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月光曲閱讀答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月光曲閱讀答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月光曲閱讀答案

第1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情感 教師 學生

長期以來,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師偏重于認知過程,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理解,標準答案扼殺了學生的獨立見解,繁瑣的理性束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教學過程忽視“情感”,把情感因素置于語文教學之外,為教語文而學語文,把語文教學囿于繁瑣的理性分析。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力求突出三維目標的整合,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與感染。因此,語文閱讀實踐中,我堅持“情是靈魂,讀為載體”的情感教學模式,充分借助情感之動力,閱讀之功能,使閱讀教學異彩紛呈。

“情感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的積極作用,通過師生、生生、人文情感的互動,帶動學生去掌握知識,明白事理。其過程充分強調的是學生,把學生當作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合作者去看待。正如特級教師李吉林所言“情感是小學語文的靈魂,兒童學習語文必須伴隨情感,沒有情感,就沒有素質教育。”

一、理論依據

1.教育學理論

孔子的“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列寧的“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這些理論都強調了情感的功能性。

2.心理學的角度

情感是伴隨著認知過程產生的,它具有動力性。愉悅的情感能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效率。

二、實施目標

1.強調“情感”,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秀品質。

2.調動“情感”參與學生的認知過程,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運用“情感”實現(xiàn)師生互動,融洽課堂氣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操作步驟(以一位教師的課堂實錄為例)

1.激情促讀

就是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導入語,巧妙構置懸念,利用多媒體大膽創(chuàng)設情境等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求知的需要形成“要學”的情感。

如在學習《月光曲》之前,教師讓學生邊聽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奏鳴曲》,邊觀看“月光照進窗子到灑滿海面及月光下波濤起伏的大?!钡木跋?把學生很快地帶入美妙的情境中,然后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曲名叫什么嗎?他是誰譜寫的?是如何誕生的?”以此迅速地激起了學生的情感,產生了要讀的欲望。

2.調情自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著重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帶“情”去自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形成“能學”的情感,并能提出自己讀懂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輔導,消除學生讀書的障礙,達到字正句通,了解主旨,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需要。

如《月光曲》一課,在學生自讀過程中,輕放《月光曲》。讀后,讓學生匯報“通過讀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許多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懂得了《月光曲》曲名的由來”;有的說:“看到哥哥對妹妹的愛護”;有的說:“盲姑娘太了不起了”;有的說:“感受到了《月光曲》的美”……學生爭相發(fā)言,各抒己見,情緒高漲。

3.誘情品讀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保持學生的情感,并有目的地設計問題,誘導學生以飽滿的情感參與到學習實踐活動中。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關鍵,運作起來也比較復雜。通過自讀,學生大多已整體地感知了課文,初步產生了“會學”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激發(fā)學生去抓文章的中心部分,細細品味。

《月光曲》一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問學生:“《月光曲》美不美?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請用筆劃出來?!睂W生便很快地找出了盲姑娘聽曲時而產生聯(lián)想的那段話。緊接著,老師又問“誰能讀出它的美?”其他學生閉目想象景象之美,讀后學生議一議。然后問“為什么美?”“你覺得什么美?”學生便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有的說:“曲的調子美”;有的說“曲的節(jié)奏美”……大多是從曲子本身來思考,并沒有抓住文章的中心,于是,我又提醒地問:“從這首曲子中,你認為貝多芬美嗎?盲姑娘美嗎?他們的美又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這一下,學生的情感達到了,悟出了曲美人更美。在學生充分討論后,再細讀,最后讓學生聽著樂曲,看著畫面,根據提示去品讀。

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因課而異,因學生而異,將讀、思、議、想交叉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想象情境、體會情感、感悟語言、提高能力。

4.帶情朗讀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那“學會”的情感、表現(xiàn)的欲望,給以機會,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帶著愉悅的情感進一步去領會文章中心。通過朗讀,將已認知的事物在他們的大腦中積淀與吸收,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朗讀水平和導演能力。

在完成《月光曲》的基本教學后,老師讓全班學生讀聯(lián)想的那部分內容,并請一位女生和兩名男生分別扮演盲姑娘、哥哥和貝多芬,把當時每個人會有的神態(tài)、動作表演出來,然后組織評議再讀,使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真正體會到“曲美人醉”的意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升華了學生的情感。

