(fā)了水鄉(xiāng)孩子對鄉(xiāng)土的滿腔深情。為強化孩子們的“癥狀感”,教學時教師布置一幅“水鄉(xiāng)圖”。用兩條皺紋紙表示微波蕩漾的江南春水,分別由兩名學生抖動,再讓四名學生互相拉手做劃船游戲,猶如采菱的船隊,岸邊的景色各異,山、樹、花、草、太陽,風景優(yōu)美,形象逼真。這些景物分別由學生戴著頭飾來演,手持竹竿的孩子,在岸邊跳竹竿舞,與此同時,配的優(yōu)美的曲子和生動的講述。學生們動而不亂,活而有序,課堂充滿歡聲笑語,著實美在其中。
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不僅適應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適應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用于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和結束階段,可起到愉悅審美環(huán)境,喚起審美注意,激發(fā)審美渴望,用于教學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的連接,能起到承上啟下,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用于教學內容之中,則會使原有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產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審美效應。
如欣賞《動物狂歡節(jié)》一課時,為了達到上述效果,我精心繪制圖片及多媒體課件,太陽、小鳥、美麗的大樹和各種動物頭飾,教師在美麗的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賦予情感的語言音調,從容的吟誦著導言:“同學們,從我們學校開往森林王國的開心汽車馬上就要出發(fā)了,”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美麗、神奇的大森林,許多動物在迎接他們,還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飛出,學生聆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美好生動而又富有情趣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的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三、寓教于情,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因素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小學音樂教材上的歌曲和樂曲都是表達孩子們的愛情、喜怒及他們的志向和情趣的寫照,又有蘊含著審美追求神奇幻想以及對美好未來向往的活潑歡快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所以,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仔細的品味其中微妙的情勢意蘊,授課時以曲之情,發(fā)己之情,讓自己之情感染學生之情,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感受藝術形象,達到“寓教于情”的目的。如: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有意將情緒速度、力度、節(jié)奏,音樂對比幅度大的《童年》和《豐收鑼鼓》一起放給學生聽,通過對比欣賞,讓學生邊聽、邊想、邊唱、邊講、邊感受、邊表現,從而使學生受到“情”的感染。音樂欣賞課要讓學生將自己全部心靈融于音樂之中,才能完成欣賞的目的。所以,每欣賞一首樂曲教師都需要將作品的情緒、風格、力度、速度等變化,還有基本知識由淺入深貫徹其中,融欣賞、知識的講解、技能的培養(yǎng)于一體,才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音樂耳朵”,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藝術天地里,中外著名作品浩如煙海,經常欣賞能使學生獲得有關音樂作品、音樂表現手法、音樂史,各民族音樂知識及歷史、地理、美術、自然常識、文學、風土人情等大量知識,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音樂教育應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進入審美的圣境,音樂審美活動,是對審美對象的感知開始的,在審美感知中,必須帶有情感因素。
在《北風吹》中,白毛女及當時情景的描繪,首先是對情景的感知,情由景生,這里的情,是白毛女真摯情感的表露,反過來又影響感知活動本身,這種寒冷的景象提供了感知的直感條件。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只有借助想象和理想,才能使感知的內容遠遠超過《北風吹》所給予的東西,這樣情景交融,最生動地說明了情感在音樂審美中起的動力和中介作用。
情感是人的整個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作為目標和主旨,這樣才能保證情感的積累處于一種清醒的有意識的狀態(tài)。日積月累,會使感情豐富,情思細膩,使人格完善起來。情感體驗,是音樂教學至高至美的境界,音樂教師應努力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使音樂教育成為真正美育意義上的一種教育?!耙魳肥莿拥乃囆g”,音樂有線條、有起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必須反映其斷、連等典型特征,動作應有樂感,也就是說把樂曲感轉化成具體動作、節(jié)奏和聲音。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美的韻律中加深以音樂的理解、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四、寓教于德,全面育人
健康的藝術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養(yǎng),激勵其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不要把音樂課僅僅看作是教學生們唱唱、跳跳和一些音樂知識而已。要把音樂教學作為一種手段去達到“育人”的目的。在音樂課中,以選歌、釋詞、感情的處理,以及教學的安排等,都著意于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思想。教唱《老師您早》這首歌時,要通過歌詞的講解向學生進行禮貌教育,使學生懂得要嚴于律己,做一個懂禮貌的人。
良好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們必須把德育滲透在整個音樂教學之中,循循善誘,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素質。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要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審美教育,教師要遵循音樂教育的特性,利用兒童心理特點,采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趣味化,激發(fā)兒童學習音樂的熱情,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由被動變主動,由苦學變樂學,使學生在有歌、有舞、有唱、有奏、有表演的氣氛中,去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既是美的“演員”又是美的“導演”,在音樂教學中,時時閃爍誘人的魅力,使兒童感受到“樂”,享受到“美”,動之于“情”,知之于“德”,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操,從而使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遠大的理想、健康的情趣、寬廣的胸懷,成為新時代全面發(fā)展的合格新人。