5.蘊情愛讀

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延伸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愿讀、愛讀書的興趣,將有限的課堂學習延伸到無限的生活學習中去。眾觀許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課的結尾,善于調動、保持學生的情感,產生課結束而學生情未盡之功效,能使學生繼續(xù)愉快地去讀書,去探索新知。

在《月光曲》一課的結束后,老師也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閱讀有關“貝多芬”的書籍,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舉行了一次“貝多芬”故事會,拓寬了學生的知識。

四、幾點策略

1.注意調節(jié)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教師要摯愛每一個學生,無歧視、不偏愛,善于營造一種“親、樂”的師生情感和“美、趣、智”的學習情境,縮短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緊緊牽著一條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情感線索去教語文。

2.準確掌握情感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選擇

兒童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在學語文的過程中,往往都帶有他們自己的個性。無論成功與否,教師都要以鼓勵和尊重為主,掌握他們的情感規(guī)律。

3.善于營造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情感最佳融合境界

第2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生;審美教育;創(chuàng)新

審美教育可以優(yōu)化小學生的道德品質,調動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促進小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和深造。小學語文在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的課文不僅具有語言美,還具有意境美,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小學生的審美教育,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下面主要從創(chuàng)設情境、鍛煉想象、感受語言、實踐活動四個方面闡述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對語文教育有所幫助。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閱讀美文美句

小學語文教材是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材料,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語文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合理開發(fā)和拓展,以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情境,在情境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參與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積極閱讀美文美句,積累語言素材,使小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比如,在講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時,我這樣引入新課:“同學們,大家都知道葡萄是依附架子往高處爬的,那么不用架子就能往高處爬的植物是什么呢?請仔細思考?!碑攲W生進行討論的時候,我在大屏幕上展示爬山虎的圖片,創(chuàng)設了身臨其境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大聲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然后,我巧設疑問:“葉圣陶的筆下爬山虎的葉子是那么的美麗,那么哪位同學能把那種美讀出來呢?”這時,學生都積極進行朗讀,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最后,我要求學生仿照《爬山虎的腳》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二、鍛煉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共鳴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充分鍛煉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真正提高對語文的熱愛。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音樂、微課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全方位體現(xiàn)語文教學中蘊含的能量。比如,在講小學語文《景陽岡》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武松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場景以及體會武松豪放勇猛的英雄性格,我在教學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視頻片斷,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講解課文時,我主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著手,具體說明老虎“一撲、一掀、一剪”的兇猛和武松“一閃、一閃、一閃”的機敏,再從“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三、感受語言魅力,體會美的韻味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語言優(yōu)美,值得深思,是小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的主要渠道,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優(yōu)化小學生的語感,啟迪小學生的心靈,讓小學生感到到語言的魅力,從而體會美的韻味,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比如,小學語文課文《月光曲》中有這樣描寫:“她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在引導小學生進行朗讀時,我要求學生能夠用心去讀,讀出曲子的變化,感悟月光曲的旋律。對于文章中皮鞋匠聽《月光曲》時的教學,我首先打開多媒體設備,讓學生閉眼欣賞《月光曲》中表現(xiàn)平靜的大海的一段音樂,感受大海的平靜和美麗。然后,我再讓小學生閉眼欣賞《月光曲》中表現(xiàn)海面上波濤洶涌的一段音樂,讓學生邊聽邊想象大海波濤洶涌的情景。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讓小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

四、開展實踐活動,鍛煉審美能力

語文實踐活動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堅持以小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小學生的潛力,激勵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經常組織小學生進行課文劇的表演,一方面能夠提高小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到精神的享受和滿足。比如在學習了小學語文《將相和》以后,學生都已經知道了文中的“將”指的是廉頗,“相”指的是藺相如,課文一共講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之后,我會提問小學生:“在學完這些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有的學生認為,要學習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優(yōu)秀品質。有的學生認為,要學習廉頗知錯能改的精神。還有的學生認為,在平常的班級活動中,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才能把班集體搞好。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其實并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最后,我會選擇有表演欲望的學生分別再現(xiàn)這三個故事情景,并能夠在表演過程中感受人物背后蘊含的品質,懂得“和為貴”的道理??偠灾?,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任重而道遠,語文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樹立公平公正的教學理念,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教學內容,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還要尊重小學生的意見,給小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避免限制學生的想象力,重視提高小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王超 單位:河北省巨鹿縣觀寨校區(qū)

參考文獻:

第3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 閱讀能力;閱讀方法;創(chuàng)新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宏觀而言,閱讀和寫作一樣是沒有“定法”的,面對新的形勢必須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但從微觀來講,學生閱讀課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樣,又確實有“法”可依。下面筆者就優(yōu)化方法、提高能力,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比較性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同一體裁、主題而選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過比較性閱讀來了解其內容,揣摩其技巧。如《小英雄雨來》和《少年閏土》,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后,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的體裁都是小說,但可以跨越時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題。前者反映時期,表現(xiàn)的是抗日根據地的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優(yōu)秀品質;而后者反映的時代則比前者早,表現(xiàn)的是農村少年閏土知識豐富、聰明能干的品行。

二、求解性閱讀

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若干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循文求義: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劃出要點,以便在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求解性閱讀。例如:《月光曲》一課是圍繞這樣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展開閱讀的:“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傳世名曲《月光曲》呢?”“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這一問法本身就給了學生“我即貝多芬”的閱讀體驗狀態(tài),讓“我”來親身經歷、感受一下這件事情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這樣的所見所聞中,“我”會有怎樣的所思所想呢?探究“打動”的過程,便是學生不知不覺地去關注文章中的細節(jié),關注細節(jié)背后蘊藏的內容。這樣的問題遠比“《月光曲》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從中我們體會到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等等類似的問題要深入得多,細膩得多,在培養(yǎng)學生走進文章、走進人物的閱讀體驗狀態(tài)方面也要高明得多。

求解性閱讀能否實行,關鍵在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難易程度。過易,缺乏思考性,學生往往會覺得“易如反掌”;過難,思而不得,讀則不知所措,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喪失自讀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難易程度。如果課文確實較難理解,則可以對問題產生興趣,似有所悟,躍躍欲試,甚至自發(fā)展開討論,這就更能促進求解性閱讀的自覺進行。

三、質疑性閱讀

質疑性閱讀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小到弄清字、詞的確切意思,大至篇章結構,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由教師選擇、歸納出若干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在質疑性閱讀中,解疑是最關鍵的舉足輕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決定著質疑性閱讀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采用一些“技法”去引導學生釋疑。有些疑點對于小學生如同“八卦陣”,學生終究要自己“鉆出來”,而且也只有學生自己“鉆出來”才能識破迷津,走出迷魂陣。對這一類疑點,有的給予點撥即可,有的應提供思路,還有的則不僅要“扶上馬”,還應“送一程”。

四、創(chuàng)造性閱讀

如果說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那么,創(chuàng)造性閱讀則是更高層次的閱讀。這種閱讀要求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并加以恰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散發(fā),在閱讀中實行“再創(chuàng)造”。這種方法既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深入理解作品的習慣,又利于開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少年閏土》最后小結時可這樣設計:現(xiàn)在我們的閏土是一個心中有無數稀奇事的小伙伴,可是你們知道20年之后,一個頭戴破舊氈帽、雙手粗糙、喊“我”為“老爺”的人是誰嗎?請同學們在課下讀一讀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在那里你會找到答案。這樣的創(chuàng)造閱讀,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他們獨立思考和課外閱讀能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積極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讓學生以作品的文學情境去理解、認識文中人物的生活經歷,鍛煉了他們對作品的理解能力。

五、合作性閱讀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提倡的一種學習形式。新課標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p>

新課標所提倡的合作學習,有一個前提――以學生的自學即讀書思考為基礎。沒有這一前提,合作學習只能流于形式;有一個重點――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因此,合作學習中的閱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是在閱讀思考基礎上的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思考,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的再讀書、再思考,是展現(xiàn)個性的自學。

1、合作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元的思維空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相互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多維的、且能表達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傾吐出來,鼓勵他們不迷信老師,敢于標新立異,從而使學生的才華都能得到施展。

第4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1.適當的煽情

衡量教師好壞的一條重要標準是你的學生是否有閱讀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閱讀,那么這個教師就不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愿意閱讀,那他就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全體學生都喜愛閱讀、熱衷于閱讀,那他就不僅是一個好教師,而且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