參考文獻:
[1]蕭友梅著.《程懋筠的音樂人生》,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6月1日,第4版
[2]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年8月,第2版
[3][美]菲爾茲著.《訓練歌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7月,第3版
[4]林俊卿著.《歌唱發(fā)音的科學基礎》,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第1版
[5]劉運墀著.《歌唱醫(yī)學基礎》,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年1月,第4版
[6]尚家驤著.《歐洲聲樂發(fā)展史》,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7][美]威廉•文納著.《歌唱――機理與技巧》,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9月,第2版
[8][美]拉里•蒂爾著.《薩克斯演奏藝術》,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年3月,第5版
【關鍵詞】課堂教學;語文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十分關鍵,它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制約著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呢?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及研究,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關鍵在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大致可從下面四個方面入手:
一、激情導課,誘趣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整堂課的效率,顯得尤為關鍵呢?這就要從導課入手,通過精心設計導語來實現。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長期以來,老師們不斷探索,提出了好多導入方法:如故事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設制懸念導入、音樂歌曲導入、插圖導入、謎語導入、影視導入、對聯導入等等,不勝枚舉。無論使用哪種方法,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激發(fā)學生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我在教學《口技》時,為學生表演了海潮聲,激發(fā)了學生對各種不同潮聲的探知欲望,于是他們有的自告奮勇模仿馬蹄聲、車輪聲,有人說這些都沒玖月奇跡表演的好,她能用雙排鍵模仿百人合奏團,管樂、弦樂等各種樂器能一起發(fā)出。這時筆者告訴學生,其實明朝林嗣環(huán)寫的《口技》更奇妙,里面的口技表演者能幾十種、幾百種聲音一起發(fā)出,我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自行打開課文去讀了。
二、處處設疑,激趣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整堂課的效率呢?這就要從設疑入手,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學生導向知識的彼岸。設“疑”是有講究的,好的設疑就像抖包袱一樣,層層打開,只有設得好、設得精、設得巧、設到點子上,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其實,一些平時不善于發(fā)言的學生有時不是不會發(fā)言,而是由于老師未能打動他們的心弦。只要設“疑”能設到學生的“動情點”和“興奮點”上,他們便不由不發(fā),不能不發(fā),發(fā)而后快;在這一思維過程中,求異、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也會隨之迸發(fā)。 如教《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中,我要求學生思考:魯提轄為什么要拳打鎮(zhèn)關西呢?是怎樣打的?打的效果如何?魯提轄為什么最后要邊罵邊快步走掉?能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于是,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思緒聯翩,激情如潮,課堂氣氛便活了。
三、創(chuàng)設活動,調動情趣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整堂課的效率呢?也可以創(chuàng)設活動,通過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該創(chuàng)設怎樣的活動呢?其實,活動的形式很多,演、誦、議、說、唱、辯均可。
(一)演
《廉頗藺相如列傳》篇幅較大,故事情節(jié)較強,人物角色明確,筆者將指定一名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導演,再由學生報名安排角色,并由“導演”審核后給報名者分配角色,先帶課本登臺表演,注意表演好人物的語言、表情和動作。隨后,讓導演編好劇情,配上臺詞,讓學生脫離課本登臺表演。這時,“導演”威風凜凜,“演員”賣力投入,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空前高漲起來。表演結束,我還安排了評說活動,讓學生對每個表演者進行點評,然后針對點評的精華意見,進行再演,全體學生無不興趣盎然。
(二)誦
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如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誦讀出來,那更會取得以聲感人、以情感人的藝術效果。因此,在教學詩歌、散文時,不妨在課堂上舉行一些小型的朗誦會,讓學生的感情能融進名篇的字里行間,讓他們受感染而產生學習興趣。
(三)議
指導學生針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展開議論,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四大名著《西游記》中,針對妖精總能捉到唐僧,但總是吃不到唐僧肉,同學們議論的觀點有兩方面:一是妖精太講義氣,有好吃的不想獨享;二是妖精太講文明,吃唐僧肉前總要洗凈,還要吃出花樣;三是妖精太大意,捉唐僧時費盡千辛萬苦,得到后有時大意的有點驕傲!學生們得出的結論是:既然想長生不老,就要抓住機會,捉到唐僧不管臟凈,先咬他一口肉吃下肚子再說別的!這樣的議論,有時能激發(fā)學生對課文,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四)辯
有時,針對不同的觀點,對課堂上有爭議的問題,不僅能議,還要辯,采用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學,也能調動學生的思考動力。辯論時,學生學習興趣高昂,拼命鉆研教材,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仔細尋找論據,這時老師可以做適時點撥,課本上的問題辯論清了,教學的目標也就相應達到了。其實,好的辯論,不僅能引發(fā)思考,還能激發(fā)對教材及語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五)唱