當然,教師要煽情,要動情,也不是任意地讓感情泛濫,要以自己的獨特、真摯、強烈、坦蕩的情懷與學生見面,扣擊學生的心弦,使自己、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鳴。

2.馳情其中

2.1 啟動情感

如果把兒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動。這種外力須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像一陣微風悄悄地掠過水面。如從課文中選取一個美好的場景,一個或幾個角色的鮮明形象,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蕩漾起情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份關注,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期待著故事將怎么發(fā)生,將怎么一步步進展。

2.2 推動感情

兒童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孩子的面部表情,從朗讀的聲調,從發(fā)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頭涌動,這是閱讀成功的契機,應及時把握,并順勢將閱讀過程推進課文精彩片斷詞句,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注意那些深浸著作者情感的詞句,讀出其神韻。當學生通過音樂和圖畫,對《月光曲》的內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時,水到渠成了,讓學生盡情地朗讀。學生在朗讀中,讀出了音樂的優(yōu)雅、輕盈、熱情和不可遏制的沸騰, 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韻味,使學生走進了貝多芬的情感世界。

3.張揚個性“差異”

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產生感悟,必然會帶濃重的個性化傾向。同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學過的課程一樣,但由于經歷上的差別,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個體的心理差異,因此所體現(xiàn)出來的"閱讀期待"也是千差萬別的。每一位學生閱讀時有著自己注重的焦點。如有的想印證自己預想的結果,側重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的則僅是獵奇,關注是否能獲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對閱讀的方方面面都有興趣。作為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好這寶貴的積極性,對學生這一傾向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理解。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對課文內容的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即為提升語文素養(yǎng)而閱讀,為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而閱讀。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時,教師更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應是多元化的、開放性的。

4.嘗試評論

小學生喜歡情節(jié),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jié),“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因此,閱讀時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那就是讓學生嘗試閱讀評論。

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guī),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品出自己的疑……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xiàn)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chuàng)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4.1琢磨傳神的詞語

學生對語言的細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至咬文嚼字,都是閱讀過程所必需的。傳神的詞語,其精妙之處在于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容。如教學《梳羊角辯的小姑娘》時,學生提出文中“撿了了半截油條”、“揀了最刻薄的話”的“撿”與“揀”有何不同?通過琢磨,使學生感悟到張麗認為小姑娘是個斤斤計較的人,對小姑娘十分的不滿。

4.2 玩味優(yōu)美的句子

第5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整體素質。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部分,是培養(yǎng)素質人才的主陣地。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要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關鍵。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呢?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要提倡開放、多樣的課堂教學,摒棄“滿堂灌”、“一問一答”的課堂教學形式。為此,我在探索與實踐中大膽創(chuàng)新,構建了以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教結合,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課堂教學結構新模式--“指導自學、質疑問難法”教學。

一、指導自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自學”即自主學習,是一種主體教學。其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促使學生自覺求知、積極參與、主動發(fā)展。并通過強化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在進行課堂教學中,靈活指導學生自學處理教材,既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指導自學教材,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要指導好學生自學處理教材,必須教給學生閱讀教材的方法。具體的閱讀教材方法有四小點:

1、閱讀要有自覺性和專一性。進行閱讀要做到一字一句地讀、聚精會神讀,盡快進入閱讀的意境,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抑制思想開小差。

2、邊讀邊標記,提高閱讀效果。進行閱讀要做到抓住每一自然段的關鍵性詞語和重點句子進行標記,并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容理解關鍵性的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含義。

3、注意全面閱讀,劃分教材的主次部分。進行閱讀要做到全面性,理解自然段與自然段之間的聯(lián)系,既能把全文的知識點列出來,又能把全文的主次劃分出來,進一步理解教材,提高閱讀效果。

4、注意閱讀的情感,充分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閱讀要做到情感交融,深入領悟作者表達的喜、怒、哀、樂,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如教《林?!芬徽n中,在學生掌握閱讀教材方法的基礎上,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能在閱讀中準確地畫出描寫“嶺”、“林”、“花”的特點的關鍵性詞語和重點句子,又能抓住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lián)想劃分課文的主次部分,并通過情感閱讀領略到作者對大興安嶺那種贊美與喜愛之情。

這樣,既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有步驟、有目的、有要求地進行閱讀教材,不但掌握了教材的內容,還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能力。

(二)指導自學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討論,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自學討論,是對教材懂得什么的討論目標。通過進行積極的參與、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逐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走進茅屋給盲姑娘彈琴?他不進去行嗎,為什么?”來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后很快就把第一問的答案寫了出來:“那就是兄妹倆的對話中飽含著盲姑娘對音樂的愛以及哥哥無法使盲姑娘得到滿足感到遺憾和內疚感動了貝多芬?!倍诙€問題答案就沖突了。一部分同學的答案是:“行,因為貝多芬到各地演出是為了錢,盲姑娘買不起入場券聽不到貝多芬彈鋼琴是理所當然的,貝多芬根本不用同情盲姑娘?!绷硪徊糠滞瑢W的答案是:“不行,貝多芬到各地演出雖然是為了錢,但聽到兄妹倆凄楚感人的對話,如果不進去,良心會自責,依理也說不過;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譜寫出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睂W生經過了激烈的辯論,接受的知識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這樣引導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深刻性,同時還能滿足學生的求勝心理,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指導求異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少年兒童天生好奇,對萬物萬事都愛問個為什么,這是學生本身就有求異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本能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較好地引導學生那兩種思維發(fā)散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學質量,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教《凡卡》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當凡卡提心吊膽好不容易有機會把寫好了一封關系到命運的信投入郵箱以后,結果將會是什么樣的?”學生通過自學教材后,同學們都能在教材中找出答案:“信寄不出去,凡卡命運改變不了,他的悲慘生活還將繼續(xù)下去。”這時,我抓住時機提出來說:“可能有不同的結果發(fā)生嗎?”這樣一引導,就點燃了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有的學生說:“過幾天,凡卡的爺爺就把凡卡接回去了。因為送信的郵差正好是凡卡爺爺的好朋友,把凡卡那一封死信送出去”;有的學生說:“信雖然寄不出去,但碰巧凡卡的爺爺第二天來看望凡卡,凡卡把悲慘生活告訴了爺爺,爺爺就把凡卡接回去了”;還有的學生說:“凡卡等了一個多月不見爺爺來接他,他又再也忍受不了,就逃出老板家,正好碰到馬車夫幫人送貨,馬車夫就把凡卡帶回去了”等等。

由此可見,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思考,而且要引導學生標新立異、無中生有,勇于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引導質疑問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古人言:“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一般只限于對事理的認識和表象的認識,未能對知識作進一步的探討;通過找知識點學習后,認為已掌握了教材的內容,無疑可質。如果這時教師能把學生引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交流,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課中,同學對這樣的歷史故事一看就懂了,似乎掌握了要學的東西。這時,我抓住貫穿全文的重點詞語“神機妙算”進行設疑:①諸葛亮先神機妙算到什么才答應周瑜三天造好十萬枝箭?②諸葛亮還算到什么才能成功借到箭?③從“神機妙算”中看出諸葛亮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樣一設疑,把學生帶進了思考和探討之中,讓學生一點一點地進行討論、交流,并鼓勵同學們大膽把想到的都說出來。這樣引導學生設疑、釋疑,使學生通過遇難解難,得來的知識印象更為深刻,也特別有成就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實踐證明,運用“指導自學、質疑問難法”進行教學,可突出以下幾方面:

(一)充分發(fā)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被動的學習局面變?yōu)橹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6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自主學習 目標 創(chuàng)新

隨著素質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正在步入一個變革的新時期,這種變革圍繞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過程操作等提出了尖銳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已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時代的呼喚。小學語文教學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就必須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作用,而主體的作用,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發(fā)揮最佳教學效益。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發(fā)揮主體作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習行為和內部需要的中介,在教學活動中有著導向、調節(jié)和標準功能。只有幫助學生在自愿、自主的基礎上建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才能產生積極、持久的活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學習目標提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把學習的具體要求和應達到的程度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這樣就容易被學生接受。其次,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不僅可以強化教學本身,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定向能力的主要手段。