許多課文都可以和歌唱結合,如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可以唱《好漢歌》;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可以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學話劇《白毛女》時,可以唱《北風吹》、《扎紅頭繩》;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可以唱李叔同的《送別》;學《送元二使安西》時,可以唱《陽關三疊》。音樂與文學息息相通,它是一種可以演唱的文學,瑯瑯的書聲與陣陣的歌聲都應是語文課上最亮麗的風景線,歌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甚至幫助學生們深入地去理解課文。
四、進行競賽,促趣
[關鍵詞]音樂 小學
音樂教師是音樂的傳播者、教育工作者和引導者,那么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與課外聲樂活動中體現美育?這是每個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新時期課程改革中探究的課題。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即審美教育,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審美情操的教育,它以塑造完美人格為最終目的,以藝術美和現實美為教育手段。經過潛心探索和實踐,我覺得:“審美——實踐——創(chuàng)造——發(fā)展”四部曲就是在小學音樂教學與課外聲樂活動中體現美育的最佳做法,其中審美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實踐是最好的證明,而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就是提高與升華,它們在整個音樂教育環(huán)節(jié)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發(fā)揮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一、音樂教學中體現美
(一)強調音樂感受,注重審美體驗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把“強化音樂審美體驗”作為最基本的課程理念,“在音樂教學的各項內容、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藝術化的教學氛圍,以情動人,師生共同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边@些音樂教育的新理念給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既適應了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了音樂藝術的主要特征。 音樂藝術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審美性,即它能帶給人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由于音樂是一種流動的時間藝術,它不象文學、繪畫,可以通過視覺去感受,從而獲得美感,而它完全靠聽覺去感知一種音響效果。正是因為音樂的語言是音響、節(jié)奏和旋律,所以通過這些語言可以間接地描繪畫面、塑造形象、表達感情。由于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它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其他任何藝術不可代替的這個特征就決定了音樂教育者們必須把這種“美”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懂得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及創(chuàng)造美。脫離了“美”,音樂藝術的價值也就無法實現,再好的教育也只是空談。我國現行的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審美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使他們從美好的音樂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成為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上小學音樂教材第九冊選用教材《北風吹》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那種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一定的了解,先分別播放了三段錄象:(1)黃氏家丁無理催租、(2)大年三十楊白勞躲債、(3)爺倆包餃子過年,學生用視覺觀察、用心體驗、真情感受,為后面學生聽歌詞“三十那個晚上還沒回還”有了一個交代;接著看教材,復聽范唱跟隨輕唱、再次復聽感受旋律走式并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多次體驗感受歌曲表現的封建社會的黑暗、人剝削人的舊社會的本質以及窮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為后來喜兒躲深山多年以至于被人認為是白毛女打下鋪墊。運用這樣的方法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情感共鳴——要黑暗的舊社會。這一節(jié)欣賞課學生對歌曲的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充分地表現出來,體現了審美的導向作用。
(二)創(chuàng)設操作平臺,鼓勵大膽實踐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兑魳沸抡n標》也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所以在學習小學音樂教材第十一冊選用教材的器樂綜合課《中國鑼鼓經》時,首先請學生對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梆子”的音色有了明顯的感受和了解,然后教師說:“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非常想用它們合奏一段,現在就有一段中國鑼鼓經(出示掛片),請選擇你最喜歡的打擊樂器敲一敲吧。學生絕大多數會按照節(jié)奏去敲擊,當然也有少部分學生亂敲,這時教師以巡視的方式來解決,不但無聲地制止了學生亂敲的現象,主要的是及時發(fā)現學生在敲擊節(jié)奏時出現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動手敲一敲、用眼看一看、用耳聽一聽的實踐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xù)保鮮,為表現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奠定基礎,體現了“重視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實踐的審美體驗顯得更形象、更生動了。
二、聲樂活動中表現美
廣泛開展課外活動,活躍學生的課外生活,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發(fā)展學生個性和特長的重要途徑。課外藝術活動尤其受學生的喜愛,其中聲樂活動是最具有普及性、推廣性、實效性和表現力最強的課外藝術活動形式。我校領導非常重視課外藝術活動的開展,學校在藝術活動方面呈現“課內輕松愉快,課外多姿多彩”的喜人景象。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學到的聲樂技能和技巧,以及聲樂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通過參加聲樂班的活動得到鞏固、強化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