二、讀文――領悟

課文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而"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讀課文可以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義"的效果;讀還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學語文有許多課文文字優(yōu)美,語言流暢,感情真摯,教學中要特別重視朗讀訓練,在讀中體會意思,通過讀領悟感情。例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用的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了《月光曲》的內容,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樂曲的意境、節(jié)奏及音樂的美妙,我對學生提出要求:這一自然段中所描繪的景象是皮鞋匠親眼所見嗎?他由什么產生了聯(lián)想?你能通過朗讀來體會《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以及音樂所發(fā)生的變化嗎?這樣以讀引思,把學生置于課文情景之中,既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朗讀,又保證了學習的主體不是依賴于老師的牽引,而是依靠自己積極的讀,主動的思,再通過老師適當的點拔,很自然地顯示同語言文字的"形",最后美滋滋地讀出語言文字的"味"兒來,有一種水到渠成之感。

在教學中,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抓住疑難問題相機誘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窮人》第一自然段著重講漁夫的家境貧窮,生活困難。第一句"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交代了漁夫家的生活狀況,第二句作者把筆鋒引向室外,屋外"寒風呼嘯,海浪洶涌澎湃",接著作者交錯地把筆鋒回到室內,說室內"溫暖而舒適"。教學時,我緊扣"溫暖而舒適",啟發(fā)學生質疑,學生認為"溫暖而舒適"與漁夫的貧窮家境相矛盾。我緊緊抓住"溫暖而舒適"這一矛盾處設問:"溫暖"在文中具體指什么?"舒適"又指什么?讓學生想一想,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經過閱讀、思索、討論,學生知道了"溫暖"僅僅指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舒適"僅僅指地掃得干凈,依具擦得亮,孩子睡得香,而這一切都是女主人勤勞能干得來的。通過教師點拔,學生分析,學生理解了這一段的內涵,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利于自主的心理空間

1、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

傳統(tǒng)課堂講師道尊嚴。教師在學生面前居高臨下,掌握著話語霸權。學生面對教師臉上流露出的也多為懼色。新課程標準倡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也是學習者,是學習過程的參與者之一。之所以為師正如韓愈所言"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地看待學生。就某一問題要與學生進行平等地交流。哪怕學生犯錯,也不要聲色俱厲地去呵斥學生,而應循循善誘,講道理曉是非。其實這樣做,我們保護的不只是一個孩子,更是所有孩子天真大膽的心靈。

2、激勵存疑質疑的問題意識

古人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則更簡潔地指出: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真正的知識就存在于疑處。李鎮(zhèn)西老師在教學中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yǎng)成"四問"的習慣:1,寫了什么?2,怎樣寫的?3,為什么這樣寫?4,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顧名遠先生所言"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學習好的學生。"學習中只有大膽地提問、質疑,學生的主體意識才會得以發(fā)展。面對學生的質疑,做教師的不能采取漠視或壓制的態(tài)度,要給予這一行為以充分地肯定,并激勵其進一步地思索。問題意識其實是主體意識的一個突出方面。

3、欣賞充滿個性的創(chuàng)新思維

傳統(tǒng)教學強調標準答案。其實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結果,"橫看成嶺側成峰"便是如此。另外不同的人看又會有不同的結果,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課堂教學中,做教師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對于那些充滿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即使存在某些問題,我們也應以欣賞的眼光去接納,而不是挖苦嘲諷。

四、想象――創(chuàng)新

第7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一、培養(yǎng)良好習慣,促進閱讀行進

在小學階段,就要下氣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獲。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二、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提高閱讀興趣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

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互相討論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如在講完《麻雀》一課后進行小結時,老師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音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是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課堂又一次活躍了。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一種親子知情。

三、精讀領悟技巧,突破閱讀難點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常比較、揣摩,養(yǎng)成習慣?!保ㄈ~圣陶語)楊再隋教授對讀中感悟也做過精辟的闡述:“課文內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出來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領悟。悟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和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的悟,在于教師巧妙、適時地引。”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以學生自己的領悟為主。教師的“點”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無疑而“點”則不如不“點”。

如教學《小鹿的玫瑰花》時在初步分析了課文后,我問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學生一致回答沒有白栽,但當問到為什么沒有白栽時,大多數學生的回答卻僅僅是因為玫瑰花很美。我沒有馬上對課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讀”為主,讓學生找找描寫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微風、黃鶯的話,并展開想象,想象微風、黃鶯當時還會說些什么?還有那些動物?他們還會說些什么?再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表演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進入角色,從小動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從而深刻地體會到“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這種感受顯然是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所不能達到的。

四、張揚個性“差異”,提高閱讀質量

“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候讀同一首詩,體會也不會完全一樣?!叭纾北逃駣y成一樹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為質地純正的綠寶石,也可以理解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

學生在情緒、興趣、注意、思維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在傳授學法時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讓他們把不同的看法、獨特的見解都表述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進行自主的學習。全班交流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體驗,紛紛發(fā)表各自的獨特見解。通過閱讀過程中空間的拓展,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了,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存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五、學生嘗試評論,拓展創(chuàng)造思維

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品出自己的疑……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xiàn)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chuàng)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8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 期待 興趣 課堂 質量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精神成長、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少年兒童步入學校就意味著從現(xiàn)實生活進入另一個以較多文字符號為主體的神奇世界。從此,閱讀成為他們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蹦敲矗绾卧陂喿x教學中運用“閱讀期待”來提高閱讀質量呢?

一、找準切入口,營造氣氛,調動閱讀的積極性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真正意義上讓閱讀活動產生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吸引現(xiàn)代孩子的東西很多,如網絡、游戲、各種娛樂項目,使得學生對閱讀失去了足夠的興趣。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案腥诵恼撸群跚??!弊髡吡餮蹨I,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當代杰出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認為,衡量教師好壞的一條重要標準是你的學生是否有閱讀的愿望。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課前可以先精心地制作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們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再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很容易入情入境,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智慧之門。

在學習課文時,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如:講《海底世界》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我先讓同學們說一說,海底將是怎樣的景象呢?同學們有的說:海底一定很黑,沒有一點光亮;有的說:海底一定很安靜,沒有聲音; 有的說,海底一定有大鯊魚,沒有一點安全。對于這些看法,老師不要急于糾正,而是要啟發(fā)學生從課文里得到正確認識。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摸清著力點,馳情其中,提高閱讀的參與度

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課文中一個美好的場景,一個或幾個角色的鮮明形象,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只要切入得當,方法巧妙,孩子情感的小河往往就能蕩漾起情感,對新課的學習,積極產生一份關注,形成一種期盼,期待著故事將怎么發(fā)生,將怎么一步步進展。如教學《月光曲》時,我以貝多芬的《月光》作為背景音樂,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部分,學生伴著歡快的樂曲,一邊聽著娓娓動聽的朗讀,完全陶醉于文本之中,我們就需要適時引導學生: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貝多芬是怎樣譜寫成的呢?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激起,形成了一種內動力,促使他們將心理活動轉化為飽滿的學習熱情。

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作為教師,我們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的情感脈搏,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學生?!苯處熯M入課堂時,首先自己必須是文本的知音,用自身的感悟了解文本,拓展開發(fā)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fā)”,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要將充分的情緒將文章中的情與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講解之中,洋溢于講臺之上。讓我們的閱讀教學行云如水,春風化雨似地喚起學生的情思,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扣擊學生的心弦,留下情感的漣漪,達到“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激發(fā)產生閱讀新的欲望和渴求。

三、尋求突破口,張揚個性,拓寬閱讀的開放性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都有著自己注重的焦點和重點。有的想印證自己預想的結果,關注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的則僅是獵奇心態(tài),希望于獲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積淀語文素養(yǎng),著力于閱讀的全面能力。作為教師,要學會應該保護好這寶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多元化、開放性,對于各類別的傾向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理解,從而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睂嵺`也證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候讀同一首詩,體會也不會完全一樣。如,“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為質地純正的綠寶石,也可以理解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產生感悟,必然會帶濃重的個性化傾向,所體現(xiàn)出來的“閱讀期待”也是千差萬別的。

同時,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時,我們要善于還課堂給學生,還時間給學生。要大膽放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一個片段的學習,交給學生吧。提出閱讀的方向和線索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進行自主的學習。在學生進入文本的各類方式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立刻忙碌起來,有的有滋有味地讀;有的埋頭圈、點、寫;有的與小組同學作交流。最后在進行全班交流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體驗,表達各自獨特的見解。通過閱讀過程中空間的拓展,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了,課堂方能閃耀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四、彰顯側重點,嘗試評論,確保閱讀的實效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guī),多一些不拘一格。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尋。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品出自己的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琢磨傳神的詞語,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細致感受、揣摩和推敲。玩味優(yōu)美的句子,滿足學生對閱讀的極大期待、興趣和感悟。讓學生走進文本,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文本、教師、學生三者的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如此,學生就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chuàng)作”了。

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這個故事,讓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捎幸粋€學生卻回答卻大相徑庭,他認為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對,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一下子引起了同學們的積極關注和熱烈討論。通過老師及時總結,讓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和較為集中的認識。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充分的張揚。 歸根結蒂,語文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和作者對話。因此,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重視教學的過程、內容、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把新課標的閱讀教學新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讓讀書逐漸成為自覺行為。

參考文獻

[1] 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2] 張孔義,語文教育科研導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第9篇:月光曲閱讀答案范文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 閱讀 有效教學

閱讀理解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理解,故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以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再結合實際通過課外拓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這樣才會更加有效。

一、形式多樣,引導學生多讀

閱讀教學中,重點是理解,而閱讀是理解的基礎,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多樣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多讀文本,在讀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討論,從而理解文本的內涵。

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如在《草原的早晨》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觀察草原圖片,因為多媒體具有生動、形象、逼真的特點,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十分感興趣。上課前媒體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通過看、聽、感覺,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鳴點。此時,教師配樂描述。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奔跑,讓我們跟隨牛羊一起來到美麗的大草原。通過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把學生引入綠草如茵、牛羊奔跑、牧民歡歌的情景中,激發(fā)對大草原的喜愛之情,引發(fā)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欲望。其次,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從而進入閱讀過程。如“春天、春風、春雨、柳樹、小草、嫩芽、布谷、燕子、青蛙、桃花、杏花、梨花”一組詞串時,先帶領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孩子的會獲得大量的表象,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如在教學《小池塘》一課,帶學生到附近池塘邊(或公園)找春天,引導他們觀察花草樹木,從而再讓學生來閱讀課文,興趣就顯得尤為濃厚。

二、提出問題,引導合作探究

在新課改下,語文閱讀逐漸從灌輸式走向探究式,但在課堂提問中也出現(xiàn)了“滿堂問”的極端。其實,要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問題就必須緊扣教學重難點進行,要注重以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首先,針對重點,突破難點。如《鳥的天堂》一文,大榕樹的奇特長勢和百鳥飛鳴的景象是課文的兩個重點,教師可針對對二者的理解與掌握設置疑問。再如《月光曲》聯(lián)想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我們可以設計以下提問:①皮鞋匠靜靜地聽什么?在靜聽中他和妹妹仿佛看到了什么?②(承接問題①的答案)兄妹倆聽貝多芬彈琴,怎么會看到“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由于這些問題抓住了課文的難點,因此,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準確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其次,引發(fā)思考,訓練思維。如《窮人》一文中,桑娜家怎樣“溫暖而舒適”,為什么會這樣?作者是如何敘寫的?這是一個難點。針對這一難點,可引導學生通過對“溫暖而舒適”的分析探究,進而理解桑娜的“勤勞能干”和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及感情表達的真實。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豐富體驗

在閱讀過程中,豐富的體驗和感受是理解文本內涵的關鍵。而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和感受,教師就需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生活出發(fā)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首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開展主題是閱讀活動。如學?;顒又黝}。學校開展的活動往往與節(jié)慶日、紀念日等和學校發(fā)展目標有關系的內容,在閱讀內容的確立上,可以圍繞學校的活動主題加以選擇。如黨的十召開,在高年級推薦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學生閱讀并組織交流活動,學生對當前生活的來之不易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在校的學習機會。

其次,要注重將閱讀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如根據學生閱讀的內容推薦相應的電影、話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品內涵,如推薦電影《草房子》、《夏洛的網》、《城南舊事》等。在學生閱讀相應的作品后,組織學生按照文中的描述方式去觀察、了解生活,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生活。如在學生閱讀了《昆蟲記》后,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學生按照法布爾的做法觀察生活中的某一種小動物,然后寫出它的生活習性,這樣的做法有效地實現(xiàn)了閱讀和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閱讀后實踐,在實踐中豐富感受。

總之,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樹立學生主體意識,以多樣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多讀文本,在此基礎上用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和理解,通過課外拓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這樣才能更好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鄧翠蓮: 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希望月報(上半月), 2007年10期.